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會員中心
   
統計年鑒年度索引: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年鑒分省、行業總索引 ]
統計公報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公報分省總索引 ]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統計公報 > 河南

焦作市200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時間:2010-01-14 10:03:51 來源:焦作市統計局 作者:admin 點擊:1807次

2005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六大、十六屆三中、四中和五中全會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緊緊抓住國家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戰略機遇,真抓實干,加快發展,主要經濟指標超過預期,實現了又快又好的發展,和諧社會建設取得新成效,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居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

一、綜合

國民經濟平穩快速發展。初步核算,全市地區生產總值578.77億元,比上年增長16.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8.43億元,增長6.5%;第二產業增加值361.94億元,增長21.9%;第三產業增加值158.40億元,增長10.8%。全市人均生產總值16500元。經濟總量和人均水平再上新臺階。

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1.7:57.3:31.0變化為10.1:62.5:27.4,二三產業比重比上年提高了1.6個百分點。工業主導作用進一步增強,工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57.6%,比上年提高5.7個百分點。非公有制經濟占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52.5%。

市場物價運行平穩。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上升1.6%,漲幅比上年回落2.5個百分點,各月環比升降幅度在1個百分點以內。其中,城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漲1.4%,農村居民消費價格上漲1.8%。

就業再就業工作成效顯著。年末全市從業人員196.41萬人,比上年末增加3.17萬人。據市勞動局統計,全年通過各類職業介紹所介紹1.57萬人就業,組織2.78萬人次參加各類就業培訓。城鎮新增就業7.60萬人,4.20萬人實現再就業。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7%。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農業增產和農民增收的基礎還不夠穩固,難度加大;企業經濟效益有待進一步提高,部分企業虧損嚴重,個別行業面臨產能過剩壓力;經濟增長方式比較粗放,資源約束日益顯現;城鄉新增勞動力較多,就業壓力增大;一些群眾的生產生活還比較困難;安全生產形勢依然嚴峻等。

二、農業

農林牧漁業生產全面豐收。全年糧食產量達到166.09萬噸,比上年增產2.9%。油料、蔬菜、水果產量均穩步增加。全市畜牧養殖業加快發展。全年肉類總產量增長7.3%,禽蛋產量增長8.3%,牛奶產量增長51.5%。林業保持平穩發展。全年造林面積增長48.2%。漁業保持良好發展勢頭。水產品產量增長9.2%。

農業結構調整成效明顯。種植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全市優質專用小麥種植面積66.60萬畝,比上年增長44.2%,占小麥播種面積的比重提高到35.3%;經濟作物播種面積145.83萬畝,增長3.7%。積極推進小麥種子、懷藥、蔬菜等六大農業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大力推進產業化經營,形成了蒙牛、綠旗、斯美特等一批規模較大的龍頭企業。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42.9%。

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繼續改善。全年農田有效灌溉面積237.42萬畝,有效灌溉率達到87.0%。其中新增有效灌溉面積5550畝,新增節水灌溉面積13.40萬畝。年末全市農業機械總動力343.95萬千瓦,比上年增長1.0%;全年農村用電量10.66億千瓦小時,增長9.9%。

三、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生產快速增長。全年全部工業完成增加值333.42億元,比上年增長22.7%,工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70.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51.99億元,增長26.6%。其中,國有控股工業增加值75.70億元,下降0.4%;集體工業33.36億元,增長22.6%。產銷銜接良好,規模以上工業產銷率99.3%。

工業結構調整穩步推進。優勢產業快速增長。規模以上工業中,燒堿產量比上年增長51.5%;子午線輪胎外胎產量增長83.2%;氧化鋁產量增長38.5%。高技術產業持續增長。規模以上工業中高技術產業增加值4.55億元,增長36.4%。非公有制工業經濟增勢強勁。全年非公有制工業完成增加值140.83億元,增長51.6%,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55.9%,比上年提高7.4個百分點。

