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市統計局
2020年4月1日
2019年,梧州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在自治區黨委、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三年三工程”活動為抓手,全力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項目標任務,穩中有進、穩中提質的態勢不斷鞏固,高質量發展取得新突破(如圖一)。
一、綜合
初步核算,全年地區生產總值[2](GDP)991.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4.2%(下同)。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162.0億元,增長5.4%;第二產業增加值341.6億元,下降0.3%;第三產業增加值487.8億元,增長7.2%。第一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為16.3%,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34.5%,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49.2%(如圖二)。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率分別為21.1%、-2.7%和81.6%。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32303元,比上年增長3.5%。
全年城鎮新增就業35494人。下崗失業再就業人員6889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新增60863人次。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員13394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68%。
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呈現溫和上漲態勢,居民消費價格(CPI)比上年上漲3.9%,漲幅高于全國1.0個百分點,高于全區0.2個百分點。八大類消費及服務價格呈“七升一降”態勢。其中,食品煙酒類上漲9.3%;其他用品和服務類上漲4.5%;教育文化和娛樂類上漲3.6%;衣著上漲2.9%;醫療保健類上漲2.0%;生活用品及服務類上漲1.7%;居住類上漲0.9%;交通和通信類下降1.6%。
二、農業
全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64.5億元,比上年增長5.4%。其中,農業總產值140.8億元,增長6.4%;林業總產值44.4億元,增長13.0%;畜牧業總產值56.6億元,下降3.8%;漁業總產值10.8億元,增長5.7%;農林牧漁服務業總產值11.8億元,增長4.1%。農業、林業、畜牧業、漁業、農林牧漁服務業所占比重分別為53.2%、16.8%、21.4%、4.1%和4.5%(如圖三)。
全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28.2萬公頃,比上年增長1.8%。糧食播種面積13.6萬公頃,下降2.3%。經濟作物播種面積3.7萬公頃,增長5.3%。其中,甘蔗播種面積1661.8公頃,增長1.6%。蔬菜(含菜瓜)播種面積9.7萬公頃,增長6.2%。
全年糧食總產量67.8萬噸,比上年減產3.8%;蔬菜總產量271.0萬噸,增產7.4%;甘蔗總產量11.3萬噸,增產2.2%。
全年肉類總產量19.5萬噸,比上年下降9.1%。其中,豬肉產量9.5萬噸,下降27.1%;牛肉產量2486.7噸,增長41.4%;羊肉產量481.5噸,增長15.3%;禽肉產量9.3萬噸,增長18.9%。禽蛋總產量1.8萬噸,增長61.7%。年末生豬存欄數36.1萬頭,下降68.0%;生豬出欄120萬頭,下降28.5%。
全年水產品產量7.9萬噸,增長5.2%。其中,淡水捕撈水產品產量0.7萬噸,增長2.6%;淡水養殖水產品產量7.3萬噸,增長5.4%。
三、工業和建筑業
全年全部工業增加值比上年下降3.0%,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下降3.3%(如圖四)。
在規模以上工業中,分經濟類型看,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下降4.8%,股份制企業下降1.2%,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下降15.8%,其他經濟類型企業下降8.8%。分門類看,采礦業增長16.0%,制造業下降6.5%,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8.7%。
全年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如下表。
2019年梧州市主要工業產品產量情況表
產品名稱
計量單位
產量
同比增長%
瓷質磚
平方米
142489138
45.3
天然花崗石建筑板材
平方米
14010957
-25.5
鋰離子電池
只(自然只)
56530950
