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會員中心
   
統計年鑒年度索引: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年鑒分省、行業總索引 ]
統計公報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公報分省總索引 ]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統計公報 > 山東

濰坊市201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時間:2015-03-21 18:30:17 來源:濰坊市統計局 作者:admin 點擊:5112次
2014年,全市上下緊緊圍繞“四一三”戰略重點和全市統籌發展布局,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經濟運行總體保持平穩增長態勢,產業發展基本穩定,質量效益繼續提高,創新驅動動力增強,民生福祉持續改善。
 
一、綜合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924.72萬人,全年出生人口108927人,增長38.8%。合法生育率95.8%,人口自然增長率6.37‰,出生人口性別比109.9。
 
初步核算,全市地區生產總值(GDP)4786.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9.1%。一、二、三、四季度GDP分別增長9.0%、9.1%、9.0%、9.2%,呈現平穩發展趨勢。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56.2億元,增長4.0%;第二產業增加值2432.0億元,增長9.7%,其中工業增加值2137.4億元,增長9.8%;第三產業增加值1898.5億元,增長9.3%。一、二、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3.9%、61.3%和34.8%,分別拉動GDP增長0.4、5.6和3.1個百分點。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GDP達到51826元(按年末匯率折算為8470美元),增長8.9%。三次產業比重由2013年的9.8∶52.0∶38.2調整為9.5∶50.8∶39.7。
 
2014年各縣市區、市屬開發區生產總值完成情況:濰城區228.3億元,寒亭區(含經濟開發區)186.2億元,坊子區130.2億元,奎文區225.5億元,青州市547.9億元,諸城市705.4億元,壽光市762.0億元,安丘市270.5億元,高密市553.1億元,昌邑市356.0億元,臨朐縣229.0億元,昌樂縣260.7億元,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340.9億元,濱海經濟開發區261.4億元,峽山生態經濟發展區24.9億元。
 
非公有經濟發展穩中有升。全市非公有經濟增加值2611.1億元,增長9.5%,其中民營經濟增加值2284.7億元,增長9.8%。全市非公有經濟戶數51.3萬戶,增長21.0%;從業人員191.9萬人,增長12.9%;注冊資金3662億元,增長42.5%。
 
就業工作成效顯著。實現新增就業人員21.9萬人,其中,城鎮新增就業人員11.4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0.5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98%的較低水平,城鄉就業連續11年實現“雙十萬”目標。
 
物價水平小幅上漲。全市居民消費價格上漲1.3%,漲幅比2013年下降0.3個百分點。其中,食品類、煙酒類價格分別上漲1.8%、0.9%,居住類、衣著類、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類、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類、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類價格分別上漲2.4%、1.4%、0.6%、0.3%、0.2%,交通和通信類下降0.4%。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和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分別下降1.3%和1.7%。
 
財政收入運行平穩,民生支出保障有力。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430.2億元,增長12.1%。其中,稅收收入完成355.6億元,增長11.6%。增值稅、營業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四個主體稅種完成192.4億元,增長7.0%,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44.7%。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完成527.8億元,增長6.8%。其中,教育、社會保障和就業、醫療衛生、農林水、文化體育、住房保障等民生支出317.1億元,增長10.3%,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60.1%。
 
二、農業
 
2014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895.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4.0%。據抽樣調查,全市糧食播種面積達到1096.0萬畝,減少0.7%,全年糧食總產量464.4萬噸,減少2.3%;棉花產量3.6萬噸,減少7.6%;油料產量21.3萬噸,減少13.6%;烤煙產量2.8萬噸,減少29.1%;蔬菜產量1200.4萬噸,增長3.0%;水果產量87.7萬噸,減少4.1%。
 
林業生態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全年完成造林33.6萬畝,新建農田林網8.4萬畝,四旁植樹3304萬株,中幼林撫育33.6萬畝,育苗28.2萬畝。全市森林面積達564.7萬畝,活立木蓄積量1467.6萬立方米,林木覆蓋率35.5%。
 
