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和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加快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積極改善民生,促使我市經濟運行實現穩定、快速發展,社會各項事業全面進步,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
一、綜合
總體經濟在工業化快速推進和大項目強力拉動下,呈現生產增長、需求擴大、收入和效益提高的良性發展局面,經濟增長率與上年同期比明顯提高,多項經濟指標增長速度在全省位居前列,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固定資產投資等經濟指標總量排名繼續進位。初步核算,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69.99億元,同比增長18.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77.27億元,增長6.4%,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5.1%;第二產業增加值218.46億元,增長24.7%,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64.5%;第三產業增加值174.25億元,增長14.3%,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30.4%。在第三產業中,批發和零售業增長13.6%,住宿和餐飲業增長21.6%,金融保險業增長6.8%,房地產業增長5.5%。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15953元,增長17.0%。
產業結構進一步調整優化,三次產業結構由2009年的17.3:44.5:38.2調整為16.4:46.5:37.1。
三次產業比重
2010年,隨著食品價格的上漲及原油、有色金屬、棉花、糧食等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持續走強,總體物價水平呈逐步攀升的態勢。全年累計,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上漲3.1%,其中消費品價格指數上漲3.9%。居民消費價格中,食品價格上升6.6%,其中,菜類和水產品價格分別上漲20.4%和7.2%;居住類價格上漲5.8%,其中水、電、燃料價格上漲10.0%。
社會保障制度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險覆蓋面逐步擴大。2010年末,全市31.04萬職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12.42萬職工參加失業保險,61.31萬職工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社會保險基金全年征繳收入7.51億元,年末社會保險基金累計結余9.50億元,分別增長27.0%和30.9%。
二、農業
我市認真貫徹中央和省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加大農業和農村投入,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農業生產保持基本穩定。全年實現農業總產值126.8億元,增長6.6%。
種植業全面發展。全年糧食總產量44.64萬噸,增長0.1%,蔬菜產量88.47萬噸,增長10.9%,水果總產量20.68萬噸,增長8.8%。全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43.36萬畝,比上年下降0.3%;蔬菜種植面積62.5萬畝,增長8.0%。油料種植面積17.62萬畝,增長1.0%。
漁業平穩發展。全年水產品總產量56.27萬噸,增長2.4%。其養殖產量29.97萬噸,捕撈產量26.30萬噸,分別增長4.5%和0.4%。
畜牧業穩步發展。全年肉類總產量10.36萬噸,增長3.0%,其中豬肉產量5.78萬噸,增長4.1%,禽肉產量3.84萬噸,增長2.2%。全年肉豬出欄量累計78.02萬頭,增長1.5%,生豬年末存欄量42.15萬頭,下降5.6%。累計家禽出欄量2830.71萬只,增長2.4%。
全年農業機械總動力83.88萬千瓦,增長1.9%;化肥施用量(折純)6.4萬噸,下降2.6%;農村用電量8.11億千瓦時,增長2.3%。全年有效灌溉面積52.29萬畝。
三、工業和建筑業
全年完成全社會工業增加值186.56億元,增長25.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04.64億元,同比增長31.8%,按經濟類型分,國有企業增長16.8%,集體企業增長21.3%,股份制企業增長34.6%,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增長29.3%。實現規模以上工業銷售產值310.51億元,增長27.6%;其中工業產品出口交貨值135.39億元,增長14.3%,占銷售產值的43.6%。
工業化繼續推進,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增強。工業占國民經濟的比重由上年的38%提高到39.7%。工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57.3%,拉動經濟增長10.4個百分點。
經濟效益有所提高。2010年1-11月規模以上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155%,企業資產負債率52.2%,成本費用利潤率3.5%,產品銷售率96.7%,全員勞動生產率76640元/人。工業企業利稅總額20.63億元,同比增長36.7%,其中利潤總額11.91億元,增長21.5%。
建筑業快速發展。全年資質等級以上建筑企業38個,實現建筑業總產值15.44億元,增長32.3%;實現利潤總額3358萬元,增長56.9%。
四、固定資產投資
投資規模繼續擴大。2010年,全市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66.99億元,同比增長26.8%。其中,城鎮以上固定資產投資300.33億元,增長29.4%;農村固定資產投資66.65億元,增長16.4%。
分產業看,一、二、三產業投資協調發展,帶動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快速增長。其中第一產業完成投資22.56億元,第二產業完成投資81.49億元,第三產業完成投資262.94億元,分別增長16.8%、26.3%和27.9%。投資結構不斷改善,農業投入繼續加大,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礎設施和基礎產業繼續得到加強,全年完成基礎設施建設投資117.72億元,增長26.7%。
