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會員中心
   
統計年鑒年度索引: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年鑒分省、行業總索引 ]
統計公報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公報分省總索引 ]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統計公報 > 山東

臨沂市201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時間:2017-03-16 20:46:56 來源:臨沂市統計局 作者:admin 點擊:7342次
2016年,全市各級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遵循五大發展理念,適應引領新常態,按照“走在前列”的要求,統籌抓好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全市經濟社會呈現出平穩健康發展的良好勢頭。初步核算并經省統計局審核,全市實現生產總值4026.75億元,增長7.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58.95億元,增長4%;第二產業增加值1736.25億元,增長6.6%;第三產業增加值1931.55億元,增長9.2%。三次產業增加值占比為8.9:43.1:48,第三產業所占比重同比提高2個百分點。
 
一、農林牧漁業
 
農業生產形勢良好。全市糧食總產量412.4萬噸,同比下降3.6%;畝產420.5公斤,同比下降1.5%。全市農、林、牧、漁業分別實現增加值265.7億元、15.8億元、66億元和11.5億元,分別增長3.8%、7.7%、4.3%和5.7%。
 
現代農業取得成效。全市提升優質農產品基地面積107.8萬畝,其中農業、林業、畜牧養殖、漁業基地分別為89萬畝、16萬畝、1.1萬畝和1.7萬畝。發展“三品一標”認證企業174家、產品338個。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607家,其中,國家級4家,省級62家,市級541家。新型經營主體蓬勃發展,種糧大戶和家庭農場達910個、新增357個。
 
二、工業、建筑業
 
工業生產平穩增長。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發展至4047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5%。37個工業行業大類中有18個產值同比實現增長,增長面為48.6%。列入統計的195種工業產品中有114種產量同比增長,增長面為58.5%。主導產業支撐作用突出,八大傳統優勢產業完成產值8620.7億元、增長6.9%。其中,機械產業產值1387.6億元、增長13.3%,木業產值1214.6億元、增長7.3%,食品產業產值2205.8億元、增長5.4%,冶金產值1208.2億元、增長14.9%,化工產值1032.2億元、增長8.6%,醫藥、紡織、建材行業產值分別下降0.5%、2%和4.3%。新興及高端產業較快增長,新興產業、裝備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分別實現產值1970.9億元、1867.9億元和612.8億元,增長10.6%、11.2%和3.7%。企業群體不斷壯大,產值過億元企業2317家,完成產值10132億元、增長13.1%;327家年初以來新納入企業實現產值475.4億元、增長172%。全年累計工業用電289.9億千瓦時、增長8.9%。
 
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企業主營業務收入10482.3億元、增長4.3%,利潤522.4億元、增長1.3%,利稅775.8億元、增長3.1%。有2280家企業主營業務收入過億元,同比減少80家;1809家企業利稅過千萬元,同比減少130家。
 
全市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筑企業403家,完成建筑業總產值748.2億元、增長6.1%。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積7606.5萬平方米、建筑竣工面積2595.9萬平方米。
 
三、固定資產投資、“三引一促”
 
固定資產投資增勢穩定。全市4615個在建項目完成投資3603.3億元,增長11.9%。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完成投資56.5億元,增長74.4%;第二產業完成投資2054.9億元,增長19.5%;第三產業完成投資1491.9億元,增長1.7%。全市完成工業投資2025.9億元、增長18.3%,占全部投資的56.2%,同比提高3個百分點;工業技改投資1144.6億元、增長10.1%,占工業投資的56.5%;高新技術產業投資595.3億元、下降6.5%。全市民間投資3049.7億元、增長2.8%。全市在建億元以上項目1126個、同比增加1個,其中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669個、同比增加43個,完成投資1272.2億元、增長12.2%。
 
全市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374.5億元、下降4.7%;新開工面積845.2萬平方米、下降16.7%。商品房銷售面積1012.2萬平方米、增長15.8%;商品房銷售額435.5億元、增長21.5%。
 