畜牧業生產增勢放緩。全市肉類總產量140.4萬噸,減少1.7%;禽蛋產量24.8萬噸,減少4.7%;奶類產量25.9萬噸,減少4.3%;大牲畜年末存欄37.9萬頭,增長0.6%;生豬年末存欄469.2萬頭,減少0.2%;家禽年末存欄11105.6萬只,減少7.0%;生豬出欄844.6萬頭,增長2.5%;家禽出欄46278.6萬只,減少6.8%。
 
漁業保持穩定增長。全市漁業總產值達到45.1億元,按可比價增長6.6%。水產品總產量60.0萬噸,增長3.7%。
 
農業機械化水平進一步提高。全市農業機械總動力1371.3萬千瓦,增長0.8%;聯合收獲機達到2.4萬臺,增長8.6%。全年共完成機耕面積975.8萬畝,機播面積1492.0萬畝,機收面積1365.0萬畝,機耕水平、機播水平、機收水平分別達到98.9%、88.8%、81.2%。
 
農村水利基本建設進展順利。全市建成規;泄┧こ70處,其中千噸萬人以上規;泄┧こ50處,建成小型單村、聯村集中供水工程634處,集中供水覆蓋人口達到94.7%。完成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投資33.9億元,建成各類水利工程6371處,新增改善灌溉面積72.6萬畝,發展節水灌溉面積46.2萬畝,建成“旱能澆、澇能排”高標準農田38萬畝。
 
三、工業和建筑業
 
2014年末,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3907家,工業增加值增長10.5%。其中,國有企業增加值減少1.7%,集體企業增長27.7%,股份制企業增長11.3%,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增長6.7%。分輕重工業看,重工業增加值增長11.6%,輕工業增加值增長8.6%。
 
工業運行平穩,結構進一步優化。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2602.5億元,增長8.7%;利潤總額695.1億元,增長9.2%;利稅總額1070.6億元,增長10.1%;全年產品銷售率為98.7%。前100名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795.3億元,占全市收入的38.1%,增長9.0%;實現利潤總額258.9億元,增長14.4%;實現利稅總額379.2億元,增長9.7%。全市裝備工業企業1127家,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540.2億元,占全市主營業務收入的28.1%,增長12.6%;實現利潤總額243.2億元,增長8.0%;實現利稅總額335.7億元,增長6.5%。219種主要統計產品中,有111種產品產量增長或持平,其中,光電子器件、蓄電池、化學試劑、石膏板、鍛件等產品產量增長20%以上。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工業投入力度加大。完成工業投資2008.3億元,增長20.3%。全市2092個工業在建項目中已有1351個項目建成投產。計劃投資5000萬以上工業項目1666個,其中過億元項目687個,完成投資1241.2億元,占固定資產投資的31.3%。
 
淘汰落后產能任務全面完成。全市共有焦炭、造紙、印染3個行業、11家企業列入省淘汰落后產能計劃,共淘汰落后焦炭產能40萬噸,造紙產能6.6萬噸,印染產能9470萬米。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91.8%,萬元GDP取水量和萬元工業增加值取水量分別下降到17.1立方米和22.0立方米。
 
建筑業平穩發展。實現建筑業總產值740.3億元,增長4.6%。全員勞動生產率為27.7萬元/人,下降5.8%。其中,建筑工程完成產值642.3億元,增長7.4%;安裝工程完成產值85.2億元,下降7.2%;其他產值12.8億元,下降26.4%。簽訂合同額987.1億元,增長6.2%,其中本年新簽訂合同額614.1億元,增長1.3%。
 
四、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增長較快。固定資產投資3969.1億元,增長15.7%。4850個投資施工項目中總投資過1000萬元的項目4791個,占總數的98.8%。其中,第一產業投資108.2億元,增長15.1%;第二產業投資2017.2億元,增長20.8%;第三產業投資1843.7億元,增長10.8%。民間投資3567.5億元,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89.9%,比重較2013年提高7.6個百分點;基礎設施建設投資500.7億元,增長47.7%,增幅較2013年提高20.6個百分點。
 
