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積極應對復雜嚴峻的國內外環境,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快經濟提質增效升級。全市經濟保持平穩發展態勢,結構調整步伐加快,民生保障水平提高,社會事業全面發展,生態環境繼續改善,經濟文化建設成效顯著,為“十二五”畫上圓滿句號,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良好開局奠定堅實基礎。
一、綜合
(一)總體經濟
初步核算,2015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61.2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7.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8.12億元,增長1.2%;第二產業增加值223.67億元,增長5.8%;第三產業增加值879.49億元,增長8.3%。人均地區生產總值52501元,比上年增長6.4%。
產業結構繼續調整。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比重下降,第三產業比重繼續提高。三次產業比例由2014年的5.2∶19.9∶74.9調整為2015年的5.0∶19.3∶75.7。
“十二五”期間,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9.6%,基本完成“十二五”規劃目標,其中三次產業年均分別增長3.4%、8.6%和10.4%。三次產業結構由2010年的7.5∶23.8∶68.7調整為2015年的5.0∶19.3∶75.7。
(二)財政
全年全市全口徑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90.49億元,比上年增長8.5%。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11.50億元,增長10.0%。在地方稅收收入中,增值稅14.71億元,增長30.2%;營業稅23.66億元,增長10.7%;企業所得稅14.08億元,增長1.1%;個人所得稅4.09億元,增長19.3%。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71.13億元,比上年實際增長16.9%。全年財政民生支出128.43億元,增長25.2%,占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的75.1%,比2014年提高5.1個百分點。其中,教育支出33.65億元,比上年增長26.7%;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2.77億元,增長26.9%;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21.21億元,增長1.3%;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19.09億元,增長15.7%;住房保障支出8.31億元,增長17.0%。
“十二五”期間,全市全口徑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累計達到1171.9億元,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累計達到359億元,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累計達到661.3億元,分別是“十一五”時期的2.4倍、2.1倍和2.3倍,年均增速分別達到14.5%、17.1%和16.8%
(三)固定資產投資
2015年,全市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012.04億元,比上年增長23.2%,其中,新建投資879.29億元,增長22.1%;擴建投資23.2億元,增長17倍;改建投資7.34億元,增長3.31倍。全年施工項目730個,增長3.8%,其中本年新開工項目241個,增長19.3%。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19.36億元,增長2.6%;第二產業投資26.34億元,下降34.8%;第三產業投資966.34億元,增長26.8%。分區看,秀英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06.5億元,增長28.1%;龍華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46.2億元,增長33.8%;瓊山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9.24億元,增長40.8%;美蘭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94.62億元,增長18.4%。
全市民間固定資產投資繼續加快增長。隨著我市進一步優化投資發展環境,拓寬投資領域,民間投資已成為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的重要推手。2015年,全市民間固定資產投資796.42億元,比上年增長32.3%,增幅比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快9.1個百分點,占全市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比重為78.7%。
