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是“十二五”的開局之年,全市各級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面貫徹落實中央和省的決策部署,突出“全力加快綠色的經濟崛起,建設富庶美麗幸福新梅州”這一核心和圍繞“三年大提速、五年上臺階、十年大跨越”的發展目標,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經濟和產業結構調整。全市國民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經濟運行質量進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改善,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一、綜合
初步核算,2011年全市生產總值733.18億元,比上年增長14.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47.97億元,同比增長5.9%,拉動GDP增長1.2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加值307.58億元,同比增長20.4%,拉動GDP增長8.4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277.63億元,同比增長12.6%,拉動GDP增長4.9個百分點。經濟結構進一步調整,2011年生產總值中三次產業構成為20.2:41.9:37.9,對比“十五”期末的2005年,第一產業比重下降2.9個百分點,第二、三產業比重分別上升0.8個百分點和2.1個百分點。民營經濟增加值409.38億元,增長15.5%。人均生產總值17226元,增長13.2%。
據抽樣調查,市區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為104.8%,上升4.8%(見表1),其中食品類價格上漲8.8%,居住類價格上漲5.8%。市區商品零售價格總指數為104.3%,上升4.3%。全市工業生產者價格指數105.0%,上升5.0%。2011年末企業景氣指數為130.32%,比上年上升0.92個百分點;企業家信心指數為130.57%,比上年下降2.4個百分點。
全年城鎮新增就業32755人,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再就業3227人。年末城鎮實有登記失業人員12591人,城鎮登記失業率2.2%,比上年末下降0.28個百分點。
全年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46.89億元,增長26.4%;其中稅收收入32.32億元,增長19.1%。
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經濟實力總體不強、投資總規模仍較小,產業結構不夠合理,發展方式需進一步轉變,縣域經濟實力亟需增強。
二、農業
全年農業總產值241.69億元,增長5.9%。其中種植業產值143.98億元,增長7.5%;林業產值9.99億元,增長5.6%;牧業產值74.02億元,增長1.1%;漁業產值8.38億元,增長4.3%;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5.32億元,增長8.5%;
全年糧食種植面積21.82萬公頃,比上年減少0.1%,經濟作物種植面積12.49萬公頃,比上年增長3.3%。
全年糧食總產123.28萬噸,比上年增長2.8%,其中稻谷總產106.98萬噸,增長2.6%;玉米3.60萬噸,減少2.5%;花生3.50萬噸,增長4.1%;煙葉1.24萬噸,增長5.2%;茶葉總產1.22萬噸,增長7.8%;水果總產108.26萬噸,增長7.6%;蔬菜總產180.93萬噸,增長8.7%。
全年肉類總產27.45萬噸,比上年減少1.1%,其中豬肉18.44萬噸,比上年減少1.6%。當年肉豬出欄248.61萬頭,比上年減少1.7%,年末生豬存欄167.71萬頭,比上年增長2.1%。
漁業水產品產量達9.57萬噸,比上年增長6.1%。
當年林業更新造林面積4983公頃;低產林改造6470公頃,比上年增長67.0%;木材砍伐量28.0萬立方米,比上年減少20.0%;年末森林覆蓋率71.79%。
鄉鎮企業營業收入383.79億元,比上年增長26.2%。應交稅金19.85億元,比上年增長26.2%。利潤總額23.64億元,比上年增長13.2%。
三、工業和建筑業
全年完成全部工業增加值247.44億元,比上年增長18.9%。工業增加值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90.86億元,同比增長21.1%。其中六大支柱產業增加值157.08億元,比上年增長19.1%,六大支柱產業中煙草、電力、建材、電子信息、機電制造、礦業加工分別增長7.3%、7.9%、28.0%、36.8%、19.5%和51.7%。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增長9.5%;集體企業增加值增長16.8%;股份制企業增加值增長25.6%;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增加值增長30.7%;私營企業增加值增長46.0%。從輕重工業看,輕工業增加值增長18.8%,重工業增加值增長22.9%。工業產品銷售率97.9%。全年全部工業用電量42.74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4.5%。
