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和特大洪澇災害雙重考驗,在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下,全市上下認真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改革創新,務實重行,實現了“十三五”良好開局。
一、綜合
2016年,全市完成生產總值797.82億元,增長8.0%。其中: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97.21億元,增長3.9%;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434.58億元,增長7.5%;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266.03億元,增長10.6%。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市人均生產總值達到74983元,比上年凈增6062元,增長8.8%。三次產業結構由2015年的11.6:57.9:30.5調整為12.2:54.5:33.3。在第三產業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金融業、房地產業、營利性服務業及非營利性服務業增加值分別增長7.6%、7.0%、6.4%、16.3%、8.7%、14.5%和12.9%。
全市居民消費價格水平上漲1.9%。分類別看,八大類商品價格呈“七漲一降”。其中,食品煙酒價格上漲4.2%,衣著價格上漲1.0%,居住上漲2.0%,生活用品及服務上漲0.2%,教育文化和娛樂上漲2.2%,醫療保健上漲1.1%,其他用品服務上漲2.9%;交通和通信下降2.5%。全市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上漲9.3%,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上漲12.6%。
市場主體發展加快。全市新登記市場主體14566戶,同比增長37.97%。其中:新登記私營企業2507戶,新登記個體工商戶11600戶。
就業保持穩定。年末全市城鎮登記失業率1.74%,比上年末下降1.36個百分點。
二、農業
全年全市農林牧漁業增加值97.4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3.9%。糧食種植面積58.69千公頃,比上年減少6.16千公頃;棉花種植面積5.49千公頃,比上年減少0.3千公頃;油料種植面積30.84千公頃,比上年增加0.8千公頃。糧食總產量31.12萬噸,比上年減少5.62萬噸,下降15.3%;棉花總產量0.41萬噸,比上年增加0.02萬噸,增長5.1%;油料產量6.06萬噸,比上年減少0.16萬噸,下降2.6%。全年全市生豬出欄114.2萬頭,下降4.0%;水產品產量達到45.85萬噸,下降4.0%。(見表1)
表12016年全市主要農產品產量
單位:萬噸
產品名稱
產量
比上年增長(%)
糧食
31.12
-15.3
棉花
0.41
5.1
油料
6.06
-2.6
水產品
45.85
-4.0
蔬菜(含瓜果類)
104.16
-1.2
三、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生產保持穩定增長。全市全部工業增加值391.48億元,增長7.3%。年末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517家,比上年減少8家。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6%。其中:國有企業增長244.8%;集體企業下降7.5%;股份合作企業增長6.9%;港澳臺投資企業增長13.0%;外商投資企業增長13.1%;其他經濟類型企業增長22.9%。輕工業增長8.7%;重工業增長8.6%。
全年全市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9%,快于規模以上工業1.3個百分點,占規上工業比重為13.3%,較上年提高1.2個百分點,對規模以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15.16%。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完成銷售產值1509.4億元,增長13.4%。產品銷售率為97.42%,實現出口交貨值23.99億元,下降14.1%。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36.7億元,增長29.2%。
表22016年全市主要工業產品產量
產品名稱
單位
產量
比上年增長(%)
生鐵
萬噸
366.87
8.6
粗鋼
萬噸
579.18
7.1
鋼材
萬噸
658.07
16.5
鑄鋼件
萬噸
22.55
-12.2
服裝
萬件
6576.36
10.5
硅酸鹽水泥熟料
萬噸
183.05
-8.3
水泥
萬噸
1148.65
-1.1
商品混凝土
萬立方米
67.61
12.6
預應力混凝土樁
萬噸
391.69
92.6
鐵合金
萬噸
11.28
-3.4
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民用鋼質船舶
萬載重噸
15.18
3.0
自來水生產量
萬立方米
5218.70
11.6
塑料制品
萬噸
24.84
4.6
建筑業發展步伐加快。全年全市資質以內建筑企業完成施工產值145.7億元,增長14.2%。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全市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873.71億元,增長17.0%。其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853.26億元,增長17.0%。按產業劃分,第一產業完成投資13.49億元,增長0.8%;第二產業完成投資256.40億元,增長20.1%;第三產業完成投資583.36億元,增長15.6%。
全年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22.88億元,增長8.5%。全年全市商品房銷售面積為80.4萬平方米,增長30.2%;實現商品房銷售額32.78億元,增長28.5%。
五、國內貿易
全年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98.45億元,增長13.9%,其中,限額以上企業(單位)實現消費品零售額142.48億元,增長28.4%。分城鄉看,城鎮實現零售額269.86億元,增長14.0%;鄉村實現零售額28.59億元,增長13.0%。
電子商務快速增長。全年通過網絡消費實現零售額93.27億元,比上年增長48.7%,占限上企業零售額的比重為65.5%。
六、對外經濟
全年全市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32.1億元,下降5.1%,其中:進口16.6億元,下降14.7%;出口15.5億元,增長8.0%。全年實際利用外資27087萬美元,增長10.8%。
七、交通運輸、郵電通信和旅游
全年全市完成貨物周轉量67.29億噸公里,增長5.7%;旅客周轉量12.67億人公里,下降3.0%。公路營運里程3587公里,增長3.6%;高速公路里程122.24公里,與上年持平。
全市完成郵電業務總量2.27億元,增長71.77%。長途光纜線路總長度達到780.26公里;固定電話用戶15.78萬戶;移動電話用戶達到94.71萬戶;計算機寬帶互聯網用戶23.56萬戶。
全年全市接待國內外游客576.78萬人次,其中,接待國內旅游人數576.72萬人次,增長8.6%;入境旅游人數0.06萬人次,下降57.8%。實現旅游總收入52.67億元,增長9.6%;旅游創匯收入34.55萬美元。
八、財政、金融和保險
