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會員中心
   
統計年鑒年度索引: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年鑒分省、行業總索引 ]
統計公報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公報分省總索引 ]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統計公報 > 海南

海口市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時間:2019-03-26 13:11:53 來源:海口市統計局 作者: 點擊:4718次
海口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海口調查隊
 
2019年2月
 
2018年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在建設“中國(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和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形勢背景下,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深入貫徹落實習總書記4˙13重要講話和中央12號文件精神,堅決落實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大力發展旅游業、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穩步推進海南自由貿易區(港)建設,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積極踐行新發展理念,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擴大有效投資、拓展消費需求,經濟社會保持平穩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
 
一、綜合
 
(一)地區生產總值
 
初步核算,2018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510.5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7.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63.96億元,增長4.5%;第二產業增加值276億元,增長6%;第三產業增加值1170.56億元,增長8.1%。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4.2:18.3:77.5,其中第三產業占GDP比重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2.7%、14.4%和83%。
 
(二)人均地區生產總值
 
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GDP為66042元,比上年增加4453元,增長6.2%。
 
(三)財政
 
2018年,全市全口徑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51.1億元,同口徑比上年增長16.1%。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69.9億元,增長13.9%。在地方稅收收入中,國內增值稅20.9億元,增長10%;改增增值稅39.4億元,增長12%;企業所得稅32.3億元,增長26.5%;個人所得稅9.7億元,增長10.7%;土地增值稅12.8億元,增長54.1%。
 
2018年,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37.4億元,比上年增長19.6%。全年財政民生支出171.9億元,占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的72.4%。其中,教育支出36.5億元,增長16.3%;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16.4億元,增長436.2%;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19.9億元,增長6.5%;農林水事務支出20.7億元,增長4.5%。
 
(四)固定資產投資
 
2018年,全市完成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下降6.2%。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下降56%;第二產業投資增長72.2%;第三產業投資下降9%。三次產業投資構成為0.5:7.5:92,服務業投資比重比上年下降2.8個百分點。重點領域中,工業技術改造投資增長73.8%,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投資下降14.9%,郵政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金融業等現代服務業投資分別增長85.9%、-11.2%和-49.2%。分區看,秀英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4.9%;龍華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下降21.1%;瓊山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增長9.7%;美蘭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下降26.8%。
 
2018年,全市民間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下降6.7%,占全市固定資產投資比重為70.2%,民間投資的持續發展促進了全市投資發展環境的優化。全年固定資產投資施工項目1272個,比上年增加127個。其中,本年新開工項目334個,比上年增加25個。
 
表1:2018年分產業(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及其增長速度
 
產業(行業)名稱
 
比上年增長(%)
 
固定資產投資
 
-6.2
 
第一產業
 
-56
 
第二產業
 
72.2
 
制造業
 
-5.1
 
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
 
36.5
 
建筑業
 
24.9
 
第三產業
 
-9
 
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
 
-13.1
 
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
 
-11.2
 
批發和零售業
 
-11.4
 
住宿和餐飲業
 
-3.9
 
金融業
 
-49.2
 
房地產業
 
0.9
 
租賃和商務服務業
 
-37.1
 
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
 
-7.4
 
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
 
-14.9
 
教育
 
-11
 
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
 
-29.4
 
文化、體育和娛樂業
 
-32.9
 
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
 
-85
 
(五)深化改革成效明顯
 
起步推動中國(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和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實行最嚴格的房地產調控措施,從全域限購、土地供應、價格備案等方面出臺多項政策,防范炒房炒地等投機行為。推動“百萬人才進海南”,進一步放寬人才落戶準入,實施人才安居政策。設立海口江東新區,將其定位為中國(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的集中展示區。開展百日大招商活動,出臺文件促進總部經濟發展,已經漸顯成效。成功引入阿里巴巴集團、螞蟻金服集團,分別注冊成立阿里巴巴(海南)、海南盒馬網絡科技、螞蟻金服(海南)等公司;華亞能源、支付寶、中免集團、中海油、京東、普華永道等多家企業已入駐海南。切實提升旅游國際化水平,實施59國人員入境海南旅游免簽證政策。
 
