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統計局
國家統計局廣東調查總隊
2008年2月26日
2007年,廣東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決貫徹落實中央宏觀調控政策,創新發展觀念,轉變發展方式,提高發展質量,改善人民生活,國民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取得新的重要進展。
一、綜合
初步核算,2007年全省生產總值30673.71億元,比上年增長14.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746.23億元,增長3.3%;第二產業增加值15938.20億元,增長16.9%;第三產業增加值12989.28億元,增長13.0%。在第三產業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長9.7%,批發和零售業增長10.3%,住宿和餐飲業增長9.7%,金融保險業增長26.9%,房地產業增長13.7%,其他服務業增長12.9%。人均生產總值達32713元,增長12.9%。
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3.7%,其中,城市上漲3.7%,農村上漲3.5%。分類別看,食品類上漲9.1%,煙酒及用品類上漲0.7%,衣著類下降1.4%,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類上漲2.0%,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類上漲4.0%,交通和通信類持平,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類下降3.1%,居住類上漲3.3%。工業品出廠價格上漲1.3%,其中輕工業上漲0.6%,重工業上漲2.8%;生產資料上漲1.6%,生活資料上漲0.8%。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上漲3.3%,其中燃料動力類上漲2.8%,黑色金屬材料類上漲7.0%,有色金屬材料和電線類上漲10.8%。固定資產投資價格上漲2.4%。農產品生產價格上漲9.7%,其中,谷物上漲6.4%,蔬菜上漲5.3%,水果下降0.6%,油料上漲16.2%,畜產品上漲23.5%。
年末全省從業人員5450萬人,比上年增長3.8%。全年城鎮新增就業213.0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再就業4.45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員36.2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2.5%,比上年下降0.1個百分點。
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經濟結構不夠優化,資源、環境約束矛盾突出;食品、居住類價格漲幅較大,農民增收、農業增效難度加大;城鄉、區域發展仍不均衡。
二、農業
全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479.53千公頃,比上年增長0.5%。糖蔗種植面積129.99千公頃,增長7.1%;油料種植面積310.12千公頃,下降1.9%;蔬菜種植面積1171.69千公頃,下降1.1%。
全年糧食產量1284.66萬噸,增長3.4%。糖蔗產量1056.42萬噸,增長10.6%.油料產量78.92萬噸,增長1.7%。蔬菜產量2654.55萬噸,增長0.4%。水果產量950.65萬噸,增長6.4%。茶葉產量4.89萬噸,增長3.2%。
全年肉類總產量427.65萬噸,增長3.9%。其中豬肉產量250.78萬噸,增長3.5%;禽肉產量164.33萬噸,增長4.5%。全年水產品產量748.70萬噸,增長3.4%。其中海洋捕撈164.46萬噸,減少2.4%;海水養殖254.19萬噸,增長5.1%;淡水捕撈13.29萬噸,增長0.7%;淡水養殖316.76萬噸,增長5.5%。
三、工業和建筑業
全年全部工業完成增加值14910.03億元,比上年增長17.7%。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3079.22億元,增長18.3%;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增長12.6%,民營企業增長24.4%,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增長16.9%,股份制企業增長24.1%,集體工業、股份合作制企業分別增長13.2%和21.3%;重工業增加值7958.48億元,增長18.9%,輕工業增加值5120.74億元,增長17.6%,輕重工比例由上年的39.4:60.6變為39.2:60.8。
