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市統計局
2009年3月23日
2008年,全市各族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和胡錦濤總書記、吳邦國委員長、溫家寶總理、周永康書記等中央領導同志在廣西考察工作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堅持科學發展、加快發展、率先發展、和諧發展,以結構調整、節能降耗為著力點,扎實推進各項工作,國民經濟保持了穩健、協調、較快發展的良好勢頭,呈現了增長較快、結構趨優、民生改善的良好態勢,各項社會事業不斷發展,全面完成了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預期目標和任務。
我市國民經濟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農業基礎設施薄弱,工業化水平較低,經濟結構矛盾比較突出,就業壓力較大,社會保障體系仍需完善。
一、綜 合
國民經濟持續保持兩位數增長。初步核算,2008年全市生產總值達到1316.21億元,比上年增長14.5%,全市經濟連續第7年實現兩位數增長。按戶籍人口計算,全市人均生產總值19142元(按年末匯率折合2801美元),增長12.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03.19億元,增長5.3%;第二產業增加值456.12億元,增長14.8%;第三產業增加值656.89億元,增長17.1%。產業結構繼續調整優化,第二、三產業比重上升。三次產業的比重由上年的16.34:34.18:49.48發展為15.44:34.65:49.91。第一產業比重下降0.9個百分點,第二、第三產業比重分別上升0.47和0.43個百分點,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5.7%、35.7%和58.5%,第三產業依然是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
市場價格呈現結構性上漲。2008年,城市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上升8。4%,八大類消費品價格呈“六升二降”格局(見表1)。其中,食品類價格上漲21.7%,影響總水平上升7.22個百分點。在食品類價格中,肉禽及其制品價格上漲24.7%,菜類價格上漲56.4%%。
表1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
指 標 2008年 比上年增長%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 108.4 8.4
食 品 121.7 21.7
煙酒及用品 101.9 1.9
衣 著 101.2 1.2
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 102.3 2.3
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 102.9 2.9
交通和通信 98.9 -1.1
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 98.8 -1.2
居 住 106.3 6.3
就業和再就業工作穩步推進。全市進一步加強勞動力市場建設,年末全市共擁有各類職業介紹所69個,有就業服務機構13個,基層勞動保障事務所123個。全市城鎮新增就業人數7。26萬人,比上年增長17.3%,幫助1.87萬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情況良好,就業率達77.13%;全市年末城鎮單位從業人數65.18萬人;城鎮私營企業從業人員和個體勞動者達60.77萬人;農村從業人員293.36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數2.99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57%,低于調控目標0.95個百分點。繼續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全年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新增人數10.1萬人。
二、農 業
農業穩步發展。全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38.07億元,比上年增長5.76%。其中,農業產值170.15億元,增長4.66%;林業產值11.52億元,增長0.78%;畜牧業產值127.65億元,增長8.05%;漁業產值14.29億元,增長2.13%;農業服務業產值14.46億元,增長7.72%。漁業、畜牧業、農業服務業比重上升,農業、林業比重下降。各業占農林牧漁業的比重分別為:農業50.33% ,下降1.81個百分點;林業3.41%,下降0.28個百分點;畜牧業37.76%,提高1.86個百分點;漁業4.23%,提高0.19個百分點;農業服務業4.27%,提高0.04個百分點。
