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會員中心
   
統計年鑒年度索引: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年鑒分省、行業總索引 ]
統計公報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公報分省總索引 ]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統計公報 > 湖南

益陽市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時間:2022-04-02 15:28:24 來源:益陽市統計局 作者: 點擊:731次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年華誕,也是全面開啟“十四五”時期現代化建設新征程的開局之年。全市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南重要講話精神,在“三高四新”戰略中錨定坐標、找準定位,凝心聚力、加壓奮進,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各項決策部署,著力打好三大攻堅戰,致力推動高質量發展。

一、綜合

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2019.27億元,比上年增長8.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24.35億元,增長9.1%;第二產業增加值893.33億元,增長8.3%;第三產業增加值801.59億元,增長8.0%。第一、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18.9%42.5%38.6%全市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7.342.7:40.0調整為16.1:44.2:39.7全市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8.9%,占GDP的比重為37.2%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38.4%,全市經濟增長3.2個百分點。

深入實施現代農業“131千億級產業”工程,推動“一縣一特”產業集群初步形成。茶葉、稻蝦、水產、蔬菜、休閑食品等五大產業綜合產值超千億元,達1120億元,比上年增長7.6%。新創建國家級農業產業強鎮1個、省級農業產業強鎮1個。新增省級現代農業特色產業園7個、新建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1個。市級以上農業產業龍頭企業337家,其中: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8家,省級龍頭企業66家,市級龍頭企業263家。安化黑茶、南縣稻蝦米首次進入中南海。安化黑茶、南縣小龍蝦被評為湖南省“一縣一特”優秀農產品品牌。安化黑茶成為全國首批、全省唯一中歐互認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全市農民合作社共計7518家,成員數25.19萬人;家庭農場2.17萬家,新增1.58萬家。桃江縣成功創建湖南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縣。

全年居民消費價格(CPI)指數比上年上漲0.2%。八大類消費中:食品煙酒下降2.7%;衣著上漲0.3%;居住上漲1.0%;生活用品及服務下降1.0%;交通通信上漲5.3%;教育文化娛樂上漲0.5%;醫療保健上漲0.4%;其他用品服務下降0.7%。

全年發生各類生產安全事故97起,比上年減少27起;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99人,比上年減少32人。億元生產總值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0.05。工礦商貿企業從業人員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1道路交通死亡人數比上年下降8.5%。

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52.87億元,比上年增長12.5%。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90.60億元,增長16.3%;上劃省級收入11.67億元,增長7.8%;上劃中央收入50.60億元,增長7.4%。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稅收收入122.06億元,增長8.8%,稅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79.9%,比上年下降2.7個百分點。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占GDP的比重為7.6%,比上年提高0.3個百分點。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57.23億元,比上年下降7.3%。

二、農業

農林牧漁業總產值607.53億元,比上年增長10.0%。全年出欄生豬398.23萬頭,比上年增長35.4%;出欄牛8.90萬頭,下降0.2%;水產品產量44.76萬噸,增長3.2%。全純林產值16.94億元,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比重為2.8%。森林覆蓋率為54.0%。

  糧食種植面積548.9萬畝,比上年增長0.2%總產量236.2萬噸,增長2.9%油料種植面積204.7萬畝下降0.5%,產量24萬噸,下降4.0%蔬菜種植面積201.9萬畝,增長2.4%產量490.1萬噸,增長4.1%;中草種植面積11萬畝,增長10.3%,產量5.6萬噸,增長3.8%茶園面積50.9萬畝,增長0.1%,茶葉產量9.8萬噸,下降1.7%。

表一2021年主要農產品產量

產品名稱

計量單位

絕對數

比上年增長%

產品名稱

計量單位

絕對數

比上年增長%

 糧食

萬噸

236.24

2.9

 茶葉

萬噸

9.80

-1.7

蔬菜

萬噸

490.11

4.1

生豬

萬頭

398.23

35.4

油菜籽

萬噸

22.16

-4.9

萬頭

8.90

-0.2

 棉花

萬噸

0.6

-1.4

家禽

萬羽

2753.36

-3.9

苧麻

萬噸

0.03

6.2

禽蛋

萬噸

15.59

3.2

 水果

萬噸

64.08

4.4

水產品

萬噸

44.76

3.2

三、工業和建筑業

1336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比上年增長9.7%。九大主要行業增加值占全部規模工業的90.9%,增長11.9%,比全市平均水平2.2個百分點;915家市級以上園區規模工業企業增加值增長10.8%比全市平均水平1.1個百分點。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生產飼料254.66萬噸,比上年增長6.6%;大米573.88萬噸,增長21.5%;精制茶21.80萬噸,增長14.6%;紗18.51萬噸,增長1.9%;銻品2.35萬噸,增長12.7%;起重機14.16萬噸,增長51.9%;民用鋼質船舶16.08萬載重噸,增長5.6%;光電子器件33.23億,下降21.1%;電子元件691.39億只,增長20.7%;印制電路板620.86萬平方米,增長65.5%。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營業收入3161.6億元,比上年增長14.3%;實現利潤114.0億元,增長8.8%,其中:九大主要行業實現利潤103.6億元,占全部規模以上工業的90.9%。

