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執行黨中央制定的各項方針政策和黨的十五大精神,按照我市確定的“難中求進、緊中求活、搶抓機遇、加快發展”的總思路,努力抓好各項工作任務的落實,在汽車主導產品的市場持續疲軟和農業遭受特大旱災的嚴峻形勢下,保持了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穩步發展的局面。全市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65.3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2.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5.08億元,增長2.5%;第二產業增加值79.39億元,增長1.8%;第三產業增加值50.91億元,增長5.8%。但經濟運行中仍然存在農業基礎薄弱、抵御自然災害能力差,部分企業經營困難、效益較差,財政收支壓力較大,部分城鄉居民實際收入下降,就業與再就業矛盾日益突出等問題,需在今后的發展中加以解決。
一、農業
1997年,我市農村大范圍遭受旱災,部分地區遭受特大洪澇災害,但經過全市上下廣大干部的奮力抗救,使災害損失減到了最低程度。全市農、林、牧、漁總產值達到26.49億元(90年不變價,下同),比上年增長2.1%,實現增加值17.4億元,增長2.5%。
種植業中除糧食作物因受災嚴重產量下降、油料作物基本持平外,其他作物產量均有不同程度上升。
林業生產受災較重。全年林業總產值2.83億元,比上年下降16.0%。當年造林面積2.47萬公頃,比上年下降37.1%。森林覆蓋率達到35.5%,林特產品中黑木耳產生33萬公斤,下降38.0%,油桐籽產量1.38萬噸,增長46.4%。
畜牧業生產穩定發展。全年實現牧業產值8.64億元,比上年增長5.0%。
漁業生產增長較快。1997年,水產品產量3.31萬噸,比上年增長9.4%,漁業總產值1.46億元,增長24.7%。
農業生產條件繼續改善。年末全市農業機械總動力45.94萬千瓦,比上年增長3.5%,擁有各式農用拖拉機4485臺,農用汽車2153輛,農用排灌機械3318臺,農村用電量13060萬千瓦時,化肥施用量7.91萬噸,均比上年有所增加。
二、工業
工業產銷略有改觀,企業改革邁出新步伐。1997年,全市工業克服汽車市場疲軟、資金緊張等困難,通過加大產品開發和結構調整力度,使制約工業生產的矛盾得到一定緩解。全市獨立核算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現價)63.49萬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1.8%,其中:國有工業增加值43.85億元,增長1.1%,集體工業增加值15.9億元,下降0.4%;其他工業增加值3.73億元,增長20.1%。
在獨立核算企業中,輕工業增加值7.48億元,比上年下降了9.8%;重工業增加值56.01億元,增長3.4%。
工業經濟效益總體水平略有提高,但企業經營困難增多。1997年,全市獨立核算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92.03%,比上年提高3.86個百分點,實現產品銷售收入220.84億元,比上年增長10.0%,利稅12.1億元,增長0.2;成本費用利潤率僅為0.38%,比上年低0.4個百分點,資金利稅率4.14%,下降0.26個百分點,流動資金周轉次數1.24次,提高0.02次。全市虧損企業達358個,虧損面為36.2%,比上年提高4.9個百分點,虧損額2.84億元,增長15.1%。
企業改制力度加大。1997年,我市首次對572家公有制企業進行了改制。已完成改制的有532家,其中:實行股份制企業72家,股份合作制394家。
三、固定資產投資
由于受資金不足和項目選擇等因素的影響,投資降幅較大。1997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完成29.16億元,比上年下降17.5%,其中:國有單位投資19.25億元,下降26.9%,集體單位投資5.63億元,下降14.3%;城鄉私人投資3.66億元,增長53.8%。
在國有單位投資中,基建投資13.56億元,比上年下降20.4%;技術改造4.96億元,下降39.5%;房地產開發投資0.73億元,下降34.6%。
年內5萬元以上的新開工項目293個,比同期減少51個,建成投產項目255個,減少74個,新增生產能力有:市內電話自動交換機2.76萬門,鑄鐵件能力2015噸/年、水泥100噸/年、變電設備能力11萬千伏安、商業網點面積1.99萬平方米、新建和改造公路25公里。
城鎮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1997年,我市加快了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提高了城鎮綜合服務功能,十堰城區相繼完成對百二河進行綜合整治一期工程、火車站地下通道建設及廣場改造工程、主要干道鋪設彩色人行道和主要建筑物實施燈光工程,新裝路燈865盞,新建人行天橋3座,公廁20座,地下停車場3個,10個室內集貿市場等,六個縣市也對城鎮主要街道進行了改造,完善了綠化、路燈、護欄、人行道配套設施建設。
四、運輸郵電
運輸能力繼續增強。年末全市擁有各類運輸汽車12407輛,比上年增加256輛,機動船307艘。全年完成水路、公路客運量3164萬人,其中:公路3096萬人,貨運量1430萬噸,其中公路1389萬噸。貨運周轉量161024萬噸公里,比上年增長1.2%。
郵電通迅事業發展迅速。全市完成郵電業務總量23131萬元,比上年增長31.8%。城鄉電話用戶發展到12.36萬戶,增長30.8%,移動電話用戶達1.56萬戶,無線尋呼用戶5.33萬戶,分別增長81.4%和41.8%。電話交換機總容量是30.93萬門,增長2.5%。
五、國內貿易和市場物價
