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市上下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著力擴大內需、調整結構、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全市經濟繼續保持平穩較快發展態勢,經濟總量和產業擴張實現了歷史性跨越。
一、綜合
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2008年,襄樊市生產總值突破千億元大關,達到1002.46億元,同比增長14.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 175.6億元,同比增長5.5%;第二產業增加值450.92億元,同比增長17.2%;第三產業增加值375.94億元,同比增長15.8%。按季度分:一季度增長14%,二季度增長14.8%,三季度增長15%,四季度增長14.6%。人均生產總值18458元,同比增長14.5%。
經濟結構調整成效顯著。2008年,全市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7.8∶43.6∶38.6調整為17.5∶45.0∶37.5,其中第二產業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1.38個百分點。工業結構不斷優化,市場主體成長加快。2008年,襄樊市規模以上工業生產實現“雙過千”,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突破1000家,達到1023家,比上年凈增307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總產值1082.4億元,同比增長35.6%。農業和農村經濟持續發展,農業產業化進程不斷加快。2008年全市新建農業產業化項目38個,總投資27億元;年銷售收入過億元的龍頭企業達到50家,過10億元的4家。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城鄉市場繁榮活躍。
縣域經濟增勢強勁。2008年,7個縣(市)區全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536.1億元,同比增長16.1%,占全市生產總值的53.5%;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12.54億元,同比增長47.1%;縣域工業占全市工業的比重由上年的29%上升到35.4%;完成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3.26億元,同比增長26.5%,占全市財政比重由上年的43.6%提高到44.1%。
市場物價趨于回落。2008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5.2%,較之一季度、上半年、三季度,分別回落3.5、2.9、1.5個百分點;商品零售價格指數上漲4.7%,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上漲7.88%,原材料、燃料及動力購進價格指數上漲13.35%。
二、農業
農業生產穩定增長。2008年,全市糧食面積625.36千公頃,同比增長3.6%,糧食總產量 413.12萬噸,同比增長4.6%;全年棉花總產量4.26萬噸,同比增長13.8%;全年油料總產量31.1萬噸,同比增長11.0%;全年蔬菜總產量309.91萬噸,同比增長0.04%。全市主要畜禽產品產量全面增長。生豬出欄達到458.23萬頭,同比增長13.04%;羊出欄110.68萬只,同比增長12.04%;牛出欄40.34萬頭, 同比增長16.01%;家禽出籠6453.2萬只,同比增長14.7%;禽蛋產量20.17萬噸, 同比增長15.5%;水產品產量14.69萬噸,同比增長28.97%。
三、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生產增長加快。全市緊抓東部產業轉移機遇,加快調整產業結構,在大力發展汽車產業的同時,積極推進食品、紡織、醫藥化工及能源工業的發展。2008年,全市工業增加值412.92億元,同比增長18.3%。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318.32億元,同比增長28.1%,比上年加快5.9個百分點。新增食品和紡織兩個“百億元”產業,煙草食品產業完成總產值 157.79億元,同比增長77.4%;紡織產業完成總產值106.48億元,同比增長18.4%。全年汽車、紡織、煙草食品、醫藥化工、能源電力完成工業總產值 939.39億元,同比增長33.4%,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86.8%。
主要產品產量平穩增長。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白酒產量2.96萬千升,同比增長23.5%;卷煙產量347.38億支,同比增長22.4%;紗產量21.27萬噸,同比增長12.7%;布產量6.19億米,同比增長21.1%;服裝產量1767.16萬件,同比增長1.08%;水泥產量398.98萬噸,同比增長12.1%;汽車產量24.1萬輛,同比增長24.1%;發電量104.17億千瓦小時,同比下降3.3% 。
工業經濟效益水平不斷提升。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品銷售率達到98.1%,元-11月,911戶企業主營業務收入803.21億元,同比增長33.7%;實現利潤34.71億元,同比增長34.9%;完成稅金總額43.44億元,同比增長15.2%。
建筑業穩定發展。全市建筑業完成增加值38.0億元,同比增長8.4%。
四、固定資產投資
