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會員中心
   
統計年鑒年度索引: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年鑒分省、行業總索引 ]
統計公報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公報分省總索引 ]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統計公報 > 湖北

恩施州200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時間:2010-01-15 10:26:35 來源:恩施州統計局 作者:admin 點擊:949次

2002年,全州上下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圍繞全年經濟工作目標,搶抓機遇,加快發展,著力在調整結構、改革開放和優化環境等方面下功夫,克服了卷煙企業組織結構調整和多種自然災害影響等困難,各項工作取得了較好成績。全州經濟總量有新的增長,農村經濟運行平穩,工業經濟全面回升,民營經濟成為州域經濟新的增長點,社會消費增長較快,改革取得新的突破,市場經濟秩序整頓有了新的進展,對外開放和招商引資邁出新的步伐,重點項目建設超歷史,財政金融有新的進步。在經濟保持較快發展的同時,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社會保障工作進一步加強,人民生活逐步改善。

一、綜合

據初步統計,全州國內生產總值為130.0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4.0%。從三次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50.59億元,下降3.1%;第二產業增加值38.85億元,增長8.7%,其中工業增加值30.10億元,增長5.9%;第三產業增加值40.65億元,增長9.7%。三次產業增加值構成由2001年的42.1:28.6:29.3變化為38.9:29.9:31.2。其中第一產業比重下降3.2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比重上升1.3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比重上升1.9個百分點。

市場價格總水平穩中略降。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下降0.3%,商品零售價格總水平下降0.8%,農業生產資料價格總水平下降1.3%。從居民消費價格分類指數看,食品類價格上漲0.6%,煙酒及用品和衣著類價格均下降0.6%,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類價格下降1.9%,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類價格下降0.7%,交通和通信類價格與上年持平,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類價格下降0.2%,居住類價格下降0.5%。

就業規模保持穩定。年末全社會從業人員204.31萬人,比上年減少0.91萬人,其中城鎮從業人員19.45萬人,鄉村從業人員184.86萬人。年末城鎮實有登記失業人員895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0%。

國民經濟發展還面臨諸多困難,主要有:經濟發展總水平較低,發展不夠仍然是我州經濟的最大困難;農業基礎脆弱,產業化程度不高,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渠道狹窄,農民增收困難,農村飲水、交通、就醫等基本生產生活條件有待改善;市場主體發育不夠,工業經濟規模小,且運行質量不高;縣域經濟實力不強,缺乏特色,部分鄉鎮財政困難,債務沉重;經濟外向度低,改革開放力度不夠,融入大市場的速度比較緩慢;市場經濟秩序、經濟發展環境仍不盡如人意;財政實力弱,社會保障體系不健全,部分群眾生活困難,社會就業壓力依然十分突出。

二、農業

2002年我州農業生產遭遇了“暴雨洪澇、高溫干旱、病蟲危害、大風冰雹、低溫冷害”等各種惡劣氣候條件的影響,致使全州農業歉收、糧食減產滑坡。全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745963萬元,按不變價計算,下降2.6%。

糧食、油料、煙葉三大農產品因受自然災害和面積調減等原因而產量減少較多,致使農業產值下降幅度較大。全年實現農業產值437471萬元,下降6.1%。全年糧食作物總播種面積423.62千公頃,糧食總產量1434328噸,分別減少11.6千公頃和252386噸,減幅2.7%和15.0%;全年油料作物總播種面積57.38千公頃,油料總產量64261噸,分別減少4.45千公頃和29512噸,減幅7.2%和31.5%;全年煙葉播種面積40.57千公頃,煙葉總產量72849噸,分別減少0.97千公頃和9319噸,減幅2.3%和11.3%。

蔬菜種植面積66.41千公頃,增加1.77千公頃,增幅2.7%,全年蔬菜總產量99.81萬噸,增加5萬噸,增長5.3%。

茶葉、水果產量均比上年增加。茶葉產量16178噸,增加1199噸,增長8.0%;水果總產量84056噸,增加7003噸,增長9.1%。

林業生產小幅增長。全州林業產值21902萬元,增長1.9%。當年造林面積35084公頃,增長46.0%;跡地更新面積335公頃,下降39.1%;當年育苗面積583公頃,增長18.3%;幼林撫育作業面積27986公頃,增長18.5%;成林撫育面積9106公頃,下降12.8%。主要林產品產量為:生漆200噸,油桐籽889噸,油茶籽146噸,烏桕籽342噸,五倍籽208噸,棕片826噸,板栗728噸,核桃357噸,白果14噸。村及村以下木材采伐量53119立方米,下降23.5%;竹材采伐量2392.82萬根,下降7.6%。