統籌推進江東新區規劃建設。中國(海南)自由貿易區海口江東新區起步區城市設計方案國際征集評審會已于2019年1月10-11日在海口召開,評選出一個優秀方案、兩個優良設計方案。中規院將充分吸收各家方案精華,以國際方案征集入圍方案為基礎,根據專家意見開展方案整合工作,同步推進起步區城市設計及控制性詳細規劃。文明東越江隧道委托上海市隧道工程軌道交通設計研究院開展設計工作,已于2018年12月28日開工建設。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扎實推進。作為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必然舉措,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推進海口產業結構調整,矯正要素配置扭曲,擴大有效供給,提高效率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全年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為77.5%,同比提高0.2個百分點。房地產開發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同比提高3.3個百分點,民間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同比下降0.4個百分點,房地產去庫存穩步推進,商品房去庫存周期為32.91個月。從去杠桿的情況來看,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45.4%,比上年下降4.4個百分點。企業成本下降,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的主營成本為63.43元,比上年下降6.54元。補短板投入增長較快,持續加大公共財政投入,補齊城市功能、城市管理、生態環境、民生事業短板,不斷擴大優質服務供給。2018年全市財政民生支出171.9億元,占全市財政支出的72.4%。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貫穿“改革、服務”兩條主線,突出“放管服”工作重點,忠實踐行“便民、高效、廉潔”的服務宗旨,并充分發揮12345政府服務熱線的作用,提高了政府行政效能,12345海口智慧平臺榮獲海口市“巾幗文明崗”稱號。2018年海口市政府服務中心共受理辦件136445件,辦結150098件,提前辦結率78.9%,群眾滿意度99.5%。熱線全年通過多種渠道受理辦件總量1913595件,辦結率99.6%,辦件滿意率90.8%,日均接話量5243個;前臺接通率96.5%,前臺直接辦結率63.9%。海口市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共完成公共資源交易項目849個,交易金額386.05億元,其中政府采購項目288個,交易金額約為40.02億元,節約資金約1.14億元,節約率2.8%;工程建設項目交易完成564個,交易金額約346.03億元,節約資金約9.28億元,中標下浮率2.6%。
 
深化“放管服”改革,商事制度改革深入推進,市場主體增長再創新高。加快推進“多證合一”、原省工商局優化營商環境14項措施等改革措施及全程電子化、壓縮企業開辦時間、工商便利通、郵政寄遞方式領取營業執照等服務措施落地,極大地刺激了投資創業熱情。2018年,全年新登記各類市場主體6.18萬戶,比上年增長20.1%;其中,新登記企業3.29萬戶,增長46.3%;新登記個體工商戶2.87萬戶,下降0.5%。螞蟻金服(海南)數字技術有限公司、支付寶(中國)網絡技術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等數家大型企業相繼落戶海口,登記名稱含有“海南自貿區”企業535家,注冊資本(金)935750.78萬元,涉及商務服務業、信息技術服務業、批發業、零售業等領域。
 
進一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鞏固取消藥品加成成果。2018年,市區屬6家公立醫院取消藥品加成減少的藥品收入10985.58萬元,調整醫療服務價格增加收入6292.56萬元,群眾減少醫藥費用(讓利百姓)4693.02萬元。全市22家衛生服務機構繼續實施“先看病后付費”診療服務模式。全年累計受益人數達9.78萬人,墊付住院費用5.56億元。
 
(六)物價和房價
 
物價總體水平在可控范圍內。2018年,全市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CPI)為102.4,價格水平同比上漲2.4%。分類別看,食品煙酒價格上漲0.9%,衣著價格上漲5.8%,居住價格上漲3.2%,生活用品及服務價格上漲2.1%,交通和通信價格上漲3.8%,教育文化和娛樂價格上漲2.3%,醫療保健價格上漲3.3%,其他用品和服務價格上漲2.3%。
 
2018年,海口房價總體走勢平穩,新建商品住宅環比價格指數在100.2-103.9之間波動,6月份環比漲幅3.9%,為全年最高點,隨著4月份海南省政府出臺的全域限購和8月份中旬限價政策的推行,房地產市場趨于平穩,理性降溫勢頭逐步顯現。
 
表2: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
 
指標名稱
 
價格指數(上年=100)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
 
102.4
 
一、食品煙酒
 
100.9
 
1、糧食
 
101.1
 
2、鮮菜
 
103.5
 
3、畜肉
 
98.8
 
4、水產品
 
99.6
 
5、蛋
 
106.9
 
6、鮮瓜果
 
96
 
二、衣著
 
105.8
 
三、居住
 
103.2
 
四、生活用品及服務
 
102.1
 
五、交通和通信
 
103.8
 
六、教育文化和娛樂
 
102.3
 
七、醫療保健
 
103.3
 
八、其他用品和服務
 
102.3
 
二、人民生活和民生事業
 
(一)居民收入
 
城鄉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2018年,全市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205元,比上年名義增長8.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2%。其中,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137元,比上年名義增長8.5%,增速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86元,比上年名義增長8.2%,增速比上年降低0.4個百分點,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7%。
 