城鄉市場銷售繼續增長,物價漲幅回落。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7.65億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比上年增長5.1%。其中,城市零售額43.06億元,增長5.7%,農村零售額14.59億元,增長6.8%。
按經濟類型分,國有經濟零售額13.99億元,比上年增長20%;集體經濟零售額7.35億元,增長5.0%;個體經濟16.13億元,下降2.9%;其他經濟零售額20.18億元,增長13.6%。
集市貿易繁榮興旺。全市興建和完善了一批專業市場、小商品市場和農貿市場,極大地促進了市場的繁榮。1997年,集市貿易成交額達31.95億元,比上年增長20.2%。
物價漲幅明顯回落。全市零售物價漲幅由上年的7.8%回落到2.3%,控制在省定目標之內,是近10年來的最低點。居民消費價格漲幅也由上年的10.0%回落到3.8%。
六、對外貿易和旅游業
對外貿易取得進展。全市外貿進出口總額達10839萬美元,其中:進口總額5740萬美元,出口總額5099萬美元,生產企業出口達到出口總額的80%以上。出口國別和地區累計達55個,出口品種12大類56個品種。
利用外資增加。當年新批利用外資項目10個,協議利用外資1450萬美元,比上年增長37.3%,實際到資1721萬美元,增長226.5%,外商投資領域涉及輕工、電子、紡織、建筑、機械、資源開發、娛樂飲食等十多個行業。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旅游事業發展較快。據旅游部門統計,全年各類景點、景區共接待國內外游客達256萬人次,其中:海外旅游人數1.21萬人次,旅游創收達4.25億元。
七、財政金融和保險
財政部門繼續深化和完善財稅政策,克服企業效益差、農業受災帶來的減收增支壓力,開源節流,強化征管,保證了財政收支的完成。1997年,全市財政收入完成116856,比上年增長16.1%,其中,地方財政收入60705萬元,增長15.8%;財政支出完成108138萬元,增長9.3%,收入大于支出8718萬元。
金融形勢穩定,存貸款繼續增加。年末,國家銀行各項存款余額103.2億元,比上年增加14.2億元,增長15.9%,各項貸款余額138.7億元,增加19.3億元,增長30.5%。其中:中長期貸款36.4億元,增加3.4億元,短期貸款100.1億元,增加15.3億元。全年銀行現金收入294.5億元,比同期增長24.9%,現金支出307.6億元,增長24.7%,現金凈投放13.1億元,比同期多投2.2億元。
保險業規模逐步擴大。市財保公司保費收入達12400萬元,比上年增長20.4%;市人壽保險公司保費收入達7359萬元,比上年增長75.2%。
八、科技、教育、文化、衛生和體育
通過實施“科教興市”戰略,進一步推進了科技事業的發展,全市縣以上科研機構達30家,科技人員1869人,全年安排市級科技項目185項,比上年增加41項,科技投入7886萬元;省級以上科研項目17項,科技投入1633.5萬元。技術市場共簽訂技術合同358項,技術流通總量1705萬元;專利申請登記39項,鑒定科技成果17項
教育事業穩步發展,基礎教育得到加強。全市各類學校3228所,在校學生64.07萬人,其中:普通高校4所,在校學生5858人;中專15所,在校學生2.18萬人;普通中學232所,在校學生14.9萬人;小學2910所,在校學生43.73萬人。學齡兒童入學率達99.2%,已有五縣市區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
職業教育、成人教育不斷完善。年末,農職業中學35所,在校學生1.37萬人;成人中專(含技工)學校20所,在校學生9041人,占中級階段學生總數15.1%;成人高等學校5所,在校學生3055人,占高級階段學生總數的34.2%。
文化、廣播事業蓬勃發展,極大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全市共有藝術表演團體7個,文化館11個,公共圖書館8個,廣播電臺7個,中、短波及調頻發射臺19座,電視轉播發射臺454座,其中:千瓦以上的4座,衛星星球站646座。廣播覆蓋人口215.9萬人,覆蓋率63.4%;電視覆蓋人口265.74萬人,覆蓋率78%。
醫療衛生條件改善。全年共有醫療衛生機構1019個,病床8442張,專業衛生技術人員14554人。其中:醫院、衛生院186個,專業衛生技術人員10587人。
體育事業取得成效。1997年,在省以上比賽中,獲獎牌153枚,其中:金牌31枚、銀牌27枚、銅牌27枚。群眾體育開展活躍。全年共舉辦各項體育競賽1530次,體育人口154萬人,比上年增長16.2%;在校學生體育鍛煉達標率為85%。
九、人口與人民生活
人口規模繼續得到控制。據公安部門統計,全市年末總人口341.73萬人,比上年增加1.04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85.58萬人,農業人口256.15萬人,當年出生人口2.64萬人,出生率7.74%,死亡人口2.38萬人,死亡率6.98%。
農村居民收入在大災之年仍有增加,全年農民人平純收入1438元,比上年增加132元,扣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6.9%。
城鎮職工工資實際收入水平有所下降。1997年,職工人數達41.27萬人,比上年減少0.21萬人,職工人平貨幣工資6016元,增長1.3%,扣除物價因素,實際收入下降2.3%。
社會福利事業不斷發展。年末社會福利院400個,床位4865張,收養人數4397人,社會救濟對象40.43萬人,享受救濟困難戶頻次14.66萬人次。全市有62.7%的鄉鎮建立了保障網絡。
環境監測進一步加強。年末全市已建煙塵控制區13個,面積達73.1平方公里,建成環境噪聲達標區10個,面積50.46平方公里。當年安排污染治理項目4個,投資金額192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