強力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全市67個省重點項目累計完成投資452億元,占年度計劃的138%。新海港一期、西環高鐵海口段、馬村港區二期等項目竣工,海秀快速路、萬達城市綜合體等項目進入投資高峰期,美蘭機場二期擴建、新海港二期、南渡江引水工程、地下綜合管廊等項目開工建設。
表1:2015年分產業(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及其增長速度
產業(行業)名稱
投資額(億元)
比上年增長(%)
固定資產投資
1012.04
23.2
第一產業
19.36
2.6
第二產業
26.34
-34.8
制造業
17.05
-47.7
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
6.39
45.9
建筑業
2.92
-14.8
第三產業
966.33
26.8
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
148.38
12.6
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
31.00
60.1
批發和零售業
22.00
-6.5
住宿和餐飲業
53.04
76.2
金融業
1.75
114.2
房地產業
534.76
96.3
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租賃和商務服務業
1.25
-62.9
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
3.04
69.1
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
79.35
-13.6
教育
20.49
-17.2
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
18.06
42.4
文化、體育和娛樂業
43.89
-16.6
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
9.18
119.0
“十二五”期間,全市固定資產累計完成投資3397.89億元,是“十一五”時期的2.86倍,年均增長23.7%,比“十二五”規劃目標高出4.7個百分點,比“十一五”時期高出2.1個百分點。
(四)深化改革
以“多規合一”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探索“以規劃代立項”,在美安科技新城實施極簡審批。以市區鎮(街)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為著力點,進一步下放權項、下沉資源,做實做強區級和鎮(街)級,促進職權清晰、責任明確、權責對等。政務窗口共受理辦件24.46萬件,辦結24.27萬件,提前辦結率98.91%,群眾滿意度99.26%。工商登記改革激發活力,全市新登記企業1.64萬戶,比上年增長11.3%;注冊資本718.81億元,增長24.0%;新登記個體戶2.55萬戶,增長56.8%。加快公立醫院改革,啟動公立醫院取消藥品加成改革;“先看病后付費”診療服務模式試點擴大到所有公立醫院、政府舉辦的鎮衛生院(含分院)和政府舉辦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
二、居民生活和民生事業
(一)居民生活
城鄉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全市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442元,比上年增長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7%。
全市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535元,比上年增長7.6%,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3%,增幅比上年降低2個百分點。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35元,比上年增長9.5%,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8.2%,增幅比上年降低2.9個百分點。
“十二五”期間,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1.5%,比“十一五”時期提高0.1個百分點;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2.8%,比“十一五”時期提高2.8個百分點。
(二)就業
就業形勢基本穩定,全年全市城鎮新增就業56659人,完成年任務的103.02%,其中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再就業10543人。新增公益性崗位55個,并計劃征集100個“雙創”公益性崗位。就業困難對象實現再就業943人,“零就業”家庭實現動態清零。城鎮登記失業率0.9%。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就業8730人,完成年任務8000人的109.12%。發放創業小額貸款5214萬元,幫扶615人創業,帶動1713人就業,共組織12356人參加職業技能培訓或創業培訓。
(三)物價
積極推進平價惠民工作。2015年我市共有農副產品平價商店(含平價專區)50家,覆蓋海口市主要轄區。物價總體水平在可控范圍內。全市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CPI)為101.2%,價格水平上漲1.2%。分類別看,食品價格上漲3.3%,煙酒價格上漲1.9%,衣著價格上漲4.9%,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價格上漲0.7%,醫療保健及個人用品價格上漲2.3%,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價格上漲2.4%,居住價格下降1.3%,交通和通信價格下降4.7%。