九大支柱產業增加值增長18.0%,其中三大新興支柱產業增長17.5%,三大傳統支柱產業增長16.3%,三大潛力產業增長24.9%。電子信息業、電氣機械及專用設備、石油及化學三大新興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7.7%、20.2%和14.0%;紡織服裝、食品飲料、建筑材料三大傳統支柱產業分別增長15.9%、12.6%和21.8%;森工造紙、醫藥、汽車及摩托車三大潛力產業分別增長15.5%、10.9%和33.0%。
全年一次能源生產總量4040.05萬噸標準煤,比上年下降6.0%;發電量2591.64億千瓦時,增長10.7%;天然原油1261.13萬噸,下降6.5%;天然氣524764萬立方米,下降2.8%;原油加工量2787.45萬噸,增長7.5%;鋼材2014.18萬噸,增長13.8%,水泥9775.63萬噸,增長14.0%;汽車78.90萬輛,增長41.9%。
2007年1-11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貢獻率12.5%,資本保值增值率115.5%,資產負債率58.1%,流動資產周轉次數2.56次,成本費用利潤率5.5%,全員勞動生產率117831元/人年;產品銷售率97.2%。實現利潤總額2451.50億元,增長33.2%;其中虧損企業7854家,同比減少53家,虧損企業虧損總額228.14億元,下降8.5%。
全年資質等級以上建筑企業4227個,比上年增長2.4%。房屋建筑施工面積33506.31萬平方米,增長16.1%;房屋竣工面積10175.38萬平方米,下降4.2%。
資質等級以上建筑企業增加值1028.17億元,增長10.5%;實現利潤總額95.07億元,增長5.3%;利稅總額205.07億元,增長7.1%。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9595.01億元,比上年增長18.0%。其中基本建設投資4468.02億元,增長10.4%;更新改造投資1197.59億元,增長6.3%;房地產開發投資2510.05億元,增長36.2%。商品房銷售額3663.97億元,增長45.8%;商品房銷售面積6219.75萬平方米,增長20.1%。分城鄉看,城鎮投資7522.65億元,增長13.7%;農村投資2072.36億元,增長36.9%。分投資主體看,國有經濟投資2359.63億元,增長10.8%;非國有經濟投資7235.38億元,增長20.5%;其中民營經濟投資3545.51億元,增長25.1%。完成經濟適用房投資額13.46億元,經濟適用房建筑面積84.97萬平方米。
分三次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73.70億元,增長49.8%。第二產業投資3509.85億元,增長8.1%;其中工業投資3483.74億元,增長8.3%。從工業內部看,九大產業投資1979.70億元,增長12.6%。其中電子信息投資443.12億元,增長12.8%;電氣機械及專用設備投資298.73億元,下降1.2%;紡織服裝投資227.38億元,增長3.1%;石油及化學投資317.99億元,增長19.5%;建筑材料投資283.11億元,增長31.6%;汽車投資128.53億元,下降27.9%;食品飲料投資99.79億元,增長30.7%。其中高耗能工業投資206.07億元,增長2.2%。第三產業投資6011.46億元,增長24.3%。
基礎設施建設投資2455.64億元,增長4.9%。其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投資971.29億元,增長18.3%;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投資620.98億元,下降13.1%;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投資700.10億元,增長9.7%。城市建設投資818.64億元,增長6.8%;文化產業投資432.02億元,增長25.9%。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新增生產能力或工程效益:新改建四級以上公路3989.7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77.35公里;新(擴)建港口碼頭年吞吐量8740萬噸。新增發電機組裝機容量661.5萬千瓦;11萬伏及以上變電設備能力2123萬千伏安。新增固定電話交換機容量388.39萬門;新增移動電話交換機容量3624萬戶。
五、國內貿易
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598.14億元,比上年增長16.2%;其中縣及縣以上消費品零售額7963.99億元,增長16.2%;縣以下零售額2634.15億元,增長16.4%。
分行業看,批發零售業實現零售額8937.67億元,增長16.9%;住宿餐飲業實現零售額1544.28億元,增長17.1%;其他行業實現零售額116.19億元,下降25.3%。
