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襄陽發展史上極不平凡的一年。面對復雜嚴峻的國內外環境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沖擊,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萬眾一心、團結奮進,迎難而上、共克時艱,穩住了經濟基本盤,兜住了民生和穩定底線,奪取了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全年經濟運行復蘇向好、逐步恢復常態,在大戰大考中交出了一份來之不易、好于預期、彌足珍貴的答卷。
一、綜合
初步核算,2020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601.9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下降5.3%。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513.01億元,增長2.3%;第二產業增加值2104.13億元,下降7.3%;第三產業增加值1984.83億元,下降4.5%。三次產業結構由2019年的9.3∶48.4∶42.3調整為11.2∶45.7∶43.1。
消費價格總體平穩。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2.9%。分類別看,食品煙酒價格比上年上漲10.2%,衣著價格下降3.8%,居住價格上漲0.1%,生活用品及服務價格上漲0.2%,交通和通信價格下降3.7%,教育文化和娛樂價格上漲1.3%,醫療保健價格上漲2.0%,其他用品和服務價格上漲5.2%。商品零售價格比上年上漲3.1%。
市場主體不斷發展。全市新登記市場主體6.96萬戶,市場主體累計達到53.48萬戶,比上年增長6.9%。其中,新登記企業類市場主體1.86萬戶,累計達到11.14萬戶;新登記個體工商戶5.04萬戶,累計達到41.49萬戶。
二、農業
全市農林牧漁業實現增加值539.0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2.4%。
全市糧食總產量472.4萬噸,比上年增長1.1%;糧食種植面積786.7千公頃,增長0.6%。棉花產量0.7萬噸,下降22.5%;油料產量37.6萬噸,增長5.4%;蔬菜及食用菌產量294.4萬噸,增長1.0%;茶葉產量10566.0噸,增長6.0%;水果產量115.5萬噸,增長11.0%。
全市生豬出欄383.6萬頭,比上年下降3.0%;羊出欄103.4萬只,下降21.4%;牛出欄30.2萬頭,下降8.6%;家禽出籠7729.5萬只,增長8.1%;水產品產量19.7萬噸,增長1.1%。
三、工業和建筑業
全市全部工業增加值1883.43億元,比上年下降6.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下降6.1%,其中:輕工業增加值下降12.6%,重工業增加值下降3.3%。
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紗產量67.7萬噸,下降10.4%;布產量23.6億米,下降2.9%;服裝產量25087.3萬件,下降12.1%;飲料酒產量8.4萬千升,下降20.8%;化肥產量54.4萬噸,下降2.0%;水泥產量1020.1萬噸,下降16.6%;鋼材產量149.4萬噸,下降5.4%;汽車產量49.0萬輛(含風神襄陽汽車有限公司在襄陽生產車輛產量),增長0.2%。全市全社會用電量160.3億千瓦時,下降2.7%。其中,工業用電量94.5億千瓦時,下降4.0%。
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5123.1億元,下降9.7%;實現利潤總額250.8億元,下降14.9%。
全市具有總承包和專業承包資質建筑業法人企業實現總產值1003.1億元,下降11.5%。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市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比上年下降20.6%,其中500萬元以上投資下降23.4%。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下降18.9%;第二產業投資下降30.3%,其中,工業投資下降30.3%;第三產業投資下降11.0%。
全市房地產開發投資比上年增長7.7%。房屋施工面積2571萬平方米,增長3.9%;商品房銷售面積499萬平方米,下降25.0%。
五、國內貿易
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67.3億元,比上年下降19.8%。其中,限額以上單位實現消費品零售額574.2億元,下降7.0%。分城鄉看,城鎮消費品市場實現零售額1460.6億元,下降19.7%;鄉村消費品市場實現零售額106.7億元,下降20.6%。
六、對外經濟
全市進出口總額218.1億元,比上年下降4.0%。其中,出口197.9億元,增長0.4%;進口20.3億元,下降32.9%。全市新批外資項目19個,下降32.1%;實際外商直接投資8.3億美元,下降13.2%。
七、交通運輸和郵電
全市公路貨運量1.93億噸,比上年下降20.3%;公路貨物周轉量439.47億噸公里,下降27.6%。公路客運量2092.78萬人,比上年下降78.1%;公路旅客周轉量15.47億人公里,下降67.2%。
襄陽機場航線現已通達29座城市31個航點,全年保障運輸航班13501架次,下降26%;旅客吞吐量121.46萬人次,下降36.1%;貨郵吞吐量2846.5噸,下降0.1%。
全市郵政行業業務總量23.26億元,比上年增長4.9%。其中,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6591.38萬件,增長9.0%;業務收入9.46億元,增長15.7%。
八、財政、金融與保險