農作物種植面積增加。全年農作物播種面積90.96萬公頃,比上年增加1.68萬公頃,增長1.88%。其中糧食種植面積為42.74萬公頃,比上年增加0.4萬公頃,增長0.99%;經濟作物種植面積為28.28萬公頃,比上年增加0.94萬公頃,
增長3.44%;其他農作物種植面積為19.91萬公頃,比上年增加0.25萬公頃,增長1.26%。各類經濟作物(含其他農作物)種植面積占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的比重為53%,比上年提高0.4個百分點,全年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的種植面積比例為1:1.13。農業生產取得豐收,主要農產品產量保持增長(見表2)。
表2 全年主要農產品產量
產品名稱 產 量(萬噸) 比上年增長(%)
糧 食 201.8 0.85
# 稻 谷 150.19 0.01
玉 米 45.4 4.09
花 生 8.95 12.5
甘 蔗 150.63 4.82
蔬 菜 320.96 1.22
木 薯 48.55 -3.4
水 果 73.11 -18.11
畜牧、水產業持續發展。畜牧業生產規模穩步擴大,生產水平和產品質量明顯提高。家禽生產保持兩位數增長,豬、牛、羊養殖穩定發展。水產品產量繼續保持增長(見表3)。
表3 全年養殖業主要產品產量
產品名稱 單 位 產 量 比上年增長%
肉類總產量 萬噸 54.82 9.66
#豬肉產量 萬噸 32.26 6.68
禽 蛋 萬噸 1.76 7.71
牛 奶 萬噸 4.04 3.26
水產品 萬噸 16.6 2.16
生豬出欄 萬頭 440.57 6.66
家禽出欄 萬羽 12048 13.4
蠶 繭 萬噸 5.45 -3.66
林業生態建設繼續推進。全年共造林12324公頃,比上年下降1.62%,其中用材林12136公頃,下降3.07%;經濟林28公頃,增長2.66倍。當年幼林撫育作業面積69288公頃,增長59.61%。育苗面積486公頃,增長10.71%。全市森林覆蓋率達42.15%。
農村基礎設施進一步改善。全年農村用電量66493萬千瓦時,比上年增長4.95 %。化肥使用量(折純)40.54萬噸,增長3.64%。有效灌溉面積23.32萬公頃,旱澇保收面積16.97萬公頃。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增強,通汽車、通電話、通自來水的村所占的比重提高。通汽車村達1392個,占村總數的99.85%,比上年提高0.5個百分點;通電話的村1383個,占99.21%,提高1個百分點;自來水受益村達1219個,占87.44%,提高1.92個百分點。
三、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經濟保持較快發展。隨著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步伐的加快,工業投資力度加大,全市工業生產保持較快發展。全年工業總產值突破1000億大關,達到1050.62億元,比上年增長26.55%,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855.71億元,增長27.45%。全市工業實現增加值350.45億元,增長16.9%,工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30.9%,拉動經濟上升4.5個百分點,受國際經濟下滑和冰凍災害影響,工業對全市經濟增長的拉動比上年下降1.5個百分點。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規模企業不斷壯大。隨著工業投資加快,工業企業規模進一步擴大。年末,全市擁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986家,比上年增加179家,其中,大中型企業75家,小型企業911個。工業產值超億元的企業193家,增加38家。
支柱行業保持較快增長,支撐作用明顯。全市規模以上工業36個行業中,農副食品加工業、電力熱力生產供應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造紙及紙制品業、煙草制品業等六大支柱行業完成工業總產值475.21億元,增長23.43%,占全部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55.53%,對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長的貢獻率達48.98%,拉動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增長13.45個百分點。六大支柱行業產值見表4。
表4 六大支柱行業工業總產值
六大行業 工業產值(億元) 增長
(%) 貢獻率(%) 拉動產值增長百分點
農副食品加工業 177.89 29.51 21.99 6.04
