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會員中心
   
統計年鑒年度索引: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年鑒分省、行業總索引 ]
統計公報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公報分省總索引 ]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統計公報 > 廣東

東莞市201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時間:2017-05-06 22:30:16 來源:東莞市統計局 作者:admin 點擊:5716次
東莞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東莞調查隊
 
2016年,面對嚴峻復雜的宏觀形勢和改革發展穩定的艱巨任務,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三個走在前列”目標,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統領,以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為契機,凝心聚力,克難奮進,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著力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努力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實現了“十三五”的良好開局。全市經濟呈現出穩中有進、進中向好的良好態勢,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新成績。
 
一、綜合
 
初步核算,2016年東莞生產總值(GDP)6827.67億元,比上年增長8.1%。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22.80億元,下降0.3%;第二產業增加值3172.50億元,增長7.2%;第三產業增加值3632.37億元,增長8.9%。三次產業比例為0.3:46.5:53.2。人均地區生產總值82682元,增長8.6%。
 
在現代產業中,規模以上先進制造業增加值1435.17億元,增長15.2%;現代服務業增加值2180.84億元,增長10.3%。
 
在第三產業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長1.1%,批發和零售業增長7.7%,住宿和餐飲業增長0.4%,金融業增長8.2%,房地產業增長3.5%,其他服務業增長14.4%。
 
年末,全市工商登記總數84.04萬戶,同比增長17.8%。其中企業工商登記32.89萬戶,增長28.3%;個體戶登記51.08萬戶,增長12.0%。私營企業登記戶數增長較快,增長30.7%。從新登記注冊情況看,2016年,全市工商新登記17.39萬戶,增長41.3%;新登記企業8.22萬家,增長49.7%。
 
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上漲2.7%。其中食品煙酒類上漲6.3%,衣著類上漲1.2%,居住類上漲0.8%,生活用品及服務類上漲2.0%,交通和通信類下降1.4%,教育文化和娛樂類上漲1.3%,醫療保健類上漲7.5%,其他用品和服務類上漲0.5%。此外,全年商品零售價格總指數上漲0.9%。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下降0.1%。
 
全年來源于東莞的財政收入1569.19億元,比上年增長35.8%。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44.75億元,增長8.2%。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599.29億元,增長3.1%。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63.67億元,公共安全支出81.54億元,教育支出142.95億元,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35.29億元。全年全市稅收總額1704.96億元,增長20.7%。
 
年末城鎮實有登記失業人數1.38萬人,全年失業人員安置就業人數1.01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26%。
 
二、農業
 
2016年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8.44億元,比上年增長3.1%。其中農業產值27.01億元,增長12.4%,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70.3%;林業產值0.39億元,增長3.6%,占1.0%;牧業產值3.50億元,下降15.2%,占16.9%;漁業產值6.51億元,下降15.5%,占16.9%。全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37.65萬畝,其中水果種植面積19.89萬畝。全年糧食產量1.26萬噸;水產品總產量5.66萬噸;蔬菜產量40.43萬噸,增長0.7%;生豬出欄11.49萬頭,下降15.8%;家禽出欄398.27萬只,下降1.7%。
 
2016年新增20家農民專業合作社。目前,全市共有農民專業合作社190家、農業龍頭企業43家(其中省級以上11家,國家級3家)、有效期內的省級農業類名牌產品達52個(含林業、漁業)。
 
三、工業和建筑業
 
全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2878.23億元,比上年增長7.0%。在規模以上工業中,重工業增加值1750.98億元,增長13.5%,占60.8%;輕工業增加值1127.25億元,下降1.5%,占39.2%。
 
全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五大支柱產業完成增加值1952.24億元,增長8.5%;工業四個特色產業完成增加值281.47億元,增長0.3%。
 
全年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7.6%,其中,醫藥制造業增長7.5%,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增長20.9%,電子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業下降4.0%,醫療設備及儀器儀表制造業增長17.8%。
 
全年先進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5.2%,其中,裝備制造業增長16.0%,鋼鐵冶煉及加工業下降4.2%,石油及化學制造業增長1.7%。裝備制造業中,金屬制造業增長7.5%,通用設備制造業增長8.0%,專用設備制造業增長13.1%,汽車制造業增長19.5%,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下降30.5%,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增長0.7%,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長20.4%,儀器儀表制造業增長19.5%;鋼鐵冶煉及加工業中,鋼壓延加工下降4.2%;石油及化學行業中,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下降16.0%,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增長3.8%,橡膠制品業下降3.2%。
 
