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會員中心
   
統計年鑒年度索引: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年鑒分省、行業總索引 ]
統計公報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公報分省總索引 ]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統計公報 > 湖北

恩施州200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時間:2010-01-15 10:28:15 來源:恩施州統計局 作者:admin 點擊:1113次

恩施州統計局

2007年4月2日

2006年,全州各族人民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較大成就,實現了“十一五”時期的良好開局。

一、綜  合

國民經濟穩定增長。初步核算,全州實現生產總值189.50億元,扣除價格因素(下同),比上年增長8.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72.79億元,增長3.8%;第二產業增加值47.48億元,增長14.8%;第三產業增加值69.23億元,增長10.7%。

三次產業構成由2005年的41.2:23.5:35.3調整為38.4:25.1:36.5。按全州全年平均常住人口350.6萬人計算,人均GDP為5405元。

價格總水平保持穩定。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下跌0.4%;商品零售價格上漲1.3%;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0.3%;工業品出廠價格上漲2.6%;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上漲4.6%。

就業人數增加。年末全社會就業人員215.98萬人,其中城鎮就業人員35.10萬人,鄉村就業人員180.88萬人。全年城鎮新增就業人員3.78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2%。

二、農  業

全年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72.79億元,扣除價格因素(下同),比上年增長3.8%。其中,農業增加值47.16億元,增長1.9%;林業增加值1.72億元,下降12.5%;牧業增加值23.22億元,增長8.0%;漁業增加值0.24億元,增長8.5%;農林牧漁服務業增加值0.45億元,增長15.3%。

全年糧食種植面積406.17千公頃,比上年減少0.33千公頃;油料種植面積45.31千公頃,減少1.91千公頃;煙葉種植面積40.65千公頃,增加0.35千公頃;蔬菜種植面積89.62千公頃,增加4.80千公頃。主要農產品產量有增有減。

全年造林面積18395公頃,比上年減少4038公頃,下降18.0%;木材采伐量13.24萬立方米,減少0.81萬立方米,下降5.7%。

全年生豬出欄339.48萬頭,比上年增加9.63萬頭,增長2.9%;羊出欄35.44萬只,增加0.46萬只,增長1.3%;家禽出籠589.58萬只,增加30.32萬只,增長5.4%。

農村扶貧開發力度加大,農民生產生活條件逐步改善。全年解決絕對貧困人口2萬人的溫飽和5萬低收入人口的基本脫貧問題;通過實施農村飲水安全試點工程,全州共解決5.45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全年新建沼氣池10.12萬口;全州通鄉油路工程完成170公里,232個行政村通了油路水泥路,完成油路水泥路路面1475公里;農村用電量24284萬千瓦,增長19.4%;化肥施用量(折純)19.78萬噸,增長6.7%;全州農業機械總動力95.85萬千瓦,增長17.6%。

三、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興州”成效顯著。全年全部工業增加值40.50億元,扣除價格因素,增長13.6%。年末全州國有及年產品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非國有工業企業單位數211家,比上年凈增40家,完成工業增加值28.94億元,扣除價格因素,增長18.8%。

主要工業產品產量有增有減。

國有及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全年主營業務收入65.03億元,增長18.3%;利稅總額12.86億元,增長18.2%;年末企業資產總計141.48億元,增長5.2%。

建筑業發展較快。全年全社會建筑業實現增加值6.98億元,扣除價格因素,比上年增長22.3%。全州具有資質等級以上的建筑企業61家,建筑企業年末從業人員2.27萬人,增長12.1%;實現建筑業總產值15.97億元,增長33.4%;實現利潤總額0.35億元,增長17.6%。

四、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穩定增長。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87.53億元,比上年增長12.1%。其中,50萬元以上項目完成投資70.32億元,增長13.0%;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8.29億元,增長58.2%;農村私人投資8.92億元,增長7.4%。