(二)就業
 
就業創業政策進一步完善,就業形勢持續保持穩定。2018年,全市城鎮新增就業人員33629人,完成年任務的101.9%。其中,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再就業8292人,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就業743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1.34%。全年全市創業小額貸款擔保中心共發放創業擔保貸款4802萬元,幫扶486人自主創業,帶動1462人實現就業。
 
(三)安居工程建設
 
以統籌住房和城鄉建設發展為主線,關注民生,多措并舉,住房保障工作有序進行,推進房地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加強墾區棚戶區改造。組織制定實施《海口市2018年墾區職工危房改造工作實施方案》。2018年,省下達我市墾區棚戶區改造任務115套,已開工建設115套,100%完成省下達計劃建設任務。
 
加強農村危房改造工作力度。2018年全市農村危房改造已開工1180戶,開工率100%;報建1124戶,報建率100%;竣工戶數1180戶,竣工率100%;入住戶數1180戶,入住率100%。
 
(四)扶貧
 
2018年,我市以高度的政治覺悟,把脫貧攻堅作為重大政治責任和第一民生工程來抓緊抓實。堅決落實脫貧攻堅黨政同責要求,成立由市委書記和市長任“雙組長”的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成立由市委專職副書記為指揮長的打贏脫貧攻堅戰指揮部,下設10個專項工作組,推行“一把手”帶頭研究重大問題、帶頭協調難點事項、帶頭狠抓任務落實、帶頭開展檢查督辦的“四帶頭”機制。按照“領導掛點、單位包村、干部包戶”的機制,市四套班子主要領導分別掛點四個區,27名市領導掛點各鎮,236家結對幫扶單位包村幫扶814個自然村,1257名幫扶責任人包戶幫扶4420戶18838人貧困戶,把脫貧攻堅幫扶工作分解到具體的領導、具體的單位、具體的個人身上。在此基礎上,壓實“區包鄉鎮、鄉鎮包村”的工作機制,全市各區三套班子領導掛點19個鎮185個行政村,以有脫貧攻堅任務的鄉鎮、行政村、自然村為單位,劃定脫貧攻堅作戰區域,設立基層三級戰斗隊,全市成立19個大隊、185個中隊以及若干個小分隊,將鎮村掛點領導、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員、村兩委干部、幫扶責任人、村民小組組長等1998名扶貧干部全部編入戰斗序列,以此形成分工明確、責任清晰、各方力量有效整合、攻堅壓力傳導到位的工作格局。開展就業創業宣講系列活動和勞動技能培訓,共舉辦扶貧專場招聘會20場次,進場招聘企業589家,提供就業崗位9983個,組織1167名貧困勞動力參加各類就業技能培訓,新增實現轉移就業305人,實現全市零就業貧困家庭全部清零,完成省下達年度目標任務。大力挖掘農業非物質文化遺產,加快打造農業全產業鏈,加快農業“接二連三”融合發展的步伐。積極引進阿里巴巴和螞蟻金服,打造15個鎮級電商平臺,擴寬電商平臺營銷能力,多渠道增加貧困戶收入。支持永興電商扶貧中心和11個整村推進貧困村電商平臺運行,發揮電商扶貧示范作用。
 
對全市146106戶596094人農村常住人口開展大排查,進一步摸清了底數。全市排查新增納入對象37戶160人,識別返貧人口5戶21人,清退貧困人口169戶665人,現存量貧困人口345戶849人,已全部錄入線上系統。此外,雙向納入“三保障”未解決的低保對象、特困人員257戶493人也全部按程序納入建檔立卡。
 
(五)教育
 
教育事業蓬勃發展。全年新建或改擴建中小學校和幼兒園10所,美麗沙幼兒園、五源河公寓配套幼兒園、流水坡幼兒園、東山鎮第二中心幼兒園、西秀鎮第二中心幼兒園、永興鎮實驗幼兒園竣工,美麗沙學校、人大附中海口實驗學校已建成招生,新增公辦學位4950個;民辦學校北大附小、寰島中學、楓葉集團美舍新校均已完工并招生,可提供學位5020個。2018年,全市共有普通高校12所,普通高等教育本專科招生3.81萬人,在校生12.91萬人,畢業生3.43萬人;研究生教育招生0.25萬人,在校生0.68萬人,畢業生0.15萬人。全市中等職業教育在校生1.98萬人。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99.5%,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91.2%,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特殊教育招生133人,在校生640人。全市共有幼兒園746所,比上年增加19所;在園幼兒11.3萬人,比上年增加1.1萬人。學前三年教育毛入園率86%。
 
