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也是極不平凡、極其不易的一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沖擊和罕見的汛情壓力,全市各級保持戰略定力,準確判斷形勢,精心謀劃部署,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沉著有力應對各類風險挑戰,堅決穩住基本盤、頂住沖擊波、激發新動能,全市經濟運行平穩向好,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一、綜合
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853.48億元,比上年增長3.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20.14億元,增長4.1%;第二產業增加值793.08億元,增長4.4%;第三產業增加值740.26億元,增長3.0%。第一、二、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15.1%、53.9%、31.0%。全市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5.6:42.6:41.8調整為17.3:42.8:39.9。
深入實施現代農業“131千億級產業”工程,推動“一縣一特”產業集群初步形成。茶葉、稻蝦、水產、蔬菜、休閑食品等五大產業綜合產值首度超千億元,達1041億元。新創建國家級水產健康示范場6個、國家級農業產業強鎮2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強鎮2個。新增省級現代農業特色產業園6個、省級優質農產品供應基地(示范片)1個。新培育省級龍頭企業22家,市級以上龍頭企業發展到319家,全年實現農產品加工業總產值1410億元,同比增長7.9%。安化黑茶、南縣稻蝦米首次進入中南海。安化黑茶、南縣小龍蝦入選中國農業品牌目錄。安化黑茶成為全國首批、全省唯一中歐互認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全市農民合作社共計7488家,新增594家;家庭農場2.29萬家,新增1.70萬家。省級以上星級休閑農莊達77家。安化縣、赫山區成功創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
全市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4.3%,占GDP的比重為36.1%,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45.2%,拉動全市經濟增長1.7個百分點。
全市居民消費價格(CPI)指數比上年上漲2.2%。八大類消費中:食品煙酒類上漲8.4%;衣著類上漲0.7%;居住類下降1.9%;生活用品及服務類下降0.6%;交通和通信類下降2.4%;教育文化和娛樂類下降0.6%;醫療保健類上漲1.3%;其他用品和服務類上漲5.2%。
全年發生各類生產安全事故(不含火災)124起,比上年減少19起;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131人,比上年減少23人。億元生產總值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0.07人。工礦商貿企業從業人員十萬人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0.7人。道路交通萬車死亡人數0.65人。
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35.85億元,比上年增長2.7%。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7.92億元,增長4.1%;上劃省級收入10.83億元,增長0.5%;上劃中央收入47.09億元,增長0.9%。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的稅收收入112.15億元,增長2.0%,稅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比重為82.6%,下降0.6個百分點。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占GDP的比重為7.3%,下降0.1個百分點。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85.94億元,增長0.9%。
二、農業
全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594.94億元,比上年增長4.2%。
全年糧食播種面積547.7萬畝,增長4.3%;總產量229.6萬噸,增長2.3%。出欄生豬294.21萬頭,下降2.3%;出欄牛8.92萬頭,增長7.5%;水產品產量43.36萬噸,增長1.5%。
全年油料種植面積205.77萬畝,增長6.4%,產量24.99萬噸,增長10.4%;蔬菜197.21萬畝,增長2.6%,產量470.83萬噸,增長3.7%;藥材10萬畝,增長7.9%,產量5.42萬噸,增長9.3%。茶園面積50.82萬畝,增長0.3%,茶葉產量10.02萬噸,增長6.6%。
全年純林產值17.03億元,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比重為2.9%。森林覆蓋率為53.86%。水利建設總投入12.73億元,完成3座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掃尾工作。
三、工業和建筑業
全市122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比上年增長4.5%。九大主要行業增加值占全部規模工業的89.9%,增長5.0%,比全市平均水平高0.5個百分點;813家市級及以上園區規模工業企業增加值增長5.1%,比全市平均水平高0.6個百分點。單位規模工業增加值能耗比上年下降4.4%。