房地產開發投資下滑明顯。房地產開發投資450.0億元,下降25.3%。其中,住宅投資322.2億元,下降23.1%。商品房銷售面積774.0萬平方米,下降37.6%。其中,住宅銷售面積689.1萬平方米,下降37.1%。商品房銷售額325.4億元,下降34.0%。其中,住宅銷售額276.2億元,下降33.7%。
 
五、國內外貿易
 
國內消費市場平穩。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79.5億元,增長12.6%。其中,城鎮零售額實現1415.1億元,增長11.8%;鄉村零售額實現564.4億元,增長14.5%。按消費形態分,商品零售1796.1億元,增長12.5%;餐飲收入183.5億元,增長13.9%。全市物流總額1.7萬億元,增長8.3%。全市商品交易市場發展到1085處,年交易額1250億元。
 
外貿轉型升級加快推進。全市進出口總額177.8億美元,增長10.0%。其中,出口123.4億美元,增長6.3%,進口54.4億美元,增長19.4%。進口產品中,燃料油11.7億美元,增長600.1%,塑料原料、鐵礦砂分別增長37.0%、12.3%。出口商品結構進一步優化,高新技術產品、機電產品分別增長37.2%、18.1%。骨干企業拉動作用明顯,全市20家重點出口企業出口35.3億美元,占全市出口總額28.6%,20家重點進口企業進口33.3億美元,占全市進口總額61.2%。新興市場貿易增長迅速,馬來西亞、俄羅斯、澳大利亞、印度、泰國進出口分別增長109.6%、43.9%、19.3%、12.8%、6.2%。
 
對外經濟合作更加活躍。全年外派勞務5711人次,增長3.2%。完成對外承包工程營業額1.6億美元,增長25.3%。新設立境外投資企業(機構)61個,新增境外投資6.4億美元。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投資項目15個,總投資3億美元。海外經貿合作園區建設穩步推進,柬埔寨山東工業園、非洲(烏干達)山東工業園、巴基斯坦圣山加工工業園建設與招商步伐加快。
 
利用外資繼續提高。新批外商投資項目40個,下降18.4%,合同利用外資17.4億美元,增長1.0%。實際到賬外資9.0億美元,增長10.8%。其中,新批總投資1000萬美元以上的外資大項目13個,占新批項目總數的32.5%。
 
六、交通運輸、郵政電信、旅游業
 
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大。全年累計完成交通基礎設施投資77.3億元,其中,公路建設累計完成投資49.8億元;港航、客運場站、物流園區、城市公交等完成投資27.5億元。全市公路通車里程達到2.6萬公里,公路密度達到159.7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市營業性機動車輛10.5萬輛,其中,線路客車(含旅游)2747輛,載貨汽車97544輛,出租車4854輛。海運船舶運力達到95.9萬載重噸。
 
交通運輸生產穩步增長。全市道路運輸完成客運量7437萬人次,下降2.6%,旅客周轉量48.5億人公里,下降1.7%;公路貨運量2.2億噸,增長1.5%,貨物周轉量487.8億噸公里,增長3.9%。水上運輸貨運量1403萬噸,增長5.0%,濰坊港完成貨物吞吐量2603萬噸,增長11.6%;航空運輸完成客運量39.4萬人次,增長194.5%,貨郵吞吐量2.0萬噸,增長16.9%;青臨鐵路完成貨運量295.6萬噸,增長111.0%。
 
郵政電信業穩步發展。郵政業務總量9.6億元,增長10.5%。其中,快遞業務2976.8萬件,增長24.9%。電信業務總量77.4億元,增長10.4%。電話用戶總數為1137.6萬戶,普及率達123.3部/百人,下降3.0%。其中,固定電話用戶138.6萬戶,固定電話普及率15.0部/百人;移動電話用戶998.9萬戶,其中3G用戶326.7萬戶,4G用戶52.0萬戶,移動電話普及率108.3部/百人;ヂ摼W用戶達到593.7萬戶,其中,無線上網用戶465.5萬戶,互聯網普及率達到64.4%;通信光纜總長度106.9萬芯長千米;互聯網出口帶寬660G。
 
