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市上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從更高層次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西工作的重要指示,遵循省委“創新引領、改革攻堅、開放提升、綠色崛起、擔當實干、興贛富民”工作方針,按照市委“三個走在前列”、“兩大戰略任務”部署,著力推進“六個奮勇爭先”,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增強,全市高質量發展邁出新步伐、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取得新進步。
一、綜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2085.41億元,增長8.1%。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214.34億元,增長3.2%;第二產業增加值945.43億元,增長8.7%;第三產業增加值925.64億元,增長9.0%;三次產業結構為10.3:45.3:44.4。人均生產總值達到42060元,增長7.8%。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1245.37億元,增長7.9%,占GDP的比重為59.7%。
全年全市實現財政總收入300.95億元,增長7.0%,占GDP比重為14.4%;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77.92億元,增長5.7%,其中地方稅收收入120.04億元,增長7.4%,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比重為67.5%。全年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支出562.04億元,增長16.0%,其中教育支出增長10.1%,科學技術支出增長12.3%,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增長7.0%,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增長11.5%,衛生健康支出增長10.5%,節能環保支出增長26.4%,城鄉社區支出增長65%,農林水支出增長2.0%,住房保障支出增長9.5%,交通運輸支出下降20.4%。
全年全市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為102.4%,比上年同期上漲2.4%。從八大類別看,呈現“七升一降”格局。食品煙酒價格同比上漲6.7%;其他用品和服務價格同比上漲2.4%;教育文化和娛樂價格同比上漲2.3%;生活用品及服務價格同比上漲1.1%;衣著價格同比上漲0.9%;醫療保健價格同比上漲0.5%;居住價格同比上漲0.3%;交通和通信價格同比下降1.5%。全年全市商品零售價格總水平為102.1%,比上年同期上漲2.1%。
城鎮新增就業人員5.85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員2.62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98%。
二、農業和農村經濟
全年全市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15.99億元,增長3.3%。年末全市共有214個鄉鎮,鄉村勞動力資源總數238.86萬人,鄉村從業人員203.61萬人,外出(離鄉)的從業人員107.37萬人,其中出省從業的73.97萬人。
全年全市糧食產量418.82萬噸,同比下降1.2%;油料產量17.24萬噸,增長1.5%;水果產量61.07萬噸,增長2.0%;水產品產量22.31萬噸,增長0.5%;生豬出欄356.18萬頭,下降17.4%,年末生豬存欄144.55萬頭,下降29.8%;出籠家禽1.13億羽,增長24.8%,年末家禽存籠3733.19萬羽,增長21.3%;出售和自宰肉用牛43.5萬頭,增長5.1%,年末牛存欄74.43萬頭,增長5.7%。
全市農業機械總動力達到353.13萬千瓦。擁有拖拉機5.36萬臺,其中小型拖拉機4.95萬臺,谷物聯合收割機2.05萬臺,水稻插秧機2551臺,耕整機4345臺,水泵7.61萬臺。
三、工業和建筑業
年末全市共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556家,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8.9%,其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15.1%。規模工業企業資產總計2192.63億元,增長19.3%;實現營業收入3389.58億元,增長7.1%;實現利潤總額264.18億元,增長9.6%。
全市共有13個高新技術開發區和工業園區,共完成基礎設施投入145.13億元;實現營業收入3202.45億元,增長7.9%;吸納從業人員32.71萬人,增長8.9%;實現利潤總額251.28億元,增長8.2%。
全年全市建筑業實現增加值112.85億元,增長7.9%。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9%,施工項目1473個,本年新開工項目592個。
在固定資產投資中,國有投資增長13.2%;非國有投資增長7.4%,其中民間投資增長9.4%。第一產業投資增長20.8%;第二產業投資增長10.7%;第三產業投資增長5.4%。另外,制造業投資增長12.6%;基礎設施投資增長10.4%。
全年全市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3.9%。商品房施工面積1453.85萬平方米,增長23.2%,其中住宅1065.99萬平方米,增長22.9%;商品房竣工面積134.3萬平方米,下降15.7%,其中住宅103.01萬平方米,下降21.8%;商品房銷售面積278.39萬平方米,下降15.9%,其中住宅251.73萬平方米,下降12.5%。
五、國內貿易
全年全市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76.48億元,增長12.1%,分城鄉看,完成城鎮消費品零售額485.89億元,增長12.2%,其中城區396.95億元,增長11.5%;完成鄉村消費品零售額90.59億元,增長11.7%。全年全市限額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29.41億元,增長11.3%。其中,通過公共網絡實現的限額以上商品銷售增長18.1%。
全年全市批發和零售業完成銷售總額1112.83億元,其中批發業完成銷售額361.28億元,增長7.0%;零售業完成銷售額751.55億元,增長15.0%。住宿和餐飲業完成營業額92.24億元,其中住宿業完成營業額14.71億元,增長6.7%;餐飲業完成營業額77.53億元,增長14.8%。
六、對外經濟
全年全市進出口總額490.84億元,增長27.8%,其中出口353.86億元,增長15.0%。
全年全市新簽外資項目數106個,合同引資38.98億美元,實際進資12.66億美元,增長8.0%。
七、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