表2:2015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
指標名稱
2015年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
101.2
#非食品價格指數
99.9
服務項目價格指數
101.4
扣除鮮菜鮮果指數
101.2
消費品價格指數
101.1
一、食品
103.3
1、糧食
101.9
2、油脂
92.9
3、肉禽及其制品
105.2
4、蛋
98.8
5、水產品
106.2
6、菜
100.2
7、干鮮瓜果
104.9
二、煙酒
101.9
1、煙草
102.0
2、酒
101.6
三、衣著
104.9
1、服裝
105.1
四、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
100.7
1、耐用消費品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99.2
五、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
102.3
1、醫療保健
103.8
六、交通和通信
95.3
1、交通
93.8
2、通信
99.1
七、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
102.4
1、文娛用耐用消費品及服務
100.1
2、教育
105.6
八、居住
98.7
1、建房及裝修材料
96.9
2、水、電、燃料
95.9
(四)安居工程建設
調整城鎮居民住房保障準入標準,規范住房保障管理。制定《海口市公共租賃住房經濟適用住房限價商品住房保障標準》和《海口市公共租賃住房保障管理辦法》,進一步擴大保障對象范圍,將公共租賃住房、廉租住房和雙困房等并軌運行管理并統稱公共租賃住房,不斷完善我市住房保障工作管理體系。
大力推進棚戶區改造工作。2015年,本市按棚戶區安置房實物補償及貨幣安置補償等2種方式相結合組織實施城市棚戶區改造安置工作。全市已完成棚戶區改造安置房開工建設及貨幣安置補償共9240套(戶),其中:城市棚戶區改造安置房1128套、城市棚戶改造貨幣化安置補償7822戶,墾區棚戶區改造安置房開工290套(戶),完成省下達年度計劃任務的100%。
全面完成農村危房改造。2015年全市農村危房改造4300戶已全面開工,開工面積39.13萬平方米,到年底全市農村危房改造省下達的任務已全面完工。全市農村危房改造共投入資金11481萬元,其中中央財政安排3225萬元、省財政安排3225萬元、市財政配套4095萬元。
(五)扶貧
全年順利完成2900人的貧困人口脫貧目標。安排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1121萬元,扶持717戶農戶發展特色產業;投入242萬元專項扶貧資金實施2個貧困村整村推進扶貧開發;以整村推進、美麗鄉村和文明生態村為抓手,加強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安排扶貧培訓資金30萬元,抓好雨露計劃中專培訓、勞動力轉移就業等扶貧技能培訓。
(六)教育
教育事業健康發展。2015年,全市共有小學163所,在校生18.12萬人;小學招生3.46萬人,畢業生2.55萬人;小學學齡兒童凈入學率達98%;小學六年鞏固率為84%,比上年提高0.05個百分點;專任教師9724人,學歷合格率(高中及以上學歷)99.9%,較上年略有提高;全市共有初中學校76所,在校生7.46萬人;初中招生2.48萬人,畢業生2.44萬人。初中階段適齡少年凈入學率為100%,全市初中專任教師5634人,初中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專科及以上學歷)達99.8%,比上年略有提高。2015年,全市普通中小學校舍建筑面積295.36萬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5.97萬平方米;小學學校每百人配置計算機8.2臺,小學在校生生均配置圖書15.1冊;小學體育運動場(館)面積達標校數100所,占小學總校數的61.3%;建立校園網的小學68所,占41.7%;普通初中學校每百人配置計算機9.3臺,普通初中學校生均配置圖書29.5冊;初中體育運動場(館)面積達標校49所,占初中總校數的64.5%,建立校園網的初中學校34所,占44.7%。
高中階段教育加快發展,中等職業教育規模繼續擴大。2015年,全市有普通高中27所,在校生4.21萬人,招生1.42萬人,畢業生1.45萬人;普通高中專任教師3370人,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本科及以上學歷)達98.5%。全市有各類中等職業教育學校54所,在校7.65萬人,招生2.81萬人,畢業生2.61萬人,教職工4176人,其中專任教師2597人。
教育經費投入大幅增加,保障工作順利實施。2015年,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33.65億元,增長26.7%。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資金6757.2萬元,城市義務教育階段免雜費補助資金10135.8萬元,進城務工農民工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補助資金4626萬元。
(七)醫療衛生
