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陽市統計局)
1997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全市人民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各項路線、方針和政策,大力開展“抓雙學、促三爭”活動,積極推進經濟體制和經濟增長方式兩個根本性轉變,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解放思想,搶抓機遇,精心運籌,扎實工作,使我市國民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都取得了新的進展。
一、綜合
宏觀調控取得顯著成效,國民經濟繼續保持了穩中求進的發展態勢,呈現出“高增長、低通脹”的格局。
國民經濟繼續保持適度快速增長。初步統計,全市1997年國內生產總值166億元,比上年增長1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8億元,增長16.8%;第二產業增加值89.5億元,增長12.9%;第三產業增加值38.5億元,增長13.5%。
產業結構持續優化,第三產業比重上升。全年一、二、三產業增加值的比重分別由1996年的23.9、53.7、22.4變化為23.0、53.8、23.2,三次產業結構首次由二、一、三變化為二、三、一。在第三產業中,流通、金融等發展較快,對產業結構升級起了促進作用。
全社會勞動生產率穩步提高。1997年全社會勞動生產率為9350元,比上年增長7.1%。全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4950元,比上年增長10.5%。
市場物價穩定。1997年,正確的宏觀調控和農業連續豐收是市場物價保持穩定的根本原因;買方市場的形成、市場機制作用的增強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物價的上漲。全市商品零售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上升1.4%,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升3.4%,漲幅分別比上年回落4.3和3.4個百分點。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不少問題,主要表現在國民經濟整體素質和效益不高,農業基礎脆弱,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經濟效益較差,下崗待業人員增多,部分職工生活困難等。
二、農業
種植業獲得好收成。全年糧食生產雖然秋季遭受嚴重自然災害,但因播種面積大,高產作物多,全市農業仍獲豐收。糧食總產量達179萬噸,比上年增長8.8%,創歷史最高水平。其中,小麥產量109萬噸,增長9.2%;玉米產量51萬噸,增長16.6%。經濟作物產量有增有減。1997年棉花總產量2.68萬噸,比上年下降13.6%;油料產量13.34萬噸,增長23.7%。
造林綠化事業繼續發展。林業投入進一步加大,全年完成造林面積587公頃,幼林撫育面積16953公頃,“四旁”植樹253萬株,造林質量進一步提高。
畜牧、水產業繼續保持發展勢頭。全年肉類總產量達11.3722萬噸,比上年增長17.1%。水產品產量4105噸,增長12.6%。
農業物質基礎裝備和生產條件繼續有所改善。全年農業機械總動力達213.61萬千瓦,比上年增長29.5%,年末全市農用拖拉機和農用載重汽車分別達到69587臺和889輛;全年農村用電雖33243.67萬千瓦時,增長17%;農用有效灌溉面積221.5千公頃,比上年下降1.8%,農業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仍然不強。
農業產業化經營開始起步,鄉鎮企業在結構調整中繼續保持增長,推動了農村二、三產業穩定發展。
三、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生產保持較快增長。全年工業完成增加值76.6億元,比上年增長21.8%。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完成增加值52.4億元,增長8.9%;集體企業完成增加值7.5億元,增長46.4%;中外合資、合作經營和外資企業為主的其他經濟類型工業完成增加值1.1億元,增長6.7%。大中型工業完成增加值43.7億元,增長5.2%。
輕工業發展速度快于重工業。全年輕工業增加值18.6億元,比上年增長33.6%;重工業增加值58.0億元,增長16.8%。受市場供求關系變化影響,主要工業產品產量有升有降。
全市獨立核算工業企業產品銷售收入完成122億元,與生產基本同步增長。反映工業整體效益水平綜合效益指數為92%,按可比口徑,比上年提高6.0個百分點。企業資產實現了保值增值,資本保值增值率為135.4%。實現利稅7.6億元,比上一年增長1.8%,其中地方工業實現利稅5.8億元,增長74.4%。盈利企業盈利水平有所提高,實現盈利額37619萬元,增長114.7%,其中地方工業盈利額為32439萬元,增長19.5%。