 

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筑企業148家,比上年凈增25家。實現建筑業產值419.13億元,增長13.1%;實現建筑業增加值142.95億元,增長5.0%,總量占GDP的比重為7.1%。房屋建筑施工面積1680.92萬平方米,增長3.4%建筑業從業人員平均人數10.2萬人,增長1.3%建筑企業全員勞動生產率41.09萬元/人,增長11.7%。

四、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9.0%,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個百分點。從經濟類型看:國有投資增長10.1%,非國有投資增長8.3%,民間投資增長7.4%。按三次產業分:第一二、三產業投資分別增長16.6%8.5%8.9%,三次產業投資比重由3.5:44.5:52.0調整為3.7:44.3:51.9從投資方向看:工業投資增長9.0%;工業技改投資下降2.3%;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16.4%;民生工程投資增長5.2%;生態環境投資增長0.7%;基礎設施投資增長10.2%。

全年施工項目1820個,比上年增加103個,其中:5000萬元以上項目802個,增加45個,億元及以上項目567個,增加43個。

全年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169.24億元,比上年增長15.9%。其中:住宅投資142.04億元,增長17.1%。房地產施工面積1412.37萬平方米,增長3.7%;商品房屋銷售面積420.51萬平方米,增長1.0%。其中:住宅銷售面積379.31億元,增長3.9%。

五、國內貿易對外經濟

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19.32億元,比上年增長15.4%。分地域看,城鎮消費品零售額651.32億元,鄉村零售額168.00億元,分別增長15.1%和16.3%。分行業看,批發業零售額99.01億元,增長8.4%;零售業零售額525.14億元,增長14.3%;住宿業零售額29.57億元,增長11.1%;餐飲業零售額165.60億元,增長24.7%。

全年引進省外境內資金677.35億元,比上年增長19.1%。全年新批外商直接投資項目15個,實際使用外資0.28億美元,增長50.4%。

、交通和郵電

常益長高速鐵路建設進展順利,平益、官新、寧韶高速公路加快推進,全市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452公里。東梅公路、青龍洲大橋等項目137公里建成通車。全年末民用車輛保有量96.83萬輛,比上年末增加4.59萬輛,增長5.0%。其中:汽車54.86萬輛,增長8.3%;個人汽車52.28萬輛,增長8.3%。

郵政行業業務收入(不包括郵政儲蓄銀行直接營業收入)12.52億元,比上年增長16.4%。快遞業務量累計完成6045.22萬件,增長20.4%。其中:同城業務量累計完成566.1萬件,增長2倍;異地業務量累計完成5477.4萬件,增長13.4%;國際/港澳臺業務量累計完成1.7萬件,下降10.5%。全市快遞業務收入累計完成5.47億元,增長25.3%。

、金融和保險

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2552.16億元,比年初增加258.69億元。其中:住戶存款余額1882.56億元,比年初增加220.25億元。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1820.50億元,比年初增加280.97億元。金融機構存貸比為71.3%,比上年末提高4.2個百分點。從貸款分類看,中長期貸款1329.47億元,比年初增加206.68億元;短期貸款427.42億元,比年初增加63.08億元;涉農貸款825.74億元,比年初增加133.00億元;工業貸款187.54億元,比年初增加14.36億元。

全市共有保險公司40家(中支機構),其中壽險23家,財產險17家。壽險和財產險保費收入共89.62億元,比上年增長7.7%。其中:壽險64.16億元,增長8.8%;財產險25.46億元,增長5.0%。

、科學技術教育和衛生

全市共爭取省級以上項目80余個,項目資金4400萬元;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133家,全市高企總數達到424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突破500億元,增長20.0%;新增1家省級眾創空間、1家省級新型研發機構;全年完成技術合同登記306項,完成技術合同登記額25.67億元,增長125.0%。

全市現有各級各類學校1552所,其中:幼兒園900所,小學406所,初中181所,特殊教育學校5所,普通高中38所,中等職業類學校22所;在校學生617348人,其中:幼兒園121359人,特校學生973人,小學267440人,初中121603人,普通高中67229人,中等職業類學校38744人;全市有中小學教職工75701人,其中:在職51027人。