分商品類別看,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食品飲料煙酒類零售額342.66億元,增長14.0%,其中糧油類、肉禽類商品零售額增幅分別達76.7%和34.2%;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零售額232.99億元,增長25.5%;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零售額240.47億元,增長22.1%;汽車類零售額744.76億元,增長26.3%;石油及制品類零售額800.88億元,增長18.2%。
全年批發零售業實現商品銷售額27540.09億元,增長17.4%,其中批發額18602.42億元,增長17.7%;限額以上企業商品銷售額16221.92億元,增長23.1%,其中批發額13170.28億元,增長23.6%。全省125家重點企業主營業務收入3860.2億元,增長11.8%;實現利潤總額100.48億元,增長33.4%。
六、對外經濟
全年進出口總額6340.49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0.2%。其中出口額3692.46億美元,增長22.2%;進口額2648.03億美元,增長17.5%。實現貿易順差1044.43億美元,增加277.54億美元。
分貿易方式看,一般貿易出口1050.06億美元,增長31.2%;加工貿易出口2461.73億美元,增長18.1%。分經營主體看,國有企業出口569.94億美元,增長17.4%;外商投資企業出口2322.22億美元,增長19.7%;私營企業出口651.64億美元,增長37.8%。分出口商品看,機電產品出口2532.52億美元,增長23.8%;高新技術產品出口1283.48億美元,增長22.9%;服裝、紡織品出口419.87億美元,增長18.4%;鞋類、家具、塑料制品等輕紡產品出口分別增長14.6%、29.7%和14.1%。
全年機電產品進口1671.54億美元,增長18.7%;高新技術產品進口1008.64億美元,增長13.5%。在主要資源性產品進口量中,進口量增長的有:鐵礦砂982.86萬噸,增長63.1%;原油1288.54萬噸,增長10.5%;煤1456.14萬噸,增長16.7%。進口量下降的有:氧化鋁17.47萬噸,下降37.8%;成品油822.30萬噸,下降18.6%;棉紗75.16萬噸,下降2.0%;合成纖維31.92萬噸,下降8.3%;鋼材759.22萬噸,下降8.5%;銅材73.30萬噸,下降7.4%;鋁材30.74萬噸,下降2.3%。
分主要貿易伙伴進出口貿易額看,全年廣東對香港、美國、日本、歐盟、東盟的進出口額達4091.80億美元,占全省進出口總額的64.5%。其中香港1363.74億美元,增長21.1%;美國867.77億美元,增長10.2%;歐盟735.46億美元,增長14.9%;日本565.22億美元,增長17.7%;東盟559.60億美元,增長26.7%。對非洲、拉丁美洲、中東、俄羅斯等新興市場出口分別增長56.2%、47.1%、55.4%和118.6%。
全年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171.26億美元,增長18.0%。新簽外商直接投資項目9506個,合同外資額339.38億美元,分別增長12.5%和38.1%。全年外商投資企業項目平均規模357.02萬美元,增加66.34萬美元。合同外資額千萬美元以上新批和增資項目1129個,合同外資額236.83億美元,增長54.3%,占全省合同外資總量的69.8%,同比提高7.3個百分點。
截至2007年底,累計批準外商直接投資項目13.77萬個,合同外資額3234.79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944.91億美元。工商登記注冊的實有外商投資企業6.68萬家。
全年第一產業新簽外商直接投資項目336個,合同外資額4.83億美元,分別增長75.0%和68.8%;實際吸收外資1.83億美元,增長58.6%。第二產業新簽直接投資項目4271個,下降10.3%;合同外資額174.60億美元,增長6.3%;實際利用外資107.11億美元,下降1.3%。第三產業新簽外商直接投資項目4899個,增長40.1%;合同外資額159.96億美元,增長103.7%;實際利用外資62.32億美元,增長76.0%。
全年共有107個國家和地區的企業在廣東投資,其中韓國、德國合同投資金額分別增長141.7%和94.3%,瑞士、英國實際投資金額分別增長93.8%和69.4%。實際投資額前十位的發達國家依次是日本、新加坡、美國、荷蘭、英國、韓國、法國、德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
全年全省經核準新設境外企業及機構169家,協議投資額12.01億美元。全年新簽對外承包工程、勞務合作、設計咨詢合同65178個,合同金額67.86億美元,分別增長2.1倍和35.6%;完成營業額60.92億美元,增長59.6%。年末在外人員28843人。
七、交通、郵電和旅游
全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實現增加值1264.36億元,比上年增長9.7%。
全年各種運輸方式完成貨物周轉量4310.67億噸公里,增長6.0%.其中,鐵路336.56億噸公里,增長1.0%;公路906.84億噸公里,增長22.1%;水運3043.53億噸公里,增長2.7%;民航20.02億噸公里,增長7.1%;管道123.09億噸公里,增長20.4%。
