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營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東營調查隊2020年3月25日
2019年,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工作重要指示要求,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牢牢把握新時代東營發展目標定位,擔當作為,狠抓落實,“六穩”工作有序推進,動能轉換成效顯著,高質量發展態勢日益鞏固,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成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新進展。
一、綜合
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初步核算,全市實現生產總值(GDP)2916.1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4.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45.73億元,增長0.5%;第二產業增加值1675.11億元,增長4.0%;第三產業增加值1095.35億元,增長4.9%。三次產業結構為5.0:57.4:37.6。人均生產總值134022元,按年均匯率折算為19428美元。
就業形勢基本穩定。新增城鎮就業5.53萬人,比上年增長7.1%。城鎮人口登記失業率2.6%,低于3.5%的全年控制目標。
市場物價溫和上漲。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2.9%,八大類商品和服務項目價格“五升三降”。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下降1.2%,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下降2.2%。
常住人口平穩增長。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17.97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76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50.93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07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69.24%,比上年末提高0.20個百分點。
市場主體活力增強。年末實有各類市場主體24.36萬戶,比上年增長24.0%;注冊資本(金)7407.12億元,增長19.1%。其中,年末實有各類企業7.49萬戶,增長18.6%;注冊資本(金)7107.55億元,增長18.7%。實有個體工商戶16.58萬戶,增長27.0%;注冊資本(金)227.80億元,增長41.2%。
二、農業
農業生產穩步增長。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59.0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1.2%。其中,林業增加值2.02億元,增長5.4%;牧業增加值35.50億元,增長6.6%;農林牧漁服務業增加值13.30億元,增長8.6%。
畜牧業平穩發展。肉蛋奶總產量69.64萬噸,比上年增長7.4%。其中,肉類總產量26.13萬噸,增長12.9%;奶類總產量40.14萬噸,增長10.0%;禽蛋產量3.37萬噸,下降35.2%。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健康發展。農業龍頭企業682家、農民合作社2471家、家庭農場2018家、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組織378個。積極引導各類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有序流轉土地,促進了土地適度規模化經營,全市土地規模化經營比重達到65%。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業產值610.01億元,是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2.2倍。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扎實推進。1739個村(居)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任務,占涉農村(居)總數的99.3%。其中,1735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完成登記賦碼,獲得統一社會信用代碼。開展農村集體股權質押貸款試點,全市累計實現村集體經濟組織分紅2.14億元。
鄉村振興戰略深入實施。規劃建設7個市級鄉村振興示范片區,實施重點項目61個,完成投資18.6億元。扎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清理農村生活垃圾41.3萬噸,清理村內水塘1882口,清理農業生產廢棄物7.9萬噸;畜禽規模養殖場設施配建率達96.7%,糞污綜合利用率達91.73%;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4.4%;路網提檔升級工程完工235.739公里,自然村通達工程完工47.54公里,200個行政村完成“戶戶通”建設任務;建設市級“美麗庭院”示范村5個,建成美麗庭院示范戶2.6萬戶;全市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7%以上;283個村莊完成農村生活污水治理。