畜牧業生產在災年形勢穩定,略有發展。全年牧業產值283422萬元,比上年增長2.5%。全年畜禽肉類總產量272747噸,增長0.1%,其中豬、牛、羊和家禽肉產量分別為257530噸、3945噸、3343噸和7834噸,豬肉產量增長0.7%,牛、羊和家禽肉產量分別下降13.0%、13.6%和3.7%;奶類產量337噸,增長94.8%;禽蛋產量16283噸,增長0.3%。全年生豬出欄306.24萬頭,減少0.86萬頭,減幅0.3%;年末生豬存欄270.12萬頭,比上年末減少7.88萬頭,減幅2.8%;全年家禽出籠520.23萬只,增加38.63萬只,增長8.0%;年末家禽存籠450.73萬只,比上年末增加4.49萬只,增長1.0%。

漁業生產保持良好發展態勢。全年漁業產值3168萬元,增長30.2%;水產品產量5528噸,增加1287噸,增長30.3%。

農業生產條件有一定程度改善。年末全州農業機械總動力為59.88萬千瓦,增長14.9%,擁有大中型拖拉機3141臺,5.75萬千瓦,小型拖拉機2133臺,2.03萬千瓦,農副產品加工動力5.25萬部,7.11萬千瓦,農用載重汽車721輛,5.82萬千瓦,農用運輸車4747輛,18.38萬千瓦。農用化肥施用量16.82萬噸(折純量),比上年下降0.6%;農村用電量13332萬千瓦,增長5.2%;農用塑料薄膜使用量2515噸,增長0.9%;農田有效灌溉面積51.39千公頃,增長3.7%。

三、工業和建筑業

今年以來,全州各級黨政領導、各有關部門進一步更新思想觀念,強化工業意識,努力克服卷煙企業組織結構調整對我州工業帶來的嚴重影響,繼續狠抓支柱產業建設,同時積極培植新的經濟增長點,大力開拓市場,加強企業管理,取得一定成效。全rh年工業經濟運行呈現以下特點:

1、工業生產大幅度下降趨勢得到有效遏制

全部工業現價總產值703321萬元,按不變價計算,比上年下降2.5%,下降幅度比上年低10.9個百分點。

在全部現價工業企業總產值中,按經濟類型分,國有工業196157萬元,下降18.3%,集體工業22840萬元,下降45.1%,聯營企業1060萬元,下降36.1%,有限責任公司43731萬元,增長16.2%,股份有限公司23231萬元,增長115.7%,股份合作企業6041萬元,下降53.2%,私營企業158427萬元,增長17.1%,個體工業250591萬元,增長9.1%,外商及港澳臺企業78萬元,下降99.6%,其他經濟類型工業企業1165萬元,下降46.5%。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按輕重工業分,輕工業產值477400萬元,增長1.6%,重工業產值225922萬元,下降12.2%。

按經濟類型和規模分,全州國有及其他經濟類型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企業實現現價工業總產值342328萬元,下降3.6%,其中,輕工業227298萬元,下降6.6%,重工業115030萬元,增長8.0%。

2、工業產銷銜接較好

國有及規模以上非國有工業企業完成銷售產值336742萬元,增長0.7%,工業產品銷售率98.37%,比上年提高1.05個百分點。

3、工業企業經濟效益有所提高

國有及規模以上非國有工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339432萬元,下降0.3%;實現利稅總額59650萬元,增長20.1%;實現利潤總額-1656萬元,減虧6721萬元;在全州106家國有及規模以上非國有工業企業中,虧損企業37家,減少13家,虧損面34.9%,下降7.5個百分點,虧損企業虧損額12264萬元,減虧5898萬元,下降32.5%。

4、主要工業產品產量有增有降

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增加的有:發電量172536萬千瓦小時,增長17.8%;水泥104.33萬噸,增長17.5%;精制茶7376噸,增長22.8%;農用化肥34492噸,增長4.5%。主要產品減幅較大的有:原鹽5014噸,下降57.3%;卷煙24.65萬箱,減少2.84萬箱,減幅10.3%;炸藥3403噸,下降3.8%;原煤19.49噸,下降0.2%;白酒1294噸,下降19.0%。

建筑業快速發展。全社會建筑業完成增加值8.75億元,增長19.6%。全州資質等級在三級及三級以上的建筑企業共33家,全年完成建筑業總產值75672萬元,竣工產值63936萬元,單位工程施工個數458個,其中本年新開工個數259個,單位工程竣工個數263個,房屋建筑施工面積96.81萬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積56.87萬平方米。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州各級各部門搶抓機遇,加大項目和資金的爭取力度,切實加強在建項目的建設與管理,取得明顯成效,全年固定資產投資繼續保持強勁增勢,有效地支撐了全州經濟的發展。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達到520073萬元,比上年增長22.0%。