工業經濟效益大幅度提高。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綜合經濟效益指數213.8%,比上年提高21.6個百分點,創歷史最高水平;產品銷售收入779.10億元,比上年增長45.5%;利潤總額81.26億元,增長66.7%。全市32個工業大類行業中有30個行業盈利,其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橡膠制品業、農副食品加工業、皮革毛皮制品業、通用設備制造業六大行業實現利潤52.50億元,對全市利潤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6.4%,成為拉動利潤增長的主導力量。

建筑業保持較快發展。全年全社會建筑業增加值28.52億元,比上年增長14.6%。全市具有資質等級的建筑企業完成建筑業總產值34.14億元,比上年增長52.7%,其中建安工作量34.01億元,比上年增長54.6%。

四、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繼續快速增長。全社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68.65億元,比上年增長46.5%。其中,城鎮投資219.10億元,增長42.6%;農村投資49.56億元,增長67.1%。

投資結構進一步優化,活力不斷顯現。城鎮工業投資保持高速增長,全年工業投資126.51億元,比上年增長58.0%,占城鎮投資的比重為57.7%,比上年提高5.5個百分點。其中,煤炭、化工、機械、紡織等行業投資增速均保持在20%以上。農林牧漁業和第三產業的水利環境公共設施管理、教育、衛生社會保障和福利等薄弱行業投資得到加強,增速均保持在30%以上。民間投資增勢強勁,國有及國有控股單位投資比重不斷下降。城鎮投資中民間投資129.58億元,增長101.4%,對城鎮投資增長的貢獻率達到99.8%,占城鎮投資的比重為59.1%。企業自主籌資能力增強。在城鎮資金來源中,全年自籌資金達到168.85億元,增長74.9%。

投資規模進一步擴大,重點項目建設進展順利。全省城鎮施工項目977個,比上年增加234個;投資規模521.63億元,增長57.6%。重點項目濟焦高速公路完成投資5.87億元;濟東高速公路焦作至修武段完成投資3.24億元;沁陽市聯進電業有限公司2×155MW發電機組項目完成投資4.71億元;博愛縣巖鑫公司年產300萬噸水泥生產線2.84億元等。部分重點項目已建成投產發揮效益。焦溫、濟焦、濟洛三條高速公路焦作段建成通車;焦作華潤2×135MW機組熱電聯產項目技改工程竣工發電,焦作丹尼斯百貨建成開業。

房地產開發運行平穩。全市房地產開發投資14.81億元,比上年增長12.2%。施工面積進一步擴大。全市在建的商品房屋施工面積190.01萬平方米,增長6.7%,其中商品住宅157.90萬平方米,增長14.8%。市場供需兩旺。全市商品房屋竣工面積72.34萬平方米,增長30.9%;商品房銷售面積74.13萬平方米,增長43.3%。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全年新增主要生產能力:原煤開采15萬噸;發電裝機容量37萬千瓦;日污水處理能力3萬噸;公路里程369.11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00.11公里;擴建城市道路16.32公里;中等學校學生席位1.66萬個。

五、國內貿易

消費品市場繁榮活躍。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9.57億元,比上年增長14.7%。其中,城市消費品零售額67.46億元,增長17.9%;縣及縣以下消費品零售額62.11億元,增長11.4%。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108.78億元,增長15.6%;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18.78億元,增長18.7%;其他行業零售額2.02億元,下降33.7%。

居民消費結構不斷升級,新的消費熱點正在加速形成。全市限額以上批發零售貿易企業銷售額中,汽車類比上年增長65.4%,通信器材類增長161.3%,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29.4%。

六、對外經濟

對外貿易高速增長。全年實現進出口總額9.10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7.0%。其中,出口總額5.76億美元,增長26.7%;進口總額3.34億美元,增長2.3%。出口產品結構進一步優化,全市機電產品出口比上年增長105.0%。

利用外資規模不斷擴大。全年新批準外商投資企業19個,合同外資金額1.09億美元,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1.01億美元,增長48.0%。