三、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生產穩中向好。全部工業增加值1617.78億元,比上年增長4.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4.4%。其中,輕工業下降5.9%,重工業增長5.3%。重點行業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增長30.7%,橡膠和塑料制品業增長12.1%,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9.5%,農副食品加工業增長8.6%,石油加工業增長7.0%,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增長6.5%。重點產品產量中,液化石油氣增長51.3%,聚丙烯樹脂增長45.6%,乳制品增長25.4%,原油加工量增長21.2%。
建筑業實現較快增長。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筑業企業320家。完成建筑業總產值256.87億元,比上年增長14.7%。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建筑業總產值77.3億元,增長4.7%;非國有企業建筑業總產值179.57億元,增長19.6%。
四、固定資產投資和房地產
投資結構持續優化。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下降32.6%,降幅較前三季度收窄13.6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下降62.7%,第二產業下降36.0%,第三產業下降26.6%。新開工5000萬元以上項目268個,較上年增加33個。“四新”經濟投資占比達40.6%。
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房地產完成投資185.41億元,比上年增長10.9%。其中,住宅投資157.56億元,增長23.7%。房屋施工面積1460.39萬平方米,增長11.4%。其中,住宅施工面積1167.58萬平方米,增長12.7%。竣工面積323.68萬平方米,下降2.1%。其中,住宅竣工面積284.52萬平方米,增長11.4%。商品房銷售面積264.45萬平方米,下降12.9%。其中,住宅銷售面積248.03萬平方米,下降11.9%。
五、國內外貿易
消費市場總體平穩。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上年增長2.2%。其中,限額以上市場零售額比上年下降12.7%,限額以下比上年增長6.8%。從消費區域看,城鎮消費品零售額增長1.9%;鄉村消費品零售額增長4.1%。從消費形態看,批發業增長5.0%;零售業增長2.5%;住宿業增長3.7%;餐飲業下降4.4%。
外貿結構不斷優化。完成進出口1629.15億元,比上年下降0.6%。其中,出口342.76億元,下降7.1%;進口1286.39億元,增長1.3%。從貿易方式看,加工貿易出口107.03億元,下降29.6%;一般貿易出口211.28億元,增長7.3%。從出口市場情況看,對亞洲出口148.90億元,下降4.1%;對歐洲出口61.57億元,下降1.4%;對非洲出口51.38億元,增長6.5%;對大洋洲出口10.08億元,下降3.9%;對北美洲出口36.13億元,下降34.5%;對拉丁美洲出口34.22億元,下降6.7%。從重點出口商品看,橡膠輪胎出口195.41億元,下降2.6%;石油裝備出口30.81億元,下降5.2%;化工產品出口39.30億元,下降4.6%,汽車零部件出口13.59億元,下降19.7%;電解銅出口4.8億元,下降70.8%。
對外合作成效顯著。全市對外承包工程新簽合同額38.07億元,完成營業額13.49億元,同比下降21.0%,外派勞務105人。新批境外投資企業(機構)14家,實際對外投資3.39億元。
六、交通、郵電和旅游
交通運輸條件進一步改善。完成公路旅客運輸量436萬人次,比上年下降31.9%。公路旅客運輸周轉量92763萬人公里,下降3.5%;公路貨物運輸量6926萬噸,增長3.6%,公路貨物運輸周轉量1471299萬噸公里,增長2.1%。完成水路貨運量56.47萬噸,貨運周轉量18956.76萬噸公里,分別增長5080.7%、5741.5%。勝利機場完成旅客吞吐量88.05萬人,增長27.4%;綜合貨郵行吞吐量3319.8噸,增長21.3%。東營港共完成貨物吞吐量5835.82萬噸。
年末等級公路通車里程9279.81公里,干線公路里程902.88公里,國道432.19公里,省道470.70公里,縣道620.27公里,鄉道1631.48公里,專用公路1254.87公里,村道4870.31公里。
郵政電信業快速發展。完成郵政行業業務總量6.88億元,比上年增長21.2%。其中,郵政寄遞服務業務量累計完成5092.86萬件,增長21.3%;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2104.01萬件,增長33.0%。電信業務總量127.24億元,比上年增長49.8%。擁有光纜9.92萬皮長公里,通信管道管程0.78萬公里,移動通信基站14557個,其中4G基站9231個。網絡覆蓋能力不斷增強,城市寬帶接入端口達到132.49萬個,農村寬帶接入端口99.04萬個。固網交換機容量49.4萬門,固定電話用戶數34.78萬戶。移動交換機容量455萬門,移動電話用戶數291萬戶。
