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是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市經濟發展面臨困難最多的一年。面對金融危機的嚴重沖擊,市委、市政府堅持以“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為主線,多策并舉,科學應對,有效遏制了經濟下滑勢頭,整體經濟企穩回升,各項社會事業持續進步。
一、綜合
初步核算,2009年全市生產總值709.91億元,比上年增長12.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7.61億元,增長4.5%;第二產業增加值470.84億元,增長12.7%;第三產業增加值181.46億元,增長13.1%。人均生產總值31912元,增長11.8%。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8.4∶66.9∶24.7變化為8.1∶66.3∶25.6,二、三產業比重比上年提高0.3個百分點。
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下降0.9%。其中,食品類比上年下降0.4%。食品類中,肉禽及制品比上年下降14.2%,糧食和鮮菜分別比上年上漲3.7%、24.8%。
全年城鎮新增就業人員5.89萬人,失業人員再就業2.30萬人,其中就業困難對象再就業1.24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57%,低于省定4.6%的控制目標。
二、農業
全年糧食產量62.78萬噸,比上年增產2.1%;烤煙產量3.91萬噸,比上年增產11.5%;棉花產量2234噸,減產14.8%;油料產量30839噸,減產10.1%。肉類總產量7.55萬噸,增長5.1%;禽蛋產量4.70萬噸,增長5.4%;牛奶產量3.41萬噸,增長19.1%。
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161.6萬千瓦,比上年增長4.7%;農用拖拉機3.88萬臺,增長9.0%;農用運輸車5.75萬輛,與上年持平;農村用電量3.03億千瓦小時,增長7.9%。
三、工業和建筑業
全年全部工業增加值443.78億元,比上年增長12.0%,增速比上年回落5.3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80.80億元,比上年增長13.5%,增速比上年回落6.2個百分點,其中輕工業增長10.3%,重工業增長13.7%,輕、重工業比例為6.1∶93.9。產品銷售率為99.3%。
規模以上工業涉及的34個行業大類中,增加值居前十位的行業分別為:有色金屬礦采選業114.80億元,增長12.4%;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62.77億元,增長17.1%;煤炭開采和洗選業57.72億元,增長24.6%;非金屬礦物制品業27.38億元,增長3.3%;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25.60億元,增長1.6%;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14.19億元,增長28.1%;非金屬礦采選業11.88億元,增長6.2%;專業設備制造業9.41億元,下降6.4%;飲料制造業5.45億元,增長0.7%;金屬制品業5.36億元,增長22.5%。
主要工業產品產量中,原煤比上年增長6.5%,氧化鋁增長15.0%,鋁(電解鋁)增長44.0%,黃金增長17.3%,鉛增長37.4%,銅增長14.2%,化肥增長4.4%,鋁材增長2.0%,發電量下降5.3%。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1522.00億元,比上年增長13.4%,增速比上年回落17.3個百分點;利潤總額126.17億元,增長6.1%,回落3.5個百分點。分所有制看,國有控股工業利潤11.76億元,增長45.2%;集體控股工業利潤50.86億元,增長14.2%;非公有制工業利潤63.55億元,下降4.1%。分行業看,34個行業大類中利潤總額居前十位的行業分別為:有色金屬礦采選業68.15億元,增長17.1%;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18.81億元,下降40.8%;煤炭開采和洗選業9.54億元,增長41.2%;非金屬礦物制品業7.27億元,增長0.2%;非金屬礦采選業4.61億元,增長36.1%;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2.94億元,下降2.9%;專用設備制造業1.84億元,增長7.5%;黑色金屬礦采選業1.77億元,增長32.0%;金屬制品業1.46億元,增長11.5%;塑料制品業1.41億元,增長2.4%。
全年建筑業增加值完成27.05億元,比上年增長27.3%。具有資質等級的建筑企業累計實現利潤3.31億元,比上年增長85.5%;實現稅金2.85億元,比上年增長16.7%。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53.31億元,比上年增長37.2%,增速比上年回落1.0個百分點,其中城鎮投資467.57億元,增長35.7%,增速比上年提高1.0個百分點;農村非農戶固定資產投資75.16億元,增長51.7%;農戶投資10.57億元,增長17.2%。
在城鎮投資中,國有及國有控股投資172.92億元,比上年增長25.2%;民間投資280.48億元,增長46.0%;港澳臺商投資11.83 億元,增長3.1%;外商投資6.64億元,增長122.6%。第一產業投資18.01億元,增長96.5%;第二產業投資290.69億元,增長19.6%,其中工業投資290.57億元,增長19.7%;第三產業投資158.86億元,增長72.0%。
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26.50億元,比上年增長50.6%,其中住宅投資19.17億元,增長36.1%。商品房施工面積316.53萬平方米,增長16.0%,其中住宅246.78萬平方米,增長19.9%。商品房竣工面積61.72萬平方米,增長21.1%,其中住宅51.99萬平方米,增長10.5%。商品房銷售面積67.07萬平方米,增長5.3%,其中住宅61.59萬平方米,增長0.9%。商品房銷售額15.50億元,增長71.1%,其中住宅12.80億元,增長47.2%。