全市財政總收入314.7億元,比上年下降34.0%。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60.0億元,下降46.7%。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稅收收入124.2億元,下降38.4%,占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比重為77.7%。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670.1億元,比上年下降8.2%。
年末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4287.7億元,比年初增加490.5億元。其中,住戶存款余額2977.9億元,比年初增加337.1億元。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2822.0億元,比年初增加315.4億元。其中,住戶貸款余額1008.7億元,比年初增加180.7億元;企事業單位貸款1813.2億元,比年初增加134.7億元。
全市保費收入135.45億元,比上年增長8.4%。其中,產險32.47億元,下降1.4%;壽險102.99億元,增長11.9%。全市各類風險提供賠款與給付累計38.85億元。其中,財產險賠款19.26億元,增長0.3%;人身險給付19.6億元,增長5.8%。
九、科學技術和教育
全年共有121個項目被列入國家或省級科技計劃項目。全年專利申請總量11406件,其中發明申請量2257件,實用新型申請量8559件,外觀設計申請量590件。
全市實現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1002.1億元。其中,規模以上高新技術企業881家,實現增加值999.1億元,比上年下降3.3%。
全市共有各級各類學校1710所,在校學生92.82萬人。其中,普通高校5所,在校學生7.24萬人;中等職業學校27所,在校生3.29萬人;普通中學248所,在校學生27.32萬人;小學471所,在校生37.86萬人;幼兒園952所,在校生17.04萬人;特殊教育學校7所,在校生0.08萬人。全市現有專任教師5.32萬人。
十、文化旅游、衛生和體育
2020年末,全市在市級文化行政主管部門登記注冊的民間文藝團體為36個,文化館10個,博物館11個,公共圖書館10個,藏書量達2883.7千冊。
全年共接待國內游客4074.32萬人次,同比恢復67.63%,國內旅游收入256.14億元,同比恢復57.3%。
全市共有衛生機構3694個,其中,醫院、衛生院216個,疾病控制中心(防疫站)8個,婦幼保健院8個;衛生機構床位數3.91萬張;衛生機構人員4.59萬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3.68萬人,執業醫師1.43萬人,注冊護師(士)1.64萬人。
全市全民健身體育設施新建項目271個,建成社會足球場地15個,群眾滑冰場人工制冷可移動式冰場1個。成功爭創全國社會足球場地設施建設第二批重點推進城市,省級新全民健身示范工程22個,開展“百千萬”襄陽市全民健身線上線下賽事活動近500場。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年末全市戶籍人口為588.9萬人。其中,出生人口4.8萬人,出生率為8.11‰;死亡人口3.0萬人,死亡率為5.12‰;自然增長率為2.99‰。
全市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707元,比上年增長1.1%;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22元,下降2.7%。城鎮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0337元,下降8.6%;農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3572元,下降2.1%。
全市失業保險參保人數達到44.17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59%,控制在目標線內。城鎮新增就業人員7.06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3.76萬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2.91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再就業2.02萬人,開發公益性崗位8635個,發放創業擔保貸款金額14.31億元。
十二、資源環境和安全生產
全年市區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為274天(實況),優良天數所占比例為74.9%。漢江干流水質保持在Ⅱ類水平,支流水質總體趨于好轉,國考斷面水質全部達到優良水平。
全市共發生各類生產安全事故131起,死亡97人,受傷74人,直接經濟損失1541萬元。無較大以上生產安全事故。
注:
1.本公報所列數據為統計快報數。
2.地區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根據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對圖表中地區生產總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數據進行了修訂。
3.規模以上工業統計標準為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統計范圍為計劃總投資500萬元及以上的所有在建項目(不含農戶)。
4.公報中戶籍人口數據來源于公安部門。2020年開展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普查數據預計將于2021年5月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