1—11月規模以上工業綜合經濟效益指數為247.2%,比上年上升21.9個百分點。其中:資產負債率比上年上升3.8個百分點,全員勞動生產率比上年增長28.1%,全年實現利稅總額80.07億元,比上年增長13.8%,其中利潤總額29.21億元,比上年增長10.3%。
全年資質等級以上建筑企業148個,比上年增加14個;實現總產值157.17億元,增長24.3%;實現利潤總額11.16億元,增長21.0%;利稅總額19.48億元,增長29.1%。建筑施工企業房屋建筑施工面積1257萬平方米,比上年減少2.8%,房屋竣工面積528萬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0.0%。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98.57億元(新口徑),比上年增長36.2%。固定資產投資中,城鎮固定資產投資175.85億元,增長36.9%,其中,房地產開發投資42.29億元,增長61.5%;農村固定資產投資22.72億元,增長31.0%。固定資產投資按產業分:第一產業投資7.53億元,比上年增長96.4%;第二產業投資65.01億元,增長45.1%,第三產業投資126.03億元,增長29.7%。
五、交通、郵電
全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實現增加值24.85億元,比上年增長11.4%。
各種交通運輸方式完成貨物周轉量101.55億噸公里,增長22.2%,其中公路91.16億噸公里,增長25.7%;完成旅客周轉量67.64億人公里,增長22.1%,其中公路63.68億人公里,增長23.0%。
年末全市汽車擁有量13.03萬輛,比上年增長22.1%。其中私人汽車擁有量11.04萬輛,比上年增長24.9%。本年新注冊汽車2.05萬輛,增長11.0%。
實現了到汕頭市、廣州市、深圳市通高速公路,基本實現了村村通公路(建制村2042個全部通公路及水泥硬底化)、通電話、通廣播、通電視,實現了市區到各縣(市、區)縣城一小時交通圈的目標。年末全市公路通車里程15901.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車里程259.4公里。每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為100.1公里。
全年郵政、電信業業務總收入19.73億元,增長8.3%。年末,全市移動電話用戶達292.73萬戶,增長15.6%;固定電話用戶70.02萬戶,減少4.6%,其中城市電話用戶35.11萬戶,減少0.1%;鄉村電話用戶34.91萬戶,減少8.7%。年末計算機互聯網用戶29.49萬戶,增長17.3%。據市區居民家庭住戶抽樣調查,每百戶城市居民家庭擁有固定電話80部,移動電話219.5部,接入計算機互聯網用戶76.5臺。
六、國內貿易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72.79億元,比上年增長18.3%。分區域看,城鎮消費品零售總額266.47億元,比上年增長18.5%;農村消費品零售總額106.32億元,比上年增長17.9%。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實現344.35億元,比上年增長18.3%,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28.44億元,比上年增長18.8%。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七、對外經濟和旅游業
全年進出口總額13.6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6.5%。出口總額10.94億美元,增長15.1%,其中“三資”企業出口5.58億美元,增長8.7%,私營企業出口5.01億美元,增長20.8%。出口總額中一般貿易出口7.8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3.4%,占出口總額的71.9%。
全年新簽外商直接投資項目116個,合同利用外資金額2.9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45.3%,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1.02億美元(按國家商務部確認口徑),比上年增長13.8%。
據抽樣調查測算,全市接待旅游總人數1132.62萬人次,比上年增長51.6%。其中接待過夜國內旅游人數741.44萬人次,比上年增長44.2%。國內外旅游總收入116.38億元,比上年增長59.8%。
八、金融和保險業
全市金融業增加值17.73億元,比上年同期減少1.0%。年末金融機構各項本外幣存款余額946.24億元,比年初增長12.6%。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665.74億元,比年初增長14.3%。金融機構各項本外幣貸款余額389.97億元,比年初增長17.7%。
財產、人壽保險費收入19.12億元,按同口徑計算比上年增長11.9%,其中:財產保險保費收入5.15億元,比上年增長15.9%,已決賠款2.72億元,比上年增長8.7%;人壽保險費收入13.97億元,比上年增長10.5%,已決賠款5.83億元,比上年增長4.2%。
