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面對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加大、多重困難矛盾相互交織、改革轉型任務日益繁重的嚴峻形勢,河池市黨委、政府帶領全市上下堅決貫徹落實中央、自治區各項決策部署,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全力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等各項工作,全市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提質,民生持續改善,社會和諧穩定。
一、綜合
年末全市戶籍總人口428.59萬人,常住人口349.90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26.16萬人,占常住人口比重為36.06%,比上年末提高0.98個百分點。全年人口出生率12.99‰,死亡率5.94‰,自然增長率7.05‰。
初步核算,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657.1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9%(按2015年不變價格計算)。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50.83億元,增長3.2%;第二產業增加值199.82億元,增長1.2%;第三產業增加值306.53億元,增長8.5%。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23.0%、30.4%和46.6%,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14.9%、7.7%和77.4%。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8842元,同比增長4.2%。
國家統計局河池調查隊調查結果,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1.0%,其中食品煙酒類上漲2.8%。
全年城鎮新增就業人員1.77萬人,比上年減少0.58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2.86%,比上年減少0.07個百分點。
全年全市財政收入62.24億元,比上年增長10.9%。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3.36億元,增長6.1%,其中稅收收入19.60億元,增長2.3%。公共財政預算支出289.76億元,增長11.4%。
二、農業
全年農林牧漁業實現總產值257.36億元,比上年增長3.6%。其中農業產值109.92億元,增長2.7%;林業產值25.92億元,增長10.3%;牧業產值107.65億元,增長2.3%;漁業產值8.08億元,增長4.9%;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5.80億元,增長11.1%。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33.99億元,增長3.3%。
全年糧食種植面積269.32千公頃,比上年減少1.27千公頃;油料作物種植面積13.63千公頃,增加0.22千公頃;甘蔗種植面積57.27千公頃,減少5.59千公頃;蔬菜種植面積85.47千公頃,增加3.26千公頃。全市年末實有果園面積62.84千公頃,比上年增加3.81千公頃;桑園面積53.31千公頃,增加0.44千公頃;茶園面積0.43千公頃,比上年減少0.03千公頃。
全年糧食產量104.52萬噸,比上年下降0.1%;油料產量1.54萬噸,增長7.3%;甘蔗產量344.53萬噸,下降4.9%;蔬菜產量(含食用瓜)146.47萬噸,增長4.5%;園林水果產量39.59萬噸,增長7.6%;板栗產量3.12萬噸,增長4.9%;核桃產量0.15萬噸,增長86.9%。
年末生豬存欄186.22萬頭,比上年增長4.2%;生豬出欄202.49萬頭,下降3.8%。全年畜禽肉類總產量22.56萬噸,下降1.1%。其中豬肉產量14.99萬噸,下降3.8%;牛肉產量2.04萬噸,增長4.4%;羊肉產量1.39萬噸,增長9.0%;禽肉產量3.21萬噸,增長2.3%。禽蛋產量0.52萬噸,增長4.9%。蠶繭產量11.71萬噸,增長5.8%。
年末全市淡水養殖面積14.04千公頃,下降2.8%;全年水產品產量7.98萬噸,增長5.0%。
全年全社會木材采伐運輸量246.64萬立方米,增長15.0%。油桐籽產量2.54萬噸,下降3.8%;油茶籽產量3.14萬噸,增長6.5%;八角產量0.95萬噸,下降0.6%。
年末全市農業機械總動力321.06萬千瓦,比上年下降5.1%。機耕面積354.48千公頃,增長0.3%;機播面積17.49千公頃,下降16.3%;機收面積95.06千公頃,增長16.7%;全市有效灌溉面積85.10千公頃,與上年持平;農村用電量9.13億千瓦小時,增長4.4%。
三、工業和建筑業
全年全部工業實現總產值372.66億元,比上年下降8.1%,增加值147.09億元,增長1.4%。
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40.80億元,下降9.0%,增加值增長1.1%。
在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中,按經濟類型分,國有企業增長6.8%;集體企業增長6.8%;股份制企業增長1.2%;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下降5.8%;其它經濟類型企業下降14.1%。其中,國有控股企業增長0.1%;非公有企業增長4.4%;大中型企業增長2.4%;私有企業增長5.9%。分門類看,采礦業增長6.0%,制造業增長2.7%,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下降0.5%。
