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會員中心
   
統計年鑒年度索引: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年鑒分省、行業總索引 ]
統計公報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公報分省總索引 ]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統計公報 > 湖南

益陽市201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時間:2016-04-10 13:27:04 來源:益陽市統計局 作者:admin 點擊:8788次
益陽市統計局
 
(2016年3月15日)
 
2015年,面對國內外復雜形勢和一系列重大挑戰,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委一系列工作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強力推進大會戰、大整治、大幫扶、大招商、大拆遷五大重點工作,攻堅克難,奮力拼搏,實現了經濟的平穩增長和社會大局的和諧穩定,為“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綜合
 
經濟總量邁上新臺階。初步核算,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354.41億元,比上年增長8.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為251.41億元,增長4.0%;第二產業增加值570.31億元,增長6.9%;第三產業增加值532.69億元,增長12.2%。第一、二、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8.1%、36.0%和56.0%。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GDP30776元,折合4739美元,增長7.9%。全市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8.7:44.1:37.2調整為18.6:42.1:39.3,三產業比重提高2.1個百分點。
 
新型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產業化取得新進展。工業保持較快增長,全部工業增加值增長6.8%,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31.8%,推動經濟增長2.7個百分點。工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為38.0%。農產品加工業全年實現銷售收入740億元,利潤總額35億元。全市有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4家,省級龍頭企業40個,市級龍頭企業305家。農民組織化程度不斷提高,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到2902個,新增733個。城市創建全面推進,城鎮化水平進一步提升。創建國家交通管理模范城市工作順利推進。2015年城市化率為46.39%,比上年提高1.63個百分點。
 
市場物價小幅上漲。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1.8%。八大類消費價格呈現“六升兩降”,其中食品類上漲3.3%;衣著類上漲3.4%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類上漲2.0%;娛樂教育用品及服務類上漲2.4%;煙酒類上漲1.8%;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類上漲1.5%;而交通和通信類下降1.1%;居住類下降0.7%。
 
節能減排成效明顯。全市把節能減排作為轉方式、調結構、惠民生、促發展的工作重點,嚴格落實節能減排責任制,堅決淘汰鋼鐵、水泥、造紙等行業的落后產能,從源頭遏制“兩高”行業盲目擴張和低水平重復建設。全市規模工業能源消費總量342.21萬噸標準煤,比上年下降5.3%,單位規模工業增加值能耗比上年下降11.6%。
 
安全生產形勢平穩。全年生產經營性安全事故154起,比上年減少27起;其中死亡人數24人,比上年增加3人;億元生產總值生產經營性傷亡事故死亡人數0.018人,比上年增加0.001人。工礦商貿企業從業人員十萬人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0.78人,道路交通萬車死亡人數1.1人,煤礦百萬噸事故死亡人數0人。
 
財政收支穩步增長。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04.61億元,比上年增長10.2%,增速與全省平均水平持平。其中地方收入68.58億元,比上年增長15.4%;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71.53億元,增長14.8%。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稅收收入75.28億元,稅收占比為72.0%。
 
二、農業
 
農業經濟持續增長。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為410.45億元,比上年增長4%,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3個百分點,連續4年增速領跑全省。
 
糧食生產成效明顯。全市糧食種植面積427.04千公頃,比上年增長0.7%;總產量250.08萬噸,增長1.9%。糧食規模經營水平不斷提高。全市糧食規模生產經營30畝以上種糧大戶17195戶,流轉土地面積97.9千公頃,分別比上年增加2140戶和13.73千公頃,規模經營水平全省第一。赫山區、沅江市、南縣和資陽區被授予全省糧食生產先進縣。
 
經濟作物結構變化。棉花因受國家收儲政策和價格下跌雙重影響,種植面積23.95千公頃,產量3.97萬噸,分別下降31.7%和31.8%。除棉花和苧麻外,其他主要經濟作物的面積和產量均有所增長,油料143.23千公頃,增長0.8%,產量25.15萬噸,增長5.1%;蔬菜115.91千公頃,增長1.5%,產量379.2萬噸,增長7.8%;藥材5.41千公頃,增長82.2%,產量3.98萬噸,增長17.7%。茶園面積26.94千公頃,增長8.6%,茶葉產量7.43萬噸,增長16.2%。
 
養殖生產健康發展。全市創建國家級畜禽標準化示范場10個,新增1個,省級畜禽標準化示范場30個,新增6個;創建部級水產健康養殖場36個,新增3個。申報國家級、省級休閑漁業示范基地10個,新增2個。全年出欄生豬489.62萬頭,下降2%;出欄牛20.97萬頭,增長5.6%,水產品產量39.44萬噸,增長8%。
 
