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會員中心
   
統計年鑒年度索引: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年鑒分省、行業總索引 ]
統計公報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公報分省總索引 ]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統計公報 > 海南

三亞市201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時間:2012-02-23 21:18:15 來源:三亞市統計局 作者:admin 點擊:5159次

三亞市統計局

2012年2月22日

2011年,市委、市政府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的經濟工作部署,認真執行一系列宏觀調控政策,大力調整產業結構,積極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施財政政策扶持產業發展,全力以赴“保增長,調結構,控通脹”。整體經濟呈現出“增速保持平穩較快、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經濟效益持續提升,民生狀況明顯改善”的發展態勢,國際旅游城建設穩步推進,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實現了“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良好開局。

一、綜合

經濟呈現平穩較快增長。初步核算,全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GDP)284.57億元(不含農墾,下同),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4.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6.92億元,比上年增長6.8%;第二產業增加值62.83億元,比上年增長17.4%;第三產業增加值184.82億元,比上年增長14.7%。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三次產業增加值構成調整為13.0∶22.1∶64.9,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力分別為0.9、3.7、9.6個百分點。新經濟業態規模逐步壯大,景區、游艇、高爾夫、海上娛樂、動漫、創新創意產業、物流及電子商務等產業發展初見成效。2011年全市新經濟業態行業增加值8.56億元,占GDP的比重為3.0%。

人均富裕程度進一步提高。按不含農墾戶籍平均人口計算,人均生產總值56269元,比上年增長12.0%;按當年平均匯率折算,人均生產總值約合8712美元。

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支保持較快增長。2011年,全市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50.03億元,比上年增長18.5%。其中,稅收收入總額44.59億元,比上年增長16.4%,占地方一般預算收入的89.1%。從稅種看,耕地占用稅比上年增長124.6%,房產稅比上年增長58.2%,土地增值稅比上年增長55.2%,企業所得稅比上年增長49.8%,城鎮土地使用比上年增長34.3%,是拉動財政收入增長的主要動力。民生投入力度繼續加大。全市地方財政一般預算實際支出71.58億元,比上年增長33.8%。其中,城鄉社區事務、文化體育與傳媒、農林水事務、社會保障和就業、醫療衛生和教育支出分別比上年增長52.9%、23.1%、23.1%、22.5%、21.7%和18.1%。

物價漲幅持續偏高,結構性上漲特征較明顯。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5.4%,比上年提高2.0個百分點。分類別看,食品類價格在蛋類、肉禽及其制品、油脂類和水產品等較快上漲的推動下上漲10.8%,是拉動消費價格上漲的主要因素;其次是居住類價格上漲5.1%,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類價格上漲2.9%,煙酒及用品類價格上漲2.0%,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類價格上漲1.5%,衣著價格上漲1.1%,交通和通訊類、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類價格均上漲0.3%。居民消費價格比2010年漲跌幅度見表1:

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東部海棠灣國家海岸開發進展順利并取得新成效。2011年,海棠灣片區完成投資額75.92億元,比上年增長11.3%,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21.2%。從投資主體看,政府投資完成10.67億元,社會投資完成44.75億元,解放軍總醫院海南分院完成20.50億元。截至2011年底,已有逸林希爾頓、萬麗、喜來登等5家酒店開業。西部崖城創新創意產業園建設步伐加快,道路等基礎項目正加緊建設。招商工作已經取得顯著進展,截至2011年底,已有24家高科技產業企業與我市簽署投資意向書。

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與居民生活密切相關的食品、居住類價格漲幅偏高,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漲幅度超過全年預期目標;二是新興產業尚未形成有力的經濟增長點;金融業發展相對滯后,總部經濟尚在起步階段。

二、改革開放

(一)體制改革

各項改革取得新成效。積極探索推進強鎮(區)擴權改革,出臺了《三亞市人民政府關于確定河東河西兩區財政管理體制的通知》和《三亞市人民政府關于提高各鎮財政管理體制補助標準的通知》,規范了河東、河西兩區財政分配關系,進一步提高了各鎮財力保證標準,充分發揮區鎮在城市管理和社會事務管理上的主動性和能動性,逐步建立一套權力與責任對等,財力與事權匹配,機構設置和人員編制配備適應管理服務需求的鎮(區)管理體制。積極實施政府收支分類改革,不斷完善預算支出標準體系,推行財政預算聽證。離島免稅購物政策正式實施,三亞免稅店正式開展離島免稅購物業務。積極完善農村金融服務,三亞首家村鎮銀行三亞金鳳凰村鎮銀行正式開業。