在全社會投資完成額中,第一產業投資5.52億元,增長13.9%;第二產業投資45.19億元,增長6.7%,其中采礦業投資3.51億元,增長34.9%,制造業投資9.38億元,增長26.7%,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供應業投資32.11億元,增長0.1%;第三產業投資36.82億元,增長19.3%。

重點工程建設進展順利。全州48個重點項目(不含“兩路”)完成投資40.52億元,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的46.3%,完成年度投資計劃的111.1%。其中,3個省級重點項目水布埡電站、洞坪電站和恩施州500千伏輸變電工程完成投資18.55億元,完成年度計劃的116%;45個州級重點項目完成投資21.97億元,完成年度計劃的107.3%。

房地產投資快速發展。年末全州房地產開發企業53家,比上年增加10家。全年房地產企業完成投資8.29億元,增長58.2%。其中,住宅投資4.96億元,增長60.1%。房地產開發房屋建筑面積117.25萬平方米,增加43.64萬平方米,增長59.3%;商品房屋竣工面積32.86萬平方米,增加8.06萬平方米,增長32.5%;商品房屋銷售面積45.98萬平方米,增加15.44萬平方米,增長51.1%;商品房屋銷售額6.42億元,增長93.1%。

通過投資與建設,全州主要生產能力繼續增加。

五、國內貿易

消費品市場繁榮活躍。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3.13億元,增長15.4%,扣除價格因素,增長13.9%。分地域看,市、縣消費品零售額39.83億元,增長12.0%;縣、市以下消費品零售額23.30億元,增長21.7%。分行業看,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52.37億元,增長17.2%;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8.82億元,增長2.6%;其他行業零售額1.94億元,增長37.6%。

六、對外經濟

對外貿易快速增長。全年外貿實現進出口總額3636萬美元,增長22.6%。其中,出口3574萬美元,增長26.1%;進口62萬美元,下降52.2%。全年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1537萬美元。

招商引資工作取得新成就。全年全州招商引資實施項目合同188個,實施項目到位資金19.72億元,比上年增長10.1%。其中新簽項目合同74個,到位資金5.88億元;續建項目114個,到位資金13.84億元。

七、交通、郵電和旅游

交通運輸和郵電通信行業穩定發展。年末全州民用汽車保有量為56045輛(包括三輪汽車和低速貨車13131輛),比上年末增加8271輛,增長17.3%。

全年全社會客運量3256.41萬人,比上年增長5.5%;旅客周轉量191265萬人公里,增長11.4%;貨運量820.70萬噸,下降4.4%;貨物周轉量170911萬噸公里,下降31.7%。

全年郵電通信行業共實現業務收入7.64億元,增長10.1%。全年新增固定電話用戶8萬戶,增長24.6%,年末達到40.52萬戶。其中,城市電話用戶19.28萬戶,新增0.87萬戶;鄉村電話用戶21.24萬戶,新增7.13萬戶。新增移動電話用戶數22.95萬戶,年末達到131.64萬戶。年末全州固定電話及移動電話用戶總數達到172.16萬戶,比上年末增加30.95萬戶。電話普及率為44.4部/百人,比上年提高7.7部/百人。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旅游業發展加快。全州接待入境旅游者15.65萬人次,比上年增長32.0%;旅游外匯收入274.31萬美元,增長31.2%;接待國內旅游者259.77萬人次,增長27.0%;國內旅游收入2.30億元,增長44.8%;累計旅游綜合收入10.80億元,增長43.6%。年末全州旅行社28家,其中國際旅行社2家,國內旅行社26家;星級飯店23家,其中四星級1家,三星級3家,二星級17家,一星級2家;質量等級旅游景區4家,其中4A級1家,3A級3家;國家級工農業旅游示范點4家;導游資格獲得者368人。

八、財政、金融和保險

財政收入實現較快增長,收入質量提高;支出結構進一步優化,有力地支持了全州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

