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面對復雜嚴峻多變的經濟形勢,全市上下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按照“穩進突圍、提質發展”的總基調,以堅定決心和強有力措施,穩步推進產業增量提質、民生保障提升、開發扶貧攻堅、城鄉新貌新風和干部執行力提升“五大工程”,全市經濟實現了恢復增長,各項社會事業取得新成果。
一、綜合
初步核算,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528.6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6.03%(按2010年不變價格計算)。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33.78億元,增長3.91%;第二產業增加值189.78億元,增長8.14%;第三產業增加值205.06億元,增長4.88%。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25.31%、35.90%和38.79%,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14.22%、56.52%和29.25%。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5440元。
國家統計局河池調查隊調查結果,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1.9%,八大類消費價格呈現“六升二降”,其中食品價格上漲4.4%;煙酒類價格上漲0.6%;衣著類價格上漲3.2%;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價格下降0.5%;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價格上漲2.0%;交通和通信價格下降0.3%;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價格上漲0.2%;居住類價格上漲0.2%。
T3
全年城鎮新增就業人員2.99萬人,比上年減少0.19萬人,下降6.01%。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2.82%,與上年基本持平。
全年財政收入50.23億元,比上年增長12.73%。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6.97億元,增長21.66%,其中稅收收入16.88億元,增長17.39%。公共財政預算支出198.04億元,增長12.56%。
二、農業
全年農林牧漁業實現總產值221.25億元,比上年增長3.24%。其中農業產值98.98億元,增長5.3%;林業產值20.81億元,下降6.63%;牧業產值90.77億元,增長2.91%;漁業產值6.53億元,增長6.06%;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4.16億元,增長11.95%。
全年糧食種植面積278.46千公頃,比上年增加1.85千公頃;油料作物種植面積9.87千公頃,增加1.05千公頃;甘蔗種植面積87.43千公頃,減少3.80千公頃;蔬菜種植面積67.22千公頃,增加1.19千公頃。全市年末實有果園面積53.85千公頃,比上年增加2.94千公頃;桑園面積47.27千公頃,增加0.75千公頃;茶園面積0.46千公頃,比上年增加0.03千公頃。
全年糧食產量104.24萬噸,比上年增長2.36%;油料產量1.03萬噸,增長12.74%;甘蔗產量488.69萬噸,增長4.83%;蔬菜產量(含食用瓜)116.55萬噸,增長5.27%;園林水果產量32.58萬噸,增長8.29%。
年末生豬存欄169.70萬頭,比上年增長4.48%;生豬出欄210.86萬頭,增長2.14%。全年豬、牛、羊、禽肉類總產量22.41萬噸,增長1.95%。其中豬肉產量15.56萬噸,增長1.97%;牛肉產量1.77萬噸,增長4.56%;羊肉產量1.14萬噸,增長4.37%;禽肉產量3.17萬噸,下降0.84%。蠶繭產量9.29萬噸,增長2.55%。
年末全市淡水養殖面積14.19千公頃,比上年增加176公頃,增長1.26%;全年水產品產量6.91萬噸,增長6.29%。
全年木材采伐量196.50萬立方米,下降14.19%。油桐籽產量2.79萬噸,下降0.83%;油茶籽產量2.66萬噸,下降12.23%;板栗產量3.10萬噸,增長20.87%;八角產量0.91萬噸,增長4.78%。
年末全市農業機械總動力316.70萬千瓦,比上年增長4.78%。年末農田有效灌溉面積86.01千公頃,當年新增加2.94千公頃。
三、工業和建筑業
全年全部工業實現總產值380.81億元,比上年增長13.52%,增加值143.02億元,增長7.18%,工業對全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39.57%。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42.45億元,比上年增長14.59%,增加值增長7.46%。
在規模以上工業中,按經濟類型分,國有企業增加值下降12.14%;集體企業增加值增長93.99%;股份制企業增加值增長13.53%;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增加值增長12.07%;其它經濟類型企業增加值增長11.63%。