全年優勢傳統產業增加值下降0.1%,其中,紡織服裝業下降6.8%,食品飲料業增長1.0%,家具制造業下降0.5%,建筑材料增長3.2%,金屬制品業增長8.3%,家用電力器具制造業增長3.5%。
 
規模以上工業綜合經濟效益指數為160.5%,實現利潤總額472.12億元。
 
全年全市建筑業實現增加值91.21億元,比上年增長1.9%。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筑企業完成總產值245.18億元,增長15.5%;施工面積914.05萬平方米,下降14.8%;竣工面積349.06萬平方米,下降23.0%。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筑企業按施工產值計算的全員勞動生產率為34.07萬元/人,增長16.4%。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固定資產投資1557.46億元,比上年增長7.7%。按投資主體分,國有經濟投資120.66億元,下降32.3%;民營經濟投資1061.05億元,增長12.0%;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293.14億元,增長9.4%。
 
從產業投向看,投資集中在第二、三產業。第二產業投資566.06億元,其中制造業投資503.74億元;第三產業投資990.23億元。
 
全年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642.76億元,增長11.7%。商品房屋施工面積4408.65萬平方米,增長12.4%;竣工面積232.68萬平方米,下降28.5%;新建商品房網上簽約銷售面積1061.88萬平方米,下降1.4%,其中商品住宅銷售面積887.71萬平方米,下降9.2%。全年新建商品房網上簽約銷售額1459.43億元,增長35.6%,其中商品住宅銷售額1221.79億元,增長27.3%。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五、國內貿易
 
全年全市批發和零售業實現增加值824.01億元,增長7.7%;住宿和餐飲業實現增加值158.61億元,增長0.4%。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470.78億元,比上年增長13.1%。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2308.97億元,增長13.6%;住宿餐飲業零售額161.81億元,增長6.7%。
 
在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中,糧油食品類零售額增長1.0%;飲料類下降6.6%;煙酒類下降0.5%;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下降1.6%;日用品類下降3.5%;汽車類增長17.2%;石油及制品類增長2.7%。
 
六、對外經濟
 
全年全市進出口總額11415.99億元,增長9.8%。其中進口4859.15億元,增長22.4%;出口6556.85億元,增長2.0%。
 
按貿易方式分,一般貿易出口2360.95億元,增長0.6%;加工貿易出口3794.46億元,下降1.7%;其他出口401.4億元,增長81.8%。
 
按出口的地區分,對亞洲出口3548.91億元,增長6.0%;對北美洲出口1532.11億元,下降5.4%;對歐洲出口1102.57億元,增長5.1%;對拉丁美洲出口200.78億元,下降5.5%;對大洋洲出口80.96億元,下降5.0%。
 
全年機電產品出口4659.17億元,增長6.3%,占出口總額的71.1%;高新技術產品出口2586.40億元,增長17.7%,占39.4%。
 
全年全市新簽外商直接投資項目446宗,合同外資金額47.32億美元,下降6.5%。實際利用外資39.26億美元,下降26.2%。其中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實際利用外資2.66億美元,下降59.7%;專用設備制造業實際利用外資1.48億美元,下降40.2%。
 
七、交通、郵電和旅游
 
全年全市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實現增加值209.60億元,增長1.1%。
 
全年全市公路通車里程5266.25公里,公路密度213.64公里/百平方公里,繼續位居全省前列。年末全市機動車保有量(民用)225.11萬輛,增長19.7%。其中汽車保有量224.62萬輛,增長21.8%。
 
全年公路貨物運輸量10325萬噸,貨物周轉量71.67億噸公里;水路貨物運輸量5268.67萬噸,貨物周轉量383.56億噸公里。全年公路運輸完成客運量4847.42萬人,旅客周轉量77.14億人公里;水路運輸完成客運量27.04萬人,旅客周轉量1757.07萬人公里。全年港口旅客吞吐量26.67萬人次,貨物吞吐量14583.72萬噸。
 
全年完成郵電業務(含快遞)收入295.13億元,比上年增長18.5%。郵政發送信函9201萬件,郵政快遞包裹975萬件,郵政匯款金額66億元。年末全市固定電話用戶280.54萬戶;移動電話用戶1575.08萬戶,減少181.67萬戶。年末互聯網用戶185.27萬戶,比上年減少16.47萬戶;寬帶接入用戶181.01萬戶,減少154339戶。
 
