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市統計局
國家統計局日照調查隊
(2020年3月)
2019年,面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發展環境,全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堅定不移貫徹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緊緊圍繞“一三五”總體發展戰略,加快雙招雙引和項目建設,新舊動能轉換和高質量發展持續推進,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
一、綜合
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經省統計局統一核算并反饋,全市生產總值(GDP)初步核算數為1949.3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7.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67.77億元,增長0.3%;第二產業增加值831.88億元,增長8.7%;第三產業增加值949.73億元,增長7.2%。人均地區生產總值66313元,增長6.6%。
就業創業穩中有進。全市城鎮新增就業4.26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1.73%,低于控制目標1.77個百分點。全市就業創業資金支出1.13億元,發放創業擔保貸款4.4億元,增長84.1%,支持3415人自主創業。開展職業技能培訓2.35萬人。舉辦日照市首屆大學生創業大賽,引導扶持1063名大學生自主創業,高校畢業生總體就業率96.35%。日照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入駐全國知名人力資源機構65家,實現營業收入44.06億元、稅收2.26億元。
市場物價溫和上漲。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2.4%。八大類商品價格“六升二降”,其中,食品煙酒類上漲6.0%。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下降1.8%,購進價格上漲0.9%。
市場主體較快發展。年末,全市實有市場主體29.58萬戶,注冊資本(金)7675.66億元,分別增長17.8%、17.9%,民營經濟成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力軍和排頭兵。年末,19家(含日照港集團、日照機場)市屬國有企業資產總額3159.54億元,增長15.80%;實現營業收入465.92億元,增長29.60%;實現利潤總額38.15億元,增長37.30%;上繳稅費27.91億元,增長15.40%;職工人數18691人,增長6.3%。
人口規模繼續擴大。年末全市戶籍總人口308.21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56萬人。其中,城鎮居民人口143.98萬人。年末全市常住人口城鎮化率61.00%,比上年末提高0.65個百分點。戶籍人口出生率11.53‰,人口死亡率5.75‰,人口自然增長率5.78‰。省內遷入5702人,省外遷入5151人。年末常住人口294.90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87萬人。
二、高質量發展
動能轉換成效顯著。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9.3:43.1:47.6調整為8.6:42.7:48.7,對經濟增長貢獻率分別為0.4%、52.7%和46.9%,第二產業、第三產業拉動GDP增長3.8、3.4個百分點。“四新”投資占比超過4成。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18.94%。先進鋼鐵制造快速發展,高端鋼材占比繼續提高。新興行業加快發展,其中,新能源新材料產值增長11.6%,高端化工產值增長6.0%。
雙招雙引成果豐碩。全市新落地招引項目252個,到位資金268.46億元。其中,計劃投資過億元項目211個。東華軟件、能鏈集團、上海通用重工等重大項目落戶日照。經濟園區“四上”企業達到710家,比上年凈增56家,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8%。
脫貧攻堅扎實推進。全年投入財政專項扶貧資金2.45億元,鞏固提升7.62萬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脫貧成效,現有貧困人口全部實現穩定脫貧,蓮西區域扶貧經驗入選全省地方改革十大案例。進一步鞏固貧困人口收入支撐,全市614個產業扶貧項目累計實現收益8700萬元;扶貧小額信貸總額10.16億元、余額7.32億元,累計實現貧困戶收益1.53億元,貸款總額和貧困戶獲貸率均居全省第一位。創新建立日照市脫貧監測和即時幫扶長效機制,深入實施健康扶貧、教育扶貧、危房改造和飲水安全攻堅行動,在全省率先實現市域范圍內住院費“一站式”即時結算。“低保助力脫貧攻堅行動”“嚴重精神障礙患者住院生活費補助制度”在全省發文推廣。