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生產飼料239.03萬噸,比上年增長13.8%;大米466.88萬噸,增長14.3%;精制茶18.60萬噸,增長1.2%;紗17.68萬噸,下降8.3%;銻品4.00萬噸,增長0.8%;起重機9.29萬噸,增長8.7%;民用鋼質船舶15.03萬載重噸,下降5.4%;光電子器件42.10億只,增長13.2%;電子元件520.35億只,增長42.1%;印制電路板375.20萬平方米,增長32.5%。
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378.03%,比上年提升24.9個百分點;營業收入2733.25億元,增長7.2%;實現利潤102.99億元,增長1.0%,其中九大主要行業實現利潤96.05億元,占全部規模以上工業的93.3%。
全市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筑企業123家,比上年同期凈增11家。實現建筑業產值370.59億元,增長10.1%;實現建筑業增加值124.8億元,增長5.3%。房屋建筑施工面積1625.27萬平方米,增長2.7%;建筑業從業人員平均人數10.07萬人,增長2.7%;建筑企業全員勞動生產率36.8萬元/人,增長7.1%。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市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9.1%。從投資方向看:基礎設施投資增長3.9%;工業投資增長20.4%,其中,工業技改投資增長20.3%;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增長24.7%;民生工程投資下降15.6%;生態環境投資增長19.6%。
全年施工項目1717個,比上年減少197個,其中5000萬元以上項目757個,增加154個,億元及以上項目524個,增加121個。
按三次產業分:一、二、三產業投資分別增長3.3%、20.9%、1.1%,三次產業投資比重由3.7:40.2:56.1調整為3.5:44.5:52.0。
全市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145.98億元,比上年增長5.6%。其中:住宅投資121.27億元,增長9.4%。房地產施工面積1362.60萬平方米,下降11.0%;商品房屋銷售面積416.25萬平方米,增長0.3%。
五、國內貿易和對外經濟
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10.22億元,比上年下降2.5%。分地域看,城鎮消費品零售額565.82億元,鄉村零售額144.40億元,分別下降2.7%和1.8%。分行業看,批發業零售額91.30億元,增長0.4%;零售業零售額459.45億元,下降0.8%;住宿業零售額26.62億元,下降20.1%;餐飲業零售額132.85億元,下降5.7%。
注釋:根據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及有關制度規定,對2016-2019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數據進行了修訂。
全年實際利用內資形成固定資產投資621.85億元,比上年增長10.2%。全年新批外商直接投資項目6個,實際使用外資4.21億美元,增長19.2%。
六、交通和郵電
長益常高速鐵路建設進展順利,伍益、官新、寧韶高速公路加快推進,長益高速公路擴容工程(長益高速復線)建成通車,南茅運河航運工程主體完成。全市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452公里,比上年增加19公里,增長4.4%;年末民用車輛擁有量92.24萬輛,比上年末增加5.82萬輛,增長6.7%。其中:汽車50.67萬輛,增加4.5萬輛,增長9.7%;私人汽車48.26萬輛,增加4.42萬輛,增長10.1%。
郵政行業完成業務收入(不包括郵政儲蓄銀行直接營業收入)10.76億元,比上年增長10.9%;業務總量累計完成19.55億元,增長30.2%。全市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5021.86萬件,增長35.8%;收入累計完成4.37億元,增長17.1%。其中,同城業務量累計完成191.19萬件,下降16.8%;異地業務量累計完成4828.77萬件,增長39.2%;國際/港澳臺業務量累計完成1.90萬件,增長91.4%。
七、金融和保險
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2293.47億元,比年初增加242.37億元。其中:住戶存款余額1662.31億元,比年初增加181.81億元。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1539.53億元,比年初增加275.50億元。銀行業金融機構存貸比為67.1%,比上年末提高5.5個百分點。從貸款分類看,中長期貸款余額1122.80億元,比年初增加206.55億元;短期貸款余額364.34億元,比年初增加54.65億元;涉農貸款余額692.75億元,比年初增加129.29億元;工業貸款余額173.18億元,比年初增加20.53億元。
全市共有保險公司40家,其中壽險23家,財產險17家。壽險和財產險保費收入共計83.21億元,比上年增長11.6%。其中:壽險58.96億元,增長11.6%;財產險24.25億元,增長11.8%。
八、科學技術和教育