電力熱力生產供應業 82.82 19.15 7.22 1.98
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 71.63 20.03 6.49 1.78
非金屬礦物制品業 56.79 22.01 5.56 1.53
造紙及紙制品業 44.95 27.25 5.22 1.43
煙草制品業 41.13 12.46 2.5 0.69
輕重工業同步增長。全市規模以上輕、重工業總產值分別為422.6億元和433.11億元,分別增長27.93%和26.99%。輕工業增速快于重工業。輕重工業產值比例為49.39:50.61,輕工業產值比例高于重工業0.38個百分點。
表5 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要產品產量
產品名稱 單位 產量 比上年增長%
配混合飼料 萬噸 254.37 15.45
成品糖 萬噸 166.05 25.45
淀粉 萬噸 65.68 17.36
啤酒 千升 108940 22.46
卷煙 億支 209.75 -5.32
機制紙及紙板 萬噸 48.37 33.04
燒堿(折100%) 萬噸 21.05 -12.58
鹽酸(31%以上) 萬噸 8.62 -17.82
人造板 萬立方米 93.08 27.34
水泥 萬噸 793.49 15.67
商品混凝土 萬立方米 743.25 28.80
平板玻璃 萬重量箱 533.08 0.52
鋁材 萬噸 6.55 4.84
小型拖拉機 萬臺 9.92 0.36
工業企業盈利水平回落。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達229.76,比上年提高7.41個百分點;全員勞動生產率191035元/人,增長16.44%;實現利稅總額75.29億元,增長5.68%,其中,實現稅金45.86億元,增長15.43%,實現利潤29.44億元,下降6.61%;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產銷率達91.69%,比上年下降2.13個百分點。
建筑業保持增長。全市實現建筑業增加值105.67億元,比上年增長8.3%。全市建筑施工企業(資質企業)完成施工產值276.15億元,比上年增長15.45%。全年完成房屋施工面積3925.39萬平方米,增長8.86%,其中住宅2416.84萬平方米,增長5.76%;房屋竣工面積836.85萬平方米,下降2.49%,其中住宅479.82萬平方米,下降5.31%。
四、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保持較快增長。全市大力推進城市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百項工業項目工程,全市固定資產投資規模繼續擴大。全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93.44億元,比上年增長23.78%,其中,完成城鎮固定資產投資650.02億元,增長25.51%。在城鎮固定資產投資中,基本建設投資278.31億元,增長30.82%;更新改造投資142.45億元,增長37.6%;房地產開發投資199.3億元,增長6.32%,基本建設投資的較快增長支撐了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持續較快的增長。
投資結構不斷優化。在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中,第一產業投資11.05億元,增長21.4%;第二產業投資169.8億元,增長41.76%,其中工業投資強勁,完成162.66億元,增長44.58%;第三產業投資512.58億元,增長18.84%。三次產業的投資比例為1.59:24.49:73.92,第二產業投資比例比上年提高3.11個百分點。全市固定資產投資主要集中在制造業、交通運輸、房地產、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教育等行業。
非國有經濟投資活躍。隨著非公有經濟的不斷壯大,非國有經濟投資比重上升。全市非國有經濟投資433.51億元,比上年增長26.1%,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重達62.52%,比重比上年上升1.15個百分點;私營個體投資200.02億元,增長12.13%,比重為28.85%,下降2.99個百分點;其他經濟投資221.74億元,增長46.51%,比重為31.98%,上升4.96個百分點。
