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會員中心
   
統計年鑒年度索引: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年鑒分省、行業總索引 ]
統計公報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公報分省總索引 ]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統計公報 > 山東

棗莊市200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時間:2010-01-12 15:43:46 來源:棗莊市統計局 作者:admin 點擊:1365次

2005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市上下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突出加快發展、科學發展這一主題,努力解決制約經濟發展的突出矛盾,積極應對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新情況、新問題,全市經濟社會保持了快速協調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

一、綜合

經濟綜合實力進一步增強。初步核算,全市生產總值(GDP)完成632.87億元,比上年增長17.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為60.68億元,增長7.9%;第二產業增加值為404.44億元,增長22.6%;第三產業增加值為167.75億元,增長11.3%。

企業宏觀景氣狀況改善。宏觀經濟景氣指數142.85%,上升4.31點;企業景氣指數143.39%,上升6.56點。

非公有(民營)經濟發展勢頭強勁。非公有(民營)經濟戶數9.08萬戶,增長10.7%;從業人數39.97萬人,增長9.7%;注冊資金178.03億元,增長30.2%;納稅額26.11億元,增長42.3%,占稅收總額的52.2%,上升0.5個百分點。

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難和矛盾是:經濟結構性矛盾仍較突出,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后,經濟外向度有待于進一步提高,農民收入穩定增長的機制有待于進一步完善,環境保護和就業再就業壓力依然較大。

二、農林牧漁業

農林牧漁各業全面增長。全年農林牧漁及其服務業總產值預計116.75億元,增長8.1%。農、林、牧、漁及其服務業總產值比例為64.8:2.6:27.3:2.6:2.7。糧經比例為62.1:37.9。

糧食總產量增加。農作物播種面積40.4萬公頃,增長10.5%。農作物復種指數達到220.1%,上升19.6個百分點。全年糧食作物種植面積25.1萬公頃,增長30.8%;糧食總產量159.7萬噸,增長31.3%。

林業、牧業、漁業生產基本穩定。全年新造林8810公頃,新建完善農田林網15071公頃,新育苗436公頃,年末林木蓄積量427.5萬立方米。豬、牛、羊、家禽出欄分別為122.3萬頭、4.8萬頭、178萬只和7104.5萬只,分別增長5.6%、8.6%、9%和26.8%。年末生豬存欄94.2萬頭,羊存欄132.3萬只,牛存欄10萬頭。水產養殖面積7133公頃,增長1.9%;水產品產量4.2萬噸,增長2.2%。

農業基礎設施得到加強。年末新增有效灌溉面積3260公頃。農用機械總動力199.12萬千瓦,增長3.8%。農用汽車0.35萬輛,拖拉機3.57萬臺。全年農村用電量19.3億千瓦時,增長8.8%。化肥使用量(折純)3.9萬噸,增長3.0%。

三、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生產持續快速增長。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02.91億元,增長31.4%。其中,輕工業增加值72.95億元,增長37.5%;重工業229.96億元,增長29.5%。主要行業逐漸壯大,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完成增加值99.55億元,非金屬礦物制品業38.19億元,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17.92億元,農副產品加工業13.55億元,紡織業11.28億元。

工業企業數量增加迅速。年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945家,凈增157家;資產612.11億元,增長27.7%。

高新技術產業高速增長。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104.01億元,增長77.7%,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10.3%。

工業主要產品產量如下:

工業企業效益繼續提高。規模以上工業產品銷售率98.4%,上升0.1個百分點。產品銷售收入966.16億元,增長53.7%;利稅126.72億元,增長48.5%;利潤67.7億元,增長49.1%。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217.7%,上升23.6個百分點。

骨干行業支撐作用明顯增強。煤炭、水泥、煉焦三大行業增加值133.37億元,增長29.4%,占規模以上工業的44%,拉動規模以上工業增長12.4個百分點,貢獻率39.5%。金屬制品業、通信設備制造、電器機械制造、通信設備制造四個行業增加值21.42億元,增長49.7%,占規模以上工業的7.1%,拉動規模以上工業增長3.0個百分點。