(二)對外開放

加強對外交流,城市影響力繼續提升。2011年4月,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三次會晤在三亞舉行,并簽署了著名的《三亞宣言》。舉辦了第二屆清華三亞國際數學論壇、環海南島國際公路自行車賽、2011年世界沙灘排球巡回賽三亞公開賽、歐洲職業高爾夫球巡回賽—2011三亞女子公開賽、海天盛筵(海南國際旅游島)—2011中國游艇、公務機及奢華生活第一展等具有重大影響的論壇及賽事活動。

對外貿易高速增長,實際利用外資繼續擴大。全市對外貿易企業進出口總額9976萬美元,比上年增長88.3%,其中,出口額4788萬美元,比上年下降7.0%;在進口游艇及配件的拉動下,進口額達5188萬美元,比上年增長33.6倍。全年實際利用外資達22496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3.4%。

三、農林牧漁業

農業生產形勢基本穩定。初步統計,全市農業總產值55.42億元,比上年增長6.6%,其中,種植業31.97億元,比上年增長6.2%;林業1.79億元,比上年增長14.5%;牧業5.73億元,比上年增長1.8%;漁業13.78億元,比上年增長8.2%;農林牧漁服務業2.15億元,比上年增長8.9%。主要農業產品保持穩定增長,在禽蛋養殖規模擴大的帶動下,禽蛋產量比上年增長41.6%;水果產量比上年增長8.4%;蔬菜產量比上年增長7.7%;肉類產量比上年增長3.4%,成為支撐農業經濟較快增長的主要力量。受城市建設征地影響,西瓜、哈密瓜種植面積有所下降,從而使瓜類產量比上年下降9.3%;水產品比上年下降2.9%;糧食比上年下降0.7%。主要農產品產量見表2:

農業現代化步伐加快。截止2011年底,全市已建成農業科技110系統已建立一個指揮中心、22個服務站、37個服務點,覆蓋了全市各鄉鎮和農場。建成三亞雪古麗光伏生態農業科技園和三亞市熱帶設施農業科技示范園兩個農業新技術示范園。農村生產條件進一步改善。全市農田有效灌溉面積達6422公頃,比上年下降4.9%。農業機械總動力27.2萬千瓦,比上年增長5.0%,其中排灌機械動力3.0萬千瓦,比上年增長0.2%。大中型拖拉機1480臺,比上年增長9.0%;小型拖拉機2765臺,比上年增長6.0%;農用載重汽車895輛,比上年增長517.0%。農村用電量4997萬千瓦時,比上年增長118.1%。化肥施用量(折純)1.8萬噸,比上年下降2.5%。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四、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經濟平穩增長。全年全市工業總產值50.33億元,比上年增長11.1%,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產值47.91億元,比上年增長11.3%。按輕重工業分,輕工業產值8.65億元,比上年增長7.5%,重工業41.67億元,比上年增長11.8%。經濟效益指標有升有降。2011年1-11月列入統計監測的25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5.64億元,比上年增長8.4%;實現利潤總額2.31億元,比上年下降34.5%;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249.76%,比上年提高7.18個百分點。主要工業產品產量保持較快增長,規模以上工業主要產品產量見表3:

建筑業穩步前進。2011年全市建筑業完成增加值47.07億元,比上年增長18.6%。全年施工項目322個,比上年增加11個,其中,房地產施工項目116個,比上年增加2個。

