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會員中心
   
統計年鑒年度索引: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年鑒分省、行業總索引 ]
統計公報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公報分省總索引 ]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統計公報 > 山東

臨沂市201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時間:2016-04-08 13:47:47 來源:臨沂市統計局 作者:admin 點擊:10484次
2015年,全市各級在市委、市政府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十二屆八次、九次、十次全會精神,緊緊圍繞“一二三四”總體發展思路,科學謀劃,奮力拼搏,經濟社會保持良好發展態勢。初步核算并經省統計局審核,全市實現生產總值3763.2億元,增長7.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46.5億元,增長4.5%;第二產業增加值1687.1億元,增長6.5%;第三產業增加值1729.6億元,增長8.4%。三次產業增加值占比為9.2:44.8:46,第三產業所占比重同比提高1.5個百分點。
 
一、農林牧漁業
 
農業生產形勢良好。全年糧食總產量482.7萬噸,與去年基本持平。畝產441公斤,增長2.3%。全年生豬出欄611.3萬頭,同比下降0.9%;羊出欄313.5萬只,增長0.8%;家禽出欄1.7億只,增長2%;肉類總產量76.6萬噸,增長0.7%;禽蛋產量29.2萬噸,增長2.8%。水產品產量15.2萬噸,增長2.7%。完成新造林35.6萬畝,有林地面積達到760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35%。
 
農業現代化建設取得新成效。全市提升優質農產品基地面積105.9萬畝,其中農業、林業、畜牧養殖、漁業基地分別為85.7萬畝、12.2萬畝、700畝和8萬畝。發展“三品一標”認證企業74家,產品118個。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607家,新增102家,其中,國家級4家,省級62家,市級541家。新型經營主體蓬勃發展,種糧大戶和家庭農場達553個,新增358個。
 
二、工業、建筑業
 
工業運行平穩。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74%。37個行業大類中有23個行業產值同比實現增長,增長面為62%。企業產品銷售率為98.5%,同比提高0.2個百分點,37個行業大類中有13個行業產銷率提高幅度超過1個百分點。主導產業支撐,食品、木業、化工、機械等產業實現產值5324億元,增長5%。骨干企業壯大,產值過億元企業2371家、同比增加4家,有100家企業產值過10億元、6家企業過百億元。新興產業高端產業增勢良好,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27%)比年初提高1個百分點以上。
 
全市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筑企業391家,完成建筑業總產值705.2億元,增長0.6%。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積7271.5萬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積2792萬平方米。
 
三、固定資產投資
 
投資增勢穩定。全市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219.2億元,增長13.9%。三次產業分別完成投資32.4億元、1719.3億元和1467.5億元,增長16.2%、13.5%和14.4%。工業技改投資1039.8億元、增長16.7%,占工業投資的60.7%,同比提高0.4個百分點,其中陶瓷業、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環保技改投資83.9億元、占本行業的65%。高新技術產業投資742.7億元,占工業投資的43.4%。民間投資完成2967.6億元,增長17.1%。在建項目2979個,計劃總投資7545.8億元,其中億元以上項目1134個、過10億元項目68個,分別完成投資2078.4億元和455.6億元。
 
全市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392.9億元,增長5.9%;新開工面積1014.6萬平方米,下降25.7%。商品房銷售面積874.1萬平方米,下降3.5%;商品房銷售額359.9億元,下降2.2%。
 
四、國內市場、物價和外經外貿
 
消費市場運行平穩。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235億元,增長10.7%。其中,城鎮實現零售額1688.3億元、增長10.7%,鄉村實現零售額546.7億元、增長10.6%。從行業看,批發業零售額240.7億元、增長10.6%,零售業零售額1842億元、增長10.8%;住宿業零售額13.8億元、增長9.7%,餐飲業零售額138.5億元、增長9.8%,餐飲業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0.3個百分點。從商品看,27大類商品類值中有21類商品保持增長,其中9大類增幅超過10%,中西藥品類、文化辦公用品類、通訊器材類、服裝鞋帽紡織品類、化妝品類和電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類分別增長31.4%、17.8%、16.6%、13.4%、13.2%和11%。
 
