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會員中心
   
統計年鑒年度索引: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年鑒分省、行業總索引 ]
統計公報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公報分省總索引 ]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統計公報 > 湖北

荊州市200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時間:2010-01-15 09:48:20 來源:荊州市統計局 作者:admin 點擊:2232次

2008年,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大環境,全市上下在荊州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扎實推進工業興市戰略,深入開展新農村建設,積極應對冰凍雪災、宏觀調控等各種挑戰,特別是下半年以來愈演愈烈的金融風暴對全市經濟的沖擊,攻堅克難,全市經濟社會呈現出增長較快、質量提升、結構優化、民生改善的良好發展態勢,全面實現了年初預定的各項目標。

一、綜合

國民經濟穩步發展。初步核算,2008年全市生產總值62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2.6%,增幅創建市以來最好水平。其中,第一產業完成187.91億元,增長8.4%;第二產業完成211.12億元,增長16.8%;第三產業完成224.95億元,增長12.0%。人均生產總值由上年的8093提高到9663元,超過1400美元。隨著經濟發展,全市工業化程度繼續提高,三次產業內部結構不斷優化,二、三產業繼續成為全市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三次產業結構由2007年的29.7:33.5:36.8調整到2008年的30.1:33.8:36.1,三次產業在GDP增長中所占份額分別為18.2%、45.8%、36.0%。

市場物價結構性上漲。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6.4%,漲幅提高1.7個百分點。其中,食品、居住價格分別上漲9.8%、5.5%;衣著、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醫療保健、交通和通信工具、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價格分別分別下降7.0%、0.6%、0.1%、0.3%、1.5%。服務項目價格漲幅達到0.3%。工業品出廠價格比上年上漲8.6%,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比上年上漲9.0%。

勞動就業形勢較好。2008年末,全市從業人員299.7萬人,比上年增加2.0萬人,其中:城鎮單位從業人員為36.8萬人,鄉村勞動力217.09萬人,國營農場勞動力13.09萬人。城鎮個體私營從業人員為34.74萬人。據勞動部門統計,全市城鎮新增就業9.4萬人,培訓農村勞動力5.5萬人、轉移15.3萬人,全市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4%以內。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有待加強的方面:一是經濟發展速度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結構調整的任務仍然艱巨;二是經濟增長放緩,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三是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巨幅波動,工業企業運行困難。四是農資價格大幅波動,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壓力加大,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亟待建立。

二、農業

農業發展速度明顯加快。全市堅持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目標,積極應對年初的冰雪災害、農業生產成本大幅上漲和全球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傳導等因素不利影響,合理調整農業內部產業結構,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確保了全市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全市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為335.7億元,比上年增長10.2%。其中:農業產值為151.5億元,增長4.2%;牧業產值為84.4億元,增長14.3%;漁業產值為92.6億元,增19.3%。主要農產品全面增產。

糧食喜獲豐收,產量穩步上升。全年糧食播種面積729.7萬畝,比上年增加7.4萬畝,增長1.0%;糧食總產量344.53萬噸,比上年增加25.39萬噸,增長8.0%。全年糧食產量為近10年最好水平。其中夏糧總產33.97萬噸,增長8.4%。早稻總產43.24噸,增長11.6%。中稻總產206.35萬噸,增長9.8%。晚稻總產52.71萬噸,增長9.8%。

油料產量增產顯著。全年油料面積332.85萬畝,比上年增加13.6%。油料總產48.43萬噸,比上年增長8.1%。

棉花因災減產。全年棉花播種面積189.5萬畝,比上年增加6.5萬畝,增加3.6%;因雨水漬害影響,單產下降,棉花總產量15萬噸,比上年減少4.3%。

蔬菜水果產量有所增長。全年蔬菜總產213.1萬噸,與上年持平。水果總產30.5萬噸,比上年增產14.5%。

畜禽生產加快發展。全市以創建畜牧生產大縣為契機,抓住畜禽產品市場價格回升的有利時機,加快推進養殖方式轉變,規模化生產水平明顯提高,現代化和產業化步伐加快。全年肉類產量34.4萬噸,比上年增長17.4%;出欄肉豬358.4萬頭,比上年增長13.3%;年末生豬存欄264.0萬頭,比上年增長16.5%。其中:能繁母豬達22.0萬頭,比上年增加49.1%;全年家禽出籠4763萬只,比上年增長27.8%;禽蛋產量14.0萬噸,比上年增長12.2%。