“三引一促”成效顯著。全市引建招商引資項目1353個,到位市外資金1360.4億元、增長5.4%。其中,產業招商項目到位資金1112.8億元,占總量的81.8%;融資、向上爭取無償資金和政策性資金247.6億元,占總量的18.2%。全市新引建500強項目20個,到位資金47.3億元;續擴建500強項目22個,到位市外資金37.1億元;新簽約500強項目22個、合同利用市外資金740.3億元。全市累計引進284名“千人計劃”專家、“泰山學者”等省級以上人才,2868名帶資金、帶技術、帶項目的創新創業人才,引進3397名碩士以上高學歷人才,“十萬人才回鄉行動”聯系在外人才11萬余人。全市累計引進技術620項,與市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產學研合作關系企業464家。
 
四、國內市場、物價和外經外貿
 
消費市場運行平穩。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額2488億元、增長11.3%。從行業看,批發業完成零售額267.9億元、增長11.3%,零售業完成零售額2052億元、增長11.4%;住宿業完成零售額15.2億元、增長10.3%,餐飲業完成零售額152.9億元、增長10.4%。從區域看,城鎮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880億元、增長11.3%,鄉村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608億元、增長11.2%。從類別看,限額以上企業27大類商品類值中有25類商品保持增長、增長面達81.5%,其中,服裝類、文化辦公用品類、書刊雜志類、汽車類和中西藥類商品零售額分別增長6.7%、12.2%、18.1%、9.7%和39%。
 
臨沂商城交易活躍。臨沂商城實現市場交易額3783.5億元、增長18.1%,實現物流總額5825.6億元、電子商務交易額942.3億元,分別增長16%和63.2%。
 
全年居民消費價格上漲1.7%;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下降0.7%,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上漲0.5%。
 
對外貿易穩中向好。全市實現進出口總額580.2億元、增長6.5%;其中出口401.9億元、增長6.6%,進口178.3億元、增長6.5%,全市利用境外資金5.1億美元、增長27.6%,其中直接利用外資2.3億美元、增長60%。全市實現電子商務交易額1606億元、增長46%。舉辦資本交易大會、中國(沂南)諸葛亮文化旅游節、中國蘭陵(蒼山)國際蔬菜產業博覽會等經貿類展會109個,展出面積123.6萬平方米、增長42.6%,獲評“2016年度中國會展最具辦展幸福感城市”。

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五、財稅、金融
 
財政收支穩定增長。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93.9億元、增長11.7%。其中,地方級稅收收入238.1億元、增長11.2%,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81%、居全省首位;增值稅、營業稅、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四項主體稅種收入143.6億元、增長9.4%,占稅收收入比重為60.3%。15個發展主體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67.6億元、增長11.1%。一般公共預算支出574.3億元、增長7.6%。其中,民生支出466.7億元、增長5.4%,占全市財政支出的81.3%。
 
國地稅收入完成420.2億元、增長24%。其中,國稅收入221.7億元、增長19.5%,地稅收入198.6億元、增長29.5%。
 
金融業形勢良好。全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余額5305.2億元、比年初增加571億元,其中,住戶存款3312.7億元、比年初增加364.7元。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余額3938.4億元、比年初增加575.8億元,其中,住戶貸款1585.8億元、比年初增加258.1億元;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2352.5億元、比年初增加317.6億元。
 
六、文化、教育、體育和衛生
 
文化藝術繁榮。市圖書館館藏紙質圖書42萬余冊,電子圖書27萬余冊,中外報紙期刊800余種,辦理讀者卡6.7萬余張,被評為國家一級館;市博物館館藏文物3.7萬余件(套),被評為國家二級館;市文化館被評為國家一級館。建筑面積2.1萬平方米的市美術館建成并投入使用。實現“縣縣有圖書館、文化館”,全部達到國家二級館以上標準,全市156個鄉鎮(街道)全部建成綜合文化站,已建有農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2698個。
 