教育優質均衡成果不斷鞏固。2018年,全市高考700分以上人數1212人,同比增加9.2%,A批上線率68.2%,創歷年新高;中考處于全省領先水平。全市各校參加全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獲得獎項84個,其中一等獎18個。中職應屆畢業生在上海、深圳、海口、三亞、瓊海等地的300多個企業順利就業,全市共有畢業生5839人,畢業率100%,就業人數5727人,就業率98.1%。
 
教育扎實推進精準扶貧。2018年,春季學期向建檔立卡貧困學生3176人發放特惠性資助資金446.66萬元,向農村低保特困供養貧困學生4458人發放特惠性資助資金689.26萬元;秋季學期向建檔立卡學生2802人發放特惠性資助資金337.48萬元,向農村低保和特困供養學生3427人發放特惠性資助資金441.67萬元。經核準認定的三類貧困學生資助金發放已完成100%。
 
(六)醫療衛生
 
截止2018年11月,全市共有衛生機構1028個。其中,醫院47個,婦幼保健院(所、站)6個,專科疾病防治院(所、站)2個,鄉鎮衛生院26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118個,診所、衛生所、醫務室490個,村衛生室254個。衛生技術人員1.85萬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1.22萬人,注冊護士0.91萬人,每萬人口執業(助理)醫師數53人,每萬人口護士數40人。醫院擁有床位1.03萬張;鄉鎮衛生院擁有床位0.05萬張。全市現有衛生人員2.31萬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1.85萬人,占79.9%。
 
(七)社會保障、救助和福利
 
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2018年末,全市基本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72.3萬人、63.4萬人、48.98萬人、47.9萬人、47.5萬人,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分別比上年增長14.4%、19.6%、6%、18.1%、18.7%;居民醫療參保人數比上年同期增長11.9%。年末領取失業保險金職工人數5766人。截止2018年12月31日,我市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對象0.21萬人,全年累計發放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資金1988.57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對象1.28萬人,全年累計發放農村最低生活保障資金5684.65萬元。
 
(八)安全生產
 
2018年,全市發生各類生產經營性安全事故55起,死亡32人,受傷16人,直接經濟損失1021.6萬元。與2017年相比,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受傷人數、直接經濟損失各減少4起、10人、1人、5.6萬元,分別下降6.8%、23.8%、5.9%、0.5%。事故四項指標呈全面下降態勢。
 
三、國民經濟各行業
 
(一)農林牧漁業
 
農林牧漁業穩定發展。全年農林牧漁業完成總產值104.5億元,比上年增長5.5%。其中,農業51.9億元,林業6.18億元,漁業12億元,牧業27億元,分別增長8.1%、6.9%、2.4%和1%;農林牧漁服務業7.3億元,增長10.8%。全市糧食總產量12.1萬噸,增長9.9%;蔬菜產量49.2萬噸,增長0.1%;水果產量25.6萬噸,增長9.5%;肉類產量9.3萬噸,增長6.3%;水產品產量6.5萬噸,增長1.3%。有效灌溉面積增加0.7萬畝,旱澇保收面積增加1.8萬畝。
 
表3:2018年主要農產品產量及增長速度
 
產品名稱
 
單位
 
產量
 
比上年增長(%)
 
糧食
 
萬噸
 
12.1
 
9.9
 
早稻
 
萬噸
 
5.8
 
2
 
晚稻
 
萬噸
 
4.9
 
20
 
油料
 
萬噸
 
0.9
 
1.6
 
花生
 
萬噸
 
0.8
 
1.2
 
糖蔗
 
萬噸
 
0.4
 
-7.9
 
水果
 
萬噸
 
25.6
 
9.5
 
蔬菜
 
萬噸
 
49.2
 
0.1
 
橡膠
 
萬噸
 
0.3
 
10.5
 
胡椒
 
萬噸
 
0.6
 
48.8
 
(二)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生產平穩增長。年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51戶,全年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543.5億元,比上年增長2.4%。在規模以上工業中,輕工業產值比上年增長11.3%,重工業產值下降8.2%,輕重工業產值之比為66.1:33.9。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9.9%。
 