水產品產量大幅增長。在“重抓水產” 的發展要求推動下,水產養殖面積進一步擴大,特色養殖發展迅速,水產品加快發展效果顯現。全市水產養殖面積已達達188萬畝,增加20%。其中:池塘養殖面積比上年增加27.5萬畝,增加30.2%。全年水產品產量達84.4萬噸,比上年增加15.3萬噸,增長22.3%。水產養殖實用技術、優化模式的普遍推廣,提高了養殖產量和效益。

三、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生產較快增長。全市工業增加值為190.1億元,增長20.7%,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173.9億元,比上年增長24.5%,超過全省平均水平2.9個百分點,總量居全省第六位。按所有制分,國有經濟完成增加值32.0億元,增長21.8%;集體經濟完成增加值1.1億元,增長34.7%;股份制經濟完成增加值96.7億元,增長26.0%;外商及港澳臺投資經濟完成增加值16.3億元,增長15.8%。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12家,達901家。輕工業增長快于重工業。輕工業完成增加值64.3億元,比上年增長24.8%;重工業完成增加值109.5億元,增長24.4%。高新技術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完成增加值39.4億元,比上年增長26.0%。工業企業出口增長較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出****貨值50.12億元,比上年增長24.3%。工業用電需求保持較高水平,全市工業用電量30.5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11.8%。

工業企業效益繼續提高。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產品銷售收入470.9億元,比上年增長36.0%;實現利稅32.23億元,比上年增長13.8%,其中利潤總額17.03億元,比上年增長14.5%。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174.9%,比上年提高14.9個百分點。分行業看,農副產品加工、飲料、造紙、化工、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醫藥、實現利潤增加較多。化工、農副產品加工、汽車零部件、紡織、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等主導產業規模繼續擴大,五大產業銷售收入占全市工業總量60%以上。隨著工業經濟運行環境的改善,全市工業所有制結構不斷優化,區域經濟活力繼續增強。

建筑業穩步發展。全年資質以內建筑企業完成施工產值66.6億元,實現利潤8359萬元,稅金9403萬元。建筑單位新開工房屋建筑施工面積490萬平方米,其中招投標承包面積415萬平方米,招投標面84.7%。建筑企業勞動生產率為8.9萬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積660萬平方米。

四、固定資產投資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投資大幅增長。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91.5億元,比上年增長38.3%。其中:城鎮以上項目完成投資255.2億元,比上年增長48.6%。按產業劃分,第一產業完成投資11.1億元,增長193.2%;第二產業完成投資134.2億元,增長59.9%;第三產業完成投資110.0億元,增長30.8%。二產業投資的比重達到52.6%,比上年提高了3.7個百分點。按隸屬關系分,中央投資5.0億元,下降6.3%;省屬14.6億元,增長36.8%;市縣屬235.6億元,增長51.2%。按經濟類型劃分,國有經濟投資61.9億元,增長13.4%;集體經濟投資11.0億元,增長232.1%;其他非國有投資182.4億元,增長60.0%。