全年共爭取省級以上項目140余個,獲資金支持4800萬元;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147家,全市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到311家,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429.11億元,占GDP比重達23.2%;新增1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家省級眾創空間、3家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2家省級星創天地;全年完成技術合同登記249項,完成技術合同登記額11.41億元,同比增長48.0%。
全市現有各級各類學校1572所,其中:幼兒園921所,小學408所,初中179所,特殊教育學校5所,普通高中37所,中等職業類學校22所;在校學生604489人,其中:幼兒園121224人,特校學生1052人,小學267826人,初中119762人,普通高中65892人,中等職業類學校28733人。全市中小學教職工74107人,其中在職49621人。
九、文化、旅游、體育、廣電和衛生
鄉鎮(街道)文化站和村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覆蓋率達到100%,全市建成農家書屋1793家,社區文化活動室577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基層網點1664個,鄉鎮設置文化館圖書館分館110個。連續舉辦花鼓戲匯演,每年采購300場花鼓戲在市中心城區和鄉鎮(場)巡回演出,惠及群眾100余萬人次。放映公益電影農村公益電影11.5萬場。開放微信網上圖書館書籍1萬多冊。收集抗疫主題文藝作品363件。開展文物安全(執法)巡查1305次,實現對全市1018處不可移動文物和14處國有收藏單位全面覆蓋。全市共計申報不可移動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54個。
全年接待游客3735.45萬人次,恢復到上一年度的86.9%;實現旅游總收入341.76億元,恢復到上一年度的89.1%。國慶中秋假期接待游客430.75萬人次,增長0.8%;實現旅游收入28.53億元,增長24.0%。新增3A級旅游景區益陽現代農業示范園。舉辦了湖南省春季鄉村文化旅游節和湖南?益陽(南縣)第三屆國際涂鴉藝術節暨稻蝦文化旅游節,開展了中國旅游日湖南人游湖南百萬自駕游進益陽活動、“益山益水益美益陽”文旅惠民消費一卡通發行暨益陽人游益陽活動和長益高速復線通車迎客暨“快樂益起來,益城益精彩”長沙人游益陽活動等。奧林匹克公園入選首批創建“國家體育旅游示范基地”名單,是全省唯一入選單位。南縣羅文村入選全國第一批鄉村旅游重點村名錄;桃江縣劉家村、資陽區紫薇村入選全國第二批鄉村旅游重點村名錄。目前全市擁有國家A級旅游景區26家,星級鄉村旅游區(點)57家。
陸續引進和承辦了中國新能源汽車拉力錦標賽?環洞庭湖站、洞庭湖生態文化旅游暨水上運動節(中國賽艇大師賽)等“國字號”體育賽事20余次。五年來共派出182支代表隊,2575名運動員參加湖南省青少年錦標賽,其中羽毛球項目一直穩居全省金牌、總分第一名。全市運動員共奪得世界冠軍21次、創造世界紀錄12次。全市體育設施總場地面積達到839.46萬平方米,全市健身場地3896個,社區公共體育健身設施覆蓋率為100%,村級農民體育健身工程覆蓋率70%以上。市、縣(區)兩級全部建立體育總會,社會體育指導員8836人。
現有“村村響”縣級平臺7個、鄉鎮平臺86個、村級平臺1220個、喇叭(音柱)29574個。“戶戶通”全市用戶超過6萬戶,開通率達到100%。全市7個廣播電視轉播(發射)臺站完成了由模擬向數字化改造任務。全市廣播、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為99.96%和99.99%,較2015年分別提高了3.5和1.2個百分點。
綜合醫改向縱深推進,完成立項爭資6.01億元。全市41家涉改醫院醫占比32.9%,藥占比24.8%。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進一步規范。全市常住人口簽約率57.6%,重點人群簽約率76.9%,農村貧困人口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率100%。完成免費產前篩查25809人,農村適齡婦女“兩癌”篩查69060人。貧困人口大病集中救治率99.8%,慢病簽約服務率100%,重病兜底救治率99.8%,貧困人口縣域內住院費用報銷比例達87.3%。醫療服務改善明顯。全市已創建省級“平安醫院”2家,市級“平安醫院”27家,無償獻血有序開展,實現臨床用血100%來自無償獻血,未發生用血安全事故。愛國衛生運動扎實開展。疾病預防控制措施有效落實,適齡兒童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保持在95%以上。傾力打造智慧醫療,運用“互聯網+醫療健康”及“物聯網”技術,統籌建設全民健康信息平臺,以醫療聯合體為載體,在全市30家公立醫院逐步實現遠程醫療、遠程示教、在線預約診療、檢查結果互認、隨身電子病歷管理、移動支付等服務。目前,互聯網醫院門戶的預約掛號已接入24家醫院,遠程診療平臺、綜合服務平臺本地部署已完成,重點人群監護構架已初步搭建。積極推進醫養結合。市醫療養老中心的全國智慧健康養老應用試點示范有序開展,全市共有醫養結合機構21所,醫療養老床位近4090張,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醫療養老床位數405張。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網絡日益趨完善,全市已建成居家養老服務中心1060個,養老服務機構119所,現有機構養老床位34876張,每千名老年人床位40.6張。全市共有醫療衛生機構床位30243張,每千人口擁有醫療衛生機構床位7.4張。全市注冊執業(助理)醫師10978人,每千人口執業(助理)醫師數2.7人。注冊護士13203人,每千人口護士數3.2人。全市門診1485.40萬人次,住院89.51萬人次。
十、人口和環境保護
