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全市人民在中共廣州市委、市人民政府領導下,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治理經濟環境、整頓經濟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方針,已取得初步成效。國民經濟持續穩定發展,工業生產增速回落,農業獲得較好收成,外向型經濟有了新發展,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初步得到控制,物價漲勢減弱,供需矛盾日趨緩解,市場穩定,商品充裕,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有所改善,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事業取得新的成就。初步統計,1989年全市國民生產總值284.01億元,比上年增長4.95%,社會總產值584.47億元,比上年增長3.03%,國民收入205.86億元,比上年增長2.51%,國民經濟正向著好的方向發展。
國民經濟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總供給與總需求的矛盾尚未得到根本解決,資金、能源緊缺,部分商品滯銷,庫存增加,經濟效益下降,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偏大,這是我們前進中面臨的困難,在新的一年里,我們要增強克服困難的信心,堅定不移地執行治理整頓和深化改革方針,實現我市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協調發展。
一、工業
工業生產增速回落。1989年全市完成工業總產值384.27億元,比上年增長5.93%(不包村及村以下工業為357.35億元,比上年增長5.01%),增幅比上年回落19.66個百分點。
“三資”企業保持高速增長勢頭,全年完成工業總產值39.4億元,比上年增長85.84%。
外向型工業繼續發展,全市工業出口產品產值達62.67億元,比上年增長9.29%。
重工業增速快于輕工業,工業產品結構有所改善。1989年重工業總產值為158.6億元,比上年增長11.77%,占全部工業總產值的比重從上年的34.04%上升到41.27%,基礎工業、原材料工業、支農工業的多數產品產量增長幅度較大,與上年比較:發電量增10.29%,成品鋼材增9.84%,鋼增11.61%,生鐵增11.98%,銅材增9.4%,燒堿增4%,化學纖維增26.3%,農用化學肥料總量(折100%)增10.36%,合成氨增9.57%,金屬切削機床增8.6%,輪胎外胎增25.8%,輪胎內胎增13.8%。
1989年輕工業總產值為225.67億元,比上年增長3.3%,占全部總產值的比重從上年的65.96%下降為58.73%,由于社會需求的控制,部分耐用消費品、家電產品在調整中生產有所下降,如家用洗衣機降46.39%,自行車降25.2%,縫紉機降18.07%,機械手表降18.67%,彩色電視機降31.24%,收錄機降17.1%,電風扇降19.49%,電飯煲降15.6%,家用電冰箱降7.19%,鋼木家具降72.1%,鋼琴降42.2%;但與人民生活關系較密切的輕工產品仍繼續保持穩定增長勢頭,如合成洗滌劑增15.6%,針棉織品折用紗量增4.5%,化纖布增4.6%,中成藥增6.2%,燈泡增8.1%,干電池增10.6%。
工業企業技術改造穩步前進,市屬工業完成更新改造項目78項,其中引進外資43項,完成投資1.4億元,其中機器設備投資1.1億元,占總投資額的78.57%。
新產品開發有新進展,全市工業部門試制成功新產品達503種,已投產的455種,新添花式品種達10025種。
產品質量穩定提高。工業產品質量穩定提高率達95.68%,優質產品率達43.26%,新添優質產品400種,獲得國家金、銀質獎的有10種。
工業企業經濟效益下降。市屬預算內工業企業可比產品成本上升21.9%,實現利稅總額下降7.15%,實現利潤總額下降23.2%,虧損企業增加,虧損額達5737萬元,產品積壓,庫存增加,產成品資金達17.11億元,比年初增長99.3%,資金周轉緩慢35天,資金利稅率從上年的28.26%降至今年的18.77%。
二、農業
農村經濟蓬勃發展。1989年全年農村社會總產值107.68億元,比上年增長17.24%,其中農村工業、建筑業、交通運輸和商業總產值66.62億元,比上年增長22.06%,占社會總產值的比重從上年的60.72%上升到61.87%。
農村商品經濟進一步發展。全年農村商品產值29.97億元,比上年增長9.62%,鄉鎮企業總收入達78.24億元,比上年增長10.23%,成為農村經濟的重要支柱。