在規模以上工業中,從主要行業看,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增加值下降2.72%;有色金屬礦采選業增加值增長12.50%;非金屬礦采選業增加值增長47.21%;農副食品加工業增加值增長10.64%;酒、飲料和精制茶制造業增加值增長50.83%;紡織業增加值增長10.27%;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業增加值下降5.91%;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7.07%;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增加值增長6.68%;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增加值下降22.03%;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增加值增長26.64%;專用設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7.88%;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增加值下降10.70%,其中電力生產業增加值下降16.52%。
全年發電量155.56億千瓦小時,比上年下降25.24%;成品糖產量47.77萬噸,比上年增長5.78%;飲料酒產量2.31萬千升,增長47.92%;蠶絲0.51萬噸,增長12.36%;硫酸(折100%)產量58.46萬噸,增長59.09%;農用氮、磷、鉀化學肥料總計(折純)18.55萬噸,下降0.14%;水泥產量344.65萬噸,增長9.81%;鐵合金3.46萬噸,增長5.56%;十種有色金屬42.91萬噸,增長54.76%;小型拖拉機0.91萬臺,增長22.07%。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240.57%,比上年提高31.59個百分點;主營業務收入322.05億元,增長1.69%;利稅總額12.77億元,下降53.29%,其中利潤虧損2.03億元,由上年盈利轉為虧損。
從行業看,有色金屬礦采選業實現利潤3.95億元,下降6.42%;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利潤虧損2.39億元,由上年盈利轉虧損;農副食品加工業利潤虧損3.02億元,比上年增虧0.10億元;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利潤虧損1.07億元,比上年增虧0.77億元;紡織業實現利潤0.04億元,下降85.38%;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利潤虧損0.08億元,比去年減虧0.21億元;電力熱力行業實現利潤1.57億元,下降80.93%,其中電力生產實現利潤1.81億元,下降76.85%。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全年全社會建筑業實現增加值46.77億元,比上年增長13.13%。全市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筑業企業實現總產值46.55億元,增長15.84%;利潤總額2.51億元,下降0.17%;上繳稅金1.95億元,增長13.91%。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349.14億元,比上年增長37.55%,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37.41%,其中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296.88億元,比上年增長33.84%;農戶投資52.27億元,增長63.23%。
分城鄉看,城鎮固定資產投資274.38億元,增長33.72%;農村固定資產投資74.76億元,增長53.67%。
在城鎮固定資產投資中,基本建設投資154.49億元,增長32.96%;更新改造投資90.50億元,增長47.39%;其他投資9.11億元,增長17.84%;房地產開發投資19.21億元,增長34.94%。
在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中,按登記注冊類型分:內資企業288.55億元,比上年增長37.63%;港、澳、臺商投資企業1.35億元,下降38.69%;外商投資企業1.28億元,增長549.95%。按產業分:第一產業投資21.86億元,比上年增長52.76%;第二產業投資95.80億元,增長44.04%,其中工業投資95.05億元,增長42.98%;第三產業投資179.22億元,增長27.11%。
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19.21億元,比上年增長34.94%。其中,商品住宅投資13.77億元,增長50.54%;辦公樓投資0.12億元,增長103.51%;商業營業用房投資2.15億元,增長15.16%。房屋施工面積377.17萬平方米,增長20.08%。其中住宅303.31萬平方米,增長20.14%。房屋竣工面積52.48萬平方米,增長15.83%,其中住宅44.56萬平方米,增長22.82%。商品房銷售面積64.62萬平方米,增長11.83%,其中住宅62.74萬平方米,增長16.76%。
全年房地產業(包含居民自有住房折舊)實現增加值22.25億元億元,比上年增長5.13%。
全年新開工建設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1.25萬套(戶),基本建成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0.95萬套。
五、國內貿易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8.97億元,比上年增長12.42%,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0.98%。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158.52億元,增長12.20%;鄉村消費品零售額40.45億元,增長13.32%。
在限額以上企業商品零售額中,糧油、食品、飲料、煙酒類零售額增長10.52%;服裝、鞋帽、針織紡織品類增長3.46%;化妝品類增長13.40%;日用品類增長9.32%;書報雜志類增長31.03%;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下降13.84%;中西藥品類增長6.30%;石油及制品類增長16.75%;機電產品及設備類增長5.38%;汽車類增長47.91%。
