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是實現“十五”計劃發展目標的最后一年,也是制定“十一五”發展規劃的基期年。在這一年里,面對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發展進程不斷加快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市委、市政府團結帶領全市人民,堅持以科學的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緊緊圍繞“趕超全省發展水平”和“十五”計劃目標,堅持“全黨抓經濟,重點抓工業,突出抓招商,著力抓環境”,搶抓機遇,加快發展,成功應對局部地震等多種自然災害的挑戰,有效抑制經濟運行和社會發展中出現的不穩定不健康因素,經濟保持了平穩較快的增長態勢,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環保等各項社會事業取得新的進步,城鄉居民生活繼續得到改善,為“十一五”規劃的實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一、綜合
經濟運行保持平穩較快增長。初步核算,全市生產總值(經濟普查口徑)348.56億元,比上年增長9.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15.53億元,增長4.3%;第二產業增加值107.86億元,增長15.6%;第三產業增加值125.17億元,增長9.1%。
經濟效益顯著提高。列入統計監測的524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達131.3%;實現利潤總額2.14億元,比上年增長12.04%;實現利稅6.78億元,比上年增長28.26%。
宏觀經濟和微觀經濟在較景氣區間運行。從市企調隊第四季度景氣調查情況看,反映宏觀經濟運行質量的企業家信心指數為122.27,比上年提高1.83點;反映微觀經濟運行狀態的企業景氣指數為126,比上年提高12.69點。
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農業抵御自然災害能力仍然較差,上游產品價格上漲過快、部分下游產品價格下降造成企業利潤空間受到擠壓,農業生產資料漲幅過大加大了農民增收難度,城鎮低收入群體生活仍較困難。
二、農業
農業生產平穩發展。全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460.73千公頃,比上年增長1.72%;棉花種植面積34.24千公頃,增長8.56%;油料種植面積197.98千公頃,增長4.35%;蔬菜種植面積93.2千公頃,下降12.8%。全年糧食產量282.72萬噸,增長1.6%。棉花5.7萬噸,增長14.74%。油料40.76萬噸,下降0.98%。蔬菜產量236.68萬噸,下降4.45%。茶葉產量1.8萬噸,增長5.74%。蠶繭0.55萬噸,增長14.25%。
全年肉類總產量33.01萬噸,增長5.5%。其中豬肉產量26.28萬噸,增長5.69%;禽肉產量2.87萬噸,增長7.68%。全年水產品產量32.23萬噸,增長4.7%。
年末全市農村用電量9.28億千瓦時,增長37.23%;化肥施用量(折純)36.51萬噸,增長15%;有效灌溉面積217.8千公頃,增長1.77%。
三、工業和建筑業
全年全部工業增加值83.47億元,比上年增長17.7%。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50.78億元,增長22.5%。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16.02億元,增長14.6%;股份制企業增加值33.26億元,增長40.1%;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增加值4.18億元,增長20%。全年完成輕工業增加值24.51億元,增長20.9%;重工業增加值26.27億元,增長24.3%。
建筑業增長較快。全市建筑業完成增加值24.3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6.7%,資質內建筑企業房屋建筑施工面積1133.55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16.14%;資質內建筑企業全年實現利潤總額2.27億元,比上年增長19.74%。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58.56億元,比上年增長21.9%。其中投資規模在50萬元以上項目投資完成投資117.78億元,增長31.5%,第一產業投資4.42億元,增長25.6%。第二產業投資47億元,增長24.5%。第三產業完成投資56.35億元,增長16.7%。房地產開發投資9.08億元,增長45.9%。
五、國內貿易和市場物價
消費品市場保持活躍。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0.97億元,比上年增長12.12%。其中縣及縣以上消費品零售額88.81億元,增長12.08%;縣以下零售額72.16億元,增長12.24%。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實現零售額138.54億元,比上年增長11.85%;住宿餐飲業零售額18.52億元,增長13.97%;其他行業零售額3.91億元,增長13.24%。
市場物價平穩運行。全市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3.4%。其中,城市居民消費價格上漲2.3%,農村居民消費價格上漲4.2%。分類別看,食品類價格上漲5.1%,居住類價格上漲5.9%,煙酒及用品類價格下跌2.7%,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類價格上漲2.2%,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類價格下降3.1%,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類價格上漲2.2%,衣著類價格上漲2.0%,交通和通訊類價格上漲2.5%。
六、對外經濟
全年進出口總額18337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3%。其中出口額15752萬美元,增長20.8%;進口額2585美元,下降48.9%。實際利用外資保持增長。全市實際利用外資7031美元,比上年增長23.2%。
七、交通、郵電和旅游業
全市全年完成交通運輸郵電通信業增加值17.19億元,比上年增長8.9%。
全年公路和水路完成貨物周轉量215745萬噸公里,比上年增長31.58%。其中,公路52018萬噸公里,增長5.14%;水運163727萬噸公里,增長43.01%。
全年公路和水路完成旅客周轉量272176萬人公里,比上年增長5.16%。其中,公路271626萬人公里,增長5.2%;水運550萬人公里,下降9.6%。