醫療衛生投入快速增長,醫療衛生人員隊伍壯大,醫療衛生綜合服務能力不斷提升。2015年,全市醫療衛生支出為19.09億元,比上年增長15.7%,占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的11.2%。全市衛生人員總數為30797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25816人。衛生技術人員中執業醫師8298人、注冊護士12987人,平均每萬人擁有醫生37.6人。與上年相比,衛生人員增長23.7%、衛生技術人員增長28.7%、執業醫生增長24%、注冊護士增長37.6%、平均每萬人擁有醫生增長25.3%。衛生機構逐步完善,醫療衛生設施規模擴大。全市衛生機構總數923個(不含村衛生室,下同)。其中,醫院106個、衛生院27個、婦幼保健院(所、站)6個、門診部88個、專科疾病防治院(所、站)7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防疫站)7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109家、診所和衛生所及診療室573個。全市衛生機構床位15378張。其中:醫院床位13780張,占總床位的89.6%;衛生院床位689張,占總床位的4.5%;社區衛生服務中心909張,占總床位的5.9%;每萬人擁有醫院、衛生院床位數65.6張。與上年相比,全市衛生機構床位數增長20.9%,其中,醫院、衛生院床位數增長23.5%;每萬人擁有醫院、衛生院床位數增長21.5%。
農村醫療條件增強,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全面推進。全市共設鄉村衛生室228個,鄉村醫生和衛生員341人,比上年增加34人,增長11%。全市參加新農合人口60.68萬人,參合率達到99.84%,比上年提高0.11個百分點;年人均籌資資金470元,比上年提高74元;全年共計125.58萬人次享受到新農合補償,補償金額為24876.28萬元。
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擴大實施“先看病后付費”診療服務模式,全年市屬公立醫院累計墊付住院費用共計10321.08萬元,累計受益人群18766人;鎮衛生院累計墊付住院費用共計399.84萬元,累計受益人群2504人。
(八)社會保障、救助和福利
保障能力不斷增強。全市2015年末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人數53.17萬人,比上年增加2.70萬人。其中參保職工43.18萬人,參保離退休人員9.99萬人。全市企業參加基本養老保險離退休人員為8.31萬人,全部實現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全市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40.59萬人,其中職工參保31.87萬人,退休人員參保8.72萬人。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56.49萬人。
年末全市領取失業保險金人數5790人,比上年減少1284人。全市納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7057人,比上年減少1933人;納入農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28780人,比上年減少3230人,農村“五保”供養對象3732人。城鎮最低生活保障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對象全年累計支出低保資金分別為2846.43萬元和7971.95萬元。現有收養性社會福利單位2個,床位數540張,收養62人;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31個,床位數1774張,集中供養率達19.77%。社會福利企業8個,安置殘疾人員369人。
三、國民經濟各行業
(一)農業
農業生產平穩恢復。全年農林牧漁業完成總產值94.75億元,比上年增長1.2%。其中,種植業產值42.35億元,增長2.2%,糧食總產量16.53萬噸,蔬菜產量54.07萬噸,增長0.4%。林業產值5.2億元,增長3.7%,其中橡膠受2014年超強臺風“威馬遜”影響大幅減少,收獲面積僅5.67萬畝,比上年減少16.58萬畝,產量1622.28噸,減產80.8%。牧業產值31.72億元,下降4.2%;漁業產值9.86億元,增長9.6%。有效灌溉面積27.5萬畝,旱澇保收面積14.3萬畝。
表3:2015年主要農產品產量及增長速度
產品名稱
單位
產量
比上年增長(%)
糧食
萬噸
16.53
-1.5
早稻
萬噸
7.71
-12.2
晚稻
萬噸
6.14
23.7
油料
萬噸
0.73
15.2
花生
萬噸
0.62
23.7
糖蔗
萬噸
5.74
-12.2
水果
萬噸
20.82
-24.3
蔬菜
萬噸
56.60
5.1
橡膠
萬噸
0.17
-79.5
胡椒
萬噸
0.31
-17.4
(二)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生產平穩,醫藥、煙草兩大行業發展較好。2015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完成總產值501.86億元,比上年增長0.4%。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24.52億元,增長3.7%。
醫藥、煙草、機電三大主導行業實現總產值233.9億元,比上年增長14.2%。其中,醫藥行業實現總產值141.9億元,增長21.5%;煙草行業實現總產值28.8億元,增長5.0%;機電行業實現總產值63.2億元,增長4.1%。三大支柱行業總產值占全市規模以上總產值46.6%,拉動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經濟增長5.7個百分點。