對外經濟技術合作發展勢頭良好。全年承包工程、勞務合作完成營業額80萬美元,實現了零的突破。

七、交通、郵電和旅游

交通郵電業較快發展。全年交通運輸、倉儲及郵電通信業實現增加值57.25億元,比上年增長9.5%。

交通運輸業發展加快。全年完成公路貨物周轉量33.88億噸公里,比上年增長6.0%。公路旅客周轉量13.84億人公里,比上年增長12.0%。

郵電通信業持續發展。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12.50億元,比上年增長5.0%。年末局用電話交換機總容量96.10萬門,比上年增長1.1%;固定電話用戶74.50萬戶,增加9.50萬戶,其中城市電話用戶46.80萬戶,鄉村電話用戶27.70萬戶;移動電話年末用戶95.30萬戶,增加23.70萬戶。電話普及率為21.60部/百人,比上年增加1部/百人。計算機互聯網絡用戶5.40萬戶,比上年實際增長23.7%。

旅游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全市共接待海內外游客805.20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6.0%;旅游總收入47.75億元,增長17.5%。其中,接待國際游客6.90萬人次,增長3.0%;旅游外匯收入1.85億元,增長3.0%。接待國內游客798.30萬人次,增長16.1%;旅游收入45.90億元,增長18.1%。全市獲得經營許可證的旅游景區(點)17個,擁有星級酒店18家,登記注冊國際國內旅行社74家。

八、金融、證券和保險業

金融機構存貸款繼續增長。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各項人民幣存款余額達到402.65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3.0%。其中,企業存款余額76.76億元,增長16.5%;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280.91億元,增長10.7%。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各項人民幣貸款余額248.36億元,比上年末增長9.1%。其中,短期貸款余額138.00億元,增長18.2%;中長期貸款余額104.58億元,增長0.8%。全市農村信用社貸款余額59.91億元,增長28.8%。金融機構個人消費貸款余額7.41億元,增長3.3%,其中個人住房貸款余額5.74億元,增長12.7%。

年末全市共有上市公司3家,上市股票3只,其中A股3只。年末上市公司A股流通股市價總值12.28億元。

保險事業健康發展。全市保費收入11.66億元,比上年增長18.6%。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1.71億元;人身險保費收入9.95億元。全年賠款及給付3.83億元。其中,財產險賠款支出0.97億元,人身險賠付2.86億元。

九、教育和科學技術

教育事業保持較快發展。農村教育得到鞏固和加強。完成了289所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和城區17所中小學改擴建任務,焦作師專、焦作大學和焦作一中新校區建成或部分建成投用。認真落實義務教育階段農村貧困生"兩免一補"政策。年末全市擁有各級各類學校1082所,其中普通高校3所,普通中專6所,普通中學287所。職業中學15所,小學751所,其他學校(特殊教育)8所,成人教育學校12所。全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1.05萬人,在校3.67萬人,畢業0.77萬人。各類普通中等專業教育招生1.02萬人,在校2.17萬人,畢業0.52萬人。普通中學招生9.55萬人,在校24.78萬人,畢業8.20萬人。職業中學招生0.57萬人,在校1.69萬人,畢業0.58萬人。普通小學招生5.14萬人,在校34.18萬人,畢業6.84萬人。幼兒園在園幼兒7.47萬人。全年成人技術培訓學校培訓結業12萬人次。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

科技事業進一步發展。全年共取得市級科技進步獎77項。全年申請專利426件,比上年增長62.0%。簽訂技術合同314份,技術合同成交金額1.19億元。被確定為國家級技術創新工程示范城市,進入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行列。

綜合技術服務取得新成績。全市有1種產品榮獲中國名牌產品稱號。年末全市共有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機構7個,法定計量技術機構8個。新制定、修訂地方標準122項。天氣雷達觀測站點1個,衛星云圖接收站點1個,氣象公益服務站1個,地震臺站1個。

十、文化、衛生和體育

文化事業日益繁榮。年末全市共有藝術表演團體8個,文化館13個,公共圖書館7個,博物館6個。廣播電臺1座,廣播人口覆蓋率98.8%。電視臺1座,教育臺1座,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9.1%,有線電視用戶18.10萬戶。