九、科技、教育、文化、衛生和體育
年末縣及縣以上科研機構15個。年末國有企事業單位擁有自然和社會科學專業技術人員80664人。全市獲市級及以上科技成果獎49項,其中省級2項。2011年全市專利申請量988件,比上年增長71.5%,其中發明專利申請111件,比上年增長38.8%;專利授權量692件,比上年增長30.3%,其中發明專利授權29件,比上年增長70.6%,自1985年實施《專利法》至2011年底,全市累計專利申請量3953件,專利授權量2650件。
普通高等教育當年實際招生人數6488人,在校學生34777人,畢業生5206人;成人高等教育當年實際招生人數9091人,在校學生24722人,畢業生8113人;各類中等職業教育當年實際招生人數21275人,在校學生72277人,畢業生16784人;普通高中實際招生人數46146人,在校學生131647人,畢業生36669人;普通初中招生65006人,在校學生226558人,畢業生84524人;普通小學招生53059人,在校學生296489人,畢業生63582人;技工學校招生7637人,在校學生21477人,畢業生4863人;特殊教育在校學生518人;幼兒園在園幼兒108006人。小學人口入學率100%,初中人口入學率100%,小學畢業生升學率100%,初中畢業生升學率100%,高中畢業生升學率80.41%。
年末,全市共有藝術表演團體11個(不含廣東漢劇院)、文化館9個、公共圖書館10個、博物館9個、廣播電臺8座、電視臺8座、有線電視臺8座,電影放映單位14個,全市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98.7%,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9.0%,有線數字電視用戶320067戶。全年出版報紙2925萬份、各類雜志126.7萬冊,公共圖書館藏書107.96萬冊。
年末,全市共有衛生機構3784個,擁有病床11633張,衛生專業技術人員18201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8211人,注冊護士4960人。全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8個,衛生技術人員396人;衛生監督檢驗機構8個,衛生技術人員118人。全市鄉鎮衛生院133個,擁有病床3279張,衛生技術人員5392人;全市擁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9個。
全年全市運動員在參加省級以上比賽中,共獲獎牌23塊,其中:金牌4塊,銀牌11塊,銅牌8塊。全市各級組織舉辦縣級及以上各種運動競賽會8次,參加運動會的運動員1600人次。
十、人口、環境與人民生活
全市人口出生率為11.23‰,死亡率為5.59‰,自然增長率為5.64‰。全市年末戶籍人口為517.60萬人,其中非農人口134.07萬人。
2011年末,全市共有環境監測站9個。當年環境污染治理投資總額3.53億元(不含城市環境基礎設施投資)。共建成污水處理廠10座,城市污水日處理能力達到18.8萬立方米;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71.02%;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廢水排放達標率為97%,煙塵排放達標率96%。全市空氣質量優良率達到100%,工業固體廢物處置利用率達99%。“三廢”綜合利用產品產值達1.05億元。
全市設立縣級以上自然保護區50個,面積17.29萬公頃。
據抽樣調查,梅州市區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6761元,增長13.8%,剔除價格上漲因素,實際增長8.6%;農村居民年人均純收入7825元,增長22.9%,剔除價格上漲因素,實際增長17.8%。
年末,全市已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有67.35萬人,參加工傷保險的有20.11萬人,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有37.10萬人,參加職工失業保險的有22.62萬人,參加生育保險的有20.91萬人。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已有44.17萬人參保;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有378.0萬人參保;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覆蓋率99.9%。全市五大險種社會保險費收入33.47億元,比上年增收9.51億元,增長39.7%。
全市各類社會福利單位收養人數3431人,其中118間敬老院入院人數2770人,社會福利院床位610個。全年城鄉各種社會救濟對象得到各級政府救濟人數309421人次。全市享受低保救濟的困難群眾285842人,其中城鎮19614人,農村266228人。社會服務設施1847個。目前,全市各鄉鎮已初步建立了農村社會保障網絡。
注:1、本公報各項統計數據為初步統計數。
2、公報中全市生產總值、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
3、本公報中各項指標對比基數,為上年《梅州市統計年鑒》公布的統計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