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會員中心
   
統計年鑒年度索引: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年鑒分省、行業總索引 ]
統計公報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公報分省總索引 ]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統計公報 > 山東

淄博市200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時間:2010-01-12 15:24:22 來源:淄博市統計局 作者:admin 點擊:1853次

2007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市人民緊緊圍繞“建設殷實小康,構建和諧淄博”和“兩提前、一率先”的奮斗目標,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和省、市黨代會精神,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各項改革全面深化,結構調整績效顯著,經濟活力明顯增強,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繼續提高,經濟社會實現了又好又快發展。

一、綜 合

國民經濟綜合實力進一步增強。初步核算,全年地區生產總值實現1945.0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6.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74.38億元,增長6.6%;第二產業增加值1256.39億元,增長15.4%;第三產業增加值614.25億元,增長18.5%。三次產業構成比由上年的3.8:65.6:30.6調整為3.8:64.6:31.6。

非公有制經濟蓬勃發展。全年非公有制經濟完成增加值1216.02億元,比上年增長18.0%,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62.5%,同比提高3.4個百分點。截至年底,全市個體工商業戶發展到86579戶,增長14.73%,注冊資本金21億元,增長14.59%;私營企業25235家,增長5.52%,注冊資本金443億元,增長23.21%。

名牌戰略取得顯著成績。年內山東鳳陽、山東魯陽、金晶集團、山東兔巴哥集團等一批規模企業的產品相繼加入中國名牌和國家免檢行列。截至年末,全市共擁有“中國名牌”30個,列全省第二位;擁有“山東名牌”147個;國家免檢企業80家,免檢產品84個,列全省第一位。

招商引資進一步鞏固和發展。全年實際到位外來投資168.4億元,比上年增長9.4%。其中,工業類項目引進外來投資129.4億元,占全部外來投資的76.8%;服務業類項目引進外來投資37.7億元,占全部外來投資的22.4%。

二、農 業

農業生產形勢穩定良好。全年完成農業總產值137.6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6%。全年糧食生產再次實現“面積、單產、總產”三增,糧食產量連續五年實現增長,總產量達到149.96萬噸,比上年增加6.17萬噸,增長4.3%。其中:夏糧總產66.64萬噸,比上年增加2.11萬噸,增長3.3%;秋糧總產83.32萬噸,比上年增加4.32萬噸,增長5.5%。經濟作物中,棉花產量2.01萬噸,比上年增加0.18萬噸,增長9.5%;油料產量1.54萬噸,比上年增加0.16萬噸,增長11.9%;蔬菜產量198.15萬噸,比上年增加5.86萬噸,增長3.0%。

林牧漁業生產平穩發展。全年畜牧業總產值36.9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3.7%。肉類總產量16.35萬噸,增長8.1%。禽蛋產量10.45萬噸,增長6.8%。奶類產量10.57萬噸,增長15.1%。水產養殖面積達6882公頃,完成漁業總產值2.15億元,增長3.7%。林業總產值6.37億元,增長15.4%。人工造林面積0.67萬公頃,比上年增加0.32萬公頃。

農業生產條件改善。全市農業機械總動力達到311.57萬千瓦,比上年增長1.2%,全年農用化肥使用量38.84萬噸,增長2.5%。農村用電量54.58億千瓦時,增長8.7%。地膜覆蓋面積達2.78萬公頃,比上年下降2.5%。

三、工 業

工業生產快速發展。年末,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2752家,比上年增加251家,全年完成工業總產值4438.83億元,比上年增長30.37%(現價);實現工業增加值1164.9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20.42%。產銷銜接基本平衡,產銷率達98.26%,比上年提高0.04個百分點。除布、化纖等個別產品受市場影響產量下降外,化肥、氧化鋁、水泥、原煤等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均保持增長。