房地產開發投資保持增長。2008年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比上年有較大回落,但仍保持增長。全年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199.3億元,增長6.32%。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積2190.07萬平方米,增長3.48%,其中住宅施工面積1669.8萬平方米,增長2.89%,在住宅施工面積中,經濟適用房施工面積93.35萬平方米,下降19.01%;商品房屋竣工面積436.57萬平方米,增長4%,其中住宅竣工面積352.04萬平方米,增長2.22%,經濟適用房竣工面積35.49萬平方米,下降17.25%;商品房銷售面積484.91萬平方米,下降22.89%,其中住宅銷售面積443.58萬平方米,下降24.23%;商品房銷售額191.35億元,下降10.61%,其中住宅銷售額164.99億元,下降13.91%。商品房平均銷售價格3946元/平方米,比上年上漲15.92%,其中住宅平均銷售價格3720元/平方米。年末商品房空置面積76.86萬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13.92萬平方米,其中住宅14.17萬平方米,增加1.88萬平方米。
五、交通和郵電通信業
交通運輸能力進一步提高。全年公路貨物運輸量8592萬噸,增長20%;公路旅客運輸量10692萬人,增長12.01%;水路貨物運輸量1376萬噸,下降7.74%;水路旅客運輸量74.5萬人,下降29.37%;民航旅客運輸量171.3萬人,增長16.85%;航空貨郵運量3.1萬噸,增長14.81%。南寧民航開通國內航線54條,國際航線16條,全年起降航班3.5萬架次,比上年增加0.4萬架次,
公路建設成效顯著,公路里程繼續增加。年末南寧境內公路總里程達10398公里,比上年增加442公里,其中,等級公路總里程8312公里,比上年增加675公里。在等級公路中,高速公路總里程525公里;一級公路里程39公里;二級公路里程902公里;三級公路里程897公里;四級公路里程5954公里。等外公路里程5954公里,比上年減少233公里。
各類民用車擁有量增加,私人汽車擁有量快速增長。年末全市擁有各類民用車輛115.14萬輛,比上年增長4.94%,其中汽車27.29萬輛,增長21.57%。在汽車擁有量中,私人汽車16.23萬輛,增長26.35%,其中私人轎車9.67萬輛,增長35.24%;摩托車75.97萬輛,下降0.22%。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郵電通信業保持平穩發展。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118.42億元,比上年增長 14.58%,其中電信業務總量114.9億元,增長14.31%;郵政業務總量3.52億元,增長8.3%。全年發送函件1990萬件;發送包件32.78萬件;特快專遞189.27萬件;郵政儲蓄年末余額77.26億元,比上年增長34.05%。電信業務持續增長,通訊能力進一步增強。年末市話交換機總容量228.39萬門;年末全市固定電話用戶(含小靈通)165.02萬戶,與上年基本持平。移動電話用戶322.99萬戶,比上年末增加 49.81萬戶,增長18.23%。互聯網用戶42.54萬戶,比上年末增加3.19萬戶,增長8.11%。
六、國內商業
消費市場活躍,銷售快速增長。市場流通規模繼續擴大。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631.68億元,比上年增加116.06億元,增長22.51%,增速比上年提高4.11個百分點,達到13年來的最高增幅。城鄉消費市場同步發展。城市市場實現零售額516.89億元,增長22.07%,增速比上年快3.47個百分點,城市消費品零售額占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81.83%。農村消費明顯升溫,縣及縣以下農村市場實現零售額114.79億元,增長24.54%,增速比上年提高7.08個百分點,農村消費品零售額占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8.17%。個體和私營零售額規模擴大。商貿流通市場的主力個體和私營經濟實現零售額430.51億元,增長23.29%,增速比上年提高2.7個百分點。個體和私營消費品零售額占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68.15%,比重比上年提高0.43個百分點。
吃、穿類商品旺銷。限額以上批零企業的食品飲料煙酒類實現零售額19.64億元,增長19.89%;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商品零售額21.9億元,增長 22.12%。隨著私人車輛的增多,石油及制品消費大幅增長,全年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企業石油及制品的零售額達32.44億元,增長46.34%。主要耐用消費品零售有增有減。限額以上批零企業全年汽車零售量6.15萬輛,增長16.61%,其中,轎車4.26萬輛,增長8.87%;移動電話35.73萬部,下降16.41%;照相機3.43萬臺,下降3.88%;微型計算機9.47萬臺,增長26.04%;家用電冰箱9.26萬臺,下降2.32%;房間空調器11.66萬臺,增長8.27%。
各類商品市場交易活躍。全年商品銷售總額1214.42億元,比上年增長11.03%。全市擁有專業市場、農副產品批發市場以及各類農貿市場共438個,其中,全年成交額超過億元的市場26個。
