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州市統計局
2020年3月11日
2019年,面對復雜經濟形勢帶來的嚴峻挑戰,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落實省七次黨代會、省委七屆歷次全會和市委十二屆歷次全會精神,緊抓建設海南自貿試驗區的重大歷史機遇,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推進高質量發展,全市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發展質量不斷提升,人民生活持續改善,社會大局保持和諧穩定。
一、綜合
初步核算,2019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57.6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34.14億元,比上年增長2.3%;第二產業增加值37.94億元,比上年增長4.3%,其中,工業增加值15.21億元,比上年增長2.3%,建筑業增加值22.78億元,比上年增長5.0%;第三產業增加值185.56億元,比上年增長10.1%。三次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37.5%、10.6%、51.9%。全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39065元,按全年人民幣平均匯率計算為5663美元,比上年增長5.6%。
2019年末全市戶籍總戶數(不含洋浦)23.04萬戶,戶籍總人口97.53萬人,其中城鎮戶籍人口31.50萬人,鄉村戶籍人口66.03萬人。根據人口變動情況抽樣調查推算,全市(含洋浦)人口出生率13.35‰,死亡率5.99‰,自然增長率7.36‰。全市年末常住人口(不含洋浦)92.07萬人,城鎮化率為52.9%。
全市城鎮新增就業人數8897人,比上年增長0.1%;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3.1%,比上年末增長0.1個百分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0174人,比上年下降17.5%。開發公益性崗位233個、開發就業見習崗位196個。在冊登記領取失業保險金28727人次,發放失業保險金4702.65萬元,代繳領取失業保險金人員基本醫療保險費1583.32萬元。審批合格并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07筆,共計1065萬元,帶動就業359人。
2019年全市居民消費價格(CPI)總水平上漲3.5%。其中,食品煙酒價格上漲8.2%,居八大類價格之首;其次是其他用品和服務價格上漲4.3%。
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漲跌幅度見表1:
表1:2019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漲跌幅度(%)
居民消費價格
3.5
食品煙酒
8.2
衣著
1.3
居住
1.3
生活用品及服務
-1.0
交通和通信
-1.7
教育文化和娛樂
2.7
醫療保健
2.0
其他用品及服務
4.3
全面完成2019年度脫貧任務,貧困發生率由2015年底的10.09%降至2019年底的0.03%。全力推進“兩不愁三保障”,完成4類重點對象等危房改造1929戶。發放4293萬元保障19324名貧困在校生正常就學。產業幫扶全覆蓋,投入1.33億元實施產業扶貧項目91個,建成產業扶貧示范基地5個和特色產業扶貧示范村2個。就業扶貧成效突出,轉移就業、技能培訓、扶貧基地創建連續兩年超額完成任務。實現貧困戶天然橡膠價格(收入)保險全覆蓋,帶動貧困膠農戶均年收益增加1500元。
二、農林牧漁業
全年全市農林牧漁及其服務業完成增加值136.62億元,比上年增長2.5%。分行業看,種植業完成增加值38.15億元,比上年增長5.4%。糧食作物播種面積35.28萬畝,比上年下降10.9%;糧食作物產量13.52萬噸,比上年下降6.6%。蔬菜播種面積24.52萬畝,比上年增長2.8%;蔬菜產量36.58萬噸,比上年下降5.4%。瓜果類播種面積1.10萬畝,比上年增長44.3%;瓜果類產量3.04萬噸,比上年增長32.9%。水果總面積9.79萬畝,比上年增長0.3%;水果產量12.61萬噸,比上年下降5.2%。林業完成增加值10.83億元,比上年增長12.3%。干膠產量5.84萬噸,比上年下降16.2%。牧業完成增加值25.18億元,比上年下降6.4%。全市生豬出欄59.72
頭,比上年下降26.2%;牛出欄2.18
頭,比上年增長22.5%;羊出欄8.70
頭,比上年下降17.7%;禽類出欄1772萬只,比上年增長6.3%;肉類總產量7.93
噸,比上年下降20.1%。漁業完成增加值59.98億元,比上年增長1.1%。水產品產量32.17
噸,比上年下降6.2%。農林牧漁服務業完成增加值2.48億元,比上年增長16.8%。
農林牧漁業主要產品產量及其增長速度見表2:
表2:2019年農林牧漁業主要產品產量及其增長速度
產品名稱
單位
絕對數
比上年增長%
糧食作物
萬噸
13.52
-5.2
其中:水稻
萬噸
10.61
-7.7
薯類
萬噸
2.85
7.0
豆類
萬噸
0.06
-40.4
油料
萬噸
0.96
-9.2
甘蔗
萬噸
39.27
-16.7
煙草
噸
126
170.5
蔬菜
萬噸
36.39
-5.9
瓜果類
萬噸
2.58
13.2
水果
萬噸
12.61
-5.2
其中:香蕉
萬噸
6.78
5.1
荔枝
萬噸
0.51
-26.4
菠蘿
萬噸
0.82
14.3
柚子
萬噸
0.49
1.3
橡膠(干膠)
萬噸
5.84
-16.2
檳榔(干果)
噸
1362
7.4
胡椒(干粒)
噸
322
44.8
肉類總產量
萬噸
7.93
-20.1