鄉村振興全面提速。實施新一輪“林水會戰”,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新增造林8066.7公頃、育苗2966.7公頃,整治重點河道58公里,建設水利工程56項。425個村實施飲水安全建設,農村規模化集中供水覆蓋率82%。海岸帶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全面展開,“廁所革命”扎實推進。創建全省首批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省級示范區3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3個、省級田園綜合體2個、國家級農業產業強鎮2個、市級田園綜合體10個、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20個。“五蓮山-白鷺灣園區片區綜合治理整體開發經驗”在全省推廣。
三、農業
農業生產基礎穩固。全年糧食播種面積196.27萬畝,糧食總產84.06萬噸,畝產428.31公斤。全年豬出欄156.02萬頭,羊出欄52.55萬只,牛出欄4.74萬頭,活禽出欄13103.46萬只。豬肉產量12.1萬噸,下降16.2%;禽肉產量17.11萬噸,增長54.9%。奶類產量4.84萬噸,增長67.2%。禽蛋產量11.63萬噸,增長11.1%。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80.2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1%。其中,農林牧漁服務業增加值12.51億元,增長10.7%。
特色農業加快發展。構建以特色農業為基礎的“接二連三”全產業鏈,農業新型經營主體8400余家,農業“新六產”帶動主體800余家。全市省級知名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2個、省級農產品企業產品品牌26個;市級區域公用品牌9個、市級農產品企業產業品牌63個。其中,日照綠茶入選首批中國農業品牌目錄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并躋身2019中國品牌價值評價區域品牌榜第51位,在茶類中排名第8位,實現歷史性突破。日照海通絲業高檔白長絲獲得國家首批首個“中國名牌”產品;五蓮國光蘋果、日照綠茶爭創為省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有效期內農產品“三品一標”認證總數645個、新增72個。年末標準化生產基地82家、新增7家。
生產力水平繼續提升。全年農林水支出28.39億元,增長8.9%。全市農業機械總動力283.19萬千瓦,農用拖拉機16.21萬臺。農機合作社233家,農機戶19.83萬戶,鄉村農機從業人員17.66萬人。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深入推進,累計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登記和換證賦碼農村集體經濟組織2914個,完成率97.8%。在莒縣試點農村集體資產股權質押貸款,在嵐山區試點“三變改革、五大合作”。莒縣代表山東省通過了全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第三方評估。
四、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強市”戰略加快推進,圍繞“做大企業、做強產業、做好平臺、做優環境”,聚焦聚力工業新舊動能轉換和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興產業提質增效,工業經濟呈現高質量發展良好態勢。
工業生產較快增長。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總產值2755.52億元,實現增加值增長8.6%,增速比上年加快0.2個百分點。輕、重工業比例調整為21.9:78.1,輕工業增加值增長1.0%,重工業增加值增長10.8%。產銷率99.8%,比上年提高3.7個百分點。山鋼一期二步熱試生產,日鋼第5條ESP生產線主體建成,鋼鐵產業產值達到1303.37億元。成功舉辦2019中國(日照)汽車產業高峰論壇,長城(威奕)汽車日照生產基地全面開工,中興汽車獲“商專乘轎”4項生產資質,整車項目正式投產,汽車制造業產值達到264.88億元。
經濟效益總體平穩。出臺《日照市加快實施全市工業企業擴量提質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推動企業提升管理水平,降本增效。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3218.43億元,增長18.4%;實現利潤總額140.13億元,下降13.1%。規模以上工業每百元營業收入利潤4.41元,每百元營業收入成本90.88元。全市營業收入過億元企業198家,增長15.1%;實現營業收入2980.38億元,增長21.1%。
能源消費結構優化。全市全社會用電量253.53億千瓦時,增長11.4%。其中,工業用電量208.65億千瓦時,增長12.4%。全年完成供電量139.94億千瓦時,增長12.2%;售電量134.41億千瓦時,增長12.7%。全市規模以上工業能耗1941.12萬噸標準煤,增長11.3%。前六大高耗能行業能耗1818.76萬噸標準煤,增長9.3%,比全部規模以上工業能耗增速低兩個百分點。
建筑企業實力增強。全市資質以上建筑企業完成總產值462.81億元,增長19.6%。其中,完成建筑工程產值442.24億元,增長19.7%;完成安裝工程產值15.52億元,增長30.5%;完成其他產值5.05億元,下降7.4%。全年實現建筑業增加值168.13億元,增長12.3%。共簽訂工程項目合同額844.13億元,比上年增加135.26億元,增長19.1%。其中,本年新簽合同額502.4億元,增長11.7%。房屋建筑施工面積2238.5萬平方米,增長4.5%;房屋建筑竣工面積663.81萬平方米,增長4.4%。
五、服務業