七、對外開放和旅游業
對外貿易發展加快,出口總值快速增長。全市實現進出口總值18.71億美元,比上年增長45.47%。其中出口總值15.86億美元,增長56.54%;進口總值2.85億美元,增長4.33%。市屬企業出口貿易強勁增長。在進出口總值中,市屬企業完成進出口總值13.77億美元,增長47.89%。其中出口總值11.49億美元,增長60.87%,市屬出口占全市出口比重的61.41%,比上年上升5.88個百分點;進口總值2.3億美元,增長5.65%。
外資引進大幅增長。全市新批外商投資企業73家,合同外資額7.08億美元,增長41.59%。全年外商直接投資2.26億美元,增長82.85%。年末全市實有三資企業619家,建成投產445家。
境內招商引資勢頭良好。積極承接東部產業轉移,深入開展“百企入邕”和“央企入邕”活動。全年南寧市與外地簽訂的投資合同資金達614.87億元,比上年增加95.12億元,增長18.3%。實際到位內資336.07億元,增加79.94億元,增長31.21%。外地在南寧投資億元以上項目有121個,主要投向制造業、房地產開發等行業。
開發區經濟不斷發展壯大。南寧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南寧經濟技術開發區、南寧-東盟經濟開發區以招商引資為重點,大力拓展發展空間,加大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經濟實現較快增長。年末三個開發區累計入區企業5841家,比上年末增加867家;財政收入16.15億元,比上年增長30.93%,比全市高4.19個百分點,占全市財政收入比重由上年8.18%上升到8.45%;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42.19億元,增長38.39%,比全市高10.94個百分點,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比由上年26.07%上升到28.3%;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95.81億元,增長28.93%,比全市高5.15個百分點,占全市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重由上年4.34%上升到13.82%。
南寧高新技術開發區累計入區企業4506家,其中當年新進企業331家;實現財政收入9.58億元,比上年增長25.53%;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40.73億元,增長34.56%;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4.75億元,增長30.56%。
南寧經濟技術開發區累計入區企業1131家,其中當年新進企業510家;實現財政收入5.31億元,比上年增長40.98%;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69.87億元,增長42.05%;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1.05億元,增長25.76%。
南寧-東盟經濟開發區累計入區企業204家,其中當年新進入企業26家;實現財政收入1.26億元,比上年增長34.59%;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1.59億元,增長48.74%;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0.01億元,增長30.38%。
國內旅游保持增長態勢,國際旅游略有下降。全年共接待國內旅游者2558.14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4.3%;國內旅游收入141.21億元,增長23.63%。接待境外旅游者13.85萬人次,下降1.87%。其中,外國游客10.38萬人次,增長0.8%;港、澳、臺同胞3.47萬人次,下降9.16%。國際旅游收入0.41億美元,下降1.07%。年末全市共擁有星級賓館82家,比上年減少2家。旅行社72家,其中國際旅行社 20家。
八、財政、金融和保險
財政收入增加。全年完成財政收入191.17億元,增收40.33億元,比上年增長26.74%,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4.52%,比重比上年提高0.67個百分點。其中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92.88億元,增長32.4%。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中,稅收收入69.6億元,增長28.45%。全市地方財政支出165.22億元,增長39.94%。財政支出中投向公共領域和改善民計民生的資金增加。其中社會保障支出19.69億元,增長22.11%;教育支出25.54億元,增長26.85%;醫療衛生支出10.34億元,增長51.83%。