規模以上工業22個行業大類中有11個行業產值增長。其中,醫藥、煙草、機電三大主導行業實現產值312億元,占全市規模以上總產值57.4%,比上年增長13%。其中,醫藥行業實現產值229.1億元,增長15.9%;煙草行業實現產值29.9億元,增長4.4%;機電行業實現產值53億元,增長7.2%。工業企業產值超十億元的有15家,產值超億元的有77家。產值超億元企業共完成工業產值512.6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94.3%。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551.2億元,比上年增長6.3%;實現利潤總額34.1億元,增長9.8%;工業產銷率98.8%,提高0.7個百分點。
 
建筑業平穩發展。全年全市建筑業實現增加值123.62億元,比上年增長3.7%。全市資質以上建筑業企業完成建筑業總產值246.42億元,增長2.6%。其中,建筑工程產值201.62億元,增長1.6%;安裝工程產值30.92億元,增長6%。當年建筑企業新簽合同價款305.06億元。建筑業期末從業人員5.12萬人。
 
(三)旅游業和房地產業
 
深化旅游+,積極培育旅游新業態。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抓手,加快推進旅游吸引物建設。觀瀾湖旅游度假區狂野水世界項目、桂林洋國家熱帶農業公園一期建成試營業,長影海南環球100等一批重點旅游項目建設有序推進。以發展民宿旅游為突破口,盤活特色鄉村資源要素,形成“旅游+”新業態。海口市美社有個房民宿、連理枝民宿被列入2018年度海南省民宿創建示范點。由海南港航控股有限公司與幸福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海口水上飛機項目正式開通試運營,空中俯瞰海口觀光線的推出成為海口旅游新亮點。2018年,全市共接待游客2670.85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0%。其中,接待入境游客26.13萬人次,增長43.6%;人均逗留天數1.46天,延長0.02天。實現旅游總收入298.11億元,增長12.1%。其中,入境旅游收入8193.4萬美元,增長38%。全市A級旅游景區10家,其中4A級及以上旅游景區4家;星級賓館酒店39家,其中五星級賓館酒店4家。
 
表4:2018年海口市旅游接待情況
 
指標名稱
 
單位
 
絕對數
 
接待海外旅游人數
 
人次
 
261296
 
外國人
 
人次
 
159394
 
港澳同胞
 
人次
 
33871
 
臺灣同胞
 
人次
 
68031
 
接待海外旅游人天數
 
人天
 
410724
 
外國人
 
人天
 
252992
 
港澳同胞
 
人天
 
53094
 
臺灣同胞
 
人天
 
104638
 
旅游外匯收入
 
萬美元
 
8193.4
 
國內旅游
 
接待國內游客
 
萬人次
 
2644.72
 
旅游收入
 
億元
 
292.69
 
旅游總收入
 
億元
 
298.11
 
房地產開發投資增勢穩定。全市房地產開發投資609.42億元,比上年增長1%。其中,住宅投資419.31億元,增長1.6%。商品房銷售面積393.32萬平方米,下降28.4%。其中,住宅銷售面積331.44萬平方米,下降32%。商品房銷售額520.49億元,下降21%。其中,住宅銷售額419.09億元,下降26.5%。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積169.76萬平方米,下降8.1%,比上年末減少14.98萬平方米。
 
(四)交通運輸和郵電業
 
互聯互通一體化建設繼續推進。加快水上飛機運營建設,推動瓊州海峽港航一體化發展。已選定海口西秀海灘外水域作為水上飛機的水上起降跑道,秀英港海南司南環島游艇俱樂部碼頭作為水上飛機停靠泊位,相關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已完成,2018年5月9日起正式運營旅游航線,由幸福運通航兩架飛機執行,全年累計飛行76架次,累計載客239人次。
 
2018年,全市共完成旅客運輸量10114萬人。公路旅客運輸量占全市旅客運輸量25.2%;水路旅客運輸量占全市旅客運輸量9.2%;鐵路旅客運輸量占全市旅客運輸量29.6%;航空旅客運輸量占全市旅客運輸量36%。全市共完成貨物運輸量11938萬噸。公路貨物運輸量占全市貨物運輸量39.2%;水路貨物運輸量占全市貨物運輸量51.4%;鐵路貨物運輸量占全市貨物運輸量9%;航空貨物運輸量占全市貨物運輸量0.4%。
 