表4:2015年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及增長速度
產品名稱
單位
產量
比上年增長(%)
飼料
萬噸
84.43
-6.0
罐頭
萬噸
24.26
-1.4
軟飲料
萬噸
52.15
4.8
中成藥
噸
1143
7.0
飲料酒
億升
7.28
-13.4
變壓器
萬千伏安
1109.56
12.7
電力電纜
萬千米
16.16
7.2
太陽能電池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萬千瓦
81.71
19.2
乳制品
噸
4206
-11.6
印制電路板
萬平方米
7.46
-35.4
卷煙
億支
122.50
持平
光纜
萬芯千米
252.36
-32.9
汽車
萬輛
6.98
-22.5
發動機
萬千瓦
514.39
-29.0
產值超億元的企業有71家,完成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92.3%;工業企業產值超十億元的有14家,完成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60.5%。
“十二五”期間,全市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7.0%,比“十一五”時期減緩2.8個百分點。
建筑業平穩發展。全年全市建筑業實現增加值88.9億元,比上年增長8.9%。全市資質以上建筑業企業完成建筑業總產值179.8億元,下降3.6%。其中建筑工程產值151.06億元,下降3.9%;安裝工程產值18.96億元,增長13.1%。當年建筑企業新簽合同價款210.46億元,建筑業期末從業人員50443人,全員勞動生產率344058元/人。
“十二五”期間,全市建筑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2%,比“十一五”時期增加1.1個百分點。
(三)旅游業和房地產業
海口旅游業堅持以商務旅游和休閑旅游為主攻方向,牽頭發起瓊北區域旅游合作,旅游轉型升級已初見成效,改變了海南旅游的格局,進入了從“南熱北冷”到“南熱北暖”的全新發展階段。繼續按照“鞏固成熟市場,開辟冷市場,捂熱小市場,滲透和開拓境外市場”原則,緊緊圍繞產品包裝、市場開發和營銷渠道“三位一體”開展旅游營銷,共完成27場次。其中,國內16場次,境外11場次。先后推出“不是夸海口,來了不想走”、“海口與婺源交換春天”、“海口邀約趕海去”三個細分客源市場的營銷主題。
2015年全市共接待國內外過夜游客1225.2萬人次,同比增長8.4%。其中接待入境游客12.2萬人次,同比下降10.9%;接待國內過夜游客1213.01萬人次,同比增長8.6%;人均逗留天數1.43天/人,同比延長0.03天/人。實現旅游總收入160.06億元,同比增長12.7%。其中,旅游外匯收入4084.27萬美元,同比增長8.8%。全市A級旅游景區共9家,其中4A景區有4家;星級酒店44家,其中五星級酒店7家。
表5:2015年海口市旅游接待情況
指標名稱
單位
絕對數
接待入境旅游人數
人次
121975
外國人
人次
60350
港澳同胞
人次
19710
臺灣同胞
人次
41915
接待入境旅游人天數
人天
208738
外國人
人天
119598
港澳同胞
人天
30496
臺灣同胞
人天
58644
旅游外匯收入
萬美元
4084.27
國內旅游
接待國內游客
萬人次
1213.01
旅游收入
億元
157.54
旅游總收入
億元
160.06
房地產開發較快增長。全年全市房地產業實現增加值90.49億元,比上年增長8.2%。全市房地產開發投資456.39億元,比上年增長52.7%,增速比上年提高36.1個百分點。從商品房建設用途看,住宅投資276.14億元,增長33.8%,占全部房地產開發投資的60.5%;商業營業用房投資48.4億元,增長47.6%,占全部房地產開發投資的10.7%。房屋施工面積2569.23萬平方米,增長14.3%;房屋竣工面積216.45萬平方米,下降45%;商品房銷售面積373.3萬平方米,增長10.8%。
(四)交通運輸和郵電業
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7798.73萬噸,比上年增長2.9%。其中外貿貨物吞吐量128.9萬噸,下降7.1%。集裝箱吞吐量126.63萬標箱,下降6%。
“十二五”期間,貨物運輸周轉量年均增長3.7%,旅客運輸周轉量年均增長10.5%,分別比“十一五”時期減緩4.1個和7.1個百分點。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表6:2015年客貨運輸量完成情況
運輸
方式
旅客
貨物
運輸量
(萬人次)
周轉量
(億人公里)
運輸量
(萬噸)
周轉量
(億噸公里)
合計
7079
514
11308
708
公路
2170
31
3558
17
民航
2310
444
30
8
鐵路
1670
36
791
15
水路
929
3
6929
668
年末全市民用汽車擁有量53.4萬輛,比上年增長15.8%,其中私人汽車47萬輛,增長18%。全年新注冊汽車8.8萬輛,報廢14597輛。
全年全市完成郵電業務總量86億元,比上年增長28.6%。其中,郵政業務總量4.34億元,增長41.1%;電信業務總量83.02億元,增長30.5%。年末全市電話用戶總數達到548萬戶,新增48萬戶,其中:固定電話用戶72萬戶,減少3萬戶;移動電話用戶數達到476萬戶,新增51萬戶。全市互聯網用戶61.5萬戶,新增4.5萬戶。全年共發送短消息33.8億條,下降8.9%。
(五)國內貿易和會展業
全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95.53億元,比上年增長6.6%。分地域看,城鎮社會消費品零售額531.09億元,增長6.9%;鄉村社會消費品零售額64.44億元,增長4.5%。