在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中,按行業分,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長30.5%;通用設備制造業增長17.7%;紡織業增長8.6%;酒、飲料和精制茶制造業增長8.1%;有色金屬礦采選業增長8.0%;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業增長3.5%;煤炭開采和洗選業下降1.6%;非金屬礦采選業下降13.2%;醫藥制造業下降18.2%;專用設備制造業下降27.3%。六大高耗能行業增加值下降0.4%。其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增長23.6%;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增長5.1%;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下降0.6%,其中電力生產業下降1.5%;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下降1.7%;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下降2.4%;農副食品加工業下降11.0%。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301.0億元,下降10.5%;稅金總額20.7億元,下降15.2%;利潤總額35.4億元,下降6.8%。分行業看,電力熱力行業實現利潤37.7億元,比上年下降20.5%;酒、飲料和精制茶制造業實現利潤0.4億元,下降69.2%;有色金屬礦采選業實現利潤1.0億元,增長400.0%;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實現利潤0.4億元,由上年虧損轉盈利;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實現利潤0.4億元,由上年虧損轉盈利;農副食品加工業虧損1.3億元,比上年增虧0.2億元;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利潤虧損2.2億元,比上年增虧0.1億元;紡織業虧損0.2億元,比上年減虧0.6億元。
全年全社會建筑業實現增加值52.73億元,比上年增長0.6%。全市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筑業企業實現總產值42.95億元,下降18.6%;利潤總額1.88億元,增長37.0%;上繳營業稅1.52億元,上繳增值稅1.31億元。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404.02億元,增長2.1%。其中,項目投資348.05億元,下降2.7%。
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16.97億元,比上年增長15.6%;第二產業投資88.18億元,下降25.9%,其中工業投資85.88億元,下降27.7%;第三產業投資298.87億元,增長14.1%。
分投資主體看,國有經濟控股投資237.06億元,比上年增長11.5%;非公有制經濟投資158.50億元,下降4.1%;民間投資165.14億元,下降6.9%,占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的比重為40.9%。
按登記注冊類型分:內資企業投資398.51億元,比上年增長3.9%;港、澳、臺商投資企業投資0.21億元,下降78.1%;外商投資企業投資0.06億元,下降95.8%。
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55.97億元,比上年增長47.7%。其中,商品住宅投資40.62億元,增長48.9%;辦公樓投資0.44億元,增長80.5%;商業營業用房投資7.06億元,增長12.5%。
全年房地產業(包含居民自有住房折舊)實現增加值26.36億元,比上年增長5.3%。
全年新開工建設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城市棚戶區及國有工礦棚戶區)住房0.29萬套,基本建成0.59萬套。
五、國內貿易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67.96億元,比上年增長10.1%。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213.83億元,增長10.5%;鄉村消費品零售額54.14億元,增長8.4%。
全市限額以上企業商品零售額41.49億元,增長5.9%。其中,石油及制品類零售額20.93億元,增長4.8%;汽車類零售額9.94億元,增長27.4%;日用品類零售額1.38億元,增長0.8%;書報雜志類零售額1.11億元,增長4.1%;糧油、食品類零售額2.71億元,下降4.9%;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零售額2.08億元,下降8.5%;飲料類零售額0.77億元,下降6.2%;煙酒類零售額0.76億元,下降1.4%;服裝、鞋帽、針織紡織品類零售額0.50億元,下降6.3%。
六、對外經濟
全年貨物進出口總額2.76億美元,比上年下降29.6%。其中,貨物出口0.37億美元,增長15.3%;貨物進口2.39億美元,下降33.7%。進出口差額(出口減進口)-2.02億美元。
全年區內外在河池市投資的新建、續建項目409個,比上年增加70個,其中本年新簽約項目139個,比上年增加42個。全年區外境內實際到位資金267.93億元,同比增長10.3%。全口徑實際利用境外資金到位數1.30億美元,同比增長8.2%。
七、交通、郵電和旅游
全年全市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45.01億元,比上年增長3.7%。
年末全市境內公路總里程13164公里,比上年增加250公里。其中等級公路總里程12607公里,比上年增加390公里;等級外公路556公里。在等級公路中,高速公路323公里;一級公路67公里;二級公路1287公里;三級公路1010公里;四級公路9921公里。
