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工作全局,搶抓機遇,銳意進取,經濟社會呈現又好又快的發展態勢,全市經濟建設處于“黃金發展期”。經濟總量突破千億元,經濟結構升級優化,經濟質量顯著改善,發展后勁繼續增強,人民生活水平有新的提高,城市化進程進一步加快,社會事業全面進步,新農村建設成效明顯。
一、綜合
2007年全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GDP)1105.0億元,突破千億元大關,增長17.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78.2億元,增長4.5%;第二產業增加值651.3億元,增長19.0%;第三產業增加值375.4億元,增長17.5%。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8.5:58.5:33.0調整為7.1:58.9:34.0。人均GDP達28945元,按現行匯率折算為3781美元。
圖1 2003-2007年本市地區生產總值及其增長速度
全市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62.0億元,增長39.6%,來源于惠州的財政總收入307億元,增長80.2%。稅收總收入231.7億元,增長32.5%。其中,國稅176.9億元,增長32.1%;地稅54.8億元,增長33.9%。
圖2 2003-2007年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及其增長速度
圖3 2003-2007年稅收收入及其分類
全市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比上年上漲3.9%,其中,八大類消費價格指數“五升二降一平”:上升的有食品類、醫療保健及個人用品類、居住類、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類、交通和通信類,其中食品類價格上漲10.6%;下降的是衣著類和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類,基本持平的是煙酒及用品類。
表一 惠州市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情況
指 標增 長(%)
消費價格總水平 #食 品 煙酒及用品 衣 著 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 醫療保健及個人用品 交通和通信 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 居 住 3.9 10.6 0.0 -1.3 0.7 3.4 0.3 -1.6 2.8
年末全市城鎮單位在崗職工75.7萬人,比上年增加8.8萬人。全年下崗人員實現了再就業的有2882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2%,比上年同期下降0.4個百分點。
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薄弱環節是:土地、能源、勞動力等生產要素供需矛盾較突出,環境保護壓力增大,區域發展不平衡,城鄉居民收入還不豐厚,社會事業的發展需加快推進。
二、農業
全市糧食作物種植面積171.6萬畝,比上年增長2.0%;糧食總產量55.2萬噸,增長7.4%;蔬菜總產量174.9萬噸,增長0.6%;水果總產量46.8萬噸,增長12.5%。
全年肉類總產量17.9萬噸,比上年下降0.5%。其中,豬肉產量12.6萬噸,下降5.8%;禽肉產量4.9萬噸,增長15.9%。全年水產品產量13.7萬噸,增長11.1%。其中,淡水產品產量6.2萬噸,增長9.9%;海水產品產量7.6萬噸,增長12.2%。
甜玉米、柑桔、荔枝、梅菜和馬鈴薯等主要特色農產品的產業化取得新進展。
表二 主要特色農業產品生產情況
指 標單位產 量增 長(%)
蔬 菜 年 桔 甜 玉 米 梅 菜 荔 枝 馬 鈴 薯 韭 黃萬噸 萬噸 萬噸 萬噸 萬噸 萬噸 萬噸174.9 15.6 9.5 8.0 6.8 1.4 2.00.6 46.0 8.1 3.9 1.3 10.9 17.6
三、工業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502.5億元,增長21.7%。
圖4 2003-2007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及其增長
表三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主要分類情況
指 標絕對數(億元)增長(%)
工業增加值 #輕工業 重工業 #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 國有企業 集體企業 民營企業 #電子工業 石化工業 紡織和服裝業 皮革(皮鞋)制品業 非金屬礦物(水泥)制品業 汽車制造業502.5 186.9 315.6 427.1 31.9 1.7 39.6 231.9 122.6 7.3 14.6 10.1 19.421.7 15.3 25.9 17.8 - -28.3 69.6 16.0 36.2 13.2 3.3 70.5 77.6