全年主要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93529.61萬噸,增長13.1%;其中外貿貨物吞吐量36535萬噸,增長13.5%。港口集裝箱吞吐量3798.43萬TEU,增長19.0%。
全年各種運輸方式完成旅客周轉量2601.85億人公里,增長16.1%。其中,鐵路387.56億人公里,增長11.5%;公路1410.72億人公里,增長16.3%;水運10.98億人公里,下降9.5%;民航816.36億人公里,增長21.3%。
年末全省民用汽車保有量達到506.72萬輛,增長17.7%。其中私人汽車372.53萬輛,增長22.5%。民用轎車保有量達到226.09萬輛,增長22.5%;其中私人轎車204.79萬輛,增長30.8%。
全年完成郵電通信業務總量3054.87億元,增長20.2%;其中,郵政業務總量77.27億元,增長11.2%;電信業務總量2996.77億元,增長21.3%。固定電話用戶新增103.73萬戶,年末達到3743.07萬戶;其中城市電話用戶2934.61萬戶,鄉村電話用戶808.46萬戶。移動電話用戶新增724.57萬戶,年末達到7842.06萬戶。
全年經廣東口岸入境的國際游客10319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8%。旅游住宿設施接待過夜游客14618.92萬人次,增長14.1%;其中國際游客2330.04萬人次,國內游客12288.88萬人次,分別增長15.2%和13.9%。旅行社組團國內游1569.57萬人次,增長13.4%;出境游382.04萬人次,增長49.0%。旅游總收入2454.07億元,增長15.8%.國際旅游(外匯)收入87.06億美元,增長15.6%。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八、金融、證券和保險
年末全省中外資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48955億元,比上年增長13.2%;其中,企事業單位存款余額16672.23億元,增長22.6%;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23013.34億元,增長1.5%。中外資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30617.29億元,增長16.6%。其中,短期貸款余額10797.91億元,增長16.2%;中長期貸款余額17623.12億元,增長24.7%.中外資金融機構人民幣消費貸款余額5857.13億元,增長41.6%;其中個人住房貸款5257.62億元,增長42.7%。農村信用社人民幣貸款余額3330.86億元,增長15.5%。全省金融機構實現賬面結益850.55億元,增長84.4%。
年末全省境內證券市場共有上市公司188家,比上年增長16.1%;股票213只,市價總值達33009.43億元,增長379.8%。上市公司全年通過證券市場直接籌集資金1164.66億元,增長129.8%。其中,新發行股票(IPO)25只,籌資472.97元。年末證券公司23家,證券營業部482家。證券公司代理股票基金交易額244316.2億元,增長490.5%,各項業務實現營業收入839.77億元。基金公司19家,共管理149只基金;基金規模達10346.77億份,基金凈值達15773.79億元,分別增長265.8%和288.3%。期貨公司23家,全年代理交易額76121.27億元,增長94.4%。
全省有保險集團1家,產險主體24家,壽險主體22家,再保險主體2家。全年實現保費收入809.31億元,增長33.3%。其中,壽險業務保費收入477.17億元,健康險和意外傷害險業務保費收入71.38億元,財產險業務保費收入260.75億元,分別增長37.6%、10.4%和33.2%。在全年保費收入中,中資保險公司保費收入686.66億元,增長26.4%;外資保險公司保費收入122.65億元,增長92.4%。共支付各項賠款和給付221.17億元,增長39.2%。其中,壽險業務給付73.22億元,財產險業務賠款128.38億元,分別增長91.6%和27.4%,健康險和意外傷害險賠款給付19.57億元,下降1.9%。
九、教育和科學技術
全省研究生教育招生1.98萬人,比上年增長6.3%;在校研究生5.44萬人,增長10.3%;畢業生1.38萬人,增長10.1%。普通高等教育招生35.49萬人,增長5.8%;在校生111.97萬人,增長11.0%;畢業生23.3萬人,增長18.9%。各類中等職業教育(不含技工學校)招生36.57萬人,增長11.9%;在校生90.76萬人,增長12.3%;畢業生22.15萬人,增長11.7%。普通高中招生60.69萬人,與上年持平;在校生172.43萬人,增長5.5%;畢業生48萬人,增長11.7%。初中招生174.31萬人,增長2.1%;在校生482.94萬人,增長1.5%;畢業生143.44萬人,增長0.6%。小學招生143.87萬人,在校生1017.62萬人,畢業生180.31萬人。全省特殊教育招生0.40萬人,在校生2.67萬人。幼兒園在園幼兒222.64萬人。