年末全市民用車輛保有量73.42萬輛,比上年末下降4.9%,其中民用汽車20.69萬輛,增長18.1%;民用摩托車49.79萬輛,下降12.3%。在民用汽車保有量中,私人汽車保有量18.87萬輛,增長21.1%;民用轎車保有量8.11萬輛,增長20.9%,其中私人轎車7.60萬輛,增長23.0%。運輸船舶417艘,比上年減少19艘。其中客船399艘,減少21艘,載客量1.52萬客位;貨船18艘,增加2艘,凈載重量1.10萬噸位。
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57.05億元,比上年增長54.7%。其中,郵政業務總量2.31億元,增長21.1%;電信業務總量54.74億元,增長56.6%。郵政業全年完成郵政函件業務總量70.03萬件,包裹業務1.87萬件,快件業務377.27萬件,比上年增長42.1%。
年末固定電話(含小靈通和公用電話)用戶16.82萬戶,移動電話用戶278.73萬戶,比上年末增加51.23萬戶。
全年國內游客2154.20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7.0%。國內旅游總收入230.51億元,增長28.3%。入境游客10.68萬人次,增長6.1%,其中外國人3.43萬人次,下降2.4%。國際旅游外匯收入4618萬美元,增長11.1%。全市星級飯店50家,旅行社39家,星級農家樂187家,A級旅游景區(點)34個,星級鄉村旅游區36個。
八、金融
全年金融業實現增加值38.55億元,比上年增長14.1%。
年末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1002.42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3.0%,其中人民幣存款余額1001.37億元,增長13.4%。住戶本外幣存款余額625.38億元,增長13.3%,其中人民幣存款余額624.90億元,增長13.3%。年末全部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575.75億元,增長12.8%,其中人民幣貸款余額575.04億元,增長13.8%。
全年全市保險業保費收入17.09億元,比上年增長28.1%。其中,人身保險業務保費收入9.71億元,增長43.4%;財產保險保費收入7.38億元,增長12.3%。全年支付各類保險業務賠款及給付6.23億元,增長38.7%。其中,人身險業務賠款及給付3.01億元,增長88.9%;財產保險賠款及給付3.22億元,增長11.0%。
九、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全年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75元,比上年名義(下同)增長9.5%。
按常住地分,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660元,比上年增長6.4%。其中,工資性收入13444元,增長5.0%;經營凈收入3882元,增長6.5%;財產凈收入1624元,增長6.4%;轉移凈收入4710元,增長10.6%。
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15708元,比上年增長6.3%。
全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509元,比上年名義(下同)增長8.4%。其中,工資性收入2667元,增長8.8%;經營凈收入3131元,增長9.1%;財產凈收入78元,增長9.9%;轉移凈收入1633元,增長6.5%。
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6209元,增長7.6%。
城鎮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費支出占生活消費總支出的比重)為33.49%,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34.02%。
年末全市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161.06萬人,比上年增加21.34萬人;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24.08萬人,增加0.64萬人;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23.02萬人,減少0.39萬人;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25.38萬人,增加1.05萬人。參加失業保險12.10萬人,增加0.05萬人;參加工傷保險14.58萬人,增加0.16萬人;參加生育保險15.75萬人,增加0.38萬人。全年全市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金支出20.10億元,增加1.71億元;醫療保險金支出6.76億元,增加0.88億元;工傷保險金支出0.42億元,減少0.08億元;生育保險金支出0.21億元,增加0.06億元;失業保險金支出0.60億元,增加0.10億元。年末全市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人數346.81萬人,增加4.73萬人,參合率99.3%。
十、教育、科學技術和文化
全市普通高等(高專)院校2所,教職員工1069人,其中專任教師764人;當年在校生18477人,其中女生10749人;當年招生6116人;當年畢業生4194人。中等職業學校(含技工)17所,教職員工1381人,其中專任教師1090人;在校學生31945人,其中女生11996人;當年招生12527人;當年畢業生9507人。普通中學(含初、高中)192所,教職員工13927人,其中專任教師12276人,在校生223519人,當年招生79955人,當年畢業67691人。普通小學1107所,教職員工19938人,其中專任教師19122人,在校生360677人,當年招生62909人,當年畢業55879人。特殊教育學校8所,教職員工152人,其中專任教師136人,在校生770人,當年招生127人。幼兒園818所,在園幼兒117828人。
