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州委、州政府帶領全州人民深入踐行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委決策部署,按照“穩中求進、能快則快、又好又快”的總基調,緊扣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兩大任務,全面推進“五區”建設,抓機遇,穩增長、惠民生、保穩定、強保障,全州經濟平穩發展、民生持續改善、社會和諧穩定。
一、綜合
初步核算,全州實現生產總值397.7億元,增長8.3%。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59.2億元,增長3.5%;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58.6億元,增長7.4%;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79.9億元,增長10.9%。人均生產總值為15465元,增長7.6%。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5:41:44調整為今年的14.9:39.9:45.2。其中,工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為33.4%。第一、二、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7.1%、32.2%、60.7%。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16.1億元,增長7.1%,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4.0%,比上年減少0.9個百分點。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268.2億元,增長8.7%,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67.4%,比上年提高1.7個百分點。
全州財政總收入47.9億元,增長14.3%。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8.3億元,增長12.5%。稅收收入36.3億元,增加6.5億元,增長21.7%,稅收收入占財政總收入的比例達到75.7%。財政支出150.2億元,增長18.9%。其中,民生支出比重為49.8%。
經濟社會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礦業受市場影響使工業增長緩慢,結構性矛盾突出,資金等要素制約明顯,民生改善難點增多,發展環境尚需優化。
二、農業
全州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98.9億元,增長3.7%。其中,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分別增長4.1%、-1.5%、3.6%、4.9%。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63.7萬畝,實現糧食總產量85萬噸,增長1.5%。
優品率逐步提升。全州超級稻種植面積達57.2萬畝,占水稻總面積的41.8%;脫毒馬鈴薯20.05萬畝,占馬鈴薯總面積的74.2%;玉米種植面積逐年增加,占比達19.7%;雙低油菜面積68.1萬畝,占比達92.6%。
高產示范項目有序推進。25個農業部糧油高產示范項目示范面積27.8萬畝;4個油菜萬畝高產創建示范片面積4.4萬畝;8個玉米萬畝示范片面積8.4萬畝;13個水稻萬畝高產創建示范片面積13.9萬畝。開展品種試驗示范21個,引進水稻品種201個、玉米品種68個、油菜品種20個、馬鈴薯新品種2個,承擔國家中稻區試、預試品種57個,湖南省中稻區試、預試品種317個。建立水稻、玉米新品種展示點19個,展示品種353個。
農業專業化服務不斷加強。全州專業化防治各類服務組織22個,基層服務站126個,擁有專業化機手6022人。年末全州有農民專業合作社608個,增長51.6%;合作社成員5.73萬人。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144.8萬千瓦,增長7.7%。
農業產業化穩步推進。全州農產品加工企業617家,州級以上龍頭企業96家,比去年增加14家。培育休閑農業企業171家,其中被省休閑農業協會授牌的五星級休閑農莊4家,四星級休閑農莊4家。獲得中國馳名商標2個,獲湖南省著名商標17個,湖南省名牌產品7個,通過無公害認證的品種達66個,“龍山百合”、“保靖黃金茶”、“湘西黃牛”、“古丈毛尖”、“瀘溪椪柑”、“湘西椪柑”、“酒鬼酒”、“湘西獼猴桃”榮獲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注冊的特色農產品。
三、工業和建筑業