全州固定資產投資呈現的主要特點:

1、基本建設投資增幅繼續攀升,更新改造投資保持穩定,房地產投資增幅較大。全年基本建設完成投資364536萬元,增長37.8%,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的70.1%,成為投資快速增長的直接拉動因素;技術改造完成投資31306萬元,增長0.7%;房地產完成投資8536萬元,增長33.5%。

2、重點項目建設形勢喜人,成為全州當年經濟發展的最大亮點之一。2002年全州確定重點建設項目38個,年度計劃完成投資32.26億元。其中,本年實際續建和新開工重點建設項目32個,計劃投資28.16億元,全年實際完成投資29.08億元,完成年度計劃的103.3%。其中,水布埡水電樞紐工程完成投資8.36億元,完成年度投資計劃的104.5%;全州農網改造工程完成投資6.14億元,完成年度計劃的153.4%;巴東長江大橋完成投資0.71億元,完成年度計劃的101.1%;西部通縣公路完成投資2.84億元,318國道改擴建工程完成投資1.08億元。

3、固定資產投資的重點仍然是基礎設施和基礎產業的建設。在全州國有及其他投資完成額中,用于農林牧漁業的投資1.53億元,占3.8%;用于電力的生產和供應業的投資17.43億元,占43.9%;用于交通運輸、郵電通訊業的投資9.75億元,占24.5%;用于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2.79億元,占7%;用于衛生、體育、教育、文化事業的投資1.29億元,占3.2%。隨著基礎設施和基礎產業建設的加強,制約我州經濟發展的瓶頸進一步緩解,經濟發展和投資的硬件進一步改善。

4、固定資產投資的資金到位情況較好。用于基本建設、技術改造的資金本年共到位38.64億元,增長44.7%,其中,國家預算內資金到位9.52億元,增長192.5%;國內貸款14.64億元,增長89.7%;利用外資0.27億元,增長16.6倍。

全州基本建設新增的主要生產能力:油罐容量1.9萬立方米,輸電線路長度(11萬伏及以上)238公里,變電設備能力(11萬伏及以上)19.15萬千伏安,新建公路14公里,改建公路454公里,新建獨立公路橋梁3座,共849延長米,新增高等院校學生席位5700個,新增中等學校學生席位3399個,新增小學校學生席位1900個,新增醫院病床577張,新增賓館、旅館、招待所客房數50間,新增賓館、旅館、招待所客房數898平方米,城市自來水供水能力12萬噸/日,城市自來水管道長度12公里。更新改造投資新增生產能力:水泥30萬噸/年,肉類加工品1800噸/年,啤酒2萬噸/年,軟飲料700噸/年,移動通信基站設備安裝能力30個/年,程控交換機組容量3萬線/年,發電機組容量0.5萬千瓦。

五、交通運輸和郵電通信業

全州以國道、省道改擴建和通縣公路建設為重點的新一輪公路路網建設掀起高潮,公路建設重點工程之一的318國道改擴建工程全線建成通車,其中的南里渡特大橋和朝東巖隧道均已全部完工,重點工程之二的巴東長江公路大橋工程進展順利。在公路路網建設方面,全年完成路基189公里,完成路面111公里;通縣公路實際開工292公里,完成路基290公里;完成瀝青路面231公里、水泥路面45公里、過渡路面14公里。全州干支平均好路率達88.5%,其中干線93.7%,支線80%;完成公路綠化659公里,植樹45.16萬株。

交通運輸業平穩發展。全年交通運輸業完成增加值5.21億元,增長9.0%。全社會貨運量427.7萬噸,下降15.7%,貨物周轉量69042萬噸公里,下降8.8%;客運量1311.4萬人,增長1.1%,旅客周轉量133356萬人公里,增長6.7%。

郵電通信業持續、快速發展。全年郵電通信業完成增加值1.76億元,增長14.5%。全年完成郵政業務總量5497萬元,增長16.5%。全州本地固定電話用戶18.37萬戶,當年新增2.46萬戶。其中,市話11.83萬戶,新增1.60萬戶;農話6.54萬戶,新增0.86萬戶。全州固定電話普及率4.86部/百人,其中,市話普及率18.2部/百人,農話普及率2.11部/百人。全州移動電話用戶22.24萬戶,增長46.8%,其中當年新增7.09萬戶。

