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岳陽市委市政府堅持“以人為本”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努力實施“民本岳陽”九項工程,較好地完成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目標。經濟總量再上新臺階,經濟質量得到提升,各項事業協調發展,居民收入不斷提高,發展環境明顯改善。
一、綜合
經濟總量人均突破一萬元。2004年,全市GDP590.54億元,比上年增長12.2%,規模和速度均創近七年新高。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17.45億元,增長6.0%,第二產業增加值267.06億元,增長16.8%,第三產業增加值206.03億元,增長10.6%。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GDP取得歷史性突破,達到11172元。
產業結構進一步調優。三次產業結構為19.9:45.2:34.9,第一產業增加值首次下降到20%以下,第二產業增加值對GDP的貢獻力達到58.3%,拉動GDP增長7.1個百分點。工業支柱產業日益壯大:石化、食品、造紙、紡織、礦產建材、電力、機械、醫藥等八大規模工業支柱產業增加值164.11億元,占規模工業增加值的93.8%。產業鏈條逐步形成:資源型規模工業增加值66.17億元,帶動本地資源經濟一、二、三產業的滾動發展。全年第一產業增加值和資源型規模工業增加值共計183.6億元,占第一、二產業增加值的47.7%。
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市直經濟實現增加值162.46億元,占全市GDP總額的27.5%,比上年上升2.5個百分點;區街經濟實現增加值109.58億元,占全市GDP總額的18.6%,比上年下降0.6個百分點;縣域經濟持續發展。2004年六縣一區(屈原管理區)共實現增加值381.50億元,占全市GDP總額53.9%,比上年下降1.9個百分點;完成城鎮固定資產投資51.3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4.2%,占全市城鎮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45.5%,比上年下降1.5個百分點。城鎮化率38.2%,比上年提高1.6個百分點。
八件實事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確定的八件實事46項指標任務經考核驗收全面完成。其中城鎮新增就業人員5.37萬人、安排下崗失業人員3.67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增加人數8.4萬人,新建與改造通鄉公路473公里、建成通村公路660.02公里、完成洞庭湖區暢通工程橋梁建設1座;社保、低保、解決低收入戶住房等9項指標落實到位;蔬菜、生豬無公害生產與檢測、食品、藥品按標準化管理經營等12項指標全部達標;疾病控制與預防、鄉鎮衛生設施建設、城市生活污水處理、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農村人口飲水等13項指標達到省頒標準;當年城鎮項目拆遷安置資金到位率、征地補償費用清欠率及其相關信訪辦結率等6項指標均完成目標任務。
發展環境明顯改善。國企改革全面啟動,農業稅下調到位,農民負擔減輕;近兩萬市民參與“機關作風大家評”活動,經濟環境得到優化,以民為本的發展觀念和增長方式正在形成;企業景氣指數不斷攀升:四季度企業景氣指數122.61,下季度預計景氣指數120.43,企業家信心指數四季度134.34,下季度預計信心指數137.14。
經濟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經濟增長方式沒有大的轉變,高科技、高附加值的項目不多;財政收入規模偏小,支出壓力較大,縣鄉財政困難;就業與再就業壓力加大,社會保障覆蓋面不廣,部分城鄉群眾生活還比較困難,均不同程度制約著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
二、農業
糧食產量恢復性增長。2004年,全市糧食總產量290.7萬噸,比上年增加63.53萬噸,增長30.0%;棉花、油料等大宗農產品大幅增長;煙葉、蔬菜產量穩定增長。
農業結構調整力度加大。全市農、林、牧、漁業增加值比例46.53:2.76:38.89:11.82,畜牧業增加值占第一產業增加值的比重比上年提高4.3個百分點。全年糧食種植面積478.09千公頃,比上年增加96.44千公頃,增長25.3%,油料種植面積83.87千公頃,增長8.2%;棉花種植面積34.81千公頃,增長9.7%;蔬菜種植面積88.92千公頃,下降13.0%。
林業建設取得長足發展。全年完成植樹造林41.77萬畝,比上年增長6.0%,其中退耕還林完成37.81萬畝。全市林木綠化率達到38.4%,比上年提高0.25個百分點。為農民爭取政策性收入9200萬元。鐵山水庫、新墻河流域、交通干道沿線、城市綠化生態圈得到治理,局部生態明顯改善。林業綜合經濟進一步壯大。實現總產值40.33億元,其中營林、林產品及竹木采伐產值5.3億元;林業采掘、制造業產值34.23億元;森林旅游及服務業產值0.8億元。林紙一體化進程加快,年內建立速生豐產林基地20萬畝,規模以上林業制造業達到50家。
