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全市人民深入貫徹中央關于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一系列宏觀經濟政策,加大投資力度,擴大消費需求,治理優化經濟發展環境,積極推進各項改革,國民經濟保持了穩步增長的良好態勢,基礎建設得到加強,人民生活水平繼續提高,各項社會事業進一步發展。
一、綜合
國民經濟保持較快增長。初步測算,全年國內生產總值280.15億元,比上年增長8.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7.15億元,增長5.5%;第二產業增加值133.64億元,增長8.7%;第三產業增加值89.36億元,增長10.1%。三次產業結構為20.4:47.7:31.9。
市場物價平穩。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上漲0.4%,其中衣著類價格上漲3.6%,食品類價格上漲0.8%,居住類價格上漲0.5%。商品零售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上漲0.2%。
就業形勢基本穩定。年末全市單位從業人員41.4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5%。全年各類職業介紹機構介紹成功2.2萬人次就業,各級勞動部門培訓失業下崗人員1萬人次。通過推進再就業工作,使1.2萬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實現了再就業。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經濟結構仍不夠合理,消費需求對經濟的拉動不足。部分工業企業生產經營困難,虧損額較大。下崗職工再就業壓力仍然較大。
二、農業
農業生產穩定增長,種植業結構繼續調整。全年糧食總產量234.2萬噸,比上年增長6.2%。其中,夏糧139.8萬噸,下降1.9%;秋糧94.4萬噸,增長21.0%。全年棉花產量4.0萬噸,比上年增長13.2%,油料產量29.3萬噸,比上年下降5.7%。小麥播種面積393萬畝,比上年下降4.8%,引進推廣了優質強筋小麥122萬畝,占小麥播種面積的31%。玉米播種面積185.6萬畝,比上年增長9.7%,優質玉米79萬畝,占玉米播種面積的42.6%。花生良種普及率達到85%以上,抗蟲棉、抗病棉占全市棉花播種面積的58%。
造林綠化事業繼續發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積6.90千公頃,比上年增長13.5%。幼林撫育實際面積47.30千公頃。林業資源的管理、保護工作取得新進展。
畜牧業保持發展勢頭。全年肉類總產量達15.89萬噸,比上年增長5.6%。其中,豬牛羊肉總產量15.04萬噸,增長5.4%。禽蛋產量19.43萬噸,增長8%。水產品產量0.26萬噸,比上年增長11.4%。
農業生產條件繼續改善。年末全市農業機械總動力418.8萬千瓦,比上年增長2.1%;全年農村用電量9.7億千瓦小時,比上年增長4.3%;農田有效灌溉面積287.53千公頃,比上年增長1.0%,節水灌溉面積200.09千公頃。
三、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生產穩步增長。全部工業完成增加值119.76億元,比上年增長8.4%。國有工業企業及年產品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非國有工業企業(簡稱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下同)完成增加值85.04億元,比上年增長6.8%。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完成增加值58.87億元,比上年增長3.95%;集體企業完成增加值8.58億元,增長15.6%;股份制企業完成增加值36.01億元,增長6.62%。分輕重工業看,全年輕工業增加值22.8億元,增長18.7%;重工業增加值62.24億元,增長3.0%。大中型工業完成增加值53.91億元,增長4.6%。
工業結構調整力度加大。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產業政策,壓縮、淘汰了一部分過剩或落后生產能力,關閉“十五小”企業86家。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明顯增強,完成新產品開發65項。安鋼、安彩、安煙、安化等骨干企業經濟實力和產品競爭力進一步增強。