旅游業保持較快發展勢頭。全市共接待境內外游客5195.8萬人次,增長9.7%。其中,國內旅游人數5163.1萬人次,增長9.8%;入境游客32.7萬人次,下降2.5%。旅游總收入499.5億元,增長13.3%。其中,國內旅游收入486.2億元,增長14.0%;入境旅游收入2.2億美元,下降6.7%。全市A級景區共93家,其中,5A級景區1家,4A級景區22家。星級飯店73家,其中,五星級飯店3家,四星級飯店23家。旅行社143家,其中出境組團社8家。
 
七、金融、證券和保險業
 
金融運行呈良好發展態勢。2014年末,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為5536.2億元,比年初增加476.4億元,增長9.4%,其中儲蓄存款為3162.3億元,比年初增加359.8億元,增長12.8%。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達4450.5億元,比年初增加444.7億元,增長11.1%。
 
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資本市場發展穩定。企業上市方面,康躍科技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融資1.6億元。萬隆電氣、勝達科技、格林監測等25家企業分別在“新三板”和齊魯股權交易中心掛牌。全市共發行各類債券16只,融資140.3億元。其中,中小企業金融專項債20億元,短期融資券24.5億元,可轉債25億元,可轉換私募債12億元,中小企業私募債11.3億元,企業債18億元,中期票據18億元,公司債10億元,非公開債務融資工具1.5億元。
 
民間資本融資取得新進展。新設立小額貸款公司2家,全市51家小額貸款公司運營資金達到62.5億元,貸款余額67.6億元,實現稅收2.0億元。融資性擔保公司達到41家,資產總額56.4億元。新成立民間資本管理機構46家,民間融資登記服務機構14家,吸引民間資本20.2億元,累計投資額達17.9億元。
 
保險業健康發展。駐濰市級保險機構達到62家,其中,財產險機構29家,人身險機構33家。縣市區保險機構299家,新增15家。全市保費收入131.9億元,增長18.8%;各項賠給付40.4億元,增長8.1%。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49.2億元,增長14.9%,賠款支出25.5億元,增長10.2%;人身險保費收入82.8億元,增長21.2%,賠給付14.8億元,增長4.5%。承擔社會風險19897.1億元,增長11.3%。
 
八、教育、衛生、文化和體育
 
教育事業不斷取得新成就。全市共有普通高校14所,在校學生14.2萬人;中等職業學校34所,在校學生11.4萬人;普通高中52所,在校學生18.9萬人;初中264所,在校學生25.9萬人;小學831所,在校學生58.4萬人;幼兒園1674所,在園幼兒20.8萬人。9個縣市區通過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驗收。中考招生制度建設被教育部授予國家級基礎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我市被教育部、發改委等六部委聯合表彰為“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單位”,14所中職學校成為省級標準化學校,6所中職學校成為國家示范學校。山東(濰坊)海洋科技大學院區和公共實訓基地建設加快,濱海科教創新區已有5所院校實現招生,在校師生達到3萬人。
 
衛生事業持續健康發展。全市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964家,衛生技術人員63701人,其中醫生25988人、注冊護士26306人。全面啟動第二批共12家縣級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工作,藥品實行“零差率”銷售。推進市縣鄉村四級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建設,全市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全部設置心理咨詢門診,80%的鎮(街道)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設置心理咨詢室,50%的村衛生室和社區衛生服務站設置開展心理健康咨詢服務工作場所,全市累計培訓心理咨詢人員7500人。
 
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不斷推進。建成開通覆蓋全市的濰坊數字圖書館和2處“24小時城市街區自助圖書館。為基層配備廣場文化活動器材1679套件,80%以上的行政村(社區)建成鄉村文化小廣場。對375個農家書屋進行數字化升級,建成29家城市數字電影院!独疃┑男鹿适隆贰ⅰ堵废蜻h方》兩部戲曲分別榮獲泰山文藝獎一等獎、二等獎。諸城市被評為國家級“社會文化先進單位”,全市國家級“社會文化先進縣”增加至5個。
 
