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壯族自治區統計局
(1988年3月17日)
1987年,全區各族人民在自治區黨委和人民政府的領導下,繼續貫徹執行改革、開放、搞活的方針,廣泛開展“雙增雙節”運動,國民經濟呈現全面、持續、協調發展的局面,總的情況比預料的好。初步統計,1987年全區國民生產總值①242.2億元,比上年增長9.3%;國民收入208.5億元,比上年增長9.2%。工農業總產值345.3億元(按1980年不變價計算為263.4億元),比上年增長13.4%。隨著生產的發展,財政收入增加,市場活躍,對外經濟交流擴大,各項社會事業取得新的成就。國民經濟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社會總需求仍然偏大,物價上漲幅度較大,農業生產雖有加強但仍很脆弱,能源和部分原材料供應緊張,投資效益不夠理想。
一、農 業
農業生產得到加強,農村商品經濟穩定發展。1987年農業總產值137.9億元(按1980年不變價計算為90.2億元),比上年增長4.9%。
糧食增產,種植業發展加快。種植業產值73.2億元,比上年增長7.8%。糧食生產雖然遭受嚴重春旱,總產量仍比上年增加9.2億公斤。主要經濟作物,除油料、黃紅麻、蠶繭外,均有不同程度增長。
主要農作物產量(單位:萬噸)如下:
1987年比上年增長%
糧食1210.28.2
油料18.6-21.5
其中:花生17.8-21.9
甘蔗1167.44.1
其中:原料蔗1067.87.5
木薯66.464.0
烤煙1.344.4
苧麻1.11.2倍
黃紅麻3.1-34.0
茶葉1.416.7
蠶繭0.3-25.0
水果93.934.7
林業產值9.5億元,比上年下降6.9%。造林面積550.6萬畝,比上年增長15.6%,營林質量有所提高。主要林產品產量中,油茶籽7.2萬噸,比上年增長1.4%;油桐籽2.4萬噸,與上年持平;松脂18.8萬噸,比上年增長26.2%。
牧業生產有所發展。全年牧業產值39.5億元,比上年增長2.7%。豬牛羊肉產量比上年有較大增加,但飼料供應緊張對生豬飼養業有較大影響。
主要畜產品和牲畜頭數如下:
1987年比上年增長%
豬牛羊肉71.1萬噸11.8
其中:豬肉69.1萬噸11.3
肉豬出欄頭數841.0萬頭14.7
豬年末頭數1564.6萬頭0.1
大牲畜年末頭數651.0萬頭5.3
其中:牛627.2萬頭5.3
羊年末頭數66.7萬頭4.9
漁業生產發展較快。全年產值4.9億元,比上年增長12.5%,水產品產量24.0萬噸,比上年增長13.2%。其中,海水產品15.1萬噸,增長15.3%;淡水產品8.9萬噸,增長11.3%。
農業投入增加,農業生產條件有一定改善。1987年末全區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62.5億瓦特,比上年增長12.2%;大中型拖拉機2.0萬臺,與上年持平;小型及手扶拖拉機18.2萬臺;增長13.8%;農業排灌機械總動力5.5億瓦特,與上年持平;化肥施用量(折純量)63.6萬噸,增長11.6%;農村用電量9.5億千瓦小時,增長10.5%;有效灌溉面積2061.1萬畝,增長1.8%。
1987年糧食生產雖有一定的恢復和發展,但農業基礎薄弱,后勁不足的狀況未有大的改變,同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和社會消費需求的增長很不適應。
農村經濟全面發展。初步統計,1987年農村社會總產值②達到184.1億元,比上年增長16.1%。其中,農村工業、建筑業、運輸業、商業飲食業產值增長16.8%。鄉鎮企業保持旺盛的發展勢頭,全年鄉鎮企業總產值按當年價格計算為51.8億元,比上年增長36.7%。
二、工 業
工業生產均衡增長。1987年工業總產值207.4億元(按1980年不變價計算為173.1億元),比上年增長18.3%③;不包括村及村以下工業為192.1億元,增長16.6%。其中,全民所有制工業產值154.6億元,增長15.7%;集體所有制工業產值34.4億元,增長18.7%;村及村以下工業產值15.2億元,增長43.9%。
輕工業進一步調整產品結構,適銷對路產品有較大增加,滯銷產品有所壓縮。全年輕工業產值112.8億元,比上年增長19.0%。
主要輕工業產品產量如下:
1987年比上年增長%
紗5.9萬噸12.8
布18679.9萬米4.2
麻袋5679.6萬條12.3
機制紙及紙板25.5萬噸20.0
糖105.5萬噸8.6
卷煙93.7萬箱25.5
罐頭14.7萬噸-15.7
自行車112.9萬輛30.2
電視機10.2萬部1.3倍
其中:彩色電視機2.4萬部4.0倍
錄音機25.6萬部13.9
家用洗衣機4.0萬臺48.5
家用電冰箱9.9萬臺2.0倍
電風扇114.9萬臺-32.1
重工業加強了短線產品的生產,能源、原材料工業發展較快,全年重工業產值94.6億元,比上年增長17.3%。