工業經濟運行中的主要問題是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企業負債較多,成品資金占用增加,虧損問題依然嚴重。1997年末,全市獨立核算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67.2%,其中流動資產負債率102.1%。工業產品資金占用66531萬元,比上年增長15.7%。受中原乙烯影響,虧損企業虧損額增加較多,虧損額達42404萬元,比上年增虧26351萬元?鄢蚁┯绊懀潛p企業虧損額8629萬元,比上年減虧7424萬元。
建筑業穩步增長,經濟效益有所回升。全年完成建筑業增加值49489萬元,比上年增長12.1%。全市國有建筑業施工工程個數為1175個,實際投標承包的工程856個,投標承包面達62.6%,比上年提高15.3個百分點。完成房屋竣工面積122.5萬平方米,減少12.4%。工程質量優良品率為46.0%,比上年下降1.6個百分點。實現利稅總額為5124萬元,比上年增長3.2%。按增加值計算的全員勞動生產率為8250元/人,提高17.8%。
四、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下降。全年全社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7.99億元,比上年下降6.5%,其中地方完成22.06億元,增長15.5%。在全部投資額中,國有經濟投資34.99億元,下降13.6%;集體經濟投資4.59億元,增長16.3%;城鄉居民個人投資完成7.73億元,增長44.9%;其他經濟類型投資6765萬元,下降1.1%。按投資管理渠道觀察,基本建設完成投資15.9億元,下降31.6%;更新改造完成投資11.2億元,增長86.5%;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1.2億元,增長4.6%。
基礎產業、基礎設施繼續得到加強,比重上升。全年農林牧漁水利業完成投資2.24億元,比上年增長47.4%;能源工業完成投資25.3億元,增長15.1%,所占比重由上年的42.7%上升到52.7%,運輸郵電通信業完成投資2.3億元,增長27.8%,所占比重由3.5%上升到4.8%。
重點建設項目進展順利,石化基地建設穩步推進。中原大化集團2萬噸雙氧水項目建成投產,三聚氰氨項目開工在即,賴氨酸項目前期工程進展順利,市熱電廠三期工程、220千伏振興變電站建成投用,濮臺公路一期工程建成通車,濮臺鐵路全線貫通等。
投資效益有一定提高。全年建成投產項目1637個,項目建成投產率83.3%,比上年增長15.5%;新增固定資產79.8億元,增長2.4倍;固定資產交付使用率為552%。
全年新增主要生產能力有:油氣開采47萬噸,變電設備能力23萬千伏安,乙烯14萬噸,有效灌溉面積7萬畝。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五、交通和郵電業
交通運輸業穩定增長。全年各種運輸方式完成的貨運量1278萬噸,比上年增長2.1%,貨物運輸周轉量139196萬噸公里;客運量完成2594萬人,增長0.7%,客運周轉量136677萬人公里,增長22.7%。
郵電通信業快速發展。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18777萬元,比上年增長41.5%。年末城鄉電話交換機容量達到18.75萬門,比上年增加3.23萬門。電話普及率達3.7部/百人,比上年提高1.2部。已通電話的行政村占全部行政村總數的比重為70.2%,比上年提高12.6個百分點。移動電話和傳呼通訊規模進一步擴大,全年新增移動電話9893部,年末用戶達1.8萬戶,增長1.2倍,新增傳呼用戶15060戶,增長73.3%。
六、國內貿易、對外經濟
市場商品供給充裕,居民消費心理穩定。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額39.8億元,比上年增長21.9%,扣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20.3%。其中,城市零售額8.8億元,增長16%;農村零售額30.9億元,增長23.6%。從經濟類型看,國有經濟零售額8.2億元,比上年增長15.6%;集體經濟5.9億元,增長12.2%;其他經濟25.70億元,增長27.0%。絕大多數商品處于供求寬松的環境,買方市場特征明顯。
對外貿易持續快速增長。全年進出口總額完成1327萬美元,比上年增長22.9%,其中,出口總值1326萬美元,增長52.1%。在出口總額中,三資企業出口總值完成270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7.4%,占全市出口總值的20.4%。利用外資有較大增加。1997年,全年新簽外商投資合同19個,合同利用外資2483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4059萬美元,增長14.6%。年末注冊登記的“三資”企業166家,其中開工建設和建成生產經營的有55家。
