新余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新余調查隊
2017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市上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牢牢把握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立足“工小美”戰略定位,著力推進“三區兩典范”建設,全面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全市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明顯提升,社會發展活力和動力不斷增強,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再鑄新時代“工小美”新輝煌奠定了良好基礎。
一、綜合
初步核算并經省統計局核定,全年地區生產總值1108.51億元,比上年增長8.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66.28億元,增長4.4%;第二產業增加值558.58億元,增長8.3%;第三產業增加值483.65億元,增長9.3%。人均生產總值94165元,增長7.9%。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2.9%、54.6%和42.5%。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6.0:50.4:43.6。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647.52億元,增長8.6%,占GDP的比重達58.4%。
全年財政總收入144.18億元,比上年增長5.1%。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92.6億元,下降3.3%。財政總收入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3.0%,下降0.3個百分點;稅收總收入108.05億元,增長7.7%,占財政總收入的比重74.9%,比上年提高1.7個百分點。分宜縣、渝水區財政總收入超過30億元,高新區、仙女湖區超過20億元。
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61.97億元,增長5.7%。其中,城鄉社區事務支出35.74億元,增長37.0%;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22.69億元,增長21.8%;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11.56億元,增長11.8%;住房保障支出6.17億元,增長45.3%。
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2.0%。其中非食品價格上漲3.1%,服務項目價格上漲5.5%。商品零售價格上漲0.6%。
表12017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漲跌幅度
指標漲跌幅度(%)
居民消費價格2.0
食品煙酒-1.4
衣著1.8
居住1.9
生活用品及服務0.1
交通和通信1.4
教育文化和娛樂7.9
醫療保健8.4
其他用品和服務6.5
年末全社會從業人員67.29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08萬人;分產業看,第一產業22.65萬人,第二產業23.81萬人,第三產業20.83萬人。
二、農業
全年糧食種植面積99943公頃,比上年增長0.7%。其中,谷物種植面積93038公頃,增長0.6%;豆類種植面積4106公頃,增長3.2%;薯類種植面積2799公頃,增長1.5%。油料種植面積11217公頃,增長1.1%。蔬菜種植面積11720公頃,增長2.6%。棉花種植面積2113公頃,下降4.6%。甘蔗種植面積47公頃,增長6.8%。
全年糧食總產量620007噸,比上年增長1.1%。其中早稻248904噸,增長0.5%;中稻及一季晚稻29382噸,增長8.6%;二季晚稻314801噸,增長0.7%。
全年油料產量20471噸,比上年增長6.0%。其中,花生11068噸,增長13.7%;油菜籽8952噸,下降2.2%。棉花產量3399噸,下降9.3%。茶葉產量310噸,增長4.0%。水果產量127794噸,增長6.0%。蔬菜產量205169噸,增長1.9%。
全年肉類總產量93103噸,比上年增長4.5%。其中,豬肉產量77024噸,增長6.0%;牛肉產量6185噸,下降1.7%;羊肉產量232噸,增長0.9%。禽蛋產量14227噸,增長12.1%。牛奶產量58噸,下降47.3%。水產品產量56504噸,增長2.6%。
表22017年主要農產品產量及其增長速度
產品名稱產量(噸)比上年增長(%)
糧食6200071.1
其中:谷物5948811.1
油料204716.0
其中:花生1106813.7
油菜籽8952-2.2
棉花3399-9.3
甘蔗9287.8
茶葉3104.0
水果1277946.0
蔬菜2051691.9
肉類931034.5
水產品565042.6
三、工業和建筑業
全年全部工業增加值476.87億元,比上年增長8.7%,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為43.0%,比上年下降2.2個百分點。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8.5%。分輕重工業看,輕工業增長14.8%;重工業增長7.6%。分經濟類型看,集體企業增長6.0%;股份制企業增長4.5%;私營企業增長13.2%;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增長8.4%。