重點項目進展順利,2010年市重點建設項目36個,重點項目本年度計劃投資84.18億元,全年累計,重點項目完成投資額79.19億元,完成年度計劃的94%。廈深鐵路汕尾段、汕尾電廠一期3、4號機組、省道汕尾至遮浪段一級公路擴建、汕尾市城鄉電網工程、深圳(汕尾)產業轉移工業園基礎設施建設、碧桂園商品房開發項目、華師附中汕尾學校等一批重點項目進展順利。
五、交通和郵電業
全市完成貨運周轉量134431萬噸公里,完成客運周轉量529792萬人公里。全年港口貨物吞吐量490萬噸,比上年增長6.6%。全市現有公路通車里程4864公里。
全年郵電業務總量完成48.01億元,增長24.4%。年末城鄉固定電話用戶50.04萬戶,下降5.7%;年末移動電話用戶144萬戶,增長13.7%。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六、國內貿易
市場消費保持快速增長。全年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額352.06億元,同比增長25.2%。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313.30億元,增長23.8%;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38.76億元,增長37.4%。分城鄉看,縣及縣以上消費品零售額188.76億元,增長28.5%;縣以下消費品零售額163.29億元,增長21.6%。
七、對外經濟和旅游
全年累計新簽合同協議24宗,合同利用外商直接投資5.27億美元,增長22.4%,實際吸收外商直接資2.85億美元,增長3.1%。全年完成外貿進出口總值20.50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7.4%,其中出口總值11.12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7.3%。從貿易方式看,一般貿易出口1.85億美元,增長49.9%;加工貿易出口9.26億美元,增長12.2%。從經營主體看,“三資”企業占主導地位,累計出口8.98億美元,增長19.8%,占80.8%。
旅游業加快發展。據旅游部門統計,全年接待過夜游客332.57萬人次,增長37.6%,其中接待國際游客、港澳臺同胞3.97萬人次,比上年增長81.0%。全市旅游總收入42.36億元,增長68.1%。
八、金融和保險業
金融形勢穩定。2010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各項人民幣存款余額326.96億元,其中居民儲蓄存款余額229.73億元,分別比上年末增長18.1%和17.6%;金融機構各項人民幣貸款余額130.20億元,比上年末增長33.7%,其中,中長期貸款93.90億元,增長52.2%。
保險業穩步發展。全年實現保險業保費收入54427萬元,增長25.21%。其中,人身險業務保費收入38714萬元,財產險業務保費收入15713萬元,分別增長27.3%和20.3%。全年共支付各項賠款和給付15057萬元,增長29.3%。其中,人身險業務賠付支出6993萬元,增長173.0%;財產險業務賠款支出8064萬元,下降11.2%。
九、教育和科學技術
進一步鞏固和提高義務教育水平,高中階段教育穩步推進。全市普通中學在校學生29.83萬人,小學在校學生35.41萬人;全市普通高等學校在校學生4573人。高中階段毛入學率為83.19%,初中畢業生升學率91.2%,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達99.64%。
我市積極實施“科技興市”戰略,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2010年,我市專利申請受理量294件,受權量253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授權量65件;申報各類科技計劃項目78個,其中1個獲國家立項,40個獲省立項。
十、文化、衛生和體育
文化事業加快發展。文化部門繼續加強文化市場管理,加大地方文化遺產的保護和挖掘力度,豐富大眾文藝活動,成功舉辦了“激情亞運?揚帆汕尾”、世界惠州同鄉懇親大會文藝晚會等文化活動和潮劇展演。全市廣播電視綜合覆蓋率達到98.1%,公共圖書館圖書藏量17.1萬冊(件)。《汕尾日報》、汕尾電視臺不斷豐富欄目內容,加強了宣傳輿論力度。
衛生部門大力推進公共衛生體系建設,農村基礎衛生建設得到加強。2010年末,全市擁有醫院、衛生院80個,醫院、衛生院床位5575張,執業醫生3404人,注冊護士1806人。
繼續大力推進競技體育工作。2010年,我市運動員在國內各類比賽中獲獎牌25.5枚。其中,在全國各類比賽中獲銅牌1枚;在省級各類比賽獲金牌11.5枚、銀牌6牌、銅牌7枚。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與安全生產
據公安部門統計,2010年末全市戶籍總人口344.98萬人,比上年增長1.28%。居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穩步提高。據住戶抽樣調查統計,農民人均純收入6315元,實際增長14.0%,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49.3%,比上年下降0.3個百分點。
市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16元,增長10.8%,人均消費支出10013元,增長14.6%,市區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為44.1%,比上年下降0.2個百分點。據勞動工資統計,全市在崗職工工資總額38.15億元,比上年增長19.8%,在崗職工人均工資25501元,增長9.7%。
全市積極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切實加強對安全生產工作的領導,推動安全生產形勢的穩定和好轉。2010年全市億元地區生產總值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為0.3,工礦商貿企業從業人員10萬人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為0.54,道路交通萬車死亡率為9.74。
注:1、本公報統計數據為初步統計數,統計圖中2005-2009年數據為年報數。
2、公報中生產總值和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行價格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3、規模以上工業經濟效益指標,現行制度調查時期為1-11月。
4、郵電業務總量完成額按2000年不變價格計算。
附表1
附表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