服務業成為主引擎。服務業實現增加值949.73億元,占全市生產總值(GDP)的48.7%,比重比第二產業高6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46.9%。規模以上服務業營業收入比上年增長15.2%。其他營利性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44.6%,其中商務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71.6%。
旅游富市動力強勁。深入實施“旅游富市”戰略,聚力打造“旅游之城”。“旅游+”六大消費業態全面起勢,網紅營銷為旅游賦能加油,海洋公園、東夷小鎮等高品質項目成為“網紅打卡地”,推出精品民宿“日照模式”,“中國音樂小金鐘—第七屆全國中小學管樂獨奏展演”等重大活動成功舉辦,“一機游日照”智慧旅游服務平臺上線試運行,“有一種生活叫日照”旅游品牌榮登博鰲國際旅游獎年度傳播口號榜單,日照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持續提升,全年實現旅游總收入增長13%。年末共擁有A級景區64家,旅行社162家,星級酒店19家。國家級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縣1個、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1個,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1個、省級旅游度假區2個、省級旅游強縣1個、旅游強鄉鎮21個、工農業旅游示范點43個,國家級休閑漁業示范園4個、省級12個,國家級海洋牧場6處、省級10處。
港口改革深度融合。中外運“日照-青島”、中創“嵐山-青島”集裝箱外貿內支線開通運營。沿海港口新增泊位8個,新增通過能力2237萬噸。全市生產性泊位82個,年通過能力2.78億噸,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71個。全年完成港口貨物吞吐量4.64億噸,增長5.9%。集裝箱吞吐量450.15萬標箱,增長12.1%。
交通運輸形勢穩定。全年鐵路、公路、水路、機場共完成客運量2902.62萬人次,增長4.2%;貨運量19993.94萬噸,增長10.0%。全年交通運輸投資134.8億元。年末通車里程9605.06公里。年末全市民用汽車保有量71.14萬輛,比上年末增長9.6%,其中私人轎車42.44萬輛,增長9.6%。
郵電通信迅猛發展。全年完成電信業務總量48.92億元,增長23.8%。郵政行業業務總量15.6億元,增長63.0%;實現業務收入6.98億元,增長28.1%。其中,快遞業務量6683.37萬件,增長76.8%;業務收入4.4億元,增長43.8%。移動電話用戶294.84萬戶(非沉默用戶),其中4G用戶217.45萬戶,增長9.8%。
六、固定資產投資
投資結構趨向優化。全市固定資產投資下降16.5%,其中,第一產業完成投資增長35.3%,第二、三產業完成投資分別下降36.9%、7.9%。三次產業投資比例由上年的1.3:31.7:67調整為2.1:24:73.9。第三產業投資占比提高6.9個百分點,其中教育投資增長42.9%,現代農林牧漁業投資增長80.2%,互聯網與現代信息技術服務投資增長129.5%。
新動能領域投資加快。裝備制造業中,金屬制品業投資增長86.2%,通用設備制造業投資增長148.5%,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投資增長25.2%。高技術制造業中,醫藥制造業投資增長115.5%,專用設備制造業投資增長20.3%,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投資增長285.9%;第三產業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投資增長84.8%,水上運輸業投資增長41.9%,現代服務業投資增長4%。民間投資占全部投資的46.1%,比重比上年提高1.5個百分點。
房地產市場健康平穩。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192.06億元,增長2.9%。完成商品房銷售面積301.98萬平方米,增長12.8%。房屋施工面積1706.9萬平方米,增長4.8%。全年新開工棚戶區改造安置房5290套,基本建成17256套。
七、消費市場
消費市場平穩運行。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0%。按銷售單位所在地分,城鎮零售額增長7.9%,鄉村零售額增長8.6%。按消費形態分,餐飲收入增長12.1%,商品零售增長7.6%。
新興消費潛力釋放。限額以上單位汽車類商品實現零售額48.75億元,增長3.3%,其中新能源汽車增長2.1倍。網絡零售快速發展,全年實現網絡零售額34.69億元,增長17.2%。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企業通過網絡實現零售額7720萬元,增長4.3倍。傳統零售企業積極尋求轉型,加快線上線下融合,城市商業綜合體規模持續擴大,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
住餐市場企穩向好。全市雙招雙引和項目投資建設力度不斷加大,希爾頓、喜來登、創元千禧等國際知名品牌酒店相繼引進運營,住宿餐飲產業向高端化拓展。舉辦夏季全國煤炭交易會、首屆日照茶葉博覽會、中國圍棋大會等會展活動,“會展經濟”拉動住宿餐飲市場增長。全市限額以上住宿業零售額增長9.4%,餐飲業零售額增長10.5%。
八、開放型經濟
對外貿易穩定發展。全年完成貨物進出口1052.56億元,增長17.5%。其中,出口406.6億元,增長0.1%;進口645.9億元,增長32%。對“一帶一路”市場實現進出口339.18億元,增長22.1%。日照綜保區一期通過國家部委驗收,實現封關運行。
