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會員中心
   
統計年鑒年度索引: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年鑒分省、行業總索引 ]
統計公報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公報分省總索引 ]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統計公報 > 山東

濟南市201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時間:2017-05-12 14:30:01 來源:濟南市統計局 作者:admin 點擊:9047次
濟南市統計局
 
國家統計局濟南調查隊
 
2017年3月30日
 
2016年,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經濟環境和繁重艱巨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在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下,全市上下認真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牢固樹立并積極踐行五大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線,圍繞“四三三”工作體系,扎實推進各項改革事業,妥善應對挑戰,全市經濟社會保持平穩健康發展。“打造四個中心,建設現代泉城”中心任務破題起勢,“十三五”實現良好開局。
 
一、綜合
 
經濟運行穩中有進。初步核算,2016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2]6536.1億元,比上年增長7.8%。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317.3億元,增長4.1%;第二產業增加值2368.9億元,增長6.9%;第三產業增加值3849.9億元,增長8.7%。三次產業比例由上年的5.0:37.8:57.2調整為4.9:36.2:58.9。人均生產總值[3]90999元,增長6.5%,按年均匯率折算為13700美元。
 
就業形勢基本穩定。全年新增城鎮就業18.9萬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5.1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2.17%。
 
居民消費價格溫和上漲,工業生產者價格同比由降轉升。全年居民消費價格上漲2.7%。其中,食品煙酒類價格上漲3.8%。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較年初上升9.7個百分點,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較年初上升14.3個百分點。
 
2016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
 
項目名稱
 
(以上年同期為100)
 
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
 
102.7
 
食品煙酒
 
103.8
 
衣著
 
101.3
 
居住
 
102.8
 
生活用品及服務
 
101.0
 
交通和通信
 
98.4
 
教育文化和娛樂
 
103.6
 
醫療保健
 
106.8
 
其他用品和服務
 
103.7
 
2016年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
 
2016年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指數(%)
 
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指數同比漲幅逐月擴大,至年底略有收窄。
 
2016年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同比指數走勢圖
 
非公有經濟穩定發展。非公有經濟增加值2782.1億元,占GDP比重為42.6%,與上年持平。其中,民營經濟增加值2429.1億元,占GDP的比重為37.2%,提高0.1個百分點。
 
現代服務業[4]較快增長。全年現代服務業實現增加值2071.5億元,增長12.7%;占全市服務業的比重為53.8%,提高1.1個百分點。
 
“三去一降一補”取得積極成效。東部老工業區搬遷改造和關停騰退工業企業40家,山鋼集團濟南分公司搬遷工作加快推進,化解150萬噸煉鐵產能任務提前完成。全市規模以上工業[5]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2.3元,減少0.6元。基礎設施投資571.7億元,增長11.0%。各項民生和社會重點事業支出557億元,增長12.7%,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為75.2%。
 
重點改革繼續深化。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市級行政權力下放事項3258項。市級行政權力削減事項44項。取消行政權力事項18項,優化整合行政權力事項7項,不再列為市級行政權力事項9項。推進國企改革。全面完成44戶國有企業幫扶解困和改革發展工作,發放幫扶解困資金18.4億元。實施“五證合一、一照一碼”登記制度。全市已有34241戶企業領取“五證合一”營業執照。
 
二、“四三三”工作
 
“四個中心”建設。區域性經濟中心建設。2016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占全省比重達到9.75%,比上年提高0.07個百分點,占比在全省排第三位;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占比9.89%,排第二位;固定資產投資占比7.6%,排第四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占比12.3%,排第二位。第三產業占GDP比重58.9%,在全省排第一位。區域性金融中心建設。金融業增加值720.0億元,增長11.5%,占GDP比重為11%,提高0.5個百分點。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貸款余額均排名全省第一。天鵝棉機成功上市,首發融資2.1億元;另有5家上市公司實現股票再融資38.7億元。新增新三板掛牌公司58家,總數達到132家(其中16家進入創新層),占全省比重23.2%。47家新三板掛牌公司通過定向發行股票、發行優先股、發行公司債等形式累計融資38.1億元。區域性物流中心建設。社會物流總額21287.5億元,增長12%,在全省排第四位,占全省比重10.6%,提高0.6個百分點。區域性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高新技術企業達到751家,增加268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高新技術企業549家,實現產值增長7.3%。新認定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2家,總數達到26家。新增省級工程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3家,總數達到16家。新增省級(示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8家,總數達到153家。建成國家、省級企業重點實驗室12家。年末省市級創新型企業個數達到302家。規模以上工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為43.65%,比年初提高1.02個百分點。成功入圍全國科技和金融結合試點城市、全國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城市示范。濟南高新區躋身山東半島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
 
