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以環境建設年活動為重點,以融入武漢城市圈建設為契機,按照富民強市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要求,開拓創新,扎實工作,全面超額完成了年初確定的主要經濟指標,社會各項事業取得新的成績,圓滿實現了“十五”主要發展目標,為“十一五”時期經濟和社會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一、綜合
2005年,全市完成生產總值360.2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0.5%,是1999年以來增幅最高的一年。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94.50億元,增長2.5%;第二產業增加值135.36億元,增長17.2%;第三產業增加值130.37億元,增長10.7%。一、二、三產業結構為26.2:37.6:36.2。在第三產業中,交通運輸、倉儲及郵電通信業增長11.5%,批發零售貿易和餐飲業增長10.9%,金融保險業增長7.4%,房地產業增長12.4%,其他服務業增長10.1%。
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城市綜合競爭力不強,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難度較大;重大骨干項目缺乏,經濟發展后勁不足;財源基礎脆弱,財政收入增幅不高;部分城鄉居民生活困難,就業和社會保障壓力加大。
二、農業
全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兩個“一號文件”精神,落實免征農業稅等“一免三補”惠農政策,進一步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農業農村經濟實現了較好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成效顯著,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全年實現農業總產值164.23億元,比上年增長7.6%。
糧棉油生產全面豐收。全年糧食總播種面積460萬畝,比上年增加33萬畝,增長7.9%。農業產業化水平進一步提高,初步形成了糧食、油料、蔬菜、禽畜、水產、林果六大主導產業,其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95.1%。龍頭企業不斷壯大,全市市級以上重點龍頭企業35家。其中省級以上15家,國家級2家。
林業生產取得成效。全年完成造林面積13.77千公頃,森林撫育面積41.52千公頃,森林覆蓋率達到24%。主要林產品產量:板栗2.03萬噸,增長14.4%;銀杏741噸增長1.1%;松脂76噸增長2.8%。
畜牧、水產業繼續發展。全年肉類總產量29.1萬噸,比上年增長5.3%。年內生豬出欄235.79萬頭,增長5.5%;大牲畜年末存欄40萬頭,增長0.2%。全年水產放養面積95.6萬畝,比上年增長1.3%。水產品產量32.18萬噸,增長3.3%。
三、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經濟快速增長。全年完成全口徑工業增加值118.65億元,比上年增長17.6%。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86.94億元,增長21.2%。中省工業增長1.3%,地方工業增長26.7%;輕工業增長24.2%,重工業增長18.0%。市區龍頭工業增加值17.09億元,增長18.2%。市本級工業增加值14.27億元,增長16.5%。其中,市開發區工業增加值6.65億元,增長26.5%。全市五大支柱產業增勢強勁,汽車機電、鹽磷化工、輕工紡織、食品醫藥、金屬制品等五大支柱產業完成工業增加值55.2億元,同比增長25.7%。
工業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進一步改善。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產品銷售收入229.50億元,比上年增長18.8%。實現利稅17.81億元,增長16.2%。其中利潤7.86億元,增長19.9%。工業經濟綜合效益指數135.4%。
建筑業保持較快發展。全年全社會建筑業實現增加值23.65億元,比上年增長15.2%。
四、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穩中有升。全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21.71億元,比上年增長16.5%。其中,城鎮50萬元以上項目投資80.16億元,增長18.0%。房地產投資9.38億元,增長25.5%。房地產開發施工面積144.35萬平方米,同比增長31.0%。商品房銷售面積、銷售額同比分別增長36.5%和27.0%。城鎮私人建房8.40億元,增長3.2%。在總投資中,中省投資20.54億元,增長16.3%;地方投資101.17億元,增長16.6%。市本級完成投資15.10億元,比上年增長3.3%。全市重點工程建設超額完成。全年列入目標考核的30個重點建設項目完成投資25.4億元,占年度投資計劃的105.2%。
全年累計施工項目980個,比上年增長34.1%。本年新開工項目787個,比上年增長22.6%。全年千萬元以上項目375個,比上年增加127個。