利用外資較快增長。新設立外資項目42個,增長82.6%;實際到賬外資1.87億美元,增長309.5%。利用外資主要集中在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現代海洋、高端化工等制造業領域,占94.4%。現有韓國現代集團、華潤集團、光大集團等13家世界500強企業的24個項目落戶日照。
境外投資規模穩定。全市實際境外投資2.84億元,以原有項目增資為主。主要投資項目有:嵐橋集團巴拿馬港口項目、凌云海新西蘭農莊及水廠項目、浮來春柬埔寨農業開發項目等。東南亞是我市企業主要投資地。
九、財政金融
財稅收入均衡增長。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70.37億元,增長6.6%,稅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82.1%。全年民生支出216.5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80.9%。其中,教育、社會保障和就業、衛生健康、公共安全分別支出55.9億元、38.84億元、26.86億元、28.08億元。稅務各項收入合計638.66億元,增長13.2%,其中國內稅收收入256.69億元,增長7.9%。
金融信貸總體穩定。年末,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2727.21億元,比年初增加196.10億元、增長7.7%。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2545.10億元,比年初增加177.99億元、增長7.5%。
資本市場加快發展。日照港裕廊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主板首發上市,募集資金6.9億元港幣。全年新增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掛牌企業56家,累計313家;完成規范化公司制改制企業85家;全年實現債券、股票融資167億元,增長4%。
保險業健康發展。全市共有市級保險公司44家,其中壽險公司16家,財產險公司28家。全年實現保費收入74.49億元,增長8.1%。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24.25億元,增長6.2%;人身險保費收入50.24億元,增長9.0%。支付各項賠款與給付22.91億元,下降2.8%。其中,財產險賠付14.45億元,增長9.1%;壽險賠款及各項給付8.46億元,下降17.9%。
十、民生保障
居民生活水平穩步提升。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577元,增長8.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2%。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差為2.06,比上年縮小0.05。全市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6361元,增長8.1%。
城市載體功能日趨完善。中心城區市政設施加快完善,城市建成區面積113.75平方公里。建成區綠地面積4740.15公頃,城市公園綠地面積1780.26公頃。年末城市道路964.95公里,面積1992.68萬平方米。年末城區排水管道長度1282.9公里,供水管道長度1770公里,全年城市自來水供水總量9088萬立方米。城市使用天然氣總戶數48.10萬戶,全年供應液化氣1.85萬噸;供應天然氣3.54億立方,增長19%;年末用氣普及率99.8%。全市集中供熱面積3332萬平米,增長15%。全年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年末全市公共交通運營車輛1657輛,其中清潔能源公交車300輛、新能源公交車1047輛,年客運總量9890.45萬人次;出租汽車運營車輛1398輛,年客運量2400.2萬人次。全市擁有公共交通汽車1768.6標臺,每萬人6.0標臺。
社會保障能力顯著增強。全市城鎮職工基本養老、失業和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76.1萬人、29.2萬人和41.79萬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38.88萬人,46.96萬60周歲及以上居民享受居民養老保險待遇。21.84萬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調整,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失業保險金標準由1211元/月提高到1384元/月。降低社會保險費率,全市用人單位及職工減負4.6億元。社會保障卡持卡人數達220.27萬人。城市低保標準提高到590元/人/月,人均月補助384元,比上年提高26元,保障人數4273人;農村低保標準提高到470元/人/月,人均月補助306元,比上年提高49元,保障人數64391人。
社會救助事業穩步發展。全市救助管理站3處,流浪兒童救助保護中心1處。年末共有已登記養老服務機構41個,收留撫養人數2049人。現有鄉鎮敬老院42個,總床位數4983張。農村特困人員供養基本生活標準7920元/人/年,照料護理標準全自理3600元/人/年,半護理5400元/人/年,全護理10800元/人/年。全年福利彩票發行額4.72億元。