旅游業蓬勃發展。全市A級旅游景區56家。其中,5A級景區1家,4A級景區7家,3A級景區35家,2A級景區13家。旅行社及分社108家。其中,5A級旅行社3家,4A級旅行社2家,3A級旅行社23家。星級飯店24家。其中,五星級2家,四星級7家。全年實現旅游總收入205.7億元,增長12.7%。游客總人數2017.7萬人次,增長9.5%。其中,入境游客消費4559.43萬美元,增長0.3%;入境游客人數6.51萬人次,增長2.2%。
七、財政、金融和保險
財政收支保持穩定。完成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45.10億元,比上年增長0.2%。從收入構成看,稅收收入172.18億元,下降2.6%;非稅收入72.93億元,增長7.4%。稅收收入占財政收入的比重為70.2%。從主要稅種看,增值稅69.37億元,增長2.1%;企業所得稅18.02億元,下降3.5%;城市維護建設稅13.60億元,下降12.1%;契稅11.24億元,增長18.0%。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06.19億元,與上年基本持平。其中,教育支出57.61億元,增長8.4%;一般公共服務支出38.45億元,增長19.1%;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28.19億元,增長7.9%;衛生健康支出25.13億元,增長11.6%。
金融運行總體穩健。年末全市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3865.71億元,比年初增加139.19億元;各項貸款余額3252.15億元,比年初減少313.33億元。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3813.34億元,較年初增加167億元;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3190.84億元,較年初減少294億元。年末全市普惠金融領域貸款余額281.5億元,全年新增37.6億元。
保險事業健康發展。全年保費收入108.77億元,比上年增長9.3%。其中,人壽險保費收入79.00億元,增長10.2%;財產險保費收入29.77億元,增長7.9%。各項賠款與給付21.35億元,增長5.5%。其中,人壽險賠款與給付4.01億元,增長10.9%;財產險賠款與給付17.34億元,增長4.3%。
八、教育和科學技術
教育事業穩步發展。全年普通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鞏固率100%。全市參加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考生8023人,比上年增加977人;畢業272人,比上年增加98人;在籍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考生3.6萬余人。全年參加夏季高考14813人,比上年增加1155人;參加春季高考3887人,比上年減少276人。
創新驅動戰略深入實施。《創新型城市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通過論證,新增高新技術企業57家。221家科技型中小企業獲科技部備案,292家企業通過省級科技型中小微企業備案,89家企業通過高新技術企業專家評審。
創新平臺建設加快推進。新增省級農科驛站7家、市級農業科技園區3家、批準建設市級農業科技園區6家,新備案院士工作站7家,新認定市級重點實驗室43家、市級技術創新中心10家,新備案市級科技企業孵化器11家、眾創空間15家。全市現有省級重點實驗室5家,市級重點實驗室116家,院士工作站21家,省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1家,市級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15家、眾創空間27家。
科技成果轉化成效顯著。全市技術合同成交額達到56.9億元;全年完成科技成果評價248項;我市企業單位獲國家科學技術獎勵7項、山東省科學技術獎勵8項。
九、文化、體育和衛生
文化事業向好發展。全市共有專業文藝團體4個,社會文藝團體292個,莊戶劇團180個,創作并演出劇(節)目174個,文藝演出5100場,觀眾近220萬人次。共有文化館6個,職工96人,舉辦展覽51次,組織文化活動720次,舉辦各類培訓班4369次,培訓學員31.19萬人次。共有公共圖書館6個,藏書總量318.4455萬冊,新增圖書18.6246萬冊,舉辦展覽86次,講座260次。共有電影放映單位28個。其中,汽車影院1個;城市影院21個,全年票房收入7939.29萬元;農村公益電影放映隊6個,全市共放映農村公益電影21492場,觀眾達百萬人次。
體育事業高質量發展。積極創建國家級全民運動健身模范市,實施公共健身設施提升優化工程,投入600余萬元,為全市農村、社區配套更新健身器材2733件,為7個試點社區安裝智能化健身器材91件。成功舉辦2019黃河口(東營)國際馬拉松賽、公路自行車賽兩大品牌賽事,馬拉松賽被國家體育總局評為“國家體育產業示范項目”;自行車賽成為中國自行車協會在我省舉辦的第一個國際C類賽事。成功舉辦全市第11屆運動會,共310支隊伍5338名運動員參賽,打破17項全市紀錄。加快發展體育產業,推動體育與文化旅游融合發展,體育彩票銷售達5.51億元。