孝感融入武漢城市圈建設步伐加快。通過參與武漢城市圈“十一五”規劃編制工作,初步明確了孝感在武漢城市圈的發展定位。城鄉建設穩步推進。全市市縣城區總建成面積114平方公里,城鎮化率達到38%。孝感市區“新區拓展、老城改造”力度加大,整體向東拓展步伐加快。東城區乾坤大道、西濱河路順利建成,槐蔭公園一期工程建成并向市民開放。高新區、南大開發區基礎設施基本配套,三江航天產業園規劃全面完成。全年實施了老城區文化東路、孝三路、分絲南路、城西二路、車站街等道路改造工程,污水處理廠開工建設。城市綠化、美化、亮化、凈化工作加強,城市管理體制改革穩步推進。縣市城區建設邁出新步伐,城區功能進一步提升,一批各具特色的小城鎮加快形成。全年完成了20個中心鎮和9個省級重點鎮規劃修編工作,大悟縣宣化店鎮、孝昌縣小河鎮已申報全國歷史文化名鎮。
五、市場物價外經
市場消費穩中轉旺。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61.35億元,比上年增長12.1%。分城鄉看,城市市場零售額92.56億元,增長12.9%;農村市場零售額68.79億元,增長10.9%。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132.77億元,增長12.1%;餐飲業零售額27.38億元,增長12.4%。
市場環境逐步優化。全市深入整頓和規范市場秩序,營造良好市場環境,維護生產安全、公共安全和交易安全。全年共查處各類經濟違法案件6029起,總案值0.31億元,市場長效管理機制逐步建立。
物價水平穩中有升。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為101.8以上年價格為100,下同 ,受食品類、居住類價格上漲的拉動,其價格水平比上年上升1.8個百分點。食品類價格上漲3.4個百分點。其中鮮菜價格上漲15.0%,肉禽及制品上漲2.1%,蛋和水產品分別上漲7.5%和3.7%;居住類價格上漲3.9%;服務項目價格上漲1.3%;工業品出廠價格上漲2.2%;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11.2%。
對外貿易快速增長,利用外資再創新高。據海關統計,全年外貿進出口總值15616萬美元,比上年增長29.2%。其中,出口10063萬美元,首次突破1億美元大關,增長56.7%;進口5553萬美元,下降2.0%。全年對世界各大市場出口都呈增長態勢,機電產品出口繼續發揮主導作用,家具、服裝、蜂蜜等傳統大宗產品出口勢頭良好,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增長加快,出口市場呈多元化發展趨勢。全年新批外商投資項目29個,外方增資項目6個,同比增長47.2%。實際利用外資8485萬美元,同比增長14.5%。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六、交通郵電能源
交通建設日新月異。孝襄高速公路孝感段竣工通車。武漢至孝感高速公路出口工程建設加快,漢孝城際軌道交通前期準備工作展開。市域循環線、縣市輻射線、江漢平原航道疏浚工程基本完成。截至2005年末,全市公路通車里程達5126公里,比上年增加75公里。其中,一級公路28公里,二級公路940公里,三級公路714公里,四級公路3407公里。等級公路比重達到99.3%,比上年提高0.1個百分點。
郵電通信業快速發展。全年完成郵電通信建設投資4.3億元,通信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電信公司新建基站27個,用于發展“村村通”工程。移動公司進行第十期GSM網絡擴容建設,新增基站50座。全市積極改造郵政、電信、計算機網絡基礎設施,推進電子政務建設,推廣電子商務,實施企業和家庭上網工程,孝感電子政務系統已列入國家信息產業部試點城市。全年完成郵政業務收入1.20億元,增長9.1%;電信業務收入8.40億元,增長12.3%。
能源設施加快配套。全市220千伏配電網、中低壓配電網加緊建設。城市天然氣工程穩步實施,城市部分用戶已通氣使用。全年供電量達46.11億千瓦時,增長7.8%。其中工業用電量33.92億千瓦時,增長7.8%。
七、財政金融
保險財政收入穩步增長。全年完成財政總收入21.38億元,比上年增長9.4%,增收1.85億元。分級次看,中央級收入完成7.89億元,增長13.6%;省級收入完成1.89億元,增長15.3%;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完成10.78億元,增長6.4%。財政支出27.95億元,同比增長20.1%,增支4.67億元。市本級完成財政總收入3.13億元,增長24.4%;完成一般預算收入1.58億元,增長36.1%。
金融存貸款繼續增加。截至2005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315.48億元,比上年增加37.98億元。其中儲蓄存款240.81億元,比上年增加31.33億元。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224.52億元,比上年增加29.71億元。其中短期貸款137.08億元,比上年增加10.45億元。中長期貸款66.86億元,比上年增加10.95億元。全年金融機構累計現金收入841.38億元,比上年增長20.6%。現金支出852.80億元,比上年增長20.2%。累計貨幣凈投放11.42億元,比上年下降3.4%。
保險事業繼續發展。人民保險公司實現保費收入1.09億元,比上年增長20.2%。賠款支出0.56億元,同比下降13.8%,賠付率51.1%。人壽保險公司實現保費收入2.81億元,比上年下降0.3%。累計給付和賠款支出0.79億元,同比增長14.4%。
八、教育科技文化衛生