平安日照建設深入推進。全市社會政治穩定,治安秩序持續平穩。全市接報違法犯罪警情下降3.64%,刑事立案下降6.28%,萬人發案率17.37起,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各類生產安全事故50起,死亡人數47人,分別下降27.5%和16.1%。億元GDP生產安全事故死亡0.024人。
十一、資源環境
土地資源利用成效顯著。嚴守295.25萬畝永久基本農田控制線,科學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儲備區11.09萬畝。完成土地供應2.41萬畝,處置批而未供土地7700畝,盤活城鎮空閑土地2724畝。實施土地綜合整治項目13個,投入資金2.42億元,總建設規模78135畝,新增耕地11910畝。開展工礦廢棄地盤活利用“還綠于民”,復墾總規模839.36畝,新增節余指標736.71畝。辦理各類不動產登記業務31.6萬件,創新不動產“抵押登記一站式”服務。市區范圍內辦理建設用地規劃許可220件、944.51公頃,建設工程規劃許可362項、1313.36萬平方米,建設工程規劃核實142項、496.29萬平方米。
礦產資源管理持續加強。鼓勵引導礦山企業兼并重組,引導優勢資源向優勢企業流動。全市礦山數量由2006年的763處壓減到70處,整合率超過90%。打造“廢棄礦山修復+”新模式,全年完成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項目62處,面積256公頃。測繪地理產業快速發展。完成主城區85平方公里1:500基礎地理數據庫更新、地理實體數據庫更新和地名地址更新,全市域電子地圖、影像數據更新。
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市區環境空氣中四項主要污染物細顆粒物(PM2.5)、可吸入顆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濃度分別為45微克/立方米、85微克/立方米、9微克/立方米、35微克/立方米。全市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為4.96,市區空氣質量全年優良天數為253天,保持全省第一方陣。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近岸海域一類、二類海水水質面積占100%。省控及以上重點河流斷面水污染物化學需氧量、氨氮、總磷平均濃度分別改善11.1%、28.1%、18.3%。市區區域環境噪聲晝間平均值51.0分貝,市區交通干線噪聲晝間平均值65.2分貝。
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全市四項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學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繼續下降。新建46個鄉鎮空氣自動監測站,實現鄉鎮空氣質量監控全覆蓋;在102臺出租車安裝監測設備,建成出租車走航監測系統,實時監測市區道路揚塵污染。開展“清水”行動,共排查河流302條,入海排污口無人機航測覆蓋面積396平方公里。全年共創建國家級生態鄉鎮20個、省級生態鄉鎮41個,國家級生態村1個、省級生態村42個,綠色學校173所、綠色社區85家、環境教育基地63個。
十二、社會事業
科技創新成效明顯。全市高新技術企業219家、新增75家。337家企業加入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信息庫,增長130.8%。新認定市級技術創新中心19家、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9家;新備案院士工作站20家、國家級眾創空間2家。獲批省重大科技專項13項,支持資金3億元。山東省特鋼材料與裝備創新創業共同體獲省科技廳批復。引進高端外國專家23名。獲得省級科技進步獎1項。承辦科技部第四屆中國創新挑戰賽,對接企業需求解決方案50余項。征集291個“創新種子”進入“創新苗圃”培育。成立山東黃海科技創新研究院。日照大學科技園獲批建設省級大學科技園。
品牌建設穩步發展。年末擁有中國名牌產品3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3個、準予使用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專用標志企業41家。新增泰山品質認證產品2個、山東名牌產品157個、山東省服務名牌45個。地理標志商標34件,商標注冊總數24300件。全年商標申請10160件、商標注冊7410件,分別增長33.9%、69.8%。擁有國家質檢中心1家,省級質檢中心4家,省級計量站1家。
人才隊伍發展壯大。新招引高層次創業人才(團隊)44個、創新團隊71個、創新人才1018人。引進的人才和團隊帶頭人中,院士16人,千人計劃專家23人,萬人計劃專家2人、長江學者11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23人、泰山學者及泰山產業領軍人才21人。新增技能人才9544人,其中高技能人才2523人。
教育事業健康發展。全市共有基礎教育和中等職業教育學校1092所,在校生48.7萬人,教職工3.96萬人。其中幼兒園692所,在園兒童10.75萬人,教職工1.15萬人;普通小學281所,在校生20.05萬人,教職工1.12萬人;普通初中82所(含九年一貫制學校24所),在校生9.66萬人,教職工0.98萬人;普通高中16所,在校生5.41萬人,教職工0.5萬人;特殊教育學校8所,在校生1248人,教職工256人;中等職業學校共有13所(不含技工學校),在校生2.71萬人,教職工1852人。共有省、市屬高校(含技師學院1所)8所,在校生7.2萬人,教職工4609人。小學、初中學齡兒童入學率為100%。職業教育辦學能力提升,日照職業技術學院躋身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院校30強,山東外國語職業技術大學成為全國首批15所升格為本科層次職業學校之一;在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獲3金、9銀、4銅,位列全省第2。