六、國內貿易

在一系列擴大內需政策和措施的推動下,政府大力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改善經營環境,全州消費品市場保持穩定的增勢。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03069萬元,增長8.1%,扣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8.9%。其中:市縣消費品零售額229092萬元,增長8.8%;市縣以下消費品零售額173977萬元,增長7.1%。

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實現零售額262312萬元,增長9.5%,餐飲業實現零售額41055萬元,增長4.0%,其他行業實現零售額99702萬元,增長6.2%。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七、對外經濟

全年外貿進出口總額942萬美元(海關口徑),增長9.8%,其中,外貿直接出口752萬美元,增長9.3%,進口190萬美元,增長11.8%。

旅游業獲得較大發展。全年共接待旅游人數92.04萬人次,增加33.84萬人次,增長58.1%,其中,接待外國游客和港澳臺同胞14.02萬人次,增加6.02萬人次,增長75.3%;旅游總收入2.19億元,其中創匯1402萬美元,分別增長38.6%和115.7%。

八、財政金融和保險業

全年財政收入累計完成104234萬元,完成年度計劃目標103800萬元的100.4%,比上年增長6.3%,其中一般預算收入57337萬元;全年地方財政支出206899萬元,增長14.3%,其中一般預算支出205286萬元,增長15.4%,保證了職工工資發放和各項社會事業的順利發展。

金融機構各項存貸款繼續增加。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886872萬元,比年初增加191786萬元,增長27.6%。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531374萬元,比年初增加101576萬元,增長23.6%。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815255萬元,比年初增加72115萬元,增長9.7%。其中,短期貸款453656萬元,比年初增加12128萬元,增長2.7%;中長期貸款329370萬元,比年初增加54732萬元,增長19.9%。金融機構全年累計現金收入2298961萬元,比上年增長19.7%;累計現金支出2319062萬元,比上年增長18.5%;累計現金凈投放20101萬元,比同期少投放15760萬元,少投43.9%。

保險事業快速發展。全州商業保險系統全年實現保費收入29198萬元,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8120萬元,人壽險、健康險和意外傷害險保費收入21078萬元;全年支付各類賠款12090萬元,其中財產險賠付7278萬元,人壽險給付各類賠款4812萬元。

九、教育和科學技術

全州教育事業堅持“發展、改革、建設、管理、落實”的方針,以鞏固和發展“普九”成果和推行素質教育為重點,推動教育工作健康穩定發展。

高等教育發展較快。全州有普通高校2所,在校學生10476人,增加2447人;招生3079人,增加851人;教職工1807人,其中專任教師936人。

中等教育穩步發展。普通中專3所,在校學生3940人,增加1029人,招生1900人,增加1327人,教職工221人,專任教師147人。普通高中24所(含完全中學5所),在校學生32866人,增加5300人,增長19.2%,招生13420人,增加2231人,教職工2374人,增加216人,其中專任教師1749人,增加78人。職業高中8所,在校學生6967人,增加1424人,招生2675人,增加78人。普通初中173所,減少4所,在校學生184526人,增加12904人,招生67641人,增加1597人;初中適齡少年入學率93.29%,教職工10007人,增加506人,其中專任老師8835人,增加447人。

普通小學1512所,減少257所,在校學生365286人,減少14122人,招生56916人,減少1893人,教職工17480人,增加223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99.68%,小學畢業生升學率97.41%。

特殊教育學校5所,增加1所,在校學生628人,教職工60人;幼兒園103所,在園人數48549人,教職工950人,其中專任教師644人。

成人教育有所加強。有成人大專院校1所,在校學生1525人,增加1125人,招生677人,增加502人,教職工45人,其中專任教師25人。成人中專學校7所,在校學生1087人,增加341人,教職工137人,其中專任教師96人。成人初等教育在校學生4562人,增加1753人。各類成人技術培訓學校376所,在校生113337人,增加26818人。

全州科技事業按照“突出大科技、服務大產業”的工作指導思想,積極推進“科教興州”戰略的實施,科技工作取得一定成效。2002年全州獲省人民政府科技進步一、二、三等獎各一項,獲省級科技成果登記4項,獲州級科技成果登記32項,評選出了全州第九次科技進步獎36項,其中一等獎1項,二等獎6項,三等獎29項。

十、文化、衛生和體育

文化體育事業圍繞地方經濟建設、黨的十六大召開和豐富人民群眾文化精神生活、增強全民體質等,組織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文化體育活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豐碩成果。