六、對外經濟
全年貨物進出口總額4.84億美元,比上年下降7.68%。其中,貨物出口0.38億美元,下降53.67%;貨物進口4.44億美元,增長0.13%。進出口差額(出口減進口)-4.06億美元。
全年區內外在河池市投資的新建、續建項目507個,其中本年新簽約項目190個。全年區外境內實際到位資金230.56億元。全口徑實際利用境外資金到位數7559.2萬美元。
七、交通、郵電和旅游
全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30.71億元,比上年增長4.80%。
年末全市境內公路總里程12331公里,其中等級公路總里程10952公里;等級外公路1379公里。在等級公路中,高速公路233公里;一級公路67公里;二級公路1132公里;三級公路1036公里;四級公路8484公里。
年末全市民用汽車保有量13.27萬輛,比上年末增長22.42%,其中私人汽車保有量11.24萬輛,增長25.96%;民用轎車保有量4.74萬輛,增長31.34%,其中私人轎車4.19萬輛,增長33.82%。運輸船舶436艘,其中客船416艘,載客量14547客位;貨船20艘,凈載重量11765噸位。
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21.76億元,比上年增長5.20%。其中,郵政業務總量1.38億元,增長3.34%;電信業務總量20.38億元,增長5.33%。郵政業全年完成郵政函件業務155萬件,包裹業務5萬件,快件業務140萬件。
年末固定電話(含小靈通和公用電話)用戶29.42萬戶,移動電話用戶249.33萬戶,年末全市固定及移動電話用戶總數達到278.75萬戶,比上年末增加12.77萬戶。電話普及率達到81.22部/百人。年末計算機互聯網用戶49.31萬戶,比上年末增加3.51萬戶。
全年國內游客1281.76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0.57%。國內旅游總收入111.81億元,增長25.67%。入境游客7.00萬人次,增長30.84%,其中外國人2.11萬人次,增長36.13%。國際旅游外匯收入2569.69萬美元,增長28.39%。
八、金融
全年金融業實現增加值21.37億元,比上年增長14.06%。年末全部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730.09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6.19%,其中人民幣存款余額725.52億元,增長15.71%。個人本外幣存款余額449.97億元,增長15.74%,其中人民幣存款余額449.65億元,增長15.75%。年末全部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419.53億元,增長15.18%,其中人民幣貸款余額412.94億元,增長15.01%。
全年保險業累計實現保費收入9.63億元,比上年增長12.63%。其中,人身保險業務保費收入4.85億元,同比增長7.46%;財產保險保費收入4.79億元,同比增長18.48%。全年支付各類保險業務賠款3.62億元,同比增長73.03%,其中,財產險業務賠款2.00億元;人身險業務賠款1.62億元。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年末全市總人口413.72萬人,常住人口343.19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09.80萬人,占常住人口比重為31.99%,比上年末提高1.63個百分點。全年人口出生率13.56‰;死亡率6.53‰;自然增長率7.03‰。
全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5198元,比上年名義增12.50%,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0.41%,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中位數[5]為6315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653元,名義增長9.40%,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3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為18432元。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4667元,比上年增長14.90%。其中,食品消費支出1940元,增長7.81%;衣著類支出163元,下降0.22%;居住類支出1215元,增長60.76%;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類支出301元,增長28.75%;交通和通訊類支出459元,增長5.15%;文化教育、娛樂用品及服務類支出197元,下降10.15%;醫療保健類支出287元,下降19.88%;其它商品和服務支出104元,增長10.16%。
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12021元,增長2.79%。其中,食品消費支出4809元,下降2.11%;衣著消費支出969元,下降5.17%;居住消費支出1031元,下降11.53%;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類支出797元,下降4.98%;醫療保健消費支出582元,下降17.04%;交通和通訊類支出1921元,增長23.47%;教育文化娛樂用品及服務類支出1526元,增長38.94%;其他商品和服務支出386元,下降3.60%。
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費支出占生活消費總支出的比重)為41.57%;城鎮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為40.00%。