商品交易市場形勢良好。臨沂商城實現市場交易額3203.3億元,同比增長19.2%,實現物流總額5026.8億元、電子商務交易額577.5億元,分別增長23.9%和86.6%。
 
全年居民消費價格上升1.2%;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均下降4.1%。
 
全年實現進出口總額87.4億美元,下降19%。其中,出口額60.6億美元,增長6.4%;進口額26.9億美元,下降47.3%。全市新批利用外資項目21個,合同利用外資2.33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4.01億美元,同比增長17.9%。全市新核準境外投資項目16個,投資額8887.6萬美元。電子商務交易額1100億元、增長33%,實現網絡零售額260億元,增長18%;實現跨境電商出口額3.8億美元,增長15%;入選中國電子商務經營百強城市。舉辦商貿類展會66個,展出總面積達86.7萬平方米,實現展會交易額237.1億元,帶動相關收入23.4億元。
 
五、“三引一促”
 
全市共引建項目1016個,到位資金1290.5億元,完成全年任務的104.8%,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119%。其中,新開工項目693個,到位資金856.2億元,續建項目323個,到位資金434.3億元。產業項目到位資金1052.4億元,占總量的81.6%,向上爭取無償資金和政策性資金179.7億元,占13.9%,各類融資認定招商引資到位資金58.4億元,占總量的4.5%。
 
引進A類領軍人才225名,“帶資金、帶技術、帶項目”的B類創新創業人才1076名,引進B類碩士以上高學歷人才2998名,C類人才圓滿完成年度任務。
 
六、財稅、金融和保險
 
財政收支穩定增長。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83.9億元,增長13.1%。其中,稅收收入236.8億元,增長9%,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83.4%。增值稅、營業稅、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四項主體稅種收入153.8億元,增長15.8%,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比重為54.2%。15個發展主體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62.6億元、增長9.6%。一般公共預算支出533.4億元、增長17.2%。其中,民生支出443億元,增長22.1%,占全市財政支出的83.1%。
 
國地稅收入完成400億元,增長1.6%。其中,國稅收入185.6億元,下降5.2%;地稅收入214.4億元,增長8.4%。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金融業形勢良好。全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4734.2億元,比年初增加509.5億元。其中,住戶存款2948億元,比年初增加326億元。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余額3362.6億元,比年初增加370億元。其中,中長期貸款余額805.1億元,比年初增加124.9億元。
 
保險業平穩發展。全年保費收入150.9億元,增長22%,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56.6億元,增長12.8%;人身險保費收入94.3億元,增長28.3%。支付各項賠款和給付50.8億元,增長38.1%,其中,財產險業務賠付30.8億元,增長32%;人身險業務賠付20億元,增長48.7%。
 
七、文化、教育、體育和衛生
 
文化藝術繁榮。市圖書館館藏紙質圖書38萬余冊,電子圖書27萬余冊,中外報紙期刊800余種,辦理讀者卡5.8萬余張,被評為國家一級館;市博物館館藏文物3.7萬余件(套),被評為國家二級館;市群眾藝術館被評為國家一級館。實現“縣縣有圖書館、文化館”,全部達到國家二級館以上標準,全市156個鄉鎮全部建成綜合文化站,建設、提升、改造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312個。
 
教育事業科學發展。學前教育快速發展,新建、改擴建幼兒園190所,全市學前三年入園學率達到81%。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全市招收小學新生18.38萬人,初中新生10.85萬人,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入學率達到100%,鞏固率達到99%。職業教育發展成效顯著,全市中職學校招生2.6萬人(不含技工學校),在校生7.97萬人。成功承辦了第68屆中國教育裝備展示會、全國校外教育工作現場會議。
 