園區投資力度加大。一批工業項目不斷向園區集中。全市11個開發區工業園完成投資112.2億元,比上年增長48.9%,占城鎮以上投資總額的47.6%。

重點建設項目投資進展順利。全市50個重點項目完成投資48.0億元;總投資22億元的荊岳長江大橋,全年完成投資6.7億元,東荊河大橋主體工程完工,漢宜高速鐵路及鋪架基地動工建設,荊岳鐵路前期工作進展順利。郢都路、南環路、東環路、塔橋路黑化升級,長港路改造等城市道路項目改造,極大的改善了城市道路狀況,城市形象得到明顯提高。一批投資過億元的重點工業項目,有力的支撐了全市投資增長,如:國電長源熱電聯供完成5億元、紡織印染工業園完成投資4.6億元、岑河針紡工業園完成1.5億元、湖北楚源完成2.3個億;香港越美集團完成投資1.8個億;監利凱迪生物發電完成1.8個億;松滋白云邊完成投資2.1個億,松滋雙七水泥完成投資1.4億元。

房地產業平穩發展。全市房地產投資26.6億元,增長19.8%,增幅比上年下降2.6個百分點。商品房銷售下降。全市銷售商品房129.8萬平方米,下降5.9%,其中銷售住宅面積122.3萬平方米,下降3.3%。

五、國內外貿易和旅游

消費市場繼續活躍。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70.6億元,比上年增長23.7%,增速比上年提高5.8個百分點。分城鄉看,城市消費品零售額193.7億元,比上年增長27.3%;農村(縣及縣以下)消費品零售額176.9億元,比上年增長20.0%,城鄉消費差距進一步縮小。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實現零售額285.9億元,比上年增長25.2%,增幅比上年加快6.2個百分點;住宿和餐飲業53.7億元,增長22.5%,增幅比上年加快1.4個百分點;其它行業31.0億元,增長13.0%。市場銷售的規模化效應凸現。全市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企業實現零售額24.2億元,同比增長46.9%。消費結構升級傾向明顯。綠色食品、通訊家電、化妝品、文化娛樂用品等方面的銷售增幅較大。餐飲市場活躍、節日消費明顯、消費熱點突出。住房消費有所降溫。全年商品房銷售面積下降5.9%,其中:住宅銷售面積下降3.3%。

對外貿易規模擴大。據荊州海關統計,全市進出口總額76332萬美元,比上年增長29.9%。其中,出口61507萬美元,比上年增長26.2%。實際利用外資規模擴大,全年實際利用外資11686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6.7%。

旅游業繼續升溫。全市接待國內旅游564.0萬人次,增長10.0%;國內旅游收入31.0億元,增長14.0%。接待入境旅游者2.89萬人次,增長4.3%;旅游外匯收入1083萬美元,增長10.3%。

六、交通和郵電

交通運輸平穩發展,郵電通信業快速增長。全年交通運輸和郵政業完成增加值21.3億元,比上年增長7.3%。全年各種運輸方式客運量4831萬人,旅客周轉量37.7億人公里;貨運量1998萬噸,貨物周轉量62.55億噸公里;港口貨物吞吐量1634萬噸。全市等級公里通車里程14979公里,其中二級以上公路1293公里。郵電業務收入22.1億元,比上年增長7.8%。其中:郵政業務收入2.8億元,比上年增長17.4%。全市本地電話總數85.6萬部,下降5.4%;移動電話244.5萬部,增長38.5%。郵電通信業快速發展使全市信息化步伐加快。

七、財政、金融和保險業

財政收入較快增長。全市實現財政收入42.02億元,比上年增加7.93億元,增長23.3%,其中一般預算收入18.71億元,比上年增長22.7%。稅收占財政收入的比重達到83.7%。財政支出達到99.4億元,比上年增長39.6%。其中一般預算支出66.1億元,比上年增長26.3%。

金融業保持增長態勢。年末金融機構存款余額730億元,比年初增加143.3億元;年末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531.2億元,增長23.1%(城鎮和農村分別增長23.3%和22.0%),人均儲蓄達到8298元。金融機構貸款余額305.2億元,比年初增加32.8億元,其中工業貸款增長2.9億元,農業貸款增加5.8億元、商業貸款下降4.1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19.4億元。