工業產銷基本銜接。全年規模以上企業實現產品銷售收入227.43億元,比上年增長6.6%,產銷率達97.1%。實現利潤總額8.74億元,比上年下降33.2%。虧損企業虧損額1.89億元,下降6.1%;虧損面30.2%,比上年下降3.1個百分點。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102.5%,雖比上年有所回落,但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建筑業快速增長。全市資質等級四級及四級以上建筑企業完成建安工作量37.64億元,增長36.7%,企業經濟效益進一步好轉,實現稅金1.8億元,比上年增長28.6%。全市建筑施工單位工程個數為2016個,比上年增長15.7%,其中投承包工程個數為1152個,增長32.3%。施工房屋面積700.6萬平方米,增長33.8%,竣工房屋面積424萬平方米,增長22.2%。工程質量穩步提高,按單位工程個數計算的工程質量優良品率為50%,比上年提高個24個百分點;按房屋面積計算的工程質量優良品率為43%,下降了2個百分點。
四、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快速增長。全年全社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7.15億元,比上年增長29.8%,其中國有及其他經濟類型投資43.41億元,增長53.1%。按投資管理渠道劃分,基本建設投資25.90億元,比上年增長73.4%;更新改造投資12.54億元,增長34.9%;房地產開發投資4.77億元,增長20.0%。
基礎產業、基礎設施投資規模不斷擴大。運輸郵電通信業投資7.29億元,增長74.1%;農林牧漁水利業完成投資13.75億元,增長3.2倍;教育、文化藝術及廣播電影電視業投資1.92億元;電力供應業完成投資4.31億元。
工業技術改造加大了投資力度。全年工業技術改造完成投資9.96億元,比上年增長30.6%,其中,輕紡織工業完成投資1.61億元,安陽鋼鐵公司完成改造投資5.37億元,增長19.1%。通過技術改造,進一步擴大了企業生產規模,提升了產品的技術含量。
全年國有及其他經濟類型投資新增固定資產44.31億元,固定資產交付使用率為100%。建成投產項目200個,項目建成投產率為74.6%。竣工房屋建筑面積為148.94萬平方米,竣工率為51.2%。
國有及其他經濟類型投資新增主要生產能力有:原煤開采1.5萬噸;新增11萬伏及以上變電設備能力6.30萬千伏安;11萬伏及以上輸電線路長度19.13公里;新增移動通信基站設備103個;新增有效灌溉面積5萬畝;新增高等院校學生席位877個;新增醫院病床380張。
五、國內貿易
消費品市場活躍。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0.19億元,比上年增長10.5%。分城鄉看,城市消費品零售額49.16億元,增長11.2%;縣及縣以下消費品零售額41.03億元,增長9.6%。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53.90億元,增長11.3%;餐飲業零售額10.81億元,增長10.9%;制造業實現零售額9.6億元,比去年增長7.2%;農業生產者實現零售額12.3億元,比去年增長9.6%。各類集貿市場成交活躍,全年完成成交額58.87億元。
六、對外經濟
對外貿易繼續保持增長。全年進出口總額23684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5.8%。其中,出口總額12365萬美元,增長2.9%;進口總額11319萬美元,增長34.1%。從出口市場看,我市對亞洲、港澳臺地區和非洲的出口分別下降7.8%、24.0%和70.7%,對歐洲聯盟、拉丁美洲和北美洲等市場的出口分別增長2.4倍、14.5%和12.0%。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利用外資規模進一步擴大。全年實際利用外資1915萬美元,比上年增長6.4倍。其中,外商直接投資1211萬美元,比上年增長57.7倍。
對外經濟技術合作取得新突破。全年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合同金額3488萬美元,比上年增長3.5倍,完成營業額2144萬美元,增長2.1倍。
七、交通和郵電業
交通運輸業綜合運輸能力進一步提高。全年完成公路貨物量2945萬噸,比上年增長7.1%。公路客運量完成4641萬人,比上年增長4.0%。
郵電通信業快速增長。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12.72億元,比上年增長28.5%。年末全市固定電話交換機總容量達到86.34萬門,比上年增加1.25萬門。本地電話年末用戶65.71萬戶,電話普及率達13部/百人,比上年提高2.6部。其中移動電話新增用戶5.39萬戶,年末用戶達到18.68萬戶。計算機互聯網絡年末用戶達到16.92萬戶。
八、金融和保險業