五、固定資產投資和房地產

固定資產投資增勢強勁。在解放軍總醫院海南分院、太陽灣高級度假區、香格里拉大酒店、瑞吉酒店等重點基建項目,以及中鐵子悅薹、半山半島和美麗之冠七星大酒店等旅游房地產項目的支撐下,2011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358.30億元,比上年增長27.2%,其中,城鎮基建投資174.64億元,比上年增長21.0%;房地產開發投資178.84億元,比上年增長34.6%。從投資構成看,建筑工程241.58億元,比上年增長28.8%;安裝工程53.08億元,比上年增長71.0%;設備工器具購置7.45億元,比上年下降57.8%;其他費用53.42億元,比上年增長23.8%。在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村私人)355.53億元中,政府投資60.48億元,比上年增長15.5%;民間投資295.05億元,比上年增長30.0%。投資結構繼續優化。城鎮及農村非農戶投資中,重點領域和社會民生領域投入不斷加大,其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比上年增長14.6倍,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投資比上年增長1.1倍。投資資金來源壓力有所加大。2011年固定資產資金來源為564.55億元,比上年增長4.8%;資金到位率為158.8%。

重點項目建設加快推進。我市認真貫徹落實“六個一”項目推進責任制,按照重點項目督查通報制度,全力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基礎設施、民生工程、環境保護、優勢產業等重點項目建設得到加強。全市24個省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60.89億元,完成年度計劃投資額的154.3%,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44.9%。三亞繞城高速公路、三亞西部供水工程、7家五星級酒店、解放軍總醫院海南分院、瓊州學院三亞校區項目等5個省重點項目已基本完工。全市96個市重點項目完成投資307.6億元,完成年度計劃投資的151%,比上年增長64%。其中西線高速高路至天涯海角道路、南山貨運港及配套設施一期、三亞市體育中心、藍色海岸五期、美高梅度假酒店等5個項目已竣工,三亞繞城公路及連接線等11個項目已基本完工。

房地產開發投資保持高位運行。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178.84億元,比上年增長34.6%。從商品房建設用途看,住宅投資完成160.79億元,比上年增長29.3%,占全部房地產開發投資的89.9%。房屋施工面積636.53萬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積86.85萬平方米。

六、國內貿易

消費市場持續活躍。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6.01億元,比上年增長30.8%。從城鄉看,城鎮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79.41億元,比上年增長33.4%;農村市場實現零售額6.60億元,比上年增長6.3%。全市批發零售業實現銷售額153.62億元,比上年增長34.9%,其中批發業81.25億元,比上年增長33.3%;零售業72.37億元,比上年增長36.7%。在離島免稅政策的帶動下,生活消費保持強勁增長勢頭。在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銷售額中,化妝品類比上年增長12.8倍,日用品類比上年增長5.5倍,體育娛樂用品類比上年增長3.9倍,金銀珠寶類比上年增長2.0倍,服裝鞋帽紡織品類比上年增長73.5%,家具類比上年增長45.8%,糧油食品類零售額比上年增長30.1%。全市住宿餐飲業實現營業總額79.73億元,比上年增長36.4%,其中住宿業68.38億元,比上年增長34.8%;餐飲業11.34億元,比上年增長46.7%。限額以上住宿企業中,五星級酒店營業額比上年增長24.1%,四星級酒店營業額比上年增長20.0%,三星級酒店營業額比上年增長6.0%。

七、旅游業

旅游業平穩增長。全市接待旅游過夜人數首次突破1000萬大關,達1021.07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5.7%,其中,接待國內游客968.18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5.1%;接待海外旅游者52.89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7.2%。全年旅游總收入160.71億元,比上年增長15.1%,其中,國內旅游收入139.74億元,比上年增長13.6%;境外旅游收入30851萬美元,比上年增長26.1%。旅游飯店客房開房率64.51%,比上年提高1.39個百分點。旅游配套設施服務水平和接待能力提升。全市列入統計的旅游賓館(酒店)223家,其中,五星級賓館13家,四星級賓館20家,三星級賓館18家,待評五星級26家。擁有客房37341間,擁有床位65221張。全市共有5A景區2處,4A景區5處。

八、交通運輸業

交通運輸快速增長。全市旅客運輸量4369萬人,比上年增長23.1%;貨物運輸量2234萬噸,比上年增長18.2%。鳳凰機場完成旅客吞吐量1036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1.5%;飛行73097班次,比上年增長4.3%。民用航空線路132條,比上年減少10條,其中,國內航線98條,比上年減少18條;國際航線30條,比上年增加6條。