綜合醫改完成立項爭資6.28億元,全市40家涉改醫院醫占比37.2%,藥占比24.5%。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進一步規范。全市常住人口簽約率58.9%,重點人群簽約率84.8%,農村脫貧人口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率100%。完成免費產前篩查25137人,農村適齡婦女“兩癌”篩查72933人。慢病簽約服務率100%,醫療服務改善明顯。全市已創建省級“平安醫院”2家,市級“平安醫院”20家,無償獻血有序開展,實現臨床用血100%來自無償獻血,未發生用血安全事故。愛國衛生運動扎實開展。疾病預防控制措施有效落實,適齡兒童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保持在95%以上。傾力打造智慧醫療,運用“互聯網+醫療健康”及“物聯網”技術,統籌建設全民健康信息平臺,以醫療聯合體為載體,在全市30家公立醫院逐步實現遠程醫療、遠程示教、在線預約診療、檢查結果互認、隨身電子病歷管理、移動支付等服務。積極推進醫養結合。市醫療養老中心的全國智慧健康養老應用試點示范有續開展,全市共有醫養結合機構22所,醫療養老床位近4102張,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醫療養老床位數1.06張。全市共有居家養老服務中心515個,養老服務機構186所,現有機構養老床位22320張,每千名老年人床位25.6張。全市共有醫療衛生機構床位31311張,每千人口擁有醫療衛生機構床位8.18張(期末常住人口為382.78萬人)。全市注冊執業(助理)醫師11426人,每千人口執業(助理)醫師數2.3人。注冊護士13324人,每千人口護士數2.7人。全市門診1255.1萬人次,住院90.1萬人次。

文化、旅游、廣電和體育

鄉鎮(街道)文化站和村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覆蓋率達到100%,全市擁有農家書屋1138家,社區文化活動室306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基層網點1664個,鄉鎮設置文化館圖書館分館113個。連續舉辦花鼓戲匯演,每年采購300場花鼓戲在市中心城區和鄉鎮(場)巡回演出,惠及群眾40余萬人次。放映周末廣場電影1068場、農村公益電影15735場。向市民開放電子圖書10萬多冊,電子期刊3500種(與市面期刊同步更新),有聲讀物5446冊,220697章,時長64000小時。收集“藝心向黨·云游湖南”—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主題作品31件。開展文物安全(執法)巡查1200人次。益陽成為全省第一個文物保護專項規劃試點市。8個省級、革命文物保護項目計劃書獲批立項,1個國家級文物保護項目計劃書獲批立項。資陽區東門口、石碼頭和安化縣唐家觀獲評省級歷史文化街區。8個市級非遺項目列入第五批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梅山剪紙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

全年共接待游客3199.2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0.0%;實現旅游總收入303.1億元,增長2.0%。國慶中秋假期全市共接待游客202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9.70億元。成功引進安化油茶產業園和桃江喜龍美人谷等文旅項目,篩選推薦 10個重點文旅產業項目進入全省“對接央企系列活動”推介名單。截至2021年底,全市共有在建和擬開工重點文旅項目27個,總投資超過221億元。云臺山、天意木國成功創建4A級景區,安化東坪文旅小鎮成功入選省級特色文旅小鎮,安化黃沙坪古街獲評省級旅游休閑街區。目前我市擁有國家A級旅游景區28家,星級鄉村旅游區(點)74

現有農村廣播“村村響”縣級平臺7個、鄉鎮平臺86個、村級平臺1189個、喇叭(音柱)23959個,全市農村廣播“村村響”通響率達96%以上。投入資金457萬元完成了老少邊欠發達地區安化縣應急廣播體系建設。“戶戶通”全市用戶超過46183戶。完成了加密地面無線數字電視全面退出700兆赫頻段頻率工作。全市6個轉播臺(站)發射系統及附屬設施進行了更新改造,改善了覆蓋效果。目前,全市廣播、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為99.6%和99.9% 。

國際國內競賽成績斐然,我市運動員在東京奧運會上斬獲1金1銀,并在其余大賽中奪得3項世界冠軍,第十四屆全運會上奪得3枚金牌;我市組隊參加全省青少年錦標賽20個項目的比賽,共獲得30金37銀43銅,其中:男子足球甲組獲得了第二名、女子籃球甲組獲得第四名、羽毛球獲得團體總分第二名;成功承辦了第十二屆中國衛星導航年會“北斗杯”全國青少年體育大賽(益陽桃江站)、益陽魚形湖半程馬拉松等賽事活動近20項;共授予105名運動員為國家二級運動員;全市人均體育設施場地面積達到2.03平方米,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比例為40.6%,社區公共體育健身設施覆蓋率為100%;市、縣(區)兩級全部建立體育總會,社會體育指導員9447人;召開益陽市參加東京奧運會等綜合性運動會總結暨“體育強市”工作推進大會,為我市未來體育事業發展指明新方向。