畜牧業增長加快。全市畜牧業增加值45.59億元,比上年增長3.6%。全年出欄肉豬759.42萬頭,增長5.1%;出欄牛13.59萬頭,增長57.1%;出欄羊43.65萬只,增長9.6%。肉類總產量58.36萬噸,增長4.5%,禽蛋產量7.87萬噸,下降8.8%。漁業穩步增長。漁業增加值13.83億元,增長10.8%;水產品產量32.24萬噸,增長6.1%。
農村基礎設施進一步加強。全年開工各類水利工程42180處,投入資金3.99億元,完成土石方5272萬立方米,治理水土流失面積8.36千公頃。農業機械總動力345.34萬千瓦,增長3.8%。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純)19.95萬噸,增長18.3%;農村用電量4.01億千瓦小時,增長4.4%。
扶貧工作力度加大。全年共投入扶貧專項資金0.82億元,共有3.5萬貧困人口解決溫飽或越過低收入線。幫助3.9萬人解決了飲水困難;新建農村沼氣池2.45萬個;完成5所貧困地區鄉鎮衛生院建設;幫助100戶特困戶解決了住房問題。
農業產業化邁出新的步伐。2004年,全市共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7家,各類生產基地160萬畝,帶動農戶45萬戶,農村外出勞務人員達65萬人(市外),實現勞務總收入40億元,增長8.7%。
三、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生產快速增長。2004年,全市全部工業增加值230.45億元,比上年增長16.9%。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74.99億元,增長21.8%。7家大型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76.44億元,增長24.2%,拉動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個百分點。
能源和原材料生產提速。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原油加工總量610.36萬噸,比上年增長19.5%。全年發電量60.45億千瓦時,增長1.8%;機制紙生產量45.21萬噸,增長20.4%。紡織業增加值增長27.7%,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增加值增長29.6%。
產銷銜接較好,經濟效益大幅提升。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產品銷售率100.01%。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159.9%,提高23.9個百分點;盈虧相抵后實現利潤總額4.17億元;實現利稅28.64億元。
建筑業發展較快。全市全社會建筑業增加值36.61億元,比上年增長16.1%。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筑企業實現利潤26.86億元,增長24.3%。房屋建筑施工面積679.16萬平方米,增長3.2%;房屋建筑竣工面積459.94萬平方米,增長3.9%。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四、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適度增長,經濟發展中的薄弱環節得到加強。2004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52.85億元,比上年增長10.5%,其中國有經濟投資106.56億元,增長7.5%;非國有經濟投資46.29億元,增長18.2%,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重達30.3%,比上年提高2.0個百分點。在國有投資中,股份制經濟和外商投資分別增長51.0%和157.8%,房地產開發和制造業投資所占比重達近4成。全年城鎮以上固定資產投資113.14億元,增長10.7%,增幅比上年回落18.7個百分點,其中基本建設、更新改造分別增長7.2%和10.0%,房地產投資比上年回落37.2個百分點。農業、電力、環保及公共設施管理、教育和衛生等薄弱環節投資得到加強,分別增長60.9%、119.0%、51.1%、4.0%和28.5%。
工業投入力度繼續加大。在城鎮以上投資中,工業投資43.40億元,增長4.0%,其中工業技術改造投資33.23億元,增長4.0%。按行業分,采掘業投資1.24億元,增長81.0%;制造業投資44.64億元,增長5.2%。
商品房供需兩旺。全市房地產開發投資14.32億元,增長20.8%;房屋竣工面積93.30萬平方米,增長75.7%;銷售面積71.81萬平方米,增長56.4%。