全年實現工業增加值133億元,增長6.6%。其中,規模工業增加值96.7億元,增長3.8%。分企業類型看:國有企業增加值8.2億元,下降11%;集體企業增加值0.3億元,增長1.9%;股份制企業增加值81.8億元,增長4.9%;其他經濟類型企業增加值6.4億元,下降12.1%。分輕重工業看:輕工業增加值17.8億元,增長11.8%,重工業增加值77.9億元,增長0.2%。錳鋅鋁礦產業、食品加工產業及生物醫藥產業三大產業集群實現增加值75.6億元,增長0.5%,占規模工業的78.2%。在三大產業集群中,錳鋅鋁礦產業實現增加值62.5億元,下降1.3%;食品加工產業實現增加值10.7億元,增長10.3%;生物醫藥產業實現增加值2.4億元,增長16.4%。
全年規模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63.8億元,下降3.7%,實現利稅36.1億元,增長2.8%。工業企業綜合效益指數為256.58。三大產業集群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13.2億元,下降5.9%,占規模工業主營業務收入的80.8%;實現利稅32.0億元,占規模工業利稅的88.7%;從業人員3.4萬人,占規模工業從業人員的72.3%。全年規模工業產銷率為98.99%,提高2.48個百分點。
實現建筑業增加值25.6億元,增長12%。全州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筑企業實現利潤1億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積233萬平方米,增長26.6%;房屋建筑竣工面積90.1萬平方米,增長34.6%。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在建項目644個,其中:投資項目517個,房地產項目127個。全年固定資產投資232.4億元,增長20.8%。其中,城鎮固定資產投資157.5億元,增長28.8%;房地產項目投資25.7萬元,增長4.1%;非農戶項目累計完成投資7.8億元,下降28%;省管跨地區項目投資41.4億元,下降24.9%。分經濟類型看(不含跨區投資):國有投資112.2億元,增長15.1%,非國有投資78.8億元,增長29.9%。分三次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8.5億元,增長40.6%;第二產業投資51.7億元,增長19.5%;第三產業投資130.8億元,增長20.2%。從投資方向看:產業投資38.7億元,增長22.1%;民生投資10.7億元,增長41.3%;生態投資10.4億元,增長68.1%;基礎設施投資71億元,下降1.4%;高新技術產業投資4.7億元,增長41.6%;技改投資59.9億元,增長28.7%。
交通建設順利。吉茶高速、吉懷高速建成通車。張花高速、鳳大高速、龍永高速加快建設。龍永公路、遷河公路和下沱公路建成通車。鳳凰繞城線、吉首繞城線等干線公路建設積極推進。農村公路完成路面工程1296公里。龍桑高速完成可研報告編制。黔張常鐵路可研上報國家發改委。焦柳鐵路石門至懷化段擴能改造項目列入鐵道部“十二五”鐵路建設規劃。銅仁鳳凰機場擴建項目可研通過國家發改委組織的專家評審。
社會事業投資增長迅速。科教文衛等社會事業投資9.2億元,增長80.4%。其中,教育投資4.4億元,增長49.1%;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投資3.5億元,增長82.2%。
五、國內貿易和物價
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8.6億元,增長15.2%。其中,城鎮130.7億元,增長15.2%;鄉村27.9億元,增長15.1%。批發和零售業137.2億元,增長15.2%,住宿和餐飲業21.4億元,增長14.6%。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在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中,糧油食品類商品零售額增長12.2%;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20.9%;金銀珠寶類增長33.7%;石油及制品類增長22.5%;汽車類增長9.6%;日用品類增長1.4%;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24.9%;家具類增長33.6%。
居民消費價格上漲2.2%。其中趨勢606食品價格上漲4.3%。其中糧食價格上漲6.3%,鮮菜價格上漲16.8%。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2.6%,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下降0.9%。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
六、對外經濟和旅游
全年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15092萬美元,下降29.1%。其中:出口14798萬美元,下降23.6%;進口294萬美元,下降84.7%。實際利用外資1188萬美元,增長42%。全年招商引資項目6個,全州外派勞務726人,新批境外投資企業2家,實際對外投資205萬美元,對外合同投資額800萬美元。