0.9
高嶺土(瓷土)
噸
5021252
135.0
電線
千米
367343
46.9
商品混凝土
立方米
5023005
-0.1
人造板
立方米
1793749
-20.4
鋼材
噸
1759085
12.9
膠合板
立方米
644995
-52.3
冷軋薄板
噸
620990
50.5
中小型型鋼
噸
1039226
10.7
纖維板
立方米
972161
16.6
蠶絲
噸
797
18.4
鉛酸蓄電池
千伏安時
3056964
6.4
民用鋼質船舶
載重噸
343993
3.9
水泥
噸
1455837
13.9
磚
萬塊
510840
-21.3
散貨船
載重噸
104938
10.3
銅金屬含量
噸
327
-10.5
全集裝箱船
載重噸
212202
1.8
鐵合金
噸
19582
3.8
塑料制品
噸
72751
9.0
鋸材
立方米
6305
-56.2
鞋
萬雙
0
0.0
粗鋼
噸
0
0.0
飼料
噸
339973
-14.8
配合飼料
噸
339973
-14.8
紙制品
噸
80459
-77.9
鉛金屬含量
噸
91536
58.2
家具
件
249200
-1.9
瓦楞紙箱
噸
67436
-78.7
鑄鐵件
噸
0
0.0
鑄鋼件
噸
0
0.0
起重機
噸
0
0.0
鋅金屬含量
噸
48607
64.7
木質家具
件
249200
-1.9
飲料
噸
124863
4.5
原電池及原電池組(非扣式)
萬只
48438
-2.1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利潤70.2億元,比上年下降21.6%。分經濟類型看,國有控股企業利潤9.8億元,比上年下降17.9%;股份制企業55.9億元,下降23.1%;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8.8億元,增長8.8%。分門類看,采礦業利潤6.0億元,比上年下降38.1%;制造業61.8億元,下降17.5%;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2.4億元,下降52.0%。年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5.8%,比上年末提高1.7個百分點。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業務收入中的成本79.02元,比上年減少3.2元。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35家。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27家,大中型企業99家。
全年具有資質等級的建筑業企業[4]57家。實現建筑業總產值55.9億元,按現價計算,比上年增長28.9%;實現建筑業增加值62億元,增長18%。房地產企業房屋建筑施工面積1029.8萬平方米,增長1.2%;竣工面積32萬平方米,增長60.9%。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投資)同比增長11.0%(如圖五)。其中,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55.1%。
分三次產業投資看,第一產業投資增長4.6%;第二產業投資增長12.5%;第三產業投資增長10.2%。分經濟類型看,公有制投資增長21.3%;非公有制經濟投資下降9.7%。
全年商品房銷售面積358.6萬平方米,增長45.5%;商品房銷售額176.1億元,增長48.5%。
五、國內貿易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26.3億元,比上年增長8.6%(如圖六)。其中,批發業實現銷售額208.9億元,增長9.0%;零售業實現銷售額589.0億元,增長11.1%;住宿業實現營業額6.0億元,增長7.3%;餐飲業實現營業額58.5億元,增長17.7%。
六、招商引資與對外經濟
全年新簽內資項目(合同)448個,其中,引進市外國內億元以上投資項目206個。內資項目(合同)資金1210.4億元,實際到位內資額785.8億元。
全年外貿進出口總額658527萬元(海關數),比上年增長29.7%。其中,出口總額347053萬元,增長15.3%;進口總額311473萬元,增長50.9%。在出口總額中,國有企業出口9539萬元,下降31.7%;外商投資企業出口155047萬元,下降4.3%;民營企業出口182468萬元,增長45.8%。
七、交通、郵電和旅游
全年公路水路客貨運輸周轉量164.7億噸公里,比上年增長11.8%;公路客運周轉量12.5億人公里,下降5.6%,公路貨運周轉量69.8億噸公里,增長6.9%;水路貨運周轉量93.3億噸公里,增長16.1%;港口貨物吞吐量2855.7萬噸,增長35.2%。公路通車里程7075.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22.9公里。
年末汽車保有量27.4萬輛,比上年末增長15.7%。其中,轎車14.3萬輛,增長20.2%。年末私人汽車保有量25.6萬輛,增長16.5%。
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188.3億元,比上年增長74.9%。其中,郵政業務總量6.0億元,增長14.8%;電信業務總量182.4億元,增長77.9%。