其中:豬牛羊肉
萬噸
4.91
-29.1
禽肉
萬噸
2.73
6.3
水產品總產量
萬噸
32.17
-6.2
其中:海水產品
萬噸
29.90
-5.7
淡水產品
萬噸
2.26
-12.3
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46.38萬千瓦,比上年末下降2.6%。農用拖拉機11823臺,減少1267臺;農用運輸車1316輛,減少1416輛。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純)2.62萬噸,比上年下降9.4%。農田水利有效灌溉面積22.78萬畝,比上年增長5.2%。
三、工業和建筑業
全年全市工業完成增加值15.2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2.3%。
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兩升三降”。刨花板31.08萬立方米,比上年增長392.2%;成品糖4.65萬噸,比上年增長17.8%;商品混凝土42.52萬立方米,比上年下降46.1%;水泥201.82萬噸,比上年下降7.9%;飼料6.60萬噸,比上年下降58.1%。
全年全市建筑業完成增加值22.78億元,比上年增長5.0%。本市具有資質等級的建筑企業單位5個,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積48.04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120.6%,占全市房屋施工面積的5.0%;房屋建筑竣工面積9.79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33.7%,占全市房屋建筑竣工面積的4.9%。
四、服務業
全年批發零售業實現增加值30.64億元,比上年增長14.4%;交通運輸、郵政倉儲業實現增加值10.70億元,比上年增長8.2%;住宿餐飲業實現增加值16.81億元,比上年增長8.4%;金融業實現增加值13.74億元,比上年增長12.6%;房地產業實現增加值44.67億元,比上年增長0.8%;其他服務業實現增加值66.48億元,比上年增長14.4%。
全市貨物周轉量2.29億噸公里,比上年增長17.6%;旅客周轉量6.96億人公里,比上年下降0.7%。全年儋州(含洋浦)快遞業務收入5761.27萬元,比上年增長30.2%;快遞業務量201.83萬件,比上年增長31.7%。
五、國內貿易
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7.04億元,比上年增長6.2%。按經營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86.52億元,比上年增長6.3%;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0.52億元,比上年增長5.7%。按消費形態分,商品零售額83.06億元,比上年增長6.3%;餐飲收入13.98億元,比上年增長5.9%。
六、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7.1%。其中,房地產開發投資比上年下降26.9%。按產業分,第一產業投資比上年下降6.0%;第二產業投資比上年增長33.5%;第三產業投資比上年增長6.7%。
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101.61億元,其中住宅投資91.6億元,比上年下降26.4%;商業營業用房投資7.7億元,比上年增長45.3%。房地產項目房屋施工面積為957.2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0.2%;竣工面積201.13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336.1%;銷售面積29.11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76.5%;銷售額26.11億元,比上年下降77.3%。
市重點項目34個,年度計劃投資137.06億元。2019年累計完成投資191.4億元,完成年度投資計劃的139.6%。28個新建項目已有21個項目開工建設,新建項目開工率為75.0%。儋州市海花島旅游綜合體項目、儋州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海南影視藝術學院項目、儋州市體育中心“一場兩館”項目、嘉禾現代休閑農業觀光園項目和儋州市電網建設項目等6個項目完成年度投資計劃。
七、對外經濟
全年全市貨物進出口總額2.80億元,比上年增長91.2%,其中出口總額0.36億元,比上年下降31.5%;進口總額2.43億元,比上年增長160.5%。實際利用外資20987萬元人民幣,折合3042萬美元,比上年減少31.0%。
八、財政金融
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0.60億元,比上年下降3.2%。其中,稅收收入12.54億元,比上年增長0.2%;非稅收入8.05億元,比上年下降8.1%。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01.20億元,比上年增長6.2%。民生支出86.67億元,比上年增長4.4%,占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85.7%。
表3:2019年財政收支及其增長速度
財政收入情況
總量
(萬元)
比上年
增減%
財政支出情況
總量
(萬元)
比上年
增減%
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
205951
-3.2
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