年末縣及縣級以上國有研究與開發機構、科技情報和文獻機構349個。大中型工業企業擁有技術開發機構1358個。全省從事科技活動人員39.1萬人;科技活動經費使用總額630億元,比上年增長16.3%;全省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約375億元,增長20.0%。其中基礎研究經費支出7億元,增長30.4%。民營科技企業8000家,從業人員146萬,技工貿收入8100億元,增長20.4%。
全年省級科學技術獎擬獎項目290項,獲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480項,其中基礎理論成果33項,應用技術成果442項,軟科學成果5項。全年申請專利量102449件,增長12.7%。其中發明專利26692件,增長25.0%。專利授權量56451件,增長29.7%,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3714件,增長52.2%。經PCT(專利合作條約)提交專利申請2646件,增長52.9%。全年經各級科技行政部門登記技術合同18093項,增長22.3%;技術合同成交額133.32億元,增長21.7%。
全省累計認定高新技術企業5231家;高新技術產品產值18700億元,增長20%。擁有國家級工程研究中心15家,省級工程中心291家;國家重點實驗室8家,省級重點實驗室101個;國家級企業(集團)技術中心26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83家。高技術產業化示范工程項目17項,重大技術裝備研制項目58項,項目投資總額8.53億元,補助總額5930萬元。認定技術創新專業鎮229個,建立專業鎮技術創新平臺130個。
全省共有國家質檢中心26個,產品檢測實驗室1464個。共有產品質量、體系認證機構6個,截至年底共完成體系認證企業累計16228個。法定計量技術機構91個,強制檢定計量器具215萬臺件。全省共有天氣雷達觀測站點7個,衛星云圖接收站點7個。共有地震臺站37個,地震遙測臺網6個。全省共有海洋觀測、監測站點224個。測繪部門共出版地圖124種,總印數1504萬幅。出版測繪圖書2種,總印數1萬冊。
十、文化、衛生和教育
年末全省共有各類專業藝術表演團體138個,文化館121個,縣級及以上公共圖書館131個,博物館、紀念館149個。全省有廣播電臺22座,電視臺24座。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和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分別達97%和97.3%。有線電視用戶1333.27萬戶,有線數字電視用戶315.77萬戶,分別增長6.8%和61.5%。全年出版報紙41.03億份,各類期刊2.31億冊,圖書2.54億冊。全省共有綜合檔案館143個。
年末全省共有各類衛生機構17468個,增加515個;其中醫院、衛生院2468個,婦幼保健機構124個,專科疾病防治機構154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31個,衛生監督所123個。擁有醫院、衛生院床位21.8萬張,增長6.9%。各類衛生技術人員35萬人,增長5.1%。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13.7萬人,注冊護士12.2萬人,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衛生技術人員6853人,衛生監督所衛生技術人員2740人。全省共有衛生院1418個,鄉鎮衛生院床位4.09萬張,衛生院衛生技術人員6.23萬人。全省有123個縣(市)開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實際參加農村合作醫療農民4137.19萬人,增長35.7%。法定報告甲、乙類傳染病發病總數226212人次,農村自來水改造受益人口4621.28萬人,分別增長9.4%和1.6%。
全省體育健兒在國內外重大比賽中,22人38人次獲得29項世界冠軍,破1項世界紀錄。
十一、人民生活、社會保障與安全生產
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99.3元,比上年增長10.5%,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6%。城市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為35.3%,下降0.9個百分點。城鎮居民消費支出中教育文化娛樂服務所占比重為13.9%。全年城鎮居民現有住房總建筑面積人均33.8平方米。城鎮最高10%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47123.9元,城鎮最低10%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5004.1元。