主要重工業產品產量如下:
1987年比上年增長%
原煤798.0萬噸24.8
發電量102.6億千瓦小時12.8
其中:水電63.4億千瓦小時3.4
鋼41.7萬噸8.1
鋼材45.0萬噸21.9
十種有色金屬6.2萬噸19.7
水泥555.2萬噸21.3
木材217.1萬立方米12.9
硫酸27.7萬噸31.7
化肥(折含有效成份100%)37.5萬噸13.1
輪胎外胎70.2萬條17.5
平板玻璃135.7萬重量箱21.7
機床0.5萬臺10.9
汽車1.3萬輛1.3倍
工業經濟效益提高,節能工作取得新進展。初步統計,工業企業萬元產值綜合能耗比上年下降2.3%;預算內國營工業總產值、銷售收入、實現利稅和上交利稅分別比上年增長14.6%、23.3%、15.9%和13.3%,實現了四同步增長;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全員勞動生產率比上年提高12.9%,幅度之大為近幾年少有。
企業改革邁出新步伐。國營工業企業中,已實行廠長負責制的企業占44.1%;全區已有361個大中型國營工業企業實行了各種形式的承包經營,有36.8%的小型國營企業改成集體經營、租賃和個人承包以及其他經營形式。橫向經濟聯合蓬勃開展,各種形式的聯合組織日益增多。1987年底,全區共有工業經濟聯合組織89個,參加聯合的成員企業165個,產值和實現利稅分別比上年增長55.7%和29.2%。
工業生產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生產結構和產品結構還跟不上市場需求結構變化;產品成本上升;某些產品質量不夠穩定;能源和部分主要原材料供應不足。
三、固定資產投資和建筑業
固定資產投資增長減緩。1987年全區城鄉固定資產投資完成63.2億元,比上年增長14.5%,低于上年增長27.8%的速度。其中,全民所有制單位39.6億元,增長30.3%;集體所有制單位6.1億元,增長60.5%;個人投資17.5%億元,下降16.7%。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在基本建設中貫徹“三保三壓”方針,全民單位基建規模有所控制,結構得到調整。1987年全民所有制單位基本建設投資17.7億元,比上年下降7.3%。按建設用途分,生產性建設10.0億元,下降2.9%,所占比重由上年的52.1%上升到56.5%;非生產性建設7.7億元,下降12.5%,比重由上年的47.9%下降到43.5%。全民單位基本建設新增固定資產11.4億元,比上年下降16.8%。
重點建設加強。全區29個基本建設重點項目共完成投資9.9億元,完成計劃的101.8%。全部建成的重點建設項目有:南防鐵路(監管運營)、南寧化工廠聚氯乙烯擴建工程、南寧啤酒總廠、陸川縣糖廠、區廣播電視中心、南寧市民主大道西段等14個。
企業技術改造進展快。1987年全民所有制單位完成更新改造投資20.4億元,比上年增長88.9%。其中,用于增加產品生產能力投資10.1億元,增長1.0倍;用于增加產品品種投資1.8億元,增長63.6%;用于提高產品質量投資0.8億元,增長70.2%;用于節約能源投資0.2億元,增長11.1%。更新改造投資新增固定資產13.9億元,比上年增長69.5%。
全區全民所有制單位基本建設和更新改造新增加的主要生產能力有:鐵路干線176公里(監管運營),發電機組裝機容量5.6萬千瓦,化肥(折純量)5.1萬噸,機制糖3.1萬噸,水泥106.0萬噸,城市自來水供應能力4.3萬噸等。全年房屋建筑竣工面積575.0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0.9%,其中,住宅竣工面積244.1萬平方米,減少11.2%。
固定資產投資主要問題是:投資效益不夠理想,全民單位固定資產交付使用率比上年下降6.3個百分點。
建筑業和基本建設投資管理體制改革繼續深入。全民所有制施工企業實行各種經濟承包責任制的工程達2746個,施工面積351.5萬平方米,占全部施工面積的93.5%。其中,投標承包單位工程421個,施工面積72萬平方米,占全部施工面積的19.1%。1987年全所有制建筑企業完成總產值8.5億元,比上年增長16.4%,全員勞動生產率9833元,比上年提高21.8%。
四、交通運輸和郵電業
交通運輸部門進一步改革、挖潛,加強建設和技術進步,運輸能力擴大,各種運輸工具完成的客貨運輸周轉量全面增長,具體如下(貨運單位:億噸公里,客運單位:億人公里):
1987年比上年增長%
貨物運輸周轉量260.64.4
其中:鐵路222.03.7
公路5.63.1
水路33.09.9
旅客運輸周轉量145.212.6
其中:鐵路66.916.2
公路73.210.3
水運5.12.6
郵電通信事業有新發展。1987年全區郵電業務總量完成8824.7萬元,比上年增長20.5%。年末市內電話用戶5.2萬戶,增長10.4%,與上年相比,函件增長9.4%,長話增長21.0%,電報增長16.3%,報刊發行增長0.2%。