藝術表演和創作成績斐然。全州藝術表演團體積極響應中央關于開展文化、衛生、科技“三下鄉”活動和省關于開展以迎接和慶祝十六大號召為主體的百團上下鄉暨金秋新春巡回演出季活動的號召,開展送戲下鄉活動,全年完成演出1387場,實現演出收入99.66萬元,觀眾達到178.59萬人次,創歷史最高水平,與上年相比,演出場次增長21.9%,收入增長186.5%,觀眾增長95.2%。

各藝術表演團體在抓演出的同時,十分注重藝術創作,創作了一批思想水平和藝術質量都較高、觀賞性較強的藝術作品。省民族歌舞團組織力量創作的大型民族歌舞劇《農民的兒子》,在全州演出20多場,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文學藝術事業進入新的發展時期。隆重而成功地召開了全州第二次文代會,州委、州政府出臺了《關于繁榮民族文化藝術的若干意見》。文代會的召開和有關文藝政策、措施的出臺,激發了廣大文藝工作者的熱情,開展了包括“走進西部”在內的一系列文藝活動,對繁榮我州民族文化、推動“文化興州”起到了較好的作用。全州文學工作者創作、出版文藝專著12部,還組織開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樣的群眾文化活動,極大地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促進了精神文明建設。

全州新聞出版管理進一步得到加強;文物保護工作呈現新局面;文化市場管理健康有序。

廣播電視事業快速發展。全州廣播綜合覆蓋率91%,電視綜合覆蓋率92%,均比上年提高1個百分點。

衛生系統以農村為重點,以文明建設為保障,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為宗旨,強化衛生基礎、衛生人才、衛生品牌三大戰略,穩步實施“121”衛生工程,經濟、社會效益同步增長,衛生事業健康發展。衛生改革有新的突破,衛生行風建設有新的成效,衛生項目和產業開發有新的成績,醫療技術、預防保健水平進一步提高,醫療條件有所改善,醫政管理、疾病控制、地方病防治、藥品管理等各項工作得到進一步加強。年末全州衛生機構637個,其中醫院23個,衛生院95個;衛生技術人員10169人,其中醫生4143人,護師、護士3210人;衛生機構床位6259張,其中醫院床位2898張,衛生院床位2816張。

全州切實實施全民健身計劃,競技體育再上新臺階,群眾性的體育活動成效顯著。我州參加全省青少年田徑、游泳、摔跤、射擊、舉重、柔道、羽毛球、乒乓球等項目的比賽,共獲取團體總分666分,比上年增加152分,金牌12枚,比上年增加5枚。與恩施市配合,還成功地承辦了全省第五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受到社會各界好評。我州榮獲“全省2002年度競技體育突出貢獻獎”第一名。各種群眾性的體育活動蓬勃開展,極大地促進了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利川市都亭辦事處、恩施市小渡船辦事處榮獲全省、全國“城市體育先進社區”稱號。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年末全州總戶數1113409戶,總人口3810067人,其中男性1987304人,女性1822763人,農業人口3353276人,非農業人口456791人,年內出生人口33240人,出生率8.72‰,年內死亡人口20461人,死亡率5.37‰,人口自然增長率3.35‰。

城鎮居民生活有所改善。全州城鎮單位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9581元,增加2060元,增長27.4%,單位從業人員年勞動報酬9351元,增加1896元,增長25.4%;農民人均純收入1465元,農民人均現金收入1383元,比上年增加7元,增長0.5%。

社會保障事業有所加強。全州共有在職職工73765人和離退休人員21789人參加了基本養老保險,全年累計實繳基本養老保險費10667萬元,離退休人員養老金社會發放率達100%;工傷保險參保人數29729人,實現保費收入163萬元;生育保險參保人數25229人,實現保費收入51萬元;失業保險參保人數83508人,實現保費收入876萬元;醫療保險參保人數89264人,實現保費收入5879萬元。

社會福利事業穩定發展。全州有各種社會救濟對象人數20.27萬人,其中,城鎮居民已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數3.65萬人,農村居民已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數2.07萬人,享受低保人數占社會救濟對象人數的比例為28.2%,享受救濟困難戶頻次243.22萬人次,全州累計發放保障金2148萬元;全州各種社會福利收養性單位的床位數2603張;城鎮社區服務設施35處;農村社會保障網絡覆蓋面為18.2%;全年銷售福利彩票1415萬元,接受社會捐款154.99萬元。

注:國內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和各產業總產值的絕對數一律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關閉
關注公眾號 獲取新動態
91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亚洲2022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久久婷五月综合97狠狠澡,亚欧人成精品免费观看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日韩 | 亚洲欧美日韩人成在线播放 | 日韩一区二区跑去四区 | 制服丝袜亚洲经典中文字幕 | 亚洲欧洲另类中文字幕 | 日本免费人成网站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