金融運行基本平穩,各項存貸款穩定增加。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349.96億元,比年初增加43.35億元。其中:企業存款余額為70.50億元,比年初增加15.33億元;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為263.09億元,比年初增加22.35億元。各項貸款余額為246.79億元,比年初增加18.29億元。其中:短期貸款余額為206.41億元,比年初增加10.86億元;中長期貸款余額為26.75億元,比年初增加2.73億元。
保險業快速發展。全年保費收入5.33億元,增長38.1%。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1.26億元;人壽險保費收入4.06億元。全年賠付額8997萬元。其中,財產險賠款金額6339萬元,人壽險賠付金額2658萬元。全年人壽險滿期返還與給付額為4732萬元,增長45.2%。
九、教育和科學技術
教育事業保持較快發展。2001年,全市高等教育規模進一步擴大,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校2所,招生5139人,比上年增長11.1%,在校學生11708人,比上年增長39.2%。全市共有獨立設置的成人高校2所,招生3586人,在校學生6515人。普通高中共有37所,招生1.8萬人,在校學生4.3萬人。全市普通初中在校生33.6萬人。全市小學在校學生55.3萬人,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達99.8%。成人技術學校培訓學員46.8萬人次。
科技事業進一步發展。2001年末,全市共取得市級以上重大科技成果獎勵53項,其中應用技術成果獎勵48項。全年申請專利60件,專利授權90件。技術市場平穩。全年共簽訂技術合同66項,成交金額1.8億元,比上年增加1億元。
十、文化、衛生和體育
文化事業繼續發展。2001年末,全市共有藝術表演團體14個,文化館16個,公共圖書館7個,博物館5個。中、短波廣播發射臺和轉播臺1座,一千瓦以上電視發射臺和轉播臺6座。全市廣播人口覆蓋率100%,電視人口覆蓋率100%,有線電視用戶16.08萬戶。文化市場管理工作進一步加強。
衛生事業穩步發展。2001年末,全市共有衛生機構(不包括個體診所)170個,床位8960張,其中:醫院、衛生院8573張;衛生技術人員11479人,其中:醫生5083人,護師、護士2565人。年末全市共有衛生防疫、防治機構12個,衛生技術人員573人。婦幼衛生機構9個,衛生技術人員294人。農村衛生服務得到進一步加強和完善。農村鄉(鎮)共有衛生院67個,床位1899張,衛生技術人員1978人。農村有醫療點的村數占總村數的95.2%,鄉村醫生和衛生員9156人。
體育事業成績顯著。2001年,我市運動員在省內比賽取得優異成績,取得全省冠軍66個,在國內比賽中,獲得全國冠軍1個。全民健身運動取得好成績,達到《國家鍛煉標準》的學生73.15萬人。
十一、人口和環境保護
2001年末人口為521.2萬人。全年出生人口6.23萬人,出生率為11.98‰;死亡人口3.04萬人,死亡率為5.85‰;全年凈增人口31875,人口自然增長率為6.13‰。
環境保護事業發展加快。年末全市各級環境監測站6個,環境監測人員253人,比上年增加36人。生態示范區建設試點單位1個。
城市環境質量有所改善。在全市城市中建成了11個煙塵控制區,面積達45.08平方公里;9個環境噪聲達標區,面積達28.35平方公里。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城鄉居民生活繼續改善。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37元,比上年實際增長7.2%。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2222元,比上年實際增長4.4%;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2085元,增長6.1%。居民居住條件繼續改善。一些收入較低的城鄉居民家庭生活仍比較困難,農村扶貧任務依然艱巨。
續完善。年末全市參加失業保險職工人數為35.66萬人,月平均領取失業保險金人數為6500人;有31.63萬企業職工和8.79萬離退休人員參加了基本養老保險;有21.25萬職工和5.70萬離退休人員參加了基本醫療保險。
社會福利事業進一步發展。全市各類社會福利院床位達154張,收養100人。城鎮建立起各種社區服務設施52處,其中社區服務中心10個。全年銷售社會福利彩票305萬元,籌集社會福利資金24.5萬元;接受社會捐贈80萬元。
1.本公報各項統計數據為初步統計數。
2.公報中國內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