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在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下,全市上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以思想破冰引領發展突圍,圍繞“干在實處、加快振興、譜寫新篇”工作要求,科學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緊盯目標抓落實,把握重點抓生產,強化統籌抓調度,全力服務“主城崛起、兩帶協同、多點支撐”市域發展布局。一年來,全市經濟持續穩定恢復,全年經濟社會發展超出年初預期目標,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交出了一份全年精彩的合格答卷。
經初步核算,2021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GDP)2541.31億元(現價),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13.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03.41億元,增長11.3%;第二產業增加值807.41億元,增長18.6%;第二產業中,全部工業增加值627.63億元,增長18.9%;第三產業增加值1230.48億元,增長11.9%。第三產業中,批發和零售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住宿和餐飲業、金融業、房地產業、其他服務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2.3%、24.5%、18.2%、6.3%、10.6%、11.2%。三次產業結構由2020年的20.5:30.1:49.4調整為19.8:31.8:48.4。

價格運行保持平穩。全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99.8%。其中,食品煙酒價格下降1.9%、衣著價格下降4.7%、居住價格上漲0.4%、生活用品和服務價格下降0.3%、交通和通信價格上漲4.2%、教育文化和娛樂價格上漲0.5%、醫療保健價格下降0.1%、其他用品和服務價格下降0.2%。
市場主體不斷發展。全市新發展五類(含內資、私營、外資、個體、農民專業合作社)市場主體8萬戶。其中,私營企業1.52萬戶,個體工商戶6.39萬戶。五類市場主體總量達62.46萬戶,增長9.26%。其中,私營企業9.24萬戶,個體工商戶50.9萬戶。
城鄉面貌持續改善。市區成功創建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安九高鐵、武穴長江大橋、棋盤洲大橋、麻竹高速黃岡段、蘄太高速西段建成通車,黃黃高鐵、麻安高速東段即將通車,江北鐵路完成鋪軌,燕磯長江大橋開工建設。獲評“四好農村路”全國市域示范創建突出單位,黃州、浠水獲評全國示范縣,紅安獲評全國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示范縣。全面完成病險水庫除險加固,治理水土流失708平方公里,“三湖”湖堤加固、蘄水灌區新建擴建、土司港閘站等項目順利實施。行政村光網覆蓋率達100%。109個鄉鎮生活污水處理項目建成運行,4117個村生活垃圾治理達到“五有”。338個村入選省級美麗鄉村建設示范村。
農林牧漁業現價總產值898.13億元,增幅15%。糧食種植面積592.81萬畝,增長0.2%;棉花種植面積33.97萬畝,減少7.6%;油料種植面積318.13萬畝,增長5.0%;蔬菜種植面積187.33萬畝,增長1.5%。糧食總產量273.18萬噸,增長1.5%;棉花產量2.00萬噸,減少1.2%;油料產量55.47萬噸,增長4.6%;蔬菜產量359.58萬噸,增長2.1%。水果產量29.64萬噸,增長25.0%。

畜牧業現價總產值228.29億元,增幅33.8%。禽蛋產量32.53萬噸,增長3.4%;生豬出欄435.55萬頭,增長68.5%;牛出欄23.41萬頭,增長1.5%;羊出欄56.54萬只,減少1.9%;家禽出籠6636.06萬只,增長37.3%。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295家,新增144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0.4%。其中:輕工業增加值增長12.9%;重工業增加值增長24.9%。分門類看,采礦業增加值增長50.2%,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8.3%,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加值增長30.8%。
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銷率95.4%;實現營業收入1677.06億元,增長18.7%;利潤總額75.62億元,增長3.9%;稅金總額42.18億元,增長23.1%;資產總計1633.63億元,增長8.9%。
建筑業單位數565家,增加84家,總產值1100.57億元,增加275.91億元,增長33.5%。實現增加值180.33億元,增長17.6%。建筑單位房屋建筑施工面積7331.67萬平方米,增長7.0%。

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3.6%。按經濟類型劃分,國有經濟投資增長37.3%;集體經濟投資下降23.4%;私營經濟投資增長38.7%;其他經濟投資下降25.1%。
全年投資項目1886個,項目計劃總投資3669.04億元。在建項目1858個,增長22.4%,其中本年新開工項目866個,增長39.7%;億元以上項目748個,下降0.8%。在全部入庫投資項目中,工業投資項目797個,增加111個;工業新開工項目400個,增加102個。