全年共接待國內外游客1884.68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05.45億元,分別增長25.5%和34.8%。其中,接待入境游客15.93萬人次,增長25.6%。芙蓉鎮景完成古鎮風貌整治、新游線景觀打造、民居改造、游客服務中心及停車場項目建設。永順老司城遺址、鳳凰區域性防御體系成功入選“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全州成功創建國家等級景區7家。鳳凰縣成功申報為全國、全省旅游強縣城;里耶鎮為全國特色景觀旅游名鎮,芙蓉鎮為省級特色旅游名鎮,老家寨、早崗村、德夯村、張家坡村、老司城、撈車村、夯沙村為特色旅游名村;瀘溪軍亭界度假山莊等11個景區為星級鄉村旅游景區。芙蓉鎮、猛洞河漂流、矮寨奇觀3個國家4A級景區,已通過省局和國家旅游局的檢查評定。
舉辦了“矮寨大橋通車慶典暨矮寨奇觀景區旅游扶貧開發項目開工儀式”、中國“紅石林”杯茶歌大賽、中國土家族社巴節,“華彩湘西”心連心藝術團湘西州慰問演出、奧凱航空“快樂湖南之旅”、矮寨大橋低空跳傘節和高空走鋼絲等眾多旅游促銷活動。
七、交通運輸和郵電
年末公路通車里程12258公里。其中,國道428公里,高速公路152公里,省道2244公里,縣道1763公里,鄉道3595公里。全社會貨物周轉量61.3億噸公里,增長23.8%,貨運量3719萬噸,增長14.3%;旅客周轉量32.36億人公里,增長7.3%,客運量4731萬人,增長7.9%。
全年郵電業務總量15.26億元,增長10.5%。其中,郵政業務總量1.33億元,增長9.9%;電信業務總量13.93億元,增長10.5%。年末固定電話用戶25.37萬戶,下降6.7%,固定電話普及率為9.9戶/百人;移動電話用戶122.9萬戶,增長15.3%,移動電話普及率為47.8戶/百人。年末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達19.96萬戶,增長17.3%。
八、金融與保險
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545.69億元,比年初增長23%。其中,單位存款173.87億元,增長25.8%;個人存款345.85億元,增長22%;全年新增各項存款102.17億元,增長28.1%;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222.95億元,比年初增長20.2%。其中短期貸款42.24億元,增長8%;中長期貸款135.85億元,增長26.2%。農村信用社和長行村鎮銀行新增貸款12.3億元,增長13.3%,占全部金融機構新增貸款的32.9%,支持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明顯。
全年保險保費收入10.34億元,下降1.5%。其中壽險保費6.95億元,下降6.3%;財產險保費收入2.94億元,增長13.7%。全年各項賠款和給付支出2.09億元,增長37.9%。其中壽險給付0.59億元,增長50.8;財產險賠款1.32億元,增長36.6%。
九、教育和科學技術
全州有大學3所,在校學生增加2428人;有中等職業學校30所,比去年減少1所,在校學生減少516人。全州有普通中學181所,比去年少3所,在校學生減少3787人。全州有小學334所,比去年少354所,教學點719個,比去年增加319個,在校學生減少14862人。全州有特殊教育學校4所,在校殘疾學生571人。全州有幼兒園412所,比去年增加38所,在園幼兒增加5918人。全州小學入學率為98.4%,小學鞏固率為94.2%,小學畢業率99.6%;初中年鞏固率為94.5%。全州平均每萬人口在校學生數分別為大學80人、中等職業學校99人、普通高中156人、初中348人、小學741人。全州普通高校招生考試報名人數15313人,其中文科6043人,理科6115人;全州普通高校招生本科共錄取6416人,其中文科錄取2181人,理科錄取2987人。
營養改善計劃實施順利。營養改善覆蓋19.26萬學生;救助貧困學生3.9萬人,其中大學生3776人。
科技事業繼續發展。全年承擔國家各類科技計劃項目11項,國家安排科技攻關計劃項目1項,獲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2項,應用技術成果2項。全年獲省級科技項目資金約2000萬元,其中湘西科技專項1000萬元、省重大專項預研項目資金100萬元、創新服務平臺建設資金265萬元、科技支撐縣(市)區域經濟發展專項250萬元。全州7個創新基金項目、1個富民強縣項目、1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獲得科技部立項支持,獲科技部項目支持1633萬元。受理州級科技計劃項目申報65項,科技研發經費財政預算1120萬元,增長30%。全年引進高新技術10項。組織省、州、縣市三級科技特派員420人,舉辦各類實用技術培訓158期、為農民和基層解決現場技術難題70多項、免費發放義診藥品53000余元。
