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恩施州各族人民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搶抓機遇,加快發展,按照“實施‘三州’戰略、推進綠色繁榮”的總體要求,著力抓產業、擴總量,強投資、增后勁,調結構、提質量,惠民生、促和諧,全州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取得新的進步,實現了“十二五”時期良好開局。
一、綜合
初步核算,全州生產總值418.19億元,比上年增長13.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18.25億元,增長4.5%;第二產業增加值133.17億元,增長21.2%,其中工業增加值110.85億元,增長19.1%;第三產業增加值166.77億元,增長14.6%。
產業結構調整成效明顯。三次產業構成由2010年的30.7:28.7:40.6調整為28.3:31.8:39.9,第二產業比重首次超過第一產業。按年均常住人口計算,2011年全州人均生產總值12696元。
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5.7%,其中食品價格上漲12.9%。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上漲7.4%。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上漲10.7%。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11.4%。商品零售價格上漲6.3%。(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見表1)
二、農業
全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93.19億元,比上年增長5.5%。全年糧食種植面積650.9萬畝,比上年增加8.3萬畝,增長1.3%;糧食總產量153.15萬噸,比上年增加2.7萬噸,增產1.8%。油料種植面積92.85萬畝,比上年增長1.3%;油料總產量8.94萬噸,增產6.6%。煙葉種植面積65.91萬畝,總產量9.32萬噸,增產9.1%;茶葉總產量5.29萬噸,增產14.8%。
全年造林面積2.76萬公頃,全年林業產值7.6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25.5%。
全年生豬出欄456.97萬頭,比上年增加16.3萬頭,增長3.7%;年末生豬存欄421.3萬頭,增長2.4%。全年畜禽肉產量43.83萬噸,增長5.2%。全年畜牧業產值73.0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0.5%。
年末耕地總資源470.97萬畝,全年農村用電量3.70億千瓦時,農用化肥施用量(折純)27.82萬噸,農業機械總動力達194.07萬千瓦。
武陵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試點工作啟動,全州88個重點貧困村和39個重點老區村的整村推進工作進展順利。全年完成扶貧搬遷4000戶1.6萬人,減少貧困人口10萬人。全州實施農村通暢工程2142.1公里。
三、工業和建筑業
年末全州規模以上(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工業企業239家。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81.8億元,比上年增長18.0%。其中,國有企業增加值29.04億元,增長9.3%。分輕重工業看,輕工業增加值41.87億元,增長23.1%;重工業增加值39.93億元,增長13.1%。
主要工業產品產量見表2:
工業經濟效益穩步提高。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210.77億元,比上年增長34.2%;利稅總額28.96億元,增長32.8%,其中,利潤總額12.12億元,增長60.1%;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263.54,比上年提高19.54點。
全州具有資質等級以上的建筑企業96家,建筑企業年末從業人員2.41萬人。全年建筑業總產值47.05億元,比上年增長18.4%。房屋建筑施工面積447.17萬平方米,增長7.0%;房屋建筑竣工面積212.07平方米,增長14.3%。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14.31億元,比上年增長36.2%。其中,城鎮500萬元以上建設項目投資228.15億元,增長31.8%;農村500萬元以上建設項目投資26.34億元,增長1.1倍;房地產開發投資35.51億元,增長38.5%;農村私人投資24.32億元,增長24.4%。
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12.8億元,比上年增長8.4%;第二產業投資92.97億元,增長13.4%;第三產業投資208.54億元,增長52.2%。
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積389.75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15.3%;竣工面積102.93萬平方米,增長44.1%;銷售面積109.67萬平方米,下降0.2%;空置面積26.82萬平方米,增長1.8%。全年商品房銷售額35.09億元,增長19.9%,其中:住宅銷售額26.4億元,增長12.9%。