金融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年末全市有金融機構16家,營業網點839個。存貸款規模繼續擴大。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2320.48億元,比年初增加448.97億元,增長23.99%。其中企業存款余額937.52億元,增加251.96億元,增長36.75%;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888.65億元,比年初增加173.56億元,增長24.27%;金融機構貸款余額2316.63億元,比年初增加415.23億元,增長21.63%;全年銀行現金收入3527.46億元,現金支出3448.26億元,收支相抵回籠現金79.19億元。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保險市場不斷擴大。年末全市有各類保險公司25家,比上年增加5家,其中財險公司14家,壽險公司11家。全年保費收入33.68億元,比上年增長27.58%。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11.84億元,增長9.42%;壽險保費收入21.83億元,增長40.19%。全年各項保險賠款及給付10.31億元,增長11.47%。
九、科學技術和教育
科技隊伍壯大,科技成果顯著。年末市屬國有企業事業單位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1.71萬人,比上年增長4.71%。全市共組織實施國家級火炬項目14項,重點成果推廣項目12項,自治區和市創新項目420項,年內安排市級科技項目185項,市級科技項目總投資4.87億元,全年重點技術創新項目43項,重點新產品試產項目61項。全年獲得自治區級科技進步獎17項,市級科技進步獎38項,通過市級以上鑒定的科技成果43項,其中國際先進水平2項,國內領先水平20項,國內先進水平19項,區內領先水平1項。全年簽訂各類技術合同13項,合同金額612萬元。全年專利申請953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337件;獲得授權專利488件,其中發明專利64件。
教育事業不斷發展。年末全市共擁有研究生培養單位6個,全年招收研究生3638人,比上年增加319人,在校研究生10089人,增加894人,畢業生2671人;普通高等院校28所,全年招生7.59萬人,增加0.33萬人,在校學生22.91萬人,畢業生5.74萬人;中等職業學校103所,全年招生6.89萬人,增加0.89萬人,在校學生16.28萬人,比上年增加1.83萬人,畢業生4.11萬人;技工學校19所,全年招生1.45萬人,減少0.04萬人,在校學生3.6萬人,增加0.29萬人,畢業生0.96萬人;普通中學364所,全年招生13.57萬人,在校學生39.31萬人,下降2.25%。其中普通高中86所,全年招生4.12萬人,增加0.15萬人,在校學生11.62萬人,增長3.94%,畢業生3.22萬人;初中278所,全年招生9.44萬人,減少0.13萬人,在校學生27.69萬人,下降4.78%,畢業生9.77萬人。特殊教育學校10所,在校學生0.22萬人。小學校1571所,全年招生8.79萬人,減少0.62萬人,在校學生53.65萬人,下降1.94%。全市初中畢業升學率82.5%,比上年提高4.2個百分點,市區初中畢業升學率90%,全市小學畢業升學率100%,學齡兒童入學率99.63%。幼兒園在園幼兒人數15.23萬人,增長5.86%。
十、文化、衛生和體育
文化事業繁榮活躍。年內成功地舉辦了第十屆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自治區成立50周年慶典大型文藝表演《錦繡壯鄉》演出、“友誼歡歌2008·中泰南寧歌會”等一系列國內外大型文化交流活動。在各項文藝評獎中,歌曲作品《感恩》榮獲全國第十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優秀作品獎;《報答祖國》、《感恩》分別榮獲第三屆廣西音樂金鐘獎“歌曲作品獎”和“作品榮譽獎”;《信念》榮獲歌頌黨的“十七大”主題歌詞征集大賽一等獎;散文《父親傳》獲廣西第六屆“金嗓子”青年文學獎;小說《青繡球》獲《中國作家》第四屆“金秋之旅”征文比賽銅獎;民俗表演《繡球龍》獲第五屆世界華人文化藝術聯合會藝術節金獎、香港第五屆“金色年華”邀請賽金獎、中國-東盟中老年藝術盛典決賽金獎;電視片《開臉》獲第三屆女性風采優秀電視作品展播二等獎、《母愛的天空》獲第三屆女性風采優秀電視作品展播三等獎。2008年末,全市共有藝術表演團體17個,全年文藝演出1809場,觀眾達250.6萬人次。縣級以上公共圖書館16個,圖書總藏量4325.4千冊、件。博物館5個。文化館12個。鄉鎮文化站101個。全市廣播人口覆蓋率達94.38%,電視人口覆蓋率達97.26%。全市有線電視用戶1069.44萬戶,其中數字電視用戶68.75萬戶。