全年全市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實現增加值93.15億元。
全年全市公路實現貨物運輸量14299萬噸,增長8.1%,貨運周轉量524.31億噸公里,增長8.1%;發送旅客4083萬人,下降6.8%,客運周轉量27.92億人公里,下降6.4%。鐵路(吉安站)全年實際發送旅客455.7萬人,下降1.4%,到達旅客469.7萬人,增長1.7%;貨物發送0.50萬噸,下降93.6%;貨物到達416.0萬噸,下降1.1%。
年末全市境內公路通車里程為23331.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767.9公里。年末全市機動車保有量68.97萬輛,其中汽車類保有量達到51.32萬輛,增長10.6%;私人汽車類保有量46.66萬輛,增長13.9%。
全年全市實現郵電主營業務收入35.49億元,增長8.5%。全年全市快遞業務量4279.69萬件,增長27.9%;實現快遞業務收入4.49億元,增長20.4%。年末全市固定電話用戶數為35.15萬部,移動電話用戶數為384.31萬戶。
八、旅游和金融業
全年全市累計接待游客10958.81萬人次,增長5.4%,實現旅游總收入1072.1億元,增長0.8%。其中:入境旅游人數26.19萬人次,增長5.5%,旅游外匯收入9042.59萬美元,增長7.1%;國內旅游人數10932.62萬人次,增長5.4%;國內旅游總收入1062.81億元,增長0.4%。
全年全市實現金融業增加值124.13億元,增長9.7%。年末全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余額3141.43億元,同比增長11.4%;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余額2221.87億元,同比增長18.8%。
九、教育和科學技術
全年全市普通高等教育招生8945人,在校生35773人,畢業生8305人。高等職業學校招生3298人,在校生6618人,畢業生2166人。中等職業學校招生11631人,在校生30282人,畢業生8139人。普通中學招生122865人,在校生338799人,畢業生95861人。普通小學招生77806人,在校生477191人,畢業生85902人。幼兒園招生69352人,在校生187894人,畢業生數73103人。
全年全市申請專利6321件,增長0.7%;授權專利4701件,增長8%。
十、文化、衛生和體育
年末全市共有藝術表演國有團體11個,文化館、群藝館14個,美術館2個,公共圖書館14個,博物館14個。年末全市共有縣廣播電臺11個,電視發射臺15座,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為100%,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為100%。
年末全市共有衛生機構4564個,其中醫院75個,鄉鎮衛生院230個,疾控中心14個。全市擁有衛生技術人員24343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9171人。全市擁有病床床位28564張,其中醫院18231張,鄉鎮衛生院8706張。
全年全市在省級青少年比賽中達優120人,一級運動員發展人數7人,二級運動員發展人數128人。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為495.97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32萬人。全市城鎮化率為52.52%,比上年提高1.57個百分點。全年全市出生人口6.28萬人,出生率為12.67‰;死亡人口2.90萬人,死亡率為5.84‰;自然增長率為6.83‰。
全年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27元,增長10.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543元,增長8.2%。農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60.32平方米,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47.27平方米。
全年全市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7.38萬人,工業園區定向培訓3.78萬人,創業培訓1.37萬人。共有23.60萬人參加了失業保險,57.01萬人參加了工傷保險,71.27萬人參加了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13.97萬人參加了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228.36萬人參加了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43.35萬人參加了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461.54萬人參加了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
全年全市征繳失業保險費0.86億元,工傷保險費1.20億元,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費36.83億元,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費16.37億元,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費7.21億元。
年末全市擁有養老服務機構數228個,床位15103張,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39772人,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196009人。
十二、資源、環境
年末全市擁有14個環境監測站,全市用于當年審批的建設項目環保投資總額14.99億元。全市29個地表水斷面水質均達到Ⅱ類標準,水質整體狀況優。全市中心城區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監測設3個斷面,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均為100%;中心城區環境空氣質量按年度均值評價為二級,環境空氣優良率91.0%;全市酸雨監測設2個點,全年酸雨(pH值≤5.6)頻率為75.0%,pH年均值為4.22;全市中心城區道路交通噪聲設50個監測點,道路交通噪聲晝間平均等效聲級值為64.0分貝,道路交通聲環境晝間質量為好;全市中心城區區域環境噪聲設108個監測點,城市區域環境噪聲晝間平均等效聲級值為54.7分貝,區域聲環境晝間質量為較好。
說明:
1.本公報部分指標數據系有關部門(行業)提供。
2.本公報發布的數據為年度快報初步統計數。
3.人口為1%抽樣調查數。
4.本公報地區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當年價格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5.公報數與年鑒數不一致時,以年鑒數為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