全年完成郵電通信業務總量12.97億元,增長14.58%。其中郵政業務總量1.76億元,增長13.32%。新增固定電話用戶10.51萬戶,年末達到78.47萬戶。新增移動電話用戶17.4萬戶,年末達到107.9萬戶。年末全市互聯網用戶3.65萬戶。
全年組團國內游350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0.0%;出境游3500人次。全年旅游總收入16億元,增長12%。其中旅游外匯收入87萬美元,增長129%。
八、財政、金融和保險
財政收入大幅增長。全市全口徑財政收入29.16億元,按自然口徑計算比上年增長12.1%,按可比口徑(考慮農業稅降率和出口退稅等因素),增長20.2%;地方一般預算收入13.14億元,按自然口徑計算比上年增長0.2%;按可比口徑增長14.9%;基金收入6.09億元,比上年增長46.1%。財政支出總額51.08億元,比上年增長25.5%,其中一般預算支出44.03億元,比上年增長21.8%。在一般預算支出中,農業支出比上年增長16.8%,企業挖潛改造支出比上年增長17.7%,醫療衛生經費支出比上年增長19.5%,城市維護費支出比上年增長17.9%,文體廣播事業費支出比上年增長12.1%,行政管理費支出比上年增長12.6%,教育支出比上年增長12.8%。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年末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368.45億元,比年初增加55.63億元。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293.37億元,比年初增加37.4億元。年末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204.45億元,比年初增加23.02億元。
全年保險機構保費收入6.31億元,比上年增長17.5%。其中壽險保費收入5.21億元,增長17.34%;財產險保費收入1.1億元,增長18.28%。支付各類賠款及給付0.94億元,下降60.87%。
九、教育和科學技術
教育事業繼續發展。全市普通高等教育招生7568人,在校生24541人,畢業生6121人。各類中等職業教育(不含技工學校)招生2.93萬人,增長46.97%;在校生6.12萬人,增長50.5%。全市普通高中招生6.26萬人,在校生17.23萬人,畢業生5.06萬人。初中招生14.62萬人,在校生46.38萬人,畢業生14.97萬人。小學招生8.12萬人,在校生61.73萬人。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99.46%。幼兒園在園幼兒4.54萬人。
科技研究開發碩果喜人。全市取得重大科技成果67項,其中,科技攻關16項,星火項目16項,國際合作項目1項,重點新產品6項,高新技術產業化6項,火炬計劃8項,成果推廣2項,科技興貿3項,中小企業創新基金5項。
十、文化、衛生和體育
年末全市共有各類專業藝術表演團體11個,群眾藝術館、文化館12個,縣級及以上公共圖書館12個,博物館、紀念館16個。全市有廣播電臺11座,中短波廣播發射臺和轉播臺2座,電視臺10座。廣播人口覆蓋率和電視人口覆蓋率分別達95%以上。
年末全市共有各類衛生機構240個,其中醫院、衛生院195個,衛生防疫和防治機構11個,衛生監督機構2個,婦幼保健機構10個。擁有醫院、衛生院床位10691張,各類衛生技術人員17968人。其中執業醫師5814人,注冊護士4737人,衛生防疫和防治機構人員664人,衛生監督人員40人。
全民健身活動在全市廣泛深入地開展。全市共舉辦各種全民健身活動137次,參加全民健身活動68.5萬人。青少年競技比賽成績顯著。全年共舉辦運動會38次,舉辦各種單項比賽197次,參加11項省運會年度比賽,共獲19枚金牌,21枚銀牌,31枚銅牌。
十一、城市建設和環境保護
城市建設力度進一步加大。全市建成區面積248.71平方公里,比上年凈增3.17平方公里。其中黃州市區建成區面積26.65平方公里,比上年凈增1.4平方公里。全市供水管道1060.62公里,增長2.64%;供水人口144.47萬人,增長3.33%;液化氣供氣量34630萬立方米,增長1.69%;供氣人口138.42萬人,增長1.1%。
生態環境建設取得新進展。全市當年人工造林面積22856公頃,跡地更新1723公頃,森林覆蓋率39.99%。全市排水管道887.03公里,比上年凈增31.78公里,污水排放量1.09億立方米,污水處理量0.48億立方米,生活垃圾清運量66萬噸,生活垃圾處理量48.09萬噸。城市(鎮)環境空氣質量優良,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含量符合國家環境空氣質量優良標準,總懸浮顆粒物、可吸入顆粒物僅對個別市鎮環境空氣質量有輕微影響。全市地表水環境質量總體保持良好。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根據2005年全國1%人口變動情況抽樣調查結果測算,2005年年末全市總人口727.3萬人,常住人口673.4萬人,出生率7.8‰,死亡率4.3‰,自然增長率3.5‰。
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58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2643.82元,比上年分別增長8.4%和6.4%。全部職工年平均工資7593元,比上年增長15.3%,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9266元,增長11.0%。
全市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27%。年末全市參加養老保險36.67萬人,比上年增長5.04%;失業保險19.52萬人,比上年下降7.06%;醫療保險28.13萬人,增長10.78%。全年征收社會保險基金5.96億元,增長56.24%;年末基金累計結余6.96億元,增長75.46%。
全年全市共投入救災款2186萬元。全市福利院677個,已保五保對象34539人。到2005年底,全市城鎮享受低保救濟的困難群眾達168796人,農村定期救濟人員135751人,共發放低保救助金9896萬元。全市共發行銷售福利彩票13510萬元,籌集福利資金1020萬元。
注:1、本公報數為初步統計數,最終核實數以《2006年黃岡統計年鑒》刊發數據為準。
2、全市生產總值和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行價格計算,增長速度按全市第一次經濟普查可比價格生產總值計算(注:全市第一次經濟普顯示:2004年全市GDP總量為322.83億元,比原快報數下調109.57億元。其中第一產業110.46億元,比快報數上調2.06億元;第二產業95.89億元,比快報數下調98.61億元;第三產業116.48億元,比快報數下調13.02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