年末全市城鎮單位共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5.31萬人,比上年減少0.67萬人。全市有各類科研所10個,科研所從業人員234人,比上年減少7人,其中從事科技活動人員212人。全年共組織實施新計劃項目83項,比上年減少30項,其中自治區下達項目38項。全年專利申請2256項,增加1125項,其中發明專利1633件,增加891項;全年授權專利550件,增加198項,其中發明專利88件,增加12項;年末擁有發明專利250件,比上年增加100項。
年末全市共有劇場、影劇院10個。縣級以上公共圖書館11個,圖書總藏量1233千冊(件),比上年增加51千冊(件)。群眾藝術館、文化館12個,基層文化站139個。全年共舉辦展覽598個(場),增加315個(場),組織各類文藝活動1947場(次),減少21場(次)。專業藝術表演團體4個,全年演出300場(次)。
年末全市電視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98.50%,廣播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98.08%。
全年河池運動員在國內比賽中獲得名次或獎牌共56次/枚,其中獲全國比賽名次2次/枚。
十一、衛生和社會服務
年末全市共有醫療衛生機構2312個,比上年增加25個。其中醫院30個、鄉鎮衛生院150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2個,診所(衛生室、醫務室)334個,村衛生室1596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2個,衛生監督所(中心)12個,婦幼保健院(站)12個。全市衛生機構床位數達16337張,比上年增加767張,其中醫院床位10592張,鄉鎮衛生院4840張,婦幼保健院(站)885張。全市衛生機構從業人員26150人,比上年增加1075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19282人,比上年增加1083人。在衛生技術人員中執業醫師4620人,職業助理醫師1297人,注冊護士8278人。
年末全市收養性單位116個,比上年增加2個;床位數3972張,增加1164張;收養人數2408人,增加668人。事業單位社會福利院6個,床位數362張。敬老院140個,增加1個;床位數3702張,增加637人;收養人數2009人,增加116人。年末全市建有各類社區服務機構(含五保村)872個,增加63個,其中城鎮社區服務中心28個,社區服務站148個,社區養老機構和設施53個,社區互助養老設施(五保村)590個,其他社區服務機構設施53個。
年末全市共有1.77萬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比上年減少1.69萬人;有43.04萬人享受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增加6.27萬人;農村五保供養1.92萬人,減少0.07萬人。全年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支出0.79億元,減少0.62億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5.34億元,減少0.65億元。全年共有115萬元用于資助城市困難群眾參加醫療保險,有1554萬元用于資助農村困難群眾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
十二、資源、環境和安全生產
全市國有建設用地供應總量537.27公頃,比上年增加24.03公頃,其中:工礦倉儲用地129.63公頃,增加88.19公頃;住宅用地194.01公頃,增加89.1公頃;基礎設施等其他用地213.64公頃,增加11.02公頃。
全市水資源總量[4]336億立方米,比上年增加96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9665立方米,增加2703立方米。全年總用水量15.42億立方米,減少0.53億立方米,其中,農田灌溉用水11.99億立方米,增加0.80億立方米;工業用水0.98億立方米,減少0.18億立方米;生活用水2.44億立方米,增加0.59億立方米。全市人均綜合用水量444立方米,減少18立方米。萬元地區生產總值用水量250立方米,減少15立方米。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67立方米,減少9立方米。
全年全市完成造林面積24.93千公頃,有林地面積1268.24千公頃,森林面積2302.91千公頃,森林覆蓋率68.74%。
全年平均氣溫為20.7℃,年平均降雨量為1452.3毫米。
全市自來水供水綜合生產能力45.4萬立方米/日,同比增長9.1%。城市污水處理率97.3%,比上年提高7.8個百分點。生活垃圾集中處理率99.2%,提高2.8個百分點。城市燃氣普及率89.9%,提高3.1個百分點。建成區綠地覆蓋率28.9%。
初步核算,全年能源消費總量327.35萬噸標準煤,比上年下降2.24%。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源消耗0.5051噸標準煤,比上年下降6.82%。規模以上萬元工業增加值綜合能耗比上年下降15.2%。
全市地表水達標率100%。城市空氣質量良好天數達標率94.8%。
全年發生各類安全生產事故268起,死亡119人,受傷30人,直接經濟損失3865萬元;其中工礦事故32起,死亡39人。全年發生火災事故174起,死亡8人,受傷3人,直接損失額628.23萬元。道路交通事故348起,死亡306人,受傷221人,直接財產損失179.13萬元。道路交通萬車死亡人數為4.17人,億元地區生產總值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為0.18人。(唐玉騰、唐秀猛)
注釋:
[1]本公報中2016年數據均為初步統計數,最終數據以《河池統計年鑒(2017)》為準。
[2]地區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行價格計算,增長速度按不變價計算。
[3]房地產業投資除房地產開發投資外,還包括建設單位自建房屋以及物業管理、中介服務和其他房地產投資。
[4]全市水資源有關資料均為2015年數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