全市主要工業產品產量

2007年 比上年±%

原煤 1562.57萬噸 7.14

發電量 219.69億千瓦時 6.87

化學纖維 17.68萬噸 -27.74

紗 18.77萬噸 10.64

布 79397.19萬米 -16.72

白酒 25086.80千升 -34.6

合成氨 13.17萬噸 6.74

化肥 39.69萬噸 35.51

農藥 2.63萬噸 -17.55

硫酸 115.9萬噸 24.99

乙烯 84.68萬噸 0.95

化學原料藥 3.70萬噸 -3.28

水泥 2294.34萬噸 8.41

日用陶瓷 85776.78萬件 2.85

鋼材 98.42萬噸 -1.00

氧化鋁 179.04萬噸 29.18

原油加工量 1226.44萬噸 1.15

汽車 30966輛 8.26

平板玻璃 1612.39萬重量箱 0.71

工業效益顯著提高。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335.18億元,比上年增長29.35%;利稅460.11億元,增長37.49%,其中利潤272.24億元,增長43.54%。地方工業效益增長較快,其主營業務收入、利稅、利潤分別增長36.38%、41.01%和43.97%,三項指標增幅分別高出全市平均水平7.03、3.52和0.43個百分點。

四、固定資產投資和建筑業

投資結構進一步優化。全年完成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646.83億元,增長25.5%。三次產業投資均保持增長。其中,二產投資增長31.1%;三產投資增長16.1%。在積極擴大投資規模的同時,著力優化投向,提高投資質量。目前,全市投資已逐步向農林牧漁業、裝備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以及住宿餐飲業、環境管理業、科教文衛、居民服務業、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等低消耗、低污染、高產出、高質量、高水平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集聚。全年農林牧漁業投資增長92.5%,裝備制造業投資增長65.3%,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增長45.1%,環境管理業投資增長80.8%。

房地產投資增幅回落。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105.33億元,增長8.8%,增幅同比回落16.71個百分點。住宅投資82.21億元,增長15.8%;竣工住宅面積315.52萬平方米,增長65.3%;實現商品房銷售額98.98億元,增長35.8%。

建筑業持續穩定發展。全年有資質的建筑企業完成產值295.1億元,比上年增長13.1%。

五、公路運輸和郵電

交通運輸能力提高。全年公路貨運量達13220萬噸,比上年增長125.44%,貨運周轉量881123萬噸公里,增長135.88%;公路客運量24496萬人,旅客周轉量563091萬人公里,分別增長6.98%和30.6%。年末全市公路通車里程9959.8公里,其中國道276.4公里,省道886公里。全市公路密度達167.7公里/百平方公里。

機動車量增加。年末全市機動車擁有量達91.12萬輛,比上年增加5.28萬輛;其中私人擁有汽車83.66萬輛,比上年增加5.05萬輛。

郵電通信業蓬勃發展。全年郵政業務總量達3.46億元,比上年增長3.3%。年內在全省率先建成NGN(下一代網絡)軟交換中心,完成了對寬帶網的新擴容。互聯網帶寬得到進一步擴展,總體實現了村村通光纜、村村通寬帶。同時進一步調整、優化和擴展了固定電話及光纜的傳輸網絡,網絡覆蓋面進一步提高,通信保障可靠度顯著提升。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六、內外貿易和旅游

消費品市場繁榮活躍。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93.08億元,比上年增長18.7%,總量和增幅均創五年來新高。消費市場的主要特點:一是城市增長快于農村。全年城市市場零售額524.72億元,增長19%,農村市場零售額68.36億元,增長16.4%,增幅低于城市2.6個百分點;二是各行業零售額均保持增長, 批零貿易業增長快,比重高。全年批零貿易業實現零售額486.09億元,增長19.5%,增幅高于全社會零售額總增幅0.8個百分點,所占比重達82%;三是個體私營經濟零售額快速增長。全年個體私營經濟零售額達515.74億元,增長19.3%,增幅高于全社會零售額總增幅0.6個百分點;四是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企業表現突出。2007年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企業實現零售額248.19億元,增長39.9%。熱點商品持續旺銷,汽車類、服裝類、金銀珠寶類、家具類分別增長38.3%、77.6%、38.3%、44.1%。