公共衛生體系進一步完善,醫療服務水平繼續提高。年末全市共擁有各類衛生機構2242個(含個體),其中醫院、衛生院201個,門診部(所)1938個(含個體),婦幼衛生機構9個,醫院、衛生院病床位2.11萬張,比上年增加0.18萬張。各類衛生專業技術人員3.12萬人(含個體),其中執業醫師1.05萬人。衛生保健服務網絡進一步完善,城區已建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91個,比上年增加17個,全市有農村衛生室1983個,行政村全部建立了衛生室。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全面推進,全市1392個行政村全部建立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體系,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人數達433.35萬人,比上年增長34.25%,占農業人口的86.2%。傳染病的控制與管理取得較好成效,傳染病發病率控制在比較穩定的較低水平,全市無重大傳染病疫情暴發流行。衛生防疫取得較好成效,兒童計劃免疫接種率保持較高水平,兒童計劃免疫接種率市區為98.85%,縣區農村為97.73%。公民無償獻血意識進一步增強,全市無償獻血者10.3萬人次,獻血總量3689萬毫升,比上年增加648萬毫升。年內為2032名生活困難的肺結核病患者提供免費治療,為95名城鄉貧困危重孕產婦提供免費救助。
群眾體育活動蓬勃開展,競技體育實力進一步增強。年內成功舉辦2008北京奧運會火炬接力南寧市傳遞活動、南寧市紀念毛澤東主席冬泳邕江50周年活動、2008年全國龍舟月第十六屆“屈原杯”全國龍舟錦標賽暨第五屆南寧國際龍舟邀請賽等68項體活動育賽事。南寧市運動員在參加國際比賽中共奪金牌7枚、銀牌4枚、銅牌1枚;參加全國性比賽中奪金牌18枚、銀牌6枚、銅牌9枚;參加自治區比賽中奪金牌162枚、銀牌125枚、銅牌78枚。創世界記錄1項,創全國記錄2項。群眾性體育活動廣泛開展。全年舉辦各級各類運動會、單項比賽和健身活動達857項次,參與人數350萬人次,參與活動人數占全市總人口的52%。在全市中小學校宣傳和倡導青少年積極參加各項體育鍛煉,全市中小學在校學生體育達標率95.1%。
十一、城市建設和環境保護
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年內共安排城市建設項目526項,其中新開工117項,全年城市建設工程完成投資60.45億元,增長10.75%。城市道路網絡及橋梁、城市內河整治、市政公用配套設施建設力度加大,加快五象新區、中國-東盟商務區、鳳嶺片路網建設,完善市區道路交通網絡,打通金浦路西一里等12條斷頭路并全部通車,建成6座人行過街天橋并投入使用,完成79條小街小巷改造。年末實有道路長度1117.3公里,增加28.3公里;道路面積 2489萬平方米,增加142萬平方米。城市承載能力不斷提高,城市輻射能力繼續加強。
城市公用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年末市區擁有公共汽車營運線路133 條,運營線路長度2196公里,新增65公里。擁有公交營運車輛2567臺,增加192臺,全年客運量5.35億人次,增長10.13%。擁有大小出租汽車 4332 輛,增973。全市用電量94.17億千瓦時,增長8.27%,其中城鄉居民生活用電19.73億千瓦時,增長17.12%。年末實有天然氣供氣管道長度1615公里,新增371公里,管道燃氣用9.2 萬戶,新增3.11萬戶,增長51.22%,天然氣供氣總量1966萬立方米,增加1348萬立方米,增長2.18倍;液化石油氣用戶58.95萬戶,新增9.73萬戶,增長19.77%,液化石油氣供氣總量8.21萬噸,增加0.3萬噸,增長3.82%。全年自來水供水總量 3.13億立方米,增長13.06%,水質綜合合格率99.98%。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城市綠化建設不斷推進,園林綠化建設取得新成效。圍繞建設生態南寧,多渠道籌集資金,多形式實施種植,全年投入資金1.7億元,種植喬木202.84萬株,種植朱槿(三角梅)119.29萬株;全市義務植樹968萬株,其中,生態造林建設39.83萬株,面積164.9公頃;全年生產鮮花792萬盆,其中,市區街道綠地種植鮮花292萬盆;完成機場高速路、竹溪大道、白沙大道、會展邊坡、瑯東汽車站邊坡等路段的園林彩化工程,城市園林景觀的綠化彩化水平進一步提升;免費開放人民公園、金花茶公園、石門森林公園、獅山公園、新秀公園等市內五大公園,讓廣大市民享受園林綠化建設帶來的實惠。年末建成區園林綠地面積6029公頃,綠化覆蓋面積6979公頃,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38.98%,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0.29平方米。