年末擁有星級飯店32家;旅行社28家;3A級以上旅游景區(點)23個;星級農家樂42家。入境過夜游客人數23.7萬人次,增長7.6%;國內游客人數4197.1萬人次,增長34.4%。國際旅游(外匯)消費9907.4萬美元,增長6.9%;國內旅游消費463.9億元,增長35.1%;全年旅游總消費470.7億元,增長34.7%。
八、財政、金融和保險
全年財政收入131.9億元,比上年增長8.3%。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84.6億元,增長5.8%。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從主要稅種看,國內增值稅(含改征增值稅)14.8億元,增長15.4%;企業所得稅3.9億元,增長29.9%;個人所得稅0.8億元,下降26.8%。
全年公共財政預算支出293.7億元,增長12.2%。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26.2億元,增長16.0%;公共安全支出15.0億元,下降14.5%;城鄉社區支出70.9億元,增長29.7%;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30.5億元,下降8.6%;衛生健康支出28.7億元,增長1.4%;住房保障支出9.9億元,增長7.7%;交通運輸支出6.4億元,增長13.8%。
年末擁有18家銀行業金融機構。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1361.2億元,增長11.7%。其中,住戶存款余額885.8億元,增長10.6%。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1038.5億元,增長19.5%。其中,短期貸款余額193.4億元,中長期貸款余額840.2億元。
年末擁有各類保險公司25個。其中,財險公司13個,壽險公司12個。全年保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30.2億元,比上年下降2.1%。其中,財產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12.2億元,增長9.0%;壽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18.0億元,下降8.4%。保險賠付支出13.4億元,增長21.0%。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年末戶籍人口數353.3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3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65.9萬人。年末常住人口[5]307.7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6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63.0萬人,城鎮化率52.98%。全年人口出生率10.72‰,死亡率4.86‰,自然增長率5.86‰。
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27元,比上年增長8.6%(名義增長,下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74元,比上年增長10.1%;其中,工資性收入5754元,家庭經營凈收入4335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518元,增長7.4%;其中,工資性收入19297元,增長7.3%,占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7.6%。
年末共有8個就業服務機構,68個基層勞動保障事務所。參加養老保險的企業6217個,基本養老保險參保城鎮企業在職職工(不含機關事業單位)人數22.2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9萬人;參保城鎮企業職工離退休人數(不含機關事業單位)13.8萬人,增加0.2萬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324.1萬人;工傷參保人數22.0萬人,增加1.4萬人;生育保險參保人數19.6萬人,增加0.9萬人;失業保險參保人數16.2萬人,增加1.0萬人;領取失業保險金人數6651人,減少213人。
十、教育、科學技術和文化體育
年末擁有3所高等院校。全年招生12063人,在校生29390人,畢業生5356人,成人高等教育在校生數3689人。普通高中招生23393人,在校生63920人,畢業生18766人。初中招生48604人,在校生141311人,畢業生44949人。普通小學招生65778人,在校生313988人,畢業生48640人。幼兒園在園幼兒134147人。
全年共組織實施省級科技項目15項。專利申請受理1556件,其中,發明256件;獲得授權專利1042件,其中,發明94件。全年共簽訂各類技術合同23項,簽約合同金額1063.3萬元。
年末共有廣播發射臺和轉播臺38座,一千瓦以上電視發射臺和轉播臺2座。公共廣播節目6套,公共電視節目7套。有線電視用戶35.2萬戶(含模擬信號電視及數字電視用戶數),有線電視入戶率58.73%;數字電視用戶34.8萬戶。年末廣播人口覆蓋率達到97.77%,電視人口覆蓋率達到98.77%。