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額304.52億元,增長25.3%。商品房屋施工面積2061.65萬平方米,增長5.3%,其中新開工面積590.56萬平方米,下降0.3%;竣工面積241.18萬平方米,增長15.9%;銷售面積507.05萬平方米,增長45.9%;商品房屋銷售額264.43億元,增長51.6%。待售面積189.10萬平方米,下降8.5%。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03.73億元,同比增長22.1%。分城鄉看,城鎮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69.47億元,同比增長22.2%;農村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34.26億元,同比增長21.3%。

分行業看,批發業實現銷售額501.90億元,同比增長19.4%;零售業實現銷售額980.30億元,同比增長21.4%;住宿業實現營業額20.82億元,同比增長26.6%;餐飲業實現營業額163.93億元,同比增長33.1%。
全年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94.5億元,比上年增加44.4%。其中,出口82.7億元,增加38.6%;進口11.8億元,增加104.8%。新批外資企業12家,比上年增加100%。合同外資金額2.3億美元,增長405.6%,實際利用外資7057萬美元,增長18.3%。

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80.08億元,增長24.5%。公路總里程達3.35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771公里,橋梁5650座。行政村通暢率100%,行政村通客車率100%。貨運量21167.41萬噸,貨物周轉量407.05億噸公路,客運量2333.21萬人,旅客周轉量14億人公里。
郵電業務總量51.12億元,其中郵政17.41億元,電信33.71億元。全市郵政營業網點151處,快遞網點428處,信筒(箱)217個,函件11.61萬件,快遞8347.70萬件(出口量),報刊期發數29.40萬份,報刊發行累計5887.44萬份。郵政郵路總長度41213.6公里,農村投遞路線總長度32565.1公里。
接待游客4182.4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305.2億元,增長26.3%。擁有旅游強縣4個、旅游名鎮6個、旅游名村19個,AAAA級景區達到20家,AAA級景區發展到54家,A級景區總數達到78家,星級賓館(飯店)29家,其中四星級7家、三星級20家。
地方財政總收入227.63億元,增長30.3%。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41.01億元,增長35.6%;上劃中央收入86.62億元,增長22.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稅收收入102.58億元,增長34.1%;稅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比重為72.7%;非稅收入38.43億元,增長39.6%。
財政支出857.26億元,下降8.6%。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支出505.37億元,下降15.0%。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51.41億元,下降8.1%;教育支出93.43億元,下降7.3%;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73.20億元,下降27.6%;醫療衛生支出57.53億元,下降23.8%;節能環保支出16.54億元,下降31.1%;農林水利事務支出81.96億元,增長2.0%。民生事務支出合計411.64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比重為81.5%,下降16.7%。
年末銀行業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4373.93億元,各項貸款2553.57億元。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4369.25億元,增長9.37%,當年新增374.21億元,比上年減少14.93億元。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2550.85億元,增長17.65%,當年新增貸款382.60億元,比上年多增73.85億元。
全市商業保險機構實現保費收入118.51億元,增長9.04%;各項賠付和給付支出37.15億元,增長20.33%。
全市新三板、四板掛牌企業分別達到15家和545家,掛牌企業總數達到560家。股權、基金、債券及票據融資凈增達90.34億元。直接融資達81.45億元。社會融資規模2844.91億元,增長15.04%。新設平安銀行黃岡分行。全市銀行業機構達34家,網點688個,銀行業機構數和網點數均已上升位居全省市州第3位。
幼兒園1099所,在園幼兒21.30萬人;小學687所,在校學生45.38萬人;普通中學311所,在校學生32.90萬人;中等專業學校21所,在校學生5.74萬人;大學5所,在校大學生4.92萬人。建成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20所,全市小學、初中入學率均達到100%,義務教育鞏固率99.2%,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到91.2%。