重點推進污染減排,環境質量保持較好水平。全年加大對重點污染行業治理力度,年內完成環境污染治理項目171項。全市47家產能超過1萬噸的廢紙造紙企業,全部新建了廢水生化處理工程設施和COD在線監控裝置,率先在全區實現廢紙造紙行業生產企業廢水處理工程設施升級換代;全市13家制糖企業新建了末端廢水生化治理設施,全市17家制糖企業廢水生化治理設施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初步實現了全市造紙、制糖、淀粉、酒精重點行業環保治理設施的升級換代。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年內,關閉造紙廠落后制漿生產線4條;關閉產能低于1萬噸的廢紙造紙企業101家;關停水泥立窯廠2家;關停磚廠17家;淘汰淀粉企業20家。集中更換市區污染嚴重、排放不達標的4噸/小時以下的燃煤鍋爐,全面推廣水煤漿減排技術,完成了市區內12臺燃煤鍋爐更換成水煤漿鍋爐的目標任務。污染減排促進了全市環境質量保持較好水平。市區空氣環境質量優良率為 96.44%,與上年持平。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96.7%。全市重點工業企業廢水排放達標率為85.91%,比上年提高4.09個百分點;重點工業企業工業煙塵排放達標率為96.56%,比上年提高0.25個百分點;重點工業企業二氧化硫達標排放率為81.67%,比上年提高0.05個百分點;工業固體廢物處置利用率為99.06%,比上年提高3個百分點。建成區煙塵控制區共9個,煙塵控制區面積為193.1平方公里;建成區噪音達標區共13個,噪音達標區面積為128.6平方公里。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人口總量保持平穩增長。據公安部門統計,年末全市戶籍人口達691.69萬人,比上年增加8.18萬人,增長1.2%,其中市區人口263.89萬人,增加4.12萬人,增長1.59%。全市人口出生率為11.82‰,比上年上升0.37個千分點;人口死亡率3.37‰,比上年上升0.19個千分點;人口自然增長率8.46‰,比上年增加0.19個千分點。
城鄉居民收入保持增長。據抽樣調查,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4446元,比上年增加2569元,增長19.95%。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10669元,增長35.35%。農民人均純收入4001元,比上年增加539元,增長15.58%。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3115元,增長17.11%。全市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29377元,比上年增長18.51%。城鄉居民住房條件繼續改善,據抽樣調查,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筑總面積32.57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積33.21平方米。家庭耐用消費品擁有量繼續增加,年末每百戶城鎮居民家庭擁有空調器134.41臺,家用電腦90.42臺,移動電話214.02部,家用汽車11.35輛。每百戶農村居民家庭擁有彩色電視機99.6臺,摩托車69.7輛,移動電話109部,家用電腦7.46臺。
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完善,社會福利和救助力度加大。全市參加養老保險的企業9877個,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63.46萬人,失業保險參保人數35.61萬人,生育保險參保人數28.42萬人,工傷參保人數30.97萬人,參加社會統籌的離退休人數13.23萬人,城鎮居民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63.25萬人。全市社會福利機構779個,增加54個,床位11311張,增加266張,收養人數8962人。享受城鎮最低生活保障人數5.27萬人,享受農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16.51萬人。
注:1.本公報中數據均為初步統計數,正式數據以《南寧統計年鑒-2009》為準。
2.根據國家統計局關于就有關年報數據與第二次全國農業普查數據進行銜接修正的統一要求,對我市2007年第一產業增加值進行了銜接和調整。
3.地區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及農業產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
4.全市年末城鎮單位從業人員、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含區建總和南鐵。
5.部分數據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著與分項合計不等的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