全年施工項目970個,比上年增加57個。其中,本年新開工項目635個,比上年增加67個。
全州續建及新開工重點項目85個,全年累計完成投資99.58億元,其中,7個省級重點項目完成投資38.87億元,78個州級重點項目完成投資60.71億元。
五、國內貿易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6.82億元,比上年增長18.2%。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121.32億元,鄉村消費品零售額35.50億元。分行業看,批發零售業零售額138.01億元,住宿餐飲業零售額18.81億元。分限額看,限額以上企業實現零售額59.68億元,限額以下企業實現零售額97.14億元。
六、對外經濟
全年外貿進出口總額22649.58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07.8%。其中,外貿出口額22542.51萬美元,增長109.1%;進口額107.07萬美元,同比下降9.9%。
全年外商直接投資1779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2.3%。招商引資實際到資82.75億元,比上年增長37.3%;招商引資新簽、續建合同項目206個,其中新簽項目94個,續建項目112個。
七、交通、郵電和旅游
年末全州公路通車里程18718.65公里,其中等級公路18711.24公里。全州公路密度按國土面積計算為78.20公里/百平方公里,按年末常住人口計算為56.89公里/萬人。年末全州民用車輛保有量48.95萬輛,其中民用汽車保有量12.36萬輛。
全社會客運量2427萬人次,比上年下降60.8%;旅客周轉量280251萬人公里,下降35.9%;貨運量2808萬噸,增長16.3%;貨物周轉量544352萬噸公里,增長15.6%。(以上數據不含鐵路運輸量,見表3)
2010年12月22日,宜萬鐵路建成通車。宜萬鐵路開通一年多來,極大地改善了恩施州的交通條件,揭開了恩施加快發展、科學發展的新篇章。2011年,全州4個鐵路站點累計發送貨物16.15萬噸,發送旅客319.2萬人次。
郵電通信行業全年郵電業務總量16.45億元,比上年增長21.8%,其中電信業務總量14.83億元,增長28.1%。年末全州固定電話用戶30.96萬戶;移動電話用戶254.54萬戶,其中3G移動電話用戶16.5萬戶。電話普及率為71.17部/百人。寬帶互聯網接入用戶達21.69萬戶。光纜線路長度3.78萬公里,其中長途光纜線路3387公里。
全年接待游客1658.27萬人次,比上年增長56.1%。實現旅游綜合收入86.45億元,增長70.8%,其中,旅游外匯收入3857.8萬美元,增長16.6%。巴東神農溪纖夫文化旅游區成功晉級為國家5A級景區。年末全州A級景區26家(5A級1家、4A級8家、3A級8家、2A級9家)。全州星級酒店50家,星級酒店客房3246間,旅行社70家。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八、財政和金融
全年地方財政總收入71.95億元,比上年增長28.6%。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31.89億元,增長22.2%。地方一般預算收入中,稅收收入25.33億元,增長22.4%。全年地方一般預算支出162.14億元,比上年增長24.9%。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21.76億元,增長26.3%;教育支出23.62億元,增長14.5%。
年末全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余額580.63億元,比年初增加113.55億元,增長24.3%,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308.07億元,比年初增加52.67億元,增長20.6%。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余額306.84億元,比年初增加57.14億元,增長22.9%。年末城鄉居民人均儲蓄存款余額7680元,比上年增加1256元,增長19.6%。(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見表4)
全年保險公司保費收入19.6億元,比上年增長35.3%。其中,壽險業務保費收入15.1億元,增長40.7%;財產險業務保費收入4.5億元,增長20.0%。保險深度(保費收入占GDP比重)4.7%,保險密度(人均保費收入)488.66元。全年支付各類賠款及給付金額2.39億元,同比減少3.6%,其中:壽險業務給付0.71億元,同比增長17.5%;財產險業務賠款1.68億元,減少10.5%。
全州共有長江和華泰2家證券公司在恩施開設營業部,開設股票基金賬戶3.78萬戶,全年保證金存款0.84億元,交易額117.93億元。
九、教育和科學技術
教育事業穩步發展。據2011/2012學年初統計,基礎教育方面,共有學校數1123所,教學點484個,校舍面積432.07萬平方米,招生數17.26萬人,在校學生52.16萬人,其中普通高中在校生5.76萬人,普通初中在校生13.56萬人,小學在校生23.78萬人,幼兒園在校生8.99萬人。學齡人口入學率小學為100%,初中為99.58%。高中階段毛入學率75.01%。高等教育方面,全州普通高校2所,普通高校招生7735人,在校生2.41萬人,畢業生6865人,教職工1836人。