農業生產持續增長。全年完成農業總產值41.06億元,比上年增長2.77%,其中種植業增長0.5%,林業、畜牧業、副業、漁業產值增長6.33%。
大多數農副產品獲得增產。糧食總產量達117.96萬噸,比上年增長6.39%,徘徊多年的農業生產獲得新的轉機;其他農作物及牧、副、漁產品生產也穩步發展,糖蔗增長1.81%,鮮蛋增長1.27%,水產品增長3.21%,肉豬出欄頭數增長2.47%,肉類、三鳥產量也略有增加;產量減少的有:花生減產4.21%,蔬菜減產0.74%,牛奶減產7.04%。
一年來,各級政府和廣大農民增加了對農業的投入,農業生產條件有所改善,今年農田水利建設的數量、質量、規模和效益是近幾年來最好的,全年共維修堤圍208條,總長600公里,整治排灌系統2萬多條,新增灌溉農田1.4萬畝,改善灌溉農田71萬畝,治理洪澇63萬畝,改造低產田5萬多畝,農田基本建設的推進,增強了農業的后勁。
綠化造林成效較大,全年完成人工造林種果面積35.47萬畝,基本實現了“四年綠化荒山”的計劃。
三、固定資產投資和建筑業
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初步得到控制。1989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93.33億元,比上年增長3.45%,增速比上年回落50.99個百分點(若扣除漲價因素,實際工作量壓縮12.39%),其中全民所有制單位78.09億元,增長11.07%,集體所有制單位8.4億元,比上年下降20.38%,城鎮農村私人完成6.84億元,比上年下降26.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扣除商品房完成76.59億元,比上年下降3.04%。在全民所有制固定資產投資中,基本建設投資53.43億元,比上年增長17.36%,更新改造投資24.51億元,比上年下降1.05%。
在全民所有制單位投資中,生產性投資39.84億元,下降1.92%,非生產性投資38.25億元,增長28.83%。投資結構有所改善,運輸郵電、文教衛生、市政建設、支農工業等方面的投資有所增強,1989年運輸郵電投資9.96億元,增長4.23%,文教衛生投資4.63億元,增長24.09%,房地產居民服務業投資26.11億元,增長46.03%,商業物資投資2.84億元,增長26.07%。
1989年全民所有制新增固定資產投資66.26億元,固定資產交付使用率84.85%,新增的生產能力和效益項目主要有:發電機組能力35.3萬千瓦,水泥149.8萬噸,數控金屬切削機床700臺,氣體分餾裝置15萬噸,合成氨1000噸,氮肥680噸,化學農藥1500噸,民用船舶10艘1000噸,棉紡錠22.05千錠,啤酒2.5萬噸,新建公路橋梁2座,學生席位2.87萬個,醫院病床457張,全年工業更新改造項目692個,已完成的297個。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1989年,全市全民房屋施工面積1407.44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0.81%;房屋竣工面積550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13.92%。
1989年,建筑業全年完成總產值34.9億元,增長17.2%,全員勞動生產率提高17.95%,工程質量穩定提高。
四、交通運輸和郵電
加強運輸市場管理,拓展國內外、海陸空聯合運輸業務。1989年全市專業運輸部門貨物運輸量9232萬噸,比上年增長4.1%,貨物周轉量1991.86億噸公里,比上年增長7.19%,旅客周轉量113.06億人公里,比上年下降2.65%,港口貨物吞吐量5106萬噸,比上年下降0.16%。重點物資貨運量有所增加,煤炭、糧食、副食品、化工原料、化學農藥等貨運量都有較大幅度的增長。
郵電通訊事業發展較快。1989年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25864萬元,比上年增長34.20%,新投入使用市話交換機容量8.72萬門,年末市話交換機總容量達22.84萬門,比上年增長40.51%,年末市內電話機數達26.88萬部,在全國各大城市中率先實現市話程控化。全年新增市內公共電話站138個,完成村話建設90個,年末通話率達96.61%,基本上實現村村通電話。
國際通訊事業發展快。廣州國際長途電話可以直撥到187個國家和地區,進一步完善國內國際特快郵件業務。
五、國內商業、物價
一年來,廣州市場貨源充裕,但銷售變化較大,由旺轉淡,部分工業品滯銷,庫存增加,全年社會商品零售總額151.95億元,比上年增長10.29%,若扣除物價因素,實際下降9.30%,在社會商品零售總額中,消費品零售額144.25億元,增長10.65%,農業生產資料零售額7.70億元,增長4.06%;控制社會集團購買力取得顯著的效果,售給社會集團消費品零售額14.48億元,比上年增長7.59%,增速比上年回落23.59個百分點。