1011986
6.2
1.地方稅收入
125424
0.2
#一般公共服務支出
71257
33.7
#增值稅
43967
-1.7
國防支出
2146
71.8
營業稅
0
-100.0
公共安全支出
38681
-1.2
企業所得稅
17417
9.2
教育支出
187709
-3.8
個人所得稅
5799
-3.8
科學技術支出
973
6.0
城市維護建設稅
6938
-11.8
文化旅游體育與傳媒支出
22573
282.5
房產稅
3070
2.4
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
111959
19.5
城鎮土地使用稅
14657
-10.1
衛生健康支出
148342
31.4
土地增值稅
13933
-0.9
節能環保支出
37838
-40.6
契稅
8532
104.5
城鄉社區支出
173283
72.1
2.地方非稅收入
80527
-8.1
農林水支出
161653
0.8
#行政事業性收費收入
4013
7.7
交通運輸支出
3658
-93.4
罰沒收入
25230
81.8
資源勘探信息等支出
3785
-3.1
國有資本經營收入
4200
110.4
商業服務業等支出
170
-90.0
國有資源(資產)有償使用收入
38586
-35.0
自然資源海洋氣象等支出
8332
-4.8
住房保障支出
19661
-54.0
糧油物資儲備支出
49
-43.7
債務付息支出
20299
52.8
年末全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361.07億元,比上年末增長8.2%。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234.69億元,比上年末增長30.2%。其中,住戶貸款108.35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7.2%;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126.31億元,比上年增長43.9%。
九、居民收支和社會保障
全年全市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912元,比上年增長9.3%。其中,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978元,比上年增長8.5%;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22元,比上年增長8.0%。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筑總面積44.0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0.2%;農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總面積32.1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4%。
年末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次5325人,比上年下降19.6%;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次16208人,比上年增長5.0%。特困供養對象1433人次,比上年下降12.6%,臨時救助5647人次,比上年下降28.9%。提供城市困難生活補貼11395人次,比上年下降24.8%;農村困難生活補貼23235人次,比上年下降30.0%;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93410人次,比上年下降14.9%;孤兒生活費1534人次,比上年增長5.4%。
年末,全市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15.20萬人,其中,在職人員8.64萬人,離退休人員6.56萬人。2019年全市共有6.51萬名退休(職)人員調整增加養老金,月人均增加132.92元。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12.81萬人,其中,在職人員7.04萬人,退休人員5.77萬人。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30.47萬人。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18.34萬人。參加工傷保險6.42萬人。參加生育保險6.80萬人。扎實推進全民參保登記計劃,新增參保單位648家,新增參保人數3640人。各項社會保險基金收入31.17億元,累計發放各項社會保險待遇32.11億元。
全年棚戶區改造新開工985套,建筑總面積1.85萬平方米,其中回遷安置800套。農村危房改造新開工1568戶,改造面積12.54萬平方米;竣工1568戶,竣工面積12.54萬平方米。
十、科學技術和教育
全年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37期,培訓人次7728人次;建立8個科技扶貧示范基地;創建科技扶貧示范村3個和科技扶貧示范戶36戶;建立科技特派員隊伍共118人,做到科技特派員貧困村全覆蓋;技術合同登記5項,技術交易額達5799.3萬元;通過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8家;獲得省科技廳下達海南省農業科技集成示范園建設項目滾動支持經費1項,金額30萬元;完成海南省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儋州園總體規劃和實施方案的編制,向國家申請海南省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儋州分園;舉辦儋州市第十五屆科技活動月,開展各類活動達270項;2019年儋州市“全國科普日”主場活動獲評“2019年全國科普日優秀活動”。成立市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中心,建立科技企業培育庫,入庫250家企業,促成129項產學研合作項目。