現代林業穩步推進。全市純林產值13.66億元,比上年增長0.6%,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比重為3.3%。涉林產業總產值263億元,增長15.2%。全市森林覆蓋率為54%。
 
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全年水利建設總投入22.66億元,完成206座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有效灌溉面積236.63千公頃,比上年增加4.97千公頃。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505萬千瓦,比上年增加18萬千瓦。農業生產綜合機械化水平達68.5%,比上年提高1個百分點,其中水稻生產耕、種、收全程機械化水平達76%,提高1個百分點。
 
三、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生產持續穩定增長。全市全部工業增加值514.3億元,比上年增長6.8%,全市946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增長7.1%。規模工業中輕工業增加值增長7.5%,重工業增加值增長6.8%;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7.7%,增速比全市平均水平高0.6個百分點;六大高耗能行業增加值增長4.1%,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的17.5%,占比下降1.5個百分點;非公有制工業增加值增長7.5%,比全市平均水平高0.4個百分點;九大主要行業增加值增長7.8%;市級以上園區規模工業企業493家,增加值增長10.2%。
 
2011年-2015年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速
 
多數產品產量同比增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生產飼料113.9萬噸,增長27.3%;精制茶12.9萬噸,增長22.5%;紗17.6萬噸,增長11.4%;鋼材45.4萬噸,增長1.8%;民用鋼質船舶40.2萬載重噸,增長25.4%;銻品4.2萬噸,增長3.4%;機械化農業及園藝機具8.2萬臺,增長10.2%;起重機5.1萬噸,增長39.8%;電子元件290.0億只,下降2.2%。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工業經濟效益不斷提升。全市規模工業經濟綜合效益指數336.7%,比上年提高8.5個百分點。主營業務收入1942.7億元,增長8.5%;實現利潤67.0億元,增長12.6%,其中九大主要行業實現利潤57.3億元,占全部規模以上工業的85.5%。
 
建筑業發展較快。全市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筑企業96家,全年實現產值201.1億元,比上年增長17.9%。建筑業增加值57.55億元,比上年增長8.2%;房屋建筑施工面積1112.8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5%,建筑企業全員勞動生產率27.5萬元/人,比上年增長6.6%。
 
四、固定資產投資
 
投資較快增長。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223.80元,比上年增長18.7%。
 
投資結構調整明顯。從三次產業來看,一、二、三產業分別完成投資24.21億元、696.89億元和502.70億元,三次產業投資比重由上年2.4:55.6:42.1調整為2.0:56.9:41.1。
 
工業投資增長迅速。全市工業投資依然強勁,完成工業投資692.88億元,增長20.6%;其中工業技改投資455.62億元,增長24.8%。
 
十二大振興產業占比較大。全年完成十二大振興產業投資483.93億元,占全部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39.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5個百分點。
 
基礎設施和生態環保投資增幅較快。全年完成基礎設施投296.63億元,比上年增長24%;生態環保投資32.14億元,增長19.5%。
 
項目建設扎實推進。G319益陽南線高速公路、海吉星農產品基地一期建設、津湘藥業年產2萬噸精加工中藥飲片生產線、科力遠鎳鋅動力電池研發生產基地、S317資北干線資陽區茈湖口至桃江花園臺公路改建工程等項目投產。湖南益陽康雅醫院項目建設、益陽市城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北峰山竹產業園項目建設、安化南區開發基礎設施、惠普IT服務外包及3D動漫項目商務區等大項目投資進度較快。
 
房地產投資繼續增長。全市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103.90億元,比上年增長2.7%。其中住宅投資71.76億元,同比下降2.7%。施工面積1214.21萬平方米,與上年持平。商品房屋銷售面積315.64萬平方米,增長1.1%。
 
五、國內貿易
 
消費市場繁榮活躍。2015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73.9億元,增長12.1%。分地域看,城鎮消費品零售額461.4億元,鄉村零售額112.5億元,分別增長11.9%和12.6%。分行業看,批發業零售額63.4億元,增長11.9%;零售業零售額381.6億元,增長11.8%;住宿業零售額26.7億元,增長12.7%;餐飲業零售額102.2億元,增長12.8%。全市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企業零售額204.1億元,增長15.4%,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35.6%。
 