三項重點工作實現突破進展。招商引資。引進市外投資1176.6億元,增長23.9%。引進總投資過億元項目466個,過10億元項目186個。項目建設。150個重點項目開工148個,完成投資862億元,占全年計劃的111.2%。其中,121個項目投資計劃完成率達到或超過100%。棚改舊改。棚戶區改造省棚改任務計劃4.52萬套,實際完成開工4.94萬套,年度任務完成率為109.39%。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三大攻堅戰不斷克難。治霾。建成區131臺燃煤鍋爐淘汰(改造)任務全面完成,從目前淘汰(改造)的數量推算,預計每年可削減燃煤消耗65.3萬噸。市區空氣質量良好以上天數達到162天,同比增加29天,藍繁天數203天,增加59天。治堵。全年完成軌道交通投資19.5億元,城市軌道交通R1線和R3線一期工程建設提速。新開通公交線路17條。新建成道路面積80.9萬平方米。脫貧。分類推進576個貧困村實施產業項目884個。發放富民生產貸、富民農戶貸1.6億元。轉移就業貧困群眾8900余人。6112名貧困學生享受到教育資助。完成227個貧困村飲水安全工程、1777戶貧困戶危房改造。農村低保標準、五保分散供養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4165元,與市定扶貧線實現“兩線合一”。全年實現6.4萬建檔立卡農村貧困人口脫貧,超額完成省下達減貧任務和年度脫貧計劃。
 
三、農業
 
農林牧漁業增勢平穩。農業增加值215.1億元,比上年增長4.2%;林業增加值11.2億元,增長13.9%;畜牧業增加值86.5億元,增長2.8%;漁業增加值4.5億元,增長3.7%。
 
種植業生產基本穩定。全年糧食種植面積636萬畝,棉花15萬畝,油料18萬畝,蔬菜142萬畝。糧食產量257.3萬噸,棉花1.3萬噸,油料4.2萬噸,蔬菜634.2萬噸。
 
林業發展勢頭良好。完成造林6.3萬畝,新育苗3.0萬畝。
 
漁業生產穩定發展。全年水產養殖總面積10.6萬畝,水產品產量4.7萬噸,漁業總產值6.7億元。
 
畜牧業生產穩定發展。肉類總產量36萬噸,禽蛋35.1萬噸,奶類25.8萬噸。新創建國家級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場4處,省級示范場15處、市級21處。
 
農業生產條件持續改善。農業機械總動力451.8萬千瓦(不包括農用運輸車)。農作物機耕率、機播率和機收率分別達到81.3%、85.4%和85.5%。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積2.3萬畝,新增節水灌溉面積14.8萬畝。
 
農業產業化水平繼續提高。市級農業龍頭企業總量達437家,新認定38家;農民專業合作社達6039家,新增392家。
 
四、工業、建筑業
 
工業整體運行穩中有升。全年全部工業增加值增長6.9%。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3%,按經濟類型看,公有制經濟增加值增長6.7%,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增長7.7%;按輕重工業看,輕工業增加值增長1.0%,重工業增加值增長9.2%。
 
重點行業繼續呈現良好增勢。40個工業行業大類中,有29個行業增加值實現增長,增長面達到72.5%,提高5個百分點。
 
2016年規模以上工業重點行業增加值增長情況
 
行業名稱
 
增加值增長率
 
(%)
 
通用設備制造業
 
5.4
 
金屬制品業
 
16.8
 
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
 
9.5
 
汽車制造業
 
22.9
 
非金屬礦物制品業
 
8.3
 
石油加工、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
 
6.2
 
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
 
2.4
 
醫藥制造業
 
2.2
 
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
 
10.4
 
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
 
3.6
 
工業產品產銷銜接良好。規模以上工業產品產銷率為98.93%,提高0.77個百分點。實現出口交貨值273.1億元,增長2.2%。在150種工業大類產品中有74種產品產量增長,占49.3%,增幅在30%以上的產品有10種,占6.7%。
 
