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疫情防控轉段后經濟恢復發展的一年,極不平凡、極為不易。一年來,全市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錨定“三高四新”美好藍圖,認真執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聚焦打好“發展六仗”,保持定力、精準發力,上下齊心、奮力前行,經濟發展穩中有進、回升向好,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
一、綜合
根據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全年地區生產總值[2]2136.21億元,比上年增長3.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53.53億元,增長3.5%;第二產業增加值931.25億元,增長3.4%;第三產業增加值851.43億元,增長3.2%。人均地區生產總值56567元,增長4.3%。
第一、二、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18.1%、43.8%、38.1%。全市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6.9:43.7:39.4調整為16.5:43.6:39.9。
二、農業
全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為662.24億元,比上年增長3.9%。其中,農業產值 343.35 億元,增長3.9%;林業產值 20.72億元,增長2.8%;牧業產值 159.62億元,增長1.1%;漁業產值 94.26億元,增長7.4%。
全年糧食種植面積551.01萬畝,比上年增長0.02%,總產量234.74萬噸,增長1.6%;油料種植面積218.43萬畝,增長3.6%,產量26.25萬噸,增長3.6%;蔬菜種植面積206萬畝,增長2.0%,產量513.31萬噸,增長3.0%;中草藥種植面積11.91萬畝,增長4.5%,產量5.83萬噸,增長3.9%;茶園面積50.43萬畝,下降0.9%,茶葉產量10.15萬噸,增長3.7%。
全年生豬出欄402.83萬頭,比上年下降0.8%;牛出欄8.58萬頭,下降5.0%;家禽出籠2679.36萬羽,下降5.1%。禽蛋產量16.79萬噸,增長8.1%;水產品產量48.17萬噸,增長5.0%。
表1 2023年主要農產品產量

三、工業和建筑業
全年1456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比上年增長3.3%。九大主要行業增加值占全部規模工業的89.8%,增長5.1%,增速比全市平均水平高1.8個百分點;950家市級及以上園區規模工業企業增加值增長7.1%,增速比全市平均水平高3.8個百分點。
表2 2023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要分類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生產飼料89.72萬噸,比上年下降38.4%;大米552.27萬噸,增長6.2%;精制茶23.01萬噸,下降4.8%;紗12.22萬噸,下降7.6%;銻品3.63萬噸,增長37.6%;起重機9.36萬噸,下降23.4%;民用鋼質船舶22.44萬載重噸,增長17.2%;電子元件653.75億只,下降4.9%;印制電路板595.53萬平方米,增長13.7%。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營業收入2679.3億元,比上年增長0.8%;實現利潤116.2億元,增長5.8%,其中:九大主要行業實現利潤107.8億元,占全部規模以上工業的92.8%。
表3 2023年規模以上工業主要經濟指標

全市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筑企業161家,比上年同期凈增7家。實現建筑業產值444.98億元,下降3.5%;實現建筑業增加值150.99億元,增長1.3%,占GDP的比重7.1%。房屋建筑施工面積1547.23萬平方米,下降5.9%;建筑業從業人員平均人數11.51萬人,增長5.8%;建筑企業全員勞動生產率38.66萬元/人,下降9.1%。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 6.8%。從經濟類型看:國有投資下降8.0%,非國有投資增長15.3%,民間投資增長20.1%。按三次產業分:第一、三產業投資分別下降 3.8%、3.5%,第二產業投資增長 17.5%,三次產業投資比重由 3.0:50.6:46.4 調整為2.7:54.2:43.1。從投資方向看:工業投資增長 17.3%,其中,工業技改投資增長 19.5%;高技術產業投資下降 6.9%;民生工程投資下降 10.3%;生態環境投資增長10.7%;基礎設施投資下降 2.1%。
全年在庫項目 1404 個,比上年減少 424 個,其中:5000 萬元以上項目 625 個,減少 241 個,億元及以上項目 407 個,減少140 個。
全市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 102.06 億元,比上年下降 10.8%。其中:住宅投資91.23億元,增長2.8%。房地產施工面積963.57萬平方米,下降29.7%;商品房屋銷售面積143.04萬平方米,下降29.7%。其中:住宅銷售面積133.40萬平方米,下降23.4%。