濰水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取得新成果。我市有2個非遺項目入選第四批國家級非遺代表項目名錄,11人入選第四批省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評選公布第四批市級非遺代表性名錄項目68項。濰坊楊家埠民俗藝術有限公司被文化部命名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示范基地”。青州市、高密市、臨朐縣被評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在首批山東省歷史文化街區評選中,我市入選7處。臨朐崔芬墓等8個項目保護方案通過國家文物局評審,青州真教寺等4個保護方案、保護規劃通過國家立項。
 
體育工作成績突出。在山東省第二十三屆運動會上,我市716名運動員參加了22個大項、30個分項的決賽。獲得金牌135.5枚、銀牌60枚、銅牌65枚,列金牌榜第五位。在韓國仁川亞運會上,我市運動員5人次在4個項目上奪得金牌。承辦第五屆中國濰坊“希望杯”國際青少年足球聯賽、第八屆“濰坊杯”國際青年足球邀請賽、濱海國際風箏沖浪邀請賽和峽山區國際馬拉松邀請賽,創立了我市的賽事品牌。
 
九、科學技術、質量監督及人才工作
 
科技創新成果豐碩。實施各類科技計劃770項,其中省級以上科技計劃項目287項。全市共培育優秀科技成果348項,獲得省技術發明獎4項,省科技進步獎8項,評出市級科技最高獎1項,重大科技創新獎3項、國際科技合作獎1項,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150項。全市承擔省級以上各類科技計劃項目287項,爭取無償經費4億元。其中,1個項目列入國家“重大新藥創制”科技重大專項,2個項目列入國家科技支撐計劃,7個項目列入國家863計劃,爭取省自主創新及成果轉化專項7項,1個項目列入省自主創新重大關鍵技術項目。
 
高新技術產業較快發展。全市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3847.9億元,增長11.8%,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到30.6%,比年初提高1.6個百分點。新建成濰坊濱海海洋化工、壽光新型防水材料2家國家火炬特色產業基地,全市國家級特色產業基地發展到11家。新認定國家備案高新技術企業123家,總數達到461家。新增市級科技企業孵化器7家,市級以上孵化器達到28家,其中國家級6家、省級4家,壽光中印軟件園被科技部批復為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新組建市級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11家,全市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達到40家。新組建省級院士工作站15家,院士工作站總數46家。省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18家,其中國家級2家,11家企業獲批組建省級示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已建成省級重點實驗室14家,新建市級重點實驗室45家。
 
專利工作成績顯著。國內專利申請總量13711件,專利授權總量8435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3771件,發明專利授權778件。
 
質量技術監督和商標注冊工作成效顯著。新創馳名商標6件,總量達到116件。新注冊地理標志證明商標22件,總量達到77件。新認定省著名商標32件,總量365件。新創山東名牌產品21個,總量達到209個;新增山東省服務名牌6個,總量達到54個;新增山東省省長質量獎1個,總量達到8個;新增地理標志保護產品2個,總量達到11個。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人才隊伍日益壯大。全年共引進各類高層次人才3424人,選拔濰坊市第十二批專業技術拔尖人才115名,引進外國專家551人次,組織執行專家項目317個,獲批上級引智專項資金368萬元,新增1名外國專家入選國家“外專千人計劃”,1人榮獲國家“友誼獎”。加快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建立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2家、省級技師工作站6家,2個企業被納入省級企業高技能人才評價試點,2所技工院校入選省級專業示范群建設項目。全市培養高技能人才2.2萬人,組織職業技能鑒定9.1萬人,技工院校招生1.3萬人。
 
十、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城鄉居民收入不斷提高。據抽樣調查,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973元,增長9.1%;城市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18810元,增長7.6%。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達到34.7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4776元,增長11.3%;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9677元,增長13.1%。農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積38.0平方米。
 
社會保障事業全面發展。企業五項社會保險擴面凈增22.8萬人,社保基金總收入206億元。連續十年調整提高企業養老保險待遇,全市28.4萬名企業退休職工養老金月人均增長266元;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提高到每人每月75元,為136.1萬城鄉老年居民發放養老金13.8億元,發放率始終保持在100%;居民大病保險工作加快推進,完成了報銷系統對碼和結報系統升級改造,一級以上定點醫療機構基本實現即時結報;職工醫保普通門診統籌全面啟動,158萬參保職工在定點醫療機構發生的門診費用將按規定報銷;失業保險金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900元。
 