投資總量進一步擴大。2008年,全市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73.77億元,同比增長40.6%。其中:城鎮以上固定資產投資338.59億元,同比增長43.2%,施工項目1552個,同比增加145個,其中:新開工項目1248個,比去年凈增367個。市委、市政府確立了100個過億元的重點建設項目,完成投資168.4億元,占城鎮以上完成投資的50% ,成為推動全市投資快速增長的主要支撐力量。
投資結構不斷優化,新型工業化項目比重提高。從投資的產業結構看,第二產業完成投資182.98億元,同比增長37.8%。其中工業完成投資182.64億元,占城鎮以上投資比重達53.9%,同比增長38.2%,成為我市經濟健康發展的一大亮點。在工業投資中,制造業完成投資162.38億元,比去年凈增63.22億元;電力燃氣及水投資完成16.8億元,比去年減少14.52億元,同比下降46.3%。100個億元項目中,先進制造業項目62個,占100個億元項目62%。
房地產開發增速趨緩。全市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46.21億元,同比增長25.3%。房屋施工面積達到489.2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3.0%;商品房銷售面積128.3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5.3%;商品房空置面積 45.1萬平方米,同比增長62.2%。
五、國內貿易
消費市場持續升溫。2008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410.29億元,同比增長24.8%。分地域看,城市消費品零售額315.25億元,縣零售額完成25.58億元,縣以下零售額完成69.46億元,分別增長 25.3%、 24.9%和22.3%。分行業看,批發和零售貿易業零售額309.42億元,同比增長25.1%;住宿餐飲業 44.53億元,同比增長31.0%;其他行業56.34億元,同比增長18.6%。
六、對外經濟貿易
外貿進出口總額再邁新臺階。2008年,全市外貿進出口總額52461萬美元,同比增長30.2%。其中:外貿出口額達37529萬美元,同比增長35.4%;一般貿易出口總額 36826萬美元,同比增長35.5%。進口額14932萬美元。進出口貿易順差為22597萬美元。
利用外資快速發展。2008年,全市實際使用外資 16928萬美元,同比增長58.2%,超額完成目標任務12300萬美元的37.63%。2008年,新批外資項目22個,項目總額20914萬美元。其中:來自東南亞國家或地區的企業共20家,合同外資金額達 16954萬美元,占總額的81.1%。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七、交通、郵電和旅游業
交通運輸業穩步發展。2008年全市等級公路通車里程22741.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70.3公里。全市新增通村水泥路1410公里,累計通達里程突破 10000公里,行政村通水泥(瀝青)路比例達92%。全市貨物周轉量478375萬噸公里,同比增長6.0%;旅客周轉量380785萬人公里,同比增長5.9%。全年更新投入公交車輛121臺,新開通和調整延伸公交線路 11條72公里。建成鄉鎮客運五級站10個,候車亭190個,招呼站400個。新發展農村客運班線36條,新增農村客車82輛,新增通班車行政村135個,行政村通客車率達92.6%。
郵電通信業快速增長。全市郵政業務總量3.47億元,同比增長11.2%;電信業務總量16.64億元,同比增長12.3%。年末全市移動電話用戶總數達 218.28萬戶。本地電話用戶87.49萬戶。年末互聯網寬帶用戶達21.11萬戶。
旅游業加快發展。全年接待入境旅游者3.08萬人次,同比增長20.3%;旅游外匯收入 1473.32萬美元,同比增長46.4%;接待國內旅游者820.1萬人次,同比增長9.2%;國內旅游收入46.8億元,同比增長16.2%。
八、財政、金融與保險
財政收入態勢良好。2008年全市地方財政總收入 824648萬元,同比增長19.9%。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實現300562萬元,同比增長 25.1%。其中:國稅收入63781萬元,同比增長18.4%,地稅完成172364萬元,同比增長31.5%。
金融存貸款大幅增長。2008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831.67億元,比年初增長 21.7%,其中:儲蓄存款574.79億元,比年初增長22.4%;企業存款154.44億元,比年初增長11.1%。全市金融機構貸款余額373.35億元,比年初增長18.3%,其中:短期貸款165.58億元,比年初增長 11.6%;中長期貸款193.02億元,比年初增長22.0%。全年貨幣累計回籠23.9億元,同比增長9.6%。
保險事業快速發展。全市保費收入30.16億元,同比增長49.8%。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5.5億元,同比下降3.7%;壽險保費收入24.67億元,同比增長71.1%,其中健康險保費收入1.38億元,意外險保費收入0.31億元。全年各項賠款和給付支出5.56億元,同比下降24.4%。
九、科學技術和教育
科技事業繼續發展。2008年,全市經省科技廳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達208家,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22家,全年共組織申報國家、省各類科技計劃項目110項,有72個項目被列入國家或省級科技計劃項目,全市共申請專利1850件,實用新型專利912件,外觀設計專利509件。