出臺支持新鋼公司跨越發展30條措施,實施鋰電、手機觸控、LED、裝備制造產業集群三年倍增計劃,引進江蘇禾禾能源、蕪湖華融兩公司作為賽維戰略重整投資方。鋼鐵、新能源、光電信息、裝備制造四大產業增加值保持較快增長,占規模工業的比重達82.3%,比上年提高3.5個百分點。其中鋼鐵產業增長3.0%,新能源產業增長12.9%,光電信息產業增長31.4%,裝備制造產業增長17.9%。
列入重點監測的主要工業產品產量中,燈具及照明裝置增長9.5%,液晶顯示屏增長18.1%,飼料增長83.8%,鋰離子電池增長145.6%,布增長71.2%,原煤下降14.7%。
表32017年規模以上工業主要產品產量及其增長速度
產品名稱單位產量比上年增長(%)
原煤萬噸74.81-14.7
鐵礦石原礦萬噸1535.793.3
飼料萬噸50.0183.8
冷凍飲品噸3489918.8
大米萬噸98.116.5
紗噸42652-1.0
布萬米139271.2
苧麻布萬米1445.302.3
服裝萬件10532.506.9
涂料噸109323.0
中成藥噸101786.6
焦炭萬噸235.03-7.5
水泥萬噸319.3110.7
生鐵萬噸868.87-0.1
鋼萬噸900.533.9
鋼材萬噸905.443.6
銅材噸7311-43.8
多晶硅噸1091611.3
鋰離子電池萬只4490.11145.6
手機萬臺195.54-35.5
燈具及照明裝置萬套6361.579.5
液晶顯示屏萬片1941918.1
發電量億千瓦時52.33-3.6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1508.11億元,增長19.0%;實現利稅141.05億元,增長70.6%,其中利潤100.55億元,增長89.9%。全年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306.11%,比上年提高64.6個百分點。
年末高新區、分宜工業園、袁河經濟開發區三大園區投產企業312家;安置從業人數6.64萬人,增長0.2%。全年園區工業增加值增長7.7%;主營業務收入806.05億元,增長8.9%;實現利稅66.15億元,增長27.3%,其中利潤49.92億元,增長31.3%。
全年全社會建筑業增加值81.72億元,增長5.1%,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為7.4%。全市具有資質以上建筑業企業實現總產值167.05億元,增長21.2%。年末具有一級總承包資質的建筑企業20家,比上年增加5家。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500萬元以上項目完成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1035.04億元,比上年增長12.3%。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46.66億元,增長19.9%;第二產業投資641.45億元,增長18.6%;第三產業投資346.93億元,增長1.5%。分投資主體看,國有經濟投資207.18億元,增長5.7%;非國有經濟投資827.85億元,增長14.1%,其中民間投資771.73億元,增長13.1%。環城路、城市備用水源地等一批重大工程開工建設。贛鋒鋰業1.5萬噸電池級碳酸鋰等一批項目建成投產。
表42017年分行業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及其增長速度
行業投資額(億元)比上年增(%)
總計1035.0412.3
按產業分:第一產業46.6619.9
第二產業641.4518.6
第三產業346.931.5
按行業分:工業641.4518.5
#采礦業38.56-55.0
制造業558.3537.6
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44.54-10.2
批發和零售業10.36-2.9
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21.98-76.0
住宿和餐飲業18.51-0.5
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0.95-9.2
金融業0.50232.2
房地產業51.1213.2
租賃和商務服務業19.83214.7
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3.00-55.4
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182.5475.6
居民服務及其他服務業2.48478.0
教育9.87-42.9
衛生和社會工作12.34-6.7
文化、體育和娛樂業7.51-43.7
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2.33-14.5
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23.97億元,比上年增長19.4%。其中,住宅投資18.25億元,增長29.4%;辦公樓投資0.86億元,下降8.3%;商業營業用房投資3.02億元,下降21.0%。商品房竣工面積65.45萬平方米,增長120.3%,其中住宅37.07萬平方米,增長37.0%;商品房銷售面積196.55萬平方米,增長33.6%,其中住宅186.01萬平方米,增長32.8%;商品房待售面積70.74萬平方米,下降20.0%,其中住宅36.1萬平方米,下降32.0%;商品房銷售額78.40億元,增長32.0%,其中住宅71.04億元,增長30.0%。年末商品房去化周期縮短至8.9個月,住宅去化周期縮短至6.0個月。
五、國內貿易和對外經濟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69.58億元,比上年增長12.4%。按城鄉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236.97億元,增長12.2%;鄉村消費品零售額32.61億元,增長13.6%。按消費類型分,餐飲收入63.63億元,增長12.0%;商品零售205.96億元,增長12.4%。