年末全市民用汽車擁有量80萬輛,比上年增長8.1%。其中,私人汽車70.6萬輛,增長7.1%。全年新注冊汽車8.3萬輛,報廢5303輛。
 
郵電通信業快速增長。全年全市完成郵電業務總量252億元。其中,電信業務總量241億元,增長112.6%;郵政業務總量11億元,增長17.4%。年末固定電話用戶57萬戶,下降1.7%;移動電話用戶375萬戶,下降3.1%。互聯網寬帶用戶98萬戶。
 
(五)國內貿易和會展業
 
市場消費穩定增長。2018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57.55億元,比上年增長5.9%。其中,餐飲收入額105.73億元,增長13.1%;商品零售額651.82億元,增長4.8%。城鎮消費品零售額688.29億元,增長6.3%;鄉村消費品零售額69.26億元,增長1.5%。
 
主要商品銷勢有增有降。在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零售中,糧油、食品類零售額14.8億元,增長12.8%;煙酒類零售額11.5億元,增長26.3%;化妝品類零售額15.6億元,增長12.2%;中西藥品類零售額5.6億元,增長16.5%;家具類零售額0.5億元,增長30.1%;金銀珠寶類零售額5.5億元,增長7.8%;石油及制品類零售額112.83億元,增長11.1%。汽車類零售額100.78億元,下降21.8%;體育、娛樂用品類零售額1.4億元,下降7.5%;家用電器和音響器材類零售額13.1億元,下降7.2%。
 
2018年,海口舉辦各類會展活動9033場。其中,規模以上(會議200人以上,展覽5000平方米以上)會展活動315場,同比增長17%左右;會展業綜合收入實現122億元,同比增長18%以上。會議方面,千人會議48場;國際會議26場,同比增長30%。全市展覽總面積81.19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4%;1萬平方米以上展覽34個,面積78.67萬平方米,場次同比增長21%。此外,完成8場島外促銷活動,含國(境)外3場(韓國、香港和澳門)。
 
(六)銀行、證券期貨和保險業
 
信貸投向不斷優化。2018年末,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4899.31億元,比上年末下降9.6%。其中,住戶存款余額1727.62億元,增長9.6%;非金融企業存款余額1907.52億元,下降25.5%。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5700.68億元,增長1.8%。其中,住戶貸款余額1265.1億元,增長30.3%;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余額4169.22億元,下降4.7%。
 
全年證券公司總交易金額6930.45億元,比上年下降5.4%。其中,股票交易額3968.28億元,下降16.4%;債券交易額2399.01億元,增長1.5%;基金交易額563.17億元,增長157.3%。年末證券賬戶開戶73.25萬戶,下降20.2%。全年期貨市場成交額3416.47億元,下降0.03%。
 
保險業持續發展。全年保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164.55億元,比上年增長22.9%。其中,壽險保費收入44.12億元,增長16.2%;健康險保費收入8.6億元,增長7.5%;人身意外傷害險保費收入1.53億元,增長9.2%;財產險保費收入110.3億元,增長27.4%。原保險賠付支出32.5億元,增長14.9%。
 
四、對外經濟
 
(一)對外貿易
 
據海口海關統計,2018年海口市進出口總額341.17億元,比上年增長62.3%。其中,出口67.24億元,增長21.2%;進口273.93億元,增長77%。一般貿易進出口158.09億元,增長19.3%,占進出口總額46.3%。對美國進出口180.52億元,增長60%,美國成為海口市第一大貿易伙伴國;香港地區為海口市最大出口市場,對香港出口15.58億元,占出口份額的23.2%。
 
(二)對外開放
 
2018年,全市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指導意見》,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招商工作重點瞄準世界500強、全球行業領軍企業和知名品牌企業開展點對點招商,重點爭取引進一批符合“多規合一”和生態環保要求的項目,實現粗放招商到精準招商的轉變,切實扛起省會城市擔當。全市積極承接海南百日大招商活動成果,對接中國大唐集團、阿里巴巴、蘇寧集團以及中旅集團、國機工業集團、普華永道等45家企業。市委書記張琦、市長丁暉多次對全市招商工作做出重要部署和指示,提出“以上統下、全市一盤棋”“高效有序開展對外招商”的思路,改變了以大型推介會為主的招商方式。百日大招商活動期間,市領導牽頭進行的項目洽談83次,各部門開展點對點招商354次。在習總書記4˙13重要講話、中央12號文件的政策導向以及省市百日大招商項目活動的推動下,一批知名企業陸續進駐海口,有效推進做大做優做強海口、建設國際化濱江濱海花園城市。2018年,全市通過海南省北京引進外資活動、海口(香港)招商引資活動、第十屆北部灣成員大會、“11˙28”、“12˙28”全省集中簽約活動以及各產業部門開展的招商活動,采用上門拜訪、座談、精準招商等方式共接洽137家重點企業,已落實(簽約和注冊)招商項目119個,簽約項目101個,注冊87家公司。據不完全統計,已有阿里巴巴、大唐、大平洋建設、普華永道、安永、哈羅公學、鳳凰金融、科大訊飛、映客、九州通、中國鐵投、中國華能、新西蘭高培、華亞控股、美安康、海南熹思文化、重慶川維精威、國家開發投資集團、北京群航供應鏈、中國旅游集團、中進(海口)汽車貿易、海保人壽股份有限公司、四川鐵投、中免、廈門國貿、蔚來汽車、上海瑞戈醫院投資公司等28個項目開業或開工,營業收入約103.4億元。
 
