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統計局
2003年2月24日
2002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省人民深入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繼續調整優化經濟結構,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同步提高,國民經濟保持了快速平穩增長,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繼續提高,各項社會事業取得全面進步。
一、綜合
國民經濟穩步增長,綜合經濟實力進一步增強。初步測算,全年完成國內生產總值623.45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9.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29.23億元,增長9.2%;第二產業增加值143.55億元,增長11.5%;第三產業增加值250.67億元,增長8.1%。
從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看,第一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36.9%,第二產業的貢獻率為25.5%,第三產業貢獻率為37.6%。
從產業結構的變化看,第一產業比重有所上升,第二產業、第三產業比重略有下降。第一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由上年的35.6%上升到36.8%;第二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由23.3%下降到23.0%,其中工業由16.3%上升到16.4%;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由41.1%下降到40.2%。
宏觀經濟運行景氣走強,微觀經濟主體趨于活躍。據對全省250家企業監測調查,企業家信心指數平均為113.65,繼續處于相對景氣區間;企業綜合生產經營指數平均為113.96,比上年上升1.28點,呈現上升的良好態勢。
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據列入財務統計的420家獨立核算工業企業統計,全年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136.37%,比上年提高23.22個百分點;利潤總額14.53億元,增長79.0%;實現利稅32.43億元,增長51.5%;產品銷售收入223.26億元,增長28.3%;全員勞動生產率(按增加值計算)為63299元/人,增長26.7%;全年地方財政收入52.03億元,按同口徑計算比上年增長12.9%;各項稅收(含國稅收入)60.21億元,增長3.2%。
經濟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社會有效需求不足,經濟結構性矛盾和地區之間經濟發展不平衡仍比較突出,部分企業生產經營依然面臨較大困難,社會就業壓力增大,部分群眾生活還比較困難。
二、農業
熱帶高效農業持續快速發展,農業生產結構進一步優化。全年完成農業增加值229.23億元,比上年增長9.2%。根據市場需求變化,繼續大力調整農業生產結構,積極發展科技、訂單、綠色農業,水產品、畜產品、糖蔗、橡膠、胡椒等產品產量增長較快。
種植業在結構調整中提高了效益。全年糧食產量203.48萬噸,比上年減少2.0%;糖蔗產量374.79萬噸,增長10.0%;水果產量139.08萬噸,下降3.2%,其中,香蕉產量85.37萬噸,減少6.5%;菠蘿產量22.77萬噸,減少13.4%;芒果產量13.99萬噸,增長28.8%,荔枝、龍眼、柑桔橙、石榴等優質水果分別增長120.9%、137.0%、23.5%和30.7%。全年瓜菜產量323.08萬噸,增長1.0%;油料產量10.04萬噸,下降2.5%。水果、瓜菜的平均價格好于上年,種植業的綜合效益明顯提高。
畜牧業保持較快增長。年末生豬存欄量334.27萬頭,比上年增長1.5%;牛存欄量149.47萬頭,下降0.5%;羊存欄量94.81萬只,下降2.2%。肉類總產量49.68萬噸,增長10.4%。其中,豬牛羊肉總產量32.27萬噸,增長10.3%;禽肉總產量15.85萬噸,增長11.2%;禽蛋產量3.11萬噸,減少0.8%。
漁業生產持續快速發展。水產品產量109.30萬噸,比上年增長14.4%。其中,淡水產品產量17.44萬噸,增長8.9%;海水產品產量91.86萬噸,增長15.5%。水產養殖面積6.19萬公頃,比上年增加0.13萬公頃,增長2.0%。
人工造林繼續推進,森林覆蓋率穩步提高。全年完成人工造林面積2.72萬公頃,比上年減少0.86萬公頃,下降24.0%。森林覆蓋率達53.3%,比上年提高2個百分點。
熱帶作物穩步發展。年末熱帶作物總面積達48.13萬公頃,比上年增加0.31萬公頃,增長0.64%。在主要熱帶作物中,橡膠干膠產量30.31萬噸,比上年增長8.6%;椰子產量2.26億個,增長3.6%;胡椒產量2.51萬噸,增長15.7%;檳榔產量4.98萬噸,增長18.9%。