全年限額以上批零住餐企業實現零售額100.19億元,比上年增長16.4%;其中批發零售企業零售額88.4億元,增長16.8%;住宿餐飲企業零售額11.79億元,增長13.3%。分商品看,糧油、食品類增長27.4%,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16.7%,日用品類增長7.3%。與消費升級相關商品保持快速增長,娛樂用品類實現零售額增長39.2%,建筑及裝潢材料類增長35.4%,通訊器材類增長30.5%,中西藥品類增長28.2%,家具類增長20.5%,金銀珠寶類增長17.7%。“互聯網+”消費業態勢頭向好。全市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通過公共網絡實現零售額增長41.8%。
全年外貿進出口總額182.35億元,比上年增長46.7%。其中,出口85.36億元,增長1.5%;進口96.98億元,增長141.4%
全年新批外商投資企業5個。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43500萬美元,比上年增長9.1%。實際利用省外2000萬元以上項目資金472.42億元,增長11.2%。
六、交通、郵電和旅游
全年鐵路、公路、水運旅客運輸量1607.53萬人,比上年增長2.2%;貨物運輸量19158.88萬噸,增長12.3%。
表52017年鐵路、公路、水運完成客貨運輸量及其增長速度
指標單位絕對數比上年增長(%)
旅客運輸量萬人1607.532.2
鐵路萬人334.836.5
公路萬人1228-2.0
水運萬人44.713.2
旅客周轉量萬人公里66616-1.8
公路萬人公里65720-2.0
水運萬人公里89613.3
貨物運輸量萬噸19158.8812.3
鐵路萬噸455.289.1
公路萬噸1866312.4
水運萬噸40.66.8
貨物周轉量萬噸公里42636109.0
公路萬噸公里42150619.0
水運萬噸公里485496.0
全市年末民用汽車保有量159901輛,比上年末增長13.3%,其中個人汽車保有量133009輛,增長15.9%。年末民用轎車保有量92296輛,增長15.9%,其中個人轎車保有量88565輛,增長16.8%。
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23.1億元,比上年增長63.1%。其中郵政業務量2.37億元,增長10.2%;電信業務量20.73億元,增長72.6%。年末全市固定電話用戶12.7萬戶,移動電話用戶117.48萬戶。互聯網用戶數達33.47萬戶,增長15.0%。全市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620.88萬件,增長4.0%;快遞業務收入7498.59萬元,增長16.5%。
全年接待國內旅游人數3000.11萬人次,增長90.3%;國內旅游收入278.66億元,增長100.2%。接待入境旅游人數32731人次,增長9.1%;旅游外匯收入1079.61萬美元,增長22.7%。引進復星愛必儂公司、省旅游集團參與仙女湖5A景區創建。
七、金融、證券和保險業
全市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1082.72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1.8%;其中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1076.24億元,增長12.2%。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768.18億元,增長7.5%;其中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766.47億元,增長7.3%。年末城鄉居民人民幣儲蓄存款余額481.34億元,增長7.6%。
全市年末證券營業網點10家,全年證券交易額2871.19億元。證券業總產值0.89億元,營業收入1.21億元,營業利潤0.76億元。新余國科在創業板成功上市,泰達長林在“新三板”掛牌。
年末擁有保險公司24家,其中壽險公司12家,財產險公司12家。全年保費收入22.6億元,比上年增長7.3%。其中,壽險保費收入15.48億元,增長5.6%;財產險保費收入7.12億元,增長11.2%。支付各類賠款及給付7.64億元,增長1.0%。其中,壽險給付4.21億元,下降2.8%;財產險賠款3.43億元,增長6.3%。
八、教育和科學技術
全年普通高校在校生3.78萬人,高中在校生2.53萬人,初中在校生4.50萬人,小學在校生10.43萬人。中等職業學校在校生1.37萬人。特殊教育在校生229人。幼兒園352所,在園幼兒4.83萬人。各類民辦學校(不含幼兒園)12所,在校學生2.68萬人,其中獨立設置民辦高校3所。高中階段毛入學率91%,提高0.5個百分點;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100%;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學前教育毛入園率88.0%。
表62017年各類學校招生、在校生和畢業生人數
單位:人
指標招生數在校生數畢業生數
普通高校100223784811632
中等職業學校4711136733828
普通高中8563253038472
普通初中166694495512673
普通小學1784110430316611
年末擁有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3個,高新技術企業76家。全年獲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5項。全年受理專利申請2210件,增長22.5%;授權專利942件,下降31.6%。
年末產品質量檢驗機構45個,法定計量技術機構2個,全年強制檢定計量器具2.33萬臺件,開展產品質量監督抽查173批次。
九、文化、衛生和體育
年末擁有公共圖書館3個,博物館4個,文化館4個。廣播電臺3座,電視臺3座。有線廣播電視用戶27.75萬戶,數字電視用戶23.21萬戶。廣播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99.90%;電視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99.90%。