建筑業生產增長較快。三級及以上資質建筑企業完成總產值57.26億元,增長16.3%。

四、固定資產投資

投資規模快速擴張。固定資產投資在2004年高速增長的基礎上,繼續保持快速增長的態勢,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突破300億元大關,達到320.6億元,增長45.7%。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總規模達587.3億元,增長52.1%。

投資結構更趨合理。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20.6億元,增長45.7%。全市規模以上投資297.6億元,增長44.3%。其中:國有投資58.6億元,增長20.8%;集體投資22.5億元,增長33.1%;個體私營投資108.6億元,增長33.7%。非公有(民營)投資196.8億元,增長39.9%。第一產業投資5億元,增長89.8%;第二產業投資213.7億元,增長45.6%;第三產業投資78.9億元,增長38.9%。

重點建設成就顯著。規模以上施工項目規模587.3億元,增加201.2億元,增長52.1%。500萬元以上投資占全社會投資的比重為82.7%。109個計劃過億元項目實際完成投資109.7億元。

房地產開發投資較快增長。房地產開發投資23.1億元,增長13.8%。其中商品住宅投資17.4億元,占房地產投資的75%,增長17.4%。房屋施工面積350.2萬平方米,其中施工商品房住宅面積297萬平方米,增長21.4%。銷售商品房99.6萬平方米,增長26.4%。

五、國內貿易

消費品市場繁榮活躍。在城鄉居民收入顯著增加、消費能力有效提升的帶動下,城鄉消費品市場繼續呈現活躍態勢。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176.3億元,增長15.8%,增幅比上年提高0.4個百分點。分地域看,城市實現111.4億元,增長16.7%;農村實現64.9億元,增長14.3%。批零貿易業實現零售額140.3億元,增長14.9%;餐飲業實現零售額28.5億元,增長20.7%。

六、對外經濟

招商引資邁出新步伐。新簽市外投資項目合同945個,合同利用外來資金314.6億元。實際利用外來資金160.2億元,其中實際到位固定資產投資130.3億元,分別增長20.2%和12.3%。先后在杭州、廣州、深圳、香港等地舉辦6次比較大的招商活動,成功舉辦了第六屆中國棗莊投資貿易洽談會。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利用外資快速發展。新批利用外資項目61個,增加15個,合同利用外資金額22866萬美元,實際外資到位為10175萬美元,分別增長47.8%和30.4%。

開放水平不斷提高。進出口總額37200萬美元,增長5.2%;其中出口31357萬美元,增長22.8%。出口企業145家,增加32家。出口過百萬美元、500萬美元、1000萬美元2000萬美元的企業分別為31家、4家、5家、2家。出口骨干企業拉動作用顯著。20家重點企業出口22769萬美元,占全市出口的72.6%。

對外經濟合作和園區建設成效顯著。棗礦集團在印尼投資開辦煤礦和鐵礦,新中興公司在加拿大設立木材開發公司,境外資源開發實現歷史突破。山亭和嶧城經濟開發區被明確為市級經濟開發區。各類園區加強設施建設,加快項目集聚,承載力和吸引力進一步增強。

七、交通、郵電和旅游

綜合運輸穩定發展。公路客運量7049萬人,旅客周轉量297505萬人公里,分別增長42.8%和27.8%;公路貨運量5173萬噸,貨物周轉量358533萬噸公里,分別增長9%和12%。水路貨物運輸量125萬噸,下降2.7%。水路貨運周轉量80000萬噸公里,下降0.6%。港口貨物吞吐量528萬噸,下降9.4%。

公路運力結構優化。營業性機動車40376輛。其中客車2614輛,增加23輛。客運出租汽車1192輛,增長2.3%。貨車13345輛,增加722輛。

民用汽車發展加快。年末全市民用汽車119476輛,其中本年新注冊汽車14410輛、轎車4808輛。年末私人汽車94148輛,其中新注冊10330輛。年末私人轎車22936輛,其中新注冊3266輛。

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成效顯著。交通基礎設施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04006萬元。其中國省干線投資37882萬元,農村公路投資37684萬元,場站投資28440萬元。年末公路通車里程達到2211.1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15.2公里,一級公路192.5公里。全市村村通油路工程3523.9公里,95.2%的行政村通上了油路(水泥路)。