全州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完成10.03億元,比上年增收1.68億元,增長20.2%;一般預算支出41.92億元,比上年增支9.8億元,增長30.5%。

金融運行平穩,金融機構存貸款穩定增加。年末全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余額188.73億元,比年初增長27.4%;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余額122.93億元,比年初增長19.6%。

年末城鄉居民人均儲蓄存款余額2899元,比上年末增加527元,增長22.2%。

保險事業進一步發展。年末全州有各類商業保險公司8家,全年實現保費收入5.39億元,比上年增長14.2%。其中,壽險保費收入3.68億元,增長10.8%;財產險保費收入1.71億元,增長21.5%。支付各類賠款及給付2.69億元,增長63.9%。其中,壽險給付賠款1.88億元,增長98.3%;財產險支付賠款0.81億元,增長16.9%。

九、教育和科學技術

教育事業快速發展。認真落實農村義務教育保障新機制,努力改善辦學條件,扎實推進素質教育,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不斷規范學校管理,各類教育長足發展。恩施職院辦學規模進一步擴大;恩施電大大力實施遠程開放教育;湖北民院在2006年獲得6個學科(民族學、文藝學、基礎數學、應用化學、野生動植物保護與利用、中醫基礎理論)碩士學位授予權,結束了恩施州無碩士學位授予單位和碩士學位授予點的歷史。

科技事業取得新進步。通過《恩施州科技發展“十一五”規劃綱要》;圍繞產業發展,科技項目申報、爭取和管理工作得到加強,一批科研項目通過驗收與成果鑒定;繼續實施“星火富民”工程和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示范工程,組織申報6個星火示范基地項目,獲準5個,全州有省級星火示范基地12個,國家星火學校2所,省級星火學校6所;地道藥材GAP研究示范工作成效明顯,全省5個品種的中標中,我州3個品種中標,3個品種GAP研究示范通過省科技廳組織的驗收;科技成果推廣力度加大,全年共申報湖北省科技獎勵項目8個,通過省評委會復評并公示的3個;全年15項科技成果被省科技廳登記認定為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完成恩施州第十一屆科技進步獎的評審工作,全州共有39個項目分別獲得州科技進步一、二、三等獎;全州專利申請量82件,其中發明專利21件,實用新型專利47件,外觀專利14件;專利授權數31件。

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提高。《恩施玉露》等14項特色產品標準和生產技術規程通過專家審定發布為省級地方標準;《水稻雜交制種技術操作規程》等7項發布為州、縣級農業地方標準;8個產品被評為湖北名牌產品;26家企業通過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

十、文化、衛生和體育

文化事業蓬勃發展。藝術創作取得較好成果,大型土家風情歌舞《比茲卡》獲得全國第三屆少數民族文藝匯演最高獎項音樂類大獎,來鳳南劇團創作的大型南劇《西南卡普》參加了全省第八屆“楚天文化獎”評獎及“八藝節”重點劇目選拔;堅持送文化下鄉活動,全州9個專業藝術表演團體全年完成演出1615場,比上年增加298場;全州88個鄉鎮文化站和文化服務中心全部轉制為農村文化體育服務中心;群眾性文化活動豐富多彩;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取得突破性進展,投入申遺專項經費130萬元,上報“申遺”材料29個。公共圖書館、農村電影“2131”工作取得新進展。全州各種電影放映單位全年放映電影586部、14636場,觀眾567萬人次,收入73萬元。新聞出版和文物保護工作得到加強。文化市場監管力度加大,“掃黃”、“打非”和網吧專項整治工作成效顯著。廣播電視事業得到較大發展。全州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94.33%,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4.54%,有線電視用戶數21.73萬戶,比上年增加3.7萬戶。