年末共有文化館8個,藝術表演團體1個,縣級以上公共圖書館5個,圖書總藏量1173.2千冊(件),公共圖書館建筑面積22023.2平方米,博物館建筑面積11526平方米,擁有群眾文化設施建筑面積605996平方米。
年末共有體育訓練基地3個,體育館15個。當年等級運動員發展人數14人;等級裁判員發展人數174人;社會體育指導員發展人數1180人。年度注冊運動員1580人。運動員在參加全國比賽中奪金牌16枚,參加省級比賽奪得金牌80枚,銀牌71枚,銅牌105枚。全年舉辦縣級以上運動會1次,舉辦群眾體育賽事168次,全民健身活動參加人數達到99.5萬人。
十一、衛生和社會服務
年末共有醫療衛生機構1661個,其中,醫院(含鄉鎮衛生院)105個,疾控中心6個,專科疾病防治機構4個,婦幼衛生機構6個。衛生專業技術人員20422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6643人。醫療衛生機構床位16083張。
年末共有5個社會福利機構,床位839張,年末收養人數566人。年末共有社區服務中心個數532個,享受城鎮最低生活保障人數15950人,享受農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168834人,農村傳統救濟人數25419人。
十二、資源、環境與安全生產
梧州市農業資源豐富,是聞名世界的“六堡茶之鄉”“八角之鄉”“肉桂之鄉”“三黃雞之鄉”和“砂糖橘之鄉”。水資源豐富,市內主要河流有桂江、潯江和西江,廣西境內有江河溪流784條匯集梧州流入西江,經珠江注入南海。野生動物資源豐富,有國家保護的珍貴動物23種,其中,一級保護動物有黑葉猴、中華鱘等6種,二級保護動物有獼猴、穿山甲、蛤蚧等17種。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金屬礦資源有鐵、錳、鈦、釩、銅、鉛、鋅等12種,非金屬礦產有鋯石、重晶石、高嶺土、飾面花崗巖、珍珠巖、石英巖等24種,是中國最大的人工寶石交易集散中心,被譽為“中國花崗巖之都”和“世界人工寶石之都”。
全年平均氣溫20.1~21.9度,降雨量1298.2~1815.8毫米,日照時數1297.2~1569.6小時;市區年平均氣溫21.9度,降雨量1545.1毫米,日照時數1569.6小時。森林覆蓋率達75.25%。土壤類型主要有赤紅壤、紫色土、沖積土、水稻土等。
全年發生交通事故1107起,事故損失額245.2萬元,交通事故死傷人數1604人,其中,死亡人數232人。發生工礦商貿企業事故33起,死亡人數31人。發生火災173起,火災損失折損375.2萬元。刑事犯罪人數(被告人判決生效人數)2677人,檢察機關受理案件5636件/7961人。
注釋:
[1]本公報中數據均為初步統計數,部分數據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著與分項合計不等的情況。
[2]地區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和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不變價格計算。
[3]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是指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全部法人工業企業。
[4]建筑業企業資質分為施工總承包、專業承包和施工勞務三個序列。其中,施工總承包序列包括12個類別,一般分為四個等級(特級、一級、二級、三級);專業承包序列包括36個類別,一般分為三個等級(一級、二級、三級);施工勞務序列不分類別與等級。
[5]常住人口指在梧州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以及戶口在梧州、外出梧州不滿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學習的人口。
[6]資料來源:本公報中城鎮新增就業、登記失業率、社會保障數據來自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醫療、生育保險數據來自市醫保局;戶籍總人口數據來自市公安局;財政數據來自市財政局;物價、城鄉居民收入來自國家統計局梧州調查隊;進出口數據來自梧州海關;招商引資數據來自市投促局;金融數據來自中國人民銀行梧州市中心支行;保險數據來自梧州銀保監分局;旅游數據、文化數據、體育數據來自市文廣體旅局;公路通車里程、高速公路數據來自市交通運輸局;各類汽車保有量數據來自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隊車輛管理所;教育數據來自市教育局、梧州學院、電大梧州分校、梧州職業學院(市職業教育中心);科學技術數據來自市科技局;發明專利數據來自市市場監管局;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長率和衛生數據來自市衛生健康委;社會服務、城鎮和農村低保、農村救濟數據來自市民政局;資源數據來自《梧州年鑒2019》;平均溫度、降雨量來自市氣象局;交通事故數據來自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隊;工礦商貿企業事故數據來自市應急局;火災數據來自市消防救援支隊;刑事犯罪人數來自市中級法院;檢察機關立案人數來自市檢察院;其他數據均來自市統計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