郵電通信業長足發展。電信業務總量30.75億元,增長29.9%。固定電話用戶84.23萬戶,下降3.7%。移動電話戶數108.96萬戶(含小靈通9.96萬戶),增長33.7%。電話普及率53部/百人,增加11部。計算機互聯網用戶35257戶。

旅游業蓬勃發展。全年接待國內游客449萬人次,海外游客1.38萬人次。其中外國人5665人,港澳臺同胞8135人。旅游創匯95.5萬美元。旅游綜合收入23億元,增長20%。

八、財稅、金融、保險和證券業

稅收收入大幅提高。稅收收入(國稅和地稅)50.04億元,增長37.7%。稅收占GDP的比重7.9%,上升0.9個百分點,經濟運行質量進一步提高。

財政實力不斷增強。境內財政總收入55.5億元,增長41.9%。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8.16億元,增長36%。在地方財政收入中,增值稅(25%部分)增長58.1%,營業稅增長25.2%,企業所得稅增長67.8%,個人所得稅下降5.9%,資源稅增長32%。地方財政收入2億元以上的區(市)3個,其中超過6億元的有1個。財政收入質量穩步提高,地方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4.5%、地方財政收入中稅收的比重73.2%,分別提高0.4和2.5個百分點。財政支出48.2億元,增長56.9%。工資水平進一步提高,城市低保人群和下崗職工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支出項目中,企業挖潛改造資金增長28.2%,支農支出增長43.5%,教育支出增長23.4%,衛生經費增長21.4%,行政管理費增長21.6%,城市維護費增長39.9%。

金融存貸款適度增長。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365.43億元,比年初增加51.87億元。其中儲蓄存款本外幣余額227.33億元,增加31.77億元。各項本外幣貸款余額258.61億元,增加43.27億元,其中中長期貸款余額99.14億元,增加16億元。

保險事業持續穩步發展。保險公司11家,籌建中2家,代理公司2家,保險經紀公司1家。保費收入7.96億元,增長11.7%;處理各類保險責任內賠付案件22326起,支付賠款和給付保險金1.42億元,增長14.0%。

證券事業在規范中發展。年末股民交易戶數4.34萬戶,全年股票交易額46.4億元。

九、科學技術

科技資金投入力度進一步加大。爭取國家級項目12項,省級項目21項,獲國家、省扶持資金1311萬元;安排市級各類計劃158項,扶持資金590萬元,帶動社會投入科技研發資金2億元。

技術引進與科技交流合作取得豐碩成果。簽訂技術合作合同54項,科技投資合同44項,引進資金人民幣11億元、港幣1億元、美元3400萬元。

科技服務“三農”成效顯著。培育農業科技園3家,科技示范鎮14個,示范村35個,示范戶2000個。選派100名農業技術專家作為科技特派員奔赴農村,幫助農民科技致富。開發了7個國家級星火計劃項目,推廣了24項農業技術。

科研開發取得新成果。全年獲省科技進步獎9項。獲市級科技進步獎115項,其中應用技術成果110項、軟科學成果5項。高新技術企業53家,其中國家級3家,省級53家(3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同時是省級高新技術企業),新增高技術產品39個。取得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項目3項,國家重點新產品項目1項,市級新產品40項。

科技創新體系逐步完善。現已建成生產力促進中心6家,新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0家,新增省級高新技術企業14家,民營科技企業20家,培養市級學科帶頭人13人。