對外經貿較快增長。全年實現進出口總值46.92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4.8%。其中出口總值29.97億美元,增長19.5%。從出口企業類型看,國有企業出口下降6%,三資企業出口增長19.8%,三資企業出口占全市出口總額的53.3%。從出口貿易方式看,一般貿易出口增長24.7%,增幅高出加工貿易出口14個百分點。一般貿易出口占全市出口總額的65.9%。從市場構成看,全年六大出口市場(歐盟、美國、韓國、東南亞、中近東、日本),完成出口額21.31億美元,占全市出口總額的71.1%。從行業出口情況看,除冶金礦產外,其他各重點行業出口均實現增長,其中增幅較大的行業有機電產品(47.9%)、醫藥產品(30.7%)、建材產品(29.8%)。

利用外資和對外投資雙向推進。全年共審批外資項目51個,外商直接投資實際到位4.32億美元,增長16.9%。全年新批準境外投資項目5個,協議投資8984萬美元。全年完成對外工程及勞務合作營業額8692萬美元,增長99.9%。

旅游業蓬勃發展。全年共接待國內外游客1331萬人,比上年增長21%;實現旅游總收入97.8億元,增長26%。全年開工建設旅游項目及基礎配套設施26個,完成投資5億元,其中魯山基礎配套建設、沂源牛郎織女洞、周村狀元府、民俗旅館等8個項目的投資額都在2000萬元以上。如家、錦江之星、宜必思等一批國內外知名商務酒店落戶淄博。年末全市共有星級旅游飯店34 家,其中五星級1家、四星級5家;旅行社102家;擁有A級旅游景區22處,其中4A級4處、3A級11處。

七、財政、金融、保險

財稅實力進一步增強。全年實現稅收214.04億元,比上年增長25.41%。其中國稅151.23億元,增長26.95%;地稅62.82億元,增長21.83%。境內財政總收入達245.51億元,增長22.43%,其中地方財政收入97.86億元,增長21.26%。地方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達5.03%,稅收占GDP比重達11.0%,同比分別提高0.12個和0.63個百分點。

金融業穩健運行。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達1394.84億元,比年初增長13.52%。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達807.13億元,比年初增長11.28%;企業存款余額333.78億元,比年初增長28.24%。各項貸款余額達964.88億元,比年初增長13.57%。其中,企業流動資金短期貸款較年初增加 15.91億元,農業貸款較年初增加22.71億元,兩項貸款增加額占全部短期貸款新增額的51.2%。

保險業健康發展。全年實現保費收入33.07億元,增長29.69%;支付賠款和保險金13.70億元,增長28.76%。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10.60億元,占全部保費收入的32.06%,增長31.71%;人身險保費收入22.46億元,占全部保費收入的67.94%,增長28.76%。

八、城市建設、節能減排

城鄉面貌顯著改善。年內新建城市綠地405萬平方米,改造原有綠地200萬平方米,栽植園林樹木170 萬株,城市綠地總面積達6400公頃。全市綠化覆蓋率達40%,綠地率達33.6%,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14.4 平方米。全年新建、改建、擴建城市道路63條,總面積62.85萬平方米。新增污水處理能力10萬噸/日,垃圾處理能力1000噸/日,目前,全市已建成城市污水處理廠13座,總處理規模達到72萬噸/日。全年村鎮建設投資達47億元,增長17%。完成了20個建制鎮的22個垃圾中轉站(垃圾填埋場)和339個村莊1030個封閉式或半封閉式垃圾池建設,初步建立起了“戶集、村收、鎮運、區縣(鎮)處理” 垃圾處理體系體系。

