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全州各族人民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生態立州、產業興州、開放活州”的要求,立足科學發展,努力克服特大冰雪災害和全球金融危機帶來的一系列影響,團結奮進、開拓進取,國民經濟保持較快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取得新的進步。
一、綜 合
經初步核算,全州實現生產總值249.18億元,扣除價格因素(下同),比上年增長11.5%,為2000年以來GDP年度首次實現兩位數增速。
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89.42億元,增長4.5%;第二產業增加值63.06億元,增長22.0%;第三產業增加值96.70億元,增長12.2%。三次產業構成由上年的37.7:23.6:38.7變化為35.9:25.3:38.8。按年均常住人口計算,人均生產總值達7159元,比上年增長11.6%。
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7.7%,其中食品價格上漲14.0%;商品零售價格上漲7.7%;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23.1%;工業品出廠價格上漲8.9%;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上漲6.0%。(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見表1)
表1 2007、2008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
(以上年同期為100) 單位:%
分類 2008年 2007年
居民消費價格分類指數 107.7 106
一、食品 114 114
二、煙酒及用品 102.4 101.4
三、衣著 102.4 102.6
四、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 102.5 101.3
五、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 104.5 102.4
六、交通和通信 103.4 102.4
七、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 101.1 96.2
八、居住 110.2 105.9
二、農 業
全年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89.42億元,扣除價格因素(下同),比上年增長4.5%。其中,農業增加值52.53億元,增長1.7%;林業增加值2.64億元,增長15.2%;牧業增加值33.12億元,增長8.0%;漁業增加值0.44億元,增長25.6%;農林牧漁服務業增加值0.69億元,增長18.7%。
全年糧食作物面積619.40萬畝,糧食總產量153.11萬噸,其中,稻谷38.89萬噸,玉米55.87萬噸,洋芋30.59萬噸,紅薯19.81萬噸。
全年生豬出欄353.53萬頭,生豬存欄362.73萬頭,羊出欄41.22萬只,家禽出籠679.35萬只。
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繼續加大,農民生產生活條件不斷改善。全州新啟動實施整村推進重點貧困村149個;新建沼氣池60419口;建設農村公路通達工程688公里,通暢工程1324公里;解決18.63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全州農業機械總動力138.77萬千瓦,增長26.2%。
三、 工業和建筑業
年末全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25家,比上年凈增71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9.86億元,扣除價格因素,增長33.0%。其中,國有企業增加值9.61億元,增長10.2%;其他經濟類型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30.24億元,增長43.0%。分輕重工業看,輕工業增加值12.50億元,增長21.3%,重工業增加值27.36億元,增長39.0%。
主要工業產品產量,見表2:
表2 2008年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及其增減情況
產品名稱 單位 產量 比上年增減絕對額 %
原 煤 萬噸 106.66 -3.63 -3.4
精制茶 噸 25017 3028 13.8
白 酒 千升 7536 1449 23.8
鮮冷藏凍肉 噸 40604 8038 24.7
人造板 立方米 68756 27961 68.5
化學藥品原藥 噸 718 -310 -30.2
農用化肥總計(折純) 噸 26248 11596 79.1
水 泥 萬噸 314.78 11.67 3.9
發電量 萬千瓦小時 755793 336953 80.4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全年主營業務收入98.90億元,同比增長35.4%;利稅總額15億元,增長30.6%,其中,利潤總額7.13億元,增長68.0%;年末企業資產總計296.51億元,增長10.7%。
全年全社會建筑業增加值10.44億元,扣除價格因素,比上年增長0.1%。全州具有資質等級以上的建筑企業104家,比上年增加42家;建筑企業年末從業人員2.18萬人,增長10.7%;實現建筑業總產值23.73億元,增長26.4%;實現利潤總額1.45億元,增長168.5%。
四、 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39.37億元,比上年增長20.1%。其中,城鎮50萬元以上項目完成投資107.77億元,增長22.8%;農村50萬元以上項目完成投資4.34億元,增長31.3%;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16.48億元,增長1.6%;農村私人投資10.77億元,增長22.3%。
