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市上下以迎接黨的二十大召開和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為主線,全面落實“三高四新”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深入貫徹“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要求,堅持“聚焦、裂變、創新、升級、品牌”的工作思路,緊扣“一突破、兩進位、三覆蓋、六倍增”目標,積極推進“三大支撐八項重點”工作,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有力應對了復雜多變的經濟環境和突如其來的疫情沖擊,主要經濟指標增速運行在合理區間,全市經濟承壓前行、總體平穩、穩中提質。
一、綜合
初步核算,全市地區生產總值3616.8億元,增長4.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74.5億元,增長3.3%;第二產業增加值1713.2億元,增長5.7%;第三產業增加值1629.1億元,增長3.4%。三次產業結構分別為7.6:47.4:45。第一、二、三產業對GDP增幅的貢獻率分別為6.2%、59.3%和34.5%。全市人均GDP為93284元,增長4.9%。


2022年,全市年末常住人口387.11萬人,較上年減少1.22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80.53萬人,較上年增加0.77萬人;鄉村人口106.58萬人,較上年減少1.99萬人;城鎮化率為72.47%,較上年提升0.43個百分點。
全年商品零售價格上漲3.2%。居民消費價格上漲1.6%,其中:食品煙酒價格上漲1.3%,衣著價格上漲0.5%,居住價格上漲0.6%,生活用品及服務價格上漲1.4%,交通和通信價格上漲5%,教育文化和娛樂價格上漲2.1%,醫療保健價格上漲0.2%,其他用品和服務價格上漲1.4%。

二、農業
全年農林牧漁業實現增加值285億元,增長3.4%。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29.43億元,增長3.4%。其中:農業產值214.49億元,增長3.3%;林業產值33.63億元,增長3.0%;牧業產值145.76億元,增長2.9%;漁業產值18.77億元,增長3.5%;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16.78億元,增長9.5%。全市糧食種植面積220.2千公頃,下降0.6%;全市蔬菜及食用菌面積83.96千公頃,增長1.6%;油料面積57.7千公頃,增長6.9%。
全年糧食產量150.44萬噸,下降3.3%;蔬菜及食用菌產量341.79萬噸,增長0.8%;油料產量10.35萬噸,增長11.8 %;水果產量44.3萬噸,增長2.4%;茶葉產量0.26萬噸,增長0.4%;中草藥材產量0.55萬噸,增長4%。出欄生豬319.5萬頭,增長2%,豬、牛、羊肉總產量25.1萬噸,增長4.8%,其中豬肉產量23.39萬噸,增長5.2%。水產品總產量10.43萬噸,增長2.3%。
三、工業和建筑業
全年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8.3%,分經濟類型看,國有控股工業增長12.8%,民營工業增長5.7%;分三大門類看,采礦業下降6.3%,制造業增長8.9%,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3.1%;分行業看,鐵路、船舶、航天航空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增長12.7 %,汽車制造業增長22.0 %,紡織服裝、服飾業增長8%,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增長4.2 %,醫藥制造業增長6.8%、農副食品加工制造業增長3.8 %,陶瓷制品制造業增長5.2%,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8.9 %,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下降9.6 %。省級及以上產業園區工業增加值增長10.4%,占規模工業比重為77.1%。全年規模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增長7.7%,利潤增長32.5%。百元營業收入成本79.18 %,下降0.6%。

全年建筑業增加值357.9億元,增長0.5%。具有建筑業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筑業企業實現產值1230.4億元,增長11.6%,利潤總額21.2億元,下降0.9%。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固定資產投資下降15%。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下降29.6%,第二產業投資下降11.7%,其中工業投資下降11.5%,第三產業投資下降17.1%;分經濟類型看,國有投資增長12.9%,民間投資下降17.9%;分領域看,產業投資下降12.9%,高新技術產業投資下降21.6%,民生工程投資增長8.2%,生態環境投資增長19.2%,基礎設施投資下降8%,建安投資下降6.8%。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271.3億元,下降35%,商品房銷售面積402.4萬平方米,下降30%。