教育事業科學發展。學前教育快速發展,新建、改擴建幼兒園298所,全市學前三年入園率達到83%。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全市招收小學新生18.5萬人,初中新生13.1萬人,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入學率達到100%,鞏固率達到98%。職業教育發展成效顯著,全市中職學校招生11746人(不含技工學校),在校生33830人。
 
體育事業蓬勃發展。成功舉辦臨沂市第六屆運動會,7407名運動員參賽,是規模最大、人數最多的一屆;舉辦第五屆中國沂河體育節、第二屆中國蒙山體育節等重點賽事活動,打造了蒙山沂水體育品牌。城鄉健身設施更加完善,各縣區均建立2個以上全民健身工程示范點,建成鄉鎮健身中心100多處,農村及城市社區健身工程4000多個,覆蓋率達到86%?h級體育總會完成掛牌,全市體育社團發展到300多家,社會體育指導員19700余名,全民健身活動站點5100個。
 
醫療衛生事業健康發展。完成縣級醫院標準化建設,每個縣區至少有1所綜合醫院達到二級甲等水平。成功創建1處全國示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5處省級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市120急救指揮中心實現全市56家急救站點全覆蓋,一分鐘派車率達到96%。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水平不斷提高,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由2011年的25元提高到2016年的45元。
 
七、科學技術、技術監督和安全生產
 
全市共建設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家、省級37家,國家級企業重點實驗室3家、省級10家,國家技術創新戰略聯盟1家、省級3家、市級8家,國家科技創新產業基地7家,國家農業科技園區2家、省級8家,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3家、省級8家、國家級眾創空間9家,省級11家,孵化面積120萬平方米;國家國際技術轉移中心1家、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3家、省國際科技合作研究中心16家。2016年,新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中國專利優秀獎3項,山東省科技進步獎8項,其中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全年共申請發明專利2133件、下降24.9%,授權637件、增長20.9%;創建國家專利運營試點企業1家,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1家,山東省知識產權示范企業5家。
 
全市擁有3個國家級知名品牌示范區,新增山東名牌15個、山東省服務名牌13個、山東省優質產品生產基地2個,新增1個國家級、7個省級服務標準化試點項目。
 
全市共發生各類生產安全事故165起,死亡129人,受傷102人,經濟損失737萬元;億元國內生產總值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0.073,工礦商貿就業人員10萬人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0.43,特種設備萬臺死亡率、煤礦百萬噸死亡率均為零。
 
八、居民生活、就業和社會保障、生態環境
 
居民收入繼續增長。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02元、增長8.5%;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859元、增長7.8%,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46元、增長7.6%。全市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1045元、增長9.2%;其中,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4468元、增長8%,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7364元、增長10%。
 
就業形勢總體穩定。新增城鎮就業12.5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5.7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3%。全年共組織職業技能培訓8.71萬人、創業培訓1.49萬人。
 
社會保障不斷加強。全市共征繳各項社會保險費208.2億元。城鎮職工養老、城鎮職工基本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107.8萬人、110.3萬人、60.1萬人、100.8萬人、57.6萬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537.5萬人,居民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到866.3萬人。
 
生態環境持續改善。臨沂空氣質量綜合指數排名居全省第7位,PM2.5、PM10、SO2、NO2濃度分別改善11.8%、9.9%、19.4%和8.3%,優良天數增加52天,獲省生態補償金1494萬元。11個國家考核斷面水質達標率為91%,41個市控斷面綜合達標率為84%,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保持100%。
關閉
關注公眾號 獲取新動態
91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亚洲2022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久久婷五月综合97狠狠澡,亚欧人成精品免费观看
亚洲诱惑人的视频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亚洲日韩欧美一区 |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综合 | 亚洲五月综合缴情在线 | 无日本日本免费一区二区 | 久久精品国产欧美日韩亚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