農業生產條件繼續改善,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年末全省農業機械總動力210.24萬千瓦,比上年增長0.3%。其中,排灌機械動力33.23萬千瓦,增長7.0%;大中型拖拉機2658臺,減少38臺;小型拖拉機27716臺,減少818臺;農用載重汽車5931輛,增加16輛。化肥施用量(折純)28.96萬噸,增長7.3%。農村用電量2.27億千瓦時,增長29.0%。現有農田水利有效灌溉面積18.80萬公頃,比上年增長4.0%。
三、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生產快速增長。全年完成工業增加值102.0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4.5%。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88.24億元,增長19.1%。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國有控股企業完成增加值44.59億元,增長20.3%。分輕重工業看,輕工業完成增加值35.56億元,增長12.5%;重工業完成增加值52.68億元,增長27.5%。按經濟類型分,國有企業增加值29.65億元,增長30.0%;股份制企業增加值20.07億元,增長19.9%;外商及港澳臺企業增加值32.64億元,增長2.1%;集體企業增加值1.62億元,下降3.4%;股份合作企業增加值2.20億元,下降1.2%;其他經濟類型工業增加值2.06億元,增長22.9%。全年工業產品銷售率達97.7%,比上年提高2.9個百分點。
工業產品結構調整取得成效,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迅速。在主要工業產品產量中,汽車、醫藥、油氣化工等高新技術產品產量快速增長,制糖、服裝、飲料等也快速增長。汽車產量首次突破2萬輛,達2.29萬輛,增長125%;化學藥品膠囊81770萬粒,增長23.2%;化學藥品顆粒劑58363萬袋,增長30.6%;原油加工20.41萬噸,增長79.4%;化學纖維5.23萬噸,增長83.5%;食糖33.28萬噸,增長52.3%;發電量50.11億度,增長15.2%;卷煙11.8萬箱,增長5.4%;氮肥26.82萬噸,增長9.0%;水泥347.35萬噸,增長10.6%;成品鋼材8.14萬噸,增長6.2%;人造板14.66萬立方米,增長3.3%;塑料制品1.48萬噸,增長9.9%;鐵礦石234.52萬噸,增長0.6%;服裝816.57萬件,增長53.3%;配混合飼料46.96萬噸,增長19.9%;飲料酒7.02萬噸,增長12.7%;油漆5530噸,增長2.5%。但飲料、原鹽、輪胎外胎、機制紙及紙板、罐頭、啤酒、聚酯切片、毛毯等少數產品受市場需求不足、銷售渠道不暢等因素的影響,生產下降。
建筑業保持增長。全社會建筑業增加值完成41.5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2%。全社會建筑企業施工工程3720個,比上年增加150個;投標承包工程1258個,增加80個;投標承包工程面積372.1萬平方米,增長8.0%;房屋建筑施工面積635.3萬平方米,增長30.0%;房屋建筑竣工面積317.0萬平方米,增長40.0%。經濟效益和建筑產品質量明顯提高。工程質量優良品率為45.0%,提高0.3個百分點;上繳稅金2.21億元,增長20.8%。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四、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保持較快增長。全年全社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25.5億元,比上年增長9.3%。其中基本建設完成投資152.02億元,增長13.5%;更新改造完成投資11.53億元,減少17.9%;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19.50億元,增長14.5%。按經濟類型分,國有及其他經濟類型投資186.7億元,增長9.9%;城鄉集體經濟投資6.7億元,增長11.7%;城鄉居民個人投資32.1億元,增長5.2%。全年開工項目1609個(不含城鄉集體和個人投資),比上年增長4.6%,其中新開工項目達998個。
重點項目建設資金到位較好,進展順利。全年重點項目實際完成投資61.94億元,占固定資產投資總額(不含城鄉集體和個人投資)的32.8%。海文高速公路、農村電網改造一期工程、三亞喜來登酒店、粵海鐵路通道、聯通通信網絡、高速公路改造、海口世紀大橋、瓊州大橋等建成投產或基本竣工,東方1-1天然氣田、海南移動通訊網絡GSM系統工程、海口美舍河整治、瓊山美舍河整治工程、亞洲論壇會議中心、三亞南山文化旅游區、中海油富島化肥廠等重點項目資金到位較好,工程建設順利進行。
五、國內貿易和市場物價