五、交通運輸和郵政電信
全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實現增加值101.6億元,下降2.9%。全年公路客運量970.4萬人次,下降60.9%,公路貨運量1.7億噸,下降5%,公路運輸總周轉量97.9億噸公里,下降5.1%。水路運輸總周轉量20.2億噸公里,增長9%。年末民用汽車保有量93.4萬輛,本年新注冊汽車7萬輛。全年郵政業務總量20.1億元,增長13.5%。全年電信業務總量40.2億元,年末移動電話157.1萬戶。
六、國內貿易和對外經濟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77.02億元,增長2.4%。分經營地看,城鎮零售額1105.12億元,增長2.3%;鄉村零售額171.9億元,增長3.3%。分行業看,批發業117.1億元,增長1.5%,零售業1021億元,增長2.5%,住宿業11.6億元,增長2.2%,餐飲業127.3億元,增長2.9%。限額以上法人單位商品零售額513.6億元,增長10.4%,其中,糧油、食品類增長15%,煙酒類增長11.8%,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3.3%,化妝品類增長8.2%,金銀珠寶類下降13.1%,日用品類增長19.5%,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6.3%,中西藥品類增長14.3%,文化辦公用品類增長13.2%,家具類增長43.1%,通訊器材類增長7.9%,石油及制品類增長16.6%,汽車類增長6.5%,建筑及裝潢材料類增長22.7%。限額以上網上零售額24.2億元,增長9.2%。
全年進出口總額210.6億元,下降6.5%。其中,出口157.3億元,下降6.1%;進口53.3億元,下降7.9%。實際利用外資金額1580萬美元,增長80.8%。實際利用內資金額1050.8億元,增長14.4%。

七、財政金融
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90.9億元,增長6.2%,其中,市本級完成52.6億元,增長24.3%;地方稅收收入136.2億元,占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比重為71.3%。

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540.7億元,增長11%。財政用于民生支出435.3億元,增長20.2%,其中教育支出75.2億元,增長5.5%,科學技術支出40.6億元,增長39.3%,衛生健康支出41.1億元,增長5.4%。
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4240.8 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1.7%。其中,住戶存款余額2889.7 億元,增長16.2%;非金融企業存款余額780.1億元,增長0.3%。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3232.1 億元,增長12.3 %。余額存貸比為76.2%。

年末有證券公司營業部34家,證劵交易額4493.9億元。年末境內上市公司12家,境外上市公司1家,全市直接融資總額335.9億元。各項保險保費收入101.8億元,增長4.6%,其中,財產險保費29.9億元,增長9.9%;人身保險保費71.9億元,增長2.5%。各項賠款和給付支出31.3億元,增長1.4%,其中,財產險賠款18.1億元,增長5.3%;人身保險給付13.2億元,下降3.6%。
八、教育和科技
年末有普通高校9所。普通高等教育研究生畢業生622人,普通高等教育畢業生35802人,成人高等教育畢業生20902人,中等職業教育畢業生7981人,普通高中畢業生23860人,初中學校畢業生43250人,普通小學畢業生49474人,在園幼兒128809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98.1%。各類民辦學校733所,民辦學校在校學生12.39萬人。落實義務教育保障資金5.64億元,發放中職國家助學金1190.2萬元,發放普通高中國家助學金1821.3萬元。
全年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1043.3億元,增長13.5%。國家級重點實驗室5個,省級重點實驗室20個。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15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4個。技術合同成交金額308.06億元,授權專利8069件。新培育省級“專精特新”企業80家、總數達201家。新增國家小巨人企業21家、總數達58家,其中新增國家重點小巨人企業9家,總數達25家。
九、文化、旅游、衛生和體育
年末有藝術表演團體23個,文化館10個,公共圖書館10個,博物館10個。納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目錄2個,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目錄19個。
全年國內旅游總收入455.53億元,下降4.6%,國內旅游人數3774.73萬人次,下降3%,入境旅游收入43.89萬美元。
年末有衛生機構3002個,其中,醫院109個,婦幼保健院(所、站)10個,專科疾病防治院(所、站)2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41個,診所、衛生所、醫務室1017個,村衛生室1609個。衛生技術人員3.15萬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11992人,注冊護士14593人。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0個,其中衛生技術人員439人。衛生監督所(中心)9個,其中衛生技術人員140人。醫院擁有床位總數22323張,鄉鎮衛生院103個,鄉鎮衛生院床位數5651張,鄉鎮衛生院衛生技術人員0.35萬人。
年末有體育場地9517個,其中運動場565個,游泳池94個,各種訓練房(綜合房及專項訓練房)195個,新建農民體育健身工程的行政村20個。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187.4萬人。獲得世界冠軍3個、亞洲冠軍3個、全國冠軍2個。
十、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全年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917元,增長5.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862元,增長4.7%,其中,工資性收入30797 元,經營凈收入7024 元,轉移凈收入11626 元,財產凈收入5414 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273元,增長6.3%,其中,工資性收入12087 元,經營凈收入8294 元,轉移凈收入5780 元,財產凈收入1112 元。城鄉居民收入比為2.01:1。全年城鄉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8568 元,增長5.7%。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分別為32443 元和21692 元,分別增長4.7%和6.3%。城鎮和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分別為27.9%和27.6%。