六、對外經濟和旅游
 
對外貿易出現上升。2015年,全市進出口總額60527萬美元,同比增長4.04%。其中出口51719萬美元,增長-2.33%;進口8808萬美元,增長68.54%。一般貿易進出口額46524萬美元,下降2.82%,占我市同期進出口總額78.86%;加工貿易進出口額8469萬美元,下降17.16%,其他貿易進出口5534萬美元,同比增長6601.95%。
 
2011-2015年益陽市進出口總額
 
招商引資取得新成績。全年實際引進內資形成固定資產376.08億元。全年新批外商直接投資項目7個,直接利用外資2.21億美元,增長6.3%。
 
旅游業加快發展。全年旅游總收入177.8億元,增長10.8%;接待國內外旅游者2794萬人次,增長10.1%。大通湖錦大漁村生態風景區成功創建國家3A級景區,會龍山佛教文化公園啟動國家4A級景區創建。
 
七、交通和郵電
 
交通運輸業穩步發展。全年全社會貨物周轉量244.19億噸公里,增長12%;旅客周轉量47.16億人公里,下降5.7%。年末民用車輛擁有量66.02萬輛,比上年增長9.2%,其中汽車26.53萬輛,增長18%。私人汽車24.55萬輛,增長19.4%。
 
郵電通信業繼續發展。全市郵政行業完成業務總量4.41億元,比上年增長28.3%;完成快遞業務收入1.22億元,增長72.5%。從業務量看,函件253.39萬件,下降30.3%;包裹4.64萬件,下降35%;快遞1501.67萬件,增長94.9%。年末全市固定電話用戶32.6萬戶,移動電話用戶271.82萬戶,固定電話普及率下降至7.4部/百人,移動電話普及率上升至61.6部/百人。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41.7萬戶。
 
八、金融和保險
 
金融運行平穩。年末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1363.73億元,比年初增加189.08億元。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616.9億元,比年初增加59.29億元。其中短期貸款余額231.84億元,比年初增加18.29億元;中長期貸款余額382.17億元,比年初增加44.68億元。分類看,工業貸款余額122.89億元,增加1.83億元;涉農貸款余額345.97億元,新增45.52億元。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963.25億元,比年初增加124.49億元。證券業交易量大幅增長,全年股票交易額3108.03億元,比上年增長288.5%。
 
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款余額
 
保險業穩步發展。年末全市共有保險公司32家,其中壽險19家,產險13家。全年保費收入39.84億元,增長20.8%。其中:壽險27.20億元,比上年增長20.3%;產險12.63億元,增長21.7%。
 
九、科學技術和教育
 
科技事業進一步發展。2015年,全市共爭取各類科技計劃項目65項,其中:國家級項目8項,省級項目57項,共獲得項目資金2738萬元,共有30項成果獲市科技進步獎,5項成果獲省科技進步獎,其中二等獎1項,三等獎4項。技術市場成交活躍,認定登記的技術合同90份,合同金額2.07億元。全市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03家,實現高新技術產品增加值231.4億元,增長21.3%。
 
教育事業取得新成績。2015年,全市有各級各類學校1415所,其中:幼兒園740所,小學420所,初中194所,特殊教育學校4所,普通高中33所,中等職業類學校24所;在校學生567199人,其中:幼兒園117327人,特校學生352人,小學240346人,初中109926人,普通高中59891人,中等職業類學校39357人;全市有中小學教職工61478人,其中在職41652人。高考一、二、三本錄取2272人、4689人和1385人,本科三批以上錄取率為46.45%。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十、文化、衛生和體育
 
文化藝術事業繁榮發展。2015年,成功舉辦全市第四屆花鼓戲匯演、第二屆中國花鼓戲明星戲迷益陽大聯歡,組織了小演員培訓班、政府購買演出、增印《中國花鼓戲》雜志等活動,《湖南日報》專版專題報道了萬人空巷觀看匯演的盛況;全市累計建成鄉鎮綜合文化站88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行政村基層網點1664個、農家書屋1793家;開展“益陽花鼓大戲臺?演藝惠民”送戲下鄉演出共331場;放映農村公益電影24073場、周末廣場電影1020場;完成省定4個區縣(市)1104個行政村的“村村響”工程建設任務;新建全民健身路徑工程53套、農民體育健身工程266個;開展“書香湖南·銀城書香節”活動,舉辦85場閱讀分享會、10場書香湖南大講堂和50場專題講座,建成市級漂流點55個、區縣和村級漂流點1783個;建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協調機制,出臺益陽市《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實施意見》;市圖書館新館和市群藝館新館已納入市文化藝術中心統籌建設;我市已成功申報為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兔子山古遺址、羊舞嶺古窯址、石碼頭歷史街區,列入國家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建設規劃;承辦2015年度萬里茶道申遺工作推進會,篩選11個點作為益陽段申遺遺產點。市博物館入選全國首批“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引導社會力量興建20多家博物館和陳列展示館,初步構建起地方特色鮮明的文博體系。新增市級非遺保護名錄項目11項。開展違規設置頻道頻率、非法接收衛星電視、違規插播廣告等專項整治,確保了廣電播出安全和正確輿論導向。
 