對外經濟技術合作取得新進展。全年新簽對外承包和勞務合作項目13個,比上年下降44.7%,合同金額828萬美元。完成營業額1768萬美元,增長108.5%。
七、財政、金融、保險業
財政收入大幅度提高。全市財政收入完成66468萬元,比上年增長32.6%。其中,一般預算收入完成58300萬元,增長22.4%。地方財政支出107128萬元,增長2.8%。
金融形勢基本穩定。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132.0億元,增長13.6%。其中,企業存款余額21.8億元,增長6.0%;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107.7億元,增長16.3%。各項貸款余額為135.9億元,增長8.3%。其中,短期貸款余額為84.5萬元,增長21.5%;中長期貸款余額為24.6萬元,下降35.6%。
保險事業進一步發展。承保額完成112.l億元,比上年增長16.2%。保費收入16107萬元,增長67.2%。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7863萬元,增長19.1%;人身險保費收入8244萬元,增長72.0%,財產險賠款金額1783萬元,比上年下降11.5%,人身險給付金額428萬元,增長56.2%。
八、科學技術和教育
科技事業有新成果。1997年末,全市科研機構12個,從事科技活動人員26741人。組織實旌各類科技計劃項目46項,其中,國家級省級項目16項,推廣新技術成果11項,評出市級科技進步獎33項,獲省級以上獎5項。技術市場繁榮活躍,全市新建技術貿易機構25家,完成技術合同成交額1650萬元。
教育事業穩步發展。全市專科學校在校生1320人,比上年增長24.8%。普通中等專業學校在校學生7256人,比上年增加599人;普通中學在校生16.5萬人,比上年增長0.3%;小學在校生46.8萬人。基礎教育繼續加強,義務教育普及程度進一步提高。適齡兒童入學率99.6%,初中入學率達91.4%。全市又有18個鄉鎮達到“普九”標準,有兩個縣通過掃盲驗收。
九、文化、衛生和體育
文化事業欣欣向榮。1997年末,全市共有藝術表演團體22個,文化館10個,公共圖書館6個,博物館1個,廣播電臺1座,中、短波廣播發射臺和轉播臺1座,電視臺1座。廣播人口覆蓋率98.0%,電視人口覆蓋率98.0%。有各類電影放映單位6個。全年出版報紙1556.5萬份,比上年減少2.4%。
衛生事業取得新成績。1997年末,全市衛生機構有175個,床位7085張。其中,醫院、衛生院6370張;衛生技術人員10895人,其中,醫生4142人,護師、護士2358人。預防保健工作發展加快。1997年末,全市共有衛生防疫機構8個,衛生技術人員542人,比上年增長23.7%。婦幼衛生機構7個,衛生技術人員287人,比上年增長14.3%。市安陽地區醫院通過“三級甲等”醫院評審。縣、鄉、村三級衛生服務網得到進一時步加強和完善。
體育事業再創佳績。1997年,濮陽運動員參加省級以上運動會104次,在省內外重大體育比賽中,共獲獎牌74枚,其中,金牌48枚、銀牌18枚、銅牌8枚。實旅全民健身計劃,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協調發展,成功舉辦了全省中學生田徑運動會,在校學生體育達標率91.1%。
十、人口、就業與人民生活
人口控制工作取得新成效。全年人口出生率12.4‰,死亡率6.33%,自然增長率6.07%。,年末全市總人口337萬人。
勞動就業工作加強,就業結構有所調整,全年通過實施再就業工程幫助5091名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年末全市就業人員達178.78萬人,比上年增長1.44%。年末全市就業人員中,一、二、三產業比重分別由上年的56.939,6、21.51%、21.55%變化為51.11%、22.33%和22.56%。
但隨著改革的深化,多年積累的結構性矛盾逐漸顯露,失業人員增加。年末全市城
鎮失業人數10741人,比上年末增加141人,增長1.3%。
城鄉居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1997年全市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4861.49元,比上年增長9.7%;人均消費性支出3906.07元,比上年增長3.2%。全市職工平均工資6258元,比上年增長7.4%。農民人均純收入1614元,比上年增長23.1%,扣除價格因素,增長19.9%。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939元,下降7.0%。但居民收入增長不平衡,一部分低收入居民家庭生活比較困難,農村脫貧任務仍然艱巨。
社會保障事、世發展迅速。年末全市有87924名職工參加了基本養老保險,11185名離退休人員參加了離退休社會統籌。全市建立了城市最低生活費保障制度。
(注:本公報發表較早,個別數字是預計數,與統計表格數字不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