體育事業蓬勃發展。健身設施更加完善,全市各縣區全民健身中心、體育公園建設率70%以上,鄉鎮健身中心90多處,農村及城市社區健身工程3500多個,全市人均擁有體育場地1.6平方米。成功舉辦中國沂河龍舟爭霸賽、中國沂河國際花式摩托艇表演、橫渡沂河大獎賽、中國沂河國際滑水公開賽、百里沂河水上運動挑戰賽、中國沂河帆船城市公開賽等重點賽事活動,組織水上摩托艇市民聯賽、群眾性龍舟比賽、沂河垂釣比賽等30余項群眾參與活動。
 
醫療衛生事業健康發展。完成縣級醫院標準化建設,每個縣區至少有1所綜合醫院達到了二級甲等水平。成功創建1處全國示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5處省級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市120急救指揮中心實現全市52家急救站點全覆蓋,一分鐘派車率達到98%。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水平不斷提高,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由2011年的25元提高到2015年的40元。
 
八、科學技術、技術監督和安全生產
 
全市共建設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家、省級37家,國家級企業重點實驗室3家、省級12家,國家技術創新戰略聯盟1家、省級3家、市級8家,國家科技創新產業基地5家,國家農業科技園區1家、省級8家、市級76家,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2家、省級1家、省級眾創空間4家,孵化面積75萬平方米;國家國際技術轉移中心1家、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1家、省國際科技合作研究中心16家。全年共申請發明專利3197件、授權609件,同比增長105.2%、25.8%;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國家專利金獎1項、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其他省級以上科技獎勵7項。創建成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工程示范區1個、國家知識產權保護規范化市場培育單位1個、山東省第二批知識產權示范企業2個。
 
全市擁有3個國家級知名品牌示范區,新增山東名牌13個、山東省服務名牌11個、山東省優質產品生產基地1個,新增2個國家級、4個省級服務標準化試點項目。
 
全市發生各類安全生產事故130起、死亡120人、受傷61人、經濟損失3677.4萬元,事故起數、受傷人數較去年同期分別下降9.1%和1.6%。
 
九、居民生活、就業和社會保障
 
居民收入繼續增長。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912元,增長8.6%;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627元,增長7.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28元,增長8.9%。全市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0117元,增長9.9%;其中,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3398元,增長8.8%;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6697元,增長10.9%。
 
就業保持總體穩定。實現城鎮新增就業13.4萬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7.1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2.35%。全市共組織職業技能培訓8.35萬人,創業培訓1.54萬人。
 
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全市共征繳各項社會保險費184.36億元。城鎮職工養老、城鎮職工基本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136.9萬人、109.36萬人、59.3萬人、100.25萬人、56.43萬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537.54萬人。完成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整合,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到916.97萬人。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標準提高到85元。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大額醫療救助年度最高支付限額由原來的12萬元和32萬元提高到18萬元和50萬元。失業保險金發放標準調整為每人每月900元,惠及1.3萬余名失業保險待遇領取人。
 
注:
 
1.全市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總量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不變價格計算。
 
2.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指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工業法人企業。
 
3.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包括城鎮和農村各種登記注冊類型的企業、事業、行政單位以及城鎮個體戶計劃總投資500萬元及以上的建設項目投資,全部房地產開發經營業法人單位開發項目投資。
 
4.限額以上批發業企業指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批發業企業,限額以上零售業企業指年主營業務收入500萬元及以上的零售業企業,限額以上住宿和餐飲業企業指年主營業務收入200萬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飲業企業。
 
5.全省自2013年開始實施城鄉住戶調查一體化改革。我市自2015年正式發布改革后數據。
關閉
關注公眾號 獲取新動態
91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亚洲2022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久久婷五月综合97狠狠澡,亚欧人成精品免费观看
亚洲国产第一站精品蜜芽 | 亚洲精选91福利在线观看 | 久久99久久久久久久 | 日韩网战一区二区三区 | 婷婷久久狠狠五月天 | 婷婷夜夜人人六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