表4 固定資產投資主要分類
|
計量單位
|
絕對數
|
比上年增長
|
在庫項目個數
|
個
|
1404
|
減少424個
|
項目投資
|
個
|
1263
|
減少390個
|
其中:本年新開工
|
個
|
716
|
減少268個
|
5000萬以上的項目
|
個
|
625
|
減少241個
|
億元及以上項目
|
個
|
407
|
減少140個
|
房地產投資
|
個
|
141
|
減少34個
|
固定資產投資
|
%
|
|
6.8
|
其中:房地產開發投資
|
%
|
|
-10.8
|
億元項目投資
|
%
|
|
6.3
|
民間投資
|
%
|
|
20.1
|
按產業分:
|
|
|
|
第一產業
|
%
|
|
-3.8
|
第二產業
|
%
|
|
17.5
|
第三產業
按投資方向分:
工業投資
|
%
%
|
|
-3.5
17.3
|
其中:技改投資
|
%
|
|
19.5
|
民生工程
|
%
|
|
-10.3
|
生態環境
|
%
|
|
10.7
|
基礎設施
|
%
|
|
-2.1
|
高新技術產業投資
|
%
|
|
-6.9
|
按行業分:
|
|
|
|
制造業
|
%
|
|
7.6
|
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
|
%
|
|
64.4
|
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
|
%
|
|
-9.6
|
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
|
%
|
|
2.3
|
商品房銷售面積
|
萬平方米
|
143.04
|
-29.7
|
其中:住宅
|
萬平方米
|
133.40
|
-23.4
|
五、國內貿易、物價和對外經濟
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01.70億元,比上年增長7.2%。分地域看,城鎮實現零售額715.76億元,鄉村實現零售額185.94億元,分別增長7.0%和8.1%。分行業看,全市限額以上單位中批發業實現零售額66.33億元,增長19.5%;零售業實現零售額240.85億元,增長1.9%;住宿業實現零售額3.93億元,增長15.0%;餐飲業實現零售額30.35億元,增長22.0%。分商品類別看,全市限額以上單位中糧油、食品類增長10.7 %,飲料類增長58.7%,日用品類增長6.6%,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6.1%,化妝品類增長10.6%,石油及制品類增長9.4%,汽車類中新能源汽車增長39.0%。
表5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0.5%。八大類消費中,食品煙酒上漲0.2%;衣著持平;居住上漲0.1%;生活用品及服務下降0.2%;交通通信下降1.4%;教育文化娛樂上漲0.5%;醫療保健上漲6.5%;其他用品及服務上漲3.2%。
2023年,全市進出口總額74.11億元,比上年下降64.6%。其中,出口62.78億元,下降67.8%;進口11.33億元,下降21.7%。實際到位內資869.92億元,比上年增長13.5%;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1676萬美元,比上年增長520.7%。
六、交通和郵電
官新高速建成通車,益常復線加快建設,全市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524公里。S328安化東坪至渠江公路(獅子山大橋除外)等44公里干線公路建成通車,G234益陽段等項目加快推進。常鲇航道加快疏浚,益蘆、澧資航道已取得初步設計批復,即將開工建設,資水益陽桃花江航電樞紐加快推進前期工作。
全市年末民用車輛保有量101.56萬輛,比上年增長3.2%。其中:汽車60.61萬輛,增長3.5%;私人汽車57.68萬輛,增長3.3%。
郵政行業業務總量達16.31億標準量,比上年增長15.9%。快遞業務量0.93億件,增長37.6%。電信業務總量35.37億元,增長23.5%。
七、財政和金融
全年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06.40億元,比上年增長6.3%。其中:地方稅收收入70.41億元,增長5.5%;稅收收入占地方收入的比重為66.18%,比上年下降0.51個百分點。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支出417.54億元,增長4.1%。其中:教育支出68.18億元,增長3.9%;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61.92億元,增長5.4%;衛生健康支出47.45億元,下降0.5%。民生支出共計336.88億元,增長6.5%,占總支出的80.7%,人均民生支出8921元。
表6 2023年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支

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3183.55億元,比年初增加307.79億元。其中:住戶存款余額2536.71億元,比年初增加311.83億元。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2392.19億元,比年初增加289.33億元。金融機構存貸比為75.14%,比上年末提高2.02個百分點。從貸款分類看,中長期貸款1720.96億元,比年初增加203.41億元;短期貸款567.48億元,比年初增加68.66億元;涉農貸款1152.83億元,比年初增加177.83億元;住戶貸款806.61億元,比年初增加56.89億元;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1582.96億元,比年初增加229.95億元。