全年中等職業學校1所,招生1143人,比上年增長2.9%,在校生2888人,比上年增長1.3%;普通高中15所,招生5960人,比上年增長4.7%,在校生17201人,比上年下降2.4%;普通初中36所,招生13892人,比上年增長2.0%,在校生39889人,比上年增長5.7%;普通小學222所,招生15143人,比上年減少1.2%,在校生86958人,比上年增長0.4%;幼兒園188所,學前教育幼兒27097人,比上年減少0.4%;特殊教育學校1所,在校學生184人,比上年減少0.4%。儋州市通過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評估認定,新州中心校通過省級規范化學校督導評估;通過實施義務教育學校布局調整、改擴建、標準化建設等工程,擴大義務教育資源,均衡配置義務教育師資,規范義務教育辦學行為等多措并舉,分年度逐步消除義務教育學校大班額現象;扎實推進“兩校一園”建設,積極引進優質教育資源。市二中和襄陽五中達成合作辦學協議,互派8名教師進行交流學習。積極補充師資力量,引進優秀校長2名,學科骨干教師8名,招聘48名特崗教師,5名免費師范畢業生;扎實推進游泳池建設項目,計劃建設游泳池17個,建成16個,思源高級中學游泳池項目預計2020年6月底交付;推進兩院中小學等一批學校項目建設,申報兩院中小學整體改造項目。完成儋耳實驗學校項目建設工程量31%、完成西部中學項目形象進度30%、完成橫嶺小學主體工程建設。
十一、文化旅游、衛生健康和體育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舉辦以“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為主題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系列活動,活動期間,成功舉辦了詩鄉歌海頌中華——儋州市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暨中國農民豐收節·中秋節·調聲節活動。成功舉辦我市首場中外文化交流活動——儋州烏克蘭文化交流音樂會和書畫展。開展“儋州市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惠民文藝演出周”、央廣中國鄉村之聲“廣播惠農,愛在鄉村”公益活動走進儋州等系列群文活動百余場,結合脫貧攻堅、鄉村振興、一創兩建,開展文化下鄉惠民演出,全年共組織演出100場,舉辦調聲傳承培訓和展演活動19場,豐富了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全年全市累計接待國內外游客345.72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2.2%,其中過夜游客275.81萬人次,比上年增長9.1%,一日游游客69.92萬人次,比上年增長42.8%。實現旅游總收入20.20億元,比上年增長17.0%。成功舉辦2019第三屆北部灣(海南儋州)旅游美食博覽會,總觀展人數達38.4萬人次,現場總交易額1.0億元,現場簽約金額5.8億元。成功舉辦2019第七屆海南(儋州)雪茄文化旅游節。
全市共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總數535家。其中:三級醫院2家,二級醫院2家,未定級醫院1家,21家鄉鎮衛生院和6家農場醫院,2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4家社區衛生服務站,259家村衛生室,209家民營醫療機構。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市衛生計生監督大隊、市皮膚性病與精神衛生防治中心、市計劃生育服務中心各1家。全市公立醫療機構共有床位4165張,民營醫院共有床位405張;執業(助理)醫師2957人、注冊護士3653人、藥劑師(士)247人、檢驗技師(士)179人、影像技師(士)72人、其他衛生技術人員350人。全年報告甲、乙類法定傳染病發病人數3695人,較上年下降3.4%;報告法定傳染病死亡15人;報告法定傳染病發病率370.09/10萬人,比上年下降3.9%;死亡率1.50/10萬人,比上年增長86.5%。積極推進西部醫療中心加快建設,建成以西部中心醫院和市人民醫院為龍頭的緊密型醫聯體。完成18家衛生院、46間衛生室標準化建設,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水平逐步提升。
積極開展全民健身系列活動,先后組織“筑夢70年中國正青春”健身徒步活動、“8月8全民健身日”太極拳展演、熒光健身跑、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全民游泳比賽、定向越野賽等群眾參與度高的體育活動,進一步激發了全民健身的熱情。組織參加2019年海南省少年田徑錦標賽、第二屆全國青年運動會、全國“體校杯”少年足球賽等,不斷提升體育競技水平。成功為省隊輸送23名優秀運動員,其中林詩棟、林芳靈和吳世棟入選國家隊。2019年3月,儋州國際馬拉松賽獲評2018中國田徑協會金牌賽事。圓滿舉辦2019海南儋州國際馬拉松賽,與希臘馬拉松市、匈牙利格德勒等市建立友好合作關系,受邀赴希臘參加馬拉松圣火采集儀式并迎取圣火,成為國內第一個赴希臘參與馬拉松圣火采集并迎取馬拉松圣火的城市。
十二、資源、環境和應急管理
加快推進木棠鎮蔞根村委會等5個行政村的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建成濱海新區污水處理廠并正式投產運營,那大城區2座污水處理提標改造工程完成,完成和慶鎮文卷村委會等54個“廣好村”模式簡易處理。完成35家加油站雙層罐改造和516輛黃標車淘汰與治理工作。