全年城鎮新增就業人數5.8萬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人數2.2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1.84%,失業人員再就業人數3.15萬人。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登記參保人數177.83萬人,城鎮基本養老保險職工人數126.73萬人。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291.81萬人,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73.53萬人。發放城鎮居民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經費分別為1.37億元和2.24億元。完成農村“三路”提質改造367.3公里,城鎮老舊小區改造220個。
十一、資源、環境和安全生產
全年出讓土地面積514.3公頃,下降8.7%,其中商住用地372.9公頃,增長15.9%,工業用地138.9公頃,下降34.2%,劃撥用地面積251.8公頃,下降37%。全社會用電總量135.39億千瓦時,增長5%,其中,工業用電量63.61億千瓦時,增長2.1%,居民生活用電量39.27億千瓦時,增長11%。規模工業綜合能源消費量384.06萬噸標準煤,下降3.5%。其中,六大高耗能行業綜合能源消費量336.98萬噸標準煤,下降4.5%。2022年全市城區空氣質量達標(優良)率為81.1%,較上年同期下降3.8個百分點。全市森林覆蓋率56.71%,森林蓄積量3240.89萬立方米,濕地面積3.31萬公頃。全市自然保護區5個,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個,省級自然保護區1個。
全年發生各類生產安全事故110起,各類生產安全事故死亡112人,億元GDP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0.031人,煤礦百萬噸死亡人數38.46人。全年共發生道路交通事故1328起,下降0.26%;道路交通死亡率3.35人/萬輛,下降0.14%。
注:
1、本公報2022年數據均為初步統計數,部分數據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與分項合計不等情況,正式數據以統計年鑒為準。
2、地區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不變價格計算。根據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對地區生產總值、三次產業及相關行業增加值等相關指標的歷史數據進行了修訂。規模工業及其分行業數據均不包含軍工企業數據。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對人口及相關指標的歷史數據進行了修訂。
3、按照我國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和數據發布制度規定,地區生產總值核算包括初步核算和最終核實兩個步驟。經最終核實,2021年,株洲市地區生產總值現價總量為3391.87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3%。
4、根據《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4754-2017),國家統計局對三次產業劃分進行了修訂,將“農、林、牧、漁業”中的“農、林、牧、漁專業及輔助性活動”、“采礦業”中的“開采專業及輔助性活動”和“制造業”中的“金屬制品、機械和設備修理業”等三個大類調入第三產業,2022年三次產業數據按照此標準進行統計。
5、數據來源:本公報中資源、環境和安全生產數據來分別來自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生態環境局和應急管理局;交通運輸數據來自交通運輸局;郵政、電信數據來自郵管局和電信公司;對外經濟數據來自商務局;財政數據來自財政局;金融保險數據來自金融辦、人民銀行和保險協會;教育、衛生、科技、文化體育數據分別來自教育局、衛健委、科技局和文旅廣體局;社會保障數據來自人社局;其他數據來自市統計局和國家統計局株洲調查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