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市人民認真貫徹黨的十五大精神及十五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積極落實中央和省關于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圍繞“六個突破”,努力克服經濟運行過程中的各種困難和不利因素,進一步加大改革和經濟結構調整力度,國民經濟持續發展,基礎建設得到加強,市場平穩,人民生活繼續改善,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
一、綜合
國民經濟總體運行態勢良好,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初步統計結果表明:全市完成國內生產總值77.2億元,比上年增長8.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8.8億元,增長6.5%;第二產業增加值36.5億元,增長8.8%;第三產業增加值21.9億元, 增長8.6%。全年社會勞動生產率10930元,比上年提高2.4%;人均國內生產總值5620元,比上年增長3.8%。
市場物價持續低位運行。全年商品零售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下降 5.6%,其中市區下降4.7%;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下降4.6%,其中市區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下降4.3%;農業生產資料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下降6.0%。
國民經濟運行和社會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固定資產投資下降幅度較大,投資和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拉動不足,經濟結構性矛盾突出,工業經濟效益不理想,再就業壓力加大,農民和城市居民收入增勢減緩,財政收支矛盾比較突出,群眾關心的一些熱點、難點問題尚未得到有效解決。
二、農業
種植業獲得較好收成。抽樣調查結果表明:全年糧食總產量達89.8萬噸,比上年增產8.4%,再創糧食總產量歷史最高水平。 其中小麥產量49.1萬噸,增產17.4%;秋糧產量40.7萬噸,受災減產0.8%。 經濟作物產量有增有減。棉花生產在國家政策和市場導向的作用下,種植面積繼續減少,全年棉花總產量1470噸,比上年下降19.8%;油料產量5.07萬噸,比上年增長27.0%。蔬菜、水果等農作物繼續保持穩定發展。隨著農業科技和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的進一步加快,全市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抗災減災能力明顯增強。
造林綠化事業繼續發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積6000公頃、幼林撫育實際面積24公頃;水土保持工程、太行山生態林等建設工程正在實施之中。
畜牧業保持快速發展。全年肉類總產量達9.27萬噸,比上年增長7.4%;蛋類總產量7.35萬噸,增長7.2%。生豬出欄61.73萬頭,比上年增長11.1%;山綿羊出欄58.36萬只,增長15.1%。
農業生產條件不斷改善。年末全市農業機械總動力達140.95萬千瓦,比上年末增長9.1%;農用大中型拖拉機和農用載重汽車分別達1235 臺和1457輛;全年農村用電量15008萬千瓦小時,比上年下降6.4%;農田有效灌溉面積86.27千公頃,比上年增長2.4%;旱澇保收田面積68. 36千公頃,下降1.7%。農業基礎設施得到進一步加強, 但仍然不能掉以輕心,需繼續加強建設和有效發揮其效益。
農業產業化經營穩步發展。全年農業高效開發取得突破性進展;鄉鎮企業在結構調整中繼續平穩增長,有效地推動了農村二、三產業的全面發展。
三、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生產快速增長。按照“工業富市”的指導思想,全市工業企業在機制轉換、結構調整及加強企業管理方面都加大了改革力度,生產和效益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提高。初步統計,全年完成工業增加值31.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0.4%。重工業生產快于輕工業。全年輕工業增加值8.5億元。比上年下降2.1%;重工業增加值23.1億元,比上年增長28.4%。全年大中型工業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近12億元,比上年增長4%左右。由于行業結構的調整因素所致, 全年主要工業產品產量有升有降(見附表)。
1999年,全市國有及年銷售收入500 萬元以上非國有工業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2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0.9%。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11.2億元,增長40.7%;集體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4.2億元,下降13.7%; 其他經濟類型工業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7.7億元,下降2.4%。工業企業產銷率97.8%。
工業企業經濟效益有所改善,但企業虧損面仍然比較大。全市國有及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非國有工業企業實現產品銷售收入54.7億元,比上年增長4.6%;實現利稅總額3.36億元,比上年增長43.8%; 產成品資金占用7.77億元,比上年末下降5.1%;應收帳款凈額16.62億元,比上年增長16.7%;虧損企業虧損面達40.4%,僅比上年下降0.39個百分點;虧損企業虧損總額1.84億元,比上年減虧0.54億元,下降22.7%。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63.15%,比上年提高3.15個百分點。