“一創兩建”工作取得新突破,衛生城市創建工作通過國家暗訪。建成國家級衛生鎮1個、省級衛生鎮13個、衛生村93個和衛生單位86個。全面加強市容環境精細化管理,推行定時、定點收集垃圾制度,取締占道經營、流動攤點1.6萬處,清理廢舊線纜15萬米。城市更新全面提速,番園城市更新項目高效推進,6棟回遷安置房全面建設,啟動王桐王龍城市更新項目。城市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完成宏達十二巷等8條規劃路及龍騰西路等65條背街小巷規劃建設,完成蘭洋北路等8條市政道路和人行道修建工程,修復城區各路段8萬多平方米,施劃電動車位7.4萬個、小汽車車位9600個,改造升級3萬米地下排水管道。實現行政村4G網絡、光纖網絡和20戶以上自然村光纖網絡全覆蓋。城區燃氣安裝數超8.5萬戶。城區新(改)建綠地面積23.4萬平方米,綠化覆蓋率達44.3%。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全面完成“村村通硬化路、窄路面拓寬、生命防護”年度任務,排浦鎮南華村委會等11個村委會供水工程投入使用;分別清理農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12萬噸、146萬噸,實現16個鎮墟清掃保潔、農村垃圾收運全覆蓋;大力推進“廁所革命”,開工建設農村廁所12514座。
全年環保投入12.9億元。垃圾分類處理終端設施不斷完善,大力推進存量生活垃圾治理工程,完成現有生活垃圾填埋廠滲濾液處理擴容工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主體工程封頂。完成污水處理一、二廠提標改造并投入使用,建成7個鎮污水處理工程,151個自然村污水處理設施投入運營。建成松濤水庫南豐片區等8個水源地保護項目主體工程、南茶水庫2個排放口保護工程。完成82家養殖場環保設施升級改造,促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再利用。
處置“兩違”圖斑17241個,整體拆除率并列全省第一。新增植樹造林7146畝,國家園林城市成果進一步鞏固。持續開展“利劍行動”,打掉非法采砂犯罪團伙10個,摧毀非法采砂洗砂點56個,清理取締售砂點34個,非法采砂勢頭得到有效遏制。
環境空氣質量總體優良,按照《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評價,有效監測天數為357天,其中達到環境空氣質量指數(AQI)一級標準(優)天數為313天,二級標準(良)天數為44天,環境空氣質量指數(AQI)≤100的天數為357天,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AQI≤100的天數比例)為100%。全市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顆粒物(PM10)和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分別為6微克/立方米、10微克/立方米、27微克/立方米和17微克/立方米。一氧化碳(CO)日均值第95百分位數為0.9毫克/立方米,臭氧(O3)日最大8小時滑動平均值第90百分位數為101微克/立方米。
地表水環境質量總體優良,我市3個國控斷面中松濤水庫南豐庫心監測點位全年水質達到Ⅱ類標準,北門江中和橋、珠碧江上村橋2個監測點位全年水質達到Ⅲ標準,達標率100%;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松濤水庫南豐庫心和南茶水庫取水口2個監測點位全年水質達到Ⅱ類標準,達標率100%;城鎮內河南茶河東干村監測點位全年水質達到Ⅳ類標準,達標率100%;近岸海域9個監測點中,水質達到一類標準8個,二類標準1個,優良率100%。
全年未發生重特大事故,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非煤礦山企業連續10年未發生生產安全事故。各類安全生產事故24起,比上年下降4.0%;死亡21人,比上年下降12.5%;受傷5人,比上年下降54.6%;直接經濟損失671.6萬元,比上年增長263.0%。
注釋:
1.本公報部分數據為初步統計數,最終核實數以《2020儋州統計年鑒》公布的數據為準。
2.地區生產總值和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行價格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根據《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4754-2011)對三次產業進行劃分。
3.本公報中部分指標合計數與分項數有出入主要是由于四舍五入的原因,均未作機械調整。
資料來源:
本公報中財政數據來自市財政局,金融機構存貸款數據來自中國人民銀行儋州市中心支行,價格、居民收支數據來自國家統計局儋州調查隊,水產品數據來自市農業農村局,森林數據來自市林業局,貨物、旅客運輸及周轉量數據來自市交通局,郵政數據來自西部郵政管理局,重點項目數據來自市重點項目建設辦公室,對外經濟數據來自市現代服務業和投資促進局,保障性住房數據來自市住建局,城鎮垃圾處理、建成區綠化覆蓋率數據來自市城管局,城鎮污水處理數據來自市水務局,教育數據來自市教育局,衛生數據來自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社會救助數據來自市民政局,就業數據來自市就業局,社會保險數據來自市社保局,扶貧數據來自市扶貧辦,科技數據來自市科技和工業信息發展局,旅游、文化體育數據來自市旅游和文化廣電體育局,生態環境數據來自市生態環境局,安全生產數據來自市應急管理局,戶籍人口數據來自市公安局,其他數據來自市統計局。 |