九、金融和保險業

金融信貸基本穩定。2011年末,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實際存款余額593.67億元,比年初下降3.7%,其中,單位存款328.96億元,比年初下降9.8%;儲蓄存款246.80億元,比年初增長2.3%。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實際貸款余額266.42億元,比年初增長16.5%,其中短期貸款12.37億元,比年初增長2.4%;中長期貸款253.44億元,比年初增長17.3%。

保險業規模有所擴大。全年保險機構實現保費收入53685萬元,比上年增長6.7%,其中,財產險收入24916萬元,比上年增長26.8%;壽險收入25174萬元,比上年下降9.8%;意外險收入1216萬元,比上年增長29.7%;健康險收入2379萬元,比上年增長31.5%。

十、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全面發展。全市擁有各級各類學校(不含幼兒園)186所,比上年減少1所;在校學生15.29萬人,比上年增加0.08萬人。其中,普通高等學校5所,在校學生41572人,比上年增加5005人;中等職業學校3所,在校學生8362人,比上年增加256人;普通中學44所,在校學生40468人,比上年減少1229人;小學134所,在校學生62478人,比上年減少3277人。適齡兒童入學率達99.9%,與2010年持平;初中階段毛入學率為98.75%,比上年提高0.11個百分點。小學在校生鞏固率為99.35%,比上年提高0.04個百分點;初中在校生鞏固率為99.68%,比上年下降0.02個百分點。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文化事業進一步繁榮。文體基礎設施建設卓有成效。市體育中心已竣工并投入使用。率先在全省建成6個“24小時自助圖書館”。率先在全省建立鄉鎮社區數字影院,藤橋、崖城、吉陽、河西數字影院相繼建成營業。電視、廣播等信息化設施建設加快,“村村通”廣播電視節目已覆蓋全市95%的村委會、自然村。

衛生服務能力不斷提高。2011年,全市人均預算內衛生事業費達644元,是上年的2倍。全市共有衛生機構407個,比上年增加16個,其中,醫院和衛生院32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5個;病床位2460張,比上年增加244張。衛生技術人員3969人,比上年增加297人,其中,執業醫師1379人,助理醫師105人,注冊護士1603人,藥劑人員184人,檢驗人員145人,其他人員475人。全市行政村衛生室覆蓋率100%;社區衛生服務網絡覆蓋面達到100%;計劃免疫“八苗”接種率96.9%。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為8.31‰,比上年下降3.3個千分點。

體育事業取得新成果。參加第十屆中國木蘭拳暨民族傳統文化國際交流評獎大賽,獲集體國際大金獎1個、個人國際大金獎3個、個人國際大銀獎1個。參加香港武術節跆拳道和少林武術比賽,獲金牌17枚、銀牌6枚、銅牌2枚。參加海南省田徑、舉重、沙灘排球、乒乓球、羽毛球、足球、跆拳道共7個項目的常規錦標賽,共獲得金牌17枚、銀牌12枚、銅牌14枚。

十一、人口生產和人民生活

戶籍人口總量保持低速增長。2011年末全市戶籍人口58.14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13萬人。按性別分,男性29.68萬人,女性28.46萬人。按年齡分,18歲以下13.53萬人,占23.3%;18歲-35歲19.05萬人,占32.8%;35歲-60歲19.56萬人,占33.6%;60歲以上6.00萬人,占10.3%。按民族分,漢族33.72萬人,占58.0%;黎族22.71萬人,占39.1%;回族0.90萬人,占1.5%;苗族0.39萬人,占0.7%;其他民族0.42萬人,占0.7%。

城鄉居民生活進一步改善。2011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0472元,比上年增長15.3%;人均消費性支出15721元,比上年增長20.2%,其中食品支出占人均消費性支出的比重為42.8%。預計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7580元,比上年增長16.6%。

十二、就業和社會保障

就業形勢保持穩定。全年城鎮新增就業人員34568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6148人。失業人員再就業4313人,比上年增長1.5%;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1142人,比上年增長2.0%。城鎮登記失業率為1.97%,比上年提高0.42個百分點。

保障性住房建設規模繼續擴大。2011年,全市開工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13405套,比上年增加3439套,開工面積129.19萬平方米,其中:廉租住房756套,公共租賃住房2411套,經濟適用房1320套,限價商品房6125套,棚戶區改造470套,農村危房改造2323套。竣工各類保障性住房3974套,比上年減少2249套,竣工面積36.55萬平方米,其中,廉租住房1301套;棚戶區改造350套;農村危房改造2323套。