消費品市場穩中趨活。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4.40億元,比上年增長9.0%。分城鄉看,農村市場銷售快于城鎮,城鎮消費品零售額152.28億元,增長8.7%;農村消費品零售額52.12億元,增長9.9%。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125.31億元,增長10.7%;餐飲業零售額28.75億元,增長10.4%;制造業零售額5.22億元,增長5.8%;農業生產者零售額36.88億元,增長1.5%。城鄉商品交易市場成交額159.71億元,比上年增長26.1%,其中消費品成交額115.85億元,增長19.6%。
市場物價略有下降。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下降0.5%,其中城市居民消費價格下降1.0%,農村居民消費價格上漲0.2%。分品種看,家庭設備及用品及維修服務價格下降0.6%,食品類價格下降1.4%,居住價格下降1.6%,交通通訊工具價格下降2.5%,煙酒及用品價格下降3.4%,衣著類價格上漲0.1%,醫療保健與個人用品價格上漲1.6%,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價格上漲2.9%。全年商品零售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下降1.6%,其中城市商品零售價格下降1.0%,農村商品零售價格下降2.3%。農業生產資料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上漲1.7%。
六、交通和郵電業
交通運輸和郵電通信業保持較快增長。全年交通運輸和郵電通信業完成增加值54.7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9.2%。
全年各種運輸方式完成貨物周轉量241.05億噸公里,比上年增長4.0%。其中,鐵路1.83億噸公里,增長2.8%;公路48.00億噸公里,增長6.1%;水運190.00億噸公里,增長3.5%;民航1.22億噸公里,增長9.0%。各種運輸方式完成的旅客周轉量168.01億人公里,增長5.0%。其中,鐵路0.11億人公里,增長10.7%;公路87.00億人公里,增長4.2%;水運2.40億人公里,增長0.8%;民航78.50億人公里,增長7.2%。港口貨物吞吐量2240萬噸,增長15.9%;港口旅客吞吐量1282萬噸,增長7.0%。
郵電業務總量39.29億元,比上年增長20.7%;本地電話年末用戶137.26萬戶,增長30.1%;移動電話用戶達109.84萬戶,增長28.6%;無線尋呼用戶達110.48萬戶,減少16.4%;電話普及率為每百人32部,比上年增加2.51部。
七、對外經濟和旅游業
外貿出口總值保持增長。全年對外貿易進出口總值18.6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6.8%,其中出口總值8.19億美元,增長2.7%;進口總值10.48億美元,增長10.4%。在出口總值中,一般貿易出口4.61億美元,增長1.9%;加工貿易出口0.58億美元,與上年基本持平。
利用外資快速增長。全年實際利用外資9.99億美元,比上年增長74.3%。其中,利用國外貸款4.87億美元,增長3.6倍;外商直接投資5.12億美元,增長9.6%。
全年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25宗,增長66.7%;合同金額524萬美元,下降70.0%;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營業額973萬美元,增長121.6%。
旅游業保持較快發展。全年共接待旅游過夜人數1254.96萬人次,比上年增長8.1%。其中接待海外旅游者38.93萬人次,下降14.8%;接待國內旅游者1216.03萬人次,增長9.0%。在海外旅游者中,外國人16.52萬人次,增長27.5%;香港同胞14.77萬人次,下降36.1%;澳門同胞1.92萬人次,下降43.0%;臺灣同胞5.72萬人次,下降8.3%。全年實現旅游總收入95.38億元,比上年增長7.4%,其中境外旅游收入7.64億元,下降13.1%;國內旅游收入87.74億元,增長9.7%。全年定點飯店開房率達到57.9%,比上年下降0.8個百分點。年末全省共有星級賓館199家,比上年增加22家,其中五星級7家,增加1家;四星級27家,增加7家;三星級97家,增加30家。
八、金融和保險業
金融平穩運行。全省年末金融機構存款余額834.00億元,比上年末增加107.65億元,增長14.8%。其中,企業存款余額235.57億元,增長5.9%;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484.08億元,增長13.3%。年末金融機構貸款余額647.44億元,比上年末增加65.02億元,增長11.2%。其中,短期貸款260.38億元,增長2.5%,中長期貸款312.11億元,增長20.0%。
保險事業穩步發展。全年全省保險部門共完成承保金額3392.23億元,比上年下降12.7%;保費收入10.57億元,增長11.9%;賠付及給付2.56億元,增長17.4%。
九、科學技術、教育、文化和體育事業