年末全市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為22.44萬人,比上年末減少0.21萬人,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58.87萬人,減少0.3萬人。參加失業保險11.84萬人,增加0.11萬人。年末全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9.06%。
全年共有5.36萬城鎮居民和47.18萬農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分別比上年增加0.15萬人和2.86萬人。農村五保供養2.11萬人。全年城鎮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分別為1.65億元和6.06億元。
十、教育、科學技術和文化
全市普通高等(高專)院校2所,教職員工1082人,其中專任教師628人,當年招生4119人,當年在校生13672人,當年畢業生2834人。中等職業學校(含技工)17所,教職員工1491人,專任教師1133人,在校學生40102人,其中女生15608人,當年招生15471人,當年畢業生10773人。普通中學(含初、高中)197所,教職員工1.25萬人,其中專任教師1.15萬人,當年招生7.10萬人,在校生20.20萬人,當年畢業6.86萬人。小學校1399所,教職員工1.99萬人,其中專任教師1.84萬人,當年招生5.83萬人,在校生33.72萬人,當年畢業4.83萬人。特殊教育學校8所,教職員工141人,其中專任教師118人,當年招生,192人,在校生1255人,畢業122人。幼兒園717所,在園幼兒13.44萬人。
年末全市城鎮單位共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50863人,比上年增長3.24%。全市有各類科研所11個,科研所從業人員265人,其中從事科技活動人員225人。全年共組織實施新計劃項目202項,比上年增加53項。其中自治區下達項目71項,比上年增加30項。通過科技成果鑒定驗收42項,其中應用技術37項,比上年增加20項。
年末全市共有劇場、影劇院3個。縣級以上公共圖書館11個,圖書總藏量1081千冊(件)。群眾藝術館、文化館12個,基層文化站139個。全年共舉辦展覽331個(場),組織各類文藝活動2302場(次)。專業藝術表演團體4個,全年演出432場(次)。
年末全市電視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98.50%,廣播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96.80%。
全年河池運動員在國際競技體育和群眾體育比賽中獲得1枚金牌,1枚銅牌,在國內比賽中獲得名次或獎牌共108次。
十一、衛生和社會服務
年末全市共有醫療衛生機構2171個。其中醫院、衛生院182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2個,婦幼保健院(站)12個。全市衛生機構床位數達1.30萬張。其中醫院、衛生院床位1.23萬張,婦幼保健院(站)0.07萬張。全市衛生機構從業人員2.10萬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1.54萬人。在衛生技術人員中執業醫師0.40萬人,助理執業醫師0.13萬人,注冊護士0.60萬人。
年末全市收養性單位161個,床位數4254張,收養2766人。敬老院139個,床位數2980張,收養人數2010人。年末全市建有城鎮社區服務中心29個。城鎮社區社會服務設施49個。事業單位社會福利院9個,床位數439張。
十二、資源、環境和安全生產
全年完成造林面積37.29千公頃,比上年增長7.77%。全市森林面積2285.91千公頃,森林覆蓋率68.23%。
全年平均氣溫為20.2℃,平均降雨量為1311.5毫米。
全市自來水供水綜合生產能力53.5萬立方米/日,比上年增長22.43%。城市污水處理率89.08%,提高4.28個百分點。生活垃圾集中處理率85.62%。城市燃氣普及率91.83%。
初步核算,全年能源消費總量431.06萬噸標準煤,比上年增長8.69%。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源消耗0.8387噸標準煤,比上年增長2.51%。規模以上萬元工業增加值綜合能耗比上年增長6.30%。
全市地表水達標率100%。城市空氣質量良好天數達標率97.5%。
全年發生各類安全生產事故568起,死亡365人。其中火災171起,死亡16人;工礦事故29起,死亡31人;道路交通事故368起,死亡318人。道路交通萬車死亡人數為4.38人,下降8.18%。億元生產總值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為0.69人,下降1.43%。
注釋:
[1]本公報中2013年數據均為初步統計數,最終數據以《河池統計年鑒(2014)》為準。
[2]地區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行價格計算,增長速度按不變價計算。
[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包括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和農戶固定資產投資,從2013年開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統計的起點標準從計劃總投資50萬元提高到500萬元,因此2013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絕對數與2012年不可比,但增速是按可比口徑計算的。
[4]房地產業投資除房地產開發投資外,還包括建設單位自建房屋以及物業管理、中介服務和其他房地產投資。
[5]人均收入中位數是指將所有調查戶按人均收入水平從低到高(或從高到低)順序排列,處于最中間位置的調查戶的人均收入。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