技術市場和專利保護工作進一步加強。全年完成國家專利申請量481件,增長26.6%。其中,發明專利申請95件,增長26.7%;職務發明創造專利申請269件,增長2.7%;大專院校申請64件,增長128.6%;工礦企業專利申請147件,增長65.2%。專利授權232件,增長19.6%。其中,發明專利33件,增長26.9;職務申請131件,增長11%,大專院校授權26件,增長160%;工礦企業專利授權74件,增長12.1%。
十、文化、衛生和體育
全州有表演團體9個、文化館8個、藝術館1個、文化站167個、文藝研究所2個、文藝中專學校1所、博物館7個、州級文物保護單位10個、公共圖書館9個。文藝創作成效顯著。歌舞《五彩湘韻》代表湖南省赴京參加全國第四屆少數民族會演,取得了圓滿成功,榮膺劇目金獎,排全國第7名,同時獲得最佳導演獎、最佳編劇獎、優秀組織獎等11個單項獎項。建農家書屋1975家,全年送戲下鄉演出655場,放映公益電影2.41萬余場。
文化遺產保護繼續推進。全州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4項,省級62項,州級239項,國家級傳承人22人,省級32人。評選公示了38個第五批“非遺”項目名錄和61名第四批州級“非遺”項目傳承人,乾州文廟等六處成功命名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實施“武陵山(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完成生態保護實驗區總體規劃省級評審。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全州有廣播電視臺9座。中、短波廣播發射臺和轉播臺2座。公共廣播節目7套,公共電視節目10套。有線廣播電視用戶31.9萬戶。其中,農村有線廣播電視用戶9.3萬戶。無線數字電視入網用戶1.05萬戶,衛星接收30.9萬戶。
年末全州有衛生機構(含診所、村衛生室)3160個,醫院(衛生院)242個。其中,縣以上國有綜合醫院9個,中醫醫院8個,專科醫院5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9個,采供血機構1個,衛生監督所9個,婦幼保健院(所)9個,專科疾病防治所5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35個,鄉鎮衛生院203個。全州設置病床12505張,每千人擁有病床4.86張,共有衛生技術人員11520人。全年新建改建鄉鎮衛生院24所。衛生應急能力提高,全年及時有效處置6起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疾病防控工作扎實開展。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保持在95%以上,重大、地方性重點疾病防控進入常態化;全州未發生傳染病暴發流行,重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愛國衛生運動深入開展,城鄉環境衛生面貌進一步改善。采血屋和志愿者隊伍建設加快推進,無償獻血量基本滿足臨床用血需求。中醫藥民族醫藥發展加快,苗醫正骨療法治療腰痛技術、土家醫雷火神針療法技術、小兒提風療法等適宜技術推廣取得較好成效,州民族中醫院創“中醫三甲”醫院評審通過。
年末有體育場地1362個,體育館23座,運動場21個,游泳池4個,各種訓練房1314個,全州開展全民健身項目90項次,新建農民體育健身工程的行政村46個,獲得世界冠軍2項,獲得全國冠軍3項。成立各類健身組織28個,成立體育協會、俱樂部19個。體育彩票發行再創新高,銷售1.64億元,增長60%。
十一、資源、環境和安全生產
年末耕地面積19.61萬公頃。全州建設占用耕地280公頃,補充耕地927公頃,基本農田穩定在15.55萬公頃。全年實施省以上土地綜合整治項目8個,實施省以上土地綜合整治項目建設規模0.24萬公頃。
全州有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區48個,其中國家級2個,省級6個。保護區面積24.61萬公頃,占全州土地面積的15.9%。全州酸雨控制區面積1062平方公里,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全州共檢查各類污染源42家,立案查處各類環境違法案件31宗。依法取締搗毀26口非法煉汞土灶和設備,依法查處了8家違法排污企業;核查了190家核技術利用單位8枚放射源,227套射線裝置的運行運轉情況;8縣市城區56家醫院和吉首市124家診所醫療放廢物納入了集中處理。
生態州建設不斷推進。全州完成人工造林任務10.7萬畝,完成封山育林7.58萬畝,完成林木育苗播種面積1060畝,建義務植樹基地30個。“八百里綠色行動”完成造林2.2萬畝,栽植綠化大苗370萬株,綠化公路900公里,新建特色景觀景點20多處,苗木成活率達到90%以上。全州森林面積76.8萬公頃,活立木蓄積量3042.28萬公頃,增長2.4%,全州森林覆蓋率66.86%。完成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58座。節能降耗取得新成效,單位規模工業增加值能耗比上年下降6.73%。