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5624.0元,增長10.7%;扣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6.5%。農村居民消費支出中教育文化娛樂服務所占比重為5.1%。農村居民現有住房總建筑面積人均27.2平方米。農村最高20%收入組人均純收入12282.9元,農村最低20%收入組人均純收入2208.3元。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年末全省參加基本養老保險2226.8萬人,增長12.9%;其中參保職工1969.6萬人,增長13.9%;參保離退休人員257.2萬人,增長5.6%。參加醫療保險2022.2萬人,增長42.3%。參加失業保險1308.3萬人,增長7.8%。參加工傷保險2113.9萬人,增長13.2%;參加生育保險659.1萬人,增長41.8%。全年社會保險基金收入980.9億元,增長17.0%;年末社保基金累計結余1915.7億元,增長27.2%。到2007年底,全省享受低保救濟的困難群眾達176.1萬人,其中城鎮37.8萬人,農村138.3萬人。各類收養性社會福利單位床位7.3萬張,收養人員4.8萬人。全省共發行銷售福利彩票57.2億元,籌集福利資金19億元,直接接收社會捐贈5.4億元。
全年共發生各類事故53841起,比上年下降19.3%;死亡8950人,受傷56235人,分別下降9.5%和17.7%;直接經濟損失3.83億元,上升10.0%。其中,道路交通事故46558起,下降17.2%;造成死亡7994人,受傷55565人,直接財產損失1.21億元,分別下降9.5%、17.9%和26.7%。億元地區生產總值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為0.29,道路交通萬車死亡率為5.01,工礦商貿企業從業人員10萬人死亡率為1.39。
十二、人口、資源與環境
2007年,年末常住人口9449萬人。全年出生人口112萬人,出生率11.96‰;死亡人口43萬人,死亡率4.66‰;自然增長人口68萬人,自然增長率7.30‰。年末常住人口的主要構成:男性占50.96%,女性占49.04%;0-14歲人口占20.1%,15-64歲人口占72.3%,65歲及以上人口占7.6%;城鎮人口占63.1%,鄉村人口占36.9%。
全年全省耕地面積2847659.11公頃,減少43451.09公頃,當年凈減少耕地34869.66公頃。其中,建設占用耕地7243.45公頃,災毀耕地614.50公頃,農業結構調整實際占用耕地35585.27公頃。土地整理復墾開發補充耕地8451.43公頃。
全省全年水資源總量1556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1647立方米。全年平均降水量1579毫米,比上年減少531毫米。全年人工增雨總量10億立方米。年末全省大型水庫蓄水總量117.07億立方米,減少25.16億立方米。全年總用水量462.5億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95.70億立方米,增長4.7%;工業用水135.40億立方米,與上年持平;農業用水231.40億立方米,下降0.4%。全省人均用水量為489立方米。
全省省級水質監控斷面中,滿足Ⅲ類標準的斷面比例64.9%,增長4.6%;滿足Ⅳ類標準的斷面比例12.6%,與上年持平;滿足Ⅴ類標準的斷面比例8.1%,下降6.3%;超過Ⅴ類標準的斷面比例14.4%,比上年增長1.8%。近岸海域達到一類海水水質標準比例26.9%,提高9.6個百分點;達到二類海水水質標準比例53.8%,減少13.5個百分點;達到三類海水水質標準比例7.7%,提高3.8個百分點;達到劣四類海水水質標準比例11.5%,與上年持平。
截至2007年底,全省已找到的礦產種類共148種(含亞礦種),已查明資源儲量的共計101種,其中能源礦產7種,金屬礦產32種,非金屬礦產58種,水氣礦產4種。新發現大中型礦產地5處,其中非金屬礦產地4處,水氣礦產地1處。
全年平均灰霾天氣日數75.2天,增加0.7天;全年平均日照時數1826小時,比正常年份平均減少45小時。全省21個地級以上市空氣質量均達到二級標準。全省建成污水處理廠127座,城市污水日處理能力達到874萬立方米;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50%;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60%。
全年發現赤潮10次,累計面積374平方公里,直接經濟損失1億元。發生各類地質災害143起,造成死亡人數18人,直接經濟損失1.08億元。
全年完成荒山荒(沙)地造林面積9253公頃,其中六大林業重點工程荒山荒(沙)地造林面積1920公頃,低產低效林改造面積2614公頃,分別增長10.1%、122.2%和3.1%;完成有林地造林面積70公頃,更新造林面積69087公頃,低產低效林改造面積40826公頃。全省森林覆蓋率56%,建成區綠化覆蓋率38%,城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預計12.5平方米。全省共有國家地質公園7個,地質遺跡保護區8個。
注:1.本公報各項統計數據為初步統計數。
2.公報中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
3.規模以上工業效益指標,現行制度調查時期為1-11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