科技項目建設、高新技術產業和科技攻關取得新成績。全年共爭取省級以上項目62項,資金1725萬元。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加快,全州生產高新技術產品的企業17家,共有高新技術產品21個。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2.42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2.96%。全年申請專利244件,其中發明專利97件、企業專利84件。
十、文化體育、廣電和衛生事業
文化事業穩步向前。“文化下鄉”活動持續開展。全州專業劇團共完成演出總場次1678場,演出收入297.66萬元,總觀眾205.53萬人次,其中農村場次1286場,收入61.86萬元,農村觀眾130.97萬人次。文化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推進。全州累計建設農家書屋3084個,提前實現全州農家書屋“行政村全覆蓋”。計劃總投資6.5億元,涵蓋比茲卡劇場、文化館、博物館等重要公共文化設施的州文化中心于2011年3月動工。文藝表演創作成果豐碩。省民族歌舞團青年編導朱政創作表演的獨舞《喪弄》作為湖北省唯一進入“全國第九屆舞蹈大賽”的獨舞作品,獲優秀表演獎;省民族歌舞團創作的群舞《土家阿哥苗家妹》獲第八屆“荷花獎”民族民間舞大賽十佳作品獎;計劃于州慶30周年期間在央視播映的30集本土電視連續劇《大水井》開機拍攝。全州文化產業增加值12.86億元,占全州生產總值比重3.07%。
群眾體育、全民健身活動創新發展。全州建設農民體育健身工程298個。全年新注冊青少年兒童運動員200余人。著力打造活動品牌,土家健身擺手舞廣泛推廣。8月8日“全民健身日”舉行了土家健身擺手舞比賽,300多名各族運動員參加比賽,《湖北日報》、人民網、國家民委網等媒體予以報道。
廣播電視事業持續發展。全州調頻轉播發射臺110座,電視轉播發射臺106座,有線廣播電視傳輸干線長度22526公里。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97.21%,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7.58%;有線廣播電視用戶27.05萬戶,其中數字電視用戶21.87萬戶,農村有線廣播電視用戶11.88萬戶。廣播電視農村直播衛星用戶8.12萬戶。
衛生事業健康發展。醫療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推進。全州擁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3256個。實有執業醫師4952人,每千人口擁有醫師1.24人。實有病床數14167張,每千人口擁有醫院床位3.54張;踞t療保障制度建設穩步推進。全年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參合農民322.09萬人,比上年凈增3.41萬人。新農合參合率達96.87%,新農合政策范圍內報銷率達到70.8%。婦幼衛生工作進一步加強。全州孕產婦死亡率13.20/10萬;嬰兒死亡率9.81‰;新生兒疾病篩查率69.72%;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12.76‰;兒童保健覆蓋率83.15%。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年末全州戶籍總人口401.16萬人。其中,男性人口209.85萬人,占總人口的52.3%;女性人口191.31萬人,占總人口的47.7%。
年末全州常住人口329.74萬人,其中鄉村人口222.47萬人,城鎮人口107.27人,城鎮化率32.53%。全州人口密度(常住人口計算)為137人/平方公里。
全州全年出生人口47046人,人口出生率為11.49‰;全年死亡人口22191人,人口死亡率為5.42‰;人口自然增長率為6.07‰,比上年降低0.18個千分點。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07。
全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3939元,比上年增加684元,增長21%;人均生活消費支出3517元,增加564元,增長19.1%;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51.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74元,比上年增加1768元,增長15.5%;人均生活消費支出9662元,增加1250元,增長14.9%;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為37.9%。
就業再就業工作穩步推進。全社會就業人員230.99萬人,比上年增加3.41萬人。城鎮新增就業人員3.83萬人,援助困難人員再就業1.02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4.12%。