全年全市完成財政總收入73.41億元,增長10.8%,其中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52.91億元,增長12.4%。在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中,稅收收入32.43億元,增長9.1%。全年財政支出100.19億元,增長14.6%。
年末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581.54億元,比年初增加71.76億元。其中:住戶存款335.03億元,增加36.18億元。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391.47億元,比年初增加54.38億元。其中:住戶貸款120.21億元,增加11.17億元;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271.26億元,增加43.21億元。
全年實現保費收入15.5億元,增長20.5%。其中,財產險公司實現保費收入3.1億元,增長6.5%;人身險公司保費收入12.4億元,增長24.1%。支付各類賠款及給付3.49億元,增長19.5%,其中,財產險公司賠款支出1.86億元,增長19.6%;人身險公司賠付支出1.63億元,增長19.5%。
九、教育和科學技術
2016年末,全市高等教育招生5304人,在校生15814人,畢業生4748人;普通高中招生5395人,在校生16426人,畢業生5613人;普通初中在校生27819人;小學在校生69030人;幼兒園在園幼兒30206人。
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取得新成果。全市新增高新技術認定企業25家,新增高新產品登記備案企業14家,新增備案產品30項。新增省級知識產權示范企業13家,累計達到25家。新增授權發明專利57件,全年全市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92件。
十、文化和衛生
2016年末,全市共有國有藝術表演團體1個,群藝館、文化館2個,公共圖書館1個,博物館1個。電影放映管理機構1個,放映單位4個。廣播電臺1座,電視臺1座。
全市共有醫療衛生機構490家,其中醫院20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460家,專業公共衛生機構5家;全市共有衛生計生人員總數6739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2187人,注冊護士3121人;全市醫療衛生機構實際開放床位5804張,其中醫院床位4146張,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床位66張,衛生院床位1362張。
十一、人口、居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2016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06.85萬人,其中:城鎮69.35萬人,鄉村37.50萬人。城鎮化率達64.9%。全年出生人口15078人,出生率14.1‰;死亡人口6359人,死亡率6.0‰,人口自然增長率為8.1‰。
城鄉居民收入繼續增加。全市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86元,增長8.93%;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13元,增長7.25%。
社會保障進一步加強。年末全市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25.67萬人,其中:在職職工17.95萬人,離退休人員7.72萬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39.68萬人;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32.57萬人;參加工傷保險10.6萬人;參加生育保險4.32萬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8.32萬人。
全年全市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對象7173人,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20239人,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8106人。全市擁有各類收養性單位床位數5295張。全年銷售社會福利彩票2.2億元。
十二、節能降耗、資源環境和安全生產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初步核算,全年全市能源消費總量600.45萬噸標準煤,比上年增長3.33%。其中,工業企業能源消費總量486.16萬噸標準煤,增長2.52%。單位GDP能耗比上年下降4.36%。
年末全市森林蓄積量為92.66萬立方米,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10.84%。
全市城市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92.53%,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建成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1.18平方米,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3.16%。
全年市中心城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為235天,優良率為64.2%,比上年提高6.9個百分點。二氧化硫年均濃度為18微克/立方米,下降14.3%;PM2.5年平均濃度59微克/立方米,下降13.2%。
全年全市共發生各類生產安全事故23起。生產安全事故死亡41人,受傷8人。其中,工礦商貿事故2起,死亡2人,無人員受傷;道路交通事故21起,死亡39人,受傷8人。
十三、結合改革,城鄉一體化和新型城鎮化
綜合改革迸發新活力。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橫向大部制,縱向扁平化,加大“放管服”,推進市級職權下放、公共服務下沉和“四張清單一張網”。全面取消非行政許可審批,市級行政審批事項減至221項。推進行政事業單位資產運營制度改革,昌達公司累計融資10.96億元。推進農村綜合產權制度改革,“五權”抵押融資貸款累計達3.47億元,建設用地掛鉤指標交易累計達10.04億元。全國中小城市綜合改革、公立醫院改革、“多規合一”試點、商事登記制度改革等多點突破。
城鄉一體化呈現新氣象。建成生態農業基地413個,獲得有機認證證書51張。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總數居全省第二位,“三品一標”農產品達到166個。“梁心”番茄、仁禾科技、鐵皮石斛等5家生態農業品牌獲湖北省名牌產品稱號。萬秀村被授予“全國美麗宜居村莊”。5個村被確定為首批“湖北省美麗宜居示范村”。建成集鎮污水處理廠和農村污水處理設施433座,在全省率先建成城鄉一體垃圾全收集處理系統,梁子湖區污水處理經驗在全國推廣。全面完成“綠滿鄂州”任務,我市被全國綠委授予“全國綠化模范城市”。城鄉一體化公共服務水平全面提升,人社部向全國推介我市城鄉一體化大醫保經驗。
新型城鎮化邁出新步伐。賦予新區市級行政管理權限,積極推進沿江濱湖新區開放開發。開工市政項目113個,加快推進市民中心、就業中心、鳳凰大橋、東洋瀾湖生態修復、重載車專用通道、老城區雨污分流等重點工程建設。新區成為全市經濟最富活力的地區。特別是湖北國際物流核心樞紐落戶鄂州,全面開啟了建設國際航空大都市的歷史新征程。
注:本公報所列數據為初步統計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