目前,交通運輸和郵電通信事業的發展,還跟不上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緊張狀況較為突出。
五、國內商業和物資供銷
隨著生產發展和人民收入增加,城鄉市場活躍興旺,零售規模擴大。全年社會商品零售總額136.6億元,比上年增長18.6%,扣除物價上升因素,實際增長9.8%。其中,消費品零售額117.9億元,增長17.6%,農業生產資料零售額增長25.3%。在消費品零售額中,各類商品銷售全面增長,其中吃的商品增長16.9%,穿的商品增長3.2%,用的商品增長19.2%。
國營和供銷合作社商業購銷增加,全年純購進商品總額比上年增長26.6%,純銷售總額增長19.1%。主要商品國內純銷售量同上年相比較,耐用消費品保持旺銷,其中,電視機、錄音機、電風扇、家用電冰箱分別增長32.4%、41.7%、55.6%和1.1倍;部分農副產品由于貨源偏緊,國合商業銷售量下降,其中糧食下降2.9%,鮮蛋下降22.8%,水產品下降29.5%。
集市貿易持續繁榮。1987年農民對非農業居民零售額14.6億元,比上年增長27.3%;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49.0億元,比上年增長22.8%。
國合商業經濟效益有所改善。1987年國合商業實現利潤2.2億元,比上年增長2.6倍,銷售每百元商品開支的費用比上年減少2.3%,流動資金周轉天數由上年的194天縮短到174天。
商業體制改革取得新進展。大中型國營商業企業有80%以上實行了承包經營責任制,小型國營商業企業有70%改為集體經營和租賃給個人經營。改革進一步搞活了流通,各種形式的經濟競相發展,在社會商品零售額中,國營經濟比上年增長18.3%,集體經濟增長12.3%,合營經濟增長3.6倍,個體經濟增長26.3%。
當前市場商品供求的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一些名優和適銷對路商品供不供應求,部分農副產品貨源偏緊;社會集團購買力增長較快,增幅為18.5%;結余的社會商品購買力增多,對市場的潛在壓力較大。
市場物價上漲幅度較大。1987年全社會零售物價總水平比上年上升8.0%,其中城鎮上升10.5%,農村上升5.5%。分商品看,食品類上升11.2%,其中鮮菜上升35.3%,肉禽蛋上升11.8%,水產品上升15.8%;衣著類上升3.7%;日用品類上升9.8%;文化娛樂用品類上升2.2%;快報雜志類上升0.2%;藥及醫療用品類上升3.9%;燃料類上升2.2%,農業生產資料上升5.5%。
1987年職工生活費用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上升10.2%,其中服務項目價格上升7.5%。
農副產品收購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上升15.7%。
市場物價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部分壟斷性行業、企業抬價爭購和提價銷售緊俏商品,以及一些商店、個體攤販以次充好,缺斤短兩、變相漲價現象也時有發生。
物資流通進一步搞活。物資部門購進和銷售總額分別比上年增長42.0%和42.4%。全區全民和集體所有制單位的主要物資消費量,煤炭比上年增長15.9%;鋼材增長23.6%,水泥增長21.8%,木材增長11.6%。
六、對外經濟貿易和旅游業
對外經濟交流進一步擴大,出口有較大增長。1987年全區外貿進出口總額7.3億美元,比上年增長46.7%,其中,出口總額達5.4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3.2%,在主要出口產品中,工礦產品增長較快,占出口總額的比重由上年的72.9%提高到74.6%;進口總額1.9億美元,增長1.7倍,主要是增加了急需的原材料和農用生產資料進口。
利用外資增多。全年實際利用外資9233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5.7%,其中,客商直接投資3774萬美元,增長2.0%;對外借款4403萬美元,增長58.0%;商品信貸1056萬美元,下降29.4%。
旅游事業日益興旺。1987年我區接待來自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旅游、參觀以及從事各項交流活動的人員59.4萬人次,比上年增長34.1%,其中外國人38.1萬人次,增長29.6%;華僑和港澳臺同胞21.3萬人次,增長43.8%。全年旅游收入外匯券1.9億元,比上年增長62.3%。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七、科學、教育和文化