十、教育、文化、廣播、衛生和體育

各項教育事業協調迅速發展。高等教育發展取得新突破。新成立棗莊科技職業技術學院,教職工人數660人,專科招生60人。棗莊學院規模繼續擴大,教職工人數1471人,招生3223人,其中本科845人,專科2378人,畢業2150人,在校生10019人。職業與基礎教育事業健康發展,素質教育、義務教育全面推進,中等專業學校招生6428人,在校生16642人,畢業生5007人。成人中等專業學校招生5783人,在校生12660人,畢業生3444人。普通高中招生26420人,在校生81246人,畢業27246人。初中招生64405人,在校生198392人,畢業生66631人。小學招生46324人,在校生307698人,畢業生64501人。全市普通高考本科錄取6668人,其中12人考入北大、清華,專科錄取13822人,錄取率73%。技術教育穩步發展,全市有技工學校8所,教職工1046人,招生6865人,畢業3191人。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文化藝術、廣播影視、新聞出版等各項事業繁榮發展。年末專業演出場所3個,公共圖書館7個,文化館8個,博物館4個。檔案館8個,向社會開放檔案卷數5296卷。共有市級廣播電臺1座、電視臺3座、中短波廣播發射臺1座、調頻轉播發射臺2座。有線電視用戶23.9萬戶。廣播電臺項目套數3套,電視臺節目套數4套,廣播、電視人口覆蓋率分別達96.5%和89.4%。出版國內統一刊號的報紙2825萬份、雜志0.9萬冊、圖書9萬冊(張),省內部資料8種146萬份。

衛生保健服務網絡不斷完善。衛生機構155個,其中醫院、婦保、防疫及衛生院142個;病床10351張,其中醫院及衛生院病床9741張。各類衛生技術人員13921人,其中執業醫師及助理醫師5926人。

體育事業成績突出。競技體育取得新成績。在全國十運會比賽中,我市運動健兒獲1金、1銀、1銅。組織了595名運動員參加了21屆省運會,獲金牌25枚,銀牌35枚,銅牌67枚。成功承辦了全國第四屆體育舞蹈錦標賽和山東省跆拳道、柔道、太極拳、航模等四項省比賽,擴大了棗莊的知名度、開放度和影響力。群眾體育再創輝煌,6個單位被評為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以全市文明生態村創建為主線,大力推進農村體育工作開展,為80個文明生態村建設安裝了以籃球架和室外乒乓球臺為主的體育健身器材。體育彩票發行量8390萬元。

測繪事業持續健康發展。測繪業技術水平進一步升級,全自動測量儀器達到70臺,其中GPS衛星定位接收機22臺(套)。全年測繪工作完成平面控制測量195點/206公里,高程控制測量490公里,測繪各種比例尺地形圖73.3平方公里/713幅,數字化地圖688幅/538.3兆比特,編制各種地圖1216幅。向社會提供各種比例尺地圖11416幅。

質量技術監督工作取得新成效。7家企業的7個產品獲得“山東省名牌產品”稱號,3家企業的3個產品獲“國家免檢產品”稱號。95家企業的111個產品取得了食品生產許可證。160余家企事業單位通過ISO9000質量體系認證。在用特種設備5129臺,均在檢驗周期內,定檢驗率100%。

防震減災水平進一步提高。地震監測達7臺5項12套,達到地震前兆監測能力A類;測震臺網監控到2.0級,定位精度達到B類。

十一、城市建設

城市建設成績顯著。城市建設投資39.8億元,其中城市基礎設施投資16.2億元,房地產開發投資23.6億元。新城建設累計完成投資24億元,建成區面積3.1平方公里。新增供熱面積85萬平方米,新增公交運營車輛19輛,新增城市道路面積140萬平方米,新增路燈12652盞,新增城市公共綠地166公頃。城市建成區供水普及率98.5%,日供水能力77.9萬噸;集中供熱面積90萬平方米,集中供熱普及率48%;市駐地萬人擁有公交車輛17.16臺;城市人均道路面積17.31平方米;城區亮燈率99%;城市綠化覆蓋率35%,人均公共綠地面積7.5平方米。全社會用電量70.04億千瓦時,增長3.9%。

十二、資源、環境保護

土地結構基本穩定。土地總面積4563.22平方公里。農用地3359.8平方公里,占土地總面積的73%。其中,耕地面積2411.28平方公里,建設用地740平方公里,水利設施62.4平方公里。未利用地345.24平方公里,占土地總面積的7%。

生態環境建設力度加大。在全省率先完成生態區(市)建設規劃的編制和評審工作。創建省級環境優美鄉鎮6個,國家級環境優美鄉鎮1個;創建省級循環經濟示范園區(企業)6個,累計10個;建成7個省級、30個市級綠色學校和3個省級、8個市級綠色社區。