衛生事業發展加快。重大疾病防治工作取得新成就,落實防艾配套經費96.5萬元,發現并治療活動性結核病人3894例,完成改灶降氟2.6萬戶;農村衛生工作穩步推進,全州新建村衛生室56個,整頓規范村衛生室203個,咸豐、恩施、建始、鶴峰4縣市相繼啟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4縣市平均參合率為74.8%,籌集資金5421萬元;婦幼衛生工作不斷加強,全州孕產婦死亡率61.12/10萬,較上年下降25.63/10萬,住院分娩率72.56%,高危孕婦住院分娩率94.20%,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17.7‰。

全年醫療機構門診診療476.04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5%;醫療機構住院17.38萬人,增長24.9%;出院17.30萬人,增長22.5%。

年末全州有各類衛生機構541個,衛生機構實有病床數7244 張,衛生技術人員9700人。

體育事業取得新成就。業余訓練體系逐步完善;競技體育成績實現歷史性突破,在湖北省第12屆運動會上,我州代表團共參加青少年類、職工類、少數民族類、農民類、殘疾人類、公安類等25個大項的比賽,取得金牌31塊、銀牌22塊、銅牌25塊,團體總分953分的好成績。全民健身普及率進一步提高,群眾體育深入發展。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年末全州戶籍總人口387.90萬人,比上年末增加3.17萬人。其中,城鎮人口87.28萬人,占全州總人口的22.5%;鄉村人口300.62萬人,占全州總人口的77.5%。年末全州常住人口349.00萬人,比上年末減少3.20萬人。

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進一步加強,低生育水平得到鞏固。全年共出生人口37077人,出生率為9.60‰;死亡人口18868人,死亡率為4.89‰;人口自然增長率為4.71‰。

城鄉居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全州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592元,比上年增加528元,增長7.5%;人均生活消費支出5561元,增加360元,增長6.9%;恩格爾系數37.7%。城鎮單位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14296元,增加1261元,增長9.7%。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848元,增加205元,增長12.5%;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952元,增加 205元,增長11.7%;恩格爾系數50.1%。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統籌城鄉就業,就業再就業工作進一步加強。全年新增城鎮就業人員3.78萬人;1.22萬名城鎮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其中,0.44萬名“4050”人員實現再就業;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2.98萬人,其中勞動保障部門組織5.61萬人;組織各類就業培訓7.98萬人,職業技能鑒定發證2.51萬本;落實再就業扶持政策,發放各種再就業補貼4410萬元。

社會保險覆蓋范圍擴大,參保人數增加。全年各項社會保險擴面新增3.76萬人;年末全州參加企業養老保險的人數為12.85萬人,其中參保職工10.09萬人,參保離退休人員2.76萬人;參加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的人數為2.71萬人,其中參保職工2.16萬人,參保離退休人員0.55萬人;參加失業保險的人數為8.03萬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人數為15.13萬人;參加工傷保險的人數為3.60萬人;參加生育保險的人數為2.36萬人。

全年實際征收各項社會保險費50852萬元(含清收歷年欠費),增長40.9%;各項社會保險基金支出43758萬元,增長27.3%。

社會救助和社會福利工作進一步加強。全年共下撥救災資金2890萬元、救災棉被5500床,對近30萬災區困難群眾的生產生活給予妥善安排。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由人月平120元調至150元,全年共安排低保資金4287萬元,對4.69萬名城市低保對象實施了保障。農村特困戶救助覆蓋范圍進一步擴大。全年共安排資金1153萬元,對全州10.34萬名農村特困戶實施了救助。城鄉貧困群眾大病醫療救助制度逐步建立。全年共救助城鄉大病困難群眾2504人,救助資金422萬元,人平救助金額1685元。農村五保戶供養水平不斷提高。全州15370個五保對象,已實行集中供養13225人,集中供養率為86%,落實五保供養經費2126萬元。社會慈善意識進一步增強,全州開展“送溫暖、獻愛心”捐贈活動,募集捐款218萬元。全年銷售福利彩票1.79億元,籌集公益金6186萬元。