衛生事業持續發展。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市、縣兩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區和市緊急醫療救援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提前一年完成了85所鄉鎮衛生院建設任務,六縣市全部進入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范圍。年末全市共有衛生機構456個,其中醫院、衛生院160個,婦幼保健院(所、站)11個,專科疾病防治院(所、站)3個。病床床位10454張,其中醫院、衛生院9923張。衛生技術人員13585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5060人,注冊護士3773人。全市共有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1個,衛生技術人員862人。農村共有鄉(鎮)衛生院84個,床位2354張,衛生技術人員3565人。

體育事業蓬勃發展。競技體育整體水平不斷提升。全年焦作運動員共獲得全國冠軍5個。成功舉辦了第三屆焦作國際太極拳交流大賽和U-17中國國際乒乓球冠軍賽。全民健身工程建設繼續加強。年末全市擁有體育場地2242個。學校體育活動活躍,中小學生體育達標率為95.1%。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人口繼續保持低速增長。據市計劃生育委員會統計,全年人口出生率9.4‰,死亡率4.7‰,自然增長率為4.7‰,比上年下降0.4個千分點。據市公安局統計,年末全市總人口352.03萬人。比上年增加6.53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04.28萬人,占29.6%;農業人口247.75萬人,占70.4%。年末全市城鎮化率為40.0%,比上年提高1.5個百分點,城鎮化進程穩步推進。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30元,比上年增長15.7%;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5897元,增長21.5%。全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3831元,比上年增長13.5%;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270元,增長15.9%。城鎮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為33.7%(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費支出占家庭消費總支出的比重),比上年下降1.4個百分點;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為39.7%,比上年提高1.4個百分點。居民居住條件繼續改善。全年城鎮竣工住宅面積243.84萬平方米,農村竣工住宅面積547.80萬平方米。城市(市區)人均住房面積24.20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積36.00平方米。

社會保障事業進一步發展。年末全市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38萬人,其中參保在職職工29.50萬人,參保離退休人員8.50萬人。參加失業保險的人數37.20萬人,比上年增加0.34萬人。參加醫療保險的人數為35.97萬人,比上年增加2.53萬人。全年共發放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3423萬元,享受最低生活保障4.30萬人。農村低保試點工作進展順利。

社會福利事業穩步發展。全市各類收養性社會福利院床位達240張,收養246人,其中老人40人。全年銷售福利彩票9771萬元,籌集社會福利資金3000余萬元;接受社會捐贈799.60萬元。

十二、資源與環境

土地資源管理取得成效。耕地實現占補平衡,年末全市耕地面積達到289.11萬畝,比上年凈增9.30畝,保持了耕地數量的基本穩定。退耕還林工作繼續實施,全年退耕還林面積998.90畝。

水資源供求關系趨緊。全市水資源總量為10.44億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資源302立方米,大大低于全省人均414立方米的平均水平。

全市已發現的礦種為27種,其中能源礦產4種,金屬礦產5種,非金屬礦產16種,水氣礦產2種。查明資源儲量的礦種共計14種。

城市環境保護力度加大。年末全市各級環境檢測站達11個,擁有人員180人。全年完成環境污染治理項目222個,總投資5.40億元。全年共有280天空氣質量達到二級標準。建成煙塵控制區5個,面積達到86.80平方公里。

生態環境保護不斷加強。全年完成造林面積18.76萬畝。年末擁有國家級生態示范區2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個,面積34.64萬畝,占轄區總面積的3.8%。擁有世界地質公園、國家地質公園1個。

注:

1.本公報為初步統計數。

2.地區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行價格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

關閉
關注公眾號 獲取新動態
91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亚洲2022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久久婷五月综合97狠狠澡,亚欧人成精品免费观看
亚洲综合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 在线看的国产网站 | 亚洲国产熟女激情精品视频 | 亚洲一级淫片在线免费 | 日本韩国偷拍视频对白不卡高清精品 | 亚洲超清中文字幕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