在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中,分產業來看,第一產業投資7.36億元,同比下降6.3 %;第二產業投資61.70億元,同比增長13.3%,其中工業投資61.63億元,同比增長13.2%;第三產業投資70.31億元,同比增長30.7%。
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16.48億元,同比增長1.6%。商品房施工面積204.29萬平方米,增長8.1%;竣工面積66.44萬平方米,增長7.2%;銷售面積54.15萬平方米,下降15.4%。全年商品房銷售額10.22億元,下降7.0%,其中住宅銷售額7.77億元,下降13.2%。
全年新增固定資產90.22億元,同比下降33.0%;全年施工項目829個,比上年增加170個,其中,新開工項目550個,增加79個;本年投產項目488個,增加121個。
全年全州續建及新開工重點項目61個,其中省級重點項目3個,州級重點58個。重點項目全年累計完成投資47.56億元,其中,省級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6.97億元,州級重點項目完成投資30.58億元。
五、 國內外貿易、招商引資、利用外資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3.80億元,同比增長23.5%。分地域看,城鎮市場(市、縣以上)消費品零售額58.02億元,增長23.4%;農村市場消費品零售額35.77億元,增長23.7%。分行業看,批發零售業零售額78.01億元,增長25.1%;住宿餐飲業零售額12.28億元,增長16.2%;其他行業零售額3.50億元,增長16.5%。
全年外貿進出口總額5649.87萬美元,比上年增長37.8%。其中,出口5641.99萬美元,增長39.1%;進口7.88萬美元,減少82.9%。
全年實際利用外資1154萬美元,比上年增長37.4%。招商引資新簽、續建合同項目159個,其中新簽項目59個,續建項目100個;實施項目累計到位資金35.08億元,比上年增長61.5%,其中新簽項目5.78億元,續建項目29.30億元。
六、 交通、郵電和旅游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交通運輸和郵電通信行業快速發展。年末全州民用汽車保有量74077輛,比上年末增加8395輛,增長12.8%。
全年全社會客運量3932.81萬人,比上年增長12.2%;旅客周轉量257040萬人公里,增長18.9% ;貨運量1195.7萬噸,增長28.5 %;貨物周轉量202231萬噸公里,增長6.4%。(見表3)
表3 2008年全社會客貨運量
指標 客運量(萬人) 旅客周轉(萬人公里) 貨運量(萬噸) 貨物周轉量(萬噸公里)
總 計 3932.8 257040 1195.7 202231
公路運輸 3847.2 236077 1051.8 151066
水路運輸 53.7 5692 143.9 51143
航 空 31.9 15271 0.046 22
全年郵政電信行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1.23億元,增長27.4%。年末全州固定電話用戶達45.33萬戶,比上年新增1.07萬戶,增長2.4%,其中,城市電話用戶17.31萬戶,增加0.17萬戶;鄉村電話用戶28.01萬戶,增加0.90萬戶。年末移動電話用戶167.85萬戶。電話普及率為53.9部/百人。
旅游業發展加快。全年新增2A級景區3家,全年全州A級景區達到14家。其中,4A旅游景區2家,3A旅游景區3家,2A旅游景區9家。星級以上酒店47家,比上年增加14家。旅行社37家,比上年增加3 家,其中國際旅行社2家。
全年全州接待游客466.84萬人次,比上年增9.7%。其中,國內游客444.88萬人次,增長11.0%;入境游客21.96萬人次,下降10.8%。全年實現旅游綜合收入24.03億元,比上年增長37.1%,旅游外匯收入457.11萬美元,增長6.5%。
七、財政、金融和保險
全年全州實現地方財政總收入40.52億元,比上年增收9.41億元,增長30.2%。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完成15.40億元,比上年增收2.35億元,增長18.0%;省級稅收收入完成2.89億元,比上年增收0.62億元,增長27.1%;中央稅收收入完成22.23億元,增收6.44億元,增長40.8%。
全州地方一般預算支出73.54億元,比上年增支18.65億元,增長34.0%。其中,一般公共支出和教育分別為14.24億元和18.08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23.8%和35.2%。
地方性基金收入9.77億元,比上年增收1.71億元,增長21.2%;地方性基金支出13.25億元,比上年增支2.29億元,增長20.9%。
年末全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余額289.42億元,比年初增加57.45億元,增長24.8%;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余額157.16億元,比年初增加31.38億元,增長25.0%。(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見表4,不含村鎮銀行數據)
表4 2008年全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余額
(單位:萬元)
指 標 2008年末 比年初增減額
絕對數 %
各項存款余額 2894174 574485 24.8
其中:企業存款 620166 97280 18.6
儲蓄存款 1710717 364316 27.1
各項貸款余額 1571592 313830 25
其中:短期貸款 394786 29272 8
其中:工業貸款 21769 -194 -0.9
農業貸款 227541 46040 25.4
中長期貸款 1174328 287231 32.4