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步伐加快。全市參加城鎮從業人員基本養老保險人數達157690人,覆蓋率為99.50%,比上年提高0.51個百分點;參加城鎮從業人員基本醫療保險人數為188200人,覆蓋率為99.72%,比上年提高0.08個百分點;參加城鎮從業人員失業保險人數為156750人,覆蓋率為99.15%,比上年提高1.29個百分點。實行城鄉統一的居民醫療保險制度,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人數為405343人,基本實現全覆蓋。2011年城鄉最低生活保障人口20709人;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實際發放數為6890萬元,比上年增加897萬元。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分別從2010年每月330元、235元提高到2011年的360元、280元。社會福利院數1個,床位100張。五保戶生活補貼達到每月300元。60周歲以上農村老人每月發放基礎養老金110元。

十三、節能減排、環境保護和安全生產

節能減排工作取得新成效。積極推進亞龍灣冰蓄冷區域供冷工作,供冷酒店由2家推廣至5家,繼續推進城鄉公共機構太陽能綠色照明示范工作,推廣使用節能燈,實施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審查。加強重點污染源的監督管理和落實排污許可證管理制度,全力推進荔枝溝水質凈化廠、市區污水管網改造工程等污水處理項目建設。加強污水處理廠的排水許可監督力度。2011年,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和生活垃圾滲濾液達標處理率均達到100%。全市現有垃圾處理設施8個,比2010年增加3個;城鎮現有污水處理廠7個,其中2011年建成2個。城鎮污水集中處理率提高到81.7%,比上年提高1.9個百分點。

大力推進生態建設,環境保護成績斐然。積極實施生態市建設規劃,開展“三邊林”建設,啟動受損山體植被恢復工程,探索森林生態補償試點。2011年,全年完成造林71公頃,其中人工造林46公頃,更新造林25公頃,森林覆蓋率68%。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5.31%,綠地率達到41.61%,人均公共綠地達到18.97平方米。環境監測站1個,自然保護區8個,其中國家級1個,省級1個。自然保護區面積12619公頃,其中陸域7051公頃,海域5568公頃。

安全生產形勢總體穩定。全市發生各類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58人,比上年減少2人,其中,工傷事故死亡人數6人,與2010年持平;火災事故連續三年無死亡人數;交通事故死亡人數51人,比上年減少1人。全市發生各類生產安全事故238起,比上年增加25起,其中,工礦商貿企業發生事故11起,比上年增加6起;火災事故110起,比上年增加7起;交通道路發生事故117起,比上年增加12起。

十四、城鄉建設

城鄉一體化試點工作進展順利,城鎮化進程穩步推進。城中村改造加快推進,已完成《三亞市舊城區和城中村改造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小城鎮升級改造加快推進,完成崖城鎮已編制完成《崖州灣總體發展規劃》和《崖城產業發展規劃(初稿)》。強化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管理,制定了《三亞市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管理辦法》、《三亞市農用地流轉管理辦法》以及《三亞市集體土地登記發證辦法》等三項規范性文件。新農村建設取得新進展。截至2011年底,全市已建成文明生態村584個(以村民小組為單位),占全市村民小組總數(890個)的65.6%。加快農村沼氣改造,全年完成農村“一池三改”938戶,在建62戶。

城鎮承載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煤氣(人工、天然氣)供氣總量3120萬立方米,比上年增長7.1%;液化石油氣供氣總量11636噸,比上年增長34.9%;年末實有城市建成區道路面積387萬平方米。城市公共交通明顯改善。年末實有公共汽車營運車輛569輛,比上年增加128輛;全年公共汽車客運總量12942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2.3%。年末實有出租車1232輛,比上年增加150輛。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注:

1、本報告各項統計數據為初步統計數,最終核實數以《三亞統計年鑒—2012》刊發數據為準。

2、報告中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農業總產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

關閉
關注公眾號 獲取新動態
91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亚洲2022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久久婷五月综合97狠狠澡,亚欧人成精品免费观看
亚洲制服类中文字幕 | 日本女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色婷婷踪合久久二区 | 亚欧一线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AⅤ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国产专区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