年末擁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194個(含村衛生室)。其中,醫院14個,衛生院32個,婦幼保健院(所、站)3個。衛生技術人員6834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2509人,注冊護士3186人。醫院和衛生院床位5423張。入選城市公立醫院改革國家示范城市。“曉康診所”實現行政村全覆蓋。
2017年末共有全民健身中心2個,青少年俱樂部5個,體育傳統項目學校11個,體育場館19個。成功舉辦環鄱陽仙女湖站國際自行車大賽、環仙女湖國際馬拉松等賽事。全市體育健兒在國內重大比賽中共獲得2枚金牌,2枚銀牌和3枚銅牌。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2017年末共有全民健身中心2個,青少年俱樂部5個,體育傳統項目學校11個,體育場館19個。成功舉辦環鄱陽仙女湖站國際自行車大賽、環仙女湖國際馬拉松等賽事。全市體育健兒在國內重大比賽中共獲得2枚金牌,2枚銀牌和3枚銅牌。
表72017年人口數及其構成
單位:萬人
指標年末數比重%
常住人口118.07100.00
其中:城鎮82.6670.01
鄉村35.4129.99
其中:男性61.0451.70
女性57.0348.30
其中:0-14歲21.3618.09
15-64歲84.8171.83
65歲及以上11.9010.08
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775元,比上年增長8.1%;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581元,增長9.1%。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2180元,增長9.0%;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1808元,增長7.9%
全年新增城鎮就業2.48萬人,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1.53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3%。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0.16萬人。共發放創業擔保貸款4.38億元,扶持個人創業0.26萬人次,帶動就業1.14萬人次。年末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人數27.32萬人,其中,參保職工19.03萬人,參保離退休人員8.29萬人。參加城鎮職工醫療保險人數19萬人,其中,職工12.1萬人,退休人員6.9萬人。參加城鄉居民醫療保險人數101.53萬人,參加工傷保險人數23.1萬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11.32萬人,發放失業保險金787.79萬元,參加生育保險人數13.7萬人。
年末擁有各類收養性社會福利機構45個,提供床位5287張,收養人數3846人,臨時救濟困難戶4628戶次。年末城市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數17095人,農村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數37065人,農村五保供養人數3896人。全年資助城市困難群眾參加醫療保險32556人,資助農村困難群眾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42776人。3479人實現脫貧,貧困發生率降至1.1%。“頤養之家”實現行政村全覆蓋。
全年銷售社會福利彩票1.6億元,籌集社會福利資金1136.2萬元。
十一、環境、能源與安全生產
大力實施“藍天行動”,全年城區空氣環境質量優良率85.6%,優良天數310天。“保家行動”深入推進,全市畜禽養殖禁養區內6343家規模養殖場全部關停拆遷,333座水庫、2293座山塘全部退出承包養殖,53家廢水排放不達標企業全部完成整改。
全年全社會能源消費總量967.38萬噸標準煤,比上年增長2.48%。萬元GDP能耗0.8624噸標準煤,下降5.51%。規模以上工業綜合能源消費量665.69萬噸標準煤,下降0.4%;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8.21%。
全年生產安全事故51起。其中生產經營性道路交通事故34起,工礦商貿企業生產安全事故16起,其他生產安全事故1起。全年生產安全事故死亡45人,其中生產經營性道路交通事故死亡27人,工礦商貿事故死亡17人,其他安全生產事故死亡1人。
注釋:
1.本公報所列各項數據均為初步統計數。正式數據請以《新余統計年鑒》為準。
2.部分數據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著與分項合計不等的情況。
3.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不變價格計算。
4.規模以上工業是指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法人工業企業,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統計范圍為計劃總投資500萬元及以上項目(含房地產投資),限額以上企業是指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批發業企業、500萬元及以上的零售業企業、200萬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飲業企業。
5.萬元生產總值綜合能耗按2015年不變價格計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