科技研究開發取得新的成果。全年獲省科技進步獎的科技成果59項,組織實施國家火炬計劃項目15項,其中組織實施國家級星火計劃項目16項;組織實施國家重點新產品計劃項目4項;組織實施省重點科技項目計劃3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15項,省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39項;設立省級重點實驗室1家,設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家,籌建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家。新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家,省級高新技術企業25家。全年共申請專利546項,比上年增長40%,其中獲得專利授權199項。
各級各類教育全面發展。全省適齡兒童入學率達99.43%,比上年降低0.2個百分點;全年小學在校學生102.17萬人,比上年減少0.3%;初中在校學生39.79萬人,增長5.3%;適齡少年入學率達86.98%,比上年提高0.9個百分點;毛入學率98.17%,提高0.8%;高中在校學生7.83萬人,增長14.7%。全年職業中學在校學生8416人,減少4.6%;中等專業技術學校在校生22220人,增長4.0%;師范學校在校學生9593人,增長2.8%;普通高等學校在校學生34711人,增長33.2%。全年共掃除文盲3402人。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文化藝術、廣播電視、新聞出版等各項文化事業發展較快。全省共有藝術表演團體22個;文化藝術館21個,其中藝術館3個,文化館18個;檔案館27個;圖書館19個;報社25家;雜志社47家。全年共出版報紙17978萬份,雜志957萬冊,增長27.3%。全省范圍的廣場文化、文化下鄉活動搞得有聲有色。全省廣播、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分別達到95.20%和94.10%。有線電視用戶達46.28萬戶。電視劇《沒有冬天的海島》在中央電視臺播放、“達達瑟·海南的問候”在北京、天津、上海、廣東等地區巡演均受到觀眾的好評。
體育事業蓬勃發展。海南選手在國際各項體育比賽中,奪得1枚銀牌;在亞洲各項體育比賽中,奪得4枚金牌、3枚銀牌、3枚銅牌;在國內各項體育比賽中,奪得27枚金牌、51枚銀牌、21枚銅牌。“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第一期基本完成,成功舉辦了第三屆橫渡瓊州海峽大獎賽,使橫渡品牌從國內走向世界。
十、環境保護
環境保護和生態省建設取得新的成績。全省生態環境得到有效的保護與恢復,大氣環境質量指數繼續保持一級標準,居全國領先水平,80%的水體達到或優于國家二級標準。年末全省共有環境監測站19個,其中國家二級環境監測站1個,國家三級環境監測站2個,國家四級環境監測站16個,環境監測人員283人。
年末全省共有自然保護區65個,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6個,省級自然保護區22個;全省自然保護區面積269.80萬公頃,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面積4.30萬公頃,其中陸地面積3.05萬公頃;省級自然保護區面積255.72萬公頃,其中陸地面積7.98萬公頃。列入國家一、二類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有134種;列入國家二、三類重點保護植物有56種。南山、亞龍灣、博鰲等一批生態旅游發展迅速。
十一、人口、勞動就業、保障和人民生活
人口出生率繼續下降。據人口抽樣調查,人口出生率由上年的15.23‰下降到15.20‰,人口死亡率由上年的5.76‰下降到5.72‰,人口自然增長率由上年的9.47‰上升到9.48‰。據調查結果推算,年末常住人口為803.13萬人,比上年末增長0.95%。
年末城鎮從業人員341.43萬人,比上年末增長0.9%。年末全部職工人數達74.22萬人,比上年增長0.2%。國有企業下崗職工2.0萬人,比上年減少1.9%;城鎮登記失業率3.5%,與上年持平。
年末全省共有養老保險人數77.1萬人,比上年減少0.8%;職工醫療保險人數40.9萬人,增長26.6%;職工工傷保險人數68.1萬人,減少2.0%。
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繼續提高。職工平均工資8765元/人,增長5.3%。城鎮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6823元,按可比口徑計算,比上年增長12.1%。農村居民年人均純收入2420元,按可比口徑計算,比上年增長5.9%。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17.89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87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積19.2平方米,減少1.69平方米。(李成林編輯)
備注:
1.本公報為初步統計數;
2.公報中國內生產總值和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