醫療衛生服務水平繼續提升。全市擁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838家(不含村衛生室)。其中,醫院和衛生院97家,疾病預防控制機構6家,專科疾病防治院(所)3家,衛生監督機構6家,婦幼衛生機構7家,采供血機構1家,社區衛生服務機構106家,門診部、個體診所、衛生所、醫務室590家,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機構15家,其他衛生機構7家。衛生機構實有床位數13238張。其中,醫院和衛生院12379張,婦幼衛生機構160張,社區衛生服務機構569張,專科疾病防治院(所)130張。全市區域內國家免疫規劃疫苗全程接種率為94.6%,65歲及以上老年人規范健康管理率為71.8%。
十、城鄉建設、生態環境和安全生產
城鄉面貌煥然一新。完成東八路生態環境綜合整治等重點工程,建成海綿城市建設面積40.3平方公里。優化城區路網結構,打通城市斷頭路19條。開展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創建,被正式命名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推進美麗村居建設,6個村莊被列為省級美麗村居建設試點,25個村莊公布為市級美麗村居建設試點。完成農村危房改造236戶、建成農村公廁141座。
生態環境顯著改善。加大環境污染整治力度,全力推進藍天保衛戰各項任務進展,空氣綜合指數保持全省第5位,細顆粒物(PM2.5)、空氣優良率全面完成省下達的任務。國控地表水考核斷面水質優良(I-III類)比例、劣V類比例均達到年度考核要求,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四項污染物削減進度超額完成減排任務。
安全生產形勢平穩。全年共發生各類生產安全事故40起、死亡41人,分別比上年下降14.9%、25.5%,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保持“雙下降”。全年未發生較大及以上生產安全事故。億元GDP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0.014。
十一、居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城鄉居民生活明顯改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128元,比上年增長6.7%;人均消費性支出30730元,增長6.3%;年末人均現住房建筑面積43.89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013元,增長8.7%;人均消費性支出14344元,增長8.2%;年末人均現住房建筑面積46.07平方米。
社會保障體系日趨完善。全市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61.61萬人,參加居民基本養老保險74.64萬人。參加失業保險職工31.27萬人,領取失業保險金4690人。參加工傷保險66.42萬人,生育保險人數48.78萬人。
住房保障扎實推進。全年新開工棚戶區改造住房2959套(戶),開工任務完成率101.8%;基本建成棚戶區改造住房5405套(戶),任務完成率184.8%;發放城鎮住房保障家庭租賃補貼758戶,任務完成率106.8%。
社會福利事業穩步發展。城市低保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620元,農村低保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5400元,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提高到人均每月2555元,在全省率先制定支出型貧困家庭最低生活保障辦法。理順學校管理體制,新建、改擴建城鄉中小學30所、幼兒園21所。在全省率先完成居民健康卡、社會保障卡系統對接、信息共享。佰昆康復醫院等一批民營醫養結合項目投用,新建社區養老服務中心15家。
注:
1.本公報中數據均為初步統計數,部分數據因四舍五入影響,存在總計與分項合計不等情況。
2.全市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人均生產總值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依據地區生產總值核算制度和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山東省統計局對2018年東營市生產總值初步核算數據進行了修訂。修訂后的2018年全市生產總值為2784.81億元。
3.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指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工業法人企業。
4.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包括城鎮和農村各種登記注冊類型的企業、事業、行政單位以及城鎮個體戶計劃總投資500萬元及以上的建設項目投資,全部房地產開發經營業法人單位開發項目投資。
5.限額以上批發業企業指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批發業企業,限額以上零售業企業指年主營業務收入500萬元及以上的零售業企業,限額以上住宿和餐飲業企業指年主營業務收入200萬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飲業企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