各類消費品零售額有增有減,與上年比較:吃的增長15.99%,用的增長11.39%,穿的下降11.39%;零售量增長的有,豬肉增11.26%,水產品增8.98%,家禽增20%;耐用商品銷售量降幅較大,電視機降41.64%,家用洗衣機降46.43%,錄音機降36.27%,電風扇降20.82%,手表降35.21%,自行車降20.74%,電冰箱降24.63%。
國營商業、供銷社經濟效益下降。1989年全市商業、供銷社的利潤總額下降43.7%,流通費用水平上升22.13%,資金周轉緩慢。
生產資料市場購銷增長。1989年物資系統生產資料購進總額24.04億元,比上年增長11.47%,物資銷售總額25.74億元,比上年增長14.39%,但有些物資如銅及銅材、鋁材、鋼材和木材銷售量降幅較大。
物價漲勢呈減弱趨勢。一年來,市政府繼續采取多種控制物價上漲措施,穩定市場,平抑物價,使市場物價漲勢減弱,1989年全市職工生活費用價格總水平上升21.6%,比上年升幅下降6.1個百分點。其中消費品零售物價水平上升21.6%,比上年升幅回落8個百分點,實現了1989年物價上漲幅度明顯低于上年的目標,服務項目價格水平上升21.8%。按商品分類看,食品類價格上升22.4%,衣著類上升25.8%,日用品類上升12.7%,文化娛樂用品類上升17.6%,書報雜志類上升127.7%,藥及醫療用品類上升13.8%,建筑材料類上升8.4%,燃料類上升16.9%。
六、對外經濟、旅游、內聯對外貿易仍持較好勢頭。1989年,外貿出口商品總值10.54億美元,按可比口徑計算,比上年增長15.64%,超額完成了國家下達的出口計劃。
外匯收入繼續增加。據珠江銀行統計,1989年外匯收入6.76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2.21%。
一年來,各級政府積極落實外商投資政策,外商來穗投資勢頭不減。1989年我市利用外資新簽項目2121項,比上年增長0.05%,合同外資金額5.78億美元,增長9.74%。在外商直接投資項目中,生產性項目所占比重由上年的92%上升到今年的94%。全年實際利用外資金額達2.98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6.94%;其中對外借款1.37億美元,增長37.78%;吸收客商直接投資1.34億美元,增長3.95%,商品信貸及其他投資2723萬美元,增長2.25%,600多家已開業的“三資”企業,大多數實現了生產、銷售和出口同步增長。
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投資環境日臻完善。到1989年底止,已有十一個國家和地區的廠商在區內投資設廠,全年的工業總產值達8.25億元,比上年增長80.39%;實現利潤總額1.26億元,下降24.14%;外貿出口總值1.12億美元,增長15.4%。
1989年全市涉外賓館酒店接待外國人士、華僑和港澳臺胞123萬人次,比上年下降39.85%。其中:接待外國人士26.5萬人次,華僑4.5萬人次,港澳臺胞92萬人次。旅游外匯收入達9.16億元(兌換券),比上年下降16.72%。
橫向經濟聯合取得新成績,開始走上了以外經外貿為導向,以增加出口創匯為中心,外引內聯相結合的軌道。1989年全市實施橫向經濟聯合協作項目418項,實際投資2.14億元,協作項目產值4.42億元,營業額20.06億元,利潤總額1.13億元,協作物資金額2.95億元,促進了生產發展。
境外企業發展較快。至1989年末止我市在境外辦企業102家,這些企業分布在港澳地區以及法國、美國、聯邦德國、澳大利亞等國。大多數境外企業已經站穩腳跟,相當一部分還取得較好的效益。
七、城市建設
城市建設成績喜人。1989年市政公用事業、自來水、煤氣生產和供應業投資6.9億元,比上年增長41.1%。全年竣工并交付使用的主要工程有:新建橋梁19座(市區17座),其中人行天橋7座和立交橋2座,擴寬了市區道路11條,橫沙至廣清立交4.8公里路段已建成,與廣佛高速公路同步通車。新增公共汽(電)車68輛和過江渡輪9艘;新增供水能力16萬噸/日,鋪設過江水管3.8公里。城市液化氣儲配氣能力2萬噸,民用燃氣新增5.12萬戶,大田山、李坑(第一期)垃圾填埋場場地及車行道已基本建成;華南地區最大的,日處理污水能力15萬噸的大坦沙污水處理工程已全面投產;新建成民用住宅43204套;新增一個公園(青年公園),兩個風景點(白云山鳴春谷、越秀公園五羊仙座)已竣工開放。
1989年末,城市道路總長度915公里,比上年增長2.92%。下水道長度1225公里,增長3.73%。
1989年公共汽(電)車客運量7.85億人次,比上年下降6.21%;客運周轉量50.71億人公里,下降5.15%。