建筑業發展有所減緩。全年實現建筑業增加值4.9億元, 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下降2.2%。按房屋面積計算的工程質量優質品率為41.1%,比上年有所提高。全市資質等級四級及四級以上建筑企業全年完成建安工程量3.93億元,比上年下降0.9%。全市施工單位工程個數455個,比上年下降13%。
四、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下降,投資的政策效應并不理想。初步統計結果表明: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15.5億元,比上年下降18.4%。其中,基本建設投資完成4.4億元,比上年下降57.6%;其他投資完成0.9億元,增長73.7%;房地產開發投資成倍增長。
由于國家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力度,全市交通郵電通信業投資增長加快。全年交通運輸郵電通信業投資完成2. 36億元,比上年增長近3倍;城市公用設施投資較上年有所改善。
基礎設施和重點項目建設進展比較順利。大白線公路南端工程改造基本完成并已通車;盤石頭水庫項目初步設計已經國家正式批準,項目“四通一平”等開工前期的各項準備工作進展順利,移民搬遷安置工作正在積極進行;浚縣國家糧食儲備庫建設基本完成,鶴壁火車站廣場改造一期工程基本竣工;市污水處理廠已列入國家財政支持項目。
新開工項目繼續發展。全市全年新開工項目109個, 與上年基本持平,基礎設施及居民住宅項目發展較快。全年新增固定資產7.3 億元,固定資產交付使用率達64.6%;全年建成投產項目120個, 項目建成投產率為58%;建筑房屋竣工面積58萬平方米,竣工率為62.3%。
五、交通郵電業
交通運輸業發展基本平衡。初步統計:全年各種運輸方式完成公路貨物運輸周轉量3.57億噸公里,增長7.7%;旅客運輸周轉量4.53 億人公里,增長18.5%。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郵電通信事業快速發展。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2.24億元,比上年增長30.9%。實際完成電話裝機4.1萬部,比上年增長19.4%。 公用電話交換機總容量達到13.98萬門;移動電話新增用戶1.4萬戶,年末移動電話總戶數達到2.5萬戶,比上年增長1倍以上。全市電話普及率達到8.9/百人,比上年提高2.2部,電話入戶率達28%。全市所有行政村全部實現村村通程控電話,信息交流、信息致富已成為人們的熱門話題和主要致富方式。全市進一步加強通信硬件建設,數字數據用通信網快速發展,計算機互聯網絡用戶成倍增長。信息電信業務已成為人們新的消費熱點。
六、商業和對外貿易
商品銷售基本平穩。初步統計: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億元,比上年增長8.8%。全市商業市場貨源流裕,商品琳瑯滿目, 各種商品自選市場備受消費者青睞。分城鄉看,城市消費品零售額11.3億元,增長,11.3%;縣及縣以下消費品零售額8.7億元,增長5.6%。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7.4億元,增長7.0%;餐飲業零售額2.5 億元,增長11.9%。
對外貿易有所下降。據海關統計,全年出口創匯完成2987萬美元,比上年有所減少。利用外資有所改善,全年實際利用外資419 萬美元,與上年基本持平。各級政府積極擴大對外開放,努力開拓對外市場,全市認真組織參加了烏魯木齊商品展銷會、中國鄭州商品交易會、第三屆廈門中國投資貿易洽談會及全國鄉鎮企業東西合作經貿洽談會,簽訂合資合作項目87個,貿易合同金額高達14.1億元。
國際旅游業繼續發展。全年接待國際旅游者517人,比上年增長5.1%;其中外國旅游者165人,比上年增長2倍。
七、財政、金融和保險業
財政收入繼續增長。全市地方財政收入完成2.98億元,比上年增長5.7%,為年度預算的97.9%。全市財政支出5.18億元,比上年增長9.9%,為年預算的92.9%。財政收支差額繼續加大。
金融形勢基本穩定。年末全部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63.31 億元,比上年末增加2.42億元,增長3.97%;其中各項儲蓄存款余額51.35 億元,比上年末增加2.76億元,增長5.4%。 全市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82.46億元,比上年末增加3.03億元,增長3.82%; 其中短期貸款余額61.37億元,增加1.33億元;中長期貸款余額15.24億元,增加0.29億元。全年金融機構現金收入總額168.58億元,現金支出總額182.72億元,收支相抵后累計凈投放現金總額14.14億元,同比增加2.67億元,增長23.2%。
保險事業穩步發展。全市實現保險費收入0.85億元,比上年增長2.4%。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完成0.33億元,下降9.7%; 人身險保費收入完成0.53億元,增長11.6%。財產險賠款金額0.18億元,比上年增長7.9%;人身險給付金額0.06億元,比上年下降60%。
八、科學技術和教育
科技事業持續發展。年末全市企事業單位擁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3.44萬人,比上年增長11.9%。全市實際擁有研究與技術開發機構4個,從事科技活動人員3.1萬人,其中科學家和工程師人員3600余人。 全年用于科技活動的經費支出已達0.5億元,比上年增長10%以上。 全市列入省高新技術產業化重點項目2個,新列入省高新技術企業1家、高新技術產品4個。全市共取得省級以上重大科技成果6項。技術創新立項計劃60項。實際完成56項。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份額進一步提高。