在限額以上商品零售類值看,化妝品類比上年增長25.2%、煙酒類增長18.0%、糧油食品類增長1.6%、金銀珠寶類增長13.2%、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14.0%、汽車類增長1.2%;家用電器和音響器材類下降0.3%、石油及制品類下降15.6%、文化辦公用品類下降4.2%。
“十二五”期間,全市累計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505.83億元,相當于“十一五”時期的2.09倍,年均增長12.6%,比“十一五”時期減緩5.9個百分點。
會展經濟快速發展。全年共舉辦上規模會展活動223場,其中上規模會議162場,比上年增長3.8%,上千人會議7場;展覽活動61個,增長17.3%,展覽面積65.8萬平方米,增長9.7%,1萬平方米以上的展覽活動24個。成功舉辦了“一會兩展三節”六大品牌會展活動,專業展規模明顯擴大。作為國內規格最高、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商標品牌盛會-2015中國國際商標品牌節在海口成功舉辦,進一步推動了海口的商標品牌建設,促進了經濟發展。2015中國(海南)海上絲綢之路文化產業博覽會、2015年中國(海南)動漫游戲博覽會、2015中國(海南)國際海洋產業博覽會、2015中國造紙裝備博覽會暨2015全國紙張訂貨會等展會規模均在1萬平米以上。2015東亞峰會清潔能源論壇、中英建筑論壇、2015年中國生物材料大會、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15年(第十一屆)學術年會等一些學術性專業會議陸續落戶海口舉辦。世界黃氏宗親總會第十二屆第二次懇親大會,來自國內外近6000人參會,進一步宣傳了海口。海口連續第四年榮獲被譽為中國會展業“奧斯卡”的中國會展“金海豚”大獎-中國品牌會展城市獎。
(六)銀行、證券期貨和保險業
金融服務功能不斷增強。2015年,全市金融業實現增加值137.77億元,比上年增長21.3%,對全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30.2%,占全市經濟總量的11.9%。12月末,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4069.71億元,比年初增加719.87億元,增長21.5%。其中,住戶存款余額1277.95億元,增加98.16億元,增長8.3%。年末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4596.9億元,比年初增加947.63億元,增長26%。其中,中長期貸款余額3344.94億元,增加616.59億元,增長22.6%;短期貸款余額831.28億元,增加246.11億元,增長42.1%。
證券市場交易較為活躍。全年證券公司總交易金額18371億元,比上年增長249.8%。其中股票交易額15765億元,增長287.6%;債券交易額1673億元,增長8.1%;基金交易額522億元,增長367.6%。年末證券賬戶開戶59萬戶。
保險業持續較快發展。保費收入69.28億元,比上年增長23.7%。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27.68億元,增長3.9%;人身險保費收入41.6億元,增長41.7%。支付各項賠款與給付23.77億元,比上年下降5.4%。
四、對外貿易和對外開放
(一)對外貿易
據海口海關統計,2015年全市進出口總額270.49億元,比上年增長29.4%。其中,出口59.77億元,下降21.1%;進口210.72億元,增長58.0%。
(二)對外開放
全年全市協議合同外資金額12.70億美元,增長600.5%;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2.91億美元,下降11.7%。其中,新設第三產業外商投資企業31家,投資總額共12.42億美元;新設第二產業外商投資企業1家,投資總額共0.25億美元;新設第一產業外商投資企業3家,投資總額共0.03億美元。
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五、科學技術、文化和體育
(一)科技
2015年,通過扶持各類項目支持一批高新技術企業展開技術攻關,推動了產業發展。預計到2015年底全市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127家,占全省總數的75%。全市申請專利2018件,比上年增長32.4%;獲得授權專利1207件,增長23.9%。開展企業專利“消零”行動,協助企業獲得各種專利授權,2015年完成6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消除“零專利”工作任務,目標完成率為150%。健全完善政產學研科技創新體系,全年新增市級企業技術研發中心2家和市級創新型企業2家。截止目前,我市有市級及以上重點實驗室55家,市級及以上技術研發中心53家,國家級創新型企業49家(含試點企業6家),市級創新型企業39家。
(二)文化
公共文化服務繁榮發展。2015年,全市共有博物館2個,公共圖書館2個,群眾藝術館、文化館3個,文化站22個。年末廣播人口綜合覆蓋率為100%,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為100%,公共圖書館藏書量42.51萬冊。
優秀文藝作品再創佳績。2015年海口市精品文藝演出已成功開展,成功舉辦第二屆海南省藝術節。瓊劇《浴血英魂》、藝術團作品《守望》共斬獲“文華獎”12個獎項,《浴血英魂》獲得了藝術節最高獎項“文華大獎”。市藝術團創作的舞蹈節目《快樂黎山》、《拜扣與帕曼》、《舞動的節奏》在第十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上,全部獲得“作品一等獎”,填補了民運會海南代表團沒有一等獎的空白。