全年城市供電量48.22億千瓦小時,比上年下降0.76%;售水量7.97億噸,比上年增長4.22%。液化石油氣銷售量比上年增長76.18%,民用燃氣普及率為28.6%,比上年增8.56個百分點。
八、科學技術和教育、文化、衛生、體育事業
科學技術事業蓬勃發展。1989年市屬各類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專業技術人員15.80萬人,比上年增加2.27萬人。根據264家大、中型工業企業統計,已建立技術開發機構172個,形成了一支8000多人的專職技術開發隊伍。全年完成科技計劃項目66項,比上年增長24.53%,其中已投產應用21項,比上年減少14項;全市獲市科技進步獎的科技成果有90項,比上年增加13項,其中獲一、二等獎成果數占獲獎成果總數的30%。群眾性的科研活動不斷發展。1989年底,共受理專利申請510件,比上年增長0.39%,批準授權專利195件,增長1.71倍。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教育事業在改革中不斷發展,教育質量有所提高。1989年全市招收研究生997人,在學研究生3721人,比上年減少496人,畢業研究生1420人;普通高等學校招收本、專科學生1.88萬人;在校學生6.80萬人,比上年增加3110人,畢業生1.68萬人;普通中學在校學生27.13萬人,比上年減少6452人;各類中專學校在校生8.67萬人,比上年增加7986人;小學在校學生55.15萬人,比上年增加21090人,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有所發展,學齡兒童入學率達99.78%,小學畢業生升學率從上年的93.46%提高到94.56%,市區初中畢業生升學率提高到75.63%。幼兒教育逐步擴大,全市在園幼兒為20.69萬人。成人教育在整頓中略有收縮,全市成人高等學校在校學生4.56萬人,比上年減少593人,中等學校在校學生2.87萬人,比上年增加1538人。
文化事業日益繁榮,豐富了群眾的文化生活。1989年全市有廣播電臺7座、電視臺2座,各類電影放映單位293個,藝術表演團體16個,文化館、群眾藝術館14個,公共圖書館9個。全年發行各種新影片198部。發行報紙98437萬份,雜志3861萬份,銷售圖書5660萬冊,路邊書亭不斷增加。
衛生事業繼續發展。1989年全市有各級衛生醫療機構2409個,醫療病床2.09萬張,比上年增長3.60%,各類專業衛生技術人員4.8萬人,比上年增長2.13%,其中醫生2.90萬人,增長3.98%。醫療急救水平和醫療技術水平有所提高。醫療急救指揮中心“120”傳呼電話已開通使用。我省第一、二例試管嬰兒在我市第二人民醫院誕生。
體育戰線又取得新成績。1989年我市運動員有3人3項打破世界紀錄,2人2項打破亞洲紀錄,2人2項打破全國紀錄。青少年達到國家體育鍛煉標準的有56.29萬人。我市首批命名了17個體育運動先進鎮,推動了群眾性體育活動的開展。
九、人民生活
1989年全市城鎮安置待業人數8.42萬人,比上年下降3.33%,年末全市職工人數185萬人,比上年減少3萬人,其中全民所有制單位實行勞動合同制的職工達到11.53萬人,比上年增加1.09萬人,私營企業從業人數2.81萬人,比上年增加1.91萬人。城鄉個體勞動者13.85萬人,比上年末減少1.28萬人。
城鄉人民收入增加,生活有所改善。1989年全市職工工資總額61.58億元,比上年增長22.31%,職工年平均工資3306元,增長21.68%。據300戶城市居民家庭抽樣調查,城市居民平均每人年生活費收入2351元,比上年增長24.44%,扣除價格上升因素,實際增長2.34%。城鎮居民家庭擁有耐用消費品日益增多。1989年末平均每百戶家庭擁有電視機122部,比上年增長4.54%,電冰箱82.3臺,增長18.08%,洗衣機86.7臺,增長4.08%,組合家具48.7套,增長10.68%,高級音響和錄像機分別為17.3臺和26臺。據180戶農民家庭抽樣調查,農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年純收入1525元,比上年增長15.12%。
城鄉居民儲蓄存款增加。1989年末城鄉居民儲蓄余額129.94億元,比上年增長37.68%,其中城鎮居民儲蓄余額100億元,增長41.12%,農村居民儲蓄余額29.94億元,增長27.31%。
居民住房條件不斷改善。1989年城鎮居民人均居住面積7.62平方米,比上年增長4.53%。
十、人口
據統計1989年末全市總人口585.43萬人,比上年增加8.52萬人。
注:1.本公報所列數據,有一部分是初步統計數;
2.各項總產值絕對對按當年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速度,除農村商品產值按當年價格計算外,其他均按可比價格計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