其中:基建貸款 578293 135808 30.7
年末城鄉居民人均儲蓄存款余額4327元,比上年增加884元,增長25.7%。
年末全州擁有各類商業保險中心支公司13家,比上年增加3家。全年實現保費收入8.57億元,比上年增長40.2%。其中,壽險保費收入6.03億元,增長48.4%;財產險保費收入2.54億元,增長23.9%。全年支付各類賠款及給付4.38億元,增長34.0%。其中,壽險給付賠款2.30億元,增長12.2%;財產險支付賠款2.08億元,增長70.4%。
八、教育和科學技術
教育事業穩定發展。“兩基”成果進一步鞏固,師資隊伍不斷加強,辦學條件逐步改善,教育質量穩步提升。
全州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99.99%,初中適齡少年入學率97.46%;九年義務教育完成率86.2%,成人識字率為99.0%。(全州各類學校基本情況見表5)
科技事業取得新突破。全年共爭取國家、省科技項目27項,項目資金772萬元。其中國家項目3項,資金155萬元;省級項目24項,資金617萬元。11家企業被初步列入湖北省科技型中小企業成長路線圖計劃重點培育后備企業。繼續加大星火富民工程實施力度,全年爭取5項農業科技項目和3項社會發展科技項目。申報省科學技術獎勵項目8個,已有5個項目和企業通過省科學技術獎勵評審委員會復審并公示。全年向省知識產權局申請授權專利補貼3件,全州專利申請量達到100件。
表5 2008年全州各級各類學校基本情況(單位:所、人)
類別 校數 畢業生數 招生數 在校學生數 教職工數
普通高校 2 7030 6124 22957 1960
湖北民院 1 5395 3613 17074 1365
恩施職院 1 1635 2511 5883 595
成人高校 1 342 1220 2166 48
中等職業學校 22 10991 15015 38207 1509
普通中學 174 65521 71563 213344 12516
普通初中 150 48924 53623 161576 9307
普通高中 24 16597 17940 51768 3209
小學 813 52748 39399 256513 15043
特殊教育 5 108 145 984 83
幼兒園 158 21338 46629 56379 1453
九、文化、衛生和體育
文化事業不斷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成效顯著,本年全州有4個項目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5個項目進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全州13個縣、鄉(鎮)入選2008年“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29名民間藝人入選湖北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名單。藝術精英、文化精品不斷涌現,“比茲卡組合”、“土家兄妹組合”分別獲得全國第十三屆CCTV青歌賽專業組民族唱法銅獎和原生態唱法金獎。城鄉文化建設得到加強,群眾文化活動多姿多彩。全州9個專業劇團全年演出場次1680場,觀眾總數達248.07萬人次。全州共有數字電影放映機76臺,放映隊112個,全年完成農村公益放映35220場,商業放映2568場,觀眾達706.2萬人次,放映鄉鎮覆蓋率達100%,村覆蓋率達80%。廣播電視事業得到較大發展。全州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94.68%,比上年提高0.12個百分點;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4.93%,提高0.08個百分點;有線電視用戶數23.21萬戶,比上年增加0.77萬戶,有線電視入戶率為19.47%。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衛生事業穩步推進。全州醫療衛生體制改革順利進行,公共衛生體系逐步完善。全州擁有衛生機構3106個,其中,各類醫院20個,衛生院89個,村衛生室2498個;醫療機構床位數9887個,醫院病床使用率為94.8%;衛生機構人員16137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11247人,執業(助理)醫師4754人,注冊護士3987人。“消降”項目進一步得以實施,全州孕產婦死亡率18.81/10萬,嬰兒死亡率12.79/10萬,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15.78/10萬。
體育事業發展較快。出臺了《關于“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實施意見》并在全州組織實施,城鄉體育設施建設逐步加強。“全民健身路徑工程”、“農民體育健身工程”扎實推進,兩項工程分別實施9套和101套,全年參加全民健身活動人數達150萬人次。全州現有各項目注冊運動員450余人,競技體育取得新成績,全年全州運動員參加全省青少年比賽,獲得20金、19銀、21銅的好成績;全國民族項目調賽成績顯著;全民健身、群眾體育活動蓬勃開展。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年末全州戶籍總人口395.34萬人,比上年末增加4.26萬人。年末常住人口348.50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85萬人。
全州全年(01月01日-12月31日)出生人口4.23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0.45‰;全年死亡人口2.08萬人,人口死亡率為5.14‰;人口自然增長率為5.31‰。