衛生事業不斷發展。2015年全市共爭取項目110個,總投資18510萬元,其中中央預算內投資9950萬元,地方自籌8560萬元。全市卡介苗等“五苗”全程接種率達99.72%。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零”發生。血吸蟲病防治通過國家傳播控制達標驗收。新增了重癥醫學等4個市級醫療質控中心。切實做好無償獻血工作,臨床用血100%來自無償獻血。衛生應急能力提高,緊急醫療救援取得實效。孕產婦死亡率為7.42/10萬,同比下降21.72%。醫療服務量較快增長。2015年,全市總診療人次1309.9萬人次,人均就診2.97次,醫療機構床位使用率達83.8%。
 
體育事業有新成就。成功舉辦2015年全市大眾運動會暨全民健身展示活動,并得到國家體育總局的宣傳推廣。益陽籍選手諶利軍再次奪得世界舉重錦標賽冠軍,成為我省奪取2016年巴西奧運會金牌的重要人選。田卿、包宜鑫奪得蘇迪曼杯團體冠軍。接納緬甸、馬拉維和巴西等國家在我市的體育培訓,擴大了益陽體育事業的知名度。高度重視體彩銷售工作,全年實現銷售收入1.49億元,同比增長138%。
 
十一、人口和環境保護
 
人口計生工作卓有成效。2015年認真落實“兩扶”制度,對國家、省統一部署的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實行獎勵扶助,對計劃生育家庭實行特別扶助,嚴格按照入戶調查、群眾座談、縣鄉村三級公示、縣級核查、市級督查的程序,嚴把政策確認關。全年確認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對象21064人,其中新增4072人,退出552人;確認計劃生育家庭特別扶助對象2681人,其中新增494人,退出72人。進一步推進人口文化建設,積極倡導婚育新風,多措并舉推進出生缺陷干預工作,出生人口素質得到提高。
 
環境保護工作進一步加強。2015年全市共投入資金4.26億元,完成污染治理項目64個,其中重金屬污染防治項目4個,湖泊治理項目8個,建成環保20設施臺(套)。全市國控重點污染源工業企業主要污染物排放達標率為97%,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鉛完成年度減排目標任務。全市共檢查企業2555多家次,重點排查了涉鉛、鎘、砷、鉻和銻等企業25家次,共整改工業企業692家。全年資江干流益陽段地表水5個監測斷面全部達到或優于Ⅲ類水質標準,飲用水源地水質監測達標率為100%,中心城區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保持在78.9%;創建國家級生態鄉鎮18個、申報創建省級生態鄉鎮17個,共完成減排項目65個。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勞動和社會保障工作進一步加強。2015年城鎮新增就業35544人,“零就業”家庭動態就業援助率為100%,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年末參保59.13萬人。失業人員再就業18554人,就業困難對象再就業5200人;扶持創業43316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8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3%以內。養老保險新增參保7800人,失業保險新增參保1.49萬人。
 
年末全市公安戶籍總人口480.82萬人,常住人口441.02萬人。人口出生率12.08‰,死亡率5.83‰,人口自然增長率6.25‰。
 
居民生活水平持續提高。據抽樣調查顯示,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711元,比上年增長9.5%。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571元,增長9.1%;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44元,增長9.2%。2015年全體居民家庭人均消費支出12959元。其中,文化娛樂服務消費支出561元,占消費支出的4.3%。人均住房使用面積53平方米,恩格爾系數為33.5%,基尼系數為0.34。
 
注:1.本公報數據為初步統計數。
 
2.地區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
關閉
關注公眾號 獲取新動態
91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亚洲2022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久久婷五月综合97狠狠澡,亚欧人成精品免费观看
在线国内在线播放 | 亚洲男人的天堂色偷偷 | 亚洲性爱免费观看视频 | 亚洲欧美偷拍综合一区 | 日本激情一区二区 | 丝袜亚洲另类欧美变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