全年規模以上電子工業完成增加值231.9億元,增長16.0%;石化工業完成增加值122.6億元,增長36.2%,分別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為:46.1%、24.4%。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銷售產值2218.0億元,增長23.3%,其中,電子行業1222.9億元,增長13.6%;石化行業377.1億元,增長44.3%。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99.2億元,增長1.5倍;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166.3%,比上年上升27.9個百分點。
表四 規模以上工業主要電子產品產量情況
產 品 名 稱絕對數 (萬部)增 長 (%)
電話單機 激光視盤機 組合音響 彩色電視機 移動電話機 微型電子計算機3064 2590 839 981 1651 45-3.0 34.8 8.5 -32.3 40.9 -35.7
表五 規模以上工業其他主要產品產量情況
產 品 名 稱單 位絕對數增 長 (%)
皮 鞋 服 裝 水 泥 塑料制品 發 電 量萬 雙 萬 件 萬 噸 萬 噸 億千瓦時8699 14800 1033 26 3510.4 -7.4 73.6 8.3 118.8
四、固定資產投資和房地產
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86.9億元,增長57.7%。
圖5 2003-2007年固定資產投資及房地產開發投資
表六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分類情況
指 標絕對數 (億元)增 長 (%)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 #工 業 #石化工業 電子工業 第三產業 #房地產業486.9 234.1 108.9 38.5 248.9 137.857.7 51.7 181.4 6.4 62.2 99.6
全市52個重點建設項目全年共完成投資156.2億元。2007年投產項目有10項,其中至年末累計完成投資超過5億元的有4項:惠州LNG燃氣電廠、龍門龍華光大水泥項目、龍門塔牌旋窯水泥項目、惠州東江水利樞紐工程;續建項目有23項,其中本年度投資過億元的有13項,工業項目有:中海石油1200萬噸煉油項目、大亞灣普利司通合成橡膠項目、大亞灣建滔化工項目,公路項目有:莞惠高速惠州段、惠深沿海高速公路、惠南大道二期改造工程;新開工項目有19項,其中計劃總投資超過5億元的有9項:惠東平海電廠一期工程、廈深鐵路惠州段、中海油PX項目、市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產業基地、惠城江北村民拆遷安置項目、惠城吉之島項目、市會展中心、中海油煅后焦項目、惠城東保利項目。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137.8億元,增長99.6%;商品房在建面積1347.8萬平方米,增長84.3%;商品房竣工面積213.1萬平方米,增長23.2%;商品房銷售面積390.6萬平方米,增長53.4%;商品房銷售金額156.2億元,增長106.0%;商品房銷售均價為3998元/平方米,比上年的均價2942元/平方米上漲1056元/平方米,漲幅35.9%。
五、國內貿易和旅游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53.9億元,增長19.1%。其中,城鎮消費品零售額263.1億元,增長20.7%;農村零售額90.8億元,增長14.6%。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306.1億元,增長19.1%;餐飲業47.8億元,增長18.9%。
圖6 2003-2007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及其增長速度
全年接待國內外游客1566.9萬人次,增長28.7%;接待住宿游客707.2萬人次,增長25.8%,其中國內游客人數585.9萬人次,增長27.0%。旅行社組團方面,國內游42.7萬人次,增長14.2%;出境游2.4萬人次,下降8.9%。全年實現旅游總收入84.3億元,增長37.0%,其中旅游外匯收入2.9億美元,增長34.5%。
六、對外經濟
全年外貿出口146.1億美元,增長19.0%;進口95.1億美元,增長6.2%;進出口貿易總額241.2億美元,增長13.6%。實現貿易順差51億美元,比2006年的貿易順差33.2億美元,增加了17.8億美元,增長53.4%。
圖7 2003-2007年外貿出口總額及其增長速度
表七 外貿出口主要分類情況
指 標絕對數 (億美元)增 長 (%)
出口額總計 #“三資”企業 國有企業 集體企業 私營企業 #機電產品 高新技術產品 鞋類 服裝146.1 129.9 9.7 0.1 6.4 117.6 52.6 30.1 7.919.0 20.6 -6.6 -40.1 39.5 19.6 -0.6 10.4 9.5
從出口市場看,2007年主要出口市場的占比分別為:香港37.3%、美國17.3%、歐盟14.0%、韓國7.5%,這四大市場占比合計76.1%。
全年共簽訂外商直接投資項目合同444宗,下降9.2%;外商直接投資合同金額15.7億美元,增長3.8%;實際吸收外商直接投資12.3億美元,增長17.5%。全年工商注冊新登記外商投資企業430家,新增注冊資金10.4億美元。年末全市工商登記外商企業實有4648家,其中,香港3235家;臺灣、英屬維爾京群島、薩摩亞合計807家;美國117家;韓國105家;日本58家;歐洲32家。
表八 外商直接投資分行業情況
指 標合同數 (宗)實際利用外資 (萬美元)
增長(%)