城鄉低保和五保供養標準不斷提高。中心城區城市低保提高到每人每月不低于500元,其他縣市區不低于450元。中心城區和諸城、壽光農村低保提高到每人每年不低于3100元,其他縣市區不低于2900元。農村五保集中和分散供養標準分別達到每人每年不低于5400元和4000元。全市共發放城鄉低保金3.7億元,農村五保金0.6億元。城鄉醫療救助報銷比例提高到65%。全年新增養老床位7600張,每千名老人擁有養老床位達29張。我市被國家發改委、民政部確定為全國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市。福利彩票發行額突破15億,同比增長23%。
 
創業工作取得新進展。新增省級創業孵化示范基地1家,省級創業示范園區2家,省級大學生創業孵化示范基地1家,市級創業孵化示范基地2家,市級創業示范園區2家,市級大學生創業孵化示范基地2家。全市共發放小額擔保貸款11.4億元,創建省級創業型街道3個,省級創業型社區24個。在濱海新區建設全省首家實體性的創業大學,帶動全市組織實施創業培訓2.0萬人。
 
十一、城市建設、環境保護和安全生產
 
重點工程項目扎實推進。開展了“六路兩橋”工程建設,臥龍西街、金寶街等7項工程建成通車。“虞河上游濕地綜合整治工程”和“壽光市城市綠蔭系統建設項目”兩項工程被住建部授予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出臺了《市區老舊小區改造整治提升行動方案》,先期啟動了282戶危房拆除和5個老舊小區整治提升工作,約1.5萬人生活居住環境得到改善。完成公共自行車系統擴容,已建成站點1100個,投放自行車3.0萬輛,辦卡人數突破28萬,累計騎行量4760萬余人次。我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7.9平方米,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0.8%。
 
新型城鎮化步伐加快。2014年底,全市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3.57%,提高1.81個百分點。彌河鎮等16個鎮入選全國重點鎮,羊口、侯鎮在全省“百鎮建設示范行動”檢查考核中進入前十名,輝渠鎮梯田景觀被授予“2014年中國美麗田園”稱號。全年建成農村新型社區103個,新建農房3.1萬戶,改造危房5241戶,完成村莊村容村貌整治1410個,建成26項鄉鎮污水處理工程和90處農村新型社區污水處理設施。
 
低碳城市建設成效顯著。積極開展中美低碳生態城市試點,推行綠色建筑設計專篇制度,啟動實施了“211綠色低碳建筑行動”。13個項目入選全省綠色建筑行動百項示范工程。開展了未來之家超低能耗綠色建筑建設,成為全省首個通過評審的項目。全市累計落實改造項目138萬平方米,安裝公共建筑能耗監測系統13套。
 
環境保護取得明顯成效。全面推進“三八六”環保行動,共完成605項重點環保工作任務,預計分別削減COD2.5%、氨氮2.5%、SO24.5%、NOx9.4%。全年“藍天白云、繁星閃爍”天數204天,主要污染物PM2.5、PM10、SO2、NO2分別同比改善18.9%、11.0%、23.8%和5.1%。省控7條河流水質全部穩定達到控制目標要求,市控23條重點河流水質綜合改善15%以上,主要污染物COD、氨氮等指標達到Ⅴ類水質以上河流斷面占全市市控斷面的75%。峽山水庫等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95%,危險廢物安全處置、利用率100%。
 
全市累計發生各類生產安全事故209起,下降28.2%,死亡107人,上升7.0%。
 
注:(1)公報所列地區生產總值(GDP)、增加值等價值指標按當年價格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2)公報所列數字為年快報數或初步統計數字,正式數字以《2015年濰坊統計年鑒》為準。 

關閉
關注公眾號 獲取新動態
91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亚洲2022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久久婷五月综合97狠狠澡,亚欧人成精品免费观看
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电影 | 天天看片亚洲欧美国产 | 一区二区国产高清视频在线 | 亚洲国产高清自产拍 | 久久伊人精品天天 | 中国国产激情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