表7 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貸款余額

全市共有境內上市公司8家,全市直接融資總額61.73億元,年末A股上市公司總市值474.4億元。
全市共有保險公司41家(中支機構),其中:壽險24家,財產險17家。壽險和財產險保費收入共計95.33億元,比上年增長0.7%。其中:壽險65.64億元,下降3.4%;財產險29.69億元,增長11.0%。
八、科學技術、教育和衛生
全市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154家,總數達到691家;科技型中小企業2895家;技術合同登記數2813項,增長12%,年成交額218億元,增長170%;實現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512.29億元,增長13.6%,占GDP比重24%;新增2家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1家省級科技成果轉化中試基地、1家省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單體類)。
全市現有高等院校5所。其他各級各類學校1490所,其中:幼兒園852所,小學394所,初中174所,特殊教育學校5所,普通高中41所,中等職業類學校24所;在校學生592870人,其中,幼兒園90804人,特校1018人,小學261214人,初中129705人,普通高中70170人,中等職業類學校39959人;全市有中小學教職工73746人,其中,在職47942人。
全年出生人口2.19萬人,符合政策生育率98.87%,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11.3:100(以女性為100)。共完成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41855人,目標人群覆蓋率101.34%。完成免費產前篩查18334人,農村適齡婦女“兩癌”篩查72813人。脫貧人口大病集中救治率100%,脫貧人口慢病簽約服務率100%,33種專項大病救治率100%。全市無償獻血有序開展,實現臨床用血100%來自無償獻血,未發生用血安全事故。適齡兒童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保持在95%以上。全市共有醫療衛生機構床位32355張,每千人口擁有醫療衛生機構床位8.6張。全市注冊執業(助理)醫師11688人,每千人口執業(助理)醫師數3.1人。注冊護士13735人,每千人口護士數3.7人。全市共有醫養結合機構17家,醫療養老床位近6000張,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醫療養老床位數6.8張。全市共有居家養老服務設施1073個,養老服務機構141家,現有機構養老床位14341張。
九、文化、旅游、廣電和體育
成功舉辦中國作協在益系列活動,“文學之鄉”正式授牌。市圖書館、桃江縣圖書館成功創建為國家一級館,南縣圖書館等2家圖書館升級為國家二級館;全國唯一的中國當代作家簽名版圖書珍藏館于10月全面建成運營。完成不可移動文物保護項目4個,完成可移動文物修復270件(套);創新評選益陽市首屆銀城十大非遺大師,16個項目、13名傳承人分別入選省級非遺項目、傳承人名錄。
2023年全市接待游客4505.6萬人次,增長35.2%;實現旅游總收入452.3億元,增長44.7%。獲評省首批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1個、省級旅游度假區1個、國家4A級旅游景區3個、四星級旅游飯店2家、省級文旅新業態示范基地7家、省級鄉村旅游重點村(鎮)4個、五星級鄉村旅游區(點)4家、五星級旅游民宿2家、省級文明旅游示范單位1家、省級工業旅游示范點1家、省清廉文化推廣傳播優秀陣地1個。1個項目入選全省首批非遺與旅游融合發展推薦目錄,獲評省級非遺工坊示范點2家、省級非遺村鎮示范點1個。
深入實施“新時代精品”工程,240多件優秀廣播電視新聞作品被國家主流媒體采用,1300多件廣播電視新聞作品被省級主流媒體采用;1件公益作品、13件網絡原創視聽節目作品、3件廣播電視作品在省級大賽中獲獎,其中市廣播電視臺制作的《山鄉再巨變》獲湖南廣播電視新聞一等獎。
“端午”假期,首屆蘭溪雙橈龍舟表演賽火爆全網,入選“湖南2023年度十大體育新聞事件”。益陽體育健兒在亞運會、亞殘運會等賽場奮勇拼搏,為家鄉贏得了榮光,其中,羽毛球運動員賈一凡、舉重運動員諶利軍分別奪得4項冠軍。成功承辦全國羽毛球后備人才基地賽(南方賽區)、全國U系列羽毛球比賽U12-14總決賽等國家級賽事4項,2023年湖南省籃球聯賽等省級賽事10項;舉辦市級賽事31項,縣級賽事121項,激發體旅雙重消費活力。
十、人口、居民收入消費和社會保障
全市年末常住人口375.92萬人,比上年減少3.44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97.99萬人,城鎮化率52.67%,比上年提高0.75個百分點。0-15歲人口占18.07%,下降0.15個百分點;16-59歲人口占58.49%,下降0.71個百分點;60歲及以上人口占23.44%,提高0.86個百分點。