十二、城市建設、環境保護和安全生產

城鎮建設步伐加快,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城鎮總體功能顯著提升。圍繞構建“半小時城鎮經濟圈”和“三大城鎮帶”的城鎮體系新構架,繼續實施全州城鎮建設“13311”戰略和“城鎮建設管理年”活動,啟動了全省“百鎮千村”示范建設工程,全州列入示范工程的8個鎮和42個行政村起步良好。全州城鎮建設和管理邁上新臺階。年末全州城鎮化率為22.5%,比上年提高1.2個百分點;城鎮(城市、縣城和建制鎮)建成區面積達到98平方公里。

城市建設投資規模持續擴大,一批道路、橋梁隧洞、供水供氣、廣場市場、園林綠化、公共交通、城市景觀等市政公用重點項目完工并投入使用,城市面貌明顯改觀,城市形象和品位進一步提升,城市各項設施水平大幅度提高。年末城市道路長度425公里、514萬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積8平方米;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29.2%,城市園林面積984公頃,各類公園12個,人均公共綠地面積4.71平方米;公共汽車運營車256輛,出租汽車1474輛;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42.9%。

環境保護宣傳力度加大,投入增加,環境監督管理加強,污染整治成效明顯,環境質量穩定改善,但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仍呈上升趨勢不容忽視。全年環境保護投入1.48億元,占全州生產總值的0.78%。其中,環境污染治理投入1.44億元,比上年增長69.4%;環境管理與污染防治科技投入465萬元。

城市污水處理工程建設力度加大。巴東污水處理廠投入使用;恩施市污水處理工程配套管網一期工程完成總體工作量的80%。水泥企業污染治理工作進展順利,全州14家水泥企業中有12家企業污染治理設施投入運行。全州關閉各類污染企業4家。城市空氣監測工作全面展開,8縣市城區8至12月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平均達標率為95.5%,恩施城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337天,優良率為92.3%。

2006年全州工業及生活主要污染物排放情況為:廢水排放總量5931萬噸;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1.72萬噸,比上年增長3.1%;氨氮排放總量1624噸,比上年削減20%;二氧化硫排放總量3.31萬噸,增長11.8%;煙塵排放總量9587噸,增長14.1%;工業粉塵排放量6658噸,削減43.1%;工業固體廢物排放量1.38萬噸,增長9.5%;城鎮生活污水排放量4989萬噸,增長4.6%;城鎮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32.2%,比上年提高12.3個百分點。

全年共發生各類安全生產事故340起,比上年增加111起;死亡254人,比上年減少69人;受傷351人,比上年增加83人;直接經濟損失1425萬元,比上年減少157萬元,下降10%。億元GDP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為1.34人,比上年的1.87人減少0.53人,下降28.3%。

注:1、全州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

2、2002-2006年分年度的全州生產總值(即圖表1)、第一產業增加值(圖表2)、工業增加值(圖表3)中2002-2004年數據是根據2004年經濟普查資料修訂后的數據。

3、全州戶籍總人口指標為公安部門統計數;城鎮化率和城鎮人口為城建部門推算數,城鎮人口的統計范圍包括全州6縣城關鎮、2市的街道辦事處和31個建制鎮鎮區人口;年末常住人口為統計部門推算數;全年出生人口、出生率、死亡人口、死亡率和人口自然增長率等指標為計生部門統計數。

4、2006年全州工業及生活主要污染物排放情況統計指標,與2005年相比,統計口徑發生變化,2005年將14家醫院主要污染物排放數據納入總計中一并統計,2006年是將醫院數據獨立出來未納入總計中。

關閉
關注公眾號 獲取新動態
91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亚洲2022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久久婷五月综合97狠狠澡,亚欧人成精品免费观看
亚洲午夜福利片 | 日本欧美大码a在线观看 | 亚洲综合五月天国产AV | 中文字幕在线精品视频入口一区 | 亚洲刺激在线看 | 午夜福利成年电影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