教育事業全面發展。全市教育部門繼續推行普及九年義務教育,重點抓好初中入學輟學生勸返工作,鞏固“普九”成果。7個縣市區全部通過省市教育“普九”復查驗收。學校辦學條件進一步改善,遠程教育水平大幅度提升。全市適齡兒童少年入學率達到100%,初中入學率達到97.4%,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54.8%。全市現有各級各類學校1456所,在校生86.52萬人。其中:大學3所,在校生2.61萬人;普通高中40所,在校生10.09萬人;普通初中219所,在校生31.20萬人;小學1160所,在校生37.81萬人。
科技工作取得新突破。全年完成高新技術增加值20.24億元,比上年增長20.4%。全年成功申報各類科技項目95項。新批省級高新技術企業10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2家。全年共登記科技成果20項,獲省級科技獎3項,省市科技部門組織鑒定的科技成果16項,專利5項。
文化、體育事業繼續發展。全市組織云夢、應城、孝南等縣市區劇團參加全省第三屆楚劇藝術節,共獲得16個大獎。其中《吊子賣鞋》獲優秀劇目獎,《楚劇百戲圖》獲特別獎,《請柬》獲作曲二等獎,取得了歷屆楚劇節最好成績。社會文化工作開展頻繁,廣場文化異彩紛呈。全年利用節假日主辦和承辦各類廣場文藝活動18場。孝感人民廣場每周組織放映2場電影,豐富了廣大市民的文娛生活。體育事業取得好成績。全市組織9支代表隊參加了全省青少年兒童柔道、舉重、足球等項目的比賽,奪得金牌11枚、銀牌6枚、銅牌5枚的好成績。先后成功承辦了全國古典摔跤冠軍賽、全國男子籃球邀請賽、全國U-17男子足球賽及全省青少年柔道比賽。
廣播電視、新聞出版事業取得新成績。全市廣播電視覆蓋率達到100%。為配合環境建設年活動的開展,新聞媒體深入扎實抓好宣傳工作,充分發揮輿論宣傳作用,營造了一個“人人都是發展環境,事事關系孝感形象”和“熱愛孝感,建設和諧孝感”的良好社會氛圍。
衛生事業健康發展。全市大力推進衛生改革與發展,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衛生監督執法機構改革基本完成,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逐步完善,市縣緊急醫療救援中心基本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扎實推進,重大地方病和傳染病防控工作進一步加強。應城、云夢、安陸、孝昌等縣市疾病控制中心建設項目已完成并投入使用。到2005年末,全市每千人擁有醫生1.2個,每千人擁有病床1.6個。
九、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
勞動就業取得成效。全年城鎮新增就業4.3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2.65萬人,組織勞務輸出6.09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1%以內。組織各類職業技能培訓6.52萬人。其中再就業培訓2.0萬人,創業培訓0.2萬人。
社會保障工作加強。全年發放企業離退休人員養老保險金4.89億元,發放下崗職工基本生活費0.13億元。社會保險擴面新增7.09萬人。其中企業養老保險2.32萬人,失業保險1.29萬人,醫療保險2.05萬人。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完善,全市享受低保的城市居民達到4萬戶、10.2萬人,累計發放低保金0.6億元。集中供養農村五保對象1.7萬人,集中供養率達75.3%。扶貧開發繼續推進,農村特困戶救助制度得到實施,全市共有3.1萬戶、5.7萬人納入救助范圍。
十、人口和人民生活
2005年末,全市戶籍總人口506.01萬人。年內出生人口3.46萬人,出生率6.83‰。死亡人口1.88萬人,死亡率3.12‰。人口自然增長率3.71‰。
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繼續提高。據孝感市城調隊調查,2005年,孝感城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7839元,比上年增加591元,增長8.2%。年人均消費性支出5895元,比上年增加367元,增長6.7%。恩格爾系數為40.3%。人均住房使用面積23.9平方米。全市全部在崗職工年人均工資9449元,比上年增加685元,增長7.8%。其中國有單位職工年人均工資10392元,增長7.2%。據孝感市農調隊調查,2005年,全市農民年人均純收入突破3000元大關,達到3028元,比上年增加154元,增長5.4%。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223元,比上年增加208元,增長10.3%。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十一、資源和環境
截至2005年底,全市已發現并查明資源儲量的礦種近30種。其中,巖鹽地質儲量359億噸,石膏儲量1.1億噸,磷儲量1.36億噸。國土資源調查及地質勘查新發現大中型礦產地2處。全市共有集中式飲用水源取水口112個,取水量為1.3億噸/年。
環保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全年組織開展了環保專項行動,重點對鋼鐵、水泥、化工、造紙、印染等行業進行了執法檢查,對35家違法排污企業進行了掛牌督辦,已按規定整改的有31家。至年底,全市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75%,工業廢氣達標排放率92%,工業廢水達標排放率89%。全年共查處、取締噪聲污染源240處,調解處理噪聲污染糾紛90起,較好地改善了城區噪聲環境質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