科技力量有所加強,科學研究取得新成果。1987年末全區全民單位有自然科學技術人員20.8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8萬人。一年來,全區共取得科技成果373項,其中獲國家獎4項,獲自治區獎93項。科技推廣、普及、咨詢服務工作取得新的進展,技術市場活躍,全年各類技術合同成交金額2564.3萬元,比上年增長4.5倍。科技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日益顯著。氣象信息比較及時、準確,收到了良好的社會經濟效益。
教育事業在改革中穩步發展。1987年全區有高等院校23所,招收研究生168人;本專科招收學生1.1萬人,在校學生3.5萬人,畢業學生1.0萬人,分別比上年增長8.0%、2.2%和50.9%。成人高等教育全年招生0.7萬人,比上年下降11.4%;在校學生2.6萬人,下降9.2%,畢業學生0.8萬人,增長26.3%。
中等教育結構繼續得到調整。1987年各類中等專業技術學校在校學生5.7萬人,比上年增加0.2萬人;技工學校在校學生比上年增加0.3萬人;農業職業中學在校學生比上年增加0.4萬人,普通中學在校學生130.6萬人,比上年增加6.0萬人,其中,高中在校學生19.4萬人,減少0.3萬人。成人中等學校在校學生2.6萬人,比上年增加0.1萬人。
初等教育加強。1987年全區小學在校學生546.6萬人,學齡兒童入學率由上年的95.6%提高到96.1%。
文化、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事業也取得了新的成績。
八、衛生、體育
衛生醫療條件有所改善。1987年末全區有醫療衛生機構5959個,醫院病床6.2萬張,比上年末增長3.5%;專業衛生技術人員10.1萬人,增長4.3%,其中,醫師2.3萬人,增長14.1%,護士護師2.3萬人,增長7.6%。各種傳染病、慢性病的預防控制取得新的成效。
1987年我區運動員在國際比賽中獲得金牌16枚。在第六屆全國運動會上,我區運動員奪得金牌3枚、銀牌11枚、銅牌17枚,團體總分居全國15名。
九、人民生活
城鄉人民收入有所增加。1987年全區職工工資總額41.2億元,比上年增長16.0%,職工平均工資1438元,比上年增長12.2%,扣除職工生活費用價格上升因素,實際增長1.8%。據城鄉住戶抽樣調查,1987年城鎮居民平均每人可用于生活費的收入899.1元,比上年增長14.7%,扣除物價上升因素,實際收入增長4.1%。由于物價上升,有20%的城鎮居民家庭實際收入水平下降。農民平均每人純收入354.0元,比上年增長12.0%,扣除價格上漲因素,實際收入增長3.4%。其中,生產性純收入324.5元,增長12.0%。農村中仍有12.8%的農民家庭平均每人純收入在200元以下,生活比較困難。
勞動制度改革繼續深入,勞動就業隊伍擴大。1987年全區城鎮安置待業人員12.1萬人。年末全區職工人數296.1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1.8萬人,其中全民單位職工238.7萬人,集體單位職工56.5萬人,分別比上年末增長4.1%和2.3%。在全民所有制單位職工中,實行勞動合同制的職工有14.9萬人,比上年末增加5.2萬人。城鎮個體勞動者為27.8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9萬人。
城鄉居民儲蓄大幅度增長。1987年末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達67.6億元,比年初增加19.6億元,增長40.8%。其中城鎮居民儲蓄增長41.6%,農村居民儲蓄增長38.9%。
城鄉居住條件繼續改善。據城鄉住戶抽樣調查,1987年末城鎮居民人均居住面積9.8平方米,比上年增長3.2%,農民人均生活用房面積14.8平方米,比上年增長3.8%。
十、人 口
1987年末全區總人口為4016萬人。據人口變動情況定點調查推算,全年人口出生率為24.4‰,死亡率為7.4‰,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7.0‰。
注:本公報數字除標有“初步統計”的是年度初步統計數字外,其余是正式年報數字。公報所列國民生產總值、國民收入以及各項總產值指標絕對數是按現行價格計算的,增長速度是按可比價格計算的。鄉鎮企業總產值增長速度是按現行價格計算。
①國民生產總值是指物質生產部門和非物質生產部門的增加值以及來自國外的凈收入,不包括中間消耗的產品和勞務價值。
②農村社會總產值包括全部農業總產值,以及農村集體和個體、工業、建筑業、運輸業和商業飲食業產值。
③按可比價格計算的工業總產值中,城鎮合營及個體工業、村及村以下工業產值1986年是按當年價計算的,現均按可比價格作了調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