大型項目建設進展順利。全市48個過億元的在建設項目共完成投資40.16億元,增長19.4%。
生產能力繼續擴大。全年新建公路329.76公里,新增局用交換機容量6萬門,城市自來水日供能力新增7.5萬噸,城市污水日集中處理能力新增3.72萬噸。
五、國內貿易和市場物價
消費品市場繁榮活躍,商品購銷兩旺。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6.15億元,比上年增長13.8%,其中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174.95億元,增長13.2%;餐飲業零售總額15.86億元,增長23.9%;其他行業5.33億元,增長6.4%。分城鄉看,城市消費品零售額127.47億元,增長14.4%;縣及縣以下零售額39.32億元,增長12.9%。商品貿易市場大型化已經成為新的趨勢,全市億元以上市場12家,實現商品成交額30.59億元,增長4.3%。相當于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貿易總額的15.6%。
市場物價“溫和可控”。市區居民消費價格指數104.2%,農村居民消費價格指數103.3%,商品零售價格總指數103.3%。
六、對外經濟與旅游
2004年,全市進出口總額46338.51萬美元,同比增長53.6%,其中進口總額22502.71萬美元,增長86.9%,出口23835.8萬美元,增長31.5%;按企業情況分,國有企業進出口31117.41萬美元,增長57.8%;集體企業進出口5272.17萬美元,增長16.3%,私營企業進出口2573.66萬美元,增長132.3%;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7375.37萬美元,增長53.3%;對歐盟、日本、美國、香港、東盟等主要貿易伙伴的出口快速增長。出口產品中,農產品出口6042.13萬美元,增長50.1%;化工產品出口5608.5萬美元,增長36.2%。
外商直接投資規模進一步擴大。全年利用外資項目個數較上年減少16.4%,但實際利用外資金額達到15818萬美元,增長43.2%。
對外經濟技術合作領域不斷加強。全市新簽對外承包勞務合同額10020萬美元,比上年增長3.1%,實際承包勞務營業額11980萬美元,增長2.2%,年末外出勞務人員427人,增長5.6%。對外承包勞務分布12國家和地區。
旅游開發逐漸升溫,入境旅游接待大幅增長。全市共接待入境旅游人數5.9萬人次,比上年增長59.5%;旅游創匯991萬美元,增長59.5%;接待國內旅游人數664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23.78億元。
七、交通和郵電
交通運輸業增長加快。全社會貨物周轉量90.58億噸公里,增長18.6%;旅客周轉量43.04億人公里,增長11.5%。客貨運輸換算周轉量186.6億噸公里,增長16.9%。
郵電通信業快速發展。全年郵電業務總量22.26億元,增長25.1%,其中郵政業務總量1.42億元,電信業務總量20.84億元,分別增長5.8%和24.1%。年末固定電話用戶達到103.90萬戶,比上年凈增16.99萬戶;年末移動電話用戶84.68萬戶,凈增10.1萬戶。年末全市固定及移動電話用戶總數188.58萬戶,比上年末增加26.68萬戶,電話普及率為35.7%,其中移動電話普及率為16.04%,分別提高5.1個和1.9個百分點。
八、財政、金融和保險
財政收入穩步增長。全市全年完成財政總收入34.17億元,比上年增長14.2%;其中一般預算收入22.25億元,增長14.1%;一般預算支出41.34億元,增長13.5%。
各項金融業務穩步發展。金融業不斷強化和完善服務功能,加大有效信貸投入,年末金融系統各項存款余額290.03億元,比年初增加20.77億元。貸款投放進度快速增長。年末金融系統各項貸款余額276.53億元,比年初增加60億元,其中短期貸款210.54億元,比年初增加32.54億元,工業貸款54.47億元,比年初增加9.65億元;農業貸款34.31億元,比年初增加4.27億元。年末中長期貸款49.30億元,比年初減少1.31億元。全年金融機構現金收入1323.47億元,增長25.0%,現金支出1314.8億元,增長26.3%。
保險業務不斷拓展。全年實現保費收入7.7億元,比上年增長8.5%,其中財產保險收入1.9億元,增長18.7%;支付賠款1.1億元。個人商業保險意識不斷增強,全年人身保險保費收入3.8億元,增長5.5%;支付賠款及保險金0.4億元。
九、科學技術和教育
科技成果突出、攻關力度加大。2004年,全市取得各類科技成果25項,15項科技成果獲市科技進步獎,其中一等獎二項,二等獎五項,三等獎八項。啟動實施科技攻關項目53個,其中:“苯和乙烯液相烷基化生產乙苯成套技術”和“意大利楊APMP新工藝制造”等項目國內首創,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全市共爭取國家科技經費1200萬元,全市共簽定技術合同224個,合同成交金額1.7億元。全年受理專利申請146件,專利授權量118件。全年高新技術產品總產值108億元,增長20.6%。全市擁有兩個國家級工程技術(技術開發)研究中心,有6個省級工程技術(技術開發)研究中心,兩個企業博士后流動站和4個市級工程技術研究所。