社會保險覆蓋面持續擴大。全年各項社會保險擴面3.78萬人。年末全州企業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25.05萬人,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參保人數2.60萬人。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3.28萬人,參保率55.3%;農村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37.30萬人,參保率93.5%。工傷保險參保人數9.54萬人,其中農民工參保3.18萬人;失業保險參保人數9.49萬人;生育保險參保人數4.16萬人。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參保人數20.59萬人,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參保人數30.86萬人。全年實際征收各項社會保險費11.31億元。
城鄉救助體系不斷完善,困難群體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全年農村低保擴面4.38萬人,保障人數增加到30.55萬人;新增城市低保714人,保障人數5.14萬人;全年發放城鄉低保資金3.27億元。全州五保對象13577人,其中集中供養8775人,分散供養4802人,集中供養率64.6%,全年撥付五保供養資金2451萬元。實施醫療救助2.11萬人次,全年撥付醫療救助資金5409萬元。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十二、住房保障和城市建設、環境保護及安全生產
全年全州保障性住房開工18049套,竣工9859套。全年完成特色民居改造1.05萬戶,完成危房改造1.34萬戶,重點鎮、特色鎮和宜居村莊建設不斷推進。城市功能不斷完善,綜合承載能力逐步增強。全年實施城市建設項目195個,完成投資63.63億元。全州城鎮建成區面積140平方公里;年末城市道路長度521.4公里,面積661.5萬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積7.23平方米;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30.1%,城市園林綠地面積2644公頃,公共綠地面積622公頃,人均公共綠地面積6.80平方米;城市供水綜合日生產能力36.8萬立方米,年供水總量5900萬噸,用水普及率93.1%;天然氣供氣量7484.5萬立方米,城市燃氣普及率63.1%;城市垃圾無害化處理率99.6%;新建成城市污水處理廠4個,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71.2%;城市房屋建筑面積4132.47萬平方米。
全州單位GDP能耗1.0197噸標準煤/萬元,較上年下降2.54%。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完成省下達目標任務;環境質量狀況穩中趨好,恩施城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341天。全州11個城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總體良好,水質達標率100%。
年末全州自然保護區40個,保護區面積18.68萬公頃。全年各類安全生產事故發生155起,比上年減少21起;各類安全生產事故死亡人數114人,比上年減少44人。全州各類安全生產事故死亡人數占全年省控制目標138人的82.6%。全州億元GDP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為0.27人/億元,比上年下降40%。
1.指標注釋:
[1]本公報所列數據為初步統計數,最終數據以統計年鑒及部門或行業公報為準。
[2]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及人均生產總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不變價格計算。
[3]從2011年起,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劃分標準由原年主營業務收入500萬元及以上的工業法人企業,提高到2000萬元及以上的工業法人企業。固定資產投資統計標準由計劃總投資50萬元及以上提高到計劃總投資500萬元及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包括城鎮和非農戶項目固定資產投資、房地產開發投資、農戶固定資產投資。
[4]3G是指第三代蜂窩移動通信系統(3rd-generation,簡稱3G),3G移動電話用戶是指報告期末在計費系統擁有使用信息、占用3G網絡資源的在網用戶。
[5]恩格爾系數指食品消費支出占生活消費支出總額的比重。恩格爾系數是國際上通用的衡量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一項重要指標,一般隨居民家庭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降低。
[6]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包括參保職工和參保退休人員。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參保對象是不屬于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覆蓋范圍的城鎮非從業人員。
[7]農村五保救濟是指老年、殘疾和未滿16周歲的村民,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又無法定贍養、撫養、扶養義務人,或者其法定贍養、撫養、扶養義務人無贍養、撫養、扶養能力的村民,在吃、穿、住、醫、葬方面得到生活照顧和物質幫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