環境監督管理力度加強。廢水排放企業全部執行一級排放標準,對31家水污染企業實施了再提高工程和深度治理,全面完成了處在環境敏感區污染嚴重的5家企業(生產線)的關停工作。繼續加強對水泥粉塵治理設施的運行管理,對16家擅自閑置治污設施的企業進行處罰。投資3.58億元對全市12家電力企業34臺鍋爐進行了脫硫治理。積極開展環境影響評價,審批新建項目249個,否決不符合產業政策項目33個,環評執行率為98.4%。

環境質量明顯改善。全年空氣良好天數328天,年均值全面達到空氣質量二級標準。7條出境河流斷面水質有了明顯改善。滕州北沙河王晁橋、薛城沙河十字河大橋、城郭河群樂橋、嶧城沙河泥溝橋、薛排溝彭口閘、新薛河洛房橋和小季河季莊橋斷面水質COD分別比上年下降4.4%、18.1%、52.2%、37%、21.9%、23.3%和26%。城市飲用水源地水質符合地下水標準,達標率100%;環境噪聲實現功能區達標;污染物排放量較上年有了大幅度下降。

十三、市場物價

居民消費價格溫和上漲。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升1.3%。分類別看:居住類價格上升9.4%;食品類價格上漲5.2%,漲幅比上年回落5.4個百分點;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價格上漲2.9%;交通和通信價格上漲0.8%;煙酒及用品類價格下降0.4%;衣著類價格降幅最大,達10.9%;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價格下降1.7%;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價格下降1%。商品零售價格上升0.5%。

工業品價格平穩運行。在宏觀調控作用不斷顯現的形勢下,工業品出廠價格呈現出高開低走、逐月回落的態勢,全年工業品出廠價格上升3.3%,企業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上升8.2%。

房地產市場價格穩步上升。受新城建設和舊城改造等因素的影響,房地產市場較為活躍。房屋銷售價格上漲7.3%,房屋租賃價格上漲0.6%,土地交易價格上漲3.7%。

十四、人口、人民生活、就業和社會保障

人口保持低速增長,人口素質不斷提高。年末全市總人口367.27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13.32萬人,鄉村人口253.95萬人。在總人口中,男性190.77萬人,女性176.5萬人。出生率為9.72‰,死亡率為5.16‰,自然增長率為4.56‰。

城鄉人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881元,增長16.6%。人均消費性支出5834元,增長10.5%。年末城市居民每百戶家庭擁有彩電111臺、電冰箱96臺、空調器81臺、洗衣機100臺、普通電話87部、移動電話142部、家用電腦39臺、電炊具95臺、淋浴熱水器81臺。農村稅費改革繼續深化,農民減輕負擔6400萬元,67%的農民首次農業稅收零負擔。農民人均純收入4241元,增長12.8%。農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598元,增長15.7%。年末農村居民每百戶家庭擁有彩電92臺、電冰箱(冰柜)17臺、洗衣機66臺、電風扇183臺、摩托車50輛、影碟機49臺、空調器6臺。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完善。全年各項社會保險費征收10.2億元,增長14.6%。征繳企業養老保險費4.1億元,增長15.2%。征繳農村養老保險費962.5萬元,增長65.9%。征繳失業保險費4951.9萬元,年末領取失業金人數19605人。參保人數25萬人。征繳醫療保險費2.98億元,增長23.7%;支出2.77億元,增長18.1%。

就業再就業工作成效顯著。全年城鎮新增就業再就業61805人,其中下崗失業再就業18521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31%。

社會福利工作成效顯著。各種社區服務設施和服務中心962個,福利院58個,接受社會捐贈1050萬元,最低生活保障救濟人數55104人。年末福利企業22個,安置殘疾職工281人。中國福利彩票年銷售額15499萬元。

注:1.本公報2005年數據為快報數,GDP為初步核算數。

2.公報中GDP、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行價格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3.規模以上工業為國有及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非國有工業。

關閉
關注公眾號 獲取新動態
91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亚洲2022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久久婷五月综合97狠狠澡,亚欧人成精品免费观看
香港三级日本三级a视频 | 午夜免费啪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成综合人在线播放 | 亚洲成年人免费AV | 亚洲午夜成人国产福利 | 久久精品免费视频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