教育事業穩步發展。在進一步鞏固基礎教育成果的基礎上,職業教育結構不斷優化,成人教育進一步發展;全市制訂了高等教育發展規劃,高等職業技術學院籌建也有新的進展。年末全市擁有各類學校528所(未含成人教育學校),在校生27.91萬人。其中中等職業學校在校生0.53萬人(含技工學校學生);普通初中在校生7.29萬人,普通初中入學率達97.6%;小學校在校生18.30萬人,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高達99.90%, 全市城市已基本完成“普九”任務,近半數農村行政村也完成了“普九”任務。希望工程取得新成績,掃除文盲工作成效顯著。
九、文化、衛生和體育
文化事業持續發展。年末全市共有藝術表演團體6個,文化館5個,公共圖書館3個;實際擁有廣播電臺3座,電視臺3座; 全市廣播人口覆蓋率為85.69%,電視人口覆蓋率為80%;擁有各類電影放映單位338個,全市全年出版各類報紙近億份。
衛生事業有所加強。年末全市共有衛生機構77個,床位0.41萬張,衛生技術人員5119人;其中醫院、衛生院41個,醫生2013人,護師、護士1485人。年末全市共有衛生防疫、防治機構7個,衛生技術人員239人;其中專科防治機構3個,衛生技術人員128人。全市縣、鄉、村三級衛生服務網絡得到進一步發展,有90%以上的縣(區)完成或基本完成農村初級衛生保健規劃目標。全市各鄉(鎮)建立了衛生服務機構,有98%以上的行政村擁有自己的醫療衛生網點;全市積極開展了衛生城市創建活動,在第四次全國衛生城市檢查活動中取得了比較好的成績。
體育事業成效顯著。全市認真組織實施全民健身計劃。年內成功舉辦了市第七屆體育運動會;全市體育運動員在省級以上比賽中獲得獎牌44枚,為全市人民贏得了榮譽;各項體育活動豐富活躍,全民身體素質進一步提高。
十、人口、就業與人民生活
人口控制工作取得新成效。據測算,全年人口出生率13.09‰, 死亡率4.80‰,自然增長率8.29‰;年末全市總人口138.21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39.69萬人,占總人口的比重為28.7%;農業人口98.52萬人,占總人口的比重為71.3%。計劃生育工作得到進一步發展。
勞動就業安排工作有所加快。 年末全市各類職工職業介紹所介紹7633人次就業,組織1374人次參加了各類就業培訓。年末全市從業人員達18.68萬人,比上年增長3.1%;其中在崗人員16.98萬人, 比上年有所減少。年末勞動部門的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再就業壓力繼續加大。
城鄉居民收入有所增長。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84元,其中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22元,分別比上年實際增長2%; 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2672元,比上年實際下降10%。全市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5286元,比上年增長4.9%。農村居民人均現金純收入1661元, 比上年實際增長8.6%。 但一部分低收入的城市居民家庭生活比較困難,農村扶貧脫貧任務仍然較重。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社會保障事業進一步完善。年內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大病醫療統籌和離退休人員退休費統籌、醫療費用統籌等保障制度基本建立,醫療改革制度即將全面運行。全市有90%以上的鄉鎮建立了農村社會保障網絡,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總人數達6.96萬人。
社會福利事業繼續發展。全市建立了最低生活費保障線制度。各級勞動部門為全市部分失業職工提供了失業保險金和有關再就業的服務渠道。全市年末擁有各類社會福利院床位達765張,共收養孤寡老人382人;其中農村敬老院29個,收養老人377人。 全市城鎮社會服務網絡體系逐步完善,各種服務設施基本齊全,社會保障能力明顯增強。
注:1.本會報多數統計數據為初步統計結果;
2.公報中國內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絕對額和勞動生產率統一為現行價格,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附表一:
各類價格指數(以上年為100)
類 別 1998年
1999年
商品零售價格指數
95.2
94.4
#城市
96.0
95.3
農村
93.9
94.2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
95.7
95.4
#城市
97.1
95.7
農村
93.8
94.9
食品類
94.9
94.4
#糧食
89.8
95.4
肉禽及其制品
87.7
88.9
油脂
102.6
89.6
蛋類
106.3
88.5
水產品
95.1
84.7
鮮菜
93.2
100.4
衣著類
95.9
91.8
家庭設備及用品
95.7
94.2
醫療保健
94.4
89.2
交通和通信工具
98.0
90.3
娛樂教育文化用品
89.5
90.1
居住
98.1
99.0
服務項目
101.2
110.1
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指數
97.2
94.0
#農村
97.2
94.0
附表二:
1999年工農業主要產品產量
產 品 名 稱 1999年
比上年增長(±%)
1.農產品產量
糧食
89.8萬噸
8.4
夏糧
49.1萬噸
17.4
秋糧
40.7萬噸
-0.8
油料
50670噸
27.0
#花生
49072噸
28.7
油菜籽
1486噸
-9.9
棉花
1470噸
-19.8
蔬菜
31.76萬噸
-1.5
水果
34140噸
-7.3
肉類
92721噸
7.4
#豬牛羊肉
56716噸
3.0
禽蛋
75363噸
7.2
水產品
2000噸
9.6
2.主要工業產品產量
紗
27394噸
7.1
布
2268萬米
-11.4
飲料酒
10932噸
2.5
畜肉制品
867噸
4.5
原煤
769.9萬噸
-6.3
發電量
22.27億千瓦時
-6.9
鋼
2293噸
28.5
十種有色金屬
25179噸
78.3
水泥
113萬噸
8.7
硫酸
12486噸
207.7
化肥
34935噸
33.7
化妝品
1.66億元
31.0
小型拖拉機
419臺
-42.6
輪胎外胎
96萬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