2016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要產品產量
 
產品名稱
 
單位
 
產量
 
比上年±%
 
發電量
 
億千瓦時
 
177.2
 
0.8
 
原油加工量
 
萬噸
 
502.3
 
-1.5
 
化肥
 
萬噸
 
32.5
 
17.4
 
初級形態塑料
 
萬噸
 
50.8
 
4.2
 
水泥
 
萬噸
 
719.8
 
-7.5
 
耐火材料
 
萬噸
 
52.6
 
-3.9
 
石墨及炭素制品
 
萬噸
 
254.3
 
28.3
 
粗鋼
 
萬噸
 
805.7
 
15.3
 
鋼材
 
萬噸
 
825.9
 
14.0
 
工業鍋爐
 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蒸發量噸
 
2317
 
3.6
 
載貨汽車
 
萬輛
 
11.7
 
26.8
 
新能源汽車
 
 
6576
 
413.3
 
摩托車整車
 
萬輛
 
31.8
 
-18.8
 
發電設備
 
萬千瓦
 
729.4
 
-0.5
 
變壓器
 
萬千伏安
 
11354.4
 
8.9
 
電子計算機整機
 
萬臺
 
72.3
 
11.5
 
服務器
 
萬臺
 
48.6
 
19.7
 
電子元件
 
億只
 
35.3
 
5.5
 
鮮、冷藏肉
 
萬噸
 
8.4
 
-1.6
 
乳制品
 
萬噸
 
38.9
 
-0.6
 
啤酒
 
萬千升
 
27.2
 
9.7
 
 
萬噸
 
16.5
 
-2.2
 
工業經濟效益不斷提高。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5722.6億元,增長7.3%;實現利稅727.6億元,增長7.7%;實現利潤368.6億元,增長12.2%。其中,金屬制品業利潤44.4億元,增長13.6%;汽車制造業利潤30.2億元,增長68.7%;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利潤22.9億元,增長17.4%;石油加工、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利潤16.7億元,增長114.1%。
 
高耗能行業比重上升。六大高耗能行業實現工業增加值占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28.1%,提高1.06個百分點。
 
建筑業平穩發展。全年建筑業增加值493.6億元,增長6.9%,占GDP比重為7.6%。具有資質等級的建筑業企業460家,比上年增加19家。完成建筑業總產值1864.8億元,增長12.1%。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產值1147.2億元,增長17.7%。簽訂合同額4550.5億元,增長17.4%。其中,本年新簽合同額2458.2億元,增長28.1%。
 
五、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較快增長。年末全市固定資產投資項目4319個,比上年增長17.9%。其中,億元及以上投資項目1162個,增加260個。全年固定資產投資3974.3億元,增長13.7%。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101.2億元,增長11.3%;第二產業投資1302.0億元,增長6.9%;第三產業投資2571.1億元,增長17.4%。分項目規模看,五十億元以上項目28個,增加9個,全年完成投資438億元,增長136.9%,占全市投資的11.0%;十億元以上至五十億元項目264個,增加66個,全年完成投資1128.6億元,增長31.6%,占全市投資的28.4%;億元以上至十億元投資項目870個,增加185個,全年完成投資1067億元,增長4.3%,占全市投資的26.8%。全市民間投資2439.2億元,增長7.5%。
 
工業投資穩步增長。全年工業投資1237.4億元,增長7.8%。其中,技術改造投資708.3億元,增長0.1%;高新技術產業投資468.2億元,增長10.7%。
 
房地產投資增勢穩定。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1163.9億元,增長14.8%。其中,住宅投資805.6億元,增長11.0%。房屋施工面積9719.8萬平方米,增長11.4%。其中,住宅施工面積5480.4萬平方米,增長19.6%。竣工面積1700.5萬平方米,增長19.3%。其中,住宅竣工面積816.7萬平方米,增長105.2%。
 