合 計 #第一產業 第二產業 #制造業 第三產業 #房地產業 批發零售、住宿和餐飲業 #旅游酒店業444 15 367 362 62 29 18 1122815 2079 95084 94190 25652 16026 3697 100917.5 99.7 11.1 11.4 43.3 160.0 -35.6 123.2
表九 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分地區情況
地 區合同數 (宗)實際利用外資(萬美元)
增長(%)
合 計 #香港 臺灣 維爾京群島 韓國 美國 日本 其它444 314 37 29 13 5 5 41122815 65332 4517 24380 1114 2231 9984 1525717.5 57.6 28.9 9.9 -34.8 -1.4 -34.0 28.2
七、民營經濟
全年民營經濟完成增加值398億元,增長15.1%,占全市生產總值比重36.0%。民營企業、個體工商戶交納稅收總額61.7億元,增長55.4%。其中,地稅部分35.1億元,增長47.7%,占全市地稅收入的64.0%,比2006年的占比58.1%上升5.9個百分點。民營經濟從業人員80.96萬人。
八、交通、郵電和電力
年末全市境內公路通車里程總長10436公里。其中等級公路8831公里,高速公路278公里。通車里程公路密度為94公里/百平方公里;等級公路密度為79公里/百平方公里。沿海港口共擁有60個泊位,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16個。全年沿海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2192萬噸,其中港口集裝箱吞吐量131.5萬噸。
表十 各種運輸方式完成貨物運輸量情況
指 標單 位絕對數增 長 (%)
貨物運輸總量 #鐵路 公路 水運 旅客運輸總量 #鐵路 公路 港口貨物吞吐量 #沿海港口萬 噸 萬 噸 萬 噸 萬 噸 萬 人 萬 人 萬 人 萬 噸 萬 噸5936 241 3568 2127 5889 479 5410 2324 21925.7 5.2 4.4 15.6 3.5 12.1 2.8 11.6 19.9
年末全市民用汽車保有量達15.5萬輛,比上年增長17.5%。其中,私人小汽車保有量8.2萬輛,增長77.6%,當年新注冊上牌私人小汽車2.1萬輛,增長60.7%。
圖8 2003-2007年私人汽車保有量及其增長速度
全年完成郵政業務收入2.1億元,比上年增長15.6%;完成電信業務收入41.7億元,增長14.0%。全年新增固定電話用戶(含小靈通)14.4萬戶,年末達到202.6萬戶;全年凈增移動電話用戶(含卡)77.8萬戶,年末達到410.1萬戶。年末全市互聯網用戶達92.1萬戶。
全年總用電量145.6億千瓦時,增長18.2%。其中工業用電99.6億千瓦時,增長23.0%。年末全市擁有500千伏變電站2座;110千伏以上變電站78座,主變容量達1312萬千伏安。
圖9 2003-2007年工業用電量及其增長速度
九、金融和保險
年末,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1169.5億元,比年初增長18.6%。其中,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1133.8億元,比年初增長19.8%。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679.7億元,比年初增長41.1%。其中,人民幣貸款余額563.3億元,比年初增長27.8%。
表十一 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情況
指 標年末余額 (億元)比年初增長 (%)
各項存款余額1133.819.8
#企業存款276.428.5
城鄉居民儲蓄存款 #城 鎮 農 村647.6 519.3 128.3 6.7 2.9 25.2
各項貸款余額563.3 27.8
#短期貸款156.631.0
中長期貸款 #個人消費396.4 126.3 28.1 52.8
圖10 2003-2007年城鎮居民存款和農村居民存款
全市共有各類保險公司23家(含分支機構),全年實現保費收入22.8億元,增長49.2%。其中,壽險保費收入15.6億元,增長57.5%;財產險保費收入7.2億元,增長33.9%。支付各類保險賠款合計4.0億元,下降37.2%。其中,支付壽險賠款0.4億元,增長38.8%;財產險賠款3.6億元,下降40.7%;健康險和意外傷害險賠款0.4億元,增長37.9%。全市壽險承保4900萬人次,承保財產總值2579億元。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到2007年為止,證券機構累計開戶數超過18萬戶。全年證券機構利稅超5億元,其中利潤4億元,繳納稅收1.2億元。
十、教育和科學技術
全市參加當年高考被錄取的大學生人數12870人,增長11.2%;本地普通高等院校招生2386人,增長21.0%;高中畢業生升學率82.0%;初中畢業生升學率84.9%;小學畢業生升學率100%;學齡兒童入學率100%。
華羅庚中學動工建設,有4所中學成為國家級示范性普通高中,4個鎮被評為廣東省教育強鎮,商校、衛校再度跨進省中職學校競爭力10強。
表十二 各類教育發展情況
指 標學校數 (所)招生數 (人)在校生數 (人)
普通高等學校1 2386 8079
普通高中 中等職業技術學校38 3522612 2317665280 57180
普通初中16579761211935
普通小學982 27863353445221
幼兒園54546 79722