年末全市有星級酒店38家,其中五星級酒店16家。全市有旅行社112家,全年接待國際及港澳臺游客399.54萬人次,增長7.0%。其中接待外國游客110.62萬人次,增長5.3%;接待港澳臺游客288.92萬人次,增長7.7%。國際旅游外匯收入15.31億美元,下降2.9%。全年接待國內游客3392.43萬人次,增長20.1%。旅游總收入445.40億元,增長12.7%。全年東莞組團外出旅游148.04萬人次,增長3.6%。其中,國內旅游131.31萬人次,增長5.4%;出境旅游16.72萬人次,下降8.3%。
 
八、金融
 
全年全市金融業實現增加值441.64億元,增長8.2%。
 
年末全市有各類金融機構129家,其中銀行類機構38家(含1家代表處),保險類機構56家,證券期貨類機構35家。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各項本外幣存款余額11545.10億元,同比增長15.8%。其中住戶存款余額4943.56億元,增長6.8%。各項本外幣貸款余額6545.66億元,增長9.4%。在個人消費貸款余額中,個人住房按揭貸款余額2347.74億元,增長48.2%;個人汽車消費貸款余額3.64億元,下降19.6%。
 
全年股票總成交額12981.50億元,同比下降65.5%。年末保證金余額152.27億元,下降26.2%。
 
全年全市各類保險保費收入472.69億元,同比增長54.8%。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107.61億元,增長8.6%;人壽險保費收入365.08億元,增長77.0%。
 
九、科技和教育
 
2016年全年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042家,總數達2028家,位居省內地級市首位。全市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分別為56653件和28559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為17024件,同比增長52.46%,占專利申請總量的30.05%,數量排全省第四位;發明專利授權量為3682件,同比增長31.74%,數量排全省第三位;PCT國際專利申請量為876件,同比增長60.71%,排全省第三位。科技資源加快集聚,全市新增創新型研發機構1家,總數達32家,科技企業孵化載體達到59家,其中國家級11家;成功舉辦2016中國(東莞)國際科技合作周;全市目前引進省創新科研團隊立項總數達到26個,居全省第三;新引進11個市級創新科研團隊,總數達到27個;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建設工作穩步推進。科技金融結合得到加強,大力推進科技信貸、科技保險等工作,推動12家簽約銀行為我市655家企業發放貸款1017筆,貸款金額達44.62億元,推動39家企業購買科技保險,保額34億元,保費399.49萬元,申請保費補貼共114.56萬元,專利質押融資累計貸款1.22億元。
 
年末,全市有幼兒園1016所,比上年增加67所,其中,省、市一級幼兒園499所,比上年增加49所。全市有小學328所,在校學生73.87萬人,本市戶籍學齡兒童入學率達100%,小學畢業生升學率達100%。全市有初中191所(不含完全中學),在校學生21.59萬人,本市戶籍適齡少年初中入學率100%,初中畢業生升學率98.4%。全市高中階段學校共有62所,其中普通高中(含完中和多層次學校高中部)40所,在校生7.99萬人,中職學校26所(含技工學校4所),在校生7.47萬人。全市有普通高等院校9所,在校學生11.26萬人。全年普通高等院校共招收本科、專科學生3.14萬人,畢業生2.30萬人。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十、文化、衛生和體育
 
年末全市有市民藝術中心1個,文化站33個,公共圖書館641個,公共電子閱覽室589個,公辦博物館18個,民辦博物館31個,文化廣場769個,電影放映單位96個。全市有公共廣播節目10套,公共電視節目65套。全年共發行報紙7953.44萬份,其中《東莞日報》5690.82萬份;電影放映104萬場次,觀眾1802萬人次。
 
年末全市有醫療機構2304個,其中,三級甲等醫院8所(含1所婦幼保健院),門診部、診所、醫務室、衛生站、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等基層醫療機構2213個。全市衛生技術人員4.8萬人,醫療機構的實有病床2.81萬張。全市門診量6482萬人次,同比增長3.8%,住院量91.9萬人次,同比增長4.1%。
 
全年全市運動員共獲得175枚金牌、159枚銀牌、178枚銅牌。其中奪得全國賽金牌42枚;廣東省賽金牌122枚、銀牌120枚、銅牌141枚。全年舉辦全市全民健身活動417次,參加人數41.8萬人次。全市有各類體育運動場地14451個(座),其中體育場526個,體育館169座,燈光籃球場5625個,健身路徑1319條,室外游泳池419個,室內游泳池63個,室外羽毛球場1409個。全市有體育彩票發行網點1250個,銷售總額16.56億元,體彩公益金12484萬元。
 