文化事業繁榮發展。全市共有各類文化機構92處(包括文化站),其中影劇院2個、博物館4個、公共圖書館5個、文化館5個、美術館1個,加入城市電影院線的影院12家。擁有專業藝術表演團體1個、藝術表演場館1個;年末有鄉鎮綜合文化站54處、省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8家,省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1家。有廣播電視臺3座,7套電視節目,5套廣播節目,全年廣播播出節目3.52萬小時,電視播出節目5.06萬小時。有轉播電臺3座,廣播人口覆蓋率90%,電視人口覆蓋率87%。有線廣播電視用戶70.14萬戶。
公共文化服務不斷加強。成功舉辦“中國音樂小金鐘”第七屆全國中小學生管樂獨奏展演、2019山東國際文物保護裝備博覽會等文化活動。舉辦了2019中國(日照)元旦迎日祈福大典暨全省“好客山東賀年會”啟動儀式、“頌歌獻祖國、唱響新日照”大型群眾合唱藝術節等文化惠民活動。紅色電影《不老年華》被省委宣傳部推薦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觀看影片,電影《日照妮兒》《我的漢子女友》等在日照啟動,網絡大電影《小鎮青年》、電視劇《王牌主播》拍攝完成。
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年末共有醫療衛生機構2490處,其中,醫院62處,鄉鎮衛生院46處,社區衛生服務機構48處,疾病預防控制機構5處,衛生監督機構5處,婦幼保健機構5處,專科疾病防治機構7處,門診部、診所等616處。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共開放床位16904張,其中醫院、衛生院13702張。共擁有衛生技術人員19819人,其中,執業醫師、執業助理醫師7867人,注冊護士8594人。醫療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不斷提高,全年完成診療1852.48萬人次,出院病人56.35萬人次。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緊密型醫共體和城市醫聯體建設持續推進。公共衛生服務能力不斷提升,婦幼健康服務水平持續增強。
體育事業全面協調發展。成立山東省第25屆運動會日照市籌委會,香河體育公園主場館、安泰網球公園、日照足球公園建成使用,奎山體育中心、各區縣“一場兩館”開工建設。參加山東省錦標賽,獲得金牌41枚、銀牌36枚、銅牌44枚。培養輸送運動員參加國家級及以上比賽,獲得金牌6枚、銀牌7枚、銅牌4枚。創建全國全民運動健身模范市,新建全民健身工程350處,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3.15平方米,社區和村級體育組織覆蓋率達95%。全市共有社會體育指導員17581人,占總人口的5.91‰。舉辦日照市第六屆運動會,52個大項,10萬人參賽。舉辦國際太極拳大賽、中國(日照)國民休閑水上運動會、日照國際馬拉松、中國體操節、中國圍棋大會、全國第二屆青年運動會網球預賽等60余項省級以上賽事。“海濱山岳行”體育旅游線路榮獲“2019中國體育旅游精品線路”,日照奧林匹克水上運動小鎮榮獲“2019中國體育旅游精品景區”。體育彩票銷售突破5.2億元,市場份額達到52.39%。我市榮獲“2019中國體育旅游十佳目的地”“全國首批帆船發展聯盟城市”“全國圍棋之鄉”等榮譽稱號。
注:
1、本公報數字主要是年快報數或初步統計數,最終數據以統計年鑒為準。
2、公報中地區生產總值(GDP)、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為現價,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2019年GDP數據根據2018年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進行修訂后統一核算。
3、固定資產投資包括計劃總投資500萬元及以上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的投資、房地產開發項目的投資。
4、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指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企業。
5、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住宿、餐飲企業指: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批發業、年主營業務收入500萬元及以上的零售業和年主營業務收入200萬元及以上的住宿、餐飲業。
6、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一是指轄區內年營業收入1000萬元及以上或年末從業人員50人及以上服務業法人單位。包括: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教育,衛生和社會工作;以及物業管理、房地產中介服務、自有房地產經營活動和其他房地產業等行業。二是指轄區內年營業收入500萬元及以上或年末從業人員50人及以上服務業法人單位。包括: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