全州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2519元,比上年增加376元,增長17.5%;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472元,增加326元,增長15.2%;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為54.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46元,比上年增加1172元,增長14.2%;人均生活消費支出7094元,增加639元,增長9.9%;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為41.2%。
就業再就業工作進一步加強。全年新增城鎮就業人員3.73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3%;8392名困難人員實現再就業,其中,4927名“4050”人員實現再就業。
社會保險覆蓋面進一步擴大。全年各項社會保險擴面新增5.57萬人;年末全州參加養老保險的人數為17.06萬人,其中企業養老保險人數為14.39萬人,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的人數為2.67萬人;參加失業保險的人數為8.31萬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人數為18.65萬人;參加工傷保險的人數為6.78萬人;參加生育保險的人數為3.31萬人。全年實際征收各項社會保險費67850萬元(含清收歷年欠費),增長16.2%。
城鄉社會救助體系進一步完善。全年全州農村低保對象人數15.04萬人,農村低保家庭7.05萬戶,全年共安排農村低保救助資金7889萬元,其他農村社會救濟2360萬元;全州城鎮低保對象人數5.40萬人,城鎮低保家庭2.89萬戶,全年共安排城鎮低保資金8853萬元,其他城鎮社會救濟223萬元。農村五保供養水平進一步鞏固提高。全州有農村五保供養對象13516人,其中,集中供養五保對象9044人,分散五保對象4472人,集中供養率70%。城鄉醫療救助制度不斷完善,全年下撥醫療救助補助資金2445萬元,救助12萬人,有效緩解了困難群眾看病難的問題。全年下撥救災款9149萬元,確保災民基本生活和災區社會穩定。全年銷售福利彩票14748萬元,籌集公益金1404萬元。
十一、城市建設、環境保護和安全生產
全州城市建設投資力度進一步加大,城市基礎設施和城市景觀建設項目相繼完工,城市功能不斷完善,城鎮化率為25.5%。全年城市維護建設資金4.54億元,市政公用設施建設固定投資6.85億元。城鎮(城市、縣城和建制鎮)建成區面積116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6平方公里。全年實施各類城市建設項目218個,其中續建121個,新建97個,竣工51個。
年末城市道路面積581萬平方米,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面積1666公頃,各類公園14個,公園綠地面積440公頃,城市人均公共綠地面積6.42平方米;公共汽車運營車365輛;供水管道864公里,供水總量5822萬噸;天然氣供應量4843萬立方米,液化石油氣供應量3214噸;垃圾處理場8個,生活垃圾清運量27.0萬噸,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85.1%;污水處理廠2個,排水管道長度317公里,污水排放量4865萬噸,城市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37.7%。
環境保護宣傳力度加大,全民環保意識增強,環保專項治理力度加大,環境監督管理加強,環境質量穩定改善。
全州空氣環境質量穩中有升,州城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311天,其他縣市城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平均達90%以上。
全州工業及生活主要污染物排放情況為:廢水排放總量6408萬噸,比上年增長1.4%;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1.67萬噸,比上年減少1.4%;氨氮化物排放總量1692噸,比上年減少2.5%;二氧化硫排放總量3.10萬噸,比上年減少2.0%;煙塵排放總量5158噸,比上年增長4.9%;工業粉塵排放量6527噸,比上年減少12.5%。主要污染物COD和SO2完成減排分別為943.03噸和681.36噸,圓滿完成省政府下達減排目標。
全年共發生類安全生產傷亡各事故263起,死亡183人,傷377人,死亡人數下降22.4%,直接經濟損失2020萬元。億元GDP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為0.73人,比上年的1.13人減少0.4人,下降35.4%。
注:1、全州生產總值、分產業增加值絕對數為現價,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
2、年末電信行業移動電話用戶數是指出賬用戶總數。
3、“兩基”:指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即“普九”和“掃盲”。“兩基”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全民文化素質。
4、“消降項目”:指衛生部門會同其他部門組織實施的降低孕產婦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兒破傷風項目,簡稱“消降項目”。
5、第九部分中,村衛生室采用2007年數據。
6、恩格爾系數:指食品消費支出占生活消費支出總額的比重。恩格爾系數是國際上通用的衡量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一項重要指標,一般隨居民家庭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降低。
7、部分數據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合計與分項合計不等的情況。
8、本公報部分數據為初步統計數,最終核定數以《2008年恩施州統計年鑒》為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