五、科學技術、文化和體育
 
(一)科技
 
2018年1-11月,全市各項專利指標持續領跑全省。專利授權量2047件,同比增長64%,占全省的68%;有效發明專利1899件,占全省的72.6%;截止2018年11月,每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8.36件(按2017年227.21萬常住人口計算)全市擁有市級及以上重點實驗室72家(其中國家級1家、省級36家、市級35家)、市級及以上技術研發中心67家(其中國家級4家、省級39家、市級24家)、18家省級院士工作站。全市科技創新創業團隊1家、拔尖人才2人、1人申報2018年“省優”專家、1人申報市委聯系服務重點專家。
 
(二)文化
 
公共文化服務繁榮發展。2018年,全市文體信息發布平臺二期建設項目已經驗收使用,五源河體育場已經竣工并投入使用,全市電子閱報屏項目300臺室內機已經安裝完畢,完成率100%,47家數字農家書屋已經驗收。全年全市共有藝術表演團體30個,藝術表演場館10個,博物館4個,公共圖書館5個,群眾藝術館、文化館5個,文化站43個。年末廣播人口綜合覆蓋率100%,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100%,公共圖書館藏書量55萬冊。
 
文藝創作持續發展。舞蹈詩《黎族家園》成功獲評國家“十三五期間”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劇目之后受邀到清華大學演出,《美好新海南》節目在外交部推介海南新聞發布會上的精彩演出點亮全場,油畫作品《海南農家》參加“江山如畫”中國油畫寫生作品展。2018年,全市精品文藝演出劇目已成功演出27場次,極大地豐富了市民游客的文化生活,推進了我市人文城市建設。
 
(三)體育
 
體育事業持續較快發展。組織舉辦了2018海口市“迎春杯”足球賽暨甲級聯賽、2018海口馬拉松賽、2018美麗海口春季陽光全民運動會、“新燕泰·國際旅游島杯”全國業余圍棋公開賽、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中美國際籃球慈善賽等17項群眾體育活動。舉辦2018海南(海口)竹竿舞大賽、“奔跑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環島全民健跑活動海口站比賽等系列慶祝海南建省辦特區30周年活動。繼續打造“愛海口·動起來”全民健身品牌,全年共開展兩季“愛海口·動起來”2018全民健身運動推廣季活動,共舉辦籃球、足球、航模、騎行、輪滑、武術等154個項目活動,共計開展活動2243場次,112萬余人次參與,掀起全民健身高潮。積極組織我市運動健兒參加國家級各類賽事,獲得了21個第一名,18個第二名,21個第三名的好成績、2018全國沙灘排球青年錦標賽U19系列、圓滿完成海南省第五屆運動會各項競技類比賽,本屆運動會海口市代表團共有375人參加13個競技類項目,共獲得3036分,位列18個參賽市體育代表團第一名,舉辦2018世界無車日環島賽公益騎行賽,來自省內各大高校、騎行俱樂部、政府機關以及企業的1000多位騎行愛好者參賽。
 
六、節能減排、城鄉建設和生態環境
 
(一)節能減排
 
突出抓好水體治理、水系規劃、全面推行河湖長制、整治河道非法采砂、持續夯實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城市供排水、農村安全飲水、“三防”等各項工作并取得明顯成效。編制江東新區水安全保障規劃,實施海口市美蘭區中小河流治理重點縣綜合整治工程南洋河、演豐河、羅雅河項目,暢通河湖水系。2018年,我市建成區共19條21處黑臭水體已基本消除黑臭,取得階段性成果。啟動14個城鎮污水處理廠和丁村、長堤路和濱江西污水處理廠及改擴建桂林洋污水處理廠。
 