全年共申請國家專利項目1235項,獲授權項目726項,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完成1147億元。年末,全市高新技術企業192家。科技進步對工業經濟增長貢獻率達54%,組建認定各類工程技術開發中心15家,新增中國名牌產品2個、廣東著名商標25個,專利申請量和專利授權量分別增長49.5%、17.9%。與高校、科研院所簽約產學研合作項目31個,新認定國家級和省級特色產業基地各1家,再次榮獲“全國科技工作先進市”稱號。
十一、文化、衛生和體育
年末全市共有各類藝術表演團體6個,群眾文化事業館(站)74個,縣級及以上公共圖書館5個,博物館5個。廣播電臺頻道6套,電視頻道7套,電視發射臺和轉播臺7座。廣播人口覆蓋率和電視人口覆蓋率分別達99.8%和98.5%。全市有線電視用戶34.45萬戶,娛樂歌舞廳297家,網吧569家。
年末全市共有各類衛生機構641個,其中醫院、衛生院123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5個,婦幼衛生保健機構5個。擁有醫院、衛生院床位9015張,增長12%;各類衛生技術人員14964人,增長17.8%。其中,執業醫師、執業助理醫師5854人,增長17.1%;注冊護士5109人,增長20.4%。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率達100%。
全年體育健兒在省級以上比賽中共獲獎牌143枚。其中,獲世界賽金牌4枚;獲國家賽金牌1枚;獲省賽金牌57枚。年末全市擁有體育場館數4個。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為387.5萬人。人口出生率11.05‰,死亡率4.81‰,自然增長率6.24‰。
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310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5695元,分別比上年增長8.2%和11.9%,剔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4.1%和7.7%。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城市32.5%、農村47.9%;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19644元,增長10.6%,剔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6.4%。
圖11 2003-2007年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及其增長速度
圖12 2003-2007年城鄉居民收入對比
全年參加養老保險88.6萬人,比上年增長48.0%,養老金社會化發放人數5.6萬人;參加失業保險50.4萬人,下降2.0%,年末領取失業救濟金人數6108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61.3萬人,增長4.0%。全年社會保險基金總收入21.5億元,增長18.0%。全市符合低保標準的6.4萬名城鄉居民實現應保盡保,低保金社會化發放率城鎮和農村均達100%,農村納入五保對象7959人的五保供養全面落實。
十三、城市建設
實施“南進北拓”的城市發展戰略,惠南大道、金山大橋、合生大橋建設步伐加快,金山大道、四環路、惠博快速路改擴建、惠州大道東段改造工程正式啟動。城市公共設施逐步完善,完成科技館、博物館、文化藝術中心主體工程,會展中心動工建設。西湖美化工程按計劃推進,改造一批公交候車亭,投放新型環保公交車106臺,新增、更新出租小汽車500臺,市容市貌進一步改善。至年末,全市建成區面積145.8平方公里,建成區綠化覆蓋面積5130公頃;實有鋪裝道路面積1558萬平方米,鋪裝道路總長度988公里;供水管道總長度1682公里,排水管道長度765公里;供水綜合生產能力97萬立方米/日,供水總量22485萬立方米,其中居民家庭用水量7119萬立方米;液化石油氣供氣總量29.9萬噸,其中家庭用量22.6萬噸。
十四、環境保護
對全市限制類、淘汰類的耗能企業實行差別電價,關閉落后水泥生產線10條。環保準入門檻提高,否決不符合環保要求的擬建項目超過總申報量的10.2%。環保執法力度加大,關停重污染工業企業7家,清拆禁養區內養殖場1000多家。環境綜合整治及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淡水河整治逐步推進,有9座生活污水處理廠建成,5座完成主體工程,城鎮生活污水處理率47.19%。垃圾焚燒發電廠、灰渣填埋場建成使用,市區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完成省下達的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目標。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93.0%,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達78.0%,共有自然保護區26個,保護區面積8.8萬公頃,全市森林覆蓋率58.6%;市區API指數(即空氣污染指數)范圍在30-67之間,處于良好區間,城鎮總體空氣質量達到國家二級標準,東江干流水質和城市飲用水源水質達到國家二級標準。
注:1、公報中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
2、農業數據為全國第二次農業普查調整后數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