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實現增加值128.6億元,同比增長21.5%。其中:電子信息增加值2.49億元,同比增長16.3%;生物醫藥與醫療器械增加值1.17億元,同比下降0.2%;新材料增加值12.92億元,同比增長23%;先進制造業增加值101.52億元,同比增長23.4%,新能源與高效節能增加值8.19億元,與上年持平。
教育事業保持較快發展。全市共有各級各類學校1436所,在校生83.93萬人。其中普通高校4所,在校生2.5萬人;中等職業學校44所,在校生7.82萬人;普通中學264所,在校學生33.77萬人;小學949所,在校生33.05萬人。全市現有專任教師5.05萬人。
十、文化、衛生和體育
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穩步發展。2008年末,全市藝術表演團體10個,文化館10個,博物館6個,公共圖書館9個。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為96.3%;電視綜合覆蓋率為99.5%。全市有線電視用戶35.78萬戶。2008年度文化市場共處罰違規網吧7600余家(次)、查處違規經營網吧117家(次)。同時,積極推進娛樂市場、音像市場、演出市場的監管。共檢查游戲機室419家次,銷毀各類賭博機390多臺;組織音像市場反盜版集中檢查7次,收繳非法音像制品15萬余盤,處罰違法經營戶32家次,有效保證了襄樊人民的文化生活。
衛生事業繼續發展。2008年末,全市共有衛生機構3224個,其中醫院、衛生院190個,疾病控制中心(防疫站)12個,婦幼保健院9個;衛生機構床位數1.58萬張;衛生機構人員3.6萬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2.63萬人,執業醫師7676人,注冊護師(士)6795萬人。
體育事業持續健康發展。2008年我市承辦了全省青少年室內排球、沙灘排球比賽,我市取得了男子室內排球、沙灘排球兩個項目的冠軍,女子沙灘排球獲得第三名。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取得新進展。2008年末,全市戶籍總人口為584.38萬人。其中非農人口194.71萬人。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為76.8萬人,占全市總人口的比重為13.1%。新出生人口6.15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0.5‰;死亡人口4.0萬人,死亡率為6.8‰;人口自然增長率為4.1‰。全市男女性別比為105.4∶100。
居民收入增長較快。2008年襄樊市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2292元,同比增長12.7%;市區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9459元,同比增長11.97%,城鎮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為38.7%;城鎮居民人均居住面積為28.32平方米,減少0.86平方米。全市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4880元,同比增長18.6%;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為49.83%;農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積35.70平方米,增加0.41平方米。
社會保障工作全面發展。全市職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44.84萬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42.01萬人,參加醫療保險人數65.67萬人。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由上年的185元提高到215元,15.22萬多城鎮困難居民享受低保,12.65萬多農村特困群眾獲得低保救助,3352戶農村危房得到改造。同時,我市積極參與抗震救災工作。接待過往援川部隊81個軍列,35903人,籌集各項捐款2217.8萬元,捐助救災帳篷2000頂。
十二、資源、環境保護與安全生產
土地資源管理取得進一步成效。2008年全市常年耕地面積421.72千公頃,比去年增加12.15千公頃。
環境保護力度不斷加大。2008年市區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為312天,占全年天數的85%,比上年增加1天;各縣(市)城關鎮(市區)環境空氣質量均達到國家二級標準。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工作取得新進展。初步測算,全年的主要污染物化學需氧量排放量比上年減少6.78%,二氧化硫排放量比上年減少3.55%。
安全生產情況良好。2008年襄樊市安全生產四項指標總體下降,事故起數增長7.1%,死亡人數、受傷人數和直接經濟損失同比分別下降 6.4%、47.8%和13.8%。
注:1.本公報數據為初步統計數。
2.襄樊市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為初步核算數,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
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3.農業數據為第二次農業普查銜接數。
4.人口數據為公安局戶籍人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