五、國內貿易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71.75億元,比上年增長19.2%。分城鄉看,城市、農村并駕齊驅,共同發展。城市消費品零售額94.20億元,縣及縣以下消費品零售額77.55億元,均比上年同期增長19.2%。分行業看,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145.27億元,增長18.6%;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23.65億元,增長23.9%;其他行業零售額2.83億元,增長13.7%。
六、對外經濟
全年進出口總額13074萬美元,比上年下降13.8%。其中,出口總額8080萬美元,比上年下降38.2%;進口總額4994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37倍。
全年新簽利用外資合同8個。合同利用外資12587萬美元,比上年下降66.0%;實際直接利用外資26355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2.6%。
七、交通、郵電和旅游
全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54.66億元,比上年增長6.6%。
全年全社會公路貨運量2795萬噸,比上年增長12.4%;公路旅客運輸量3281萬人,比上年增長11.8%;公路貨運周轉量50.23億噸公里,比上年增長23.6%;公路旅客周轉量15.21億人公里,比上年增長18.8%。
全年郵電業務總量16.55億元,比上年增長9.8%。其中,郵政業務1.54 億元,增長22.5%;電信業務15.01億元,增長8.6%。年末固定電話用戶36.71萬戶,固定電話普及率為16.4部/百人;移動電話用戶123.66萬戶,普及率為55.2部/百人,比上年增加5.4部/百人。
年末全市共有國際旅行社和國內旅行社46家,比上年增加 7家;旅游景區(點)24家,其中A級旅游景區(點)7處, 4A級以上景區3處;旅游星級飯店23家,星級餐館2家。全年共接待海內外游客979.48萬人次,比上年增長38.5%,其中接待入境游客36053人次,增長17.3%;接待國內游客975.87萬人次,增長38.6%。旅游總收入54.84億元,增長18.2%。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八、財政、金融
全年全市地方財政總收入68.11億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41.50億元,增長13.1%,增幅比2008年下降11.9個百分點。稅收占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的比重為72.2%,比2008年下降8.5個百分點。6項主要稅種呈現出“二升四降”態勢。其中,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分別比上年增長27.4%和10.6%,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和資源稅分別比上年下降19.0%、32.6%、13.3%和20.1%。全市財政一般預算支出累計完成85.56億元,增長30.9%。重點支出和法定支出得到較好保障。全年全市一般公共服務支出增長26%;教育、科技、農林水支出分別增長18.3%、11.8%和15.3%,均高于經常性財政收入的增長比例。全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農村社會救濟、醫療衛生、環境保護支出分別比2008年增長40.1%、84.9%、75.2%和12.2%。
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508.91億元,比年初增加87.06億元,增長20.6%,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341.99億元,比年初增加47.50億元,增長16.1%。年末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264.28億元,比年初增加49.85億元,增長23.3%,其中短期貸款余額124.30億元,比年初增加7.76億元;中長期貸款余額96.57億元,比年初增加22.41億元。
九、教育和科學技術
年末高等職業教育在校學生14302人,中等職業學校在校學生43102人,普通高中在校學生5.80萬人,普通初中在校學生9.98萬人,小學在校學生18.65萬人。初中階段學齡人口和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均達到了100%。基本掃除了青壯年文盲。
全年專利申請數417件。共組織實施科技攻關項目75項,組織申報高新技術企業5家,通過認定2家。開展了2009年度科技成果評審工作,有21項成果獲市科技進步獎,其中一等獎3項,二等獎6項,三等獎12項。在省級2009年度科技成果評審中有3項獲省科技進步獎,其中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
年末全市技術監督系統共有產品質量檢驗機構9個。全年監督檢驗工業產品31種455批次,整治重點食品企業20家,完成計量合格確認13家,完成食品標簽認可9家,完成鍋爐定檢226臺,電梯定檢212臺,壓力容器定檢390臺,強制檢定計量器具總體受檢率達90%。
年末全市共有天氣觀測站4個,雷達站2個,衛星云圖接收站4個,氣象公益服務站5個,氣象信息電話自動答訊服務系統4套,電視氣象服務系統7套,全要素自動氣象站4個,四要素自動氣象站12個,單要素自動氣象站76個,適時進行人工增雨123次,增雪作業4次,消雹防雹作業6次。
十、文化、衛生和體育
年末全市共有藝術表演團體6個,文化館7個,公共圖書館6個,博物館6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處,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4個,入選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45個。全市有4座博物館、紀念館實現了免費向公眾開放。年末全市有市級廣播電臺1座,電視臺1座,教育臺1座;縣級廣播電視臺5座。年末有線電視用戶21.71萬戶,廣播人口綜合覆蓋率95.77%,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96.7%。