表8 2023年年末常住人口及構成

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048元,比上年增長4.9%。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446元,增長3.6%;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445元,增長6.1%。全體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3621元,其中,食品煙酒支出7329元,居住支出4930元,教育文化娛樂消費支出2906元,交通通信支出3430元,以上四項支出占全體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為78.7%,比上年低0.1個百分點。
全年城鎮新增就業3.67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1.69%,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3%。失業人員再就業1.94萬人,就業困難對象再就業6467人。各類職業技能培訓2.51萬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99萬人,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年末參保54.39萬人,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年末參保10.01萬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年末參保240.40萬人。工傷保險年末參保44.5萬人,失業保險年末參保24.7萬人。
十一、環境、能源和安全生產
2023年益陽市中心城區空氣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84.7%,PM2.5平均濃度為43微克/立方米,PM10平均濃度為62微克/立方米;縣市區環境空氣質量平均優良天數比例范圍在82.7%~95.9%之間。全市33個國省控斷面Ⅰ-Ⅲ類水質斷面占比93.9%(省定目標84.85%);資江流域水質總體為優,資江干流益陽段達到Ⅱ類水質;南洞庭湖3個國控斷面總磷濃度年均值0.044毫克/升,下降10.2個百分點;大通湖斷面持續保持Ⅲ類水質,總磷濃度年均值為0.082毫克/升,下降12.8個百分點。積極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完成50個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7條農村黑臭水體治理。開展資江流域銻污染綜合整治,資江流域益陽段20個斷面銻濃度均值為0.0028mg/L。
初步核算,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綜合能源消費量比上年下降9.8%。其中,六大高耗能行業綜合能源消費量下降0.5%。全市全社會用電量107.67億千瓦時,增長1.7%,其中,工業用電量49.07億千瓦時,增長6.2%。
全年發生各類生產安全事故62起,比上年減少7起;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66人,比上年減少3人。億元生產總值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0.03人。工礦商貿企業從業人員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4人。涉及十二類道路運輸車輛的道路交通死亡人數比上年下降14.8%。
注釋:
[1]本公報數據均為初步統計數,部分數據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與分項合計不等情況。
[2]地區生產總值、三次產業及相關行業增加值、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不變價格計算。
資料來源:
本公報中財政數據來自益陽市財政局;水利數據來自益陽市水利局;公路里程數據來自益陽市交通運輸局;汽車保有量數據來自益陽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隊;郵政業務量來自益陽市郵政管理局;文化、旅游、廣電、體育數據來自益陽市文化旅游廣電體育局;存貸款數據來自中國人民銀行益陽市分行;保險業數據來自益陽市保險行業協會;教育數據來自益陽市教育局;科技數據來自益陽市科學技術局;國土資源數據來自益陽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環保數據來自益陽市生態環境局;衛生健康數據來自益陽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城鎮新增就業、養老保險數據來自益陽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城鄉低保、社會福利數據來自益陽市民政局;林業數據來自益陽市林業局;安全生產數據來自益陽市應急管理局;金融數據來自益陽市金融辦;其他數據來自益陽市統計局和國家統計局益陽調查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