節能減排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全年共關停能耗高、污染重的“土小”企業1734家,淘汰落后產能115萬噸。對電力行業實施“上大壓小”,爆破拆除了29臺44.375萬千瓦小火電機組。關停立窯水泥生產線22條。全市148家重點用能工業企業按單位產品能耗計算,2007年比2005年節能126.75萬噸標準煤,節能總量占全省節能總量的15.18%,居全省首位。其中:2007年比2006年節能70.67萬噸標準煤,2006年比2005年節能56.08萬噸標準煤。提前三年半完成了中心城區近郊16家水泥企業44條生產線的搬遷改造,年減少粉塵排放量5000多噸。對2500條爐窯進行了治理,關停、取締燃煤工業爐窯700條,對1300多條爐窯實施了清潔燃燒技術改造,拆除廢棄、閑置煙囪1000多條。先后完成了對新華制藥、大成農藥、東大化工等車間尾氣吸收共計32處點源的污染治理再提高工程,有效地減少了“化工味”的排放。全年空氣質量優于二級以上天數達到315天,大氣質量創近十年來最優。

九、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

科技綜合實力顯著提升。本年新增高新技術企業52家,新增國家重點火炬計劃高新技術企業11家,總數分別達到405家和40家。全年規模以上工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1426.2億元,增長37.69%,快于全市工業增速7.32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32.13%,比上年提高3.03個百分點,所占比重高于全省2.92個百分點。全年共取得科技成果159項,其中達到國際領先或國際先進水平的36項。獲得省以上科學技術獎20項,居全省前列。全年共爭創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3家,省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企業技術中心達到121家,其中國家級6家。全年申請國內專利4104件,比上年增長47.2%,專利授權1263件,增長24.07%。

教育事業蓬勃發展。全市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為100%,小學畢業生升學率為100.33%,初中畢業生升入普通高中升學率為60.75%。普通高中、中等職業學校和技工學校占高中段在校學生總數比例分別達51.25%、35.06%和13.69%。擁有高等教育機構12所,其中普通高校9所。全年共招收本專科生28239人,比上年增加687人,在校本專科生83790人,比上年增加11204人,專任教師達4933人。全市高考本專科錄取24623人,錄取率比上年提高8.9個百分點。其中本科錄取12529人,上線萬人比和錄取萬人比均列全省第三位,比上年提升一個位次。全市有38名考生分別被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錄取,錄取人數列全省第一;7名考生被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香港知名高校錄取,錄取人數列全省第一。另外,全市藝術類考生錄取率和萬人比,體育類本科招生錄取人數,高職對口招生本科錄取人數均為全省第一。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廣播電視事業健康發展。全市直管有線電視用戶達63萬戶,其中數字電視用戶41萬戶,雙向互動電視用戶11萬戶。年內被國家廣電總局授予“全國有線數字電視示范城市”。全市積極開拓農村數字電視市場,建成全國首家數字電視現代農業視頻播出平臺,開設了4個現代農業科技頻道和8個現代農業信息點播頻道。將現代農業科學技術、市場供求致富信息、政策信息,通過數字電視方便、快捷地送入千家萬戶,受到廣大農民群眾的歡迎。

文化建設取得好成績。年內聊齋戲《云翠仙》榮獲中宣部第十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入選作品獎,五音戲《王小趕腳》獲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演出獎,劇本《大鐵象》榮獲“田漢戲劇獎”,《娘》獲中國戲劇文學二等獎。全年共組織各類文化下鄉活動372次,送戲420場,送電影13000多場,有效帶動了基層文化活動的深入開展。榮寶齋淄博有限公司、世紀天鴻書業等公司分別獲得山東省文化產業示范基地榮譽稱號。開元文化大世界、博山陶瓷琉璃商貿城、中華璀燦文化影視園等重點項目已經建成開業或正在建設中。全年實現文化產業增加值61.23億元,比上年增長23.19%,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3.15%,同比提高0.13個百分點。

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步伐加快。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實現全覆蓋。全市參合人口229.91萬人,參合率達97.7%,高出全省7個百分點。全年共籌集資金1.38億元,為366.25萬人次的農民報銷醫藥費用1.25億元,基金使用率達90.68%,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狀況得到有效緩解。年內由政府投資2077萬元對列入省“1127”工程的13處衛生院進行改(擴)建,對16處衛生院進行醫療設備配套,完成了400處規范化村衛生室的改造建設任務。社區衛生服務示范區建設工作進展良好。目前,全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已發展到150個,覆蓋城區人口153萬人。