十一、人民生活
 
2016年東莞居民收入穩步增長,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902元,同比增長8.4%。其中,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096元,增長8.3%,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526元,增長9.5%,城鄉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
 
從收入構成上看,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31466元,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75.1%,是居民收入的首要來源;其次是人均財產凈收入,達7053元,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6.8%。
 
居民生活消費呈現多樣性,2016年居民生活消費支出29906元,同比增長5.8%。其中人均食品煙酒支出9837元,占生活消費支出32.9%,比上年減少0.6個百分點。在八大類生活消費支出中,居住、教育文化娛樂、衣著及交通通訊消費支出增幅較大。
 
十二、社會保障
 
全市參加各類社會保險總人次為2558.79萬人次,比上年下降3.8%。基本醫療保險574.57萬人次,失業保險409.11萬人次,工傷保險445.07萬人次。全年社會保險基金總收入476.38億元,保險基金總支出195.53億元,年末保險基金累計余額1431.1億元。
 
年末全市有收養類福利事業單位37個,其中社會福利院1個,社會福利中心1個,敬老院34個,敬老院供養老人1688人。社會福利事業單位收養2810人,全年社會救濟1.26萬人。全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7826.5萬元,自然災害生活救助支出687.1萬元,慈善基金結余2.23億元。全市納入“五保戶”對象有824人,“五保戶”費用支出1371.1萬元。
 
十三、人口、資源和環境
 
年末全市戶籍人口200.94萬人。全年出生人口2.76萬人,出生率為13.92‰;死亡人口1.05萬人,死亡率為5.28‰;人口自然增長率為8.64‰。年末全市常住人口826.14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736.42萬人。人口城鎮化率為89.14%。
 
全年雨日天數203天,日照時數1641.6小時,平均氣溫22.8攝氏度,相對濕度82%,降水量2612毫米。
 
年末全市森林公園達22個,新增森林公園配套設施一批。林業用地面積87.32萬畝,生態公益林32.91萬畝,林木積蓄量374.26萬立方米,林木總生長量12.78萬立方米。
 
年末全市建成區土地面積956.54平方公里,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面積48.12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為37.4%。城市建成區綠地率為43.68%,綠化覆蓋率為47.71%,人均公園綠地面積22.87平方米;全市已建成公園1510個,面積2.08萬公頃。
 
注:1.本公報中2016年數據為初步統計數,統計圖中2011-2015年數據為年報數,最后統計數據以《東莞統計年鑒-2017》為準。
 
2.地區生產總值、各行業增加值、農業總產值絕對數按當年價格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3.從2011年起,規模以上工業統計口徑由年主營業務收入500萬元調整為2000萬元及以上的工業法人企業;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統計起點由計劃總投資50萬元提高到500萬元,增速為可比口徑。
 
4.五大支柱產業包括電子信息制造業、電氣機械及設備制造業(包括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儀器儀表制造業,通用設備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以及汽車制造業)、紡織服裝鞋帽制造業(包括紡織業,紡織服裝、服飾制造業,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業)、食品飲料加工制造業(包括食品制造業,酒、飲料和精制茶制造業,農副產品加工業)、造紙及紙制品業。
 
四個特色產業包括玩具及文體用品制造業、家具制造業、化工制品制造業(包括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石油加工、煉焦業及核燃業)、包裝印刷業。
 
先進制造業包括裝備制造業、鋼鐵冶煉及加工制造業、石油及化學制造業。
 
高技術制造業包括醫藥制造業、航空、航天器及設備制造業、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表制造業、信息化學品制造業。
 
5.2012年四季度,國家統計局實施了城鄉一體化住戶調查改革。2014年起按照新的調查口徑對外發布城鄉一體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分城鎮、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數據。由于新老調查方案在調查范圍、調查對象、城鄉劃分標準、樣本抽選、計算和匯總方式、指標口徑等方面變化較大,改革后新口徑數據和舊口徑數據存在不可比的差異。
 
6.閱讀本公報時,請注意統計指標的時間、口徑和計算方法等。
關閉
關注公眾號 獲取新動態
91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亚洲2022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久久婷五月综合97狠狠澡,亚欧人成精品免费观看
中文字幕亚亚洲码在线 | 制服丝袜中文字幕精品z | 亚洲人成在线不卡网 | 日韩欧美亚欧在线视频 | 综合国产精品私拍国产在线 | 一级国产精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