房地產業快速發展。房地產業增加值463.2億元,增長8.6%。商品房銷售面積1424.3萬平方米,增長19.6%。其中,住宅銷售面積1231.7萬平方米,增長33.4%。商品房銷售額1175.1億元,增長28.3%。其中,住宅銷售額1035.7億元,增長48.9%。
 
六、國內貿易
 
消費需求增長較快。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764.8億元,比上年增長10.4%。其中,商品零售3176.1億元,增長10.4%;餐飲收入588.7億元,增長10.3%。分城鄉看,城鎮社會消費品零售額3418.9億元,增長10.5%;鄉村社會消費品零售額345.9億元,增長9.8%。全年限額以上法人企業[6]實現零售額1440.8億元,增長6.6%。
 
主要商品銷勢良好。在限額以上法人企業商品零售中,糧油、食品類139.1億元,增長6.7%;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109.9億元,增長2.0%;日用品類58.4億元,增長11.4%;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76.6億元,增長3.6%;通訊器材類58.0億元,增長7.3%;汽車類371.7億元,增長7.2%。
 
2016年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法人企業商品分類零售額
 
商品類別
 
零售額(億元)
 
增幅(%)
 
糧油、食品類
 
139.1
 
6.7
 
飲料類
 
11.0
 
1.0
 
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煙酒類
 
22.1
 
6.1
 
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
 
109.9
 
2.0
 
化妝品類
 
15.4
 
3.4
 
金銀珠寶類
 
47.5
 
2.9
 
日用品類
 
58.4
 
11.4
 
體育、娛樂用品類
 
4.4
 
-9.6
 
書報雜志類
 
28.0
 
30.5
 
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
 
76.6
 
3.6
 
中西藥品類
 
115.7
 
3.1
 
文化辦公用品類
 
62.7
 
44.0
 
家具類
 
34.4
 
5.2
 
通訊器材類
 
58.0
 
7.3
 
石油及制品類
 
216.9
 
4.6
 
汽車類
 
371.7
 
7.2
 
七、開放型經濟
 
對外貿易穩定增長。全年貨物進出口總額639.7億元,比上年增長13.0%。其中,出口408.0億元,增長9.6%;進口231.7億元,增長19.5%。出口市場中,對歐洲國家和地區出口增長28.4%,對東南亞、韓國、日本出口分別增長11.8%、80.2%和1.3%,對美國、歐盟出口分別增長39.7%和9.6%。主要出口商品中,機電產品出口42.4億美元,增長6.4%;農產品出口0.9億美元,增長18.9%;高新技術產品出口7.3億美元,增長14.3%。
 
利用外資水平持續提高。實際到賬外資112.3億元,增長14.7%。其中,制造業到賬外資0.5億美元,服務業到賬外資15.2億美元。總投資過億美元的項目13個,合同外資15.3億美元。引進世界500強企業投資項目10個,實際到賬外資1.6億美元。
 
對外經濟合作步伐加快。備案核準設立境外企業(機構)56家,增長7%;備案核準中方投資45.4億元,增長28.5%。派出各類勞務人員6976人,增長1.3%。
 
八、交通、郵電、旅游和會展
 
交通運輸業平穩發展。年末公路通車里程12730.2公里,比上年下降2.9%。其中,境內高速公路462.2公里,增長10.3%。年末擁有民用機動車182.4萬輛。其中,民用汽車174.2萬輛,增長13.1%。年末公交線路295條,增加18條;線路總長度5891.4公里,增加501.8公里;公交營運車輛5846輛,增加309輛;全年旅客運輸量7.7億人次,下降0.8%。全年濟南機場累計保障起降架次10萬架次,增長16.2%;完成旅客吞吐量1161.7萬人次,增長22%;累計完成貨郵吞吐量[7]10萬噸,增長15.8%。
 
郵電通信業快速增長。全市郵政企業和快遞服務企業業務收入(不包括郵政儲蓄銀行直接營業收入)累計完成41.4億元,增長37.8%;業務總量完成54.3億元,增長41.3%。全市快遞服務企業業務收入完成32.2億元,增長38.4%,業務量完成26745.8萬件,增長42.4%。全年電信業務總量156億元,增長27.7%。年末移動電話用戶1087.7萬戶,下降0.23%,其中,4G電話用戶數442.1萬戶,增長44.2%。寬帶網用戶261.9萬戶,增長22.6%。
 