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達到255.9億元,占GDP比重10.07%,預計全市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116家。市級企校聯合創新中心58家,省級企校聯合創新中心2家,省級產業技術研究院1家。全市科技特派員150人。引進、示范、推廣農業新技術22項,新品種10個。有4家示范基地入選全省鄉村振興科創基地。全市授權專利6087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175件。
全市建有文化館12個,總建筑面積10.3萬平方米;群藝館12個,總建筑面積4.4萬平方米;公共圖書館12個,總建筑面積5.9萬平方米,藏書總數為419.6萬冊;文博單位21個,總建筑面積8.93萬平方米,文物藏品總計近15萬件。電影發行放映公司1家,城關電影院27家,廣播電視、電話“村村通工程”和“農村信息化示范工程”進展順利,數字電視實現整體轉換。廣播覆蓋率99.67%,電視覆蓋率99.63%。縣級以上新華書店36個,文化惠民工程進展順利,現有標準農家書屋3995個,新建和擴建鄉鎮文化站8個。
衛生體系建設卓有成效。全市共有衛生醫療機構4110個(包括私營和個體),其中:村衛生室3366個。擁有衛生機構床位數44747張。衛生機構人員47477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38018人,執業(助理)醫師14960人,注冊護師、護士17123人。全市每千人擁有床位數7.7張,每千人擁有職業(助理)醫師數2.6人。
競技體育成績斐然。參加田徑、籃球、足球、拳擊、體操、短道速滑等21個項目的省級年度比賽。共獲41枚金牌,24枚銀牌、40枚銅牌,總分1301分,金牌數比上年增加18枚,獎牌數比上年增加3枚。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578.82萬人,其中,城鎮281.60萬人,鄉村297.22萬人。城鎮化率達到48.65%。全年出生人口3.69萬人,出生率為6.38‰;死亡人口4.37萬人,死亡率為7.54‰,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16‰。
城鄉居民收入穩定增長,生活質量不斷提高。全市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032元,增長10.4%;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456元,增長12.0%。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36.89%,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37.78%。年末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40.27平方米,增加0.25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積48.06平方米,增加0.53平方米。全市城鎮新增就業人數7.24萬人,培訓勞動力7.55萬人次,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4.99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就業3.68萬人。全市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12%。
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加人數561.98萬人,繳費收入50.84億元;其中,個人繳費收入16.87億元,財政補助收入32.83億元。總支出51.86億元,其中住院費用支出37.25億元,門診費用支出4.15億元,購買大病保險支出3.91億元。為2.41萬城市低保對象發放低保金1.19億元,為18.84萬農村低保對象發放低保金7.12億元,城鄉低保月補金分別達到398.47元和311.87元。全市新開工城市棚戶區改造住房1203套,占目標計劃103.6%,基本建成1092套。當年發放租賃補貼548戶,發放補貼資金122.13萬元。
醫療救助資助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53.56萬人,醫療救助資助參保資金12257.27萬元,門診救助3.02萬人次,支出資金1515.37萬元,住院救助人次17.36萬人次,支出資金16465.53萬元。福利彩票銷售繼續保持平穩較快發展。全年福利彩票總銷量3.03億元,其中電腦票銷售2.75億元,網點即開票銷售2681.52萬元,無紙化投注69.14萬元,積累公益金2730萬元。
環境保護和節能減排取得顯著成效。實施水重點減排工程項目163個,實際減排COD10225.50噸,超額完成省定1500噸的年度目標,實際減排氨氮715.28噸,超額完成省定30噸的年度目標;實施大氣重點減排工程項目34個,減排氮氧化物1636.2噸、揮發性有機物1078.9噸,均完成了省政府下達的年度控制目標。全市城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市區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314天,優良率為86%;PM2.531微克/立方米,兩項指標均超額完成省考核目標任務,PM2.5首次達到二級標準。
森林公園和濕地公園35處,其中國家級14處。完成造林總面積4.55萬畝,育苗0.71萬畝,封山育林10.4萬畝。森林覆蓋率43.41%,建成省級以上自然保護區4個。
注:
1.本公報使用的數據為統計快報數。
2.根據地區生產總值(GDP)核算制度規定,年度GDP核算包括初步核算和最終核實兩個步驟。黃岡市2020年GDP數據最終核實主要結果為:2020年地區生產總值最終核實數為2142.48億元,比初步核算數減少27.07億元;按不變價計算,2020年比上年下降6.9%,比初步核算數下降0.3個百分點;三次產業結構由初步核算數的20.2:34.6:45.2調整為20.5:30.1:4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