全年出生人口35041人,符合政策生育率94.4%,出生人口男女性別比108.93。全市查辦“兩非”案件1起,納入失信庫的人數為18人。共完成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43274人,目標人群覆蓋率93.8%。計劃生育特殊家庭“三覆蓋”工作,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率、雙崗聯系人制度覆蓋率、各區縣(市)計劃生育特殊家庭綠色通道開通率均達到了100%,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確認42709人,特別扶助對象確認5567人,計劃生育手術并發癥確認889人,城鎮獨生子女父母獎勵對象確認114635人,獎勵扶助資金按月按規定精準打卡發放到位。
環境空氣質量較上年同期明顯好轉,益陽市中心城區環境空氣質量達標天數比例為84.4%。PM2.5平均濃度為43微克/立方米,下降20.4%;PM10平均濃度為58微克/立方米,下降19.4%;地表水環境質量較上年有所改善,資江流域益陽段總體水質為優。干、支流4個國控斷面和10個省控斷面均達到或優于Ⅲ類水質標準;洞庭湖區域7個斷面,南嘴、小河嘴、萬子湖3個斷面達到“水十條”考核目標,后江湖、三仙湖、皇家湖水質均為Ⅲ類,大通湖為IV類。市生態環境委員會出臺了《益陽市藍天保衛戰專項行動實施方案》,部署六大專項行動,打響藍天保衛戰。大通湖水生態環境綜合整治繼續扎實推進。繼續實施大湖水生植被修復工程,復種面積達8500畝。制定了《益陽市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方案》,確認全市生態保護紅線面積為2937.65平方公里,占轄區面積比例為23.8%。全市衛生廁所普及率達91.3%。
十一、居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住戶調查顯示,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560元,比上年增長7.0%。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274元,增長5.4%;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818元,增長8.8%。全體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9482元,其中:食品煙酒支出6106元;居住支出4119元;教育文化娛樂消費支出2305元;交通通信支出2877元,以上四項支出占全體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為79.1%,比上年提高1.6個百分點。人均住房建筑面積63.20平方米,增長6.3%。全體居民恩格爾系數為31.3%。
全年城鎮新增就業3.46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2.2%,失業人員再就業1.84萬人,就業困難對象再就業5220人。創業帶動城鄉就業3.53萬人,各類職業技能培訓10.70萬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84萬人,零就業家庭和純農戶家庭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全部實現動態“雙清零”。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年末參保35.77萬人,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年末參保10.25萬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年末參保279.50萬人。工傷保險年末參保35.20萬人,失業保險年末參保23.50萬人。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年末參保38.80萬人,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年末參保396.32萬人,生育保險年末參保20.36萬人。
注:
1、本公報數據為初步統計數,除統計數據外的其他數據均來源于有關市直部門單位、中央和省屬企業。
2、地區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
3、部分數據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可能存在與分項合計或者與部門單位數據不等的情況。
4、以前年度發布的歷史數據與本公報發布的歷史數據有出入的以本公報為準。
資料來源:
本公報中財政數據來自益陽市財政局;農民合作社等數據來自益陽市農業農村局;外貿數據來自益陽市商務局;水利數據來自益陽市水利局;公路里程數據來自益陽市交通運輸局;汽車保有量數據來自益陽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隊;移動電話用戶數、固定電話用戶數、互聯網寬帶用戶數來自中國電信益陽分公司、中國移動益陽分公司、中國聯通益陽分公司;郵政業務量來自益陽市郵政管理局;文化、旅游、體育、廣電數據來自益陽市文化旅游廣電體育局;存貸款數據來自中國人民銀行益陽中心支行;保險業數據來自益陽市保險行業協會;教育數據來自益陽市教育局;科技數據來自益陽市科學技術局;國土資源數據來自益陽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環保數據來自益陽市生態環境局;衛生健康數據來自益陽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城鎮新增就業、養老保險數據來自益陽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城鄉低保、社會福利數據來自益陽市民政局;森林覆蓋率數據來自益陽市林業局;安全生產數據來自益陽市應急管理局;其他數據來自益陽市統計局和國家統計局益陽調查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