大力淘汰黃標車,全年共計淘汰黃標車2677輛,發放淘汰補貼2450萬元。開展117個自然村農村污水治理工作,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專項行動已整治完成100%。建設完成儒房、后黎村、演州河3個國家地表水自動站,檢查危險廢物產生、經營單位126家次。現有城鎮污水處理設施9個,新增一體化污水處理站17座,新增污水處理能力共11.51萬噸/天;年末城鎮污水處理廠日處理能力達59.07萬立方米;城鎮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96.9%,比上年提高1.9個百分點。
 
(二)城鄉建設
 
搭建“多規合一”綜合信息平臺,截至2018年12月31日,農村公路六大工程自然村通硬化路主體工程累計完成929.8公里,完成率97%;窄路面拓寬主體工程274.42公里,完成率77%;縣道改造主體工程2.63公里,完成率100%;生命安全防護主體工程268.32公里,完成率74%;危橋改造主體工
 
程35座,完成率74%;旅游資源路主體工程60.42公里,完成率46%。
 
持續推進公交線網優化。2018年,全市新開通26條公交線路,優化調整39條公交線路。公交線網規模已達到137條,其中常規公交線路106條、公交快線11條、旅游公交線路7條、假日公交線路6條、夜間公交線路4條、公交專線3條。大力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全市新能源車輛規模已達到2395輛,新能源與清潔能源占比87.3%。
 
全市共有自來水廠9座,綜合生產能力53萬噸/日,地下補壓井生產能力12.75噸/日,全市總供水能力合計65.75萬噸/日。全年供水總量2.36億噸,其中生活用水1.29億噸。管道天然氣供氣總量1.35億立方米,其中民用用氣4915萬立方米,全市天然氣用氣普及率91%。全社會用電量77.48億千瓦時,增長5.2%。其中居民用電13.66億千瓦時,增長7.3%;工業用電13.67億千瓦時,下降7%。
 
(三)生態環境
 
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理念,遵循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全市共完成植樹造林面積2.08萬畝(未包含城市綠化面積),占考核性指標(8000畝)的259.4%,占總任務(12500畝)的166%。其中成片造林2.07萬畝,四旁植樹93.9畝。2018年,全市建成區內新增綠地面積108.94公頃,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1%,綠地率36.5%。
 
(四)環境保護
 
環境空氣質量繼續保持一流。2018年,根據生態環境部通報全國空氣質量狀況,海口市空氣質量繼續保持一流水平,位列全國169個重點城市排名之首。一級優天數為280天,二級良天數為77天,PM2.5比上年下降10%,PM10比上年下降5.4%,空氣優良率98.6%。四類噪聲功能區晝間等效聲級均達到相應指標要求。我市城區地表水體水質有所提升。南渡江龍塘段、永莊水庫等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國控的水質測斷面水質達標率100%。省級近岸海域考核點位優良比例達到100%。
 
新增一體化污水處理站17座,新增污水處理能力共11.51萬噸/天。集中轉運生活垃圾共計110.99萬噸,垃圾焚燒量81.02萬噸,填埋垃圾量29.97萬噸,發電量3.4億千瓦,飛灰處理量2萬噸,滲濾液處理量41.88萬噸。
 
七、人口
 
人口低速增長。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30.23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81.05萬人,城鎮化率78.6%,比上年末提高0.4個百分點。全年出生人口2.94萬人,出生率12.8‰;死亡人口1.13萬人,死亡率4.9‰;人口自然增長率7.9‰。0—14歲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為16.8%,比上年末下降0.01個百分點;15—64歲人口比重為76%,與上年持平;65歲及以上人口比重為7.2%,比上年末提高0.01個百分點。從區域年末常住人口分布看,秀英區39.56萬人、龍華區67.76萬人、瓊山區51.79萬人、美蘭區71.12萬人。
 
注釋:
 
1.本公報部分數據為初步統計數,部分數據為預計數,最終核實數以中國統計出版社出版的《海口統計年鑒-2019》公布的數據為準;
 
2.地區生產總值和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行價格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根據《國民經濟行業分》(GB/T4754-2011)對三次產業進行劃分;
 
3.本公報中部分指標合計數與分項數有出入主要是由于四舍五入的原因,均未作機械調整。
關閉
關注公眾號 獲取新動態
91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亚洲2022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久久婷五月综合97狠狠澡,亚欧人成精品免费观看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自产视频免费 | 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 亚洲综合婷婷网 | 漂亮人妇中出中文字幕在线 | 五月天婷婷丁香 | 网友在线亚洲专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