旅游業蓬勃發展。全年接待國內外游客6618.5萬人次,增長8.6%。其中,接待國內游客6583.3萬人次,增長8.6%;接待入境游客35.2萬人次,增長5.6%。實現旅游消費總額846.9億元,增長13.7%。其中,國內游客消費額762.9億元,增長13.8%;入境游客消費額19609.1萬美元,增長6.5%。共有A級旅游景區44家。其中,5A級景區1家,4A級景區12家。省級旅游強鄉鎮30個,省級旅游特色村82個,省級以上旅游度假區1家。
 
會展業穩步發展。全年舉辦會展165場。其中,國際性展會1場,國家性展會14場。
 
九、財政和金融
 
財政收支平穩增長。地域稅收收入1025.7億元,比上年增長10.4%。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41.2億元,按可比口徑增長9.9%。一般公共預算支出741億元,增長12.5%。其中,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64.6億元,增長7.2%;節能環保支出26.4億元,增長23.8%;城鄉社區支出125.6億元,增長19.9%。
 
金融存貸款規模繼續擴大。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15537.4億元,增長9.6%。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13096.1億元,增長15.3%。
 
金融機構數量持續增加。金融機構單位數502家,增加44家。其中,銀行47家,增加3家;保險公司87家,增加5家;證券分公司35家,增加12家;證券營業部83家,增加5家;期貨分公司2家,增加2家;期貨營業部36家,增加2家;其他各類機構增加15家。
 
資本市場穩步發展。濟南地區證券營業部完成證券交易額3.5萬億元。濟南地區期貨營業部代理交易額4.5萬億元。截至2016年末,全市區域內上市公司32家,上市公司總市值4267.1億元。
 
保險業保持較快增勢。保費收入347.5億元,增長56%。其中,財產險公司保費收入71億元,增長20.6%;人身險公司保費收入276.5億元,增長68.7%。各項賠款與給付78.7億元,增長19.8%。
 
十、科技、教育、文化、衛生和體育事業
 
科技發明成果再獲新突破。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20.7件,比上年增長26.0%。技術合同實現交易額44.8億元,增長44.5%。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人員數量43785人,增長13.1%。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辦研發機構553個,增長7.2%。濟南大學獨立研發項目“水泥基壓電復合監測材料與器件成套制備技術及在混凝土工程應用”榮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山東大學產學研項目“高性能光伏發電系統關鍵控制技術與產業化應用”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全市獲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省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全年專利申請量31789件,增長9.8%。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14649件。專利授權量15453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4502件,增長15.1%。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教育事業持續發展。普通高等學校43所,普通本專科在校生55.8萬人。其中,民辦普通高校11所,普通本專科在校生10.7萬人。普通中學在校生29.8萬人。普通小學在校生43.2萬人。學齡兒童入學率和小學畢業生升學率均為100%。繼上年實現全面“零擇校”后,全市中小學新生分班時全面實行“零擇班”,確保教育資源分配的均衡與公平。義務教育教師交流輪崗制度化、常態化,全年交流教師3051人。
 