年末全市共有衛生機構434個,其中醫院、衛生院125個,婦幼保健院、所、站5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防疫站)7個,衛生監督檢驗所6個。衛生機構病床床位8331張,其中醫院、衛生院8065張。衛生技術人員9399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3960人,注冊護士3100人,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防疫站)衛生技術人員283人,衛生監督檢驗所衛生技術人員134人。農村鄉(鎮)衛生院75個,床位2301張,衛生技術人員2007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農民人數比上年增長2.57%,參合率97.2%,比上年提高1.5個百分點。
全年共舉辦各級各類群眾性體育活動1812次,組隊參加省及省級以上比賽12次,獲金牌14枚。舉辦市級比賽21次,體育館舉辦一定規模的體育比賽和大型活動27次,選拔市級苗子運動員350名。87個行政村“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建成交付使用。全年銷售體育彩票9665.2萬元。
9月21日—27日期間舉辦的三門峽市第六屆運動會,共有78個代表團4684名運動員參賽。本屆運動會共設25個大項519個小項(與五運會相比增加了6個項目),設金牌575枚,總分12694分。參加大會的裁判員574名,工作人員250名,參加開幕式的演職人員1400余名,總人數達6908人。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年末總人口224.02萬人,常住人口222.96萬人。全年出生人口2.03萬人,出生率9.06‰;死亡人口1.11萬人,死亡率4.95‰;自然變動凈增人口0.92萬人,自然增長率4.11‰。全市城鎮化率45.40%,比上年提高1.50個百分點。
全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5045.5元,扣除價格因素,比上年實際增長7.6%;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3674.19元,實際增長10.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69.8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0.5%;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9882.7元,實際增長12.4%。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為34.8%,城鎮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為32.2%。
全年共為4.68萬名企業離退休人員發放了基本養老保險金,發放率達100%。年末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人數25.08萬人,其中參加企業養老保險24.31萬人。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人數29.02萬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22.71萬人。
全年共發放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8012.5萬元,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有44249人。全年發放農村低保金6251.9萬元,農村低保對象86341人。發放城鄉醫療救助資金851.5萬元,救助4194人。
年末各類收養性社會福利單位72家,福利單位床位數4034張,收養3610人。其中收養性社會福利院1家,床位100張,收養100人。城鎮建立各種社區服務設施337個,其中社區服務中心4個。全年銷售福利彩票9520萬元。
十二、資源、環境與安全生產
年末已發現的礦種有66種,其中能源礦產1種,金屬礦產21種,非金屬礦產39種,水氣礦產2種。已探明資源儲量的礦種34種,已開發利用的礦產37種。
年末全市共有各級環保機構29個, 環保系統從業人員710人。其中,環境監測站6個,環境監測人員169人。全年環評審批項目124項,環評審批率達100 %;轄區內當年已投產的審批權限內的建設項目共34項,經過環保“三同時”驗收檢測,污染物排放均達到國家有關標準要求,達標排放率為100%。全年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99.5%,工業廢氣排放達標率99.8%,煙塵控制區覆蓋率為100%,區域環境噪聲平均值為49.8分貝。全市6個污水處理廠年城市污水處理率達80%以上,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處置利用率達55.58%。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全年城市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為327天。共關閉取締污染企業7家,限期或停產治理污染企業53家。完成環境污染限期治理項目57項,總投資12436.9萬元。澗河、澠池吳莊斷面的COD濃度達標率為93.0%。
全年完成綠化造林70.49萬畝,完成森林撫育和改造16.66萬畝,義務植樹及市旁植樹1563.2萬株。
全年共發生各類生產安全傷亡事故301起、死亡127人,比上年分別下降18.9%和18.1%。全市億元GDP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為0.18人;煤礦百萬噸死亡人數為 0.43 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