保險業快速發展。全市商業保險機構實現保費收入20.5億元,比上年增長70.5%;各項賠付和給付支出3.9億元,增長28.7 %。

八、教育、衛生和科技事業

教育事業穩步發展。全市小學、普通中學招生人數分別為6.13、12.72萬人,在校學生分別達到36.05萬人和41.78萬人,畢業生分別達到6.39萬人和15.03萬人。教育資源結構和學校布局得到進一步優化,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進一步完善。職業技術教育快速發展,2008年中等職業教育學校招生數為3.54萬人,在校學生為10.59萬人,畢業生2.48萬人。高等教育規模繼續擴大,全市有高校9所,招生數3.77萬人,在校學生12.20萬人,畢業生4.32萬人。

衛生事業不斷進步。全市年末有醫療機構576個,衛生事業人數24385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19896人。全市擁有各類病床14323張。

科學研究取得新進展。2008年全市共爭取國家科技項目26項,爭取省級科技項目53項,實施市級科技項目94項。在國家新的《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出臺后,在全市有6家企業通過了全省第一批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審查,有15家企業全市全省第二批高新技術企業評審并進入公示程序。全市共登記科技成果57項,鑒定41項,有7項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27項成果居國內領先水平。有12項科技成果獲省級以上獎勵。申報專利450件,比去年增長15%。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人口增長速度保持平穩。年末全市總人口645.73萬人,比上年末增長0.54%,人口出生率8.7‰,人口死亡率4.4‰,人口自然增長率4.3‰。

城鄉居民收入穩定增長,生活質量不斷提高。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95元,增長12.5%;農民人均純收入4889元,增長18.1%。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食品支出占消費支出比重)由上年40.7%上升到45.4%,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由48.6%上升到49.4%。在食品消費結構中,油脂類、肉禽蛋類、水產品消費量明顯上升。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居民耐用消費品擁有量不斷增加,并逐步向高檔化發展。年末,每百戶農民擁有移動電話114部、彩電106臺、摩托車58輛,分別比上年增加12部、4臺、6輛。電腦、微波爐開始進入農民家庭,每百戶農民擁有電腦2臺、微波爐2臺。每百戶城鎮居民擁有家用電腦59臺、移動電話156部、摩托車17輛、空調器95臺、熱水器79臺。健身器材等高檔消費品不斷進入高收入城鎮居民家庭,每百戶城鎮居民擁有中高檔樂器5件、健身器材2套。

居民住宅面積不斷擴大,生活條件明顯改善。年末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27.6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積有所增加,住房結構質量不斷提高,農民人均住房面積達到35.1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5平方米,其中樓房所占比重為69.6%,農村人均擁有樓房面積24.43平方米,比上年增長10.8%;使用水沖式廁所的戶數比上年增長22.5%,使用沼氣戶數比重達6.4%,比上年增長52.4%;飲用自來水戶數增長83.8%;住宅外道路硬化的戶數比上年增長26.9%,農民生活質量穩步提高。

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民政福利事業穩步發展。全市社保基金收入22.95億元,比上年增長43.3%。社會保障覆蓋面比上年明顯擴大。全市社會保險新增9.7萬人次。年末全市養老保險參保73.8萬人,年末全市有31.9萬人參加失業保險,42.4萬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分別為21.5萬人。全年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7.30萬戶,最低生活保障人數14.5萬人,全年低保支出2.43億元,比上年增長60.9%;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5.69萬戶,最低生活保障人數14.81萬人,農村低保支出8174萬元,增長1.1倍,保障水平不斷提高。

注:1、本公報數據為初步統計數;

2、地區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

關閉
關注公眾號 獲取新動態
91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亚洲2022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久久婷五月综合97狠狠澡,亚欧人成精品免费观看
亚洲国产人在线 | 午夜美女福利视频 | 亚洲乱AV在线免费观看 | 一本色道综合久久加勒比 | 亚洲欧洲日本精品中文a∨ 亚洲免费在线观看 | 页面升级永久亚洲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