教育事業全面發展。中小學教育基本實現了“普九”目標,2004年,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為100%,畢業生升學率為99.8%;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達99.5%,初中在校學生輟學率為2%。普通高等教育辦學規模繼續擴大。全市普通高校3所,全年共招生11766人,在校學生(本專科)20291人。
十、文化、衛生和體育
文化事業日益繁榮。2004年末全市有藝術表演團體8個,文化館10個,博物館、紀念館8個,公共圖書館7個。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廣播電視事業繼續發展。全市無線廣播電臺1座,節目8套,廣播人口覆蓋率95.4%;全市電視臺1座,節目12套,電視人口覆蓋率95.7%;有線電視用戶28.44萬戶,增加7.16萬戶。
衛生保健工作得到加強。年末全市共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90個,其中醫院53個,門診部5個,專科防治所(站)30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11個,婦幼保健機構10個,衛生監督機構5個,鄉鎮衛生院172個。農村有醫療點的村占總村數的比重為87.7%。年末全市衛生工作人員1.59萬人。全市執業醫師及執業助理醫師5593人,注冊護士3365人。
體育事業不斷發展。年末全市體育場地1645個,其中體育場28個,體育館9座,運動場442個。
十一、環境保護
環境保護力度加大、環境質量提高。建成煙塵控制區16個,控制區109平方公里;環境噪聲達標區13個,面積54平方公里增長13.8%。
生態保護區和自然保護區建設取得新進展。年末全市共有自然環境保護區5個,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個,省級4個。自然保護區面積24.3萬公頃。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人口總量保持低速增長。據抽樣調查,年末全市戶籍總人口為529.35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52萬人。全年出生人口4.46萬人,出生率為8.4‰,比上年下降0.7個千分點;死亡人口2.08萬人,死亡率為3.9‰;自然增長率為4.5‰,與上年持平。
城鄉居民收入繼續提高。2004年,全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136元,比上年增加1155元,增長12.9%,其中人均工薪收入為8579元,比上年增加1412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3336元,比上年增加390元,增長13.2%,農村人均工資性收入1072.37元,增加111.4元;家庭經營收入3091.4元,增加366.1元;其中:農產品收入1575.3元,增加330.3元,是近10年來增加最多的一年。
城市居民消費結構升級加快,農村居民消費出現新變化。全市城市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7515元,增加718元,其中人均交通、通信支出796元,增加1元;人均教育文化娛樂消費支出1383元,增加244元;人均購房和建房支出72元,減少239元;城市居民恩格爾系數為34.1%,比上年下降1.7個百分點;平均每百戶家庭擁有電腦31臺;人均居住面積30.73平方米,增加0.31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總支出2915.1元,增長13.3%;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為49.7%;平均每百戶農戶家庭擁有彩色電視機63臺,電話機59臺,移動電話0.39臺;農民人均住房面積38.93平方米,增加2.26平方米。
社會保障建設取得新進展。2004年,全市新增養老保險人數9.43萬人;新增失業保險參保人數3.13萬人;新增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5.38萬人;啟動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16.4和20萬人;領取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費人數11.95萬人。全年發放企業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6.1億元,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0.77億元。
注:1、本公報數據為初步統計數。
2、岳陽市GDP、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