安全生產形勢穩定。全年發生安全生產事故559起,上升33%,死亡103人,下降27%。億元GDP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0.26人,下降31.7%;工礦商貿企業十萬從業人員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2.2人;煤炭百萬噸煤死亡人數14.71人。全年共發生道路交通事故379起,造成73人死亡,道路交通萬車死亡人數3.6人,下降46.3%。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年末全州總人口289.65萬人,增長0.7%。常住人口258.12萬人,增長0.7%,其中城鎮人口97.05萬人。總人口中,少數民族人口226.93萬人,占總人口的78.4%。其中,土家族125.98萬人,苗族99.46萬人。全州人口出生率為13.95‰,比上年上升0.05個千分點;死亡率為6.2‰,比上年上升0.2個千分點;人口自然增長率7.75‰,比上年下降0.15個千分點。
2012年,全州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038元,增長10.6%。其中,工薪收入10546元,增長8.5%。農民人均純收入4229元,增長15.1%。其中,工資性收入1783元,增長22.9%;家庭經營現金收入1982元,增長9.2%;財產性收入29元,下降6.5%;轉移性收入435元,增長15.1%。全州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10537元,增長10.3%。其中食品支出增長8.3%,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支出增長30%,衣著支出增長9.2%。城鎮居民人均居住面積(建筑面積)35.3平方米。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為36.9,比上年下降0.7個百分點。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3393元,增長15.4%。其中,食品、衣著和居住分別增長6.7%、33.7%和19.8%。農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積29.2平方米。
全州城鎮人均公共綠地6.7平方米,供水普及率88%,污水處理率85.6%,垃圾處理率85.1%,燃氣普及率70%。新增城鎮道路面積14.1萬方米,人均道路面積8.5平方米,新增設排
水管道總長94.8公里。全州城鎮化率為37.6%。
全州有敬老院168所,福利院7個。集中供養五保老人5879人,分散供養9048人,農村五保戶集中供養標準394元/月,分散供養標準180元/月。農村五保對象在縣鄉兩級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住院實行基本醫療費用全免。全州年末城鎮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8.73萬人,發放最低生活保障費2.27億元,月人均補助217.5元;農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保障24.94萬人,發放最低生活保障費1.96億元,月人均補助87.6元。
全年完成農村危房改造任務35376戶,發放救災資金6190萬元,發放醫療救助資金5509.4萬元。各類收養性社會福利單位收養有床位數8809張,收養人員7188人,社區服務設施148個,服務中心36個。全州參合農民216.67萬人,參合率達96.12%,較上年提高0.94個百分點;參合農民補助水平由上年人均200元提高到今年的290元。
全年社會保障與就業、城鄉社區事務、醫療衛生等重點民生建設財政投入資金40.7億元,增長6.3%。全年新增城鎮就業人員2.27萬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3.37萬人,失業人員再就業0.78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4.23%。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職工人數27.8萬人,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28.94萬人,農村養老保險和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實現全覆蓋。全州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人數216.69萬人,參合率96.1%;城鎮基本醫療參保人數達53.9萬人。參加失業保險職工人數14.84萬人,參加工傷保險職工人數18.33萬人,參加生育保險職工人數13.21萬人。
注:1.本公報中數據均為初步統計數。
2.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不變價格計算。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