2016年教育事業基本情況
 
單位
 
2015年
 
2016年
 
學校所數
 
 
946
 
949
 
普通高校
 
 
43
 
43
 
中等職業學校
 
 
41
 
37
 
技工學校
 
 
25
 
23
 
普通中學
 
 
214
 
224
 
小學
 
 
582
 
582
 
特殊教育
 
 
12
 
11
 
在校生
 
萬人
 
153.71
 
158.56
 
研究生
 
萬人
 
3.27
 
3.43
 
普通高校普通本專科
 
萬人
 
53.62
 
55.79
 
中等職業學校
 
萬人
 
5.93
 
5.79
 
技工學校
 
萬人
 
4.68
 
6.26
 
普通中學
 
萬人
 
30.16
 
29.84
 
小學
 
萬人
 
41.44
 
43.23
 
特殊教育
 
 
1074
 
1080
 
專任教師
 
 
88487
 
103316
 
普通高校
 
 
30873
 
43715
 
中等職業學校
 
 
4068
 
3987
 
技工學校
 
 
2878
 
2608
 
普通中學
 
 
23643
 
24318
 
小學
 
 
25795
 
26976
 
特殊教育
 
 
410
 
402
 
文化事業健康發展。全市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示范點達到160個。市屬院團舉辦走基層公益惠民演出336場,觀眾達32萬人次。年末(國有)藝術表演團體13個,文化館(站)及群眾藝術館152個,檔案館15個,公共圖書館12個。市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374處。其中,國家級21處。城市電影院44家,全年放映53.9萬場,觀眾1011萬人次,票房收入3.3億元。年末廣播人口混合覆蓋率和電視人口混合覆蓋率均為100%。全年完成文化產業投資148.7億元,增長13.9%。成功舉辦第四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非遺參展項目1000余項,展出非遺制品14000余件,觀眾50余萬人次。
 
醫療衛生水平全面提升。年末擁有衛生機構6188個,增加241家,增長4.1%。其中,醫院、衛生院270個(三甲醫院21家、民營醫院129家),增加2家,增長0.75%。衛生機構床位5.21萬張,增長5.68%。各類衛生技術人員7.64萬人,增長6.5%;執業(助理)醫師3.44萬人,增長5.5%。按常住人口計算,每千人擁有病床7.2張,增長4.2%;每千人擁有醫生4.75人,增長3.26%。
 
體育事業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深入開展,全市已成立體育社會組織112個,培訓社會體育指導員2015人。全年組織各類全民健身活動(賽事)143次,參與人數超過200萬人次。競技體育實力提升,獲省級及以上金牌464枚,銀牌329枚,銅牌317枚。我市12名運動員參加了31屆里約奧運會,共獲得2枚金牌、1枚銀牌、1枚銅牌的優異成績。
 
十一、城鄉建設、環境和安全生產
 
新型城鎮化加快推進。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9.46%,比上年提高1.5個百分點。城鄉布局進一步優化,全年撤鄉設鎮2個,撤鎮設街道辦事處9個。章丘市撤縣(市)設區。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海綿城市建設有序推進。已完工13個海綿城市試點項目,完成投資52.1億元。試點區域實施海綿城市改造面積29.98平方公里。其中,實施海綿化改造小區914萬平方米;實施海綿綠地建設10.7平方公里;實施海綿化河道改造14.5公里。
 
城市建設[8]步伐加快。年末城市建成區面積508平方公里,增加11.3平方公里。年末綠地覆蓋率40.1%,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1.6平方米。全年天然氣供氣量8億立方米,增長6.0%;液化石油氣供氣量5.6萬噸,增長18.6%。集中供熱面積14600萬平方米,增長0.7%。自來水供水量32800萬噸,增長3.1%。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
 
環境治理力度進一步加大。2016年,城區環境空氣中可吸入顆粒物(PM10)年均濃度141微克/立方米,下降10.2%;細顆粒物(PM2.5)73微克/立方米,下降16.1%;二氧化硫38微克/立方米,下降24%;二氧化氮45微克/立方米,下降6.3%。區域環境噪聲晝間平均等效聲級53.1分貝,下降0.6分貝;市區道路交通噪聲平均等效聲級69.8分貝,下降0.2分貝。
 
節能降耗成效顯著。全年單位GDP能耗下降率完成當年節能降耗目標任務。初步核算,萬元GDP能耗下降3.94%。能源利用效率有所提高,一次能源轉換成二次能源效率同比增長1.1個百分點,能源回收利用效率增長1.2個百分點。
 
新能源生產規模快速擴大。全市新能源發電裝機總容量38.4萬千瓦,占全市發電總裝機容量的10.5%。其中,生物質發電裝機10.4萬千瓦,太陽能發電裝機13.1萬千瓦,風力發電裝機14.9萬千瓦。
 
社會治安秩序良好。全年刑事案件立案21142件,下降39.7%。破獲當年刑事案件7610件。受理社會治安案件71868件,下降16.6%。
 
安全生產事故持續下降。全年共發生各類安全生產事故562起,減少245起;死亡285人,減少7人;重傷213人。億元國內生產總值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0.044,工礦商貿就業人員十萬人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1.36,道路交通萬車死亡率1.30。
 