各類體育運動深入發展。在第六屆城運會上,我市取得了4枚銀牌,2枚銅牌,81.5分的好成績,獎牌總數在33個地級市中列第16名。特色全民健身運動再掀高潮。以“全民健身與奧運、全運、省運同行”為主題的第七屆全民健身節共舉辦了六項大型活動,參與人數達12萬人次,有效活躍了市民文體生活。

十、物價與人民生活

城鄉居民收支水平提高。據抽樣調查,2007年全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49元,比上年增長14.9%;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0189元,增長6.8%;農民人均純收入6465元,增長14.6%;農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4298元,增長14.6%。城市居民恩格爾系數(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費支出占家庭消費總支出的比重)為30.4%;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為34.9%。

家庭耐用消費品擁有量不斷增加。年末每百戶居民家庭耐用消費品擁有量如下:

城市居民家庭 農村居民家庭

(每百戶) (每百戶)

家用電腦 56臺 彩色電視機 112臺

組合音響 31套 家用電冰箱 66臺

彩色電視機 109臺 洗衣機 81臺

家用電冰箱 100臺 移動電話 132部

洗衣機 97臺 影碟機 66臺

家用汽車 12輛 摩托車 83輛

移動電話 159部 家用計算機 19臺

空調器 98臺 空調器 28臺

年末全市在崗職工人數56.46萬人,在崗職工工資總額131.28億元,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為23289元,比上年增長16.9%。

市場物價呈結構性上漲。受糧食、肉禽及其制品等價格大幅上漲的影響,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累計上漲3.6%。其中,食品類價格上漲12.9%,高出上年9.7個百分點。食品類中肉禽及其制品、蛋類、油脂類價格漲幅較大,分別上漲32.3%、19.7%和21.7%。

2007年各類價格指數(%)如下:

1、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 103.6

#食品類 112.9

煙酒及用品 100.8

衣著類 94.9

家用設備及維修類 101.1

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 101.5

交通和通訊工具類 97.5

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 98.4

居住類 102.8

2、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 106.88

3、工業品出廠價格 103.93

十一、勞動保障與人口

勞動和社會保障工作取得新進展。全年城鎮新增就業再就業11.85萬人,其中,失業人員再就業4.47萬人,困難群體就業0.77萬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7.39萬人,分別完成年計劃的131.7%、131.4%、140%和123.3%,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75%,與上年持平。截至年末,全市參加社會保險人數達395.1萬人次,新增參保人數79.5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5.2%。各項社會保險累計結余首次突破50億元,達到 51.04億元,比上年增加12.1億元,增長31.1%。全年城鎮養老、醫療、失業保險的參保人數分別達74.2萬人、137.7萬人和44.7萬人,與上年末相比,分別增長8.32%、77.2%和5.9%;農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38.74萬人,比上年增加0.41萬人。

人口增長繼續得到有效控制。年人口出生率為9.20‰,死亡率為6.06‰,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14‰。年末全市總戶數為138.82萬戶,戶籍總人口為419.59萬人,比上年增加1.46萬人,增長0.35%;市轄區戶籍人口達277.45萬人,增加0.92萬人。到2007年末,全市常住總人口為448.39萬人。

注:1. 本公報中數據均為初步統計數(快報數)。

2. 地區生產總值和一、二、三產業增加值的絕對數為現價,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

3. 金融部分數據統計范圍僅為人民幣口徑,不包括外幣。

4.本公報中,交通貨運量及貨運周轉量增幅變動較大,主要是統計口徑同比調整所致。

關閉
關注公眾號 獲取新動態
91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亚洲2022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久久婷五月综合97狠狠澡,亚欧人成精品免费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乱码专区 | 午夜色性爱福利视频 | 亚洲人成在线电影播放天堂色 |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91 | 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 香蕉在线精品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