(三)體育
體育事業蓬勃發展。2015年,成功開展第六屆環海南島國際大帆船賽(海口賽段)、世界女子高爾夫錦標賽、第十屆環海南島國際公路自行車賽(海口賽段)、海口國際沙灘馬拉松賽、國際旅游島帆板大獎賽五大賽事。全年先后舉辦了869場次群眾性體育活動。2015年,參加全國級比賽共獲得前八名49個,其中金牌5枚、銀牌8枚、銅牌10枚;參加省級比賽獲得前八名301個,其中金牌93枚、銀牌65枚、銅牌53枚。國際競技獲得好成績,我市運動員蒙成代表中國隊參加了世界青年舉重錦標賽(波蘭)的男子舉重56公斤級比賽,并以抓舉126公斤,挺舉150公斤,總成績276公斤的成績奪得該項目金牌。這是海南大力士最近3年來取得的第3枚世青賽總成績金牌,為國家和我市掙得了榮譽。
六、節能減排、城鄉建設、生態環境和環境保護
(一)節能減排
推進污水處理廠及管網建設,完成海口威立雅白沙門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完善我市減排基礎設施能力建設,全市水污染排放總量進一步減少。加大黃標車的淘汰力度,2015年淘汰黃標車16994輛,其中,淘汰2005年底前注冊營運的黃標車3857輛,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得到有效控制,大氣環境質量繼續保持優良水平。現有城鎮污水處理設施9個,比上年增加1個;年末城鎮污水處理廠日處理能力達59.07萬立方米,比上年提高0.5%;城鎮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92%,比上年提高7個百分點。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為100%,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率為80%。
(二)城鄉建設
公用事業服務建設步伐加快。全年新辟公交線路5條,優化公交線路8條,新增更新公交車237輛,其中新增更新環保公交車217輛。年末全市共有公交線路96條,公交車1699輛;全年等量更新投入使用出租車648輛,年末共有各類出租車2947輛。完成東環鐵路新海口站公交樞紐站、文華東路公交首末站,用地面積22.95畝,可提供89個公交車停車位。
全市共有自來水廠3座,綜合生產能力54萬噸/日,地下補壓井生產能力20萬噸/日,全市總供水能力合計74萬噸/日。全年供水總量22085萬噸,其中生活用水11091萬噸。天然氣供氣總量16667萬立方米,其中家庭用氣3557萬立方米,全市天然氣用氣普及率70%。全社會用電量65.02億千瓦時,增長7.8%,其中居民用電12.39億千瓦時,增長14.3%;工業用電16.09億千瓦時,增長0.1%。
(三)生態環境
全年完成造林綠化面積36286畝,占年度計劃的121%。2015年,全市新增綠地面積106公頃,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3%,綠地率為38%。
(四)環境保護
環境空氣質量保持優良。2015年空氣質量在全國74個重點城市中排名第一。空氣質量一級優天數269天,二級良天數76天,空氣質量優良率95.3%。水環境質量總體良好,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國家重點監控斷面水質達標率、近岸海域海水水質達標率均為100%。聲環境質量符合國家標準,四類噪聲功能區晝間等效聲級均達到相應指標要求,晝間區域噪聲55.0分貝;晝間交通噪聲68.3分貝。
城區地表水體水質有所提升。南渡江龍塘段、永莊水庫等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國控的水質監測斷面水質達標率100%;近岸海域海水水質達標率100%。
新建并投入運行的污水處理廠1座,新增日污水處理能力0.32萬噸。集中轉運生活垃圾共計78.29萬噸,垃圾焚燒量45.17萬噸,填埋垃圾量33.12萬噸,發電量1.6億千瓦,飛灰處理量1.32萬噸,滲濾液處理量18.08萬噸。
七、安全生產
2015年,全市共發生各類生產經營性安全事故102起,死亡38人,受傷22人,直接經濟損失1531.1萬元。與去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數增加22起,上升27.5%;死亡人數減少3人,下降7.3%;受傷人數減少8人,下降26.7%;直接經濟損失增加152.2萬元,上升11%,四項指標呈“兩升兩降”趨勢。
八、人口
人口保持平穩增長。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22.3萬人。從區域年末常住人口分布看,秀英區37.7萬人、龍華區65.54萬人、瓊山區50.18萬人、美蘭區68.88萬人。
注釋:
1.本公報數據為初步統計數,最終核實數以中國統計出版社出版的《海口統計年鑒?2016》公布的數據為準;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2.地區生產總值和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行價格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3.根據《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4754-2011)對三次產業劃分進行了修訂,將“農、林、牧、漁業”中的“農、林、牧、漁服務業”,“采礦業”中的“開采輔助活動”,“制造業”中的“金屬制品、機械和設備修理業”等三個大類劃到第三產業。
4.農產品生產者價格是指農產品生產者直接出售其產品時的價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