十、人口和環境保護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382.78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96.12萬人,城鎮化率51.24%,比上年末提高0.81個百分點。0—15歲(含不滿16周歲)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為18.54%,下降0.19個百分點;16—59歲(含不滿60周歲)人口比重為59.18%,上升0.55個百分點;60歲及以上人口比重為22.28%,下降0.37個百分點。

全年出生人口28109人,符合政策生育率95.96%,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10.37:100(以女性為100)。全市查辦“兩非”案件0起,納入失信庫的人數為0人。共完成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43704人,目標人群覆蓋率101.07%。劃生育特殊家庭“三覆蓋”工作,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率、雙崗聯系人制度覆蓋率、各區縣(市)計劃生育特殊家庭綠色通道開通率均達到了100%,全市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確認44927人,特別扶助對象確認6132人,計劃生育手術并發癥確認884人,城鎮獨生子女父母獎勵對象確認123958人,獎勵扶助資金按月按規定精準打卡發放到位。

全年空氣環境質量明顯改善,地表水環境質量穩步提升,土壤環境質量穩中向好。市中心城區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3.57,在全省排名第6位;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87.4%,提升3個百分點;PM2.5平均濃度為36微克/立方米,下降16.3%;PM10平均濃度為52微克/立方米,下降10.3%。資江流域益陽段水質總體為優,干、支流3個國控斷面和16個省控斷面均達到或優于Ⅲ類水質標準,環洞庭湖4條河流所設6個斷面均達到或優于Ⅲ類水質,洞庭湖湖體3個斷面和內湖5個斷面均達考核要求。土壤防治方面,持續開展農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和建設用地準入管理,確保安全利用率達到91%以上,完成61個行政村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和2條黑臭水體治理,43家土壤污染重點監管企業進行隱患排查,抓好資江流域銻污染防治應急處置和石煤礦山整治的后續監管,保障飲用水源安全。

十一、居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住戶調查顯示,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845元,比上年增長8.9%。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842元,增長7.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741元,增長10.2%。全體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1240元,其中:食品煙酒支出6598元;居住支出4473元;教育文化娛樂消費支出2545元;交通通信支出3137元,以上四項支出占全體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為78.9%上年低0.2個百分點。人均住房建筑面積61.27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1%。全體居民恩格爾系數31.1%,比上年低0.2個百分點。

全年城鎮新增就業3.45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1.2%,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3%。失業人員再就業1.84萬人,就業困難對象再就業5171人。各類職業技能培訓11.53萬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85萬人,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

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年末參保42.61萬人,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年末參保10.51萬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年末參保276.30萬人。工傷保險年末參保36.50萬人,失業保險年末參保24.99萬人。

 

 

注釋

[1]本公報數據均為初步統計數地區生產總值、三次產業及相關行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

[2]部分數據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可能存在總計與分項合計不等的情況。

資料來源:

本公報中財政數據來自益陽市財政局;農民合作社等數據來自益陽市農業農村局;外貿數據來自益陽市商務局;水利數據來自益陽市水利局;公路里程數據來自益陽市交通運輸局;汽車保有量數據來自益陽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隊;移動電話用戶數、固定電話用戶數、互聯網寬帶用戶數來自中國電信益陽分公司、中國移動益陽分公司、中國聯通益陽分公司;郵政業務量來自益陽市郵政管理局;文化、旅游、廣電、體育數據來自益陽市文化旅游廣電體育局;存貸款數據來自中國人民銀行益陽中心支行;保險業數據來自益陽市保險行業協會;教育數據來自益陽市教育局;科技數據來自益陽市科學技術局;國土資源數據來自益陽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環保數據來自益陽市生態環境局;衛生健康數據來自益陽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城鎮新增就業、養老保險數據來自益陽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城鄉低保、社會福利數據來自益陽市民政局;林業數據來自益陽市林業局;安全生產數據來自益陽市應急管理局;其他數據來自益陽市統計局和國家統計局益陽調查隊。

關閉
關注公眾號 獲取新動態
91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亚洲2022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久久婷五月综合97狠狠澡,亚欧人成精品免费观看
亚洲国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网络 | 丝袜精品国产香蕉在线 | 亚洲色伦网站在线观看 | 亚洲综合在线观看片 | 日韩影片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