十二、人口、居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人口保持均衡增長。年末全市常住人口723.31萬人,比上年末增長1.42%。戶籍人口632.83萬人。申報出生率14.61‰,申報死亡率6.27‰,人口自然增長率8.34‰。
 
城鄉居民生活繼續改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052元,增長7.9%;城鎮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8537元,增長8.4%。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46元,增長7.8%;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9396元,增長9.3%。城鄉居民收入比為2.8:1,與上年持平。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9]24.2%,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32.2%。
 
2016年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況
 
指標名稱
 
城鎮居民
 
農村居民
 
本年(元)
 
增幅
 
(%)
 
本年(元)
 
增幅(%)
 
可支配收入
 
43052
 
7.9
 
15346
 
7.8
 
工資性收入
 
25253
 
7.1
 
8672
 
7.7
 
經營凈收入
 
2580
 
1.5
 
5713
 
7.8
 
財產凈收入
 
7210
 
12.8
 
309
 
10.3
 
轉移凈收入
 
8010
 
8.5
 
652
 
8.2
 
2016年末每百戶居民家庭主要耐用消費品擁有情況[10]
 
指標名稱
 
單位
 
城鎮
 
農村
 
家用汽車
 
 
49.8
 
38.6
 
摩托車
 
 
13.5
 
75.8
 
電冰箱(柜)
 
 
101.4
 
96.7
 
洗衣機
 
 
97.9
 
89.8
 
熱水器
 
 
100.8
 
79.4
 
空調
 
 
152.3
 
67.0
 
彩色電視機
 
 
110.6
 
118.3
 
攝像機
 
 
16.1
 
1.2
 
照相機
 
 
52.8
 
8.8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計算機
 
 
90.0
 
43.2
 
固定電話
 
 
57.0
 
48.3
 
移動電話
 
 
209.4
 
224.2
 
社會保障水平進一步提高。年末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284.28萬,增加18.14萬;職工醫療保險參保人數214.48萬,增加6.39萬;失業保險參保人數135.78萬,增加5.7萬;工傷保險參保人數161.22萬,增加16.76萬;生育保險參保人數142.17萬,增加5.74萬。居民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225.09萬和404.13萬。
 
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繼續提高。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由上年人均每月550元提高到580元,享受城鎮最低生活保障的城鎮居民1.24萬戶、1.97萬人,發放最低生活保障金及各類補貼1.16億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由年人均不低于3600元提高到4165元,享受農村最低生活保障的農村居民5.4萬戶、8.01萬人,發放最低生活保障金及各類補貼2.49億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標準由每人每年不低于5900元提高到6400元,分散供養標準由每人每年3700元提高到4165元。
 
社會救助事業穩定發展。城鄉醫療救助資金支出4641.1萬元,救助居民1.45萬人次。共有救助管理站2處,流浪未成年人保護中心1處。全年培訓殘疾人9510人次,安置殘疾人員就業2099人,幫扶救助殘疾人投入資金6420.7萬元。
 
注釋:
 
[1]2016年統計數據為統計快報數或初步核算數,正式數據以出版的《濟南統計年鑒-2017》為準。
 
[2]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不變價格計算。
 
[3]人均地區生產總值按常住人口計算。
 
[4]現代服務業包括: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業和軟件業,金融業,房地產業,商務服務業,研究與試驗發展,專業技術服務,科技交流與技術推廣服務業,教育,衛生,體育,娛樂業。
 
[5]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指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工業法人單位。
 
[6]限額以上法人企業(單位)是指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批發業企業(單位)、500萬元及以上的零售業企業(單位)、200萬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飲業企業(單位)。
 
[7]貨郵吞吐量是指一國或一地區港口進口和出口貨物的總流量,包括了進口、出口、轉口的所有數據。
 
[8]城市建設指標口徑為包含三縣一市的整個濟南地區。
 
[9]恩格爾系數是指食品支出在消費支出中的比重。
 
[10]數據來自于住戶收支與生活狀況調查。
關閉
關注公眾號 獲取新動態
91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亚洲2022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久久婷五月综合97狠狠澡,亚欧人成精品免费观看
亚洲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 亚洲人成aⅴ在线播放 | 亚洲国产91一区二区三区 | 伊人久久综合狼伊人久久 | 中文字幕久精品免费视频 | 色偷偷香蕉人人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